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東南亞教學設計學情分析教材分析課后反思_第1頁
初中地理-東南亞教學設計學情分析教材分析課后反思_第2頁
初中地理-東南亞教學設計學情分析教材分析課后反思_第3頁
初中地理-東南亞教學設計學情分析教材分析課后反思_第4頁
初中地理-東南亞教學設計學情分析教材分析課后反思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東南亞》教學設計(第1課時)【教學目標】(一)知識與技能1、了解東南亞處東方“十字路口”的重要地理位置;2、兩種熱帶氣候的特點及對農業(yè)生產的影響;主要農作物及分布;(二)過程與方法學習搜集資料,根據(jù)圖和相關資料,分析東南亞在世界交通的地位,初步學習分析某一地區(qū)的地理位置特征及重要性。(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對東南亞自然環(huán)境的學習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人地和諧發(fā)展觀?!窘虒W重點】1、東南亞的“十字路口”的位置最重要性。2、兩種熱帶氣候的特點及對農業(yè)生產的影響。【教學難點】1、分析東南亞的“十字路口”的交通位置。2、東南亞物產與氣候的關系。【教學方法】讀圖分析法、比較法等【教學準備】1、東南亞課件。2、學生查閱東南亞相關資料?!窘虒W過程】一、情景導入(3分鐘)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播放《泰囧》視頻,提問泰國位于亞洲的哪個分區(qū)?生回答后,教師板書課題。我們一起來了解東南亞。1、學生觀看視頻。2、教師引導進入正題。二、講授新課學習任務一:十字路口的位置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自主學習東南南亞主要包括哪些國家?從泰國開始找出東南亞主要的國家。(越南,老撾,緬甸是與中國接壤,唯一的內陸國是老撾,越南、柬埔寨、泰國、緬甸、馬來西亞是臨海國;新加坡、菲律賓、印度尼西亞、文萊是島國。其中印度尼西亞,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島國家。)學生根據(jù)教材圖片及大屏幕熟悉東南亞主要的國家。合作展示合作展示嘗試將這些國家根據(jù)位置進行分類活動一:讀圖7、19,圖7、20和圖7、21?;卮鹣铝袉栴}1、東南亞包括哪幾部分?(中南半島,馬來群島)2、東南亞地理位置有什么特點?(1)海陸位置:(亞洲東南部,東臨太平洋,西臨印度洋。)(2)緯度位置:(23oN—10oS)[總結]:指圖:東南亞位于亞洲的東南部,太平洋的西海岸,印度洋的東面。緯度位置大約在10oS—25oN之間。地處熱帶?;顒佣鹤x圖7、19,圖7、20圖7、211、分析東南亞重要的地理位置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結論:(聯(lián)系亞洲和大洋洲,溝通太平洋和印度洋。東南亞正是擁有這樣一個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而成為各國往來的十字路口。)活動三:讀圖7、21,1、分析馬六甲海峽的重要性表現(xiàn)在什么方面?為什么有人把經(jīng)過馬六甲海峽的航線叫做“海上生命線”?結論:(位于馬來半島和蘇門答臘島之間的馬六甲海峽,是從歐洲、非洲向東航行到東南亞、東亞各港口最短航線的必經(jīng)之地,是連接太平洋與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教師補充:隨著我國經(jīng)濟的快速發(fā)展,能源需求量巨大,尤其是石油已遠遠滿足不了需求,進口量巨大,其中從中東和非洲地區(qū)進口的石油數(shù)量占進口石油總量的70%以上,全部通過馬六甲海峽運輸。另外,我國與東南亞、西亞和非洲等地區(qū)的其他貿易運輸也要經(jīng)馬六甲海峽航線,因此,馬六甲海峽對我國的能源安全和貿易暢通意義非常重大。1、學生觀察東南亞圖,可以看出它包括了許多國家,從總體上來看,可以分為兩大塊,一個是半島,因為位于中國的南部所以叫做中南半島,2、學生用紅筆沿邊界畫下來,數(shù)一數(shù)有多少個國家位于中南半島上;另一個是群島,由幾萬個分布于太平洋中的大大小小的島嶼組成。學生用藍筆沿邊界大致畫下來。數(shù)一數(shù)有多少個國家組成。