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筋算量基礎教程課件_第1頁
鋼筋算量基礎教程課件_第2頁
鋼筋算量基礎教程課件_第3頁
鋼筋算量基礎教程課件_第4頁
鋼筋算量基礎教程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鋼筋算量教程鋼筋算量教程鋼筋算量業(yè)務入門學習鋼筋算量的意義鋼筋在建筑工程中所占比重較大,價格較高,屬于三大材之首。在造價工作中,鋼筋算量工作占整個造價工作的50%以上,細碎而煩雜,如果沒有清晰的算量思路,很難把鋼筋算清楚,所以大家系統(tǒng)學習鋼筋算量知識很有必要。鋼筋算量業(yè)務入門學習鋼筋算量的意義1.1鋼筋算量哦相關名詞解釋1.1.1鋼筋種類1.1.1.1按照直徑分鋼筋混凝土結(jié)構(gòu)鋼筋按照直徑分:鋼筋和鋼絲兩類。直徑在6mm以上成為鋼筋;直徑在6mm以內(nèi)稱為鋼絲。1.1.1.2按照生產(chǎn)工藝分:熱軋鋼筋、余熱處理鋼筋、冷拉鋼筋、冷拔鋼筋、冷軋鋼筋等。1.1.1.3常用鋼筋種類的表達方法按照“GB50010-2002”規(guī)定:1.1鋼筋算量哦相關名詞解釋1.1.1鋼筋種類(1)HPB235表示熱軋光圓一級鋼;(2)HRB335表示熱軋帶肋二級鋼;(3)HRB400表示熱軋帶肋三級鋼;(4)RRB400表示余熱處理三級鋼。螺紋鋼是表面帶肋的鋼筋,亦稱帶肋鋼筋,通常帶有2道縱肋和沿長度方向均勻分布的橫肋。橫肋的外形為螺旋形、人字形、月牙形3種。用公稱直徑的毫米數(shù)表示。帶肋鋼筋的公稱直徑相當于橫截面相等的光圓鋼筋的公稱直徑。鋼筋的公稱直徑為8-50毫米,推薦采用的直徑為8、12、16、20、25、32、40毫米。帶肋鋼筋在混凝土中主要承受拉應力。帶肋鋼筋由于肋的作用,和混凝土有較大的粘結(jié)能力,因而能更好地承受外力的作用。帶肋鋼筋廣泛用于各種建筑結(jié)構(gòu)、特別是大型、重型、輕型薄壁和高層建筑結(jié)構(gòu)。螺紋鋼其牌號由HRB和牌號的屈服點最小值構(gòu)成。H、R、B分別為熱軋(Hotrolled)、帶肋(Ribbed)、鋼筋(Bars)三個詞的英文首位字母。熱軋帶肋鋼筋分為HRB335、HRB400、HRB500三個牌號。(1)HPB235表示熱軋光圓一級鋼;1.1.2混凝土保護層定義:結(jié)構(gòu)構(gòu)件中鋼筋骨架被澆筑于混凝土中,在鋼筋骨架的外圍必須有混凝土將鋼筋包裹住,主筋外皮與混凝土面(即構(gòu)件的外表面)之間的距離,就是鋼筋的混凝土保護層?;炷帘Wo層的厚度不能小于10mm。1.1.2混凝土保護層受力鋼筋的混凝土保護層厚度表受力鋼筋的混凝土保護層厚度表1.1.3鋼筋錨固定義:鋼筋的錨固長度就是鋼筋伸入支座的長度。鋼筋與混凝土能夠可靠的結(jié)合,實現(xiàn)共同工作的材料特點,主要一點是他們之間存在粘結(jié)力。顯然,鋼筋探入混凝土內(nèi)的長度越長,粘結(jié)效果越好。錨固的目的就是為了防止鋼筋被拔出。