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染色體易位_第1頁
第六章染色體易位_第2頁
第六章染色體易位_第3頁
第六章染色體易位_第4頁
第六章染色體易位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第六章

染色體易位

2023/6/281本文檔共71頁;當前第1頁;編輯于星期三\13點27分第一節(jié)易位的類型與發(fā)生

一、易位的主要類型

(一)插入易位圖6-1三種插入易位的發(fā)生過程.A.易位段插入同一染色體臂;B.易位段插入同一染色體的另一臂;C.易位段插入另一條非同源染色體2023/6/282本文檔共71頁;當前第2頁;編輯于星期三\13點27分二)簡單易位

簡單易位又稱末端易位,指一條染色體發(fā)生斷裂之后,其無著絲粒節(jié)段重新接到另一非同源染色體的末端。其遺傳:如人類t(7;9)(第九號染色體片段易位到第七號染色體上)。單向易位的個體減數(shù)分裂時可能產(chǎn)生四種不同的配子,和正常人結(jié)婚時可能產(chǎn)生四種后代:部分單體;部分三體;正常人和平衡易位的攜帶者。部分三體表型異常,智力低下。部分單體雖未在后代中發(fā)現(xiàn),但可以預計對攜帶者的影響更為嚴重。因大片段的缺失往往配子難以成活或不育,故未能發(fā)現(xiàn)這種個體。平衡易位表型常常是正常的,但帶有缺失和重復的染色體,和正常人婚配后,其后代同樣出現(xiàn)以上四種類型,形成家族性染色體異常智力低下。2023/6/283本文檔共71頁;當前第3頁;編輯于星期三\13點27分(三)相互易位:非對稱易位與對稱易位

2023/6/284本文檔共71頁;當前第4頁;編輯于星期三\13點27分二、斷點發(fā)生的位置與誘發(fā)易位的因素

1、易位斷點多發(fā)生在著絲粒周圍異染色質(zhì)區(qū)2、自然可誘發(fā)易位3、非同源染色體聯(lián)會4、理化因素如射線等5、轉(zhuǎn)座子誘發(fā)2023/6/285本文檔共71頁;當前第5頁;編輯于星期三\13點27分第二節(jié)

易位的細胞學行為

一、粗線期聯(lián)會

2023/6/286本文檔共71頁;當前第6頁;編輯于星期三\13點27分

圖6-3玉米T8-9a雜合體粗線期染色體聯(lián)會的形態(tài)

圖6-4玉米T2-6a雜合體粗線期:A.同源聯(lián)會;B.部分非同源聯(lián)會;C.局部不聯(lián)會2023/6/287本文檔共71頁;當前第7頁;編輯于星期三\13點27分二、交叉形成與終變期構(gòu)形

表6-1幾個玉米雜易位的易位段長度、終變期染色體構(gòu)型與花粉敗育率易位代號斷點位置易位段長度染色體構(gòu)型花粉敗育率%1212O4C42IIT8-9aL.2L.4長長1087—59T1-6aL.2L.54長長大部——50T2-3aS.9L.6短長96104—50T1-6bL.25隨體長很短—全部—25T5-9aL.7S.4中中9408850*T3-6S.8隨體短很短00.31%0.69%19-47%***50%小花粉粒,但大部分具有淀粉粒。**包括小的和具有部分淀粉的花粉粒。2023/6/288本文檔共71頁;當前第8頁;編輯于星期三\13點27分三、中期I排列與后期I分離方式

中期I排列方式:后期I分離方式O型鄰近式I-同源著絲粒走向兩極鄰近式II-同源著絲粒走向一極

Z型交替式2023/6/289本文檔共71頁;當前第9頁;編輯于星期三\13點27分2023/6/2810本文檔共71頁;當前第10頁;編輯于星期三\13點27分2023/6/2811本文檔共71頁;當前第11頁;編輯于星期三\13點27分圖6-6玉米T5-6c雜合體粗線期聯(lián)會模式其它非易位段其它非易位段易位段易位段中間段2023/6/2812本文檔共71頁;當前第12頁;編輯于星期三\13點27分四、交換對配子育性的影響與各分離方式比例交換可以發(fā)生在三個部分1、易位段:只影響細胞的遺傳組成,不影響NOR數(shù)量的變化。交替式分離:產(chǎn)生有功能的四分孢子各具一個核仁。鄰近I分離:一極有4個NOR,另一極無NOR。產(chǎn)生的四分孢子,都是缺失重復和不育的,但兩個會出現(xiàn)雙核仁,另外兩個為分散核仁。鄰近II分離:a、c與b、d分開)產(chǎn)生的四分孢子,也是缺失重復和不育的,但都有一個NOR,故都有一個集中的核仁。

