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三語文備考之3月份新高考語文模擬題含答案_第1頁
2023年高三語文備考之3月份新高考語文模擬題含答案_第2頁
2023年高三語文備考之3月份新高考語文模擬題含答案_第3頁
2023年高三語文備考之3月份新高考語文模擬題含答案_第4頁
2023年高三語文備考之3月份新高考語文模擬題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一、現代文閱讀(16分)

文本一:

人世間(節(jié)選)

梁曉聲

四年里,他這位從“大三線”退休的老建筑工人,似乎把光字片當成了“小三線”,把

自己家所在那條被違章建筑搞成了鋸齒狀的小街當成了主要工程。如何讓自己的家看上去還

有點兒家樣,理所當然成了他心目中的重點工程一一他似乎要獨自承擔起改良的神圣使命。

在春夏秋三季,人們經常見到他在抹墻,既抹自家的墻,也抹街坊鄰居家臨街的墻.他抹墻

似乎有癮,四年抹薄了幾把抹板。有一年,街道選舉先進居民,他毫無爭議地當選了,區(qū)委

副書記親自獎給他一把系著紅綢的抹板。他舍不得用,釘了個釘掛在墻上。他依然是個重視

榮譽的人。

他的工具不僅是抹板,還有鐵鍬。人們也常見他修路,鏟鏟這兒的高,墊墊那兒的低,

填填某處的坑,像在平整自家門前的地方。

見到他那么做的人有過意不去的,也有心疼他那么大年紀的,常常勸他,”拉倒吧!一

條小破街,弄不弄有什么意思呢?下場雨又稀里嘩啦踏爛了?!彼麉s說:“弄弄總歸好點兒,

反正閑著也是閑著?!被蛘f:“我往土里摻了爐灰,再下雨不會那么泥濘不堪了?!?/p>

四年一晃過去,周志剛更老了。漢字的微妙之處是別國文字沒法比的,只有中國才有“一

字師”的說法。一晃多少年的“晃”字雖屬民間口頭語,但把那種如變臉般快的無奈感傳達

得淋漓盡致。周志剛完全禿頂了,腦殼左右稀疏的頭發(fā)全白了。他漸漸蓄起了一尺來長的胡

子,胡子倒有些許灰色,估計繼續(xù)灰下去的日子肯定不會太多了。他的腿腳已不靈活,有點

兒步履蹣跚,渾身經常這里痛那里酸的。當年在“大三線”工地上對體能的不遺余力地透支,

開始受到必然性的制裁。別人已經稱他老爺子了,而即使別人不那么稱他,他也明明白白地

意識到自己確實老了。

不論對自家房屋的維修,還是對街坊家臨街墻面的義務抹平,他都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

了。抹墻需幾道工序,先得備下黃泥,還得有足夠的麥秸或谷桔往泥里摻。和好一堆抹墻的

泥很需要力氣,他和不動了。黃泥也稀缺了,可挖到黃泥的地方越來越少,那種地方往往很

快便出現了就地取材建起的土坯或干砸壘的黃泥小屋。當那些小屋住進了人家,如果誰還去

周邊挖取黃泥,常常引發(fā)嚴重沖突。那些人家會形成一種占山為王的領地意識,攻守同盟,

態(tài)度兇悍,讓企圖分享公共資源者望黃泥而卻步。

周志剛是潔身自愛的人,當然避免自取其辱。缺少了黃泥,不論他對自家房屋的維修,

還是對他們那條臟街所進行的面子工程,都只好停頓下來。畢竟他只是一個老邁的改良者,

也只有點兒人生余力做改良者。倘要徹底改造自己家及那條臟街的面貌,需動用推土機和鏟

車,需有充足的建材,還需有一支建筑隊一一而單槍匹馬的他只有一把抹板,街坊們心勁兒

又不齊。對他們而言,維修自家房屋是分內之事,至于那條臟街已經那樣了,可以怎樣改良

一下不在自己考慮范圍。他們認為那純屬政府的事,如果政府不覺得有失面子,他們則是特

能忍受的,住在那么臟亂差的地方的人家還有面子值得在乎嗎?還講得起面子嗎?講面子起

碼也得有黃泥呀,連黃泥都稀缺了,就只得讓面子見鬼去了。墻皮掉得太不成樣子了,才趁

夜到這里那里去偷黃泥。倘誰家的男人或大男孩天黑后挑著水桶走往與水站相反的方向,那

么準是到什么地方偷黃泥去了,用水桶往回挑是為了掩人耳目,街坊們對此心照不宣。偷黃

泥往往引發(fā)人身傷害事件,但由于是剛性需求,也就只能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了。

周志剛斷不會做那種勾當。他連自家墻上掉下的墻皮也寶貴地留存起來,積少成多,以

備用時。他不敢放在門外,怕被偷,專門放在家中一角。

星期日或年節(jié)假日,兒女們回來看望他和老伴時,他嘴里常常會忽然蹦出一句話:“你

們誰知道哪兒有黃泥嗎?”

兒女們便都裝聾作啞。

他是在兒女面前自尊心極強的父親,不會問第二次的,總用自言自語緩解自己的擔憂:

“這個家再不修修抹抹,那就不像個家了?!?/p>

(有刪改)

文本二:

在社會和時代面前,我們要做一個什么樣的人呢?

《人世間》是對“好人文化觀”的形象表述。它從價值取向上,彰顯了梁曉聲的現實主

義高度。作者寫出了時代的變遷與個人命運的交集,這是典型的現實主義。同時《人世間》

并不僅僅滿足于此。人是這樣的,但可以是那樣的,應該是那樣的,這是梁曉聲提出“好人

文化觀”的前提。

在《人世間》里,作者善于挖掘人物身上所閃現的正直善良和情義擔當。即便生活再艱

辛,也要將心比心,為他人著想;就是深陷困境,也要互幫互助,自立自強。不管社會如何

發(fā)展,時代如何變遷,做一個好人,是對人性、人心的內在要求。社會越發(fā)展,時代越進步,

作為人本身,更應該向善、向上、向美。《人世間》里無時無處不在體現這種思想的光輝。

我們從《人世間》中不難看到,當生活中的矛盾處在不可調解之時,總有一種正直的友

善的力量,內在地驅策著生活向前推進。而矛盾的調和與解決,又往往得助于梁曉聲價值取

向的牽引。這樣的例子俯拾即是。

以周志剛為例,在沒有見到女兒周蓉之前,他對女兒不管不顧跑到貴州山區(qū)投奔“右派”

