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蟲鉤旋蟯_第1頁
寄生蟲鉤旋蟯_第2頁
寄生蟲鉤旋蟯_第3頁
寄生蟲鉤旋蟯_第4頁
寄生蟲鉤旋蟯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寄生蟲鉤旋蟯第一頁,共八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第四節(jié)、鉤蟲Hookworm鉤蟲是對鉤口科線蟲的統(tǒng)稱(總稱)目前發(fā)現(xiàn)能感染人的鉤蟲共有5種,國內(nèi)傳播流行的有兩種:十二指腸鉤口線蟲Ancylostomaduodenale

美洲板口線蟲Necatoramericanus第二頁,共八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Hookworm(鉤蟲)AncylostomaduodenaleNecatoramericanusAncylostomaceylanicum

(錫蘭鉤口線蟲)Ancylostomacanium

(犬鉤口線蟲)Ancylostomabraziliense

(巴西鉤口線蟲)皮膚幼蟲移行癥Cutaneouslarvamigrans偶爾寄生TheOldWorldhookwormTheNewWorldhookworm第三頁,共八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鉤蟲病患者營養(yǎng)不良面部水腫,似有腹水。皮膚蠟黃,指甲蒼白。第四頁,共八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鉤蟲是消化道內(nèi)小型寄生性線蟲,成蟲寄生在小腸上段引起鉤蟲?。ㄎ宕蠹纳x病之一)。患病后由于病人長期處于慢性失血狀態(tài),流行地區(qū)把鉤蟲病稱之為“懶黃病”、“黃胖病”、“黃腫病”等。兩種鉤蟲的生活史、致病基本相同兩種鉤蟲的分布、致病力及對驅(qū)蟲藥物的敏感性均有差異,鑒別兩種鉤蟲在流行病學、生態(tài)學和防治方面都有重要意義。第五頁,共八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一、形態(tài)成蟲:細小線狀,蟲體長1厘米左右,彎曲半透明,呈肉紅色,死亡后灰白色。蟲體前端有一圓形角質(zhì)口囊。第六頁,共八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A.duodenaleN.americanus成蟲比十二指腸鉤蟲略小,呈“s”形,頭向背面彎曲,尾向腹面彎曲。

成蟲長約1厘米粗在0.5毫米呈“C”成形,頭尾均向背面彎曲第七頁,共八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Buccalcapsule(口囊)BuccalcapsulearmedwithapairofventralcuttingplatesTwopairsofteethofA.duodenalebuccalcapsule口囊腹側(cè)有兩對鉤齒口囊腹側(cè)有一對板齒第八頁,共八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共同的形態(tài)學特征

Commonmorphologicalcharacteristic蟲體前端含有三種單細胞腺體1對頭腺:分泌抗凝素、乙酰膽堿酶3個咽管腺:乙酰膽堿酶、蛋白酶和膠原酶1對排泄腺:蛋白酶第九頁,共八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第十頁,共八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背肋的遠端分為2支每支又分3枝A.duodenale(背輻肋)第十一頁,共八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交合傘是圓形交合刺游離狀分開的A.duodenale交配的囊(交合傘)交合傘是橢圓形交合刺是不分開的,末端合并呈“魚鉤”狀(小鉤)N.americanus交配的囊第十二頁,共八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十二指腸鉤蟲的交合刺美洲鉤蟲的交合刺第十三頁,共八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A.duodenale&N.americanus主要區(qū)別

A.duodenalsN.americanusSize(mm)大小♂Male:8-11×0.4-0.5♀Female:10-13×0.6♂Male:7-9×0.3♀Female:9-11×0.4Shape體態(tài)“C”shaped“S”shapedBuccalcavity口囊2pairofventralteeth1pairofventralsemilunarcuttingplateMale:Bursa交合傘Somewhatrounded略圓Ellipsoid,fan-shaped略扁,呈扇形Dorsalray背肋Dorsalray:distalenddividedinto2brancheseachsubdividedinto3branches遠端分兩支,每支又分三小支Dorsalray:proximalenddividedinto2branches基部分2支,每支又分2小支Copulatoryspicules交合刺Tipsofthetwospiculesseparated兩刺長鬃狀,末端分開Notseparated,onespiculeistippedwithabarb兩刺末端合并,形成倒鉤第十四頁,共八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蟲卵:兩種鉤蟲的蟲卵光鏡下形態(tài)相似1、大?。?6-76um

