鞍區(qū)病變鑒別演示文稿_第1頁
鞍區(qū)病變鑒別演示文稿_第2頁
鞍區(qū)病變鑒別演示文稿_第3頁
鞍區(qū)病變鑒別演示文稿_第4頁
鞍區(qū)病變鑒別演示文稿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鞍區(qū)病變鑒別演示文稿當前第1頁\共有62頁\編于星期六\11點優(yōu)選鞍區(qū)病變鑒別當前第2頁\共有62頁\編于星期六\11點垂體正常影像學表現蝶鞍: 前后徑7~16mm,平均11.7mm 深徑為7~14mm,平均9.5mm 橫徑為8~20mm,平均14mm當前第3頁\共有62頁\編于星期六\11點垂體具有復雜而重要的內分泌功能,分為腺垂體(前葉)和神經垂體(后葉)。腺垂體由外胚層的拉克氏囊(Rathke氏)囊分化而來,神經垂體來自前腦底部的神經外胚層。當前第4頁\共有62頁\編于星期六\11點當前第5頁\共有62頁\編于星期六\11點當前第6頁\共有62頁\編于星期六\11點視交叉距垂體鞍膈上方約10mm,與鞍膈之間形成視交叉池。當前第7頁\共有62頁\編于星期六\11點正常垂體的MRI測量兒童=6mm男性、絕經后女性=8mm年輕女性=10mm妊娠、哺乳女性=12mm當前第8頁\共有62頁\編于星期六\11點人體內分泌器官和組織下丘腦神經內分泌細胞垂體和垂體前葉控制的周圍內分泌腺:甲狀腺、腎上腺皮質和性腺不受垂體前葉控制的內分泌腺和組織:松果體、甲狀腺濾泡旁細胞、甲狀旁腺、腎上腺髓質、胃腸內分泌細胞和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tǒng)當前第9頁\共有62頁\編于星期六\11點腺垂體分泌六種明顯生理活性的激素:生長激素(GH)、催乳素(PRL)、促腎上腺皮質激素(ACTH)、促甲狀腺素(TSH)、卵泡刺激素(FSH)、黃體生成素(LH)當前第10頁\共有62頁\編于星期六\11點垂體病變垂體發(fā)育低下和垂體侏儒垂體增生垂體腺瘤垂體囊腫空泡蝶鞍垂體炎癥當前第11頁\共有62頁\編于星期六\11點垂體發(fā)育低下和垂體侏儒當前第12頁\共有62頁\編于星期六\11點垂體增生當前第13頁\共有62頁\編于星期六\11點垂體增生當前第14頁\共有62頁\編于星期六\11點垂體增生MRI表現垂體增大,上緣凸起位于鞍內,向鞍上發(fā)展垂體高度:>10mm,達到15mmT1WI:等信號;T2WI:等信號C+:多為彌漫均勻強化可為局灶結節(jié)狀強化當前第15頁\共有62頁\編于星期六\11點垂體增生生理性增生繼發(fā)增生甲狀腺功能低下終器官功能低下神經內分泌腫瘤當前第16頁\共有62頁\編于星期六\11點Rathke裂囊腫當前第17頁\共有62頁\編于星期六\11點Rathke裂囊腫40%完全在鞍內,60%有鞍上擴展有癥狀的RCC大小多在5~15mm邊界清晰,圓形或分葉狀鞍內/鞍上腫塊,無鈣化常較穩(wěn)定,但可見自發(fā)縮小或出現無惡變傾向,但術后經常再發(fā)免疫組化染色表達細胞角蛋白8,20當前第18頁\共有62頁\編于星期六\11點Rathke裂囊腫MRI信號特點:T1:50%低信號,50%高信號T2:70%高信號,30%等低信號Flair:高信號T1+C:無強化,周圍受壓垂體組織呈邊緣強化當前第19頁\共有62頁\編于星期六\11點拉克氏囊腫:發(fā)病年齡年輕,多無明顯臨床表現,少數出現內分泌紊亂和視力減退。影像學可見,體積小的囊腫位于垂體前后葉之間,類似"三明治"餡餅.大型囊腫垂體組織被推擠到囊腫的下、前、上方。該病最易誤診為垂體瘤當前第20頁\共有62頁\編于星期六\11點空泡蝶鞍當前第21頁\共有62頁\編于星期六\11點當前第22頁\共有62頁\編于星期六\11點垂體瘤當前第23頁\共有62頁\編于星期六\11點細胞分泌功能分類法——泌乳素腺瘤(PRL瘤)、生長激素腺瘤(GH瘤)、促腎上腺皮質激素瘤(ACTH瘤)等,有混合型腺瘤。如腫瘤直徑分——<1cm,限于鞍內生長稱微腺瘤,確診靠CT或MRI及血清激素水平測定,腫瘤直徑>1cm,突破鞍膈為大腺瘤,>3cm為巨腺瘤。當前第24頁\共有62頁\編于星期六\11點1,催乳素細胞腺瘤:30%---閉經-泌乳綜合癥2,生長激素細胞腺瘤:25%---巨人癥、肢端肥大癥3,促腎上腺皮質細胞腺瘤:15%---柯興綜合癥4,促性腺激素細胞腺瘤:5%5,促甲狀腺細胞腺瘤:1%6,多激素細胞腺瘤:12%GH+PRL7,無功能細胞腺瘤垂體腺瘤(2000年WHO分類)SolciaE,KloppelG,SobinLH.HistologicalTypingofEndocrineTumors.ed2.Berlin:Springer,2000:17當前第25頁\共有62頁\編于星期六\11點1.占位病變的擴張作用

