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滴眼淚換一滴水_第1頁
一滴眼淚換一滴水_第2頁
一滴眼淚換一滴水_第3頁
一滴眼淚換一滴水_第4頁
一滴眼淚換一滴水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一滴眼淚換一滴水本文檔共50頁;當前第1頁;編輯于星期二\23點37分書香晨讀課前預習課堂探究隨堂檢測時文賞讀本文檔共50頁;當前第2頁;編輯于星期二\23點37分書香晨讀開卷有益國學講堂1.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詩經·國風·邶風·擊鼓》)【譯文】

與你雙手交相執(zhí)握,陪著你一起垂垂老去?!绢I悟】

執(zhí)手之時,冷暖兩心相知;執(zhí)手之時,悲喜兩忘。這是一個誓言,同時告訴我們要珍惜身邊人。本文檔共50頁;當前第3頁;編輯于星期二\23點37分2.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中庸》)【譯文】

廣博地學習知識,仔細地詢問知識,謹慎地思考知識,明確地分辨知識,全心全意地用知識?!绢I悟】“博學”的意思是為學首先要廣泛地獵取,培養(yǎng)充沛而旺盛的好奇心。“審問”的意思是有不明白之處就要追問到底,要對所學加以懷疑。問過以后還要通過自己的思想活動來仔細考察、分析,否則所學不能為自己所用,是為“慎思”。學是越辨越明的,不辨,則所謂“博學”就會魚龍混雜,真?zhèn)坞y辨,良莠不分,是為“明辨”。“篤行”就是要努力踐履所學,使所學最終得以落實,做到“知行合一”。本文檔共50頁;當前第4頁;編輯于星期二\23點37分導入閱讀牽一只蝸牛散步

人生匆忙,百事煩瑣。身心疲憊之時,偶于紙頁上讀到一句:牽一只蝸牛散步!紅塵包裹的心靈忽然一陣感動。

牽一只蝸牛散步,該是怎樣的一種境界?牽一只蝸牛散步,它慢,我也從容。我的雙腳每每如同安了彈簧,在人生的臺階上不停彈跳,在工作的日程里日夜奔走,好像只屬于沒有盡頭的道路,屬于來來往往的旁人,唯獨不屬于自己。歸去來兮,現在,我要放緩匆忙的腳步,一點點慢下來,看云卷云舒,花開花落,細細體味歲月悠遠的節(jié)奏。本文檔共50頁;當前第5頁;編輯于星期二\23點37分