X36-40um2、形狀:卵圓形(卵形的)3、顏色:無色透明4、卵殼特征:殼薄,5、卵內(nèi)發(fā)育:卵內(nèi)常為分裂卵細胞,卵殼與細胞間有明顯空隙第十五頁,共八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第十六頁,共八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鉤蟲的形態(tài)鉤蟲卵的結構鉤蟲卵鏡下鉤蟲卵鏡下鉤蟲卵鏡下鉤蟲卵鏡下鉤蟲卵鏡下第十七頁,共八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蟲卵:二種鉤蟲的卵形態(tài)學相似的

56-76um的X36-40um卵圓形(卵形的),無色透明,殼薄,內(nèi)常為分裂卵細胞,卵殼與細胞間有明顯空隙脫去蛋白膜受精蛔蟲卵內(nèi)含正在分裂的卵細胞第十八頁,共八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幼蟲rhabditiform(桿狀蚴)和

filariform(絲狀蚴)的形態(tài)學第十九頁,共八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rhabditiform桿狀蚴的形態(tài)學

第二十頁,共八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filariform絲狀蚴的形態(tài)學

絲狀蚴口腔封閉經(jīng)過兩次蛻皮幼蟲鉤蟲絲狀蚴及其外披的鞘膜0.5-0.7毫米X0.025毫米第二十一頁,共八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filariform絲狀蚴的生物學特性

口孔封閉,不能進食,靠體內(nèi)儲存營養(yǎng)可存活100天左。高溫、直射陽光不利其生存。向溫性、向濕性和向上性,潛伏于土壤表層。生存環(huán)境需要的一定濕度和溫度。與人體皮膚接觸時,活動力顯著增加。第二十二頁,共八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二、鉤蟲的生活史

Ancylostomaduodenale和Necatoramericanus兩種鉤蟲的生活史基本相同第二十三頁,共八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成蟲寄生在人的小腸前段♀♂交配后

♀產(chǎn)卵隨糞便到外界,在溫暖潮濕含氧充分的有機質(zhì)土壤內(nèi)經(jīng)24小時孵出第一期桿狀蚴48小時蛻皮為第二期桿狀蚴,再經(jīng)5~6小時口孔封閉停止取食再次蛻皮絲狀蚴(15w)鉆入人皮膚停留24小時進入小靜脈、淋巴管內(nèi)血流右心肺進入肺泡內(nèi)支氣管氣管咽部咽入食管小腸內(nèi)第三次蛻皮形成口囊很快發(fā)育,經(jīng)3~4周進行第四次蛻皮后發(fā)育為成蟲。第二十四頁,共八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鉤蟲除主要通過皮膚感染人體之外,也可經(jīng)口感染,尤以十二指腸鉤蟲多見。未被胃酸殺滅的絲狀蚴可直接在小腸發(fā)育為成蟲,也可侵入口腔、食管黏膜小血管和淋巴管內(nèi),按皮膚感染的移行途經(jīng),最終在小腸內(nèi)發(fā)育為成蟲。第二十五頁,共八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從絲狀蚴侵入皮膚到發(fā)育為成蟲需5至7周左右。成蟲壽命3—5年。美洲鉤蟲壽命長,可達15年。第二十六頁,共八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三、致?。òl(fā)?。C理幼蟲鉤蚴性皮炎Dermatitiscausedbyhookworm

