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學常識及古代文化常識_第1頁
古代文學常識及古代文化常識_第2頁
古代文學常識及古代文化常識_第3頁
古代文學常識及古代文化常識_第4頁
古代文學常識及古代文化常識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古代文學常識及古代文化常識古代文學常識及古代文化常識【先秦】孔子春秋時期魯國人,公元前551年一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曾周游列國,想用自己的一套學說挽救天下的危亡,但到處碰壁。他學說的基本核心是講仁,講禮。他一生致力于教育,相傳有三千多弟子,成就大的有七十二賢人。其主要文學成就是編著、編訂了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jīng)》和史學著作《尚書》《春秋》。對后世影響極大的儒家經(jīng)典《論語》?!对娊?jīng)》又名《詩》或《詩三百》,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它匯集了從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約五百多年間的詩歌305篇,按當初所配樂曲的性質(zhì),分為風雅頌三大類。開創(chuàng)了我國文學現(xiàn)實主義傳統(tǒng)。風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謠。風包括了十五個諸侯國的民歌,即十五國風,共160篇。雅是正聲雅樂,是正統(tǒng)的宮廷樂歌。雅分為大雅和小雅,一共有105篇。頌是祭祀樂歌,用于宮廷宗廟祭祀祖先,祈禱贊頌神明,現(xiàn)存共40篇。著名篇目有《關(guān)睢》《氓》《伐檀》《碩鼠》《靜女》等?!对娊?jīng)》與《書》《禮》《易》《春秋》并稱五經(jīng)?!对娊?jīng)》大量運用了賦、比、興的表現(xiàn)手法,四言為主,章節(jié)復沓,反復詠嘆。《尚書》稱《書》或《書經(jīng)》,為一部多體裁文獻匯編,是中國現(xiàn)存最早的史書。分為《虞書》《夏書》《商書》《周書》。戰(zhàn)國時期總稱《書》,漢代改稱《尚書》,即上古之書。因是儒家五經(jīng)之一,又稱《書經(jīng)》?!渡袝肥俏覈罟诺墓俜绞窌?,是我國第一部上古歷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跡著作的匯編,它保存了商周特別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尚書》相傳由孔子編撰而成,但有些篇章是后來儒家補充進去的。《春秋》又稱《麟經(jīng)》,是魯國的編年史,經(jīng)過了孔子的修訂。記載了從魯隱公元年(前722年)到魯哀公十四年(前481年)的歷史,是中國現(xiàn)存最早的一部編年體史書。是儒家經(jīng)典之一。因文學過于簡質(zhì),后人不易理解,所以詮釋之作相繼出現(xiàn)。現(xiàn)在能見到的,有《春秋左氏傳》《公羊傳》《谷梁傳》,合稱春秋三傳。春秋用詞遣句字字針砭成為獨特的文鳳,被稱為春秋筆法,為歷代文史家奉為經(jīng)典?!墩撜Z》是儒家學派的經(jīng)黃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撰而成。它以語錄體和對話文體為主,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體現(xiàn)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與《大學》《中庸》《孟子》并稱四書。通行本《論語》共二十篇。墨子相傳為戰(zhàn)國初期宋國(春秋時期魯國?)人,約公元前468年一前376年,名翟(d),思想家、教育家、科學家、軍事家、社會活動家,墨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墨子反對兼并戰(zhàn)爭,提倡兼愛、非攻、尚賢、節(jié)用等。有《墨子》53篇一書傳世。《墨子》是戰(zhàn)國時期墨家學派的著作總集?!赌印酚晌鳚h劉向整理為71篇,而流傳至今的僅15卷53篇,佚失18篇。學術(shù)界一般認為是由墨子的弟子及其后學在不同時期記述編纂而成,反映了前期墨家和后期墨家的思想?!赌印穬?nèi)容博大,包含政治、哲學、倫理、邏輯、科技、軍事等方面。此書文風樸實無華,但部分內(nèi)容佶屈聱牙,以致兩千年來,很少有人問津。直到近代,才有學者認真解讀這本古書,發(fā)現(xiàn)早在兩千多年前墨家便已有對光學、數(shù)學、力學等自然科學的探討,這一發(fā)現(xiàn),震動了當今學術(shù)界,使近代人對墨家乃至諸子百家更為刮目相看。孫子春秋后期齊國人,名武,字長卿,軍事理論家。著有《孫子》,一名《孫子兵法》,13篇,古代稱為兵經(jīng),是我國第一部軍事著作。老子春秋時期楚國人,約公元前571年一公元前471年,原名李耳,字伯陽,又稱老聃(dn),后人稱其為老子,是我國古代最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道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太上老君是道教對老子的尊稱。老子的思想主張是無為,老子的理想政治境界是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存世《老子》?!独献印酚置兜赖陆?jīng)》或《道德真經(jīng)》,分為上、下兩冊,共81章,前37章為上篇道經(jīng),第38章以下屬下篇德經(jīng)。全書的思想結(jié)構(gòu)是:道是德的體,德是道的用?!独献印芬缘澜忉層钪嫒f物的演變,以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道乃夫莫之命(命令)而常自然,因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為客觀自然規(guī)律,同時又具有獨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義?!独献印窌邪ù罅繕闼剞q證法觀點,如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其學說對中國哲學發(fā)展具有深刻影響。老子的思想被莊子所傳承,并與儒家和后來的佛家思想一起構(gòu)成了中國傳統(tǒng)思想文化的內(nèi)核。《老子》《易經(jīng)》和《論語》被認為是對中國人影響最深遠的三部思想巨著。孟子戰(zhàn)國時期鄒人,約公元前372年一公元前289年,名軻,字子輿,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鬃又笕寮覍W派的代表人物,后世將其與孔子并稱為孔孟,且稱其為亞圣。他的老師是孔子之孫孔伋(子思)的門人。著作有《孟子》一書。孟子維護并發(fā)展了儒家思想,提出了仁政的政治主張,強調(diào)民貴君輕;在人性問題上提出了性善論,現(xiàn)將此學說稱為孔孟之道?!睹献印肥敲献拥难哉搮R編,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編寫而成,記錄了孟子的語言、政治觀點和政治行動,是儒家經(jīng)典著作。其學說出發(fā)點為性善論,提出仁政王道,主張德治,提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民本思想。南宋時朱熹將《孟子》與《論語》《大學》《中庸》合在一起稱四書。四書一直是科舉必考內(nèi)容。與論語一樣,《孟子》也是以記言為主的語錄體散文,但它比《論語》又有明顯的發(fā)展。《論語》的文字簡約、含蓄,《孟子》卻有許多長篇大論,氣勢磅礴,議論尖銳、機智而雄辯。如果說《論語》給人的感覺是仁者的諄享告誡,那么《孟子》給人的感覺就是智者的侃侃而談,對后世的散文寫作產(chǎn)生了深刻的影響。莊子戰(zhàn)國時期宋國蒙人,約公元前369年一公元前286年,名周,曾作過漆園吏,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道學代表人物。