它叫馬來群島。1、仔細觀察一下藍筆和紅筆畫出來的地區(qū)可以發(fā)現(xiàn),東南亞像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看到的馬路上的“十字路口”。2、觀察東南亞聯(lián)系那兩大洲,溝通那兩大洋?1、生讀圖析圖。2、生小組合作交流探究。3、生小組得出結論。4、師生共同評價。學習任務二:熱帶氣候與農業(yè)生產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自主學習展示“泰國香米”,講述三位男主角在泰國生活可能的不適應。(徐崢上海人生活在我國南方,黃渤青島人、王寶強河北人兩人生活在我國北方。)泰國(東南亞)為何以種植水稻為主?“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的理解合作展示合作展示活動一:讀圖7.22東南亞國家主要農作物分布。回答問題。1、東南亞的主要

糧食作物是什么?并說明原因。查閱P10圖6.13亞洲的氣候類型回答。東南亞的氣候類型主要有哪兩種?各自的氣候特點是什么?各分布在哪些地區(qū)?(曼谷——熱帶季風氣候,全年高溫,5—10月是雨季,11—4月是旱季,這種氣候主要分布在中南半島大部和菲律賓群島北部;。新加坡——熱帶雨林氣候,全年高溫多雨,這種氣候主要分布馬來群島大部和馬來半島南。)除了氣候條件還有哪些原因?(水稻單位面積產量高,生長需要高溫多雨的氣候,生產需投入大量勞動力。東南亞人口稠密,耕地少,氣候高溫多雨,所以必然選擇水稻作為糧食作物。)2、東南亞是世界重要的熱帶作物生產基地之一,說出有哪些熱帶作物與其分布。世界最大的橡膠生產國(泰國)世界最大的棕油生產國(馬來西亞)世界最大的椰子生產國(印度尼西亞)世界最大的椰子出口國(菲律賓)世界最大的蕉麻生產國(菲律賓)3.閱讀《方便面與紅猩猩的故事》1、生讀課文內容2、生讀圖析圖3、生小組交流分析4、師生共同評價得結論。1、生讀圖析圖。2、生小組合作交流探究。3、生小組得出結論。4、師生共同評價總結。三、歸納總結(3分)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教師引導學生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三個維度談自己的收獲。出示學習結果自我總結提綱:(1)這節(jié)課我學到了什么?(2)這節(jié)課我有什么體會?(3)我對這節(jié)的學習經(jīng)歷有什么感受?(4)這節(jié)課的問題解決主要采用了什么方法?還有別的方法嗎?完成本節(jié)課知識樹并板書。1、學生對照提綱認真反思。2、學生向其他同學談談自己的想法七年級學生通過已有的學習,已經(jīng)具備了基本的讀圖、用圖能力,能夠在圖上找出重要的地理事物,并能根據(jù)地圖和資料初步總結地理事物的分布規(guī)律。通過對前面幾個國家的學習,也初步掌握了國家和地區(qū)的學習方法。但是,由于七年級學生的抽象思維、概括歸納以及綜合分析能力還比較薄弱,因此在這方面還需要加強,看問題的層次有待于進一步提高,故教學中選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設計適度的啟發(fā)性問題,讓新知識構建于已有知識之上,完成學習任務。本節(jié)課注重用情感教學,通過豐富的圖片和影像資料讓同學先在感性上對澳大利亞的學習產生興趣,進而大體掌握區(qū)域地理的學習方法,力爭讓學生多動腦,多動手,從感性到理性充分理解知識,最后達到教學目的。從學生課堂練習來看,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比較的好,但從課堂氣氛上看學生的學習氣氛比較活躍,也許與學生知道錄課有關,顯得有些緊張放不開。新理念下的教學設計提倡設計不必面面俱到,主要思考教學實施中的大方向、關鍵內容,把握整體目標走向即可。而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及時捕捉師生互動產生的有探究價值的新信息,新問題,重新調整教學結構,把師生互動和探索引向縱深。地理教學要強調地理各因素之間的相互作用,特別是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對地理現(xiàn)象和地理過程的綜合影響,引導學生理解地理事物的空間差異和空間聯(lián)系,從地理的視角看待地理現(xiàn)象和地理問題。