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的變化與應對策略_第1頁
2023年高考的變化與應對策略_第2頁
2023年高考的變化與應對策略_第3頁
2023年高考的變化與應對策略_第4頁
2023年高考的變化與應對策略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3年高考的變化與應對策略

今年高考的四大變化

一、高考人數可能會再創(chuàng)新高

近些年來,高考人數一直處于上升趨勢。特別是近兩年,高考人數呈現斷崖式激增。2021年高考人數

為1078萬人,而2022年高考人數則達到了1193萬人,比2021年增加了"5萬人,也創(chuàng)造了高考人數歷

史新高。依照這樣的增長趨勢,2023年的高考人數多半不會下降,只會比2022年更高,甚至可能突破

1200萬人。高考人數增加,也代表高考的競爭更加激烈。

不過,面對高考人數的增加,考生需要有危機意識,但也不用太過擔心。因為高考人數增加的同時,

各地各校也出臺了很多擴招政策,錄取率也只增不減。

二、卷面內容變化

2022年9月15日,教育部召開了新聞發(fā)布會,發(fā)布會上,教育部高校學生司司長王輝表示,現行教育

考試制度加強了教考銜接著重考查學生獨立思考和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等關鍵能力,也

就是說,在全國統(tǒng)一命題試卷的省份,卷面題目可能會更加靈活,更側重考察考生的思維敏捷度和應

用能力。不過,考試題目再怎么靈活,也不會脫離教材,考生只要夯實基礎,在平時的復習中多多培

養(yǎng)自己的思維能力

語、數、英學科的變化

語文

01單元變化

語文舊教材主要按照文體來組合單元,過去必修第一冊第一單元是詩歌,該單元所有篇目都是現代詩。而新

教材采用雙線組元,一條線是人文主題,另一條線是以任務群學習來組元,每單元入選篇目的體裁多樣,多

篇成課,也是新教材的特點之一。這種編輯模式有利于拓寬學生的視野,讓學生在梳理和比較中開展深度學

習。

02新增內容

另一個突出變化是,新教材要求考生閱讀整本書,體現了對深閱讀的重視,引導考生提升閱讀鑒賞能力,養(yǎng)

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以前不要求背誦的的課文,新教材要求背誦,例如【過秦論】;在高考補習階段有兩本

書是必讀的:《鄉(xiāng)土中國》、《紅樓夢》;選擇性必修1閱讀經典文學名著節(jié)選【復活】【老人與?!俊景倌?/p>

孤獨】。

2023年高考背誦篇目

省份有:山東、江蘇、遼寧、海南、湖南、湖北、河北、廣東、福建、重慶共10省。

范圍:《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背誦篇目為60篇,包括文言文必修10篇,文言文選擇性必修

10篇和詩詞曲40首。

具體篇目如下(2023年廣東高考60篇):

必修10篇

1.《論語》十二章

2.《勸學》(《荀子》)

3.《屈原列傳節(jié)選》(司馬遷)

4.《諫太宗十思疏》(魏征)

5.《師說》(韓愈)

6.《阿房宮賦》(杜牧)

7.《六國論》(蘇洵)

8.《答司馬諫議書》(王安石)

9.《赤壁賦》(蘇軾)

10.《項脊軒志》(歸有光)

選修10篇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論語》)

2.《報任安書》(司馬遷)

3.《過秦論》(上)賈誼

4.《禮運》(《禮記》)

5.《陳情表》(李密)

6.《歸去來兮辭(并序)》陶潛

7.《種樹郭橐駝傳》(柳宗元)

8.《五代史伶官傳序》(歐陽修)

9.《石鐘山記》(蘇軾)

10.《登泰山記》(姚鼐)

詩詞曲40篇

1.靜女《詩經》

2.無衣《詩經》

3.氓《詩經》

4.《涉江采芙蓉》(《古詩十九首》)

5.《短歌行》(曹操)

6.《歸園田居(其一)》陶潛

7.《擬行路難?其四》(鮑照)

8.《春江花月夜》(張若虛)

9.《山居秋暝》(王維)

10.《蜀道難》(李白)

11.《夢游天姥吟留別》(李白)

12.《將進酒》(李白)

13.《燕歌行》(高適)

14.《蜀相》(杜甫)

15.《客至》(杜甫)

16.《登高》(杜甫)

17.《登岳陽樓》(杜甫)