與道家始祖老子并稱為老莊。道教上稱其為南華真人。主要思想主張為天人合一和清靜無為。主要作品為《莊子》,又名《南華經(jīng)》,現(xiàn)存33篇?!肚f子》共33篇,分內(nèi)篇外篇雜篇三個部分,被道教奉為《南華經(jīng)》道家經(jīng)典之一。莊子的文章,想像力很強,文筆變化多端,具有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并采用寓言故事形式,富有幽默諷刺的意味,對后世文學語言有很大影響。魯迅先生說過:其文汪洋辟闔,儀態(tài)萬方,晚周諸子之作,莫能先也。名篇有《逍遙游》《齊物論》《養(yǎng)生主》等,《養(yǎng)生主》中的庖丁解牛尤為后世傳通。荀子戰(zhàn)國末期趙國人,約公元前325年一前238年,名況,字卿,漢時避宣帝劉洵諱,改成孫卿。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代表人物。荀子針對孟子的性善論提出性惡論,針對儒家天命論提出天行有常的樸素唯物論和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勝天思想。著有《荀子》32篇,代表作有《勸學》,大部分為荀況自作。《荀子》為戰(zhàn)國末期趙人荀況及其弟子所著。荀況本為孫氏,故此書又稱《孫卿對書》或《孫卿子》。西漢劉向整理時定為32篇,內(nèi)容涉及哲學、邏輯、政治、道德許多方面的內(nèi)容。在人性問題上,他提出性惡論,主張人性有惡,否認天賦的道德觀念,強調(diào)后天環(huán)境和教育對人的影響。在有名的《勸學篇》中,他集中論述了關(guān)于學習的見解?!盾髯印返奈恼抡擃}鮮明,結(jié)構(gòu)嚴謹,說理透徹,有很強的邏輯性。語言豐富多彩,善于比喻,排比偶句很多,有他特有的風格,對后世說理文章有一定影響。韓非子戰(zhàn)國末期韓國人,約公元前280年一公元前233年,是韓國的貴族,哲學家、思想家、政論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稱韓子或韓非子。他和李斯都是荀子的弟子。在政治上提出重賞、重罰、重農(nóng)、重戰(zhàn)等諸項政策,主張君主專制、中央集權(quán)的理論。主要作品為《韓非子》,全書55篇?!俄n非子》是戰(zhàn)國末期韓國法家集大成者韓非的著作。這部書現(xiàn)存55篇,約十余萬言,大部分為韓非自己的作品,后人輯集而成的。他從觀往者得失之變之中探索變?nèi)鯙閺姷牡缆罚瑢懥恕豆聭崱贰段弩肌返让?,全面、系統(tǒng)地闡述了他的法治思想,抒發(fā)了憂憤孤直而不容于時的憤懣。韓非子反對復古,主張因時制宜。他根據(jù)當時的形勢,主張法治,提出重賞、重罰、重農(nóng)、重戰(zhàn)四個政策。自秦以后,中國歷代封建王朝的治國理念都頗受韓非子學說的影響。書中記載了大量膾炙人口的寓言故事,最著名的有自相矛盾守株待兔諱疾忌醫(yī)濫竽充數(shù)老馬識途等。呂不韋戰(zhàn)國末期韓國大商人,曾為秦國的相國。他集合門客編寫了《呂氏春秋》?!秴问洗呵铩酚置秴斡[》,是戰(zhàn)國末年秦國丞相呂不韋組織屬下門客們集體編撰的雜家(儒、法、道等)著作,一部古代類百科全書式的傳世巨著。有8覽、6論、12紀,共12卷,160篇,20余萬字。為了精益求精,呂不韋曾下令若有誰能改動一字,即賞給千金,即一字千金的典故。《呂氏春秋》不是一部系統(tǒng)的哲學著作,它有一定的思想價值,但更主要的是資料價值。亥U舟求劍出自此書。列子戰(zhàn)國時鄭人,被道家尊為前輩,主和貴虛,即虛靜、無為。著有《列子》八篇?!读凶印妨凶?,名御寇(圉寇),戰(zhàn)國時鄭人,其學本于黃帝老子,主張清靜無為,被道家尊為前輩。主要作品為《列子》,又名《沖虛經(jīng)》,是道家重要典籍。內(nèi)容多為民間故事、寓言和神話傳說。愚公移山歧路亡羊出于此書。屬諸子哲理散文。屈原戰(zhàn)國末期楚國人,約公元前340年一約公元前278年,名平,字原,號靈均。他開創(chuàng)了詩歌從集體歌唱變?yōu)閭€人獨立創(chuàng)作的新紀元,是我國積極浪漫主義詩歌傳統(tǒng)的奠基人,是我國第一個愛國主義詩人,被列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另有波蘭哥白尼、英國莎士比亞、意大利但?。?。他開創(chuàng)了楚辭體這一新詩體,謝了我國第一首長篇政治抒情詩《離騷》。主要作品還有《九歌》《天問》《九章》等。屈原主張楚國與齊國聯(lián)合,共同抗衡秦國,但卻屢遭排擠。懷王死后又因頃襄王聽信讒言而被流放,最終投汨羅江而死。(陰歷五月初五端午節(jié)為其紀念日)?!冻o》西漢劉向編,以屈原作品為主,是繼《詩經(jīng)》以后,對我國文學具有深遠影響的一部詩歌總集,收入戰(zhàn)國楚人屈原、宋玉的作品以及漢代賈誼、淮南小山、莊忌、東方朔、王褒、劉向諸人的仿騷作品。因具有濃厚的楚國地方色彩,故稱楚辭,后世因稱這種詩體為楚辭體騷體。開創(chuàng)了我國詩歌浪漫主義傳統(tǒng),《離騷》和《詩經(jīng)》中的國風并稱風騷,成為文學的代名詞。屈原是楚辭的代表作家,他的《離騷》是中國古代文學史上最宏偉的長篇抒情詩,在詩中屈原回顧了自己的身世和參政歷程,表達出獻身理想的強烈愿望和不屈不撓與黑暗勢力斗爭的決心,全詩具有強烈的浪漫主義色彩。屈宋戰(zhàn)國時期楚辭作家屈原和宋玉的合稱。屈原是騷體(也稱楚辭體)的開創(chuàng)者,宋玉略晚于屈原,也以楚辭著稱,并對賦的形成與發(fā)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后世因此以屈宋合稱?!蹲髠鳌废鄠鳛轸攪饭僮笄鹈魉HQ為《春秋左氏傳》又名《左氏春秋》。是我國第一部敘事詳備的編年體史書(最早的編年體史書為《春秋》,最大的編年體史書為《資治通鑒》,所以《左傳》只能說是最早的敘事詳備的編年體史書),歷史散文。主要記錄了周王室的衰微,諸侯爭霸的歷史,對各類禮儀規(guī)范、典章制度、社會風俗、民族關(guān)系、道德觀念、天文地理、歷法時令、古代文獻、神話傳說、歌謠言語均有記述和評論?!恫軇フ搼?zhàn)》《霰之戰(zhàn)》《燭之武退秦師》等選自此書。《國語》舊傳春秋時左丘明撰,現(xiàn)一般認為是先秦史家編纂各國史料而成。是我國第一部國別體史書。全書共21卷,起自周穆王,終于魯?shù)抗?,以記述西周末年至春秋時期各國貴族言論為主,因其內(nèi)容可與《左傳》相參證,所以有春秋外傳之稱。《國語》的思想比較駁雜。就文學價值說,《國語》雖不及《左傳》,但比《尚書》《春秋》等歷史散文還是有所發(fā)展和提高。風騷風指《詩經(jīng)》中的《國風》騷指屈原的《楚辭》中的《離騷》后來泛稱文學?!对娊?jīng)》,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收集了從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紀)到春秋中葉(公元前6世紀)大約500年間的詩歌;《楚辭》是我國第一部文人創(chuàng)作的詩歌總集。它們分別是先秦時期北方中原文化和南方楚文化的輝煌結(jié)晶,是中國詩歌史上現(xiàn)實主義和浪漫主義兩大優(yōu)良傳統(tǒng)的源頭。故中國文學史上往往將風騷并稱。風騷也因此成為文學的代名詞。儒家學派是先秦諸子中對后世影響最為廣泛和深遠的一個學派,由春秋末孔丘首創(chuàng)??鬃拥难哉摻?jīng)門人整理為《論語》,這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據(jù)。該學派以孔子、孟子、荀子為代表人物。儒家學說以仁為中心,提倡祖述堯舜,憲章文武,崇尚禮樂仁義,倡導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政治上主張實行仁政德治,重視倫理道德教育?!渡胶=?jīng)》先秦古籍。一般認為主要記述的是古代神話、地理、動物、植物、礦物、巫術(shù)、宗教、歷史、醫(yī)藥、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內(nèi)容?!渡胶=?jīng)》原來是有圖的,叫《山海圖經(jīng)》魏晉以后已失傳。《山海經(jīng)》記載了許多詭異的怪獸以及光怪陸離的神話故事,《山海經(jīng)》全書十八卷,其中山經(jīng)五卷,海經(jīng)八卷,大荒經(jīng)四卷,海內(nèi)經(jīng)一卷。