蝸牛的身體如同一只小小的耳朵緊貼大地。任何一絲風吹草動,它都能傾聽得到。不是嗎,它聽到了風雨遠去,聽到了草莓花開、星辰墜落,甚至青草的一個懶腰,螞蟻的一次噴嚏,都能在它柔軟的內心蕩起漣漪。也許它剛從一片南瓜葉上走下來。在那心形的廣袤地域,它用心諦聽葉脈的河流,那可是生命不絕的交響樂?它啜飲清涼的晨露,那可是星星做夢淌落的幸福淚滴?它一路走,一路親吻每一寸泥土,在每一顆塵粒上留下清涼的氣息。粒粒微塵不動聲色,它們在靜靜打坐嗎?我睜開蝸牛的眼睛,看到,每一粒塵土的體內,都建著一座清涼的寺廟;每一粒塵土的內心,都藏著一片浩瀚的海洋。每一粒塵土,都是一個圓滿自在的自我,每一粒塵土,都是一顆能夠照亮自己的星球!本文檔共50頁;當前第6頁;編輯于星期二\23點37分課前預習自主學習一、相關鏈接1.走近作者法國浪漫主義文學的騎士——雨果雨果(1802—1885),法國作家,法國浪漫主義文學最杰出的代表。雨果自幼多才多藝,尤其熱衷于文學,9歲開始寫詩,15歲寫的《讀書樂》就獲法國學士院征文獎。后來主要寫小說,其作品多反映對政治的關注。1831年他29歲時寫的《巴黎圣母院》以深刻的思想性和高度的藝術性蜚聲世界文壇,是其代表作品之一。本文檔共50頁;當前第7頁;編輯于星期二\23點37分1851年,雨果因反對路易·波拿巴的獨裁專制而遭到迫害,開始了長達19年的國外流亡生活。期間主要創(chuàng)作長篇小說,如文學巨著《悲慘世界》和《海上勞工》。1885年5月,雨果病逝于巴黎,法國人民為他舉行了國葬,遺體也被送到專門安葬偉人的先賢祠。本文檔共50頁;當前第8頁;編輯于星期二\23點37分2.背景解讀1830年七月革命后,雨果在政治上進一步走上左翼的道路,1831年發(fā)表的《巴黎圣母院》,是他所有小說中浪漫主義色彩最濃的一部。對于創(chuàng)作的緣起,作者在原版序言中說:“數年前,本書作者參觀圣母院時,在一座尖頂鐘樓的陰暗角落里,發(fā)現墻上有個手刻的字:ANAГKH(希臘語‘命運’的意思,編者注),這幾個大寫的希臘字母,經歲月侵蝕,黑黝黝的,深深凹陷在石頭里面,觀其字形和筆勢,呈現峨特字體的特征,仿佛是為了顯示這些字母是中世紀某個人的手跡,這些難以名狀的符號,尤其是它們所蘊藏的宿命和悲慘的意義,深深震撼了作者的心靈。作者左思右想,這苦難的靈魂是誰,非把這罪惡的烙印,或者說這災難的烙印留在這古老教堂的額頭上不可,否則就不肯離開這塵世?!闭腔谶@樣一種深刻的體驗,他開始了創(chuàng)作,他用了六個月的時間完成了這部偉大的作品。本文檔共50頁;當前第9頁;編輯于星期二\23點37分3.文化常識《巴黎圣母院》《巴黎圣母院》是雨果浪漫主義小說的著名代表作,它是在1830年革命的影響下寫成的。故事開始于“愚人節(jié)”那天,流浪的吉卜賽藝人在廣場上表演歌舞,有個叫愛斯梅拉達的吉卜賽姑娘吸引了來往的行人,她長得美麗動人,舞姿也非常優(yōu)美。本文檔共50頁;當前第10頁;編輯于星期二\23點37分這時,巴黎圣母院的副主教克洛德·孚羅洛一下子對美麗的愛斯梅拉達著了迷,他內心燃燒著情欲之火,瘋狂地愛上了她。于是他命令教堂敲鐘人——相貌奇丑無比的伽西莫多把愛斯梅拉達搶來。結果法國國王的皇家弓箭衛(wèi)隊隊長弗比斯救下了愛斯梅拉達,抓住了伽西莫多。他把敲鐘人帶到廣場上鞭笞,善良的吉卜賽姑娘不計前仇,反而送水給伽西莫多喝。敲鐘人雖然外貌丑陋,內心卻純潔高尚,他非常感激愛斯梅拉達,也愛上了她。天真的愛斯梅拉達對弗比斯一見鐘情,兩人約會時,克洛德悄悄在后面跟著,出于嫉妒,他用刀刺傷了弗比斯,然后逃跑了。愛斯梅拉達卻因謀殺罪被判處死刑。本文檔共50頁;當前第11頁;編輯于星期二\23點37分伽西莫多把愛斯梅拉達從絞刑架上搶了出來,藏在巴黎圣母院內,克洛德趁機威脅愛斯梅拉達,讓她滿足他的情欲,遭到拒絕后,克洛德把她交給了國王的軍隊,無辜的姑娘被絞死了。行刑之日,伽西莫多憤怒地將克洛德從樓頂上推下摔死,并于當日失蹤。兩年后,人們在墓地發(fā)現伽西莫多和愛斯梅拉達的尸骨擁抱在一起。當人們想把他們分開,尸骨卻化成了一堆灰燼。本文檔共50頁;當前第12頁;編輯于星期二\23點37分二、基礎積累1.字音辨識(1)單音字答案:(1)chī

cāo

lòu

luǒ

quán

chù

yǒu

zhì

jī本文檔共50頁;當前第13頁;編輯于星期二\23點37分答案:āo

zēng

dòng

bèng

jiān

guì

páoxiào本文檔共50頁;當前第14頁;編輯于星期二\23點37分(2)多音字答案:(2)ɡuān/ɡuàn

fěi/fēi

zhènɡ/zhēnɡ

hè/xià

ɡōnɡ/ɡònɡ

suì/suí本文檔共50頁;當前第15頁;編輯于星期二\23點37分2.字形辨認答案:(1)箴言緘默(2)犄角掎角之勢(3)砌墻沏茶(4)嘶鳴撕碎廝守本文檔共50頁;當前第16頁;編輯于星期二\23點37分答案:(5)燥熱浮躁噪音(6)詛咒沮喪刀俎本文檔共50頁;當前第17頁;編輯于星期二\23點37分3.成語梳理答案:任憑事物存在發(fā)展而不去過問。解釋下列成語的意思。(1)聽之任之:

答案:形容惶恐或無精打采的樣子。(2)垂頭耷腦:

本文檔共50頁;當前第18頁;編輯于星期二\23點37分答案:原是佛教語,指神秘奧妙?,F形容事物無法想象或難以理解。(3)不可思議:

本文檔共50頁;當前第19頁;編輯于星期二\23點37分課堂探究合作學習一、整體感知1.結構圖解本文檔共50頁;當前第20頁;編輯于星期二\23點37分2.寫法鑒賞對比手法的集中運用在這個“美與丑的看臺”上,雨果把眾多人物展現出來進行對比:①小說中美與丑的對比,如:伽西莫多的外丑內美,伽西莫多外表的丑與愛斯梅拉達外表的美,愛斯梅拉達人性的美與克洛德人性的丑,愛斯梅拉達人性的美與觀刑群眾人性的丑。②對待伽西莫多不同態(tài)度的對比:愛斯梅拉達與副主教的對比,愛斯梅拉達與圍觀群眾的對比。③其他對比:圍觀群眾的變化與副主教的不變化的對比,圍觀群眾的前后心態(tài)的對比等等。這些對比突出了愛斯梅拉達的善良,表現了作者的人道主義思想和對善、美的呼喚;表現了人性的復雜、人性中美丑的激烈對立沖突及人性中美丑的統(tǒng)一,使人物顯得真實、鮮明。本文檔共50頁;當前第21頁;編輯于星期二\23點37分二、局部揣摩1.伽西莫多為什么近乎麻木地被捆綁到刑場上,任人擺布,絲毫也不反抗?參考答案:他的內心思想一定在激烈地活動著。他可能會覺得自己是有罪的,理應受到這樣的懲罰;他也可能覺得自己是受指使的,罪并不在他,但那個指使他的人,是他的養(yǎng)父,是他最感激、最崇敬的人,因此他也覺得受懲罰的理所當然是他,不應該反抗。本文檔共50頁;當前第22頁;編輯于星期二\23點37分2.伽西莫多在受刑的時候,人們詛咒他,嘲笑他,向他叫罵,向他投石子;而在愛斯梅拉達給他喂水的時候,人們又拍手叫好。作者這樣描寫有何作用?參考答案:群眾前后的態(tài)度十分矛盾,而且變化比較突然,但這樣的描寫是合理的。一方面,群眾嘲笑、辱罵伽西莫多,是因為不知道事情的真相;另一方面,作者充分地表現了“中世紀的人民”的無知愚昧和缺乏憐憫同情之心,并通過議論表達了自己對他們的不滿和諷刺,但這并不能說明這些“中世紀的人民”完全喪失了人性。愛斯梅拉達的舉動,喚醒了他們人性中的良知,是完全可以理解的。這既是歌頌美好人性的力量,也是對美好人性的呼喚。人性是復雜的,它是美與丑、善與惡的對立統(tǒng)一體。人性的貪婪、自私、虛偽等,我們無法回避,這是真實存在的,也是人性的弱點,只有當我們戰(zhàn)勝這些弱點的時候,人性美才會放出光輝。愛斯梅拉達的一滴水折射出了人性美的曙光,也感動了在場的觀眾。本文檔共50頁;當前第23頁;編輯于星期二\23點37分3.副主教克洛德?孚羅洛當初收養(yǎng)相貌丑陋的伽西莫多,說明他還是有同情心的,現在的他見到伽西莫多受刑,為什么急忙轉身走開了?參考答案:他曾有過善的追求,希望成為優(yōu)秀的神甫,他用溫情把弟弟撫養(yǎng)大;以憐憫之心收養(yǎng)了相貌丑陋的伽西莫多;他勤勞樸素,穿著破舊的衣服用功學習。然而他成了禁欲主義的犧牲品,靈與肉的沖突最終讓他逃離了上帝,成了魔鬼撒旦的信徒。他為了得到愛斯梅拉達用盡了一切卑鄙的手段:劫持,恐嚇甚至威逼利誘。他一方面明白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罪惡的,另一方面卻又這條路上越走越遠,并把自己邪惡的根源歸罪于愛斯梅拉達。最后,在愛斯梅拉達誓死不從的態(tài)度面前,出于“我得不到,也不讓別人得到”的陰暗心理,把愛斯梅拉達送上了斷頭臺。本文檔共50頁;當前第24頁;編輯于星期二\23點37分參考答案:它既展示了情節(jié)開展的環(huán)境,又寫出了圍觀群眾的無聊、庸俗。4.課文第三段對刑臺的描述有什么作用?本文檔共50頁;當前第25頁;編輯于星期二\23點37分【高考小貼士】環(huán)境描寫的作用(一)自然環(huán)境描寫的一般作用(1)自身的、獨立的審美價值:表現地域風光,提示時間、季節(jié)和環(huán)境特點。(2)渲染氣氛,為后面刻畫人物做鋪墊。(3)烘托人物性格、突出人物形象或表現某種心理。(4)展開、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5)深化小說主旨。(6)象征和暗示社會環(huán)境。本文檔共50頁;當前第26頁;編輯于星期二\23點37分(二)社會環(huán)境描寫的作用(1)交代人物活動及其成長的時代背景,揭示各種復雜的社會關系。(2)交代人物身份,表現人物性格;或影響或決定人物性格。(3)揭示社會本質特征,揭示主題。本文檔共50頁;當前第27頁;編輯于星期二\23點37分三、探究爭鳴本文標題有人譯為“一滴眼淚換一滴水”,也有人譯為“一滴水換一滴眼淚”,你認為哪個好?請簡述理由。思路提示一:“一滴眼淚換一滴水”好。理由:(1)突出伽西莫多對愛斯梅拉達贈水的感激之情。(2)“一滴水”體現了仁愛和人性,愛斯梅拉達的“一滴水”換來了伽西莫多的眼淚,而這又感動了周圍的觀眾。思路提示二:“一滴水換一滴眼淚”好。理由:(1)這樣更符合情節(jié)發(fā)展的邏輯,有愛斯梅拉達充滿仁愛的“一滴水”,才有伽西莫多充滿感激的“一滴眼淚”。(2)更能突出“一滴水”對喚醒伽西莫多良知的作用。本文檔共50頁;當前第28頁;編輯于星期二\23點37分隨堂檢測鞏固學習一、基礎知識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語言本身就是一門藝術,而方言,則為語言的藝術