2、著絲粒以外的非易位染色體臂:(同易位段交換)3、中間段:交換發(fā)生在中間段,在一個發(fā)生單交換或三線雙交換的細胞,交替式或鄰近I式分離產(chǎn)生一種“交換型四分孢子”,其中一個孢子無NOR,形成分散核仁,一個有兩個NOR,可能形成雙核仁,另外兩個各具一個NOR,因而為單核仁。具單核仁的孢子發(fā)育正常,分散核仁與雙核仁孢子是缺失重復的。如果發(fā)生鄰近II式分離,其結(jié)果將會產(chǎn)生一個“交換型四分孢子”或者一個類似正常的單核仁四分孢子,但都是缺失重復的(表6-2)。

2023/6/2813本文檔共71頁;當前第13頁;編輯于星期三\13點27分中間段無交換(交替式分離)染色體構(gòu)成后期I交替式分離6566552023/6/2814本文檔共71頁;當前第14頁;編輯于星期三\13點27分后期II可育可育可育可育每個細胞有1個核仁組織者2023/6/2815本文檔共71頁;當前第15頁;編輯于星期三\13點27分中間段無交換(鄰近I分離)染色體構(gòu)成后期I鄰近I分離6566556655652023/6/2816本文檔共71頁;當前第16頁;編輯于星期三\13點27分后期I鄰近I式分離2023/6/2817本文檔共71頁;當前第17頁;編輯于星期三\13點27分后期II四個配子均不育2023/6/2818本文檔共71頁;當前第18頁;編輯于星期三\13點27分中間段無交換(鄰近II分離)染色體構(gòu)成后期I鄰近II分離6566552023/6/2819本文檔共71頁;當前第19頁;編輯于星期三\13點27分后期II四個配子均不育2023/6/2820本文檔共71頁;當前第20頁;編輯于星期三\13點27分圖6-6玉米T5-6c雜合體粗線期聯(lián)會模式其它非易位段其它非易位段易位段易位段中間段2023/6/2821本文檔共71頁;當前第21頁;編輯于星期三\13點27分有單交換----交替式分離656655后期I后期II染色體構(gòu)成可育可育不育不育6+556+652023/6/2822本文檔共71頁;當前第22頁;編輯于星期三\13點27分有單交換----鄰近I分離656655后期I后期II染色體構(gòu)成可育可育不育不育6+565+652023/6/2823本文檔共71頁;當前第23頁;編輯于星期三\13點27分有單交換鄰近II式分離656655后期I后期II染色體構(gòu)成不育不育6+655+56665565不育不育不育不育2023/6/2824本文檔共71頁;當前第24頁;編輯于星期三\13點27分表6-2玉米T5-6c雜易位產(chǎn)生四分孢子的可能類型

2023/6/2825本文檔共71頁;當前第25頁;編輯于星期三\13點27分通過對上述現(xiàn)象的觀察得出如下結(jié)論1.雜合易位中間段短,不發(fā)生交換時交替分離:鄰近I:鄰近II=2:1:1

交替式配子可育,鄰近式配子不育,故50%不育2.中間段發(fā)生交換,同源著絲粒趨于兩極,鄰近II不發(fā)生交替:鄰近I=1:1

在交換發(fā)生時,交替式分離有50%的不育配子,鄰近I有50%的不育配子,故總體上也是半不育2023/6/2826本文檔共71頁;當前第26頁;編輯于星期三\13點27分四、配子與合子的不育性

純易位:植物基本正常,動物多致死雜易位:半不育2023/6/2827本文檔共71頁;當前第27頁;編輯于星期三\13點27分第三節(jié)