詩人一事,怒不可遏。等到他見到了這位詩人,看到了女兒的生活現狀,他原諒了女兒,理

解了女兒,一場潛在的沖突并沒有發(fā)生。同樣,當他得知自己的小兒子與懷著他人骨肉的鄭

娟相愛時,周志剛也是憤怒至極。他了解到鄭娟的付出之后,他幫小兒子整理行李和洗漱用

品,把他送往鄭娟家里。他對周秉昆說過這樣一段話:“有恩不報,那是不義。你和人家鄭

娟早都把生米煮成熟飯了,如果你不與人家結婚,那是雙重的不義?!俪钤匐y的日子,

你都要為那邊三口把日子給我撐住,而且讓他們覺得有了你就有了希望,不僅僅是多了一口

混日子的人!”而周秉昆原以為是父親要趕他出門。這個時候的他,淚如泉涌。

一位深明大義的父親,看重的是在困難中人與人之間的真誠相助和相互守望,更有應該

盡到的為人的責任和擔當。

正是這樣,梁曉聲把自己的思考和認知,潛移默化地滲透到小說的人物形象上,讓人物

立起來說話。呈現現實,同時從理想向度上引導現實,梁曉聲的“好人文化觀”起到了內在

的支撐作用。

梁曉聲說過的四句話,被廣為流傳:“根植于內心的修養(yǎng),無須提醒的自覺,以約束為

前提的自由,為他人著想的善良?!币恍┤艘詾檫@是他對文明、文化的定義,其實這是他從

文明、文化的角度,為‘'好人"定下的標準。從這樣的好人標準出發(fā),希望人性向上、向善,

社會向美、向好,這是梁曉聲“好人文化觀”的深厚內涵,同時也是《人世間》的深刻魅力。

(摘編自梁曉聲《人世間》:現實主義的新高度)

1.下列對文本一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正確的一項是()

A.周志剛獨自承擔起家所在的那條小街的環(huán)境整治工程,是因為他重視榮譽。

B.文中對“晃”字的解釋,強化了作者對周志剛很快老去的無奈與感傷之情。

C.兒女們都裝聾作啞,是因為他們對自己父親治理那條臟街的行為感到不解。

D.文中多次將周志剛和街坊們進行對比,來襯托周志剛“改良”工作的阻力。

2.下列對文本二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梁曉聲“好人文化觀”的前提是,他不僅知道人是什么樣的,而且能揭示人可以、

應該成為怎樣的人。

B.社會越發(fā)展,時代越進步,人更應該向善、向上、向美,這是《人世間》從頭至尾

傳遞出的思想光輝.

C.《人世間》既呈現現實,同時從理想向度上引導現實,這種“理想向度”就是梁曉

聲的“好人文化觀”。

D.作者認為《人世間》的深刻魅力在于,小說為文明和文化進行定義,并以此為“好

人”定下了標準。

3.文本一結尾處,周志剛說“這個家再不修修抹抹,那就不像個家了”。請簡要分析

他這樣說的原因。

4.文本二談到了梁曉聲的“好人文化觀”、文本一梁曉聲是如何通過周志剛這一形象

來體現這種“好人文化觀”的?請簡要分析。

【答案】1.B2.D

3.①維護自己的自尊心,這么說可以回避重復詢問的尷尬。②想以此希望子女理解自

己這么做的原因,并可以接替自己的“工作”。③喚起子女對改良周邊環(huán)境工程的認同。

4.①通過周志剛退休后在家周邊對房屋道路修修補補,體現了小人物正直善良和情義

擔當。②盡管社會發(fā)展,時代進步,周志剛看重人與人之間的真誠相依,有著強烈的責任擔

當。③周志剛重視自身的榮譽,堅持自己的想法,哪怕是大家都不支持、幫助,也要完成自

己的“改良”工作。

【解析】

【1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鑒賞作品內容和藝術特色的能力。

A.“是因為他重視榮譽”錯誤。應該是他想“如何讓自己的家看上去還有點兒家樣,理

所當然成了他心目中的重點工程一一他似乎要獨自承擔起改良的神圣使命”,是因為善良、

友愛和責任感。

C.“是因為他們對自己父親治理那條臟街的行為感到不解”錯誤。兒女們裝聾作啞,是

因為他們并不想介入和接替父親治理臟街的工作。

D.“來襯托周志剛'改良’工作的阻力”錯誤。街坊們對周志剛的無私行為充滿敬意,

雖然覺悟和行動都不及周志剛,但也未形成阻力,主要是為了襯托周志剛的大愛無私和奉獻

精神。

故選B,

【2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鑒賞作品內容的能力。

D.“小說為文明和文化進行定義”錯誤,從材料二最后一段“一些人以為這是他對文明、

文化的定義,其實這是他從文明、文化的角度,為‘好人'定下的標準”可知,小說并非為

文明和文化進行定義。

故選D。

【3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重要情節(jié)、語段的作用的能力。

周志剛在詢問兒女們哪里有黃泥時,兒女們都裝聾作啞,這是因為他們并不想讓父親繼

續(xù)對街道的改造工作,他們深愛自己的父親,心疼他年歲老邁,不想讓他太累、太辛苦。而

周志剛面對兒女們的不語感到尷尬,“他是在兒女面前自尊心極強的父親,不會問第二次的”,

他在兒女們沒有回應之后不會重復說,就是為了掩飾這種尷尬,維護自己的自尊心。

周志剛指出“這個家再不修修抹抹,那就不像個家了”,這是向兒女們說明現在這條街

道己經殘破得不成樣子,從而證明自己行動的合理性,向孩子解釋自己找尋黃泥的原因,想

以此讓子女理解自己這么做的原因,喚起孩子們對于改良家庭和周邊環(huán)境這一工程的認同,

并可以接替自己的“工作”。

最后,周志剛強調自己修補墻面的必要性,是想喚起子女改良周邊環(huán)境工程的認同,從

而改變他們對自己這份改良工作的態(tài)度。改革開放后,社會風氣發(fā)生很大變化,傳統觀念受

到很大的沖擊。周志剛的話語中也有對這種變化的擔憂和無奈之情。

【4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評價作者表現出的價值判斷和審美取向的能力。

在材料二的最后一段中,作者指出梁曉聲的“好人文化觀”為“根植于內心的修養(yǎng),無

需提醒的自覺,以約束為前提的自由,為他人著想的善良”。

在材料一中第一段“在春夏秋三季,人們經常見到他在抹墻,既抹自家的墻,也抹街坊

鄰居家臨街的墻。他抹墻似乎有癮,四年抹薄了幾把抹板”可以看出,周志剛擔心周邊道路

的坑洼影響他人出行,退休后在家周邊對房屋道路修修補補,體現了為他人著想的善良和無

需提醒的自覺,體現了小人物正直善良和情義擔當。

從材料一第二段“人們也常見他修路,鏟鏟這兒的高,墊墊那兒的低,填填某處的坑,

像在平整自家門前的地方”,這些情節(jié)表明盡管社會發(fā)展,時代進步,周志剛看重人與人之

間的真誠相依,有著強烈的責任擔當。

從材料一第一段“有一年,街道選舉先進居民,他毫無爭議地當選了,區(qū)委副書記親自

獎給他一把系著紅綢的抹板。他舍不得用,釘了個釘掛在墻上。他依然是個重視榮譽的人”