其中《山經(jīng)》所載的大部分是歷代巫師、方士和祠官的踏勘記錄,經(jīng)長期傳寫編纂,多少會有所夸飾,但仍具有較高的參考價值。【兩漢】董仲舒西漢思想家,儒學家。他把儒家的倫理思想概括為三綱五常,漢武帝采納了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shù)的建議,從此儒學開始成為官方哲學。其教育思想和大一統(tǒng)、天人感應理論,為后世封建統(tǒng)治者提供了統(tǒng)治的理論基礎(chǔ)。賈誼西漢洛陽人,公元前201年一公元前168年,又稱賈生、賈長沙,賈太傅,西漢政論家、文學家。主要作品為《新書》58篇?!哆^秦論》(上、中、下三篇)出于此書。另有《論積貯疏》等奏疏,《吊屈原賦》等賦。《過秦論》等開史論之先河,其賦上承楚辭下啟漢賦,影響很大。司馬相如西漢蜀郡成都人,公元前179年一公元前118年,字長卿,辭賦家。相如歸蜀,路過臨邛,結(jié)識商人桌王孫寡女卓文君,卓文君喜音樂,慕相如才,相如以琴心挑之,私奔相如,同歸成都。家貧,以賣酒為生,文君當壚相如滌器,二人故事遂成佳話,為后世文學、藝術(shù)創(chuàng)作所取材。主要作品有《子虛賦》《上林賦》《長門賦》等。揚馬又稱馬揚。西漢辭賦家揚雄和司馬相如的并稱,二人都是蜀都人,所作辭賦又多為歌頌漢朝聲威和帝王功德,長于鋪排,辭藻華麗。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麗辭》有揚馬班蔡,崇盛麗辭的說法,將二人并舉,后人沿襲之。二人中,揚雄晚出,夙慕司馬相如,每作賦,常擬之以為式,走上模擬因襲的道路,成就不如司馬相如。劉向西漢沛縣人,約公元前77年一公元前6年,字子政,經(jīng)學家、目錄學家、文學家。所撰《別錄》,為我國目錄學之祖。整理修訂了《戰(zhàn)國策》、《楚辭》。今存《新序》《說苑》等書?!稇?zhàn)國策》西漢劉向根據(jù)史料編定。屬國別體史書,歷史散文,主要記載戰(zhàn)國時代謀臥策士游說諸侯或相互辯時提出的政治見解和斗爭策略,以及他們的政治活動。長于議論和敘事,善于描寫人物,文筆流暢,生動活潑,它標志著我國古代歷史散文發(fā)展到一個新的高度,對后世散文和辭賦的創(chuàng)作影響很大。常用寓言闡述道理,著名的寓言有畫蛇添足亡羊補牢狡兔三窟狐假虎威等?!墩f苑》又名《新苑》,記述春秋戰(zhàn)國至漢代的逸聞軼事,以記述諸子言行為主,體現(xiàn)了儒家思想。司馬遷西漢夏陽人,公元前145年一公元前87年,字子長,別稱太史公,偉大的史學家、思想家、文學家。與司馬光并稱史界兩司馬,與班固并稱班馬。他繼承父業(yè)為太史令。天漢二年(公元前99年),他因為投降匈奴的李陵求情,直言觸怒了漢武帝,遭受宮刑。在獄中司馬遷發(fā)憤圖強,自強不息,忍受了非常人所能忍受的痛苦,發(fā)憤著書,于公元前91年完成了我國第一部紀傳體史書《史記》。《史記》最初稱太史公書,或稱太史公記,也省稱太史公,西漢著名史學家司馬遷撰寫,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被列為二十四史之首,開創(chuàng)了本紀、世家、列傳、表、書五種體例,被譽為實錄、信史。全書130篇,包括12本紀、8書、10表、30世家、70列傳。記載了上自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元狩元年間共3000多年的歷史。本紀是記述帝王的言行政績。表用表格來簡列世系、人物和史事。書則記述制度發(fā)展,涉及禮樂制度、天文兵律、社會經(jīng)濟、河渠地理等諸方面內(nèi)容。世家記述子孫世襲的王侯封國史跡和特別重要人物事跡。列傳是帝王諸侯外其他各方面代表人物的生平事跡和少數(shù)民族的傳記。《史記》首創(chuàng)的紀傳體編史方法為后來歷代正史所傳承。同時,《史記》還被認為是一部優(yōu)秀的文學著作,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與后來的《漢書》《后漢書》《三國志》合稱前四史。與司馬光的《資治通鑒》并稱史學雙璧。班固東漢扶風人,公元32年一92年,字孟堅,史學家班彪之子,史學家、文學家,與司馬遷并稱班馬。主要作品為《漢書》、《兩都賦》?!稘h書》又稱《前漢書》,我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東漢班因撰。主要記述漢高祖元年(前206年)至王莽地皇四年(23年)共二百三十年的史事,是繼《史記》之后我國古代又一部重要史書?!稘h書》把《史記》的本紀省稱紀,列傳省稱傳,書改曰志,取消了世家,漢代勛臣世家一律編入傳。這些變化,被后來的一些史書沿襲下來。班固創(chuàng)造了這種紀傳體的斷代史體裁,以后歷代的正史都采用了這種體裁。這是班固對于我國史學的重大貢獻。《漢書》開創(chuàng)了正史體例,擴大了歷史研究的領(lǐng)域,開創(chuàng)了目錄學,確立了書志體,保存了珍貴的史料?!痘茨献印酚置痘茨哮櫫摇?,是西漢初年淮南王劉安招集門客,于漢景帝、漢武帝之交時撰寫的一部論文集。該書共21篇,全書內(nèi)容龐雜,它將道、陰、陽、墨、法和一部分儒家思想糅合起來,但主要的宗旨傾向于道家。具有重要的文史價值。女蝸補天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等故事出于此書。樂府漢武帝時,設(shè)有采集各地歌謠和整理、制訂樂譜的機構(gòu),名叫樂府。后來,人們就把這一機構(gòu)收集并制譜的詩歌,稱為樂府詩,或者簡稱樂府。后世文人仿此形式所作的詩,也稱樂府。宋郭茂倩編《樂府詩集》。漢樂府是繼《詩經(jīng)》之后,古代民歌的又一次大匯集,不同于《詩經(jīng)》(《詩經(jīng)》亦是現(xiàn)實主義),它開創(chuàng)了詩歌現(xiàn)實主義的新風。漢樂府民歌中女性題材作品占重要位置,它用通俗的語言構(gòu)造貼近生活的作品,由雜言漸趨向五言,采用敘事寫法,刻畫人物細致入微,創(chuàng)造人物性格鮮明,故事情節(jié)較為完整,而且能突出思想內(nèi)涵,著重描繪典型細節(jié),開拓了敘事詩發(fā)展的新階段,是中國五言詩體發(fā)展的一個重要階段。主要作品有《陌上?!贰堕L歌行》《上邪》《十五從軍征》《孔雀東南飛》等。樂府雙璧即《木蘭詩》和《孔雀東南飛》的喻稱,漢樂府中最著名的兩大作品?!赌咎m詩》又名《木蘭辭》,是北朝民歌;《孔雀東南飛》又名《古詩為焦仲卿妻作》,是漢代古樂府民歌杰作之一,也是現(xiàn)存下來的最早的一首長篇敘事詩。【魏晉南北朝】建安風骨建安詩歌的獨特風格。建安是漢獻帝的年號。建安時期,正處于漢魏易代之際,這一時期文學的主要代表有三曹、七子和女詩人蔡琰。他們掀起了文人五言詩的創(chuàng)作高潮。其作品直承漢樂府民歌的現(xiàn)實主義精神,真實而廣泛地反映了動亂的社會現(xiàn)實和人民苦難,展示了廣闊的時代生活畫面;抒發(fā)了作家建功立業(yè)的理想壯志和積極進取的精神;同時也流露出人生短促、壯志難酬的悲涼幽怨情緒。特點是意境宏大,筆調(diào)明朗,形成雄健深沉、慷慨悲涼的風格,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和個性特色。于是,后人把這種獨特風格稱之為建安風骨。李白有蓬萊文章建安骨之句,可知建安文學對后世的深遠影響。蔡琰約公元177年一?,字文姬。東漢大文學家蔡邕之女,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才女和文學家。代表作有《胡笳十八拍》《悲憤詩》等。曹操公元155年一220年,字孟德,小字阿瞞。東漢末年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和詩人,三國時代魏國的奠基人和主要締造者。建安文學的主將和開創(chuàng)者,曹操對文學、書法、音樂等都有深湛的修養(yǎng)。他的文學成就,主要表現(xiàn)在詩歌上。代表作有《短歌行》《觀滄?!贰洱旊m壽》《蒿里行》等樂府歌辭。死后由其子追尊為魏武帝。諸葛亮字孔明,三國時期政治家、軍事家,官至蜀漢丞相,著有詩歌《梁父吟》散文《出師表》曹丕公元187年一226年,字子桓。魏朝的開國皇帝,魏文帝,曹操次子。與其父曹操,其弟曹植并稱為三曹。代表作有《燕歌行》。曹丕是漢魏時期重要的文學理論批評家。