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詩歌五首-登飛來峰》_第1頁
《古代詩歌五首-登飛來峰》_第2頁
《古代詩歌五首-登飛來峰》_第3頁
《古代詩歌五首-登飛來峰》_第4頁
《古代詩歌五首-登飛來峰》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登飛來峰自讀詩歌,讀準字音,注意節(jié)奏登飛來峰

【北宋】王安石飛來山上千尋塔,聞?wù)f雞鳴見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聆聽范讀,標畫節(jié)奏,感知大意登飛來峰

【北宋】王安石飛來山上千尋塔,聞?wù)f雞鳴見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解題:登飛來峰飛來峰:指浙江紹興城外的寶林山,古代傳說此山自瑯琊郡東武(今山東諸城)飛來。飛來之峰,從名字可見山之奇。

再讀詩歌,理解詩歌結(jié)構(gòu)登飛來峰

【北宋】王安石飛來山上千尋塔,聞?wù)f雞鳴見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寫景抒懷品讀詩句,想象景色飛來山上千尋塔,聞?wù)f雞鳴見日升。

尋,古代長度單位。八尺(一說七尺)為一尋??鋸?/p>

“千尋塔”并非塔名,“尋”是古代長度單位,此處運用夸張的手法表現(xiàn)塔極高。山勢險峻加之塔身高聳,詩人登上的高度可見一斑。品讀詩句,想象景色飛來山上千尋塔,聞?wù)f雞鳴見日升。

典故泰山日觀峰,雞鳴時能見到日出。虛寫登高至此,便可在雞鳴之時看見日出。其中,“雞鳴見日升”化用泰山日觀峰的典故。相傳,登上泰山的日觀峰,雞初鳴時可見到日出,因而它成了觀日出之勝地。這里自然地把峰塔與五岳之首的泰山聯(lián)系起來,意在渲染塔之高。品讀詩句,想象景色飛來山上千尋塔,聞?wù)f雞鳴見日升。

整體理解:飛來峰上有一座千尋高塔,傳說(登上此塔)雞鳴時能見到旭日東升。品讀詩句,感悟哲思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整句理解:我不怕浮云擋住遠望的視線,因為我站在山峰塔頂?shù)淖罡咛?。望,眺望。站得高,看得遠緣,由于,因為。品讀詩句,感悟哲思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古人常用“浮云”比喻奸邪小人。

最早見于陸賈《新語·慎微篇》:“故邪臣之蔽賢,猶浮云之障日也。”指奸臣不讓君主跟賢臣相交,就像浮云遮蔽了日月。李白《登金陵鳳凰臺》中的詩句“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也是用浮云來寫如此的社會現(xiàn)象。知人論世王安石,字介甫,號半山,北宋政治家、文學家、思想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作存《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1021-1086年)知人論世

《登飛來峰》為王安石三十歲時,初涉宦海所作。宋仁宗皇祐二年(1050)夏,王安石任浙江鄞縣知縣任滿回江西臨川故里,途經(jīng)紹興,此時詩人年輕氣盛,抱負不凡,借登飛來峰抒發(fā)胸臆,寄托壯懷。后來王安石成為宰相,主持變法時曾宣言“天變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不足法”,即天象的變化不必畏懼,人們的議論也不需要擔心,祖宗的規(guī)矩不一定效法。其中一往無前、無所畏懼的氣勢在本詩中已表現(xiàn)淋漓。知人論世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眼前的各種干擾、困難、挫折、障礙等。

所謂“身在最高層”不僅限于位置,更可指認識達到了一定的高度,掌握了正確的觀點或方法,就能透過現(xiàn)象看到本質(zhì),不會被事物的假象迷惑而感覺迷茫,也不會因為一時的困頓而灰心喪氣。

從中,我們不難讀出詩人對自己的事業(yè)充滿自信,他將為此而一往直前,決不后退。拓展材料一作為歐陽修的門生,王安石頗為老師賞識,甚至稱得上是歐陽修在當時文壇最為欣賞的兩個人之一(另一位是蘇軾)。雖然二人政見不同,王安石身為當朝宰相倡導變法,歐陽修反對變法,導致二人時有爭斗。但在文學上和師門之誼方面,兩人又惺惺相惜。歐陽修還曾在與王安石相談甚歡后,作詩《贈王介甫》,送給王安石,對其大加贊賞?!顿浲踅楦Α贰颈彼巍繗W陽修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后來誰與子爭先。朱門歌舞爭新態(tài),綠綺(qǐ)塵埃拂舊弦。常恨聞名不相識,相逢罇(zūn)酒曷(hé)留連?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李白曾官居翰林學士,借指李白。韓愈曾做吏部侍郎,借指韓愈。