鞍膈-----頭痛視神經交叉-----視力減退視野缺損下丘腦-----尿崩癥睡眠食欲性格改變腦神經-----瞼下垂復視2.激素的異常分泌或分泌過多或腫瘤增大壓迫正常垂體組織而使激素分泌減少當前第26頁\共有62頁\編于星期六\11點正常垂體影像學表現基本情況

兩側:基本對稱、5%垂體柄可偏位上緣:平坦型凹陷型隆起型:妊娠、月經期及青春期高度:2-8mm性別:差異不大年齡:50歲后高度略減低當前第27頁\共有62頁\編于星期六\11點當前第28頁\共有62頁\編于星期六\11點當前第29頁\共有62頁\編于星期六\11點當前第30頁\共有62頁\編于星期六\11點垂體腺瘤CT表現微腺瘤:稍低密度灶,低強化;CT較難發(fā)現

當前第31頁\共有62頁\編于星期六\11點當前第32頁\共有62頁\編于星期六\11點

微腺瘤1,鞍隔膨隆、鞍底下陷、鞍內結節(jié)影2,T1WI略低信號、T2WI略高信號3,增強:低信號:強化低于正常垂體(垂體先于腫瘤強化)等信號:掃描延遲4,薄層動態(tài)增強:早期呈低信號5,垂體柄偏移

垂體腺瘤MRI表現當前第33頁\共有62頁\編于星期六\11點垂體微腺瘤的影像學表現(6)鞍底骨質改變(7)垂體向外膨隆推壓頸內動脈當前第34頁\共有62頁\編于星期六\11點垂體微腺瘤的影像學表現當前第35頁\共有62頁\編于星期六\11點垂體微腺瘤的影像學表現當前第36頁\共有62頁\編于星期六\11點ABCD垂體微腺瘤。A、平掃示垂體腺內未見異常信號;B-D、動態(tài)增強掃描。B-C、示垂體左側可見界限不清之稍低強化灶。D、略延遲垂體內低強化灶不明顯。當前第37頁\共有62頁\編于星期六\11點大多數垂體腺瘤由門脈供血,在增強早期垂體腺瘤的強化低于正常垂體組織,垂體微腺瘤的強化多遲于正常垂體腺前葉

有文獻報道34.6%的垂體腺瘤可表現為早于垂體腺前葉的強化,可能與腫瘤由動脈直接供血或腫瘤內動脈擴張或腫瘤新生血管有關

AndersonJR,AntounN,BurnetN,etal.Neurologyofthepituitarygland.JNeurolNeurosurgPsychiatry1999;66:703-721MastronardiL,GuiducciA,SperaC,etal.Ki-67labellingindexandinvasivenessamonganteriorpituitaryadenomas:analysisof103casesusingtheMIB-1monoclonalantibody.JClinPathol1999;52:107-111當前第38頁\共有62頁\編于星期六\11點硬膜強化。矢狀位T1WI增強。A、垂體腺瘤(多激素)鞍區(qū)硬膜未見強化。B、垂體腺瘤(無激素),鞍結節(jié)硬膜強化,呈尾征。C、垂體腺瘤(FSH),垂體腺瘤的前方和后方均可見硬膜強化。ABC當前第39頁\共有62頁\編于星期六\11點正常鞍區(qū)的部分硬膜可出現強化,以鞍結節(jié)區(qū)、蝶骨平板多見,但一般正常強化的硬膜厚度不超過蝶竇粘膜