。文康用北京話寫的《兒女英雄傳》,鄒必顯用揚州話寫的《飛砣子傳》,韓子云用蘇州話寫的《海上花列傳》……都是小說作品中的奇葩。而江蘇昆曲、蘇州評彈、安徽黃梅戲、京韻大鼓、閩南南音、客家山歌、陜北民歌、山東梆子、東北二人轉……這些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都是以方言來表現的藝術形式。(

),無怪乎中國語言學會副會長戴慶廈曾言道:“方言式微,文化遺產保護將成

?!?/p>

本文檔共50頁;當前第29頁;編輯于星期二\23點37分然而,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方言的確

,我國局部地區(qū)出現了“方言資源流失”現象。浙江金華市曾經做過一個調查,在6歲到14歲孩子中,幾乎所有人都會說普通話,但52%完全不會說金華方言。同樣,福州的很多中小學生不會說福州方言,甚至同一家庭內的成員之間都互講普通話,這引起了老一代福州人的憂慮,以至于福州市政協(xié)委員建議盡快實行“雙語”制度,爭取把福州話列入國家保護工程。上海的滬語專家也對上海方言的現狀

:年輕一代對上海話相對疏離,上海話中有特色的、在普通話中沒有的70多個單音動詞已在如今的年輕人口中絕跡……羅素曾說:“參差多態(tài)乃是幸福本源?!狈窖缘南?在某種意義上,就是文化的多樣性和差異性在體現,參差多態(tài)的方言是中國多元文化的承載者。

本文檔共50頁;當前第30頁;編輯于星期二\23點37分1.下列在文中括號內補寫的語句,最恰當的一項是(

)A.如果沒有方言,將極大削弱文學文化的豐富性B.可見方言對豐富文學文化的重要性C.如果沒有方言,則皮之不存,毛將焉附D.如果沒有方言,各地文化難以取得如此成績解析:C

