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新政和預備立憲_第1頁
清末新政和預備立憲_第2頁
清末新政和預備立憲_第3頁
清末新政和預備立憲_第4頁
清末新政和預備立憲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清末新政與預備立憲2021/5/91晚清社會的整個軌跡可以沿著封建統(tǒng)治者清王朝在面對內憂外患實施的三次重要的新政來追尋,即洋務新政、戊戊新政以及清末新政。這其中,清末新政是規(guī)模最大,實效最顯著。2021/5/92一、清末新政(1901-1905)又稱庚子新政、庚子后新政,后繼清朝的中華民國稱遮羞變法,香港稱晚清改革,日本稱光緒新政,是清朝末年的一場經濟和政治體制改革運動,也是中國現代化的重大事件之一。1900年,庚子事變爆發(fā),八國聯軍入侵首都北京,慈禧太后下令和談,接受八國聯軍提出的《辛丑和約》,此舉對中國打擊甚大,因此朝廷保守派主動進行變法。1901年,在慈禧太后的默許下,滿清政府進行改革,但改革內容多與1898年的戊戌變法雷同2021/5/93近年來清末新政的研究主要側重于以下幾個方面:(一)清末新政實施各項的改革教育改革探討最多(二)清末新政時期重要歷史人物思想對慈禧、張之洞、張謇以及袁世凱等與新政關系的分析。(三)“資政院”和“咨議局”分設中央和地方,作為形式化的議事機構,僅僅發(fā)揮議事的功能,但卻在新政的發(fā)起和實施過程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并且成為民初創(chuàng)立資產階級國家代議機構的雛形。(四)清末新政與地方自治地方自治與民權保障、地方自治的政治參與、地方自治的官制改革、自治思潮研究等方面。2021/5/941、清末新政的背景①義和團和八國聯軍侵華的打擊,加劇了清政府的統(tǒng)治危機(民族矛盾、階級矛盾進一步激化,嚴重的財政危機等);②革命思想和革命形勢的發(fā)展,清政府借改革消弭革命;③列強的政治壓力。2021/5/952、清末新政的內容(1)政治:減冗衙,整吏治,修刑律。(2)經濟:重工商,獎實業(yè),改財政。(3)軍事:改軍制,擴新軍,設巡警。(4)文化:廢科舉,建學堂,興留學。1901年初慈禧太后在西安發(fā)布“預約變法”上諭,7-8月間,兩江總督劉一坤和湖廣總督張之洞聯名上奏三折(江楚會奏三疏),得到慈禧太后稱贊,之后在1901-1905年陸續(xù)頒布新政措施30余項。國家機構現代化法制現代化資本主義發(fā)展提升軍隊戰(zhàn)斗力現代警察制度教育制度現代化社會風氣轉變2021/5/963、清末新政的評價清末新政是一場半封建半殖民地性質的假維新、偽變法?!衷銎?、肖致治等主編:《辛亥革命史》清末新政由一批曾仇視改革或與改革為敵的人物完成了一場帶有革命內容的改革···詮釋這一時期的“新政”的意義,不僅在于指出假維新,更重要的是在于從假維新中剝繹出真改革?!愋衤矗骸督袊鐣男玛惔x》2021/5/97

作為早期現代化的終結點,清末新政也表明了現代化潮流的不可抗拒性,歷史終于走到了這一步。它以自身覆滅為代價,為適應開放的新形勢而培植了現代化的動力,為中國人全面擁抱現代化創(chuàng)造了比之以前更好的條件。

——忻平《清末新政與中國現代化進程》

這次新政是在政治、經濟、教育、軍事等各方面,較大程度改革舊的封建體制,推行新的資本主義制度···是一次資本主義性質的改革。

——朱英《晚清經濟政策與改革措施》2021/5/98①主觀目的有反動性:其目的是取悅列強,遏制革命形勢和消除統(tǒng)治危機。②客觀影響的進步性:清政府的這些讓步,符合社會發(fā)展的趨勢和資產階級的愿望,有利于中國的近代化。③實際作用的背離性:不僅沒能挽救統(tǒng)治危機,反而加速了清王朝的滅亡3、清末新政的評價2021/5/99

清末新政未觸及清朝腐朽的封建專制統(tǒng)治和高度的皇權,使其從一開始就有名無實,只是一場清政府維護階級專制統(tǒng)治的自救運動而已;但新政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上卻有明顯進步思想和舉措,產生了積極的作用,促進了民族資本主義發(fā)展,使得民族資產階級力量壯大,同時也為民主思想傳播創(chuàng)造了條件。2021/5/910二、預備立憲(1906-1911)1.目的:清政府為抵制革命,籠絡資產階級上層,鞏固統(tǒng)治2.經過:出洋考察制定憲法設責任內閣1905年1908年《欽定憲法大綱》1911年“皇族內閣”2021/5/911一、大清皇帝統(tǒng)治大清帝國,萬世一系,永永尊戴。二、君上神圣尊嚴,不可侵犯。三、欽定頒行法律及發(fā)交議案之權。凡法律雖經議院議決,而未奉詔命批準頒布者,不能見諸施行。五、設官制祿及黜陟百司之權。用人之權,操之君上,而大臣輔弼之,議院不得干預。六、統(tǒng)率陸海軍及編定軍制之權···皆非議院所得干預。七、宣戰(zhàn)、講和、訂立條約及派遣臣與認受使臣之權。國交之事,由君上親裁,不付議院議決。八、皇室經費,應由君上制定常額,自國庫提支,議院不得置議。

2021/5/9123.實質:騙局客觀進步意義:第一次頒布了憲法大綱,成立了經過選舉產生的具有議院雛形的資政院和諮議局。①立憲派內部開始分化,部分走向革命②引起漢族官僚的離心③清政府陷入空前孤立的境地4.影響:2021/5/913“清末新政”和“預備立憲”是滿清王朝自我挽救的迫不得已的選擇??陀^而言,清末十年改革推動了中國社會的現代化過程。它不只是繼承了洋務運動,而且在廣度和深度上都超過了戊戌變法運動。然而,“清末新政”的主觀動機與客觀效果彼此背離,清王朝又假“立憲”之名,行“集權”之實,并沒有改變其賣國的本質。所以這一切都不能挽救滿清王朝覆滅的命運。2021/5/914清末舉行的一次科舉特科考試,論題為“《大戴禮》(即漢代戴德所編輯整理的《禮記》)‘保,保其身體;傅,傅其德義;師,導之教訓’與近世各國學校體育、德育、智育同義論”,要求論證中國傳統(tǒng)教育與西方教育同義。這反映了()A.近代教育體制已經確立B.中體西用治國理念的推行C.朝廷借科舉倡導回歸國學D.西方教育思想成為主流B2021/5/9151903年,張之洞等擬《奏定學堂章程》,其中規(guī)定禁止使用“團體”“膨脹”“舞臺”“影響”“組織”“運動”“報告”“觀念”等新名詞,其根本目的在于A.抵制維新思想的傳播B.保證民族語言的純潔性C.反對向西方學習D.維護傳統(tǒng)的意識形態(tài)D2021/5/916清政府于1909年和1910年分別頒布了《城鎮(zhèn)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