多對染色體易位

一、獨立易位二、復合易位2023/6/2828本文檔共71頁;當前第28頁;編輯于星期三\13點27分2023/6/2829本文檔共71頁;當前第29頁;編輯于星期三\13點27分第四節(jié)易位染色體的鑒別

玉米易位測驗種的組成測驗染色體序號測驗種組1,2,3T1-3,T2-3(或T1-2,T1-3或T1-2,T2-3)4,5,7T4-5,T4-7(或T4-5,T5-7或T4-7,T5-7)8,9,10T8-9,T8-10(或T8-9,T9-10或T8-10,T9-10)2023/6/2830本文檔共71頁;當前第30頁;編輯于星期三\13點27分表6-4玉米3個未知易位染色體鑒定

測驗種被測系T1-3T2-3T4-5T4-7T8-9T8-106鑒定結(jié)果①2O42O42O4O62O4O6-T7-10②2O4O62O4O62O42O4-T2-7③O6O62O42O42O42O4+T3-62023/6/2831本文檔共71頁;當前第31頁;編輯于星期三\13點27分第五節(jié)易位的遺傳行為一、雜易位的遺傳方式半不育可作為顯性標記,相當于單基因遺傳,以T代表易位斷點,t表示正常染色體對應(yīng)位點,則Tt測交后代雜易位(Tt):正常(tt)=1:1,自交后代為TT:Tt:tt=1:2:1二、雜易位連鎖基因的遺傳特點基因連鎖關(guān)系改變易位斷點與基因多重連鎖假連鎖2023/6/2832本文檔共71頁;當前第32頁;編輯于星期三\13點27分表6-6玉米5號和9號染色體上的部分基因在正常情況、T5-9a雜易位與純易位體交換值(交換單位)比較

正常雜易位(作父本)純易位9號染色體

yg2-sh2311—sh-wx20518.6wx-v1211獨立5號染色體

bm-pr2732—pr-wx獨立2823.82023/6/2833本文檔共71頁;當前第33頁;編輯于星期三\13點27分圖6-10玉米T5-9a雜合體粗線期及其有關(guān)連鎖基因的大致位置

2023/6/2834本文檔共71頁;當前第34頁;編輯于星期三\13點27分三、易位斷點的確定因為一個易位包括兩個染色體斷點,那么半不育性T應(yīng)與兩條染色體上鄰近斷點的基因發(fā)生連鎖遺傳。利用這種現(xiàn)象可以確定易位斷點。例如,以玉米T1-2a分別與1號染色體上的br(節(jié)間縮短)、f(細條紋葉)和2號染色體上的lg(無葉舌)及v4(黃綠苗)基因進行測驗,獲得表6-5結(jié)果:

測交組合原組合單交換I單交換II雙交換總數(shù)++Tbrft+ftbr+T++tbrfT+fTbr+t682333273817192516++Tlgv4t+v4tlg+T++tlgv4T+v4Tlg+t58816310512412613251814++T/brft×brft++T/lgvtt×lgvtt表6-5玉米T1-2a易位斷點與1號、2號染色體上連鎖基因的測驗結(jié)果2023/6/2835本文檔共71頁;當前第35頁;編輯于星期三\13點27分表6-5玉米T1-2a易位斷點與1號、2號染色體上連鎖基因的測驗結(jié)果玉米T1-2a易位斷點與1、2號染色體上連鎖基因測驗結(jié)果在1號染色體測得的遺傳距離:

bf–f=(8+17+1+6)÷682=4.7%f–T=(19+25+1+6)÷682=7.5%br–T=4.7%+7.5%=12.2%從2號染色體測得的遺傳距離:

lg–v4=(124+126+18+14)÷588=48.0%v4–T=(13+25+18+14)÷588=11.9%lg-T≥50%用遺傳圖表示易位斷點所在,成為如下情況:2023/6/2836本文檔共71頁;當前第36頁;編輯于星期三\13點27分第六節(jié)易位與進化一、曼陀羅