非抗震結(jié)構(gòu)錨固長度按照下表1-2中選擇1.1.3鋼筋錨固非抗震結(jié)構(gòu)錨固長度按照下表1-2中選擇鋼筋算量基礎教程ppt課件抗震結(jié)構(gòu)錨固長度按照表1-3規(guī)定選擇抗震結(jié)構(gòu)錨固長度按照表1-3規(guī)定選擇1.1.4鋼筋連接工廠生產(chǎn)出來的鋼筋均按照一定規(guī)格(如9m、12m等)的定長尺寸制作,實際工程中使用的鋼筋有長有短,形狀各異,因此需要對鋼筋進行連接處理。連接分三種情況:1.1.4.1綁扎連接直接將兩根鋼筋相互參差地搭接在一起,就是綁扎連接。綁扎連接的長度按照表1-4的規(guī)定選擇。

ξ

是希臘字母,讀作[ksi]1.1.4鋼筋連接1.1.4.2焊接連接焊接連接包括對焊、單面焊、雙面焊、電渣壓力焊、氣壓焊等。1.1.4.3機械連接機械連接包括直螺紋連接、錐螺紋連接、套管冷擠壓連接。1.1.4鋼筋彎曲調(diào)整值鋼筋彎曲后,在彎曲處外皮長度會伸長,大于中軸線長度;內(nèi)皮會縮短,小于中軸線長度,但是平時圖紙標注的縱筋長度一般指的是外皮長度,箍筋長度一般指內(nèi)皮長度,于是出現(xiàn)彎曲調(diào)整值。1.1.5.1縱筋彎曲調(diào)整值的計算(1)圖紙標注尺寸1)我們一般看到的是圖紙標注尺寸見圖1-31.1.4.2焊接連接2)圖紙標注的長度是外皮長度,見圖紙1-4(2)鋼筋實際彎曲形狀在實際施工中,我們不可能把綁緊彎折成90°的直勾,實際彎折見圖1-52)圖紙標注的長度是外皮長度,見圖紙1-4(2)鋼筋實際彎曲(3)預算的長度我們預算長度是按照圖1-6計算,預算縱筋的長度=L1+L2 (4)工地實際下料時候,鋼筋彎曲后內(nèi)皮會變短,中心線長度不變,我們下料是使用中心線長度,見圖1-7(3)預算的長度(4)工地實際下料時候,鋼筋彎曲后內(nèi)皮會變短(5)實際下料長度計算縱筋實際下料長度按照圖1-8計算其中:W=L2-X弧長bc=(R+d/2)*2*π/360*α(周長=2πR,這里半徑

=(R+2d)πα/180Z=L1-Y(5)實際下料長度計算其中:W=L2-XX、Y的長度見圖1-9X=Y=(R+d)*tan(α/2)(1-2)實際下料長度=中心線長度=W+弧度bc+Z=L2-X+(R+d/2)πα/180+L1-Y=(L1+L2)-(2*(R+d)*tan(α/2)-(R+d/2)πα/180) (1-3)(6)鋼筋彎曲調(diào)整值由(1-3)可知一個彎曲調(diào)整值=)-(2*(R+d)*tan(α/2)-(R+d/2)πα/180)可知彎曲調(diào)整值與彎曲半徑R、彎折角度α已經(jīng)鋼筋直徑d有關。(7)常用鋼筋加工彎曲半徑取值表X、Y的長度見圖1-9(8)外皮長度和中軸長度的關系外皮長度就是我們按照圖紙計算出來的長度,就是預算長度中軸長度就是按照鋼筋中心線計算出來的長度,就是下料長度兩者關系:中軸長度=外皮計算的長度-鋼筋彎曲調(diào)整值(8)外皮長度和中軸長度的關系鋼筋算量基礎教程ppt課件1.1.7影響鋼筋計算的因素有哪些抗震等級、混凝土等級、鋼筋直徑、鋼筋級別、搭接形式、保護層厚度等因素對鋼筋計算有一定影響,所以我們在計算鋼筋的長度時候,一定要按照圖紙調(diào)整這些因素。1.1.8誰是誰的支座1.1.8.1基礎或者基礎梁是柱子的支座,基礎梁的箍筋是連續(xù)通過的,柱子的箍筋到基礎(基礎梁)頂。