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塵防爆標準_第1頁
粉塵防爆標準_第2頁
粉塵防爆標準_第3頁
粉塵防爆標準_第4頁
粉塵防爆標準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爆炸性粉塵環(huán)境用防爆電氣設備粉塵防爆電氣設備《爆炸性粉塵環(huán)境用防爆電氣設備、粉塵防爆電氣設備標準》,共六篇,于 1991年3月1日起實施。依據限制粉塵進入電氣設備外殼之內,并限制外殼外表溫度的原理而制訂,僅適用于外殼防護型式的電氣設備。該標準規(guī)定了粉塵防爆電氣設備的通用要求、專用規(guī)定、試驗方法、檢驗程序和標志。適用于工廠爆炸性粉塵〔包括纖維〕環(huán)境用粉塵防爆電氣設備的制造和檢驗。不適用于無需空氣中的氧即可燃燒的物質〔如火藥、炸藥〕或引火物質所形成的粉塵爆炸危急場所,也不適用于同時存在可燃性粉塵和可燃性氣體的爆炸危急場所。爆炸性粉塵環(huán)境用防爆電氣設備粉塵防爆電氣設備GB12476.1—901990—08—27199103—01主題內容與適用范圍1.1本標準規(guī)定了粉塵防爆電氣設備的通用要求、專用規(guī)定、試驗方法、檢驗程序和標志。1.2本標準適用于工廠爆炸性粉塵〔包括纖維〕環(huán)境用粉塵防爆電氣設備的制造和檢驗。1.3本標準不適用于無需空氣中的氧即可燃燒的物質〔如火藥、炸藥〕或引火物質所形成的粉塵爆炸危急場所,也不適用于同時存在可燃性粉塵和可燃性氣體的爆炸危急場所。1.4本標準是依據限制粉塵進入電氣設備外殼之內,并限制外殼外表溫度的原理制訂的。本標準僅適用于外殼防護型式的電氣設備。1.5本標準未涉及的內容,還應符合其它有關標準的規(guī)定。引用標準GB531A型硬度試驗方法GB1312熒光燈座與起輝器座GB1410固體電工絕緣材料絕緣電阻、體積電阻系數和外表電阻系數試驗方法GB38363e”GB4208外殼防護等級的分類GB4942.1電機外殼防護分級ZBK74003螺口式燈座技術條件術語3.1粉塵dust能懸浮在空氣中或呈積存層的顆粒物質。3.2粉塵conductivedust電阻系數小于10Ω·cm的粉塵。3.3爆炸性粉塵explosivedust即使空氣中氧氣很少的條件下也能著火,呈懸浮狀態(tài)時能產生猛烈爆炸的粉塵。3.4可燃性粉塵combustibledust與空氣中的氧起氧化放熱反響而燃燒的粉塵。35explosivedustmixture在大氣條件下,粉塵或纖維狀的易燃物質與空氣混合,點燃后,燃燒將在整個范圍內傳播的混合物。36explosivedustatmosphere含有爆炸性粉塵混合物的環(huán)境。3.7粉塵爆炸危急場所dustexplosionhazardousarea爆炸性粉塵混合物消滅或預期可能消滅的數量到達足以要求對電氣設備的構造、安裝和使用實行預防措施的場所。3.8粉塵點燃溫度dustignitiontemperature在標準規(guī)定的測試條件下,粉塵云或肯定厚度的粉塵層被熱外表點燃的最低溫度。3.9外殼enclosure包涵電氣設備內部電氣元件或電路的整個殼體〔包括門、蓋、觀看窗、電纜引入裝置、操縱桿和軸等〕。310dusttightenclosure不易產生點燃危急的外殼。3.12〔〕dustignitionproofelectricalapparatusrlosiveatmosphere備。3.13最高外表溫度maximumsurfacetemperature在規(guī)定的無粉塵狀態(tài)或粉塵掩蓋狀態(tài)下試驗時,電氣設備外表任何局部到達的最高溫度。3.14允許最高外表溫度maximumpermissiblesurfacetemperature為了避開粉塵點燃,允許電氣設備在運行中到達的最高外表溫度。注:允許最高外表溫度取決于粉塵的種類,狀態(tài)和所取的安全系數。粉塵種類粉塵按其燃燒的猛烈程度分為兩類:a.爆炸性粉塵:如鎂、鋁、鋁青銅等;b.可燃性粉塵:如鋅、焦炭、鐵、煤、小麥、玉米、棉花、砂糖、橡膠、染料、聚乙烯、苯酚樹脂等??扇夹苑蹓m可分為導電粉塵和非導電粉塵。