larvae

多由十二指腸鉤蟲引發(fā)。俗稱“糞毒病”“著土癢”或“地癢疹”,好發(fā)于春夏之交。機理:絲狀蚴穿過皮膚時介導引起Ⅰ型超敏反應臨床表現(xiàn):足趾或手指間皮膚較薄處或足背及其它部位暴露的皮膚。局部皮膚有針刺、燒灼及奇癢,繼而出現(xiàn)充血斑點或丘疹,1-2日表現(xiàn)為紅腫及水泡,繼發(fā)感染為膿皰病程一般2-3周。搔破后可引起繼發(fā)感染。最后結痂脫皮愈合。第二十七頁,共八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呼吸道癥狀(鉤蚴性肺炎)機理:急性鉤蚴感染,幼蟲移行至肺,穿破微血管,可引起出血及炎癥細胞浸潤。臨床表現(xiàn):陣發(fā)性咳嗽、血痰及哮喘。畏寒、發(fā)熱等全身癥狀。一般病程為數(shù)日至十余日。第二十八頁,共八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成蟲成蟲主要寄居在小腸前段,咽管肌肉很發(fā)達,肌肉的交替收縮與舒張使口囊具有抽吸作用,使口囊緊緊吸咬在宿主的腸黏膜上第二十九頁,共八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1、消化道病變及癥狀:成蟲吸咬后的腸黏膜形成潰瘍(3—5毫米)常繼發(fā)細菌感染,甚至形成片狀糜爛以及出血性淤斑,病變常深達黏膜下層、黏膜下肌層?;颊吒械缴细共侩[痛或不舒適,臨床出現(xiàn)惡心、嘔吐、腹瀉等癥狀。有些患者出現(xiàn)粘液樣或水樣便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第三十頁,共八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2、貧血Anemia患者為慢性失血低色素小細胞性貧血。慢性貧血的原因:蟲體自身吸血;經(jīng)常更換吸咬部位;鉤蟲邊吸血邊分泌抗凝素,使原吸血傷口仍不斷滲血。鉤蟲壽命長,所以鉤蟲患者長期處在慢性失血狀態(tài),鐵和蛋白消耗;營養(yǎng)不良,鐵和蛋白供應不足——

導致血紅蛋白合成緩慢,細胞體積變小引起缺鐵性貧血。第三十一頁,共八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貧血的臨床表現(xiàn):體癥:皮膚蠟黃,粘膜蒼白,眩暈乏力,精神萎靡面部及全身浮腫,胸腔、心包積液。主訴:患者可出現(xiàn)眩暈、乏力,甚至心悸等;婦女可出現(xiàn)停經(jīng)、流產(chǎn)、早產(chǎn)等。兒童嚴重感染常導致營養(yǎng)不良、發(fā)育障礙、智力低下、形成侏儒。第三十二頁,共八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3、異嗜癥Diarrheaandallotriphagy異嗜癥:患病后食欲明顯增加,可出現(xiàn)喜食生米、生豆、破布、碎紙、墻皮、石子等。原因:可能與鐵的損耗有關。第三十三頁,共八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4、嬰幼兒鉤蟲病嬰幼兒感染鉤蟲易引起嬰兒消化道出血,以黑便、柏油樣便、血便和血水樣便為主。即臨床上的急性便血性腹瀉,貧血比較嚴重。預后較差。感染嚴重的患兒肝脾腫大、貧血嚴重、發(fā)育極差、合并癥多、死亡率高。5、嗜酸性粒細胞增多癥(嗜伊紅細胞增多)急性鉤蟲病人周圍血中嗜酸性粒細胞增多,常達15%,甚至更高;白細胞總數(shù)增高。第三十四頁,共八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兩種鉤蟲的致病概況比較:十二指腸鉤蟲的危害更大,引起的鉤蚴性皮炎較多見,所致貧血嚴重,同時又是嬰兒鉤蟲病的主要致病蟲種。鉤蟲的臨床表現(xiàn)可分為:皮膚侵襲期、肺部移行期和成蟲在腸道寄生期。以成蟲引起的貧血和腸道癥狀為主,但由于感染的群體不同,相關癥狀可能在某些患者表現(xiàn)的更為突出。第三十五頁,共八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四、診斷