他撰寫的文論著作流傳于世的有兩篇,一篇是《與吳質(zhì)書》,另一篇就是著名的《典論?論文》?!兜湔摗肥遣茇г诮ò埠笃谒囊徊空?、社會、道德、文化論集。全書由多篇專文組成,一書失傳,《論文》這一篇因被選入《昭明文選》而得以保存下來?!兜湔撜撐摹肥俏覈谝黄乃嚺u理論專著。曹植公元192年一232年,字子建,曹丕弟。他是第一位大力寫作五言詩的文人,完成了樂府民歌向文人詩的變。曹植作為建安文學的集大成者,在兩晉南北朝時期,被推尊到文章典范的地位。《洛神賦》是他辭賦中的杰出作品。建安七子指東漢末年建安年間的七位才俊。包括:孔融、陳琳、王粲、徐斡、阮璃、應璟、劉楨。建安七子的前后期文學創(chuàng)作的主要內(nèi)容是:前期作品往往反映動亂的社會現(xiàn)實,抒發(fā)憂國憂民的情懷,后期表達對曹氏政權(quán)的擁護,表現(xiàn)自己建功立業(yè)的抱負。建安七子中:孔融成就主要在散文,詩歌成就最高者為王粲、劉楨,王粲的賦很好。徐斡詩文兼善。陳琳、阮璃在章表書記方面的成就比其詩歌創(chuàng)作要高。竹林七賢魏正始年間(240?249),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及阮咸7人常聚在當時的山陽縣(今河南輝縣、修武一帶)竹林之下,肆意酣暢,世謂竹林七賢。竹林七賢的作品基本上繼承了建安文學的精神,但由于當時的血腥統(tǒng)治,作家不能直抒胸臆,所以不得不采用比興、象征、神話等手法,隱晦曲折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他們大都棄經(jīng)典而尚老莊,蔑禮法而崇放達。阮籍公元210年一263年,字嗣宗。建安七子之一阮璃之子,世稱阮步兵,竹林七賢之一?!对亼选吩姲耸资瞧浯碜?,開創(chuàng)了中國文學史上政治抒情組詩的先河。嵇康公元223年一263年,字叔夜。晉代文學家、音樂家和哲學家。官至中散大夫,世稱嵇中散。其留下的廣陵絕響典故被后世傳為佳話,《廣陵散》成為我國十大古琴曲之一。左思約公元250年一305年,字太沖。西晉著名文學家,其《三都賦》頗為當時稱頌,造成洛陽紙貴。左思的作品保存下來的很少,只有《文選》和《玉臺新詠》所收的部分詩賦。陳壽公元233年一297年,字承祚。西晉史學家,著有國別體史書《三國志》?!度龂尽愤@是一部主要記載魏、蜀、吳三國鼎立時期的紀傳體國別史,詳細記載了從魏文帝黃初元年(220)到晉武帝太康元年(280)六十年的歷史,受到后人推崇?!度龂尽放c《史記》(司馬遷)、《漢書》(班固)、《后漢書》(范曄、司馬彪)并稱前四史。《三國志》不僅是一部史學巨著,更是一部文學巨著。陳壽在尊重史實的基礎(chǔ)上,以簡練、優(yōu)美的語言為我們繪制了一幅幅三國人物肖像圖,人物塑造得非常生動。王羲之公元303年一361年,東晉書法家。字逸少,號澹齋,有書圣之稱。任過會稽內(nèi)史,右將軍等職,人稱王右軍王會稽。其子王獻之書法亦佳,世人合稱為二王。代表作品有《蘭亭集序》等。陶淵明約公元365年一427年,東晉詩人,又名潛,字元亮,自稱五柳先生,世號靖節(jié)先生。又因曾任彭澤令,亦稱為陶彭澤。是我國第一位田園詩人。代表作有散文《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詩《歸園田居》《飲酒》等。謝靈運公元385年一433年,東晉名將謝玄之孫,小名客,人稱謝客。又以襲封康樂公,稱謝康公、謝康樂。他是中國山水詩的開創(chuàng)者,被后世譽稱為中國山水詩的鼻祖。詩歌代表作如《登池上樓》等。干寶?一公元336年,字令升。東晉史學家、文學家,著有我國第一部神話(志怪)小說集《搜神記》?!端焉裼洝犯蓪氈?。所記多為神靈怪異之事,也有一部分屬于民間傳說。故事大多篇幅短小,情節(jié)簡單,設(shè)想奇幻,極富于浪漫主義色彩?!端焉裼洝穼笫烙绊懮钸h,如唐代傳奇故事,蒲松齡的《聊齋志異》,神話戲《天仙配》及后世的許多小說、戲曲,都和它有著密切的?!恫┪镏尽酚晌鲿x張華編撰。共十卷,分類記載了山川地理、飛禽走獸、人物傳記、神話古史、神仙方術(shù)等。實為繼《山海經(jīng)》后,我國又一部包羅萬象的奇書,為我國第一部博物學著作。陸機西晉文學家、書法家。其《文賦》是我國古代文學理論重要著作,著重探討了文學的內(nèi)部規(guī)律,第一次全面系統(tǒng)地研究了文學創(chuàng)作的基本理論。潘陸江海比喻才華。潘是指潘岳,陸是指陸機,兩人都是太康體的代表作家。三張二陸兩潘一左指西晉太康時期的幾位詩人,文學家。三張指詩人張載與其弟張協(xié),張亢;二陸指文學家陸機與弟陸云;兩潘指文學家潘岳與侄潘尼;一左指詩人左思。這八人代表了太康文學的最高成就。鮑照約公元415年一470年,字明遠。南朝宋文學家,出身寒微,他的詩文反映了下層人民的生活苦難和寒士懷才不遇的心聲。風格俊逸豪邁,奇矯凌厲,不同凡響,杜甫稱他為俊逸鮑參軍。范曄公元398年一445年,字蔚宗。南朝宋史學家、散文家。《樂羊子妻》《張衡傳》選自他的《后漢書》,后漢即東漢。志士不飲盜泉之水,廉者不受嗟來之食出自他的《后漢書?列女傳》。《后漢書》范曄著。這是一部記載東漢歷史的紀傳體史書,全書包括10紀,80列傳及8志,記載了從王莽起至漢獻帝止共195年的史實。其中,本紀和列傳的是南朝劉宋時的范曄,志的是晉朝的司馬彪。與《史記》《漢書》《三國志》并稱為前四史。永明體是南朝齊武帝永明年間出現(xiàn)的詩風。又稱新體詩。以講究四聲、避免八病、強調(diào)聲韻格律為其主要特征。南朝齊竟陵王蕭子良門下的八位文學家:謝眺、沈約、王融、蕭衍、蕭琛、范云、任昉、陸倕(合稱竟陵八友)都是永明體詩歌的作家。其代表人物歷來認為是謝眺、沈約和王融。他們對新體詩進行的嘗試,為唐代格律詩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奠定了基礎(chǔ)。劉勰公元465年一520年,字彥和。南朝梁代文學理論家,著有我國第一部文學理論專著《文心雕龍》。《文心雕龍》它是中國文學理論批評史上第一部有嚴密體系的文學理論專著。全書分50篇,主張文學作品應有風骨(充實的內(nèi)容)、華美的形式(文采),并提出文學批評的六條標準(六觀)及其必須具備的修養(yǎng),系統(tǒng)闡述先秦以來文學批評理論,在文學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段男牡颀垺窌囊馑迹男闹^為文之用心,雕龍取戰(zhàn)國時騶奭長于口辯、被稱為雕龍奭典故,指精細如雕龍紋一般進行研討。合起來,文心雕龍等于是文章寫作精義。討論的對象,是廣義的文章,但偏重于文學。酈道元約公元470年一527年,字善長。北魏地理學家、散文家,撰成《水經(jīng)注》40卷,是富有文學價值的地理志?!端?jīng)注》北魏酈道元著。這是我國古代較完整的一部以記載河道水系為主的綜合性地理著作,全書30多萬字,詳細介紹了我國境內(nèi)1000多條河流以及與這些河流相關(guān)的郡縣、城市、物產(chǎn)、風俗、傳說、歷史等。文筆雄健俊美,既是古代地理名著,又是山水文學的優(yōu)秀作品,是一部具有文學價值的地理著作。其中,《三峽》被選入教材。鐘嶸約公元468年一約公元518年,字仲偉。南朝梁代文學批評家,著有我國第一部詩歌理論專著《詩品》?!对娖贰贩聺h代九品論人,七略裁士的著作先例,寫成的我國第一部詩歌評論專著。以五言詩為主,全書將兩漢至梁作家122人,分為上、中、下三品進行評論,故名為《詩品》?!端鍟?經(jīng)籍志》又稱之為《詩評》。在《詩品》中,鐘嶸提倡風力,反對玄言;主張音韻自然和諧,反對人為的聲病說;主張直尋,反對用典,提出了一套比較系統(tǒng)的詩歌品評的標準?!妒勒f新語》劉義慶,南朝宋代小說家,這是我國第一部筆記小說集,主要記述魏晉人物言談軼事的筆記小說。全書共1000多則,每則文字長短不一,有的數(shù)行,有的三言兩語,從此可見筆記小說隨手而記的訴求及特性。書中許多故事成為詩文和小說戲劇的典故和題材,有的成為人們常用的成語,如望梅止渴一往情深口若懸河等。蕭統(tǒng)字德施,小字維摩,南朝梁代文學家,梁武帝蕭衍長子、太子。謚號昭明,故后世又稱昭明太子。主持編撰的《文選》又稱《昭明文選》?!段倪x》是中國古代第一部文學作品選集,選編了先秦至梁以前的各種文體代表作品。舊時讀書人有《文選》爛,秀才半的說法。事出于沉思,義歸乎翰藻的選文準則,為后世推崇。古詩十九首組詩名,是樂府古詩文人化的顯著標志。為南朝蕭統(tǒng)從傳世無名氏《古詩》中選錄十九首編入《昭明文選》而成?!