二、月見草

2023/6/2837本文檔共71頁;當前第37頁;編輯于星期三\13點27分普通月見草的7對染色體中,6對發(fā)生了連續(xù)易位,因而在減數(shù)分裂中,形成一個由12條染色體組成的大環(huán)和一個二價體。環(huán)中染色體各端,因同源性而連在一起。到了中期I,呈Z形排列,因而染色體的分離總是交替式的。形成的配子只有兩種,各含有6條染色體,總稱為“楞納氏復組”(Renner’scomplex)。這個種的兩個復組分別命名為gaudens和velans。每一個復組內(nèi)含有一個隱性致死基因,在純合情況下,將使合子死亡。但velans組內(nèi)的致死基因與gaudens組內(nèi)的致死基因并不是等位性的,兩個復組的結(jié)合,由于互補作用合子能夠成活。例如velans組為11+,gaudens組為+12,而由v和g相結(jié)合的普通月見草應(yīng)為11+/+12。這個月見草產(chǎn)生的雌雄配子各有v、g兩個組。自交中凡v-v和g-g結(jié)合的純種都在合子的早期死亡,應(yīng)占50%。只有另一半,由v和g結(jié)合的才能成活,像它的親代一樣。因此,普通月見草所以能成為一個純育的物種,就是由于這種純合致死或平衡隱性致死(balancedrecessivelethal)所致。這種現(xiàn)象叫做“楞納氏效應(yīng)”(Renner’seffect)。2023/6/2838本文檔共71頁;當前第38頁;編輯于星期三\13點27分

普通月見草(O.lamarckiana)歐洲月見草(O.muricata)

♂花粉♀胚囊G(有功能)V(有功能)

♂花粉♀胚囊R(無競爭力)C(發(fā)育正常)G(有功能)GG(死亡)GV成活

R(發(fā)育正常)—RC成活V(有功能)GV成活VV(死亡)

C(受抑制)——圖6-12楞納氏效應(yīng)在月見草屬的O.lamarckiana和O.muricata的不同表現(xiàn)

2023/6/2839本文檔共71頁;當前第39頁;編輯于星期三\13點27分第七節(jié)易位的應(yīng)用一、檢驗簡單或復雜遺傳基因所屬的染色體臂

這項技術(shù)的應(yīng)用在玉米中有兩種不同的遺傳設(shè)計。

(一)全部染色體臂標記技術(shù)(二)基因標記易位技術(shù)TTwxwx×ttWxWx-----------TtWwTwx緊密連鎖,自交后代分兩類,糯和非糯,理論上,如果在這兩類籽粒中的顯隱比率均為3:1,則與易位無關(guān)。否則可能與易位有關(guān)。如果被測系所帶基因為隱性,則非糯籽粒中應(yīng)該具有較多的隱性后代,即顯隱比率<<3:1,,糯粒中顯性個體則>>3:1;反之顯性時,則非糯籽粒應(yīng)該具有較多顯性,即顯隱比率>>3:1。Wx籽粒2023/6/2840本文檔共71頁;當前第40頁;編輯于星期三\13點27分獨立顯性測驗隱性測驗Wx(t)非糯籽粒3:1>3:1顯性個體多<3:1隱性個體多wx(T)糯籽粒3:1<3:1隱性個體多>3:1顯性個體多2023/6/2841本文檔共71頁;當前第41頁;編輯于星期三\13點27分

恢復系濟系21與易位

系雜交F2代wx植株中育性分離比例wx易位系實際觀察株數(shù)理論株數(shù)(3:1)X2P可育不育可育不育T1-9839818053174.7458.250.630.25-0.50T1-9c12951135.0045.001.070.25-0.50T2-9b912184.0028.001.710.10-0.25T3-9c13655143.2547.751.470.10-0.25T4-9b842581.5027.500.300.50-0.75T4-9565714632135.0045.003.580.05-0.10T5-9a972692.2530.750.860.25-0.50T6-9a9510.503.500.860.25-0.50T7-9a182431.5010.5023.14<0.005**T8-9667322822.507.500.040.75-0.90T8-9d18449174.7558.251.910.10-0.25T9-10b15432139.5046.506.030.01-0.0252023/6/2842本文檔共71頁;當前第42頁;編輯于星期三\13點27分