實驗診斷:檢出鉤蟲卵或孵出鉤蚴為確診依據(jù)。常用方法:

1、糞便生理鹽水直接涂片:簡單

2、飽和鹽水浮聚法:檢出率高。

3、鉤蚴培養(yǎng):檢出率高,可鑒定蟲種。但需培養(yǎng)5-6天。

4、免疫學診斷:早期診斷,特異性低第三十六頁,共八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五、流行⒈分布:鉤蟲病呈全球分布。十二指腸鉤蟲屬于溫帶型,美洲鉤蟲屬于亞熱帶型及熱帶型?;春?黃河一線以南地區(qū),北方以A.duodenale為主,南方以N.americanus為主,也可見混合感染。⒉流行因素:鉤蟲病患者、帶蟲者是鉤蟲病的傳染源。人獸共患病,豬及一些肉食類動物可作為轉(zhuǎn)續(xù)宿主。流行與自然環(huán)境、種植作物、生產(chǎn)方式及生活條件等有關。第三十七頁,共八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六、防治加強糞便管理及無害處理加強個人防護和防止感染普查普治患者,控制傳染源。流行地區(qū)每年冬、舂季節(jié)應進行一次普查普治。藥物:阿苯達唑400毫克2次/日,連服三日。甲苯咪唑200個毫克2次/日,連服三日。噻苯咪唑25個毫克/公斤2次/日,連服二日。必要時一周后重復用藥或者反復查治直到治愈為止。

第三十八頁,共八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鉤蚴性皮炎:噻苯唑為殺滅移行期幼蟲的首選藥物,可口服及局部涂敷。鉤蚴感染24小時內(nèi),可用各種透熱療法,如將局部浸泡在53度的熱水中,持續(xù)20分可能殺死局部組織中的幼蟲。第三十九頁,共八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Accessestome:Seeyounexttime!E-mail:guorongyin@163.comTel:3151432TogoWebsite:第四十頁,共八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第五節(jié)、旋毛形線蟲(旋毛蟲)Trichinellaspiralis長治醫(yī)學院人體寄生蟲學教研室張銀成第四十一頁,共八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成蟲寄生于人及多種哺乳動物(豬、狗、羊、牛、鼠等)小腸上段。幼蟲寄生于同一宿主橫紋肌內(nèi),引起旋毛蟲病。旋毛蟲病是一種重要的人畜共患寄生蟲病和食源性寄生蟲病。第四十二頁,共八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一、形態(tài)成蟲:♀♂異體,呈細小線狀?!廨^大長3.0-4.0毫米,寬0.06毫米;生殖系統(tǒng)為單管型,尾端園鈍較直;子宮較長,中段充滿蟲卵,后段和近陰道處含有幼蟲,陰門位蟲體前1/5處?!彷^小,長1.4~1.6毫米,寬0.04毫米,末端有兩片葉狀交配器(翅),無交合刺。第四十三頁,共八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微小線狀

咽管長/桿細胞♀3.5×0.06mm

陰門前1/5♂1.5×0.04mm

交配附器2葉

無交合刺Website:WWW.

adultMorphology第四十四頁,共八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1.Trichinellaspiralis的形態(tài)學成蟲