1溫度組別1溫度組別T℃T11T12T13T>270200<T≤270150<T≤200注:確定粉塵溫度組別時,應取粉塵云的點燃溫度和粉塵層的點燃溫度兩者中的低值。6粉塵防爆電氣設備外殼的分類粉塵防爆電氣設備外殼按其限制粉塵進入設備的力量分為兩類:塵密外殼:外殼防護等級為IP6XDT。IP5XDP。7粉塵爆炸危急場所的劃分依據爆炸性或可燃性粉塵環(huán)境消滅的頻度和持續(xù)時間,將粉塵爆炸危急場所劃分為:區(qū):在正常加工、處理或清理過程中,消滅或可能消滅的粉塵云或粉塵層與空氣混合能到達爆炸濃度的區(qū)。區(qū):未劃為10區(qū)的場所,但在特別條件下可以在該場所內消滅粉塵云或粉塵層與空氣混合能到達爆炸濃度的區(qū)。8粉塵防爆電氣設備的選型安裝在粉塵爆炸危急場所的電氣設備須按表2的規(guī)定選型。2危急場所粉塵種類可燃性粉塵非導電粉塵9溫度

10區(qū) 11區(qū)DT DT導電粉塵 DTDT9.1電氣設備的允許最高外表溫度電氣設備的允許最高外表溫度須符合表3的規(guī)定。表3℃溫度組別無過負荷荷T11215190T12160145T139.1202電氣設備運行環(huán)境溫度110有認可的過負電氣設備運行環(huán)境溫度一般為-20~40℃。環(huán)境溫度范圍不同時,須在銘牌上標明,并以最高環(huán)境溫度為基準計算電氣設備最高外表溫度。有認可的過負其次篇通用要求10 概述10 .1爆炸性粉塵環(huán)境用電氣設備應適于在規(guī)定的環(huán)境條件下使用,并須符合本標準的要求。注:假設電氣設備必需承受特別不利的條件〔如機械的、電的、熱的和化學的作用〕,則這些條件應由用戶規(guī)定,并由制造廠、用戶和檢驗單位之間商定相應的保護措施。10.2電氣設備的外殼外表應盡可能設計成能避開靜電荷聚攏和粉塵積存并易于清理的結構。.3假設電氣設備外殼蓋或門的開啟時間小于內部元件冷卻到低于該設備允許最高外表溫度所需的時間時,須在外殼上設置警告牌,標明開啟前的延時時間規(guī)定。材質電氣設備外殼可承受,金屬〔如鑄鐵、鋼、銅、黃銅、青銅、含鎂量不大于0.5%的輕合金〕或非金屬〔如塑料〕材料制成。.2機械強度外殼應具有適當的強度和剛度,避開在正常運行和安裝條件下 〔包括溫度變化所造成的變形〕影響設備的安全運行。塑料外殼塑料外殼應具有熱穩(wěn)定性,并能承受35章規(guī)定的熱穩(wěn)定性試驗和其它有關試驗。外力沖擊不到者不進展沖擊試驗。12 .2為保證塑料正常工作時不積聚危急靜電,按34章規(guī)定的試驗方法測得的塑料表面絕緣電阻值須不大于10Ω。12 .3塑料外殼須承受不燃或難燃性材料制成。.4對于用緊固件緊固并在運行中因調整、檢查或其它緣由須開啟的外殼蓋,其緊固螺釘的螺孔可承受以下形式:帶金屬鑲嵌件的螺孔。其鑲嵌件應永久地固定在塑料外殼上;與金屬緊固件協作的塑料螺孔。其螺孔形式應適合于塑性材料,并有適當的強度和壽命。接合面13 .1外殼殼體與可卸部件之間的接合面可以是平面式、止口式、密封式、螺紋式、圓筒式以及這幾種方式的組合。13 .2凡用螺栓或螺釘緊固時,應具有足夠數量的緊固螺栓或螺釘以保證整個接合面嚴密協作。13.3密封墊須承受石棉、橡膠或其它耐久的優(yōu)質材料,并應適合電氣設備的負荷狀況和估量的工作壽命溫度。易于變硬或易于發(fā)粘的材料不宜作密封墊。接合面須有防銹措施,如電鍍、磷化、涂204—1防銹油等。接合面不準涂油漆。接合面的外表粗糙度Ra值為:6.3μm。13.6塵密外殼13.6.1外殼接合面外殼接合面可承受以下形式之一。13.6.1.1平面式接合面平面式接合面應嚴密接合。接合面的最小有效長度L〔圖1〕和接合面邊緣至螺孔邊緣的最小有效長度L1〔圖2〕應符合表4的規(guī)定。124mmL15L1513.6.1.2L15L15止口式接合面的徑向平面接合面應嚴密接合。接合面的最小有效長度L和接合面邊緣至螺L14的規(guī)定。假設軸向圓柱面協作局部的直徑差小于0.075mm時,可將其協作長度的二分之一作為接合面〔圖3〕。止口式接合面長度也須符合4的規(guī)定。3≤0.07513.6.1.3密封式接合面密封式接合面須充分壓緊。