队衽_新詠》南朝陳國徐陵編寫,書成于梁代,是繼《詩經(jīng)》《楚辭》之后,中國古代第三部詩歌總集。代表篇目有《孔雀東南飛》?!咎拼?五代】大歷十才子是指活躍于大歷時期的一個詩歌體。盧綸、吉中孚、韓翃、錢起、司空曙、苗發(fā)、崔峒、耿煒、夏侯審唱和,號十才子。他們多依附權(quán)貴之門,主題多為唱和應酬之作,講究詞藻聲律。初唐四杰指初唐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四人。他們擴大了詩歌題材,初步擺脫了南朝柔弱綺麗的文風,給詩壇帶來清新健康的氣息,上承梁陳,下啟沈宋,在詩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中,王勃被譽為初唐四杰之首,有《王子安集》,重要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和《滕王閣序(并詩)》等;楊炯,名作有《從軍行》;盧照鄰,代表作為《長安古意。》駱賓王,代表作為《在獄詠蟬》、另有著名的《討武曌檄》,作品集有《臨海集》。陳子昂公元659年一700年,梓州射洪(今屬四川)人,官終右拾遺,世稱陳拾遺,有《陳子昂集》。主要作品有《登幽州臺歌》《春夜別友人二首(其一)》等。杜審言公元645年?一708年,字必簡,杜甫的祖父,是唐代近體詩的奠基人之一,代表作有《和晉陵陸丞早春游望》。吳中四士指張若虛、賀知章、張旭和包融。在初唐、盛唐之交,四人齊名,他們又都是江浙一帶人,這一帶在古代也叫吳中,因此人們稱他們?yōu)閰侵兴氖?。其中賀知章、張若虛是當時著名詩人,張旭是書法家,也是詩人,包融所傳詩不多。詩作以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最為著名。四士性格狂放,詩多具有浪漫主義色彩,往往透露出一些新的氣息、新的情趣,體現(xiàn)了唐詩從初唐到盛唐過渡的特色。張若虛公元660年一720年?,揚州人,曾任兗州兵曹。吳中四士之一。今存詩二首,《春江花月夜》為其一。賀知章公元659年一744年,字季真,自號四明狂客,吳中四士之一。所作《回鄉(xiāng)偶書》《詠柳》為傳世名篇。王維公元701年一761年,字摩詰,別號詩佛。唐代田園詩派代表人物。官至尚書右丞,世稱王右丞。與孟浩然齊名,并稱王孟。有《王右丞集》傳世。重要作品有《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送元二使安西》《山居秋暝》《相思》等。蘇軾評王維詩曰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孟浩然公元689年一740年,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人),世稱孟襄陽。唐代田園詩派代表人物,與王維并稱王孟。有《孟浩然集》。著名詩作有《春曉》《過故人莊》《與諸子登峴山》《宿建德江》等。王孟盛唐詩人王維和孟浩然的并稱。他們均以山水田園詩著稱,而且好用五言描寫自然景物。他們的詩歌都不注重辭藻的華美,而是以極自然生動的文筆,表現(xiàn)一種高遠而清幽的意境。立意新穎,詩歌的形象富于個性特征,藝術(shù)風格較為相近。田園詩派盛唐另一重要詩歌流派,此派詩人以善于描繪田園生活著稱,其代表人物為王維和孟浩然、儲光羲、常建等。王、孟等人繼承并發(fā)展了魏晉以來陶淵明、謝靈運等優(yōu)秀的田園山詩人的傳統(tǒng)。此詩派流露出對恬靜的田園生活的留戀和對大自然秀麗風光的熱愛,同時也抒發(fā)了懷才不遇的苦悶和對黑暗官場的厭惡,田園詩派和邊塞詩派并稱兩大詩派,其藝術(shù)技巧較高,得到后人的推崇。高適公元700年?一765年,字達夫,一字仲武。官終散騎常侍,世稱高常侍。唐代邊塞詩派代表作家,與岑參并稱高岑。有《高常侍集》傳世。代表作有《別董大》《燕歌行》等。岑參公元715年?一770年,官至嘉州(今四川樂山)刺史,世稱岑嘉州。唐代邊塞詩派代表作家,與高適并稱高岑。有《岑嘉州集》傳世。代表作有《逢入京使》《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走馬川行奉送出師西征》等。王昌齡(公元698年?一756年?)字少伯。唐代重要邊塞詩人,擅長七絕。所作詩歌氣勢雄渾,格調(diào)高昂?!稄能娦小贰盾饺貥撬托翝u》《出塞》等作品都很有名。王之渙公元668年一742年,字季陵,唐代著名邊塞詩人?!兜躯X雀樓》《涼州詞》為唐代絕句珍品。邊塞詩派盛唐詩歌的主要流派之一。其代表人物有高適、岑參、王昌齡、李頎等,成就最大的是高適和岑參。其詩作結(jié)合壯麗、遼闊的邊境景象,表現(xiàn)馳騁沙場、建功立業(yè)的壯志豪情;也客觀地反映了唐帝國內(nèi)部的各種矛盾,作品氣勢奔放,慷慨激昂,給人以奮發(fā)向上的力量。無論從開拓詩歌題材還是藝術(shù)上的創(chuàng)新,都取得了突出成就,大大促進了盛唐詩歌的繁榮。崔顥公元704年?一754年,唐代詩人,開元進士,官至司勛員外郎。所作邊塞詩慷慨豪邁。七律《黃鶴樓》甚得李白推崇。李白公元701年一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后人尊之為詩仙。中國古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曾官至翰林學士。因性格傲岸,為權(quán)貴所不容,遂遍游名山大川,留下許多傳世佳作,有《李太白集》傳世。語文課本選錄的作品有《靜夜思》《秋浦歌》《早發(fā)白帝城》《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望廬山瀑布》《贈汪倫》《行路難》《蜀道難》《夢游天姥吟留別》《月下獨酌》《送友人》《將進酒》等。杜甫公元712年一770年,字子美,曾居長安城南少陵以西,故自稱少陵野老,世稱杜少陵,曾任工部員外郎,世稱杜工部,后人尊之為詩圣。中國古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其作品顯示了唐朝由盛衰的歷史過程,被稱為詩史。有《杜工部集》,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關(guān)吏》)、三別(《新婚別》、《無家別》、《垂老別》)。李杜指盛唐時期兩位偉大的詩人李白、杜甫。李白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他追求理想、反抗權(quán)貴、要求自由的精神,高傲豪邁的性格,恣肆縱放、雄奇飄逸的詩風,影響深遠,被譽為詩仙。杜甫是我國古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到衰的折時期,一生坎坷,終不得志。因其在詩歌創(chuàng)作上所取得的輝煌成就而被譽為詩圣。韋應物公元737年?一791年,中唐著名詩人。曾任滁州、江州、蘇州等地刺史,卒于任所。世稱韋蘇州。今傳有《韋蘇州集》。主要作品有《滁州西澗》《寄李儋元錫》等。張志和公元730年?一810年?,字子同,號煙波釣徒、浪跡先生、玄真子。中唐詩人。多寫隱逸閑適生活。著有《玄真子》。代表作有《漁歌子》。劉禹錫公元772年一842年,字夢得。中唐文學家、哲學家。后人尊之為詩豪。曾任太子賓客,世稱劉賓客。與柳宗元交誼頗深,人稱劉柳。有《劉夢得文集》傳世。選入中學語文課本的作品有散文《陋室銘》,詩作《秋詞》《烏衣巷》《竹枝詞》《西塞山懷古》等。韓愈公元768年一824年,字退之。自謂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官至吏部侍郎,又稱韓吏部。謚號文,故又稱韓文公。中唐著名散文家、詩人。與柳宗元同為古文運動的倡導者,列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著有《昌黎先生集》。主要作品有詩歌《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左遷至藍關(guān)示侄孫湘》《馬說》《師說》《進學解》《送李愿歸盤谷序》《送董邵南序》《張中丞傳后敘》《柳子厚墓志銘》《祭十二郎文》《毛穎傳》等。柳宗元公元773年一819年,字子厚,河東解縣(今山西運城西)人,世稱柳河東。因參加政治革新失敗被貶為永州司馬,再遷為柳州刺史,故又稱柳柳州。與韓愈倡導古文運動,并稱韓柳,唐宋八大家之一,有《柳河東集》傳世。