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羅馬帝國_第1頁
神圣羅馬帝國_第2頁
神圣羅馬帝國_第3頁
神圣羅馬帝國_第4頁
神圣羅馬帝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神圣羅馬帝國歐洲歷史上的君主制國家01簡介帝國象征人口歷史背景行政區(qū)劃目錄03050204基本信息神圣羅馬帝國(德語:HeiligesR?mischesReich;拉丁語:SacrumRomanumImperium),962年到1157年的官方名稱為羅馬帝國(拉丁語:ImperiumRomanum),在1157年到1512年改稱神圣羅馬帝國,最后于1512年到1806年因帝國主體民族德意志人意識抬頭而定名德意志民族的神圣羅馬帝國(德語:HeiligesR?mischesReichdeutscherNation;拉丁語:SacrumRomanorumImperiumnationisGermanicae)。神圣羅馬帝國是962年至1806年在西歐和中歐的國家,版圖以日耳曼尼亞為核心,包括一些周邊地區(qū),在巔峰時期包括了意大利北部、勃艮第和弗里西亞(今低地國家)。帝國在建立初期是一個普通的封建君主制國家,皇帝擁有實際的權(quán)力。后來逐漸成為由數(shù)百個更小的諸侯國所組成的徒有國家之名的松散的政治聯(lián)盟。1356年,查理四世頒布金璽詔書,確認皇帝須由七大選帝侯推選。在帝國中后期,奧地利大公國的哈布斯堡王朝通過皇室聯(lián)姻和金錢賄賂,長期壟斷神圣羅馬帝國皇位長達400年之久,奧地利的首都維也納也成為帝國的實際上的首都。1806年,在拿破侖·波拿巴的勒令下,弗朗茨二世于8月6日放棄神圣羅馬皇帝尊號,僅保留奧地利帝國皇帝稱號,神圣羅馬帝國從此滅亡。簡介簡介962年神圣羅馬帝國習慣上以911年作為德意志地區(qū)的東法蘭克王國向德意志王國轉(zhuǎn)變的開始。在這一年,東法蘭克王國國王“孩童路易”駕崩無嗣。法蘭克公爵康拉德一世被選為國王,他是第一位德意志國王。后奧托一世繼位,962年,德意志國王奧托一世在羅馬由教皇約翰十二世加冕稱帝,稱為“羅馬皇帝”,德意志王國便稱為“德意志民族神圣羅馬帝國”,這便是古德意志帝國,或稱為第一帝國。到了12世紀的腓特烈一世時期,帝國成為歐洲最強的國家。腓特烈一世公然加上“神圣”二字。1806年,帝國被拿破侖一世推翻。神圣羅馬帝國(拉丁文:SacrumRomanorumImperiumnationisGermanicae)中世紀歐洲封建帝國。公元962年。德意志國王、薩克森的奧托一世在羅馬由教皇約翰十二世加冕稱帝(962~973在位),成為羅馬的監(jiān)護人和羅馬天主教世界的最高統(tǒng)治者。從1157年起,帝國被稱為神圣羅馬帝國,帝國極盛時期的疆域包括近代的德意志、奧地利、意大利北部和中部、捷克、斯洛伐克、法國東部、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和瑞士。帝國統(tǒng)治者以羅馬帝國和查理大帝的繼承者自命,對外大肆擴張。11~12世紀,神圣羅馬帝國皇帝同羅馬教皇為爭奪主教繼任權(quán)發(fā)生激烈斗爭,這不僅是爭奪教會控制權(quán)的斗爭,也是中央王權(quán)同地方封建分離主義勢力的斗爭。盡管如此,在整個中世紀,帝國和教會在維護封建制度方面,是始終緊密合作的。帝國統(tǒng)治者為稱霸歐洲,多次入侵意大利,曠日持久的戰(zhàn)爭消耗了帝國的實力。霍亨施陶芬王朝......歷史背景形成興盛衰落覆亡歷史背景形成神圣羅馬帝國各邦國國徽293年,羅馬帝國皇帝戴克里先采行四帝共治制,將帝國分為東西兩半,此后帝國分分合合。直至395年,狄奧多西一世將帝國分給兩位兒子,從此分裂為西羅馬帝國和東羅馬帝國。西羅馬帝國的首都在拉文納,東羅馬帝國的首都在君士坦丁堡。但耐人尋味的是,東、西羅馬帝國彼此并非敵對關(guān)系,反而在很多方面密切合作,同聲共氣。