這屬于地理核心素養(yǎng),本節(jié)在探知東南亞為何以種植稻米為主這一問題中,很好地體現(xiàn)了這一點,同學們對這一問題的分析和理解還比較到位。教材分析教材分階段介紹了東南亞的地理位置、范圍和主要的國家,重點是理解東南亞重要的地理位置和東南亞自然條件與人們生產生活之間的關系。難點主要是氣候與農業(yè)、地形與人口、城市分布之間的關系。教材從東南亞與我國山水相連的位置關系上,過渡到東南亞“十字路口”的重要地理位置。這樣不僅指出了東南亞是世界海運運輸?shù)臉屑~之一,也與我國的周邊運輸條件緊緊結合起來。關于東南亞的自然環(huán)境,教材也突出了地理要素之間的聯(lián)系,以及自然環(huán)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例如,東南亞大部分位于熱帶,氣候高溫多雨,適宜發(fā)展也帶作物;中南半島的地形地勢對河流的制約作用,形成了上游的水能資源豐富以及下游三角洲人口稠密,農業(yè)發(fā)達,城鎮(zhèn)集中的地理格局。教材在最后對本區(qū)的華人、華僑分布特點進行了簡單的描述,這也是東南亞的一個主要人文特征,在此基礎上,了解東南亞的旅游景觀和旅游發(fā)展情況1.位于蘇門答臘島與馬來半島之間的海峽是()A.臺灣海峽B.直布羅陀海峽C.馬六甲海峽D.丹麥海峽2.東南亞的氣候特點是()A.炎熱干燥B.溫和多雨C.濕熱多雨D.寒冷干燥3.東南亞位于()A.大洋洲與南極洲之間B.亞歐大陸與非洲之間C.印度洋與大西洋之間D.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4.東南亞位于亞洲的東南部,主要由()半島和()群島兩大部分組成。A.中南、菲律賓B.中南、馬來C.阿拉伯、馬來D.中南、印度尼西亞5.讀圖,回答問題。(1)圖A氣候類型為,其氣候特點是。(2)圖B氣候類型為,其氣候特點是。(3)根據(jù)左圖找出,A氣候分布在()和()B氣候分布在()和()①中南半島②馬來群島大部分③馬來半島南部④菲律賓群島北部6.讀圖,回答問題。(1)圖中A海峽的名稱是(2)A海峽是連接洲、洲、西亞到東亞、東南亞各港口最短航線的必經(jīng)之地。(3)A海峽是連接洋、洋的重要海上通道,被稱為“海上生命線”?!稏|南亞》第一課時課后反思在“東南亞”這節(jié)課的教學中,我從課程的一開始,就引導學生從地理的視角來觀察、思考問題,閱讀地圖、獲取所要的地理信息這一主線,始終貫穿整個教學過程。課堂教學的最終目的是促進學生的發(fā)展,通過學習,學生在知識方面有所收獲,但學習方法的掌握更為重要?;叵脒@節(jié)課做得較好的地方有:1.新課導入效果明顯在教學中,我以《泰囧》視頻導入激發(fā)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積極性、主動性在教學一開始就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2.注重知識的前后聯(lián)系引導學生思考本課學習與以往知識的聯(lián)系,做到新舊知識的融會貫通。課堂設置了富有啟發(fā)性的問題,效果較好,能幫助學生如何思考問題并努力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3.在學習注重了基礎知識的強化指圖,查圖,看圖等過程,能培養(yǎng)學生的讀圖、識圖能力的提高。4.注意培養(yǎng)環(huán)境意識新課程的價值觀就是要為社會培養(yǎng)有責任感的公民。因此在教學中,在學習澳大利亞采礦業(yè)的發(fā)展情況后,我讓學生通過“方便面與黑猩猩的故事”,培養(yǎng)學生的環(huán)境保護意識,使樹立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觀念。當然,本節(jié)課還有許多不足之處:1.師生活動仍不夠充分,學生回答問題的參與面不廣,學生舉手發(fā)言的人數(shù)較少。2.教學語言不夠嚴謹。在本節(jié)課中,個別地方出現(xiàn)了語言失誤,有些地方由于教學語言不夠嚴謹,存在著語言運用不當?shù)默F(xiàn)象。本節(jié)課不足之處還有很多,譬如還可以設計一些探究性的問題,讓學生課后去找尋答案。他們可以利用網(wǎng)絡等多種手段查找資料,可培養(yǎng)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這樣,可給學生留一些思考的空間,讓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