關于硬膜增厚的病理基礎尚不明確,可能靜脈淤血、腦膜炎癥有關部分垂體腺瘤可由于腫瘤硬膜浸潤或轉移而表現為硬膜增厚、強化CattinF,BonnevilleF,AndreaI,etal.Duralenhance-mentinpituitarymacroadenomas.Neuroradiology2000;42:505-508KoetsveldAC,BartelsRH,WijnbergDS,etal.Dropmetastasisfrompituitaryadenoma.JNeurosurg2001;95:719當前第40頁\共有62頁\編于星期六\11點垂體腺瘤與海綿竇之間具有較多的靜脈溝通,是兩者間病變互相侵犯的解剖基礎。過去曾認為海綿竇四周均為硬膜結構,而1998年Dietemann等的胚胎學研究證實了海綿竇的內側壁有別于海綿竇外側壁硬膜的發(fā)育,垂體腺周圍是致密的結締組織結構,硬膜較薄,可以缺如

KehrliP,AliM,ReisMJr,etal.Anatomyandembryologyofthelateralsellarcompartment(cavernoussinus)medialwall.NeurolRes1998;20:585-592DietemannJL,KehrliP,MaillotC,etal.Isthereaduralwallbetweenthecavernoussinusandthepituitaryfossa?anatomicalandMRIfindings.Neuroradiology1998;40:627-630當前第41頁\共有62頁\編于星期六\11點雙側頸內動脈海綿竇段的之間的間距非侵襲組為21.2±3.5mm侵襲組為23.0±4.9mm文獻報道頸內動脈間距約為16.6±0.79mmCottierJP,DestrieuxC,BrunereauL,etal.Cavernoussinusinvasionbypituitaryadenoma:MRimaging.Radiology2000;215:463-469當前第42頁\共有62頁\編于星期六\11點當前第43頁\共有62頁\編于星期六\11點當前第44頁\共有62頁\編于星期六\11點Scotti等認為腫瘤侵犯海綿竇的特征性征象為腫瘤包繞頸內動脈Cottier等認為頸內動脈被包繞達67%以上時,可靠提示海綿竇受侵犯。若腫瘤包繞綿竇段<25%,為腫瘤肯定未侵犯海綿竇。頸內動脈海綿竇向外側移位非海綿竇受侵犯之可靠征象

CottierJP,DestrieuxC,BrunereauL,etal.Cavernoussinusinvasionbypituitaryadenoma:MRimaging.Radiology2000;215:463-469ScottiG,YuCY,DillonWP,etal.MRimagingofcavernoussinusinvolvementbypituitaryadenomas.AJR1988;151:799-806當前第45頁\共有62頁\編于星期六\11點r-刀和x-刀治療適應于體積較小,距離視神經5毫米以上;手術后有殘瘤;年老體弱全身情況很差,不適應其他治療的垂體瘤。功能減退在所難免當前第46頁\共有62頁\編于星期六\11點Γ-刀治療反指征有內分泌功能性腫瘤,有殘留會使臨床癥群短期內復發(fā)有鞍上侵犯的腫瘤腫瘤侵犯鞍床,已穿透骨板腫瘤形態(tài)不規(guī)則當前第47頁\共有62頁\編于星期六\11點術后復查:手術前激素水平等高者,手術后應予以復查。微小腺瘤(1厘米以內)手術1年后復查頭顱MRI。稍大腺瘤(1~2厘米)術后6~12個月復查頭顱MRI,體積超過2厘米大腺瘤術后3~6個月復查頭顱MRI,體積超過3厘米以上的巨大腺瘤及侵襲海綿竇的腺瘤,應術后短期內復查MRI,以`決定下一步的治療方案。當前第48頁\共有62頁\編于星期六\11點鑒別診斷鞍上:顱咽管瘤、腦膜瘤、膠質瘤、異位生殖細胞瘤鞍內:Rathke’s囊腫、膿腫鞍下:蝶竇腫瘤、脊索瘤鞍旁:動脈瘤、動靜脈瘺、海綿竇海綿狀血管瘤當前第49頁\共有62頁\編于星期六\11點鞍上生殖細胞瘤當前第50頁\共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