Adult微小線狀第四十五頁,共八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幼蟲:由♀子宮產(chǎn)出的新生幼蟲大小為124μmx6μm;寄生在橫紋肌內(nèi)成熟幼蟲長約1mm,卷曲在梭形的囊包中。囊包內(nèi)通常含有1~2條幼蟲,少數(shù)囊包內(nèi)可含多條。第四十六頁,共八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幼蟲幼蟲:寄生在宿主橫紋肌細胞內(nèi),長約1毫米,卷縮在梭形的囊包中-—encystedlarva(幼蟲囊包)幼蟲囊包內(nèi)可有1-2條幼蟲由囊包內(nèi)分離的幼蟲呈卷曲狀地盤繞;長度:0.8到1毫米第四十七頁,共八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幼蟲:寄生在宿主橫紋肌細胞內(nèi),長約1mm,卷縮在梭形的囊包中—encystedlarva(幼蟲囊包)幼蟲囊包內(nèi)可有1-2條幼蟲larva

Website:WWW.第四十八頁,共八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旋毛蟲幼蟲囊包肌肉切片肌肉壓片第四十九頁,共八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旋毛蟲幼蟲第五十頁,共八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二、生活史人體寄生線蟲中,旋毛蟲的發(fā)育獨具特殊性,成蟲和幼蟲寄生于同一個宿主體內(nèi)。成蟲——寄生于宿主小腸前段幼蟲——寄生于宿主橫紋肌細胞內(nèi)第五十一頁,共八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成蟲寄生在人或豬、狗、羊、牛、鼠、貓的小腸前段的腸腔內(nèi)♀♂交配后♂死亡♀子宮內(nèi)蟲卵發(fā)育為幼蟲并產(chǎn)出,每條♀蟲可產(chǎn)500~2000條侵入小靜脈、小淋巴管內(nèi)左心肺部右心

主動脈全身各部,但只有到橫紋肌內(nèi)才能發(fā)育為囊包(感染階段),如無機會感染新宿主半年后鈣化死亡當人誤食了含囊包的肉類(豬狗羊牛鼠)食品后,幼蟲在小腸前段從囊包逸出侵入腸黏膜經(jīng)24小時發(fā)育,又鉆回到腸腔內(nèi)經(jīng)48小時發(fā)育蛻四次皮成蟲。第五十二頁,共八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小腸上段

成蟲♀×♂♀前端腸黏膜產(chǎn)幼蟲外界幼蟲腸壁血管淋巴管幼蟲循環(huán)體腔/器官

幼蟲十二指腸幼蟲侵入橫紋肌囊包幼蟲腸黏膜幼蟲腸腔幼蟲鉆入腸黏膜發(fā)育

1個月食入囊包幼蟲鉆入24h返回蛻皮4次48h豬人/豬♂死亡5~7dWebsite:WWW.第五十三頁,共八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保蟲宿主幼蟲人、豬、鼠、犬、羊等豬狗牛羊鼠等橫紋肌十二指腸