主要作品有詩歌《江雪》《漁翁》《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散文《捕蛇者說《《小石潭記》《始得西山宴游記》《鉆金母潭西小丘記《《愚溪詩序》《賀進士王參元失火書》《段太尉逸事狀》《螟蛾傳》等。永州八記是柳宗元因八司馬事件(805年)貶永州司馬時所寫的八篇散文《始得西山宴游記《、《鉆金母潭記《、《鉆金母潭西小丘記》、《至小丘西小石潭記《、《袁家渴記》、《石渠記》、《石澗記》、《小石城山記》的總稱。遣詞用字上,大抵以凄冷和奧狹為基調(diào)。韓柳是指韓愈和柳宗元。他們都是唐代杰出的散文家和詩人,也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韓愈的散文內(nèi)容比較豐富,形式也多種多樣,擅長于論說文,韓文的風格雄壯奔放,波瀾曲折。柳宗元的寓言小說,諷刺社會上種種腐敗現(xiàn)象,一針見血,有相當高的藝術(shù)性;他的雜文揭示社會矛盾,具有現(xiàn)實主義精神。古文運動是唐代韓愈、柳宗元等人發(fā)起的一場以恢復先秦和漢代散文內(nèi)容充實、長短自由、質(zhì)樸流暢的傳統(tǒng),反對六朝以來駢儷浮華的駢文文風為目的文學革新運動。他們所提倡的散文實際上是一種新型的散文,既有所繼承,又具有鮮明的個性特色和時代特點。這是一次有目的、有理論主張、有廣泛參與者并且有深遠影響的文學革新,今人習慣上把它稱為古文運動。孟郊公元751年一814年,字東野,中唐詩人。他和賈島都以甘吟著稱,是苦吟派代表詩人。蘇軾稱他們?yōu)榻己畭u瘦。有《孟東野集》傳世。著名詩作有《游子吟》。賈島公元779年一843年,字浪仙,一作閬仙。中唐詩人。為生活所迫,曾出家為僧,故后人有稱之為詩僧。代表作有《尋隱者不遇》著名的推敲故事與他的《題李凝幽居》詩有關(guān)。韓孟詩派是中唐時期與新樂府運動同時崛起的一個影響較大的詩派。其代表人物是韓愈、孟郊,此外還包括賈島、盧仝以及馬異、劉叉等人。這個詩派創(chuàng)作的特點是通過抒寫個人的不幸遭遇來揭示社會的弊病,他們主張不平則鳴,苦吟以抒憤,并互相切磋酬唱。他們詩風尚奇求險,韓愈奇而雄,孟郊奇而古,賈島奇而清,盧仝奇而怪。他們具有獨特的審美品味,注重苦吟和錘煉功夫,力矯大歷詩風的平弱纖巧。這種詩歌的新的追求與新的變化,積極推動了盛唐以后詩歌藝術(shù)境界的開拓。孟詩韓筆韓孟二人的創(chuàng)作,韓愈以散文著稱,孟郊以詩名世,即有此譽。白居易公元772年一846年,字樂天。晚年號香山居士。曾官至太子少傅,又稱白少傅。杜甫之后唐朝又一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后人尊之為詩魔。與好友元稹倡導新樂府運動,并稱元白。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著有《白氏長慶集》。代表作品有諷喻詩《秦中吟》、長篇敘事詩《長恨歌》《琵琶行(并序)》、《錢塘湖春行》(七律)、《賣炭翁》(七古)等。元稹公元779年一831年,字微之,中唐詩人。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樂府運動,頗有成就,被后世并稱元白。有《元氏長慶集》存世。主要作品有《鶯鶯傳》(傳奇)《菊花》《遣悲懷(三首)》等。元白指中唐詩人元稹和白居易。元稹、白居易同為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二人文學觀點相同,作品風格相近。他們強調(diào)詩歌的諷喻作用,寫有大量反映現(xiàn)實的作品,都擅長于新樂府、七言歌行、長篇排律等詩體,注意詩歌語言的平易淺顯和通俗性。在中唐詩壇上,元白的影響很大。新樂府運動是由唐代詩人白居易、元稹等所倡導的一場詩歌革新運動。這類詩就是一種用新題寫時事的樂府式的詩。特點是:自創(chuàng)新題,詠寫時事,體現(xiàn)漢樂府的現(xiàn)實主義精神。新樂府運動的理論主張,可見白居易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與元九書》),為君、為臣、為民、為物、為事而作,不為文而作(《新樂府序》),明確提出了新樂府運動的基本宗旨。強調(diào)詩歌的社會功能和諷喻作用,主張詩歌要有社會內(nèi)容,要反映民生疾苦和社會現(xiàn)實弊端。要求詩歌的形式與內(nèi)容統(tǒng)一,為內(nèi)容服務(wù),表達直切順暢,讓人容易接受。李賀公元790年一816年,字長吉,后人號為詩鬼。中唐重要詩人,與李白、李商隱并稱三李。有《李長吉歌詩》傳世。名作有《雁門太守行》《老夫采玉歌》《天上謠》《夢天》等。李商隱公元813年一858年,字義山,號玉溪生。晚唐詩人,與杜牧齊名,后世稱小李杜,以區(qū)別于李白、杜甫。有《李義山詩集》。重要作品有冠之以無題的詩、《錦瑟》《安定城樓》等。杜牧公元803年一853年,字牧之。晚唐著名詩人。晚年居住長安城南樊川別墅,世稱杜樊川。與李商隱齊名,世稱小李杜。有《樊川文集》傳世。收入中學語文課本中的作品有《阿房宮賦》《赤壁》《過華清宮絕句》《江南春絕句》《九日齊山登高》《寄揚州韓綽判官》等。小李杜指晚唐詩人李商隱、杜牧。李商隱的詩揭露和批判當時藩鎮(zhèn)割據(jù)、宦官擅權(quán)和上層統(tǒng)治集團的腐朽糜爛。無題詩也有所寄寓,至其實義,諸家所釋不一。李商隱擅長律絕,富于文采,構(gòu)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獨特風格,然有用典太多、意旨隱晦之病。杜牧擅長詩文,力倡文以意為主之論。詩風豪爽清麗,尤工絕句。皮日休字襲美,一字逸少。嘗居鹿門山,自號鹿門子,又號間氣布衣、醉吟先生。晚唐文學家、散文家,與陸龜蒙齊名,世稱皮陸。詩文兼有奇樸二態(tài),且多為同情民間疾苦之作。《新唐書?藝文志》錄有《皮日休集》、《皮子》、《皮氏鹿門家鈔》多部。陸龜蒙,字魯望,自號江湖散人、甫里先生,又號隨天子。是唐朝時期的農(nóng)學家,文學家。因與皮日休為友,時常在一起游山玩水,飲酒吟詩,故被世稱皮陸。有《甫里集》。羅隱字昭諫,唐代詩人。自編其文為《讒書》為統(tǒng)治階級所憎惡,所以羅袞贈詩說:讒書雖勝一名休。唐傳奇是指唐代流行的文言短篇小說。它遠繼神話傳說和史傳文學,近承魏晉南北朝志怪和志人小說,發(fā)展成為一種以史傳筆法寫奇聞異事的小說體式。唐傳奇始有意為小說,標志著中國古代小說創(chuàng)作進入了一個新的創(chuàng)作階段。代表作有陳玄祐的《離魂記》、李朝威的《柳毅傳》、元稹的《鶯鶯傳成白行簡的《李娃傳成蔣防的《霍小玉傳:、陳鴻的《長恨歌傳》等。劉知幾唐代史學家,有《史通》傳世,對中國唐朝以前的史籍作了全面的分析和批評,是中國第一部史學理論專著。他在《史通》中提出了不虛美不隱惡的修史原則?!妒吠ā分邪咽穼W家的工作分為三個等第:一是敢于奮筆直書,彰善貶惡,如董狐、南史;二是善于編次史書,傳為不朽,如左丘明、司馬遷;三是具有高才博學,名重一時,如周代的史佚、楚國的倚相。劉知幾第一次提出了史學家必須具備史才、史學、史識三長的論點。史學,是歷史知識;史識,是歷史見解;史才,是研究能力和表述技巧。三長必須兼?zhèn)洌纷R又是最重要的。史識的核心是忠于歷史事實,秉筆直書。史有三長之說,被時人稱為篤論,對后世也有很大影響。溫庭筠本名岐,字飛卿,晚唐詩人。詩與李商隱齊名,人稱溫李;詞與韋莊齊名,人稱溫韋。詞壇花間派之鼻祖。有《溫飛卿詩集》。重要作品有《菩薩蠻》(詞)《望江南》(詞)《商山早行》《詩》等。韋莊字端己。五代前蜀詩人詞人。與溫庭筠齊名,并稱溫韋。官至吏部侍郎兼平章事。有《浣花集》。主要作品有《秦婦吟》(長詩)《菩薩蠻》(詞)。溫韋溫韋是晚唐時期文學家溫庭筠、韋莊的并稱,他們二人是文人詞的奠基者;花間派代表作家,在創(chuàng)作上有什么共性,當然也有不同之處:溫庭筠詞濃艷香軟、含蓄婉約;韋莊詞則清淡疏朗、抒情熱烈而真摯。花間詞人是晚唐五代詞人的合稱。后蜀趙崇柞選編《花間集》,選錄了18位詞人的詞作,花間詞人由此得名。代表詞人有溫庭筠、韋莊等。他們的詞作在選材上,把視野完全向裙裾脂粉、花柳風月;在內(nèi)容上,言情不離傷春傷別,場景無非洞房密室、歌筵酒席、芳園曲徑;在藝術(shù)上,則是文采繁華,輕柔艷麗。李璟公元916年一961年,字伯玉,五代時南唐國主,世稱中主。其詞今僅存四首,蘊藉含蓄,深沉動人。后人把他及其子李煜的作品合刻為《南唐二主詞》。主要作品有《浣溪沙》。李煜公元937年一978年,字重光,號鐘隱。五代時南唐國主,世稱李后主。后人把他及其父親李璟的詞作,合刻為《南唐二主詞》。主要作品有《虞美人》《烏夜啼》《浪淘沙令》等。