18.《石頭城》(劉禹錫)

19.《李憑箜篌引》(李賀)

20.《菩薩蠻》(溫庭筠)

21.《錦瑟》(李商隱)

22.《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李煜)

23.《望海潮》(柳永)

24.《桂枝香?金陵懷古》(王安石)

25.《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蘇軾)

26.《念奴嬌?赤壁懷古》(蘇軾)

27.《登快閣》(黃庭堅)

28.《鵲橋仙?纖云弄巧》(秦觀)

29.《蘇幕遮?燎沉香》(周邦彥)

30.《聲聲慢》(李清照)

31.《書憤》(陸游)

32.《臨安春雨初霽》(陸游)

33.《念奴嬌?過洞庭》(張孝祥)

34.《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辛棄疾)

35.《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辛棄疾)

36.《青玉案元夕》(辛棄疾)

37.《賀新郎?國脈微如縷》(劉克莊)

38.《揚州慢淮左名都》(姜夔)

39.《長亭送別》(王實甫)

40.《朝天子?詠喇叭》(王磐)

03語文生活

新教材更注重語文與生活的聯系,打造了實踐性課程和活動課程。新教材還增加了很多綜合活動,更加注重

打通語文與生活的聯系。

04應對策略

1.在學習的過程中,用最短的時間完成“整本書閱讀”單元,適應新增的獨立單元。

2.注重語文實踐性的落實,老師要指導學生如何提高組織活動的能力,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來應對高考

語文的命題轉向。

3.在學習的過程中,老師要給學生布置一些跟生活聯系緊密的任務,培養(yǎng)學生在真實情境下解決問題的能力。

4.不能靠刷題來提高語文素養(yǎng)。應加強閱讀,特別是加強深閱讀,在提高審美鑒賞能力的同時,發(fā)展實證、推

理、批判與發(fā)現的能力,增加思維的邏輯性和深刻性,提高理性思維水平。此外,學生應積極地投入到實踐

課程之中,在實踐中提升自己的語文素養(yǎng)和運用語言的能力。

數學

01選修不作高考內容

人教A版高中數學新課標教材作為新課程理念的呈現載體,在結構及內容方面,按照課標的要求做了調整。突

出函數、幾何與代數、概率與統(tǒng)計、數學建模活動與數學探究活動四條主線,將它們貫穿于必修課程和選擇

性必修課程。

另外,選修課程不作為高考內容,不分文科和理科,為學生發(fā)展數學興趣提供選擇。

02部分內容刪減

調整了內容的順序,更注重數學知識內部的邏輯性,使得整體結構和內容更趨合理。例如,新教材刪除了算

法初步的內容,立體幾何里的三視圖、概率里的幾何概型等也一并刪除。止匕外,還有一些內容做了調整,如

數學歸納法不再作為高考考試要求。

當然,數學新教材里也新增了一些內容,如概率統(tǒng)計里邊新增了有限樣本空間,還有百分位數,復數增加了

三角表示式(*選學)等。

新教材以數學核心素養(yǎng)為導向,對學生提出了更高要求。所以新教材通常會以核心素養(yǎng)為導向,注重創(chuàng)設問

題情境,給學生更多源于實際生活的案例。

03單元變化

1.必修第一冊的教學內容其實與改革前的內容與順序基本一致,必修第一冊將原版人教A版教材中的必修一、

必修四的三角函數與三角恒等變換以及必修五不等式部分合在一起,還將命題、常用邏輯用語原先出自選修

的內容合并成第一冊的內容。

2.必修第二冊的內容也融合了原先人教A版中必修四的向量部分、必修二的立體幾何初步以及必修三的統(tǒng)計與

概率部分,同時還加入了原先在選修出現的復數部分,從新教材的內容可以看出,原先三視圖以及程序框圖

部分已經徹底刪掉,現在只是給大家介紹直觀圖的概念。

3.選擇性必修第一冊可以明顯感受到,新教材的編寫者將有關坐標系以及解析幾何相關內容融合在一起,而且

這一冊的難點和重點為計算,難度相對必修內容,有所上升。

4.必修第二冊內容相對少一些,只有兩章,所對應的內容是數列與導數的相關知識,這一改革還是很重大的,

將原本必修五的數列部分直接劃入選修模塊,并且和導數合并為一冊。原先選修中的數學歸納法證明也合并

到數列模塊中。

5.選修最后一冊主要內容是計數原理與概率,還有一小部分是線性回歸方程,其實總體的要求是想讓學生學會

如何進行數據處理,在之前一直宣傳的數學建模,也在選擇性必修第三冊中出現,說明改革之后的教學內

容,更加注重培養(yǎng)學生數學應用方面的能力。

04應對策略

1.提高學生課堂聽課效率,盡量當堂弄懂上課內容,引導學生平時多深入思考,有問題及時解決。

2.教導學生掌握研究高中數學知識的數學思想、數學方法,不斷積累數學活動經驗,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