玉米的雄花不育基因都是隱性的,與純合顯性個體雜交,如ms/ms×+/+,后代全部為雄花可育(+/ms),與雜合顯性個體雜交,如ms/ms×+/ms,后代中有1/2雄性可育和1/2雄性不育(圖6-14A)。由于解決不了保持系問題,核不育在玉米雜交種生產(chǎn)中始終無法加以利用。如果通過一定的遺傳操作,使雜合體中帶有雄性可育基因的染色體在靠近該基因座位處發(fā)生缺失,帶有缺失染色體的配子只能通過母本傳遞而不能通過父本傳遞,那么,雜交后代就將全部是雄花不育株二、利用核不育生產(chǎn)玉米雜交種

2023/6/2843本文檔共71頁;當前第43頁;編輯于星期三\13點27分玉米種子生產(chǎn)2023/6/2844本文檔共71頁;當前第44頁;編輯于星期三\13點27分雄花不育株與正常雜合株(A)及缺失雜合株(B)產(chǎn)生后代的比較ms=雄花不育,Df=缺失,N=正常2023/6/2845本文檔共71頁;當前第45頁;編輯于星期三\13點27分利用雙雜合體生產(chǎn)雄花不育種子母本行父本行

Dp-DfN后代自交系A(chǔ)

自交系A(chǔ)自交系A(chǔ)

自交系B雄花不育自交系A(chǔ)(ms/ms)雄花不育雜交種A×B(ms/ms)

+/Dp-Df與+/ms雙雜合體的產(chǎn)生過程msmsMsms2023/6/2846本文檔共71頁;當前第46頁;編輯于星期三\13點27分后期II競爭力弱不參與授粉6666446446msmsMsMs

可參與授粉帶不育基因本文檔共71頁;當前第47頁;編輯于星期三\13點27分

可育半不育本文檔共71頁;當前第48頁;編輯于星期三\13點27分智能核不育?2023/6/2849本文檔共71頁;當前第49頁;編輯于星期三\13點27分核不育本文檔共71頁;當前第50頁;編輯于星期三\13點27分SPT保持系表達盒SPT保持系[SPT/-;ms45/ms45]50%非轉(zhuǎn)基因花粉,可育[-;

ms45]50%轉(zhuǎn)基因花粉,失活[SPT;ms45]SPT絨氈層基因型Ms45,可育含SPT小孢子體,花粉失活種子分撿是否含轉(zhuǎn)基因SPT本文檔共71頁;當前第51頁;編輯于星期三\13點27分轉(zhuǎn)基因種子的紅色標記(redmarker)本文檔共71頁;當前第52頁;編輯于星期三\13點27分SPT保持系繁殖與生產(chǎn)XieModifiedPioneer,200950%非轉(zhuǎn)基因花粉,成活[-;

ms45]50%轉(zhuǎn)基因花粉,死。[SPT;ms45]♂50%非轉(zhuǎn)基因雌配子,成活[-;

ms45]50%轉(zhuǎn)基因雌配子,成活。[SPT;ms45]♀本文檔共71頁;當前第53頁;編輯于星期三\13點27分非轉(zhuǎn)基因不育系繁殖本文檔共71頁;當前第54頁;編輯于星期三\13點27分SPT技術(shù)的優(yōu)越性SPT借助轉(zhuǎn)基因技術(shù)解決了細胞核雄性不育的保持問題—繁殖雄性不育種子借助胚乳顏色和熒光,實現(xiàn)機械分選不育系和雜交種排除了轉(zhuǎn)基因成分可以把這套SPT保持系表達盒轉(zhuǎn)移到其他作物本文檔共71頁;當前第55頁;編輯于星期三\13點27分三、易位與家蠶的雌雄鑒別圖6-16利用染色體易位來鑒別雌雄蠶2023/6/2856本文檔共71頁;當前第56頁;編輯于星期三\13點27分圖6-18玉米小孢子母細胞減數(shù)分裂粗線期TB-4a雜合體聯(lián)會情況