和第三段“見到他那么做的人有過意不去的,也有心疼他那么大年紀的,常常勸他,‘拉倒

吧!一條小破街,弄不弄有什么意思呢?下場雨又稀里嘩啦踏爛了。'他卻說:'弄弄總歸

好點兒,反正閑著也是閑著?!蛘f:‘我往土里摻了爐灰,再下雨不會那么泥濘不堪了?!?/p>

而在兒女回家時,“他嘴里常常會忽然蹦出一句話:‘你們誰知道哪兒有黃泥嗎?'",這

些都說明周志剛重視自身的榮譽,堅持自己的想法,哪怕是大家都不理解,也要完成自己的

“改良”工作。

二、文言文閱讀(49分)

(一)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

貞觀二年,太宗謂侍臣曰:“朕每日坐朝,欲出一言,即思此一言于百姓有利益否,所

以不敢多言。”給事中兼知起居事杜正倫進曰:“君舉必書言存左史臣職當兼修起居注不敢

不盡愚直陛下若一言乖于道理,則千載累于圣德非止當今損于百姓愿陛下慎之?!碧诖髳?,

賜彩百段。

貞觀八年,太宗謂侍臣曰:“言語者,君子之樞機,談何容易?凡在眾庶,一言不善,

則人記之,成其恥累,況是萬乘之主?不可出言有所乖失。其所虧損至大,豈同匹夫?我常

以此為戒。隋煬帝初幸甘泉宮泉石稱意,而怪無螢火,敕云:'捉取多少于宮中照夜?!?/p>

司遽遣數千人采拾,送五百輿于宮側,小事尚爾,況其大乎?”魏征對日:“人君居四海之

尊,若有虧失,古人以為如日月之蝕,人皆見之,實如陛下所戒慎?!?/p>

魏征上疏曰:夫君能盡禮,臣得竭忠,必在于內外無私,上下相信。上不信,則無以使

下,下不信,則無以事上,信之為道大矣。昔齊桓公問于管仲曰:“吾欲使酒腐于爵,肉腐

于俎,得無害霸乎?”管仲曰:“此極非其善者,然亦無害于霸也。"桓公日:“如何而害

霸乎?”管仲曰:“不能知人,害霸也;知而不能任,害霸也;任而不能信,害霸也;既信

而又使小人參之,害霸也?!睍x中行穆伯攻鼓,經年而弗能下,饋間倫曰:“鼓之嗇夫①,

間倫知之。請無疲士大夫,而鼓可得?!蹦虏粦?,左右曰:“不折一戟,不傷一卒,而鼓

可得,君奚為不?。俊蹦虏唬骸伴g倫之為人也,佞而不仁,若使間倫下之,吾可以不賞之

乎?若賞之,是賞佞人也。佞人得志,是使晉國之士舍仁而為佞。雖得鼓,將何用之?”夫

穆伯,列國之大夫,管仲,霸者之良佐,猶能慎于信任.遠避佞人也如此,況乎為四海之大

君,應千齡之上圣,而可使巍巍至德之盛,將有所間乎?太宗覽疏嘆曰:“若不遇公,何由

得聞此語!”

貞觀十六年,太宗每與公卿言及古道,必詰難往復。太宗手詔曰:“非慮無以臨下,非

言無以述慮。比有談論,遂至煩多。輕物驕人,恐由茲道。形神心氣,非此為勞。今聞說言,

虛懷以改?!?/p>

(節(jié)選自《貞觀政要》)

【注】①嗇(sG)夫:掌訴訟賦稅的地方官。

5.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君舉必書言/存左史/臣職當兼修起居注/不敢不盡愚直陛下/若一言乖于道理/則千載

累于圣德/非止當今損于百姓/愿陛下慎之

B.君舉必書/言存左史/臣職當兼修起居注/不敢不盡愚直陛下/若一言乖于道理/則千載

累于圣德/非止當今損于百姓愿/陛下慎之

C.君舉必書言/存左史/臣職當兼修起居注/不敢不盡愚直/陛下若一言乖于道理/則千載

累于圣德/非止當今損于百姓愿/陛下慎之

D.君舉必書/言存左史/臣職當兼修起居注/不敢不盡愚直/陛下若一言乖于道理/則千載

累于圣德/非止當今損于百姓/愿陛下慎之

6.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貞觀,唐太宗(李世民)廟號,廟號是中國封建王朝用來紀年的一種名號。

B.萬乘,古時天子地方千里,能出兵車萬輛,因此以“萬乘”指天子、帝王。

C.公卿,指三公九卿,“公”是周代封爵之首,“卿”是古時高級長官或爵位。

D.手詔,指皇帝親筆寫的命令,古時有御筆手詔的說法,象征著帝王的恩賜。

7.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太宗認為,自己說話要謹慎,把百姓的福祉作為重要的考量,杜正倫對此也做了分

析和補充。

B.魏征引述管仲的話告誠太宗,正確地任用和對待人才,不能讓小人從中作梗,否則

有損于國家。

C.饋間倫認為自己具有不用一兵一卒攻下鼓的能力,但因不具備君子的品行沒得到穆

伯的重用。

D.唐太宗由于和各公卿大臣談古代治國之道過于頻繁,產生了輕視別人的驕傲態(tài)度,

后虛心改正。

8.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太宗謂侍臣曰:言語者,君子之樞機,談何容易?

(2)若賞之,是賞佞人也;佞人得志,是使晉國之士舍仁而為佞。

9.文中魏征上疏時以“日月之蝕”作比喻,其用意是什么?

【答案】5.D6.A7.D

8.(1)唐太宗對侍從的大臣們說:言語是表現君子德行的關鍵,講話怎能草率隨便呢?

(2)如果賞賜了他,這就是在賞賜奸邪小人;如果讓小人得志,這就是讓晉國的人放

棄仁義而宣揚奸邪。

9.告誡唐太宗,人君位居四海之尊的高位,人人都能看見,言行需謹慎。

【解析】

【分析】

【5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的斷句的能力。

本題中,“言存左史”,“言”本句的主語,其前應斷開,排除AC;

“陛下若一言乖于道理”,“陛下”,本句的主語,其前應斷開,排除B。

本句譯為:君主辦什么事,講什么話都要記錄在起居注里。我的職務是兼修起居注,所

以不敢不盡忠職守。陛下如果有一句話違背了常理,那么,即使在千年之后都會損害陛下的

圣德,所以這不僅僅只會對當今的百姓造成損害。希望陛下慎重。

故選D。

【6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常識的能力。

A.“貞觀,唐太宗(李世民)廟號”錯誤。貞觀應是年號。

故選A。

7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

D.”產生了輕視別人的驕傲態(tài)度”錯誤。根據原文應是“恐怕產生了輕視別人的驕傲態(tài)

度”。

故選D?