空腸上段同一宿主感染階段致病階段診斷階段幼蟲寄生部位

成蟲寄生部位宿主♀壽命1~2月,少數(shù)3~4月囊包內(nèi)幼蟲半年開始鈣化,可活數(shù)年,30年生活史小結鼠Website:WWW.第五十四頁,共八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三、旋毛蟲的致病性成蟲和幼蟲寄生在同一個宿主體內(nèi),均具有致病性。成蟲寄生于小腸黏膜下層年引起胃腸道病變(嗜酸性粒細胞增多、充血水腫、炎癥反應)。幼蟲在體內(nèi)移行引起嚴重的肌炎(充血水腫)和各種過敏性癥狀(發(fā)熱、面部水腫及嗜酸性粒細胞增多)。囊包可導致橫紋肌疼痛。感染后21天形成囊包,90天發(fā)育成熟,6-18個月后鈣化。第五十五頁,共八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臨床表現(xiàn)取決于感染囊包的數(shù)量和免疫狀態(tài)。輕度感染無臨床癥狀,重度感染時癥狀嚴重,可導致死亡。臨床癥狀分為三期:侵入期(腸型期)脫囊的幼蟲和成蟲侵入小腸粘膜,引起腸道廣泛炎癥,局部充血、水腫、出血及淺表潰瘍。患者主要表現(xiàn)為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胃腸道癥狀。常在食用不熟肉類1——2天后出現(xiàn),并可持續(xù)2——3月。幼蟲移行期(肌型期)幼蟲經(jīng)血液循環(huán)致全身肌肉,引起血管炎、肌炎。表現(xiàn)發(fā)熱、眼瞼和面部浮腫、呼吸困難、全身肌肉酸痛。肌型期癥狀在食用囊包后7——11天出現(xiàn)?;颊呖梢驈V泛的心肌炎,導致心衰、毒血癥以及呼吸道并發(fā)癥等而死。囊包形成期(恢復期)囊包形成。急性癥狀消退,全身癥狀減輕,發(fā)熱消退,但肌痛可持續(xù)數(shù)月。重癥患者在感染4~6周因心肌炎、支氣管肺炎或腦炎而死亡。第五十六頁,共八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四、診斷1.病原學診斷:發(fā)病10日以上,可自腓腸肌和肱二頭肌取材,壓片。鏡檢肌肉內(nèi)的囊包即可確診肌肉內(nèi)活檢查幼蟲囊包第五十七頁,共八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2.免疫學診斷:旋毛蟲免疫源性較強,免疫診斷有較大意義。目前,常用ELISA法,陽性檢出率可達到90%以上,已有商品試劑盒供應。另外,皮內(nèi)試驗,環(huán)蚴沉淀試驗,皂土絮狀試驗,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IHA)等均有診斷價值。3.其他檢查:血象(白細胞總數(shù)、嗜酸性粒細胞顯著增高)第五十八頁,共八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五、流行

旋毛蟲病是動物源性寄生蟲疾病;豬、狗、羊、牛、鼠等常感染,是旋毛蟲病的主要傳染源,幼蟲囊包抵抗力強。分布:呈世界性分布,世界各地廣泛存在。主要流行于歐美地區(qū),發(fā)病率高。中國各地均有流行,云、藏尤多。有報道國內(nèi)以河南和湖北感染率最高,個別農(nóng)村感染率高達50.2%。有人估計國內(nèi)目前感染旋毛蟲的人數(shù)約為2000萬。死亡率6%-30%。第五十九頁,共八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流行因素旋毛蟲病是動物源性寄生蟲疾病,也是一種食源性疾病,同時又是一種自然疫源性寄生蟲疾病,120多種動物鼠→豬→人,鼠→狼→貓飲食習慣不良:吃生的或半熟的肉類。囊包幼蟲抵抗力強腐肉中存活2-3個月,殺死:-15℃20天,加熱70℃2小時Website:WWW.第六十頁,共八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六、防治加強衛(wèi)生宣傳教育,執(zhí)行食品衛(wèi)生管理法規(guī)和肉類檢疫制度,未經(jīng)檢疫的豬肉羊肉等不準上市。不買不吃未經(jīng)檢疫的、生的不熟的肉類是關鍵。把住“口”關。改善養(yǎng)豬方法,管豬滅鼠,提倡圈養(yǎng),以減少豬感染機會治療病人:阿苯達唑10--15個毫克/公斤/日7天/療程(首選藥能有效地殺滅成蟲和幼蟲并抑制雌蟲產(chǎn)幼蟲)。甲苯達唑療效也比較滿意。第六十一頁,共八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思考題?生活史特點?流行特點?如何防治?Website:WWW.第六十二頁,共八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Accessestome:Seeyounexttime!E-mail:guorongyin@163.comTel:4135772TogoWebsite:第六十三頁,共八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第六節(jié)、蠕形住腸線蟲(蟯蟲)長治醫(yī)學院人體寄生蟲學教研室張銀成第六十四頁,共八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蟯蟲病主要在托兒所、幼兒園、小學低年級學生中傳播流行成蟲寄生于回盲部——蟯蟲病第六十五頁,共八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一、形態(tài)成蟲:消化道內(nèi)一鐘小型的寄生性線蟲♀♂異體,♀長1厘米左右,乳白色,很象白線頭(線頭蟲)。雌蟲長8~13毫米,粗0.3~0.5毫米,尾長而尖細。雄蟲長2~5毫米,粗0.1~0.2毫米,尾端向腹面卷曲,交配后很快死亡,因而不易見到。第六十六頁,共八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蟯蟲形態(tài)成蟲蟲體細小,乳白色??诳字車腥齻€唇瓣,雌雄異體,雌蟲長0.8-1.3cm;雄蟲長0.2-0.5cm,尾端向腹面卷曲,有交合刺一根。蟲卵的形態(tài):無色透明,外形為不對稱橢圓形,一側(cè)較平,一側(cè)稍凸。卵殼較厚,卵內(nèi)有一卷曲的幼蟲。蟯蟲雌蟲蟯蟲雄蟲蟯蟯蟲頭部第六十七頁,共八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第六十八頁,共八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

