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哲學簡史 讀書筆記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af74f570a523372cc72a44061198da6/6af74f570a523372cc72a44061198da61.gif)
![中國哲學簡史 讀書筆記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af74f570a523372cc72a44061198da6/6af74f570a523372cc72a44061198da62.gif)
![中國哲學簡史 讀書筆記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af74f570a523372cc72a44061198da6/6af74f570a523372cc72a44061198da63.gif)
![中國哲學簡史 讀書筆記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af74f570a523372cc72a44061198da6/6af74f570a523372cc72a44061198da64.gif)
![中國哲學簡史 讀書筆記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af74f570a523372cc72a44061198da6/6af74f570a523372cc72a44061198da65.gif)
文檔簡介
經典word整理文檔,僅參考,雙擊此處可刪除頁眉頁腳。本資料屬于網(wǎng)絡整理,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謝謝!讀書筆記書目:中國哲學簡史:馮友蘭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1985摘錄范圍: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七章、第十三章、第十五章。第一部分:第一張、第二章、第三章解做了鋪墊,具體如下:第一章中國哲學精神哲學在中國文化中的地位通過這一節(jié)我們可以總結出馮友蘭的兩個定義:1.對哲學的定義:哲學是對于人生有系統(tǒng)的反思的思想。反思的對象是人生。人然后有系統(tǒng)的表達出來。2.教條、儀式和組織。因此道家是哲學派別,而道教是一種宗教;佛學是一種哲學,而佛教是宗教。同宗教更直接的獲得更高價值的途徑。中國哲學的問題和精神中國哲學家認為一個人是人所能達到的最高成就是成為圣人。而成為圣人,又出世的,是“內圣外王”。圣人的內心達到了人與宇宙統(tǒng)一的境界,有最高的聯(lián)系。(如柏拉圖的《理想國》既是哲學又是政治思想。)中國哲學家表達自己思想的方式示,所以它可以無窮無盡。這也是中國詩歌、繪畫等一切中國藝術的理想。語言障礙障礙”,這恐怕是馮友蘭先生始料未及的。第二章中國哲學的背景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薄墩撜Z·雍也》以看到大陸與海洋的不同。同時也是其所引起的經濟、文化、社會制度的不同。這使得中國哲學猶如仁者,廣闊的土地讓中國人“上農”,所以中國哲學強調順應自然,提倡過猶不及。在中國,出世之學和入世之學有著完美的統(tǒng)一,蘇軾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也因為如此,中國的哲學通常從直覺入手,富于暗示性。這是中國哲學與西方迥異的方法論。第三章各家的起源學流派分為六家,雖然不盡科學,但卻有首創(chuàng)之功。劉歆進一步分為十家,并試圖系統(tǒng)上追溯各家的歷史起源。后來的學者則對劉歆的理論進行了開掘和補充。各家的起源是隨著社會政治的變化而引起的,具體來說;儒家者流蓋出于文士。墨家者流蓋出于武士。道家者流蓋出于隱士。名家者流蓋出于辯士。陰陽家者流蓋出于方士。法家者流蓋出于法述之士。第二部分:第四章、第七章、第十三章、第十五章在第一章中馮友蘭先生指出中國的哲學富有暗示性。儒家是中華精神之源,因此研究儒家學說,當先研究孔子、孟子、荀子,才不至于舍本逐末。第四章孔子:第一位教師“忠恕”、“知命”。父父,子子”。這些社會關系中,每個名都有相對應的義務和責任,負有這些名的人都必須履行他的責任和義務。這是其“正名”的含義。事。這個詞與“利”相對。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此之為“恕”;“己之所欲,亦施于人”,此之為“忠”。