1.1.8.2柱子是梁的支座特點:柱子的箍筋是連續(xù)通過,梁的箍筋到柱邊。1.1.8.3梁是板的支座,與梁平行的鋼筋不伸入梁內(nèi)。1.1.7影響鋼筋計算的因素有哪些鋼筋算量基礎教程ppt課件2柱的鋼筋算量本章節(jié)學習目標(1)柱的平面表示方法。(2)學會柱鋼筋算量的基本方法2柱的鋼筋算量本章節(jié)學習目標2.1柱的平面表示方法2.1.1列表注寫方式用表格的方式將柱子的名稱、起止標高、幾何尺寸、配筋數(shù)值、箍筋類型等內(nèi)容在圖紙上注寫出來,就是列表注寫方式2.1柱的平面表示方法2.1.1列表注寫方式鋼筋算量基礎教程ppt課件2.1.1.1柱的分類編號在實際工程中,會出現(xiàn)各種柱子,我們把柱子分成如下類型。2.1.2截面注寫方式在同一編號的柱中選擇一個截面放達到能看清的比例,直接注寫柱的名稱、起止標高、幾何尺寸、配筋數(shù)值、箍筋類型等內(nèi)容,就是截面注寫方式,見圖2-22.1.1.1柱的分類編號2.1.2截面注寫方式鋼筋算量基礎教程ppt課件KZ1集中標注表達的意思是:750*700:表示柱子的截面尺寸,750(寬)*700(高)26?25:表示全部縱筋是26根直徑為25的二級鋼,?10@100/200:表示柱子的箍筋直徑為10的一級鋼,加密區(qū)間間距為100,非加密區(qū)間箍筋間距是200.KZ1集中標注表達的意思是:2.2柱鋼筋算量的基本方法2.2.1柱鋼筋量的算法2.2.1.1柱要算哪些鋼筋量柱要計算的鋼筋量

2.2柱鋼筋算量的基本方法2.2.1柱鋼筋量的算法2.2.1.2柱的縱筋算法(1)基礎層縱筋算法1)柱子直接生根于基礎板,一般有兩種情況。情況一:基礎板厚度小于2m,見圖2-42.2.1.2柱的縱筋算法從圖2-4可知:基礎插筋的長度=彎折長度a+豎直長度h1+非連接區(qū)hn/3+LlE(2-1)在式中,a的取值由h1和錨固長度決定;h1—基礎高度h-基礎保護層厚度;Hn—基礎相鄰層的凈高(層高-梁高)LlE—搭接長度(搭接率為50%時,搭接長度LlE=1.4LaE;搭接率為25%時候,搭接長度LlE=1.2LaE)情況二:基礎板厚度大于2m,見圖2-5從圖2-4可知:鋼筋算量基礎教程ppt課件由上圖可知,這種情況基礎插筋不插到基礎底部,只插到基礎中部,這樣豎直鋼筋h1發(fā)上變化(h1根據(jù)具體圖紙計算),方法同上?;A插筋長度=彎折a+豎直長度h1+非連接區(qū)hn/3+LlE2)柱子生根于基礎梁上。情況一:下平上不平(基礎梁底和基礎底板平),見下圖由上圖可知,這種情況基礎插筋不插到基礎底部,只插到基礎中部,這種情況插+筋的計算方式同(2-1)?;A插筋長度=彎折長度a+豎直長度h1+非連接區(qū)hn/3+LlE這里的h1為基礎梁高-保護層(并非基礎板厚-保護層,hn為基礎梁頂?shù)交A相鄰層的梁底的高度。情況二:上平下不平(基礎梁頂和基礎板頂平)見圖2-7這種情況插+筋的計算方式同(2-1)?;A梁頂與基礎板頂平基礎插筋向里彎折插筋的算法同(2-1)(2)中間層柱的縱筋算法(見圖2-8)基礎梁頂與基礎板頂平基礎插筋向里彎折插筋的算法同(2-1)上圖可以看出中間層柱的縱筋長度=層高—當前層非連接區(qū)長度+上層非連接區(qū)長度+搭接長度(如機械連接,搭接長度=0)(3)頂層柱縱筋的計算頂層柱因為所處位置不同,分為中柱、邊柱和角柱三類。