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版-高中語文-唐宋八大家散文-墨池記(曾鞏)課件_第1頁
語文版-高中語文-唐宋八大家散文-墨池記(曾鞏)課件_第2頁
語文版-高中語文-唐宋八大家散文-墨池記(曾鞏)課件_第3頁
語文版-高中語文-唐宋八大家散文-墨池記(曾鞏)課件_第4頁
語文版-高中語文-唐宋八大家散文-墨池記(曾鞏)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墨池記

曾鞏福安八中廖雙全曾鞏簡介曾鞏(1019-1083)字子固。北宋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王羲之簡介

王羲之,東晉書法家,字逸少。官至右軍將軍,會稽內史,人稱“王右軍”。王羲之十二歲時經父親傳授筆法論,“語以大綱,即有所悟”。他小時候就從當時著名的女書法家衛(wèi)夫人學習書法。以后他渡江北游名山,博采眾長,草書師法張芝,正書得力于鐘繇。觀摩學習“兼撮眾法,備成一家”,達到了“貴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

王羲之書法作品:喪亂貼

浙江嵊州王羲之墓臨川之城東,有地隱然而高,以臨于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長,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臨川記》云也。羲之嘗慕張芝,臨池學書,池水盡黑,此為其故跡,豈信然邪?方羲之之不可強以仕,而嘗極東方,出滄海,以娛其意于山水之間,豈有徜徉肆恣,而又嘗自休于此邪?臨川郡城的東面,有塊突起的高地,下臨溪水,名叫新城。新城上面,有一口低洼的長方形水池,稱為王羲之墨池。這是南朝宋人荀伯子在《臨川記》里所記述的。王羲之曾經仰慕東漢書法家張芝,在此池邊練習書法,池水都因而變黑了,這就是他的故跡。難道真的是這回事嗎?當王羲之不愿受人勉強而做官的時候,他曾遍游越東各地,泛舟東海之上,以快心于山光水色之中。難道當他逍遙遨游盡情游覽的時候,又曾經在此地休息過嗎?羲之之書晚乃善,則其所能,蓋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豈其學不如彼邪?則學固豈可以少哉!況欲深造道德者邪?

王羲之的書法到了晚年才漸入佳境,看來他所以能有這么深的造詣,是因為他刻苦用功所達到的結果,而不是天才所致。但后世沒有能及得上王羲之的,恐怕是他們所下的學習功夫不如王羲之吧?看來學習的功夫怎么可以少化嗎!更何況對于想要在道德方面取得很高的成就的人呢?

墨池之上,今為州學舍。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書“晉王右軍墨池”之六字于楹間以揭之,又告于鞏曰:“愿有記。”推王君之心,豈愛人之善,雖一能不以廢,而因以及乎其跡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學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況仁人莊士之遺風余思,被于來世者何如哉!慶歷八年九月十二日,曾鞏記。

墨池旁邊現在是撫州州學的校舍。教授王君深怕關于墨池的事跡被湮沒無聞,就寫了“晉王右軍墨池”這六個大字懸掛在門前兩柱之間標明它,又對我說:“希望有篇敘記文章。”我推測王君的心意,莫非是因為愛好別人的長處,即使是一技之長也不肯讓它埋沒,因此就連他的遺跡一并重視起來嗎?或者是想推廣王羲之臨池苦學的事跡來勉勵這里的學生嗎?人有一技之長,尚且使后代人尊崇到這般地步,更不用說仁人君子們留下來的風尚和美德會怎樣地影響到后世人呢!慶歷八年九月十二日,曾鞏作記。

重點字詞句子展示:實詞:慕:仰慕強:強迫極:盡致:達到揭:標明

愿:希望心:想法廢:埋沒尚:崇尚被:影響一詞多義:1.其此為其故跡豈其學不如彼邪?③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學者邪?他的他們

他的其他2.然豈信然邪?有地隱然而高然后世未有能及者

這樣……的樣子但3.能然后世未有能及者

雖一能不以廢能夠

技能4.推推王君之心其亦欲推其事推究推廣通假字: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章”同“彰”詞類活用:1.名詞作動詞池水盡黑變成黑色2.形容詞使動用法以娛其意于山水之間使……快樂3.形容詞作名詞豈愛人之善優(yōu)點長處

特殊句式:1.判斷句蓋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2.賓語前置句被于來世者何如哉!3.狀語后置句以娛其意于山水之間書“晉王右軍墨池”之六字于楹間以揭之

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記述墨池遺跡書法達于精妙的境界,是“以精力自致”,非“天成”。學習書法是如此,“欲深造道德者”也是如此。從學習書法推及道德修養(yǎng),強調都不是先天的,而是后天獲得的;從“人之有一能”尚且為后人追思不已,推及“仁人莊士之遺風余思”將永遠影響后世。也從書法推及風節(jié)品德,從具體的書法家推及更廣泛的仁人志士。

以小見大層層遞進

品味本文語音文章共用了六個“邪”字設問句,提出了一連串疑問和推測,使讀者在似乎不確定的答中去思考,十分耐人尋味,請找出一一加以品味。

①、

“此為其故跡,豈信然邪?”

②、“豈有徜徉肆恣,而又嘗自休于此邪?”

③“然后世未有能及者,豈其學不如彼邪?

則學固豈可以少哉!況欲深造道德者邪?”⑤“推王君之心,豈愛人之善,雖一能不以廢,而因以及乎其跡邪?

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學者邪?”

表明作者對墨池傳說持懷疑態(tài)度用以加重語氣,肯定王羲之并不沉醉于游山玩水。肯定了王羲之的書法成就不是來自天成。而是勤學苦練的結果起提示、啟發(fā)作用說明自己的推測,加重謙遜的語氣總結、擴展

本文從墨池落筆,結合王羲之“臨池學書,池水盡墨”的傳說,指出王羲之的書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