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金軒藏器選介_第1頁
吉金軒藏器選介_第2頁
吉金軒藏器選介_第3頁
吉金軒藏器選介_第4頁
吉金軒藏器選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吉金軒藏器選介吉金軒所藏商周青銅器,未經(jīng)現(xiàn)代科學技術(shù)測定,難免u,但器形甚好。假設非器假銘偽,則當具很高文物價值;縱為贗品,亦可從中洞悉仿冒手段,提升辨?zhèn)瘟α俊=襁x介6器,并加闡釋,望海內(nèi)博雅有以教之。饕餮紋爵著錄吉○一〔圖1〕1913.80.41公斤。圓腹、圜底,三尖椎足,獸首i。腹置齒棱兩排,前后各飾饕餮主紋,雷紋地。短柱,柱近流口。流和尾下各飾龍紋一對,素地??诰壪吕准y帶一圈,空隙處填三角雷紋。出處傳河南商丘四周。闡釋此爵共4件,據(jù)說是農(nóng)民建屋時出土。4件外形、大小、紋飾和重量相假設,唯無一模一樣者,蓋用范鑄法、陶范22件分別由香港李森、楊培基二先生保藏。各件均可見4層銹色:土黃、黑漆古、棗紅和銅綠,內(nèi)壁和內(nèi)底銹如發(fā)酵狀。有鑄痕、鑄疣。有蛀孔。體薄,一些較深紋飾消滅裂縫。特別之處是可以見到零星金色,屬“返系一個平面紋飾單元。4件應是同時制作,制作年月當在商前期末、中期初。第一,器形圓腹圜底,是商代中后期才消滅和流行的外形,與二里頭文化期及商代初期的扁形、方形有別;其次,流和尾縮短、加寬以及上翹,不像二里頭和商初爵那樣,流和尾既長且狹、平;第三,承受較簡單的紋飾,有饕餮紋、龍紋、雷紋等,與此前的通體光素或只有簡潔直線、圓圈和乳釘紋大為不同;第四,三椎足外撇,流的長度縮短,加以器身由扁方變圓圜,整體顯得較平衡、協(xié)調(diào),亦較美觀,是對此前造型設計的很大改進。仍短小,未脫前期形態(tài),位置雖較前期后移,但仍在流的中i首,但主紋與地紋都是用較淺的陰線刻劃,而且?guī)缀踉谕黄矫嫔?,這正是商中期簡單紋飾開頭消滅時的普遍現(xiàn)象,與后期的主紋凸出、地紋深鐫有很大分別;丙、整個鑄造工藝尚較稚拙,器體亦較薄,與后期的精細、厚重明顯不同。人面紋鼓著錄吉○二〔2〕17.414厘米,鼓面10.50.92公斤。鼓面無紋飾,邊緣有仿木腔皮鼓的乳釘紋2周。鼓身前后紋飾一樣,主紋為居中的人面紋,圓睜“巨”字眼,三綹頭發(fā)上沖;人面之下為兩條對首冠翎下垂相交,尾翎上彎,雷紋地。頂端伏雙鳥,反向。腔下有一長方形孔,四蕉足外撇,稍有長短,致令鼓身傾斜。字畫淺細草率,疑后刻。軍所執(zhí)晉鼓,師帥所執(zhí)提鼓,旅帥所執(zhí)鼓,用于戰(zhàn)斗中指揮軍隊進退;二曰樂鼓,用作祭祀、燕饗時奏樂。即為造鼓之鼻祖。又傳奇黃帝用一足之夔的皮制鼓,擂之聲聞五百里;亦有說用揚子鱷皮者,稱鼓。實際上要到龍山文化時期〔3000~2023年〕才有皮鼓消滅。到了商周時代,則有通體青銅制的仿木腔皮鼓,商周青銅鼓據(jù)說僅存兩器,均仿木腔蟒皮面鼓。吉金軒所藏人面紋鼓,似為商代器。此鼓仿木腔蒙皮鼓的形制,與其他出土的商周銅鼓相類,可從后者得到佐證。主紋飾描寫巫覡御風乘龍上天去和神祖溝通的情形,氣氛神秘,擬在突出時代精神。工藝方面,此鼓鑄造較稚拙,四足長短不一,致令鼓身傾側(cè)。