在安裝或拆卸接合部位時,密封墊不得損傷、脫離。平墊密封時,接合面的最小有效長度L和接合面邊緣至螺孔邊緣的最小有效長度L1符55mm接合面周長接合面周長<300300~500>500L5810L1333注:接合面周長按接合面中心線計算。13.6.2操縱桿和轉軸13.6.2.1不帶防塵罩的操縱桿操縱桿與桿孔的接合面應承受密封圈或O形環(huán)密封,以45所示。密封圈接合面的有效長度L須不小于10mm,承受二層O形環(huán)時除外。圖41—壓蓋;2—墊圈;3—密封圈;4—密封箱;5513.6.2.2帶防塵罩的操縱桿13.6.2.2帶防塵罩的操縱桿按鈕式操縱桿可設置防塵罩〔圖6〕,且可不設置密封圈。防塵罩應承受橡膠或其它類似的優(yōu)質材料制成,其夾緊部位應有緊固、防松措施。02mm20mm。為了防止防塵罩因裂開影響其防塵性能,宜加設“留意更換”字樣的警告牌。61234567—緊定螺轉軸與軸孔的協作可承受密封式接合面〔如圖7〕。接合面應設在軸承外側。為了保證防13.6轉軸與軸孔的協作可承受密封式接合面〔如圖7〕。接合面應設在軸承外側。為了保證防塵性能,產品名牌上須標明密封件的更換時間。此外,可承受防塵性能優(yōu)良的密封軸承。采用該軸承時,宜在軸承,室充填潤滑脂,以防止粉塵進入。13.6.3螺紋式接合面螺紋式接合面的螺紋旋合長度須不小于5倍螺距,并須實行防松措施,此外,還可加密封墊,以提高防塵性能。當外殼與外殼、外殼與鋼管之間的螺紋接合為兩端固定不能松脫時,可不實行防松措施。13.6.4觀看窗1313.6.4.1電氣設備上設置觀看窗時,應將其個數和開口面積限制到最小限度。13.6.4.2觀看窗上的透亮件應承受玻璃或其它抗機械、熱、化學等作用的材料制成,并能承受第30章規(guī)定的沖擊試驗。13.6.4.3觀看窗應承受密封接合,并須符合13.6.1.3條的規(guī)定。圖7旋轉軸接合面13.7防塵外殼13.7.1外殼接合面外殼接合面可承受以下形式之一。13.7.1.1平面式接合面平面式接合面應嚴密接合。接合面的最小有效長度L和接合面邊L16的規(guī)定。止口式接合面的徑向平面接合面應嚴密接合。接合面的最小有效長度L和接合面邊緣至螺L16的規(guī)定。假設軸向圓柱面協作局部的直徑差小于0.075mm時,可將其協作長度的二分之一作為接合面〔圖3〕。止口式接合面長度也須符合6的規(guī)定。13.7.1.3密封式接合面密封式接合面承受平墊密封時,接合面的最小有效長度L和接合面邊緣至螺孔邊緣的最小有效長度L15mm3mm。13.7.2操縱桿和轉軸13.7.2.1不帶防塵罩的操縱桿操縱桿與桿孔的接合面,可承受以下接合式之一:圓筒式接合面LW77mmL15L1525W0.10.2操縱桿與桿孔的接合應承受密封圈或一層O形環(huán)密封。密封圈接合面的軸向有效長度L須5mm。13.7.2.2帶防塵罩的操縱桿136.2.2b項的規(guī)定;為了防止防塵罩因裂開而影響其防塵性能宜加設“留意更換”字樣的警告牌。13.7.2.3轉軸轉軸與軸孔的協作可承受以下接合面形式之一:a.曲路式接合面曲路式接合面的最小有效長度L和最大直徑差W須符合表8的規(guī)定。接合面的長度和單邊間隙按圖8所示計算。為了防止粉塵進入,可承受在軸承外側加設擋板的曲路構造 〔圖,粉塵進入的允許邊界可至擋板內側。8L=a+b+c;s—按軸向位移選取的間隙912348mmL12.525L12.52545W0.250.40.5承受密封式接合面時,接合面須符合13.6.2.3條的規(guī)定。13.7.3螺紋式接合面螺紋式接合面須符合13.6.3條的規(guī)定.7.413.64條的規(guī)定。緊固件14 .1緊固用螺栓或螺母須有防松裝置。14.2構造上特別要求時,可設置1~2個護圈式〔或沉孔式,以下同〕特別緊固件〔圖。特別緊固件須符合以下要求:a.螺栓頭或螺母設在圈內,使用專用工具才能翻開;b.緊固以后螺栓頭或螺母的上平面不得超出護圈高度h;a.螺栓頭或螺母設在圈內,使用專用工具才能翻開;b.緊固以后螺栓頭或螺母的上平面不得超出護圈高度h;c.護圈直徑d2、高度h和螺栓通孔直徑d1須符合表9的規(guī)定;d.護圈可設有開口。開口所對圓心角須不大于120°。