本題考查語言表達簡明、連貫、得體的能力,答題時注意前后文的照應,以及語意的提示。根據前后文的邏輯可知,這段文字談方言對于文化帶來的影響,結合上下文可知,該處強調的是“假如沒有方言對文化的沖擊”。B、D兩項都是闡述方言的重要性,A項沒有注意到上文中“以方言來表現的藝術形式”的提示,只有C項表述與上下文最連貫。本文檔共50頁;當前第31頁;編輯于星期二\23點37分2.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成語,全都恰當的一項是(

)A.錦上添花海市蜃樓日薄西山憂心忡忡B.添磚加瓦 空中樓閣 日薄西山 惶惶不安C.錦上添花 空中樓閣 日漸式微 憂心忡忡D.添磚加瓦 海市蜃樓 日漸式微 惶惶不安本文檔共50頁;當前第32頁;編輯于星期二\23點37分解析:C

本題考查辨析近義成語的能力。辨析近義成語的關鍵就是要仔細分辨它們的細微差別。首先閱讀語境,把握語境含義,然后抓住相異語素,分析其意義差異,同時可聯(lián)系日常習慣用語,推斷詞語意義及用法。(1)錦上添花:指在錦上再繡花,借以比喻好上加好,美上添美,引申為在原有成就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添磚加瓦:原指建房屋時不斷地添磚塊加瓦片。后比喻做一些工作,盡一點力量。(2)空中樓閣:指懸于半空之中的城市樓臺,也比喻虛構的事物或不現實的理論、方案等;海市蜃樓:原指海邊或沙漠中,由于光線的反射和折射,空中或地面出現虛幻的樓臺城郭,現多比喻虛無縹緲的事物。(3)日漸式微:是指事物逐漸由興盛轉為衰落;日薄西山:太陽快要落山了,比喻衰老的人或腐朽的事物臨近死亡。(4)惶惶不安:內心害怕,十分不安;憂心忡忡:憂慮不安的樣子。前者強調害怕,后者強調憂慮。本文檔共50頁;當前第33頁;編輯于星期二\23點37分3.文中畫橫線的部分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的一項是(

)A.參差多態(tài)的方言是中國多元文化的承載者,方言的消失,在某種意義上,就是文化的多樣性和差異性在體現。B.參差多態(tài)的方言是中國多元文化的承載者,方言的消失,在某種意義上,就是文化的多樣性和差異性在縮減。C.方言的消失,在某種意義上,就是文化的多樣性和差異性在體現,所以說參差多態(tài)的方言是中國多元文化的承載者。D.方言的消失,在某種意義上,就是文化的多樣性和差異性在縮減,所以說參差多態(tài)的方言是中國多元文化的承載者。本文檔共50頁;當前第34頁;編輯于星期二\23點37分解析:B

本題考查學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將病句放入文段中,強調的是分析病句的語境意識。首先應判定病句是一個復句,重點考查考生對句間關系以及陳述對象一致性的辨析。首先,從段意分析,本段旨在闡述方言式微的后果,重心并不在于強調“方言是中國多元文化的承載者”這一意思,所以排除C項和D項。A項中“……的消失”與“……體現”不搭配。所以B項的表述最準確。本文檔共50頁;當前第35頁;編輯于星期二\23點37分4.(2018·河南濮陽高三模擬)下面是某高中高三語文學科復習計劃的構思框架,請把這個構思寫成一段話,要求內容完整,表述準確,語言連貫,不超過80字。本文檔共50頁;當前第36頁;編輯于星期二\23點37分解析:本題可根據題干及圖表的內容仔細分析,表述時,可從最下層的“高三復習”開始,其次表述“第一階段:專項復習”和“第二階段:綜合復習”的復習計劃,最后表述最上層的那些具體內容。第一階段進行專項復習,有三個專題,依次復習基礎背誦、閱讀分析、寫作訓練三個專題;第二階段進行綜合復習,有兩個專題,主要做綜合試題,同時進行各專項的弱點強化。