你的詩詞,就像供奉翰林李白吟誦風月三千首那樣富有才氣;你的文章,如同吏部侍郎韓愈百代文宗集大成那樣流傳后世。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李白曾官居翰林學士,借指李白。韓愈曾做吏部侍郎,借指韓愈。首聯(lián)直接將王安石和李白、韓愈相比,歐陽修對其的欣賞之情溢于言表,能讓一代文壇領(lǐng)袖如此不吝贊美之詞,王安石的文學造詣可見一斑。老去自憐心尚在,后來誰與子爭先。頷聯(lián)又表達了對王安石的勉勵和一種惺惺相惜之情:我現(xiàn)在已經(jīng)老了,時常一個人獨自傷感,但雄心還在,以后的人誰還能夠與你一爭高低呢?朱門歌舞爭新態(tài),綠綺(qǐ)塵埃拂舊弦。常恨聞名不相識,相逢罇(zūn)酒曷(hé)留連?頸聯(lián)和尾聯(lián)所表達的是一種敬重,還有對王安石的寄語,希望他可以成就一番事業(yè)。

如今整個大宋風雨飄搖,人們只知道貪圖享樂,很少去關(guān)心國家的命運和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只有我們不與世浮沉,依舊還是在憂國憂民。我很早就聽說過你的大名,只是一直無緣相會,今天我總算是見到你了,也知道了你非常有才華,我們?yōu)楹尾蛔聛戆丫蒲詺g,喝個一醉方休?王安石拜讀了這位文壇前輩贈詩,自然也是有所感觸,于是便寫下了《回贈奉酬永叔見贈》一詩,送給歐陽修:欲傳道義心猶在,強學文章力已窮。他日若能窺孟子,終身何敢望韓公。摳衣最出諸生后,倒屣嘗傾廣座中,只恐虛名因此得,嘉篇為貺豈宜蒙。欲傳道義心猶在,強學文章力已窮。他日若能窺孟子,終身何敢望韓公。

我傳揚孔孟道義的雄心還是有的,但學習寫作文章卻感到力不從心。他日能夠窺探到孟子道義的奧妙也就心滿意足了,終生豈敢奢望在寫作方面超過韓愈?

可見,王安石更在乎的是學孟子傳道義,不然以王安石的志氣、才情,又怎么會說“何敢望韓公”呢?顯然他非常清楚要把精力全部放在弘揚儒家文化之上,放在他的政治抱負上。

摳衣最出諸生后,倒屣嘗傾廣座中,只恐虛名因此得,嘉篇為貺豈宜蒙。

詩中的“摳衣”是一種古代禮節(jié),見到尊長時提起衣服的前襟,以示恭敬?!爸T生”指弟子。“倒屣”是匆忙迎接客人,以致把鞋都穿反了,這里化用《三國志?王粲傳》的典故,蔡邕聽說王粲在門外求見,沒有來得及穿好鞋子就出去迎接他。我和您的那些晚生后輩恭敬地來拜訪您,卻得到您極度重視與獎掖,深感惶恐。怕以后自己浪得虛名,您贈給我的美好詩篇及崇高評價我實在不敢承當啊。同被歐陽修賞識的蘇軾,在當時和王安石皆是年輕有為的朝廷棟梁,身不由己地卷入了黨派之爭。政治上的背道而馳,使得兩人在官場上難免針鋒相對。

但是,當蘇軾因“烏臺詩案”而險些被置于死地時,王安石雖遠在江寧立刻派人快馬加鞭趕至京城上書營救:“安有圣世而殺才士乎?”(哪有英明的時代把自己時代的天才殺了的呢?)最終,為國家保住了一位人才,為后世保住了一位文壇才子。

對于自己的政敵能如此評價、求情,可見王安石胸襟之博大!拓展閱讀二后來,王安石罷相退隱后,蘇軾曾前去探望。面對王安石搬到金陵居住的邀請,蘇軾雖以詩婉言謝絕,但以“騎驢渺渺入荒陂”描繪出一位垂暮的老人騎著毛驢,走在往來于鐘山的路上,孤獨的身影進入山坡逐漸渺茫的凄涼畫圖,這里飽含蘇軾對于王安石的深厚同情;同時還用“想見先生未病時”中的一聲先生表達了崇敬之情。次荊公韻四絕【北宋】蘇軾騎驢渺渺入荒陂,想見先生未病時。勸我試求三畝宅,從公已覺十年遲。這樣一位對政治滿懷抱負、心胸極其寬廣之人,于生活之中又是如何呢?《宋史?王安石傳》中是這么說的:“性欠好華腴,自奉至儉,或衣垢不浣,面垢不洗?!?/p>

這句話的大意是:王安石脾氣淳厚儉仆,關(guān)于華美之物不甚留心,對待自己的生活要求十分儉省樸實,有的時候衣服臟了不洗,臉臟了也不洗。

王安石真可謂極盡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