法。在復習完每章節(jié)內容后,還應充分利用好教材,注意做好知識和方法的梳理,繪制自己的思維導圖,將

知識系統(tǒng)化、結構化,不斷內化到自己的知識體系當中。

3.重點培養(yǎng)學生數學應用方面的能力,從實際問題中抽象出數學問題。

英語

01學生核心素養(yǎng)要求提高

老教材對學生的要求主要體現在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上,而新教材遵循新版課程標準,對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要求

除了語言能力之外,還強調對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

教材內容與時俱進,一方面反映當代社會發(fā)展新變化、科技進步新成果;另一方面,展示多姿多彩的中外優(yōu)

秀文化、增加經典文學語篇等方式,著力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意識,增強文化自信和文化傳承,提升學生跨文化

理解和溝通能力。

02單元變化

新教材在詞匯量的要求上,并沒有明顯的變化。但新教材重新劃分和確定了必修和選擇性必修模塊的單元主

題和順序。

同時,新教材提供了初中高中銜接單元,對基本句型、語音拼讀規(guī)則、語法知識等進行了復習,幫助學生完

成過渡。在設計單元框架時,增加了一些新的板塊,如主題頁、語音板塊、視頻板塊和拓展性閱讀等。

03應對策略

1.老師和學生都需要加強文本解讀的能力。過去教學在詞匯和語法方面關注度高,今后則要求從語篇的高度去

理解詞匯和語法的運用,不再看重機械地記憶詞匯、講解語法,而是基于文本分析,去學習詞匯和語法在語

境當中的使用,并做好主題意義探究。

2.除了學好教材,老師還要指導或帶領學生多進行課外閱讀,可以嘗試閱讀一些經典作品,包括文學名著的原

著或者簡寫本,進一步提高人文素養(yǎng)。

三、選科的變化

2023年考生在志愿填報時,仍然適用《2020版高校專業(yè)選考科目要求》,部分專業(yè)繼續(xù)適用“3門科目

1門選考即可報考”和“2門科目1門選考即可報考”這個規(guī)則,但2024年選科要求就會發(fā)生變化,很多理

工類專業(yè)可能會要求“物理+化學”,而醫(yī)學類專業(yè)特別是臨床醫(yī)學專業(yè)則對化學和生物必須同時選擇”

的要求更加嚴格。這一點其實對2023年大部分考生都不會產生影響,但是會對2023年高考之后想要復

讀的考生產生影響,原本2023年可以報考的專業(yè),復讀一年之后可能就無法報考了。對于這一點,小

編建議,有明確專業(yè)意向的考生,盡量在2023年高考中發(fā)揮自己最好的水平,不給自己留遺憾。

四、為什么高考題越來越難?

從這兩年的情況看,實行新高考改革后,各科考試的難度都在急劇上升,高考的分數明顯下降,

以河北省為例,高考總分750分,2020年高考,700分以上有108人,出現了700分無法上北大清華的

怪現象;2021年新高考后,690分以上的僅有31人,分數大幅度下降,其他實行新高考地區(qū)的省市,

情況也大體相同,比如山東省的2021年高考,學生普遍反映生物比化學難,化學比物理難,物理比以

前難,反正考完每一科,學生的感覺都是:我太難了!那么,為什么高考難度越來越難呢?

高考試題的難度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試題高度靈活多變,低效率大量刷題沒有效果

雖然高考試題命題始終堅持穩(wěn)中有變的原則,似乎穩(wěn)定是主流,其實變化無處不在。高考命題堅

持能力立意的原則,也就是題目必須要考查學生真正的學科能力,考查學生能否把基礎知識靈活運

用。而這里所說的能力,指的是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深入理解,吃透本質,懂得規(guī)律,這自然是個很高

的要求。

未來通過刷題來取得高分的途徑只會越來越難。

2、試題源于課本,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