各類柱縱筋的頂層錨固長度各不相同,下面分別介紹。上圖可以看出1)頂層中柱縱筋計算中柱頂部四面都有梁,其縱筋直接錨入頂層梁內(nèi)或者板內(nèi),錨固方式有下面三種情況:情況A當直錨長度<LaE時候,錨固長度按照圖2-10(A)1)頂層中柱縱筋計算頂層中柱縱筋計算按照圖2-11所示頂層中柱縱筋計算按照圖2-11所示圖2-11可知,情況A頂層中柱縱筋長度計算方法如下:情況A頂層縱筋長度=頂層層高-頂層非連接區(qū)長度-梁高+(梁高—保護層)+12d。情況B當直錨長度<LaE,而且頂層為現(xiàn)澆板,強度等級≤C20,板厚≥80mm,錨固長度按照圖2-12(B)計算。圖2-11可知,情況A頂層中柱縱筋長度計算方法如下:情況B頂層中柱縱筋長度計算方法同情況A,計算如下:情況B頂層縱筋長度=頂層層高-頂層非連接區(qū)長度-梁高+(梁高—保護層)+12d。情況C當直錨長度≥LaE,錨固長度按照圖2-13(C)計算。情況C的頂層中柱縱筋長度=(縱筋層高)-(頂層非連接區(qū)長度)-梁高+錨固長度LaE情況B頂層中柱縱筋長度計算方法同情況A,計算如下:情況C的頂2)頂層邊柱縱筋的計算邊柱是三面有梁,見圖2-14.情況A(平法圖集03G101-1的37頁)當頂層梁小于柱寬,又沒有現(xiàn)澆板時,邊柱外側(cè)縱筋只有65%錨入梁內(nèi),見圖2-152)頂層邊柱縱筋的計算鋼筋算量基礎教程ppt課件邊柱外側(cè)縱筋根數(shù)的65%為1號鋼筋,其余外側(cè)35%2號或者3號鋼筋(外側(cè)太密,需要出現(xiàn)第二層時候,用3號鋼筋),剩余側(cè)面為4號鋼筋或者5號鋼筋(當直錨長度≥LaE時,為5號鋼筋)有圖2-15可知,頂層邊柱1-5號縱筋長度計算如下:1號縱筋長度=頂層層高-頂層非連接區(qū)長度-梁高+1.5LaE2號縱筋長度=頂層層高-頂層非連接區(qū)長度-梁高+(梁高-保護層)+(與彎折平行的柱寬-2×保護層)+8d3號縱筋長度=頂層層高-頂層非連接區(qū)長度-梁高+(梁高-保護層)+(與彎折平行的柱寬-2×保護層)4號縱筋長度=頂層層高-頂層非連接區(qū)長度-梁高+(梁高-保護層)+12d5號縱筋長度=頂層層高-頂層非連接區(qū)長度-梁高+錨固長度LaE情況B當頂板為現(xiàn)澆板,混凝土強度等級≥C20、板厚≥80mm,邊柱外側(cè)縱筋100%錨入板內(nèi),見圖2-16邊柱外側(cè)縱筋根數(shù)的65%為1號鋼筋,其余外側(cè)35%2號或者3鋼筋算量基礎教程ppt課件這種情況只有1號和4號縱筋,長度計算如下(平法圖集37頁)1號縱筋長度=頂層層高-頂層非連接區(qū)長度-梁高+1.5LaE4號縱筋長度=頂層層高-頂層非連接區(qū)長度-梁高+(梁高-保護層)+12d情況C當柱外側(cè)的縱向配筋率大于1.2%時,邊柱外側(cè)縱筋分兩批錨入梁內(nèi),50%根數(shù)錨固長度為1.5LaE,50%根數(shù)錨固長度為1.5LaE+20d,見圖2-17長度計算為:1號縱筋長度(外側(cè)根數(shù)的一半)=頂層層高-頂層非搭接區(qū)長度-梁高+1.5LaE1號縱筋長度(外側(cè)根數(shù)的一半)=頂層層高-頂層非搭接區(qū)長度-梁高+1.5LaE+20d4號縱筋長度=頂層層高-頂層非連接區(qū)長度-梁高+(梁高-保護層)+12d這種情況只有1號和4號縱筋,長度計算如下(平法圖集37頁)鋼筋算量基礎教程ppt課件配筋率是鋼筋混凝土構(gòu)件中縱向受力(拉或壓)鋼筋的面積與構(gòu)件的有效面積之比(軸心受壓構(gòu)件為全截面的面積)。受拉鋼筋配筋率、受壓鋼筋配筋率分別計算。