【8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得分點:

(1)“樞機”,事物的關鍵;“容易”,草率隨便。

(2)“若賞之,是賞佞人也”,判斷句,”……也”,判斷句標志;“佞人”,奸邪

小人;“是”,代詞,這。

【9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要點,歸納信息的能力。

由“人君居四海之尊,若有虧失,古人以為如日月之蝕,人皆見之,實如陛下所戒慎”

可知,魏征說:“人君位居四海之尊的高位,行為如果有所虧失,古人認為如同日食和月食

那樣,人人都能看見。陛下的確應該有所警戒啊?!蔽赫魇窃诟嬲]唐太宗,人君位居四海之

尊的高位,人人都能看見,言行需謹慎。

參考譯文:

貞觀二年,唐太宗對侍從的大臣們說:“我每天坐朝理政,每講一句話,都要想想這句

話是否對百姓有好處,所以我不敢多說話。”給事中兼起居注史官杜正倫進言道:“君主辦

什么事,講什么話都要記錄在起居注里。我的職務是兼修起居注,所以不敢不盡忠職守。陛

下如果有一句話違背了常理,那么,即使在千年之后都會損害陛下的圣德,所以這不僅僅只

會對當今的百姓造成損害。希望陛下慎重?!碧铺诼牶蠓浅8吲d,賞賜他彩色絹帛一百段。

貞觀八年,唐太宗對侍從的大臣們說:“言語是表現君子德行的關鍵,講話怎能草率隨

便呢?庶民百姓,一句話講得不好,就會被別人記住,遭到恥笑損害,更何況是作為萬乘之

主的君主呢?君主決不能講出不妥當的話來。這樣做的損害是極大的,君主豈能和普通人相

比?我常以此為戒。隋煬帝剛到甘泉宮的時候,那里秀麗的山水泉石讓他稱心如意,但他卻

責怪沒有螢火蟲,便下令說:'捕捉一些螢火蟲到宮里來,以供晚上照明用。'于是,主管

部門馬上派幾千人去捕捉,后來從各地送來五百車螢火蟲到宮中,小事尚且如此,更何況大

事?”魏征回答說:“人君位居四海之尊的高位,行為如果有所虧失,古人認為如同日食和

月食那樣,人人都能看見。陛下的確應該有所警戒啊。”

魏征上疏說:如要君王尊禮,臣下盡忠,就必須內外無私,君臣之間相互信任。君王不

信任臣下,就沒有用來讓臣下做事的辦法,臣下不信任君王,就沒有用來侍奉君王的辦法,

信任對于治理國家至關重要。過去,齊桓公對管仲說:“我想使酒在酒器中變壞,肉在鍋中

腐爛,這樣做對治國無害吧?”管仲說:“這樣做不好,但對治國也無害?!饼R桓公問:“那

么什么會危害國家呢?”管仲說:“不能識別人才有損于霸業(yè);知道是人才而不能恰當地任

用有損于霸業(yè);任用了又不肯信任有損于霸業(yè);信任而又讓小人從中摻和有損于霸業(yè)?!睍x

國的中行穆伯攻打鼓這個地方,一年都攻克不下,饋間倫說:“鼓這個地方的百姓,我是知

道的。不必興師動眾、出兵打仗,我就可以攻下鼓這個地方?!蹦虏焕硭?,左右的官員說:

“不用一兵一卒,而鼓就可以得到,為什么不聽饋間倫的意見呢?”穆伯說:“饋間倫的為

人,奸詐不仁義。如果他奪取了鼓地,我可以不賞他嗎?如果賞賜了他,這就是在賞賜奸邪

小人;如果讓小人得志,這就是讓晉國的人放棄仁義而宣揚奸邪。即使得到了鼓地,又有什

么用呢?”穆伯,是戰(zhàn)國時的大夫,管仲,是霸主的得力助手,他們尚且能夠如此的被重視

信用,疏遠小人,更何況陛下是德冠千古的圣明君主,怎能有損于巍巍盛德呢?唐太宗看了

奏疏,感嘆道:“如果不遇到魏征,我怎么可能聽到這樣的肺腑之言呢?”

貞觀十六年,唐太宗每次和各位公卿大臣談到古代的治國之道,必然要反復責備辯論。

太宗親筆寫詔書說:“不思考就不能統御臣子,不說話就不能闡述自己的想法。近來和臣子

談論過于頻繁,恐怕因此產生輕視別人的驕傲態(tài)度。身體、精神、心思和元氣,倒不怕勞累。

如今聽到你們忠誠正直的言論,我一定虛心改正。”

(二)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送李愿歸盤古序

韓愈

太行之陽有盤谷。盤谷之間,泉甘而土肥,草木叢茂,居民鮮少?;蛟唬骸爸^其環(huán)兩山

之間,故曰'盤'?!被蛟唬骸笆枪纫?,宅幽而勢阻,隱者之所盤旋?!庇讶死钤妇又?/p>

愿之言曰:“人之稱大丈夫者,我知之矣:利澤施于人名聲昭于時坐于廟朝進退百官而

佐天子出令其在外則樹旗旄羅弓矢武夫前呵從者塞途供給之人各執(zhí)其物夾道而疾馳喜有賞,

怒有刑。才峻滿前,道古今而譽盛德,入耳而不煩。曲眉豐頰,清聲而便體,秀外而惠中,

飄輕裾,翳長袖,粉白黛綠者,列屋而閑居,妒寵而負恃,爭妍而取憐。大丈夫之遇知于天

子、用力于當世者之所為也。吾非惡此而逃之,是有命焉,不可幸而致也。

窮居而野處,升高而望遠,坐茂樹以終日,濯清泉以自潔,采于山,美可茹;釣于水,

鮮可食。起居無時,惟適之安。與其有譽于前,孰若無毀于其后;與其有樂于身,孰若無憂

于其心。車服不維,黜陟不聞,大丈夫不遇于時者之所為也,我則行之0

伺候于公卿之門,奔走于形勢之途,足將進而越起,口將言而囁嚅,處污穢而不羞,觸

刑辟而誅戮,僥幸于萬一,老死而后止者,其于為人,賢不肖何如也?”

昌黎韓愈聞其言而壯之,與之酒而為之歌曰:“盤之中,維子之宮;盤之土,維子之稼;

盤之泉,可濯可沿;盤之阻,誰爭子所?窈而深,廓其有容;繚而曲,如往而復。嗟盤之樂

兮,樂且無央;虎豹遠跡兮,蛟龍遁臧;鬼神守護兮,呵禁不祥。飲且食兮壽而康,無不足

兮奚所望!膏吾車兮秣吾馬,從子于盤兮,終吾生以徜徉!”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利澤施于人/名聲昭于時/坐于廟朝進退/百官佐天子/出令/其在外/則樹旗旄/羅弓矢/