蟲卵:不規(guī)整橢圓形,卵殼較厚,無色透明,殼外有一層光滑的蛋白質(zhì)膜,產(chǎn)出的蟲卵內(nèi)有一蝌蚪期卵胚,與空氣接觸后很快發(fā)育,經(jīng)6小時卵內(nèi)幼蟲蛻一次皮后成為感染性蟲卵。到達了對宿主的感染階段。第六十九頁,共八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蟯蟲卵結構鏡下蟯蟲卵第七十頁,共八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第七十一頁,共八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受精蛔蟲卵蟯蟲卵鉤蟲卵第七十二頁,共八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二、生活史成蟲寄生在盲腸、回腸、結腸、蘭尾內(nèi),嚴重感染時見于整個小腸內(nèi)♀♂交配♂蟲死♀子宮內(nèi)蟲卵很快發(fā)育彎曲脹大的子宮壓迫食道球蟲體自腸黏膜脫落晚上逸出肛門產(chǎn)卵肛周蟲卵經(jīng)6小時發(fā)育為感染性蟲卵常通過手、食物、空氣經(jīng)口誤食十二指腸內(nèi)孵出幼蟲移行止回盲部定居(途中蛻皮三次)發(fā)育為成蟲第七十三頁,共八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第七十四頁,共八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三、致病肛周瘙癢:雌蟲在肛周產(chǎn)卵刺激引起?;颊叱1憩F(xiàn)為夜驚,煩躁不安、易怒、失眠、食欲不振、消瘦、夜間磨牙等癥狀。繼發(fā)性感染:(抓破皮膚引起感染)腸粘膜輕度損傷:導致消化功能紊亂。異位寄生導致異位損害:尿道炎陰道炎、子宮內(nèi)膜炎、輸卵管炎、鉆入闌尾可引起闌尾炎樣癥狀。引起以蟲體或蟲卵為中心的肉芽腫病變第七十五頁,共八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四、診斷檢查蟲卵:檢查時間最好在清晨排便前。通常采用的方法有:

透明膠紙法棉拭子法檢查成蟲:在糞便內(nèi)檢獲成蟲、或在患者肛周檢獲產(chǎn)卵的成蟲。根據(jù)形態(tài)特征確診。

糞便中查找肛門周圍(晚上小兒睡眠后)第七十六頁,共八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五、流行世界性分布:蟯蟲的感染呈世界性分布,我國的感染較普遍,兒童感染率很高。體內(nèi)寄生的蟲體一般數(shù)十條、感染嚴重者可多達5000-10000條。蟯蟲感染方式多樣、極易反復感染。城市高于農(nóng)村兒童高于成人國內(nèi)過集體生活的小兒感染均較普遍:托兒所、幼兒園、小學生中感染較為普遍兒童感染率在40%以上,5~7歲發(fā)病率最高。主要感染方式:

1、肛門-手-口直接感染。⒉直接、間接接觸感染和吸入感染。⒊逆行感染。

第七十七頁,共八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蟯蟲病廣泛傳播流行的主要原因流行原因:1.生活史簡單,無需中間宿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