因此“忠恕之道”就是仁道。“知命”就是一心一意去做我們應該做的事情,不計成敗。儒家講“無所為因為做這些事的價值在于做的本身,而不是外在的做的結果。孔子說過:“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馮友蘭解釋說孔子十五歲開始學習,四十而不惑,知識增加到了一定的水平,已是成為知者。而到了五十、六十孔子神修養(yǎng)的發(fā)展過程,這也代表著圣人發(fā)展的最高階段。第七章儒家的理想主義派:孟子的學說。馮友蘭進一步解釋說,孟子的性善論意思并不是說每個人一生下來就是圣還舉例”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來佐證。而人為什么會向善,孟子解釋說這就是人與禽獸的區(qū)別。展這些人倫。國家是一個道德的組織,國家元首必須是道德的領袖,即“內圣外王”。君若沒有道德,人民就有權來推翻他。君若有道德,他實行的治道就是王庠序之教伸之以孝悌之意”。圣王也要有他的“惻隱之心”,要愛人、忠恕。子則將其推廣到治國的政治方面。在“內圣”上,孟子進一步指出就是“惻隱之心”。而惻隱之心是人天生所有,即人性善,是上天所給予的,所以知道了性也就知道了天。時,就達到了這個標準。而怎樣達到這一標準,孟子給出了自己的修養(yǎng)方法:養(yǎng)浩然之氣。第十三章儒家的現(xiàn)實主義派:荀子社會控制,但又發(fā)揮了自然主義。他們都是有左有右的。人雖然本是惡的,但人有“智”,智可以使人向善。當中,社會組織是需要規(guī)則的,這就是“禮”,即道德。另一方面,人與動物的闡釋:禮可以使人文雅,使其情感得到凈化。因此會有喪禮、祭祖禮和其他祭禮。除此之外荀子還作了《樂論》闡述音樂是道德教育的工具。因此荀子極大發(fā)展了孔子的禮樂理論。韓非也是對中國歷史有重大影響的人物。第十五章儒家的形上學馮友蘭先生指出,在“易傳”中的道是與道家的“道”完全不同的概念。道家的“道”是統(tǒng)一的,而儒家的道則是多樣的。如君道、臣道、子道、父道,每個道都有所要遵循的規(guī)范。這在孔子時期是正名的學說,但在“易傳”里進一步各類事物的道。事物可以改變,但是道不變,這就是形而上學的觀點。除了各類事物的道,還有萬物作為整體的“道”。這是萬物生成的“道”。生了某物,就必須有生此物者,又必有生此物所用之質料。前者是主動成分,后者是被動成分。前者是剛健的,是陽;后者是柔順的,是陰。生成萬物,需要二者合作,此之謂:“一陰一陽謂之‘道’”。馮友蘭舉出了泰卦九三爻辭:“無平不陂,無往不復。”“易傳”認為這是萬物變化的公式,這就是萬物變化的“道”。萬事萬物在運行過程中,要想保持住完善的狀態(tài),就要各行其道,各司其職。因此這個“道”看是去是變化的,實則是形上學的?!兑住返呢赞o把這叫做“正”、“中”。“中”的意義是既不要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边@一點既適用于個人欲望和情彌漫全宇宙,這叫做“太和”。而“庸”則是《中庸》中另一個重要的概念,意即“普通而平常”。正如吃喝一樣,正是因為普通平常,所以才重要而有價值。吃喝是天性,維護人倫,實道”?!靶蕖北仨氁敖獭?。只有“教”才能使人覺悟而完全,也就是明而誠。他理解道德完全做到。這樣就可以“成己”。儒家正是通過推廣仁愛,把人的精神提高到超脫尋常的人我與物我分別。第三部分:其他章節(jié)紹。在孔子、孟子、荀子之后,儒家所期待的“內圣外王”的圣人來統(tǒng)治天下的董仲舒手中開始發(fā)生實質性的變化,之后又經過了韓愈、
最新文檔
- 2013建設合同范例填寫
- 兼職擔保合同范本
- 公轉私勞務合同范本
- 加工技術服務合同范本
- 臨時借調人員合同范本
- 出租山合同范本
- 2025年飛標機項目投資可行性研究分析報告
- 供瓦合同范本
- 2025年度國際廣告代理合同標準
- 制作門合同范本
- 2023外貿業(yè)務協(xié)調期中試卷
- GB/T 16475-1996變形鋁及鋁合金狀態(tài)代號
- GB 4706.20-2004家用和類似用途電器的安全滾筒式干衣機的特殊要求
- 無紙化會議系統(tǒng)解決方案
- 佛教空性與緣起課件
- 上海鐵路局勞動安全“八防”考試題庫(含答案)
- 《愿望的實現(xiàn)》教學設計
- 效率提升和品質改善方案
- 中山大學抬頭信紙中山大學橫式便箋紙推薦信模板a
- 義務教育學科作業(yè)設計與管理指南
- 《汽車發(fā)展史》PPT課件(PPT 75頁)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