3)頂層角柱縱筋的計算頂層角柱縱筋的計算方法和邊柱一樣,只是外側(cè)是兩個面,外側(cè)縱筋總根數(shù)為兩個外側(cè)總根數(shù)之和計算。配筋率是鋼筋混凝土構(gòu)件中縱向受力(拉或壓)鋼筋的面積與構(gòu)件(4)變截面縱筋計算1)c/hb≤1/6(其中c為上下層柱截面變化尺寸,hb為梁高)這種情況c值很小斜長忽略不計,縱筋計算方法和中間層一樣。某層變截面縱筋長度=某層層高-某層非連接區(qū)長度+上層非連接區(qū)長度+搭接長度LaE(當機械或焊接連接時搭接長度LlE=0)(平法38頁)(4)變截面縱筋計算1)c/hb≤1/6(其中c為上下層柱截縱筋長度按照圖2-20計算縱筋長度按照圖2-20計算由上圖可知:變截面層柱縱筋長度=某層層高-某層非連接區(qū)長度+上層非連接區(qū)長度+搭接長度LlE2)c/hb>1/6這種情況也分綁扎和機械連接兩種情況,見圖2-21由上圖可知:縱筋計算按圖2-22計算縱筋計算按圖2-22計算這種情況計算三種鋼筋:變截面縱筋、不變截面縱筋和插筋。變截面處縱筋長度=某層層高-某層費連接區(qū)長度-梁高+(梁高-保護層)+(c+200-保護層)不變截面處縱筋長度=某層層高-某層費連接區(qū)長度+上層非連接區(qū)長度+搭接長度LlE變截面處上層插筋長度=1.5LlE+上層非連接區(qū)長度+搭接長度LlE這種情況計算三種鋼筋:變截面縱筋、不變截面縱筋和插筋。2.2.3柱箍筋的算法2.2.3.1柱箍筋的種類(1)非復合箍筋非復合箍筋常見種類見圖2-232.2.3柱箍筋的算法2.2.3.1柱箍筋的種類(2)復合箍筋復合箍筋常見類型見圖2-24(2)復合箍筋2.2.3.2柱箍筋的長度計算柱箍筋長度有兩種算法,按中心線計算或外皮計算。下面時四種常用的箍筋計算方法,見圖2-252.2.3.2柱箍筋的長度計算(1)按照中心線計算箍筋長度1號箍筋長度=(b-2*bhc+1/2d*2)*2+(h-2bhc+1/2d*2)*2+1.9d*2+max(10d,75mm)*2=(b+h)*2-8*bhc+4d+1.9d*2+max(10d,75mm)*2(1)按照中心線計算箍筋長度2號箍筋長度=(間距j+1/2D*2+1/2d*2)*間距j數(shù)*2+(h-bhc*2+1/2d*2)*2+1.9d+max(10d,75mm)*2=[(b-bhc*2-D)/(b邊縱筋根數(shù)-1)*間距j數(shù)+D]*2+(h-bhc*2)*2+4d+1.9d*2+max(10d,75mm)*22號箍筋長度=(間距j+1/2D*2+1/2d*2)*間距j3號箍筋長度=(間距j*2+1/2D*2+1/2d*2)*間距j數(shù)+(b-bhc*2+1/2d*2)+1.9d*2+max(10d,75mm)*2=[