周以后技術(shù)進步,就很少有此現(xiàn)象消滅。在鼓腔下面有一長方形孔,用于掏出陶范泥,是直至西周青銅器合范生產(chǎn)工藝特點之一,東周開頭漸漸承受失蠟法,預留孔核以供掏取范泥就沒有必要了。假設吉金軒所藏鼓為商鼓真品,無疑具有很大價值。北方中原地區(qū)銅鼓極罕見,迄今出土寥寥可數(shù),除日本住友氏藏商周青銅鼓一面外,現(xiàn)藏湖北省博物館的一面通體飾單線雷紋組成的獸面紋大鼓,則是“迄今覺察最早、國內(nèi)唯一”的仿木腔皮鼓形青銅鼓。吉金軒所藏鼓,很可能是全球第三面仿木腔皮鼓形中原青銅鼓,雖屬小型,亦彌足貴重。另外此鼓的紋飾生動地描繪巫覡升天去溝通生人與神祖的3000多年前商人宗教活動的一個主要場面,亦有重大意義。吉金軒所藏青銅鼓,人面紋上的近似“臣”字眼,常見于商代玉器,是商代美術(shù)特有的人與動物的眼形;三綹上沖的頭發(fā),象征巫覡正在升天。兩龍雙鳳是巫覡召來的精靈,表示在精靈幫助下,巫覡乘龍御風而行。此鼓是否為商代真品?除了上述論證外,器物本身的一個重要工藝特征――鼓腹有一個長方形孔,供掏范泥用,這樣的工藝特征只會消滅在殷商、西周青銅器合范法生產(chǎn)的年月〔以后失蠟法生產(chǎn)漸漸取代合范生產(chǎn),預留孔核以掏取范泥現(xiàn)象就趨于消逝,這亦是可以證明吉金軒藏鼓為商鼓的一個重要依據(jù)。讀者或會由于吉金軒所藏鼓,與日本住友氏藏鼓主紋飾為頭上生角的怪人形、以及足為魚形不同,而質(zhì)疑前者為偽物。其實,這種質(zhì)疑是不必要的,由于吉金軒鼓的紋飾在于表現(xiàn)巫覡升天,人物的形象及附屬的龍、鳳,自然可以不同于住友氏鼓。至于前者蕉葉足,后者魚足,更不能成為推斷真?zhèn)蔚臈l件,理由很簡潔:商周青銅器的足形何止十數(shù)計,并非只有一種。不過,筆者對吉金軒鼓作為商鼓,亦不是無疑,疑點主要集中在銹色上。一般青銅器銹色較有層次,銹蝕較深,假設剝離則較堅硬。吉金軒鼓銹色缺少深度,層次欠清楚,亦無剝離跡象,與一般所見有異,這亦是筆者不敢直截了當指吉金軒鼓為商鼓真品的緣由。獸面紋著錄吉○三〔3〕22.810.90.95公斤。侈口,頸、腹分段,腹成三襠狀,延長至足,腹本身并不明顯,空柱足,頗像鬲。每襠均飾一饕餮紋,眉與角上卷,云雷紋地。頸飾三小形饕餮紋,亦云雷紋地。雙柱興旺,頂作帽形,飾云紋、蟬紋。?薄,龍〔獸〕首,飾云紋。出處河南。二里頭文化期和商早期的?校?器形多為平底,侈口,口及腹較寬大,柱短小不興旺,三尖錐空足,但亦有袋足〔亦稱款足。二里頭文化時期無紋飾,商早期頸和腹多見有紋飾,或為獸面紋,或為渦紋、連珠紋。商代中期,j進一步進展。形制上的變化是圜底取代平底,平底少見,腹不再鼓出,或只微鼓,予人抽高之感。雙?中期及之后j斷代的主要依據(jù)。器形變厚,較之前期的薄弱,這時期的?斜硐值夢戎亍⑵膠狻?到了商代晚期和西周初期,j的形制似乎朝兩種傾向進展:一是連續(xù)從前的圜底,頸腹分段不明顯,三足增高,整頸下即鼓出三襠,伸延至足,形成三袋足。雖仍為空足,但已轉(zhuǎn)變從前的尖錐形為柱形。j?,雙柱?、柱頂均施紋飾,云雷紋嚴峻渾圓,繁縟精j的特征。必需一提的是,此器綠銹淺薄,外表可見凸起小砂眼和汁液痕跡,其非近代仿制較明顯。