此后幾十年間,羅馬城多次被西哥特王國的亞拉里克一世和汪達爾人攻占和血洗,西羅馬帝國的實力和威嚴一落千丈。476年,西羅馬帝國徹底解體,末任羅馬皇帝自己發(fā)出退位詔,宣布西羅馬帝國不復存在,帝國的所有殖民地均可自行獨立。東羅馬帝國卻得以保留,即后來史稱的“拜占廷帝國”。查理曼帝國凡爾登條約將查理曼帝國一分為三西羅馬帝國雖然于476年瓦解,其皇帝被西哥特人廢黜。然而羅馬人在巴黎地區(qū)的統(tǒng)治一直持續(xù)到486年。那一年日耳曼民族的一支法蘭克人的某部首領克洛維徹底打敗了羅馬人,建立了法蘭克王國墨洛溫王朝。其后法蘭克王國不斷發(fā)展壯大,在加洛林王朝的查理大帝的統(tǒng)治之下王國達到鼎盛,征服國土范......興盛霍亨斯陶芬王朝法蘭克尼亞王朝結(jié)束于1125年亨利五世的死亡,公國們并沒有選出國王的血親當國王,而是選擇了洛泰爾二世,一位影響力頗大的老薩克森公爵。當他在1138年去世時,公國們再一次把選擇繼任的目光放在了更有影響力的家族上。因此他們并沒有選擇洛泰爾偏愛的繼承人——他的女婿韋爾夫家族的驕傲者亨利,而選擇了霍亨斯陶芬家族的康拉德三世,一位薩利安家族的近親。此事引發(fā)了兩家族長達一個多世紀的沖突。康拉德剝奪了韋爾夫家族的財產(chǎn),不過在1152年他死后,他的侄子“紅胡子”腓特烈一世繼位并與韋爾夫家族握手言和,返還了他的表親獅子亨利(HenrytheLion)的財產(chǎn),雖然數(shù)量已少于往日?;艉嗨固辗壹易宓慕y(tǒng)治者們越來越多地把土地借給家臣,腓特烈希望他們會比公爵們更可靠。這一新興階級最初是主要服務于戰(zhàn)爭的,他們后世騎士階級的前身,也是帝國權(quán)力的根基?;艉嗨固辗彝醭瘯r期帝國的另一本質(zhì)性變化是在隆卡格里亞建立的整個帝國的新秩序。此舉一方面是要廢除眾多公爵的私人封地,另一方面也試圖將皇帝的臣子們歸于同一個合法的司法和公訴體系之下,這正是現(xiàn)代“法制”理念的前身。另一個嶄新的理念是新式城市體系的建立——由皇帝和本地公爵共同完成。這一理念的形成一部分是由于人口劇增,同時也是為了將經(jīng)濟發(fā)展重心放在重點地區(qū),在以前城市只形成于古羅馬的地基或主教轄區(qū)之上。包括弗萊堡在內(nèi)的一些城市建立于12世紀,一定程度上成為了很多后世城市的經(jīng)濟發(fā)展模板......衰落神圣羅馬帝國早期三個王朝時期,由于皇帝基本上都以日耳曼五大部落公爵的身份登基,以及與羅馬教廷的合作關(guān)系而維持了帝國內(nèi)部穩(wěn)定。在腓特烈二世采取重意大利輕德意志政策后,皇帝在德意志的權(quán)力威望逐漸衰落,而淪為與一般德意志諸侯無異的小領主。隨著腓特烈二世的去世,此前的政策傾斜以及與教廷關(guān)系破產(chǎn)造成的潛在危險因為缺乏有能力的皇帝而一次性爆發(fā)。經(jīng)歷了大空位時代以后,到了12世紀至13世紀期間,皇帝只能靠家族力量以政治手段和聯(lián)姻取得王位和帝位,缺乏強大的王室領地作為稅收來源和王權(quán)擴張的基礎,對于皇帝名義上可向帝國內(nèi)成員收取的只有定額軍事征收稅,這種松散的政治邦聯(lián)形態(tài)在三十年戰(zhàn)爭中被徹底摧毀。大空位時期腓特烈二世于1250年死后,德意志王國(Germankingdom)分裂于他的兒子康拉德四世和另一位國王荷蘭的威廉(WilliamofHolland,死于1254年)手中??道滤篮蟊闶谴罂瘴粫r期(Interregnum),在這一時期沒有一位國王能得到普遍的認可,而公國們就此得以鞏固他們的基礎,甚至變?yōu)楦营毩⒌慕y(tǒng)治者。1257年后,王冠在歸爾甫派(Guelphparty)支持的康沃爾的理查(RichardofCornwall)和卡斯提爾的阿方索十世之間展開了爭奪,后者被霍亨斯陶芬派承認,但是從未踏上過德意志的土地。1273年理查死后,大空位時期以哈布斯堡的魯?shù)婪蛞皇辣灰恢鲁姓J而結(jié)束,他是一位未成年的前霍亨斯陶芬家......