14.3緊固件應承受不銹材料制造,或經電鍍等防銹處理。適用于六角頭適用于小最大值最小值最大值最小值最大值最小值M44.5498M55.551917--1110M66.662018--1211M898252220181615M101110302725222018M121412353130272220M141614403635312624M161816444040362826M182018484444403129M202220504648443533M222422565150463836M242624615756514240護圈直螺紋規(guī)格護圈直螺紋規(guī)格通孔直徑d2d d1 h聯鎖裝置應設計成使用一般工具不能解除其聯鎖功能的構造。絕緣套管16.1當絕緣套管與連接件在接線過程中承受力矩作用時,須能承受 件扭轉試驗。.2絕緣套管應承受吸濕性小的材料制成。對電壓高于127V的電氣設備,不得承受酚醛塑料制品。粘接材料粘接材料應對機械、設備正常運行時的最粘接材料應對機械、設備正常運行時的最熱、化學、溶劑等作用具有充分的抵抗能并能長久的承受電氣低溫度作用而保持其熱穩(wěn)定性。粘接材料的極限熱穩(wěn)定溫度須比其最高工作溫度高20℃以上,但最低為120℃。連接電氣連接的接觸壓力不應因絕緣材料在運行中〔溫度、濕度的轉變〕尺寸的轉變而受到影響。連接件19 可不設連接件。19 .2引入電纜或導線的連接件應保證與電纜或導線連接結實,接線便利,同時,還須防止電纜或導線松脫,擰轉,并能保持良好的接觸壓力。19 .3連接件不允許在正常工作條件下,因溫度上升而導致接觸壓力降低。19.4連接件不允許帶有可能損傷電纜或導線的棱角,不允許在正常緊固時產生永久變形和自行轉動。.5連接件不允許用絕緣材料部件傳遞接點壓力。用于連接多股線的連接件,須采取措施防止,導線分股。連接截面積在4mm以下的電纜或導線的連接件,須設計成能與截面積更小的電纜或導線牢靠連接。使用鋁導線時應承受銅鋁過渡接頭,以防止電解腐蝕。接線盒20 .1電氣設備和外部配線的連接,應在電氣設備的接線盒內進展。注:電氣設備正常進展時不產生火花、電弧或危急溫度,且電氣設備額定功率不大于1kW,允許承受直接引入方式。20 .2接線盒須與電氣設備主體的防塵性能全都。兩空腔之間可承受密封圈,填料密封,但其構造應保證密封牢靠。.3接線盒的構造須便于接線,并留有適合于導線彎曲半徑的空間,正確連接電纜后,其電氣間隙和爬電距離須符合GB3836.356章的規(guī)定。引入裝置21 1將電纜或導線〔包括橡套電纜、鎧裝電纜、鋼管布線〕引入電氣設備的引入裝置. 不應轉變電氣設備的防塵性能。21 2引入裝置須承受以下形式之一:.a.密封圈式引入裝置;b.澆鑄固化填料密封式引入裝置;c.金屬密封環(huán)式引入裝置。21 3密封圈式引入裝置21.3.1引入電纜或導線須承受壓盤式〔如圖11、圖13〕或壓緊螺母式〔12、圖14〕引入裝置,并須具有防松和防止電纜拔脫的措施。21 .3.2固定式電氣設備的接線盒殼體與連通節(jié)可分為兩個部件制造,但接合面必需符合13.7條的規(guī)定。21 .3.3引入橡套電纜時,壓盤或壓緊螺母的電纜入口處須制成喇叭口狀,其內緣應平滑。21 .3.4引入高壓電纜時〔額定電壓不低于3kV的電纜〕引入裝置〔或接線盒〕須留有放置電纜頭的空間〔圖13〕。123456—連a20b3012壓11壓盤式引入裝置緊螺母式引入裝置1—壓緊螺母;2—金屬墊圈;3—鋼質堵板;4—密封圈;5—防止電纜拔脫及防松裝置;6713高壓電纜引入裝置1—連通節(jié);2—金屬墊圈;3—密封圈;4—壓盤;5—鉛皮和鎧裝接地21 .3.5鋼管布線引入裝置的壓盤或壓緊螺母與布線鋼管或撓性連接收的連接,須制成螺紋連接方式〔圖14〕。螺紋旋合長度須不小于6倍螺距。14鋼管布線引入裝置12345—接線盒21.3.6密封圈須承受邵爾氏硬度45~55度的橡膠制造,橡膠材料須能承受第 32章規(guī)定的老化試驗。為協作不同外徑的電纜,允許在密封圈上切割同心槽。1516的規(guī)定。