武夫前呵從者/塞途供給之人/各執(zhí)其物/夾道而疾馳

B.利澤施于人/名聲昭于時/坐于廟朝進退/百官而佐天子/出令/其在外/則樹旗旄/羅弓

矢/武夫前呵/從者塞途/供給之人/各執(zhí)其物/夾道而疾馳

C.利澤施于人/名聲昭于時/坐于廟朝/進退百官/而佐天子出令/其在外/則樹旗旄/羅弓

矢/武夫前呵從者/塞途供給之人/各執(zhí)其物/夾道而疾馳

D.利澤施于人/名聲昭于時/坐于廟朝/進退百官/而佐天子出令/其在外/則樹旗旄/羅弓

矢/武夫前呵/從者塞途/供給之人/各執(zhí)其物/夾道而疾馳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本文是一篇贈序,贈序一般放在著作正文之前,內容多是勉勵、推崇、贊許之辭。

B.本文中“太行之陽”的“陽”和《游褒禪山記》中“華山之陽”的“陽”用法。

C.旗旄指用旄牛尾裝飾的旗幟,旄節(jié)指古代使臣所持的符節(jié),以耗牛尾為飾,用作信

物。

D.裾指衣服的(前)后襟,漢服的襟根據衣襟形式的不同又分為曲裾、直裾兩種。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友人李愿居住在盤谷,盤谷因為盤繞在兩山之間而得名,這里泉水甘甜,土地肥沃,

草木繁茂,居民很少。

B.有一種大丈夫聲名顯赫,從者如云,恭維者眾多,曲眉豐頰。這種大丈夫是命定的,

不是可以僥幸謀求的。

C.另一種大丈夫居于山野,追求身后沒有毀謗,心中沒有憂慮,遠離官場的生活。李

愿也選擇按這樣的方式處世。

D.本文末段先用“壯之”表達了對李愿的話的贊同,再以“歌”極言盤谷之美和作者

對隱居生活的向往之情。

13.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是谷也,宅幽而勢阻,隱者之所盤旋。

(2)車服不維,黜陟不聞,大丈夫不遇于時者之所為也。

14.本文第四段,李愿發(fā)出“其于為人,賢不肖何如也”的疑問,你認為“其于為人”

是“賢”還是“不肖”,為什么?

【答案】10.D11.A12.B

13.(1)這個谷,處所幽僻而地勢艱險,(是)隱士的徘徊的地方。

(2)不受車輿服飾(官職)的拘束\不拘泥于車輿服飾,也不打聽\不知道官吏的罷

黜和提拔,(這就是)不被時代賞識的大丈夫的所作所為。

14.李愿實際上認為第三種人是不肖的,第三種人:①屈己附勢,趨炎附勢;②身處污

穢不知羞恥,而且自身安全并無保障;③得到名利的希望渺茫,汲汲營營一生并無止境。

特點:①屈己附勢,趨炎附勢。②身處污穢不知羞恥。③汲汲營營一生并無止境。

【解析】

【10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斷句的能力。

句意:他們把利益恩惠施給別人,名聲顯揚于當世,在朝廷上參與政事,任免百官,輔

佐皇帝發(fā)號施令。在朝廷外,就樹起旗幟,陳設弓箭,衛(wèi)兵在前喝道,侍從塞滿道路,仆役

們拿著他所需物品,夾道奔馳。

“坐于廟朝”是狀語后置句,應在狀語“于廟朝”后斷開,排除AB;

“武夫前呵”“從者塞途”句式對稱,應分別單獨成句,排除C。

故選D。

【11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識記文化常識的能力。

A.“贈序一般放在著作正文之前”錯誤,贈序本身獨立成文,是我國古代的一種散文文

體,不需放在“正文”之前。

故選Ao

[12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概括和分析文本內容的能力。

B.“有一種大丈夫……曲眉豐頰”錯誤,由“曲眉豐頰,清聲而便體,秀外而惠中,飄

輕裾,翳長袖,粉白黛綠者,列屋而閑居,妒寵而負恃,爭妍而取憐”可知,曲眉豐頰是形

容家妓姬妾的。

故選Bo

13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翻譯句子的能力。

(1)“是”,代詞,這;“勢阻”,地勢艱險;“盤旋”,徘徊。

(2)“車服不拘”“黜陟不聞”都是賓語前置句,不受車輿服飾(官職)的拘束,不

打聽'不知道官吏的罷黜和提拔;“黜陟”,罷黜和提拔;“不遇于時”,被動句,不被時

代賞識;“大丈夫不遇于時者”,定語后置句,不被時代賞識的大丈夫。

[14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篩選信息和分析文本觀點的能力。

由“伺候于公卿之門,奔走于形勢之途”可知,第三種人追求名利,趨炎附勢;由“伺

候于公卿之門,奔走于形勢之途”可知,第三種人不為自己身處污穢而感到羞恥,并且會因

為某些原因而遭遇誅戮,自身安全并無保障;由“僥幸于萬一,老死而后止者”可知,第三

種人得到名利的機會只有萬分之一,但是卻一生汲汲營營,不肯停止?!捌溆跒槿?,賢不肖

何如也?”用反問句表達了作者對這類人的看法一一不肖。

參考譯文:

送李愿歸盤谷序

韓愈

太行山的南面有個(山谷叫)盤谷。盤谷那地方,泉水甘甜,土地肥沃,草木繁茂,居

民很少。有人說:“因為盤谷盤繞在兩山之間,所以名叫‘盤’?!币灿腥苏f:“這個山谷

位置幽僻而地勢險阻,是隱者所盤旋的地方(所以叫‘盤')。"我的朋友李愿住在這里。

李愿說:“人被稱為大丈夫的情況,我知道了。一種情況是:他們把利益恩惠施給別人,

名聲顯揚于當世,在朝廷上參與政事,任免百官,輔佐皇帝發(fā)號施令。在朝廷外,就樹起旗

幟,陳設弓箭,衛(wèi)兵在前喝道,侍從塞滿道路,仆役們拿著他所需物品,夾道奔馳。(他)

高興起來就隨意賞賜,發(fā)起怒來就任意處罰。才能出眾的人聚集他的跟前,說古道今贊譽他

的大德,他聽入耳中而不厭煩。(他的家妓)眉毛彎曲,面頰豐滿,聲音清脆,體態(tài)輕盈,

外貌秀麗,內心聰慧,(跳起舞來)輕薄的衣襟飄然而動,長長的衣袖遮掩面容。(他的)

白粉搽臉,青黛畫眉的姬妾,在排列的房屋中清閑地住著,自恃美麗,妒忌別的姬妾得寵;

爭著比美,求取他的憐愛。(這就是)被天子寵遇賞識掌握了當代權力的大丈夫的所作所為。

我并非討厭這些而躲避這種情況,這是命中注定的,是不能僥幸得到的。

(另一種情況是)他居住在窮荒山野的地方,可以登高望遠,可以整日坐在繁茂的樹下,

可以用清泉洗滌以自我潔凈。從山上采來的水果,甜美可食;從水中釣來的魚蝦,鮮嫩可口。

作息沒有定時,只求安定舒適。與其當面受到稱贊,哪里比得上背后不受毀謗;與其身體受

到享樂,哪里比得上心中沒有憂慮。不受官職的約束,也不受刑罰的懲處。既不了解國家的

治亂,也不打聽官吏的升降。(這就是)不被時代賞識的大丈夫的所作所為,我就去做這樣

的事。

(還有一種人)他在達官顯貴的門下侍候,在通往權勢的路上奔走,想舉腳走路又不敢

走,想開口說話又不敢說,處于污濁卑下的地位而不覺得羞恥,觸犯了刑法就要被誅殺,希

望有獲得成功的萬分之一的機會,直到老死而后停止(追求)。這樣的人在為人方面是好還

是不好呢?”