南唐詩派五代時南唐的一個詞派。代表人物有中主李璟、后主李煜和元老馮延巳,南唐君臣終日縱情聲色,不圖進取,因此,他們的詞都有一種頹靡浮艷的色彩情調(diào)。李璟、李煜并稱南唐二主。南唐詞人比起花間派來,所寫雖然同樣有不少描寫宮廷生活和女人、相思之類的作品,但不像花間派那樣令人發(fā)膩,一部分作品清麗多彩、委婉傳情。成就最高的李煜,被虜開封后,詞風變化較大,充滿了深沉的亡國之痛,辭章內(nèi)容更加充實?!緝伤巍抗凰稳?,編撰有《樂府詩集》一百卷。該書是成書較早,收集歷代各種樂府詩最為完備的一部重要總籍。林逋公元967年一1028年,字君復,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詩人。終身不仕不婚,隱居西湖孤山,以賞梅養(yǎng)鶴為樂,有梅妻鶴子之稱,謚和靖先生。詩以五律見長。柳永公元987年一1053年,字耆卿,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北宋詞人,婉約派代表人物之一。原名三變,因排行第七,又稱柳七。官至屯田員外郎,故世稱柳屯田。他自稱奉旨填詞柳三變,是北宋首位專力填詞的作家。時有凡有井水飲處,即能歌柳詞之說。著有《樂章集》。范仲淹公元989年一1052年,字希文,蘇州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學家。少孤貧,刻苦好學。官至參知政事,謚號文正。戍衛(wèi)邊塞多年,頗有貢獻,是慶歷年間政治革新領(lǐng)袖。詩、文、詞均出色,有《范文正公集》。歐陽修1007-1072年,字永叔,號醉翁,又號六一居士。廬陵(江西吉安)人。北宋卓越的文學家、史學家。謚號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北宋古文運動的領(lǐng)袖,唐宋八大家之一。其《六一詩話》開創(chuàng)了詩話這一新的文學批評形式。著有《歐陽文忠公文集》。蘇洵1009-1066年,字明允,號老泉,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學家,與其子蘇軾、蘇轍合稱三蘇,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蘇洵長于散文,尤擅政論,議論明暢,筆勢雄健,有《嘉祐集》傳世。《六國論》選自《權(quán)書》,《權(quán)書》包括十篇文章,都是歷史、政治方面的評論。司馬光1019—1086年,字君實,陜州夏縣(今山西夏縣)涑水鄉(xiāng)人,世稱涑水先生,卒贈太師、溫國公,謚文正。主編了我國古代最大的一部編年體史書《資治通鑒》。著有《司馬文正公文集》。王安石1021-1086年,字介甫,晚號半山,撫州臨川(今江西臨川)人。封荊國公,世稱王荊公,謚號文,又稱王文公。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兩度為相,主張變法,被列寧譽為十一世紀的改革家。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存世。沈括1021-1086年,字存中,號夢溪,杭州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著名科學家、政治家。曾參與王安石變法,后屢遭貶謫。晚年退居潤州(今江蘇鎮(zhèn)江)夢溪園,撰寫學術(shù)性巨著《夢溪筆談》。該書被譽為中國科學史上的坐標,是用筆記文體裁寫成的綜合性學術(shù)專著,是我國第一部科學作品。蘇軾1037-1101年,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謚號文忠,北宋文學家和書畫家。他為人正直,屢遭幾謫。他多才多藝,詩詞、散文、書法等皆有卓越成就。其散文與歐陽修并稱歐蘇;詩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與辛棄疾并稱蘇辛。著有《東坡全集》《東坡樂府》等。蘇轍1039—1112年,字子由。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自號潁濱遺老,謚文定。他的政治態(tài)度及詩文風格皆受蘇軾影響,但成就不如其兄?!饵S州快哉亭記》為傳誦名篇。三蘇是指蘇洵、蘇軾、蘇轍父子三人,他們都是著名的散文家。蘇軾的散文自由之至,自然之至,而又極富變化。無論論說文、記敘文、雜文、賦,均多佳作。他的詞在詞史上有著特殊的地位。蘇洵的成就主要在政論文,其著名作品有《六國論》;蘇轍也以政論文見長,其著名作品有《上樞密韓太尉書》《黃州快哉亭記》等。黃庭堅1045—1105年,字魯直,號山谷道人,又號涪翁,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他是北宋頗有影響的詩人、書法家,江西詩派的開創(chuàng)者。他推崇杜甫,重視詩法,但刻意求奇。書法尤善行草,自成一格,與蘇軾、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著有《山谷集》。唐宋八大家唐宋時期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稱,即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蘇軾、蘇洵、蘇轍(蘇軾、蘇洵、蘇轍父子三人稱為三蘇)、歐陽修、王安石、曾磯。秦觀1049—1100年,字少游,揚州高郵(江蘇高郵)人。一字太虛,號淮海居士。蘇門四學士之一。曾任太學博士,兼國史院編修官。新黨執(zhí)政后,他連遭貶謫,死于滕州。他是北宋婉約派的代表作家。著有《淮海集》《淮海詞》等。周邦彥1056—1121年,字美成,號清真居士,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詞人。精通音律。作品多寫閨情、羈旅。格律謹嚴,語言典麗精雅,為后來格律派詞人所宗。舊時詞論稱他為詞家之冠。著有《片玉詞》。蘇門四學士北宋后期的作家?guī)缀鯚o不受到蘇軾直接或間接的影響。黃庭堅、秦觀、晁補之、張耒,號稱蘇門四學士。黃庭堅在詩歌方面影響很大,他的詩論頗引人注目。秦觀是元祐時期主要詞作家,詞不僅情辭得兼,而且又合乎音律。晁補之詩歌創(chuàng)作以古樂見長,辭格俊逸。張耒的詩受白居易和張籍的影響頗深,詩風平易淺近。李清照1084—約1151年,字易安,號易安居士,濟南(今山東濟南)人。南宋婉約詞派代表人物,中國第一位女詞人。她的詞婉約而不流于柔靡,清秀而具逸思,富有真情實感,語言清新自然,音調(diào)優(yōu)美,號為易安體,以神愁形瘦為藝術(shù)特征。早年生活安定優(yōu)裕,金兵入侵后,漂泊流離,孤苦寂寞。她的詩詞散文均有成就,并擅長書法、繪畫、音樂。著有《漱玉詞》。在她的《詞論》中提出了詞別是一家的理論,確立了詞的獨立地位。婉約派宋詞風格流派之一。其特點主要是內(nèi)容側(cè)重兒女風情,結(jié)構(gòu)深細縝密,音律婉和諧,語言圓潤清麗,有一種柔婉之美。婉約派的代表人物有李煜、柳永、晏珠、歐陽修、秦觀、周邦彥、李清照等。陸游1125-1210年,字務(wù)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愛國詩人。他主張抗戰(zhàn),屢遭投降派排擠打擊,但報國信念毫不動搖。有《劍南講稿》《渭南文集》等文集存世,今存詩九千三百余首,是我國現(xiàn)有存詩最多的詩人。他的詩風被稱為放翁體。楊萬里1127—1206年,字廷秀,自號誠齋,吉州吉水(今江西吉水)人。為人正直敢言,關(guān)心民生疾苦和國家命運。與尤袤、范成大、陸游并稱中興四大詩人。著有《誠齋集》。誠齋體楊萬里自號誠齋野客,一開始學西詩派,后向?qū)W習唐代詩人,最后又而師法自然,擺脫前人的束縛而自成一家,終于創(chuàng)辟了一種新鮮潑辣的寫法,被稱誠齋體。朱熹1130—1200年,字元晦,號晦庵,別稱紫陽,徽州婺源(今江西婺源)人。南宋哲學有、教育家、文學家。他繼承程頤、程顥理學,世稱程朱理學,是宋代理學集大成者,著有《四書集注》等。辛棄疾1140—1200年,字幼安,號稼軒,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南宋愛國詞人。一生堅決主張抗金,在官場上屢遭排擠打擊。他的作品藝術(shù)風格多樣,與蘇軾共為豪放派的代表。著有《稼軒長短句》。