(h-2*bhc-D)/(h邊縱筋根數(shù)-1)*間距j數(shù)+D]*2+(b-2*bhc)*2+4d+1.9d*2+max(10d,75mm)*23號箍筋長度=(間距j*2+1/2D*2+1/2d*2)*間第一種情況:單肢箍同時勾住縱筋和箍筋4號箍筋長度=(h-2*bhc+2d+1/2d*2)+1.9d*2+max(10d,75mm)=(h-2*bhc+3d)+1.9d*2+max(10d,75mm)*2第一種情況:單肢箍同時勾住縱筋和箍筋單肢箍只勾住縱筋4號箍筋長度=(h-2*bhc+1/2d*2)+1.9d*2+max(10d,75mm)*2

=(h-2*bhc+d)+1.9d*2+max(10d,75mm)*2單肢箍只勾住縱筋2.2.3.3柱箍筋的計算(1)按縱筋綁扎連接情況計算箍筋的根數(shù)1)基礎層箍筋的根數(shù)計算(見圖2-30)2.2.3.3柱箍筋的計算(1)按縱筋綁扎連接情況計算箍筋按圖計算,基礎箍筋存在三種算法:第一種算法:基礎層上下兩端均不布置箍筋?;A層箍筋根數(shù)=(基礎高度h-基礎保護層)/500-1第二種算法:基礎層上或者下布置1道箍筋基礎層箍筋根數(shù)=(基礎高度h-基礎保護層)/500第三種算法:基礎層上下兩端布置1道箍筋基礎層箍筋根數(shù)=(基礎高度h-基礎保護層)/500+1按圖計算,基礎箍筋存在三種算法:2)樓層箍筋根數(shù)的計算基礎層相鄰層柱箍筋根數(shù)根據(jù)圖2-31計算2)樓層箍筋根數(shù)的計算根據(jù)圖2-31,基礎相鄰層(或一層)箍筋根數(shù)計算見表2-3根據(jù)圖2-31,基礎相鄰層(或一層)箍筋根數(shù)計算見表2-3鋼筋算量基礎教程ppt課件中間層柱箍筋根數(shù)按圖2-32計算中間層柱箍筋根數(shù)按圖2-32計算根據(jù)圖2-32中間層箍筋根數(shù)計算見表2-4根據(jù)圖2-32中間層箍筋根數(shù)計算見表2-4頂層柱箍筋根數(shù)按圖2-33計算頂層柱箍筋根數(shù)按圖2-33計算鋼筋算量基礎教程ppt課件梁梁2梁的鋼筋算量本章的學習目標(1)掌握梁的平面表示方法(2)學會梁鋼筋算量的基本方法2.1梁的平面表示方法2.1.1梁的平面表示方法2.1.1.1平面注寫方式在梁平面布置圖上,分別在不同編號的梁中各選一根梁,在其上注寫梁的截面尺寸和配筋的具體數(shù)值。2梁的鋼筋算量本章的學習目標2.1梁的平面表示方法平面注寫方式包括集中標注和原位標注。集中標注表達梁的通用數(shù)值,原位標注表達梁的特殊數(shù)值。當集中標注中的某項數(shù)值不適用于梁的某部位時候,則將該項數(shù)值用原位標注,使用時,原位標注取值優(yōu)先平面注寫方式包括集中標注和原位標注。集中標注表達梁的通用2.1.1.2截面注寫方式系在梁平面布置圖上,分別在不同編號的梁中各選1根梁,用剖面圖引出配筋圖,并在其上注寫梁的截面尺寸和配筋的具體數(shù)值。2.1.1.2截面注寫方式2.1.1.3集中標注內(nèi)容注釋(1)梁編號在實際工程中可能遇到各種各樣的梁,平法圖集講梁歸類如下,見表2-12.1.1.3集中標注內(nèi)容注釋(2)梁截面梁編號后面緊跟著是梁的截面,一般用“截面寬×截面高”表示。