15d=電纜公稱外徑1mmA≥07d〔不小于10mm〕B≥03d〔不小于4mm〕16d=導線公稱外徑0.D1=n個φd孔外節(jié)圓直徑A≥07D1〔不小于10mm;不大于35mm〕B≥0.5d〔不小于4mm〕c≥0.5〔4mm〕21.3.7DoD1010mmDD0-DD≤201.020<D≤601.560<D2.021.3.8引入裝置在以下狀況須加設金屬墊圈:壓緊螺母式引入裝置,須在螺母與密封圈之間加設金屬墊圈〔圖12、圖14〕;承受圖16密封圈時,須在其兩側加設金屬墊圈〔圖14〕;承受圖15密封圈時,對于接觸面積小的須加設金屬墊圈,以增大接觸面積〔圖。21.3.9引入裝置多于一個時,應備有公稱厚度不小于0.5mm的鋼質堵板,以防止在不引入電纜時,形成對外的通孔。21.3.10在額定工作狀態(tài)下,如電纜引入口處的溫度高于 70℃或電纜芯線分支處的溫度高于80℃時,須在接線盒內部設置標牌,標明溫度,以便選用相應的電纜。21.3.11攜帶式或移動式電氣設備的引入裝置,須能承受第21.4澆鑄固化填料密封式引入裝置

33章規(guī)定的夾緊試驗。21.4.1引入裝置須承受橡膠或塑料護套電纜,電纜引入口須設置防止電纜拔脫裝置,并須敷〔17〕。圖 1 7 澆 鑄 固 化 密 封 填 料 式 引 入 裝 置—連通節(jié); 2—固化密封填料; 3—電纜; 4—防止電纜拔脫裝置1 .4 .2 澆鑄固化密封填料須符合下列要求:a 填料應是不燃性或難燃性材料;b.b不須加熱即可填充;.c 填充后,在常溫短時間內即可固化;.d 固化后,不產生影響防塵性能的裂紋,且軟化溫度不低 95℃;.e 不會對電纜護套產生不良影響。.21.4.3澆鑄固化密封填料的填充深度須大于電纜引入口

1.5倍,最小為需填充量的標記。215金屬密封環(huán)式引入裝置21.5.1引入電纜須為金屬護套電纜圖1金屬密封環(huán)式引入裝置

18〕。

40mm,1—金屬護套電纜;2—螺母;3—套筒;4—端部固定套9—金屬密封環(huán)

5—導體;6—絕緣套管;7—凈后再敷設。21.5.322接地凈后再敷設。21.5.322接地引入裝置須能承受第33章規(guī)定的夾緊試驗。22 .1電氣設備的金屬外殼和鎧裝電纜的接線盒,須設有外接地螺栓,并標志接地符號“±?!睌y帶式和移動式電氣設備,可不設外接地螺栓,但必需承受有接地芯線的電纜。22 .2電氣設備接線盒內部〔當承受直接引入方式時,則在主空腔內〕須設有專用的內接地螺栓,并標志接地符號“±?!钡姍C車上的電氣設備和電壓不高于36V的電氣設備除外。22 .3內接地螺栓的直徑須符合以下規(guī)定:當導電芯線截面積不大于35mm時,應與接線螺栓直徑一樣;當導電芯線截面積大于35mm時,應不小于連接導電芯線截面之半的螺栓直徑,但至少35mm芯線的螺栓直徑。22.422.4外接地螺栓的規(guī)格須符合以下規(guī)定:功率大于10kW的設備,不小于M12;5kW10kWM10;250W5kWM8;功率不大于250W,且電流不大于5A的設備,不小于M6;對儀器儀表,外接地螺栓能壓緊接地芯線即可。第三篇專用規(guī)定23第三篇專用規(guī)定23電動機23.1外扇冷電動機通風孔的防護等級須不低于以下要求:進風端:IP20出風端:IP10.2立式電動機,外物不得垂直落入通風孔。23.3風扇、風扇罩、隔板須有足夠的機械強度,并保證牢靠固定,在其承受第30章的試驗后,靜止與活動部件不得相互碰撞和摩擦。23.4在正常工作狀態(tài)下,風扇距風扇罩、隔板及其緊固件的間距須不小于風扇直徑的1%5mm1mm。23.5風扇如承受輕合金制成,則含鎂量須不大于0.5%。.6風扇如承受塑料材質,則按第34章規(guī)定的方法測得的電阻須不大于10Ω。當風50m/s時,可不按此規(guī)定。變壓器24.1變壓器的高壓線圈與低壓線圈之間須設屏蔽層。但低壓側接地的儀表用互感器及一次800V以下,容量小于3kV.A的電源變壓器除外。24.224.2油浸式變壓器,其油箱必需承受塵密外殼。25斷路器裝仔外殼內的斷路器應降低容量使用,并將實際的允許斷容量標注在外殼的銘牌上。26.1隔離開關三相觸頭應能同時分、合。26.2隔離開關的分合狀態(tài)應能通過信號燈或操作手柄的位置識別。..3隔離開關應與主電器開關聯鎖,以保證隔離開關實現無負荷分、合。