蘇辛指的是蘇軾和辛棄疾。辛棄疾雖然與蘇軾并稱蘇辛,同為豪放派的代表,但兩人的詞風仍有很大的不同。辛棄疾一方面繼承蘇軾,高唱大江東去,一方面又以詞體的當行本色出之,加以履行,豪放而諧音律。蘇軾的詞風是壯士抵掌頓足而歌之,吹笛擊鼓以為節(jié);辛棄疾的詞風,則以蒼涼、雄奇、沉郁為主調(diào)。豪放派宋詞風格流派之一。代表詞人蘇軾、辛棄疾。豪放派特點大體是創(chuàng)作視野較為廣闊,氣象恢弘雄放,喜用詩文的手法、句法寫詞,語詞宏博,用事較多,不拘宋音律,然而有時失之平直,甚至涉于狂怪叫囂。它不僅描寫花間、月下、男歡、女愛。而且更喜攝取軍情國事那樣的重大題材入詞,使詞能像詩文一樣地反映生活,所謂無言不可入,無事不可入。它境界宏大,氣勢恢弘、不拘格律、汪洋恣意、崇尚直率,而不以主含蓄婉曲為能事。姜夔約1155—約1221年,字堯章,號白石道人,饒州鄱陽(今江西鄱陽)人。南宋著名詞人、音樂家。他少年孤貧,屢試不第,終生未仕。其詞格律嚴密,字句雕琢,音節(jié)諧美,風格清秀,藝術(shù)成就很高。其詞多為寫景詠物、記述客游之作。著有《白石道人歌曲》《白石道人詩集》等。文天祥1236—1283年,字宋瑞,又字履善,號文山,吉州吉水(今江西吉水)人。南宋杰出的民族英雄和愛國詩人。官至右丞相,堅持抗元,兵敗被俘,監(jiān)禁3年,不屈就義。其詩文沉郁悲壯,代表作有《過零丁洋》等,著有《文山先生全集》?!驹髑濉筷P(guān)漢卿元代雜?。☉蚯┳骷摇L栆妖S叟,大都(今北京)人。是我國戲劇史上最偉大的戲劇家之一、元雜劇的奠基人。與馬致遠、鄭光祖、白樸并稱為元曲四大家。他關(guān)心勞動人民的命運,作品反映的社會生活比較廣闊。代表作有《竇娥冤》《救風塵》《望江亭》《單刀會》?!陡]娥冤》全稱《感天動地地竇娥冤》,是元代戲曲家關(guān)漢卿的雜劇代表作,它的故事淵源于《列女傳》中的《東海孝婦》,講述了出身貧寒的女子竇娥先是被賣作童養(yǎng)媳,后來含冤被斬,最后感天動地、沉冤得雪的故事。在藝術(shù)上,體現(xiàn)出現(xiàn)實主義與浪漫主義風格的融合,是我國戲曲史上典型悲劇之一。馬致遠約1250—約1323年,字千里,號東籬,大都(今北京)人。元代著名戲劇家、散曲家。晚年離開官場,歸隱山林。雜劇《漢宮秋》為其代表作,取材于王昭君故事。其散曲藝術(shù)成就也很高,代表作《天凈沙?秋思》被譽為秋思之祖。元曲四大家指關(guān)漢卿、鄭光祖、白樸、馬致遠。關(guān)漢卿代表作是《竇娥冤》、白樸代表作是《墻頭馬上》、馬致遠代表作是《漢宮賦》、鄭光祖代表作是《倩女離魂》。王實甫1260—1336年,一名德信,大都(今北京)人。元代戲劇家。早年做官,后退職閑居。代表作《西廂記》。《西廂記》全名《崔鶯鶯待月西廂記》。故事來源于唐代元稹的《會真記》(又名《鶯鶯傳》),由董解元的《西廂記諸宮調(diào)》改寫而來。作品描寫了張生和崔鶯鶯這一對有情人,堅貞不渝,敢于沖破封建禮教的束縛,并經(jīng)過不懈的努力,終于得到美滿結(jié)果。突出了愿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屬的主題思想。是我國古典戲劇的現(xiàn)實主義杰作,被譽為天下奪魁之作,對后來以愛情為題材的小說、戲劇創(chuàng)作影響很大。施耐庵元末明初,生卒年不詳。江蘇興化人。傳說曾參加元末張士誠起義,因目睹朝政腐敗、社會不平,遂作《水滸傳》,又名《忠義水滸傳》這是我國第一部農(nóng)民革命斗爭的長篇白話章回體小說。于謙明朝重臣、忠臣、民族英雄。字延益,謚忠肅,與岳飛、張煌言并稱西湖三杰。于謙詩作歸隱情懷的表達與慷慨悲涼的風貌預示了詩壇風氣的向。在臺閣體流行的高峰期,文人們是忌諱表達激烈的情懷與悲傷的情感的,從而保持了其創(chuàng)作風格的雍容,以便發(fā)揮其鳴盛的政治作用。代表作有《石灰吟》。著有《于忠肅集》。臺閣體明朝永樂至成化年間,文壇上出現(xiàn)一種文學創(chuàng)作風格。內(nèi)容上,追求多粉飾太平、歌功頌德的應制和應酬之作,脫離社會生活缺乏實際內(nèi)容,代表文人是當時的館閣文臣楊士奇、楊榮、楊溥(號稱三楊)。他們的詩文比宋代的西昆體影響更壞,在后起的茶陵派、前七子等流派的沖擊下,漸漸退出了文壇。宋濂明代,1310—1381年,字景濂,號潛溪,溢文憲,浦江(今屬浙江)人。被譽為開國文臣之首。有《宋學士集》七十五卷。傳記文更見特色。有《王冕傳》《送東陽馬生序》等篇。羅貫中元末明初小說家,約1330—約1400年。名本,字貫中,號湖海散人,山西太原人。曾參加過農(nóng)民起義。作品有著名的長篇歷史章回小說《三國演義》、也是我國文學史上第一部章回小說。吳承恩明代小說家,約1500—約1582年。字汝忠,號射陽山人,淮安府山陽縣(今江蘇淮安)人。少年時就喜愛神話傳說,文思敏捷,科舉功名不如意。著有我國第一部神話長篇小說《西游記》,是我國浪漫主義文學的杰作。歸有光明代散文家,1506—1571年。字熙甫,號震川,昆山人。三十五歲中舉人,六十歲中進士。與王慎中等同為唐宋派散文家。散文善于抒情、筆調(diào)平淡自然。代表作有《項脊軒志》等。有《震川先生集》。唐宋派明代嘉靖年間的一個散文流派,代表人物有王慎中、唐順之、茅坤、歸有光。他們反對前后七子文必秦漢,詩必盛唐的擬古主義,反對以文采取代道統(tǒng),主張文道合一的傳統(tǒng)。清代桐城派即繼承了它的傳統(tǒng)。湯顯祖明代戲曲家,1550—1616年。字義(儀?)仍,號海若、清遠道人,晚年號若士、繭翁,江西臨川人。曾任知且后被免官,不復出仕?!蹲镶O記》《牡丹亭》(又名《還魂記》)《南柯記》《邯鄣記》,合稱臨川四夢。馮夢龍明代文學家,1574—1646年。字猶龍,又字耳猶,別署龍子猶,號墨憨齋主人。長洲(今蘇州)人。仕途不得意。白話短篇小說集《喻世明言》(又稱《古今小說》)《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稱為三言。三言二拍馮夢龍的三言和凌y蒙初的《初刻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合稱。張博明代,1602—1641年。字天如,太倉(今江蘇太倉)人。是復社的創(chuàng)始人和領(lǐng)袖,常以東林黨人繼承者自許。著有《七錄齋集》,編輯有《漢魏六朝百三家集》。徐霞客著名的地理學家、旅行家和探險家,著有《徐霞客游記》一書,被稱為千古奇人。這本書對各地名勝古跡、風土人情,都有記載,是中國第一本日記體的地理名著,游記散文。被稱為古今記游第一。公安派明代后期出現(xiàn)的一個文學流派。公安三袁是公安派的領(lǐng)袖,其中袁宏道聲譽最高,成績最大,其次是袁中道,袁宗道又次之。公安派反對前七子和后七子的擬古風氣,主張獨抒性靈,不拘格套,發(fā)前人之所未發(fā),隨時代變遷而發(fā)展,表現(xiàn)真情實感。這種文學發(fā)展觀和創(chuàng)作觀,開創(chuàng)了清新、活潑的文風,發(fā)展了散文樣式,開拓了雜文和小品文領(lǐng)域,打破了復古派在文壇上一統(tǒng)天下的局面。竟陵派明代后期文學流派,因為主要人物鐘惺(1574—1624)、譚元春(1586—1637)都是竟陵人,故被稱為竟陵派,和公安派一樣,竟陵派也主張性靈說,是明末反對詩文擬古潮流的重要一派。臨川派明代中期的戲曲流派,也稱玉茗堂派。其領(lǐng)袖人物是湯顯祖。因湯顯祖的祖籍是臨川(今江西撫州),書齋名是玉茗堂,臨川派和玉茗堂派因而得名。湯顯祖的思想與李贄、徐渭、三袁同屬反對傳統(tǒng)禮教、批判程朱理學的進步思潮,他的戲曲理論強調(diào)創(chuàng)作不應受形式、格律的拘束,強調(diào)作家的才情、作家的想象,特別重視個人的感情作用,以感情說反對道學家的性理說,主張意趣說,重視創(chuàng)作上語言上的機神情趣,既要本色,又要有文采。臨川四夢,即玉茗堂四夢(《牡丹亭》、《紫釵記》、《南柯記》、《邯鄲記》)就是這些理論的實踐。,李漁1611-1680,初名仙侶,后改名漁,字謫凡,號笠翁。明末清戲曲理論家、劇作家。居于南京時,將居所命名為芥子園,著有《閑情偶寄》。《閑情偶記》又名《笠翁秘書第一種》,是李漁一生藝術(shù)、生活經(jīng)驗的結(jié)晶。書分為詞曲、演習、聲容、居室、器玩、飲饌、種植、頤養(yǎng)八部,共有234個小題,堪稱生活藝術(shù)大全、休閑百科全書,是中國第一部倡導休閑文化的專著。其中《詞曲部》和戲劇有關(guān)。后人曾把《詞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