但從另一個角度看,此器沒有商代同類型器常見的銹跡斑斑、剝蝕明顯的外觀,故其真?zhèn)斡植荒軣o疑。易作父爵著錄吉○四〔圖4〕?,三刀足。35.526.51.57公斤。下腹主下彎,空隙處填兩個相向的“C”形紋。上腹鳳鳥四,二二相對。流背飾長冠鳳二,反向;尾背飾夔龍紋二,兩尾相接。5字:易作父寶用〔圖5〕出處傳陜西。闡釋銘文系粗筆畫深鐫的鑄款,非后刻。此爵是大王賜給作父的。此器殆屬出土商、周爵之最大型者,體形俊偉,紋飾精美,甚具王者氣派。此爵可斷為周初時物。銘文的書體系周初青銅器的常見寫法。商代的饕餮紋多為主紋,面積較大;入周后,饕餮紋的主紋地位動搖,面積縮小,乃至完全消逝,周人寵愛的鳳鳥紋開頭占據(jù)主要地位,以致完全取代饕餮紋。此器鳳鳥紋與饕餮紋并重,正是周初兩種紋飾交替的現(xiàn)象。周初寬刀足消滅,而商代尚未見此足形。此器與周初期器、現(xiàn)藏北京故宮博物院的鳳紋爵,在形制上頗多共同點,如圓腹、圜底、i,三寬刀足,腹有扉棱,流背飾高冠長尾鳳等。蟠龍紋鼎著錄吉○五〔6〕2419.82.53公斤。鼓腹,圜底,有蓋,蓋周置三水牛,伏身,側(cè)首向外??谘叵赂絻啥⑶?。三蹄足,足跟獸面紋。腹及蓋面飾蟠龍紋,勾連交旋,龍身填細密云雷紋,耳飾云紋。銘文蓋面似有銘文數(shù)字,唯被銹層遮蓋,不很清楚。出處傳四川。闡釋從耳附于口沿下,而非立于口沿上;蹄足,而非柱足,以及飾蟠龍紋、龍身填云雷紋,紋飾風格細致等特征綜合推斷,此鼎應屬春秋戰(zhàn)國時器。1978年湖北隨縣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曾侯乙鼎,形制、牛首側(cè)顧向外,器表鑲嵌蟠龍紋〔現(xiàn)藏湖北省博物館。曾侯乙為戰(zhàn)國初年曾國國君〔約卒于周貞定王二十六年、即公元前443年或稍后,這亦有助推斷吉金軒所藏蟠龍紋鼎乃春秋戰(zhàn)國時器。虎噬鹿插座器著錄吉○六〔圖7〕形制狀為一長尾虎,曲體、空腹。老虎張大的嘴巴咬住一只通體斑紋的幼鹿,鹿引頸張口。通高約18.5厘米,曲長56.52.45公斤?;⑸盹楜埣y、云紋,虎背上立雙銎,長方形孔,可供插物。銘文無。出處商人謂來自河北。闡釋這是一件既有用,又高度藝術(shù)化、精巧化的青銅器珍品?;⒈成想p銎,用供插物,如屏風、樂器之類〔假設供插樂器之用,則名為鐘,是十足具實際用途的器物。但制作者并不滿足于器物的有用性,而是更進一步追求匠心獨運,以卓越的審美力量和精湛的表現(xiàn)技巧,將一件一般的有用器物鑄造成千古叫絕的藝術(shù)杰作。1977青銅器。其中有虎噬鹿插座器,高21.9厘米,長51厘米,通體錯金銀。吉金軒所藏器造型與此器一樣〔器細部仍有差異,又系來自河北,故應亦是中山王器,同屬華美精彩的宮廷藝術(shù)品。編輯后記:李正平先生的文章選擇吉金軒藏青銅器6件加以介紹,〔吉金軒藏器〕有很高的文物價值;縱為贗品,亦可從中洞悉仿冒銅器藏友提高鑒偽識真的力量。編者個人認為,這6件銅器無論形制,還是花紋、銘文仍有種種疑問,偽作的可能性極大。饕餮紋爵柱在流中段,有商代早期特征,而流尾縮短、加寬及上翹,與陜西扶風莊白西周中晚期之交的爵相像,風格與商器之厚重端莊不行同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