如300*400表示梁的截面高300mm,高400mm。(3)箍筋的表示方法箍筋包括鋼筋的級別、直徑、加密區(qū)與非加密區(qū)間距及鋼筋肢數(shù)等內(nèi)容如A10@100/200(4)表示箍筋為一級鋼筋,直徑為10,加密區(qū)間距為100mm,非加密區(qū)間距為200mm,均為4肢箍。A8@100(4)/150(2),表示箍筋為一級箍筋,直徑為8,加密區(qū)間距為100,4肢箍,非加密區(qū)間距為150,2肢箍。13A10@150/200(4),表示箍筋為一級鋼筋,直徑為A10;梁兩端各有13個四肢箍,間距為150,梁跨中部分間距為200,四肢箍。(2)梁截面(4)梁上下通長筋和架立筋的表示方法1)如果只有上部通長筋,沒有下部通長筋,則在集中標注只表示上部通長筋。如圖2-1中的集中標注中2B25表示通長筋為兩根二級鋼筋,直徑為25。2)如果同時有上部通長筋和下部通長筋,用“;”隔開。如2B22;3B25表示梁上部為2根二級鋼,直徑為22;梁下部通長筋為3根二級鋼直徑為25.3)架立筋需要用括號將其括起來。例:2B22+(4A12)用于六肢箍,其中2B22是通長筋,4A12是架立筋。梁側(cè)面縱筋表示方法(5)梁側(cè)面縱筋的表示方法1)構(gòu)造腰筋:當梁腹高(梁高-板厚)≥450mm時候,需要配置縱向構(gòu)造鋼筋,此項注寫值以大寫字母G打頭。其根數(shù)表示梁兩側(cè)的總根數(shù),且對稱配置。例:G4A12,表示梁的兩側(cè)共配置4A12的縱向構(gòu)造鋼筋,每側(cè)各配置2A12。2)抗扭腰筋,當兩側(cè)需要配置受扭縱向鋼筋時候,此項注寫值以大寫N打頭。如N6B22,表示梁的兩個側(cè)面共配置6B22的受扭縱向鋼筋,每側(cè)各配置3B22。(4)梁上下通長筋和架立筋的表示方法(6)梁頂面標高高差的表示方法(該項為選注值)梁頂面標高高差,系指相對于結(jié)構(gòu)層樓面標高的高差值,有相對高差時,須將其寫入括號內(nèi),無高差時候不注寫。當某道梁的頂面所在結(jié)構(gòu)層的樓面標高時,其標高高差是正值,反之為負值。某結(jié)構(gòu)層的樓面標高為44.950m,當某道梁的梁頂面標高高差注寫為(-0.05)時,即表明該梁頂面標高相對于44.95m低0.05m。(6)梁頂面標高高差的表示方法(該項為選注值)2.1.1.4原位標注內(nèi)容解釋(1)梁支座上部縱筋的表示方法1)當上部縱筋為一排時,用如下方式表示,見圖2-3.2.1.1.4原位標注內(nèi)容解釋2)當上部縱筋多于一排時,用斜線“/”將各排縱筋自上而下分開。例如:梁支座上部縱筋注寫為6B254/2,則表示上一排縱筋為4B25,下一排縱筋為2B25。3)當同一排縱筋有兩種直徑時候,用加號“+”將兩種直徑的縱筋相連注寫時候?qū)⒔墙顚懺谇懊?。例如:梁支座上部有四根縱筋,2B25放在角部,2B22放在中部,在梁支座上部應注寫為2B25+2B22。4)當梁中間支座兩邊的上部縱筋不同時,須在支座兩邊分別標注,見圖2-42)當上部縱筋多于一排時,用斜線“/”將各排縱筋自上而下分開當梁中間支座兩邊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