掌握器掌握器的操作手柄如為可拆卸構造時,須保證在停頓位置上才可拆卸,且不影響防塵性能。28插銷28.1插銷的插頭與插座及其插合后的構造均須符合第6章的規(guī)定。28.2插座內應設置聯鎖開關,并通過牢靠的機械聯鎖保證明現先斷電,后插拔的要求。28.3聯鎖開關的通、斷狀態(tài),在插銷的外殼上應有耐久、清楚的機械指示。28.4須有接觸良好的接地保護極,并能保證它先于電源插頭接通,后于電源插頭拔28.5電源插頭與插座的電接觸須牢靠,并保證肯定的插拔力。.628.5電源插頭與插座的電接觸須牢靠,并保證肯定的插拔力。.6插座須具備插頭拔脫后的防塵裝置。燈具燈具包括白熾燈、汞燈、熒光燈和鈉燈為光源的固定式照明燈具〔以下簡稱固定式燈

200W以下的移動式白熾燈光源的照明燈具〔以下簡稱移動式燈具〕,光源功率為15W以下的白熾燈光源的信號指示燈具〔以下簡稱指示燈具〕和內部裝有干電池或蓄電池的攜〔〕。29.1一般要求29.1.1構造29.1.1.1燈具的外殼須符合第6章的規(guī)定,但移動式燈具和攜帶式燈具只限承受塵密外殼。29.1.1.2燈具應具有結實的外殼、透亮件和金屬保護網,但符合以下狀況之一者可不設置金屬保護網:透亮件為鋼化玻璃,并安裝在無沖擊危急的場所;透亮件外露面積在4000mm2以下,且將外殼制成不易使透亮件受沖擊的構造。.1.1.3移動式和攜帶式燈具的外殼和保護網須承受不會因受沖擊及跌落而產生危急火花的金屬材料制成,或用安全性材料包覆。29.1.1.4燈具應設置斷開電源后才能翻開透亮件的聯鎖裝置,或以標有 “斷電源后開蓋”字樣的警告牌代替。.1.5燈具內部導線和引出線應承受耐熱絕緣導線,其公稱截面須不小于1.25mm;熒光燈用導線的公稱截面須不小于0.75mm。29.1.2電氣性能燈具內不同極性的帶電部件之間,帶電部件與外殼之間考核絕緣介電強度的試驗電壓應在相應國家標準規(guī)定根底上提高10%。29.1.3溫度29.1.3.1燈具外殼的允許最高外表溫度須符合表 3“無過負荷設備”欄中的規(guī)定。29.1.3.2155℃,但不使用粘結劑的燈頭除外。29.1.3.330℃。29.1.4透亮件29.1.4.1透亮件應承受玻璃或其它抗機械、熱、化學等作用的材料制成。29.1.4.230章規(guī)定的沖擊試驗。29.1.4.335章規(guī)定的熱劇變試驗。29.1.4.4透亮件的安裝局部不允許制成帶有螺紋的構造,但具有防塵外殼的固定式燈具除外。29.1.5金屬保護網29.1.5.1金屬保護網應鑄成或焊成結實的整體。29.1.5.2金屬保護網應牢靠地固定在外殼上,且承受結實、不易松脫的構造。29.1.6燈座29.1.6.1螺口式燈座的構造須符合ZBK74003的規(guī)定。29.1.6.2燈座的絕緣體應承受吸濕性小、耐熱且有足夠強度的陶瓷、合成樹脂等材料制成。29.1.6.3燈座的導電局部應承受磷青銅、黃銅、紫銅類不易生銹的金屬材料。29.1.6.4燈座導電局部的構造,不應因使用中可能發(fā)生的振動、沖擊和發(fā)熱等原因而產29.29.1.6.5熒光燈燈座和起輝器座須符合GB1312的規(guī)定。29.1.7鎮(zhèn)流器29.1.7.1鎮(zhèn)流器應承受外殼不能翻開的全封閉構造,鎮(zhèn)流器部件全部用填充物填充者除外。29.1.7.2使用電容器的鎮(zhèn)流器,在電容器斷開后燈仍點燃時,其外殼的最高外表溫度須29.1.3條的規(guī)定。29.2專用要求29.2.1塵密外殼的固定式燈具塵密外殼的固定式燈具還應符合以下規(guī)定;29.2.1.11111光源功率P間距Wmm白熾燈白熾燈汞燈熒光燈鈉燈P≤100100<P≤200-P≤125P≤100--P≤100710200<P≤300125<P≤250 -100<P≤21520300<P≤500250<P≤400 -215<P≤38025500<P400<P -380<P3029.2.1.210mm于2000mm時,透亮件與金屬保護網的間距須不小于 5mm。29.2.1.3金屬保護網的網孔最大面積與網條尺寸須符合表12

12的規(guī)定。光源功率P

網孔最大面積