覆亡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fā)。神圣羅馬皇帝利奧波德二世的妹夫——法王路易十六被推翻。而他的妹妹,法國王后瑪麗·安托瓦內(nèi)特被法國共和政府處決,再加上“公平、自由、博愛”思潮的擴散,利奧波德二世極力聯(lián)合歐洲各國君主,以武力保衛(wèi)法國的君主制。神圣羅馬帝國解體為奧地利帝國、萊茵邦聯(lián)等1792年利奧波德二世正式與普魯士締結(jié)同盟,準備以武力干涉法國。但他卻在這時暴斃。不過他的兒子,神圣羅馬皇帝弗朗茨二世繼續(xù)了他的政策,更于次年與普魯士、薩丁尼亞、英國、荷蘭和西班牙組成第一次反法同盟。但這個聯(lián)盟在1797年,因聯(lián)軍被拿破侖所率領的法國意大利方面軍打敗,被迫議和而土崩瓦解。1799年,歐洲列強趁法軍猛將拿破侖的軍隊被困埃及的契機,再次發(fā)起反法戰(zhàn)爭。這次帝國聯(lián)同英國、土耳其、俄羅斯組成了第二次反法同盟。但同年底拿破侖只身返國,發(fā)動霧月政變并取得法國軍政大權(quán),成為法國第一執(zhí)政。此后拿破侖親自指揮意大利方面軍,回頭對付反法各國,于1800年打敗聯(lián)軍,帝國不得不與拿破侖議和,解散反法同盟。而拿破侖在政變結(jié)束后三周發(fā)表的公告中,宣布“大革命已經(jīng)結(jié)束”,令歐洲列強稍微安心,再加上他們的實力受損,因而暫時放棄反法的行動。但拿破侖的野心令歐洲在幾年后再起干戈。1804年5月18日,拿破侖稱帝。神圣羅馬皇帝弗朗茨二世見到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的崛起加劇了德國諸城邦的分化,擔心法國再次擴張,與神圣羅馬帝國抗衡。因此,他決定糾合英國,俄國,瑞典和那不勒斯,......帝國象征國歌國徽帝國象征國徽帝國國徽神圣羅馬帝國國徽是頭頂皇冠的雙頭鷹圖案。雙頭鷹圖案是沿襲羅馬帝國圖騰,意即帝國是古羅馬的正統(tǒng)繼承者。中間的耶穌受難圖則表明帝國神圣性,帝國皇帝即是羅馬天主教會和整個西方基督教世界的保護者。雙頭鷹翅膀上則繪上七大選帝侯國和德意志各大諸侯的旗幟,代表帝國的普世性和廣大疆域。國歌《天佑吾皇弗朗茨》(德語:GotterhalteFranzdenKaiser),又稱帝皇頌(?sterreichischeKaiserhymne)是神圣羅馬帝國(1797~1806年)、奧地利帝國(1804~1867)及奧匈帝國(1867~1918)的國歌。作曲者約瑟夫·海頓,作詞者LorenzLeopoldHaschka。首演于1797年2月12日,這一天是神圣羅馬帝國末代皇帝弗朗茨二世誕辰。這首歌的曲調(diào)仍被德國國歌《德意志之歌》沿用。行政區(qū)劃首都版圖行政區(qū)劃版圖神圣羅馬帝國版圖以德意志地區(qū)為核心,大致相當于現(xiàn)今的德國、奧地利、荷蘭、比利時、瑞士、盧森堡和列支敦士登全境,丹麥、捷克、斯洛伐克和匈牙利大部,法國東部、波蘭西部和意大利北部。橫跨阿爾卑斯山南北,是中世紀歐洲擁有帝號的大國。帝國疆域在霍亨斯陶芬王朝亨利六世皇帝(1191~1197)在位時達到最廣,超過百萬平方公里。大空位時代帝國疆域日益縮小,直至哈布斯堡王朝腓特烈三世(1452~1493)時改國名為“德意志民族神圣羅馬帝國”,這表明帝國疆域僅限于德意志一隅。查理五世(1519~1556)時代帝國版圖再度擴張,但已無力挽回帝國衰敗的頹勢。1806年,拿破侖大軍推翻帝國。此時帝國疆域大致只包括以奧地利為中心的60萬平方公里哈布斯堡王朝領地。首都神圣羅馬帝國沒有明定的首都,因為神圣羅馬帝國皇位先后由德意志國王、盧森堡伯爵、奧地利大公兼任,只有國王(伯爵、大公)與皇帝的居住地。例如:馬格德堡(奧托王朝)、施派爾(薩利安王朝)、布拉格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