答案:高三語文復習分成兩個階段:第一階段進行專項復習,依次復習基礎背誦、閱讀分析、寫作訓練三個專題;第二階段進行綜合復習,主要做綜合試題,同時進行各專項的弱點強化。本文檔共50頁;當前第37頁;編輯于星期二\23點37分5.(2018·天津卷)閱讀下面的漫畫,按要求作答。魯迅提過,“要極省儉的畫出一個人的特點,最好是畫他的眼睛”,豐子愷的漫畫《村學校的音樂課》卻沒有畫人的眼睛。你覺得二者矛盾嗎?請結合畫面說明理由。

本文檔共50頁;當前第38頁;編輯于星期二\23點37分解析:回答此題,首先要理解魯迅的話的含意,其次要根據漫畫標題的提示,結合畫面中人物的特征和漫畫的主題。答案:(示例)不矛盾。魯迅的話意在強調要畫出人物的突出特點。這幅漫畫題目是《村學校的音樂課》,畫面中,一扇打開的窗子,前面坐著拉二胡的老師,后面坐著聽老師演奏的孩子們。音樂是用耳朵聽的,不畫眼睛,恰恰表明了孩子們在用心聽老師演奏。本文檔共50頁;當前第39頁;編輯于星期二\23點37分二、課內閱讀閱讀課文第50至67段,完成第6~9題。6.【對應考點:鑒賞作品的文字形象領悟作品的藝術魅力】

作者寫伽西莫多要水喝后,又詳細寫了五個人的行為,這樣寫有什么作用?

答案:寫出了這些人對伽西莫多的侮辱,表現出群眾的麻木、冷酷無情。與后面愛斯梅拉達的行為形成對比,更加突出了愛斯梅拉達的形象。本文檔共50頁;當前第40頁;編輯于星期二\23點37分7.【對應考點:概括作品主題】

伽西莫多為什么受到了如此嚴酷的懲處?這反映了怎樣的社會現實?答案:直接原因是想劫愛斯梅拉達,還因為他是個聾子,而且審問他的法官也是個聾子。極大地諷刺了當時社會的黑暗和宗教的虛偽。

本文檔共50頁;當前第41頁;編輯于星期二\23點37分答案:(1)是感動的淚,在他渴到極點而央求無助的情況下,愛斯梅拉達給了他水喝。(2)是悲憤的淚,那么多的看客竟沒有一人給他一口水喝,甚至有的還趁機侮辱他。(3)是悔恨的淚,這么好的姑娘他之前還想劫持她。8.【對應考點:探討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

文中說“這也許是那不幸的人生平第一次流出的眼淚”,請分析這滴“眼淚”的含義。

本文檔共50頁;當前第42頁;編輯于星期二\23點37分答案:與魯迅《藥》中的“花環(huán)”作用一樣,說明人性還沒有完全泯滅,給人以希望。9.【對應考點:從不同角度和層面發(fā)掘作品的意蘊、民族心理與人文精神】

魯迅先生不惜用曲筆在《藥》中瑜兒的墳上平添了一個花環(huán),本文最后寫道“觀眾也都被感動了”,作者這樣寫的用意是什么?

本文檔共50頁;當前第43頁;編輯于星期二\23點37分時文賞讀延伸學習學習是人生保鮮劑【思維借鑒】本文檔共50頁;當前第44頁;編輯于星期二\23點37分在通常印象里,中年人是社會中堅,應該舉止穩(wěn)重、言談得體。但日常生活中,有些中年人卻言談粗俗、不修邊幅,滿嘴酒氣,整天無所事事,一副看破紅塵的樣子……說實話,這副尊榮讓人難以接受。從一個曾經意氣風發(fā)、青春帥氣的少年變成了如今這個樣子,究竟是社會還是自己的責任更大一些?社會固然存在不良風氣,生活難免壓力重重,但路是自己走的,腳上有了泡不能怪路,還要從自己身上找原因。不少中年人隨著工作和生活的穩(wěn)定早早進入了心理倦怠期,曾經的人生理想、做人準則早就被消磨得一干二凈,日常所思所想無非眼前安逸,平時消遣更是酒色之氣。以社會上的中年人群體性精神萎靡、氣質庸俗的現象切入,提出問題,引發(fā)讀者思考。權衡社會風氣和自身兩反面的原因,指出自身的不足。本文檔共50頁;當前第45頁;編輯于星期二\23點37分中年人的精神狀態(tài)折射的是社會的前景,中年人如果群體性精神萎靡、氣質庸俗,絕非社會之福,對后輩會產生不良的示范效應。作為社會中堅力量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