mmW圓形厚mm板形寬P≤1003000φ426100<P≤2004500φ52.58200<P600029.2.2防塵外殼的固定式燈具防塵外殼的固定式燈具還須符合以下規(guī)定:29.2.2.21l29.2.2.21l的規(guī)定。29.2.2.5透亮件與金屬保護網的間距須符合29.2.1.2條的規(guī)定。29.2.2.4金屬保護網須符合29.2.1.3條的規(guī)定。但金屬保護網網孔最大面積大于3000mm2時,網條尺寸可為φ4mm或同等強度金屬板條;網孔面積小于 3000mm時,網條尺寸可為φ3mm或同等強度金屬板條。29.2.3塵密外殼的移動式燈具塵密外殼的移動式燈具還須符合以下規(guī)定:29時,網條尺寸可為φ3mm或同等強度金屬板條。29.2.3塵密外殼的移動式燈具塵密外殼的移動式燈具還須符合以下規(guī)定:29.2.3.1透亮件與光源的間距須不小于表11的規(guī)定。29.2.3.2透亮件與金屬保護網的間距須不小于 7mm?;蛲葟姸冉饘侔鍡l。表13的直徑DmmD≤100100<D≤150150<D

網孔最大面積mm20233500500029.2.3.4燈具的引入電纜在夾緊狀況下,對電纜施加 150N的拉力時不得拔脫。29.2.3.530.2條進展跌落試驗。29.2.4塵密外殼和防塵外殼的指示燈具塵密外殼和防塵外殼指示燈具還須符合以下規(guī)定:29.2.4.1透亮件與光源的間距:5W3mm;光源功率大于5W時,須大于5mm。29.2.4.2透亮件與金屬保護網的間距須不小于3mm,但不大于10mm。29.2.4.3金屬保護網的網孔最大面積須不大于2000mm,網條尺寸須不小于43mm或同等強度金屬板條。29.2.4.4指示燈具燈座的螺口大小不應超過 E14。29.2.5塵密外殼的攜帶式燈具塵密外殼的便攜式燈具還須符合以下規(guī)定:29.2.5.1透亮件應由支撐框固定,且支撐框的端面須高出透亮件外露外表 3mm以上。29.2.5.2透亮件的外露面積大于4000mm2時,須配有金屬保護網。29.2.5.3透亮件與光源的間距:光源功率不大于3W時,須不小于3mm;光源功率大于3W時,須不小于5mm。透亮件與金屬保護網的間距須不小于5mm。金屬保護網的網孔最大面積須不大于2000mm,網條尺寸須大于ф3mm,或同等強度金屬板條。29.2.5.6攜帶式燈具的開關構造應能從外殼外部安全牢靠地分斷、閉合,頻繁操作時也不應損害防塵性能。29.2.5.7攜帶式燈具內的電池應安裝結實,以免因電池竄動產生電氣故障。29.2.5.8攜帶式燈具的外殼部件不應作為導電部件使用。29.2.5.9攜帶式燈具應設有攜帶用的手柄和吊掛裝置。吊掛裝置應使燈具安裝方便,不易脫落。.2.5.10攜帶式燈具應按30.2條進展跌落試驗。第四篇試驗機械試驗30.1沖擊試驗30.1.1電氣設備的以下外殼或外殼部件須進展沖擊試驗:a.透亮件;b.塑料外殼和外殼部件;c.輕合金外殼;d.鑄鐵外殼;e.其他金屬材料制成的外殼,其厚度不大于1mm;14J14J30.1.2試驗是以重錘自由落下,沿法線方向打擊在外殼或外殼部件最薄弱的平面上或曲141kgh由沖擊能量導出。機械危急程度機械危急程度樣品種類正常低塑料外殼或外殼部件74無保護的透亮件 4 2有保護的透亮

注:當承受低沖擊能量試驗時,須在防爆合格號之后加標志“X?!?0.1.3沖擊試驗可承受有導向或無導向的試驗裝置。有導向的試驗裝置如圖19。圖191—調整高度用螺栓;2—塑料導管;件 2 1質錘體;6—ф

34〔≥20kg〕;5—鋼30.1.4試驗重錘由錘體和錘頭組成,錘頭的端部為直徑 25mm的半球形,其材質按試品選用。30.1.5透亮件的沖擊試驗,承受聚酰胺〔尼龍錘頭。在溫度為232℃和相濕度為5050時,其洛氏硬度須不小于HRR100。對其它試品的試驗,須承受淬火鋼質錘頭。30.1.6每次試驗之前,均應檢查錘頭端部的外表狀態(tài),外表有損傷者應更換。聚酰胺錘頭100次就須更換。30.1.7樣品應在裝配完整的狀態(tài)下進展試驗,但對有保護網的透亮件,可以拆掉保護網。當整體沖擊有困難時,允許將透亮件裝在類似試品底座的部件上進展試驗。30.1.8樣品個數及試驗次數的規(guī)定如下:玻璃等透亮件須試驗3個,每個試驗1次;其它樣品均試驗2個,每個試驗2次。