昌黎韓愈聽了李愿的話,認為他講得有氣魄,與他斟上酒,并為他作了一首歌,歌詞說:

“盤谷之中,是您的府宮。盤谷的土,可以種禾黍。盤谷的泉,可以洗滌,可以溯沿?盤谷

險阻,誰會爭您的住所?盤谷曲折幽深,空闊廣大可以容身;盤谷環(huán)繞彎曲,往前走卻回到

了原處。盤谷快樂啊,快樂無央;虎豹遠離啊,蛟龍躲藏;鬼神守護啊,禁絕不祥。有吃有

喝啊,長壽安康;沒有不滿足的事啊,還有什么奢望?給我的車軸加油啊,用飼料喂飽我的

馬,跟隨您到盤谷去啊,終我一生要在那里自由自在地游逛!”

(三)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唐德宗建中元年秦正月,始用楊炎議,命黜陟使與觀察使、刺史約百姓丁產,定等級,

作兩稅法。唐初,賦斂之法日租庸調,有田則有租,有身則有庸,有戶則有調。玄宗之末,

版籍浸壞,多非其實。及至德兵起,所在賦斂,無復常準。賦斂之司各隨意征科,自立色目,

新故相仍,不知紀極。民富者丁多,率為官、為僧以免課役;而貧者丁多,無所伏匿。民旬

輸月送,不勝困弊,率皆逃徙為浮戶,其土著百無四五。至是,炎建議作兩稅法,先計州縣

每歲所應費用及上供之數而賦于人,量出以制入。戶無主、客,以見居為簿;人無丁、中,

以貧富為差。居人之稅,秋、夏兩征之。其租、庸、調、雜徭悉省。貞元三年。時關東防秋

兵大集,國用不充。李泌奏:“自變兩稅法以來,藩鎮(zhèn)、州、縣多違法聚斂。繼以朱訛之亂,

爭械率、征罰以為軍資,點募自防。訛既平,自懼違法,匿不敢言。請遣使以詔旨赦其罪,

但令革正,自非于法應留使、留州之外,悉輸京師。其官典逋負,可征者征之,難征者釋之,

以示寬大。敢有隱沒者,重設告賞之科而罪之?!鄙舷苍唬骸扒洳呱蹰L,然立法太寬,恐所

得無幾?!睂υ粚拕t獲多而速急則獲少而遲蓋以寬則人喜于免罪而樂輸急則競為蔽匿非推鞫

不能得其實財不足濟今日之急而皆入于奸吏矣上曰:“善?!币远戎T外郎元友直為河南、

江、淮南句勘兩稅錢帛使。四年二月,元友直運淮南錢帛二十萬至長安,李泌悉輸之大盈庫

[注然上猶數有宣索,仍敕諸道勿令宰相知?泌聞之,惆悵而不敢言。

臣光日:王者以天下為家,天下之財皆其有也。阜天下之財以養(yǎng)天下之民,己必豫焉;

或乃更為私藏,此匹夫之鄙志也。

(節(jié)選自《通鑒紀事本末?兩稅之弊》)

[注]大盈庫:唐朝皇帝私有的倉庫。

15.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對曰/寬則獲多而速/急則獲少而遲/蓋以寬則人喜于免罪/而樂輸急則競為蔽匿/非推

鞫不能得/其實財不足濟今日之急/而皆人于奸吏矣/

B.對日/寬則獲多而速急則獲少/而遲蓋以寬則人喜于免罪/而樂輸急則競為蔽匿/非推

鞫不能得其實/財不足濟今日之急/而皆人于奸吏矣/

C.對日/寬則獲多而速急則獲少/而遲蓋以寬則人喜于免罪而樂輸/急則競為蔽匿/非推

鞫不能得/其實財不足濟今日之急/而皆人于奸吏矣/

D.對曰/寬則獲多而速/急則獲少而遲/蓋以寬則人喜于免罪而樂輸/急則競為蔽匿/非推

鞫不能得其實/財不足濟今日之急/而皆人于奸吏矣/

16.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刺史,古官名,司地方糾察的官,后沿稱地方長官,清時為知州的尊稱。

B.關東,有“函谷關或潼關以東”和“山海關以東”等說法,文中屬前者。

C.藩鎮(zhèn),文中指唐朝中、后期設立的軍鎮(zhèn),其形成地方割據后常對抗朝廷。

D.敕,本來是通用于下屬對長官、晚輩對長輩的用語,南北朝以后作為皇帝發(fā)布詔令

的專稱。

17.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唐朝初期實行租庸調賦役制,征收賦稅的部門各自隨意增加課稅,設立各類稅收名

目,貧困家庭難以承受苛捐雜稅,紛紛逃徙。

B.在國家供養(yǎng)防秋兵經費不足之時,李泌建議采取寬大之策,讓地方官員在保留合法

的數目后,將其余非法聚集的錢財全部上交。

C.李泌將從灘南地區(qū)所得錢帛全部送入大盈庫,但唐德宗仍屢次向地方索取財物,且

不讓宰相知道,李泌聽說此事,心里很懊惱。

D.文末《資治通鑒》作者司馬光評論認為,君主不應該將天下的財物據為私有,批評

了唐德宗貪財無度而大肆聚斂的短視行為。

【答案】15.D16.D17.A

【解析】

[15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句意:李泌回答說:“實行寬大的辦法,能夠得到的數量多而時間短。實行嚴厲的辦法,

能夠得到的數量少而時間長。這大概是實行寬大的辦法人們就會為免除懲處而樂于交納賦稅;

實行嚴厲的辦法人們就會爭相隱藏財物,不經過審訊便不能夠查出實情,所收的錢財不能夠

對國家的急用有所補益,反而都流入奸吏手中了。”

“寬則獲多而速”“急則獲少而遲”兩句句式整齊對稱,前后句意形成對比,分別獨立

成句,排除BC。

“得”的賓語為“其實”,不需要斷開,排除A。

故選D。

【16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掌握常見的文學文化常識的能力。

D.“本來是通用于下屬對長官、晚輩對長輩的用語”錯誤,本來是通用于長官對下屬、

長輩對晚輩的用語。

故選D。

【17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

A.“唐朝初期實行……稅,紛紛逃徙”錯誤。依據原文“玄宗之末,版籍浸壞,多非其

實。及至德兵起,所在賦斂,無復常準。賦斂之司各隨意征科,自立色目,新故相仍,不知

紀極”可見,在玄宗當政末期,戶籍逐漸遭到破壞,大多已經與實際不符。到了至德年間,

戰(zhàn)事四起,到處征收賦斂,再也沒有一定的標準。征收部門各自隨意增加課稅,巧立名目,

新老名目相互重復,毫無限度。課稅繁重,百姓逃徙并非“唐朝初期”。

故選A。

參考譯文:

唐德宗建中元年春正月,皇帝開始采納楊炎的建議,命令黜陟使與觀察使、刺史估量百

姓家里的人口與財產,劃分等級,實行兩稅法。在唐朝的初期,征收賦稅的辦法稱作租庸調,

有田土便要交租,有人丁便要服庸,有戶口便要納調。在玄宗當政末期,戶籍逐漸遭到破壞,

大多已經與實際不符。到了至德年間,戰(zhàn)事四起,到處征收賦斂,再也沒有一定的標準。征

收部門各自隨意增加課稅,巧立名目,新老名目相互重復,毫無限度。富足人家人丁多,都

做官、當僧人得以免除賦稅徭役;而貧困人家人丁多,沒有躲藏的辦法。百姓每十天輸賦或

每個月送稅,經受不了如此困窘,大抵都逃亡流徙成為浮戶,那些留下來的本地百姓,不足

百分之四五。至此,楊炎建議實行兩稅法,首先計算州縣每年所需費用和上交朝廷的數額,

并以此數額向百姓征稅,通過對支出的估量來制定收稅的數額。無論主戶、客戶,都按現在

的居地制訂簿冊;無論丁男、中男,都按貧富狀況劃分等級。定居百姓的賦稅,在秋天和夏

天兩次征收。那些租、庸、調以及雜徭等全部省去。唐德宗貞元三年,當時關東地區(qū)的防秋

兵大量集結,國家的用度不夠充足。李泌上奏說:“自從改行兩稅法以來,藩鎮(zhèn)與州縣往往

違背法令,聚斂錢財。接著發(fā)生了朱波作亂,地方官爭相收取商品專賣稅,征收各種名目的

罰款,作為軍費,招募兵丁,用來自我防御。朱訛之亂被平定后,地方官因違犯法令而感到

畏懼,故隱瞞著實情而不敢講出來。請陛下派遣使者,頒布詔旨,赦免他們的罪過,只讓他

們改正以往的做法,除了按照規(guī)定應當留給諸使、留給州府的錢糧以外,其余的一律要輸送

到京城。各地方官要處理好拖欠的賦稅,對能夠征繳的,要征繳上來,對難以征繳的,可以

免除征繳,以顯示寬大。對于膽敢隱瞞實情的,要重新頒布獎賞告發(fā)者的法令,以便懲處他

們?!钡伦诟吲d地說:“你的策謀很好,但是采用的辦法過于寬大,恐怕朝廷能夠得到的賦

稅就沒有多少了?!崩蠲诨卮鹫f:“實行寬大的辦法,能夠得到的數量多而時間短。實行嚴

厲的辦法,能夠得到的數量少而時間長。這大概是實行寬大的辦法人們就會為免除懲處而樂

于交納賺稅;實行嚴厲的辦法人們就會爭相隱藏財物,不經過審訊便不能夠查出實情,所收

的錢財不能夠對國家的急用有所補益,反而都流入奸吏手中了?!钡伦谡f:“講得好!”任

命度支員外郎元友直為河南、江、淮南句勘兩稅錢帛使。四年二月,元友直將淮南的二十萬

錢帛運送到長安,李泌將它們悉數送到大盈庫。然而,德宗仍然屢次傳旨向地方索取財物,

還命令各道不要讓宰相知道,李泌聽說后,心中懊惱而不敢直言。

臣司馬光評論說:君主把整個天下當作自己的家,天下的資財都是他所擁有的。讓天下

的財物豐盛,并用來滋養(yǎng)天下的百姓,(君主)自己也一定是快樂的;有些君主竟然將國家

的財物變成自己的私財,這是凡夫的鄙薄之志。

三、古代詩歌閱讀(9分)

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下面小題。

讀放翁先生劍南詩草①

戴復古

茶山②衣缽放翁詩,南渡百年無此奇。

入妙文章本平澹,等閑言語變瑰琦。

三春花柳天裁剪,歷代興衰世轉移。

李杜陳黃③題不盡,先生模寫一無遺。

【注】①“放翁”是陸游(1125年—1210年)的號,曾在川、陜一代為官生活,其間

的詩歌創(chuàng)作結果為《劍南詩稿》。②茶山:指南宋大詩人曾幾(1084-1166),字吉甫、志

甫,自號茶山居士。陸游曾替他作《墓志銘》,稱他“治經學道之余,發(fā)于文章,雅正純粹,

而詩尤工”。③李杜陳黃,指李白、杜甫、陳師道、黃庭堅,前二位是唐朝大詩人,后兩位

是北宋大詩人。

18.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詩歌題目交代了寫詩的墻由,“先生”理解為“老師”或是“尊稱”,飽含對陸游

的崇敬之情。

B.“衣缽”一詞交代了曾幾師承陸游,暗示了陸游詩文水平很高。

C.“三春花柳天裁剪”化用賀知章《詠柳》“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詩

D.詩歌運用了對比手法,第二句暗含對比,尾聯明確對比,兩處角度不同。

19.本詩對放翁詩文作了哪些方面的高度評價?試作簡要分析。

【答案】18,B19.①語言風格方面:看似平淡,實則精工。頷聯的“平澹,等閑”

說的是平淡,“入妙,瑰琦”說的是精工。②題材內容方面。極為全面,自然景色、歷史興

衰等,都進入了寫作范圍?!蹦懸粺o遺”就是這個意思。⑧歷史地位方面:宋室南渡后百

余年間,陸游是最優(yōu)秀的詩人,能與李白杜甫等大詩人比肩。首聯和尾聯都能體現這一內容。

【解析】

【分析】

【18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對這首詩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的賞析能力。

B.“曾幾師承陸游”錯,曾幾,是陸游的老師。

故選Bo

[19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分析詩歌思想內容并概括要點的能力。

首聯“茶山衣缽放翁詩,南渡百年無此奇”意思是說號茶山居士的曾幾的弟子陸游的詩

作,是南宋百年來絕無僅有的出神入化的文學極品?!捌妗薄鞍倌隉o此”突出成就至高,這

是總體評價。

頷聯“入妙文章本平澹,等閑言語變瑰琦”意思是說高妙的文章原本就是質樸自然的,

貌似平常的詞語組合起來就顯得奇?zhèn)コ巍_@是語言風格方面的評價,照應首聯,交待“奇”