第八節(jié)B-A染色體易位一、B-A染色體傳遞和遺傳特點2023/6/2857本文檔共71頁;當前第57頁;編輯于星期三\13點27分T4-Ba細胞學特點遺傳構(gòu)成:4L+4S(1/4)+BB(central)+3/4—4S2.分離:易位段短鄰II少交替:鄰I=1:13.遺傳:小孢子存在不分離現(xiàn)象2023/6/2858本文檔共71頁;當前第58頁;編輯于星期三\13點27分2023/6/2859本文檔共71頁;當前第59頁;編輯于星期三\13點27分4B4BB4SUB4SU×4su4su4su4su×

4B4BB4SUB4SUF11157粒,無甜粒1791粒,930粒甜2023/6/2860本文檔共71頁;當前第60頁;編輯于星期三\13點27分圖6-20玉米TB-4a中的B4Su的不分離產(chǎn)生的胚和胚乳的基因型

2023/6/2861本文檔共71頁;當前第61頁;編輯于星期三\13點27分表6-8在玉米4su4su×4B4BB4SuB4Su雜交中,三類雄配子與卵和極核的結(jié)合方式

2023/6/2862本文檔共71頁;當前第62頁;編輯于星期三\13點27分二、B-A染色體應(yīng)用1、研究基因劑量效應(yīng):依據(jù)B染色體的不分離作用,可以獲得1到多個其上的基因劑量,由此可以研究其效應(yīng)。2、隱性基因的快速定位1)基因不在易位染色體上:cc×CC(TB-A)F1Cc;沒有隱性出現(xiàn)2)在易位段上(設(shè)玉米籽粒有色C基因在B-A易位的A染色體段上)cc×ABABBACBAC雌配子:胚:c;胚乳:cc雄配子:亞倍體(無B):0c,超倍體(BB):CC;正常(B):C亞倍體與雌配子結(jié)合當代表現(xiàn)隱性性狀3)在著絲粒和斷點之間:cc×ACBACBBABA雌配子:胚:c;胚乳:cc雄配子:亞倍體(無B):C(ACB),超倍體(ACBBABA):C;正常(B):CF1代選亞倍體自交,雌雄配子類型均為:亞倍體:ACB;正常:c;由于ACB配子活力不夠,所以后代的cc類型多于預期的1/4。2023/6/2863本文檔共71頁;當前第63頁;編輯于星期三\13點27分例:利用A-B易位定位數(shù)量性狀QTL性狀TB-1LaTB-2SaLSD(0.05)B73Ht×Mo17HtMo17Ht×B73HtB73Ht×Mo17HtMo17Ht×B73Ht13131313葉夾角葉長葉寬株高穗位雄穗分枝莖稈強度122.698.559.496.146.284.638.1116.336.1108.474.5102.365.090.2169.5102.859.197.446.686.941.7109.939.699.755.4103.272.8102.794.882.379.394.076.783.386.894.190.990.249.2109.983.888.1101.4100.179.595.476.680.5

88.498.591.7101.459.0112.982.392.828.84.37.35.710.114.815.1(E.A.Lee等,1996)2023/6/2864本文檔共71頁;當前第64頁;編輯于星期三\13點27分以帶有感病基因hm的材料為母本,以抗病基因Hm的A-B易位材料為父本,雜交F1代種子可能有三類一、正常分離,形成正常的種子,胚和胚乳的染色體構(gòu)成為:

1N1BB1/

1N1N1BB1二、不分離形成的雄配子與雌配子結(jié)合形成的小粒種子:

1N1BB1B1/

1N1N1B三、不分離形成的雄配子與極核結(jié)合形成的大粒種子:

1N1B/

1N1BB1B1

如果Hm在1B上,則后兩類種子的植株應(yīng)該抗病,如果在B1上,則第三類種子的植株感病。如果該易位正常分離,則后代植株均抗病。觀察結(jié)果:第一、二類種子基本上形成正常植株,全部抗病,大粒種子形成的不正常植株全部感病,這說明該基因位于B1即染色體長臂上。小粒后代植株也有少數(shù)不正常且感病,推測其可能為胚和胚乳均為亞倍體配子結(jié)合而成即(1N1B/1N1N1B)或別的未知原因如異雄核受精等。例:利用A-B易位定位抗病基因

2023/6/28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