的原因,突出“入妙”“瑰琦”。

頸聯“三春花柳天裁剪,歷代興衰世轉移”化用賀知章《詠柳》“不知細葉誰裁出,二

月春風似剪刀”詩句寫陽春三月花枝柳葉的抽條生長本是天造地設,歷史朝代的興衰更迭推

陳出新,使用比喻修辭突出題材內容方面的全面、細致、獨出心裁。

尾聯“李杜陳黃題不盡,先生模寫一無遺”寫李白、杜甫、陳師道、黃庭堅這些著名的

大詩人尚不能把天地萬物、事態(tài)人情書寫詳盡,陸游先生卻能描寫得惟妙惟肖、情真意切、

包羅無遺。運用了對比的手法,鮮明地突出放翁詩文與眾不同。這是從歷史地位方面評價陸

游和詩歌的優(yōu)秀。

四、名篇名句默寫(5分)

20.名篇名句默寫。

(1)《桃花源記》中,寫桃花源小路交錯,家畜興旺,一片祥和美好的語句是:

(2)《三峽》直接表現三峽兩岸峰巒陡峭重疊,遮天蔽日的語句是:“

(3)《馬說》中不知如何喂養(yǎng)千里馬,也無法通曉千里馬的鳴叫的語句:“

(4)《陋室銘》中點明作者高潔傲岸的節(jié)操,揭示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5)《小石潭記》中描寫潭中小魚游來游去,非?;钴S的兩句:“

【答案】①.阡陌交通②.雞犬相聞③.重巒疊嶂④.隱天蔽日⑤.

食之不能盡其材⑥.鳴之而不能通其意⑦.斯是陋室⑧.惟吾德馨⑨.俶

爾遠逝⑩.往來翕忽

【解析】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常見名篇名句的能力。

易錯的字有:阡,陌,巒,疊,嶂,蔽,陋,惟,馨,俶,翕。

五、語言文字運用(11分)

端午節(jié)開端只避災、祈福、求生存,后來,加入紀念屈原的主題,逐步成為全人類共同

的文化遺產,進而演化升級為中國四大傳統節(jié)日之一。民眾辟邪除災、迎祥納福的美好愿望

與民族追求發(fā)展的社會需求緊密聯系,融匯成端午節(jié)蓬勃旺盛的生命源泉,端午節(jié)由此

?!肮?jié)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倍宋绻?jié)民俗起源說法眾多,但屈原無疑是

端午節(jié)最醒目的文化符號?!耙嘤嘈闹瀑?,雖九死其猶未悔”的愛國情懷,''長太息以

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的民本為懷……這些精神傳承如同,穿越時間仍然在現代人

心中激起巨大回響。端午最沁心的味道,既有粽香裊裊,更有愛國深深。文化是端午節(jié)的靈

魂,重溫時間的厚重、文化的韻味。

也是筑牢民族精神與家國情懷。

隨著中華文化的魅力日益?zhèn)鞑ィ爬系亩宋绻?jié)也一步步走入世界各國的視線。端午賽龍

舟-,在德國己經有整整20年的時間。1989年,龍舟活動傳入德國,并在漢堡舉行首屆“龍

舟節(jié)”,1991年后龍舟比賽改在德國金融中心法蘭克福舉行并一直延續(xù)至今。如今,亞運

會這樣的國際賽場之上也能看到龍舟。從“走出國門”到“走向世界”,端午讓龍舟

得到普及,龍舟讓端午更加親民,這樣的彼此成就,也正是中國傳統文化“美美與共”的精

髓所在。

21.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的一項是()

A.端午節(jié)開端只為避災、祈福、求生存,后來,加入紀念屈原的主題,逐步成為全人

類共同的文化遺產,進而演化升級為中國四大傳統節(jié)日之一。

B.端午節(jié)開端只為避災、祈福、求生存,后來,加入紀念屈原的主題,逐步演化升級

為中國四大傳統節(jié)日之一,進而成為全人類共同的文化遺產。

C.端午節(jié)開端只避災、祈福、求生存,后來,加入紀念屈原的主題,逐步演化升級為

中國四大傳統節(jié)日之一,進而成為全人類共同的文化遺產。

D.端午節(jié)開端只為避災、祈福、求生存,后來,加入紀念屈原的主題,逐步演化升級

為中國四大傳統節(jié)日之一,因而成為全人類共同的文化遺產。

22.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詞語,全都恰當的一項是()

A.生生不息九鼎大呂安土重遷劈波斬浪

B.生生不息黃鐘大呂落地生根劈波斬浪

C.綿綿不絕黃鐘大呂安土重遷披荊斬棘

D.綿綿不絕九鼎大呂落地生根披荊斬棘

【答案】21.B22.B

【解析】

【21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畫波浪線的句子有兩處語?。?/p>

(1)成分殘缺,“端午節(jié)開端只避災……”中少了一個“為”,應改為“端午節(jié)開端

只為避災……”。

(2)語序不當,“逐步演化升級為中國四大傳統節(jié)日之一”應該在“進而成為全人類

共同的文化遺產”前面。

只有B修改正確。

故選Bo

[22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成語的能力。

生生不息:指群體變化或新生事物的發(fā)生沒有終止。綿綿不絕:形容多,連續(xù)不斷。語

境為民眾的各種美好愿望讓端午節(jié)沒有終止,應選“生生不息”。

九鼎大呂:比喻說的話力量大,分量重。黃鐘大呂:形容音樂或言辭莊嚴、正大、高妙、

和諧。根據前面引用的屈原詩句的語境,應選“黃鐘大呂”。

安土重遷:安于本鄉(xiāng)本土,不愿輕易遷移。落地生根:比喻長期安家落戶或切切實實、

一心一意地做好所從事的工作。語境是說端午賽龍舟已經在德國落地,應選“落地生根”。

披荊斬棘:撥開荊,砍掉棘,比喻在前進道路上清除障礙,克服困難。劈波斬浪:船只

行進時沖開波浪,比喻排除前進中的困難和障礙。根據“龍舟”需在水里的語境,應選“劈

波斬浪”。

故選Bo

23.下面某雜志社一則征稿啟事片段,其中有五處詞語使用不當,請找出并作修改,要

求修改后準確得體。

“華表散文獎”創(chuàng)刊于1978年,是《中國散文》編輯部鼎力打造的散文大獎,是國內

最具權威性、代表性的散文獎項之一,旨在獎賞上一年度在全國散文創(chuàng)作中成績突出、具有

影響力的散文家?!叭A表散文獎”以“頒發(fā)一個獎項、出版一本散文集、召開一次研討會”

的“三一”方式,在獎項繁多的中國文壇獨占鰲頭,獲得了廣泛贊譽。2019年“華表散文

獎”將繼續(xù)采取“公開征稿、自薦參評、嚴格評審”的方式評獎,真誠歡迎廣大散文創(chuàng)作者

惠贈稿件。

①②

③④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創(chuàng)刊”改為“設立";②.“鼎力”改為“全力”“著力”;③.

“獎賞”改為“獎勵”;④.“獨占鰲頭”改為“獨樹一幟”;⑤.“惠贈稿件”

改為“踴躍投稿”。

【解析】

【分析】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之準確得體的能力。

①“創(chuàng)刊”錯誤,“創(chuàng)刊”指開始出版發(fā)行報刊,而“華表散文獎”不是報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