30.1.9試驗應在環(huán)境溫度為25+10℃的條件下進展。但塑料外殼須按30.1.10條規(guī)定的試驗條件進展。30.1.10塑料樣品須分別按以下規(guī)定進展試驗:30.1.10.1一臺樣品溫度高于其工作溫度10℃,但至少為50℃。另一臺樣品溫度為-25+3℃但對只用于戶內的設備,溫度可為-5+2℃,但這種狀況應在銘牌上標明“戶內”字樣。30.1.10.2可將兩臺樣品分別置入高于規(guī)定高溫10℃、低于規(guī)定低溫5℃的溫度調節(jié)箱中,使其溫度到達穩(wěn)定,然后由箱中取出,當樣品溫度分別到達規(guī)定的高溫,低溫值瞬時,進展沖擊試驗。30.2跌落試驗攜帶式電氣設備須進展跌落試驗。裝配完整的樣品一臺,從1m高度自由跌落至水泥平臺上,試驗4次。燈具下落前,透亮件應朝下;其它樣品跌落前的位置由檢驗單位確定。30.3試驗要求樣品承受沖擊試驗或跌落試驗后:a.不得產生影響防爆性能的變形或損壞;b.允許樣品有不影響防爆性能的局部損傷〔如漆層脫落、散熱片或其它類似部件的斷裂等〕,風扇罩或隔板的變形,不得使相對運動部件之間產生摩擦。引連接件扭轉試驗作扭轉試驗的連接件,須能受表15規(guī)定的力矩作用,連接件與絕緣套管不得轉動和損壞。表15M4M5M6

力矩Nm235M810M1016M1225M1650M2085M2413032.132.1密封圈、密封襯墊、防塵罩等橡膠材料須進展老化試驗。32.2GB5313件。32.3試件試驗前,測定其硬度,然后按以下挨次,連續(xù)進展老化處理:烘箱中加溫1005℃168h暴露于室內室溫24h放入低溫箱-102℃48h暴露于室內室溫24h.4試件經上述處理后,在室溫下測定老化后硬度,其硬度變化不得超過處理前的20%。電纜和導線引入裝置夾緊試驗33.1非鎧裝電纜和導線引入裝置夾緊試驗引入裝置中各種規(guī)定尺寸的密封圈〔或金屬密封環(huán)〕均須進展此項試驗。33.1.1夾緊作用試驗33.1.1.1對密封圈式引入裝置,須將密封圈套在清潔枯燥的拋光鋼柱芯棒上,組裝引入裝置。芯棒的直徑須對應于密封圈允許的電纜或導線最小外徑。33.1.1.2組裝引入裝置。護套的外徑須對應于密封環(huán)允許的最小外徑。33.1.1.3引入裝置固定在拉力試驗裝置上,漸漸擰緊壓盤的螺栓或壓緊螺母,并施拉力〔護〕不發(fā)生位移時施加于螺栓或壓緊螺母的力矩值。33.1.1.4芯棒〔護套〕上的拉力不變,以33.1.1.3條所測力矩值的1.1倍力矩,連續(xù)擰緊螺栓或壓緊螺母,維持6h,如芯棒〔護套〕的位移不大于6mm,則為合格。33.1.2機械強度試驗經33.1.1條夾緊作用試驗后的引入裝置從拉力試驗裝置上取下,用33.1.1.4條力矩值的2倍力矩,連續(xù)擰緊螺栓或壓緊螺母,然后拆開檢查,如引入裝置和各零件均未損壞〔密封圈的變形除外〕,則為合格。33.2鎧裝電纜和屏蔽導線引入裝置夾緊試驗33.2.1夾緊作用試驗33.2.1.1將規(guī)定最小外徑的鎧裝電纜或屏蔽導線穿入引入裝置,并用壓盤或壓緊螺母將鎧裝層緊固。33.2.1.2組裝的引入裝置固定在拉力試驗裝置上,漸漸擰緊壓盤的螺栓或壓緊螺母,并施拉力于電纜或導線的鎧裝層上,其拉力為80倍鎧裝層外徑(以mm為單位)的牛頓力,測定鎧裝層不發(fā)生位移時施加于螺栓或壓緊螺母的力矩值。33.2.1.3在33.2.1.2條狀態(tài)下,維持2min,如鎧裝層無位移,則為合格。33.2.2機械強度試驗經33.2.1條夾緊作用試驗后的引入裝置,從拉力試驗裝置上取下,用 33.2.1.2條測得力矩值的2倍力矩,連續(xù)擰緊螺栓或螺母,然后拆開檢查,如引入裝置的各零件均未損壞,則為合格。34塑料外殼絕緣電阻測定未損壞,則為合格。34塑料外殼絕緣電阻測定按GB1410對板狀試件測定外表電阻。測量電極的直徑為許,也可對塑料外殼本身測定外表電阻。500.1mm。假設尺寸允35.1試驗條件a 如無特別規(guī)定,須按0.9~1.1倍額定電壓值確定試驗電.b 在室內進展試驗,并排解大氣對流對試驗的影響;.c 樣品處于各種不同位置分別測定溫度,以確定外表最高溫度。燈具須向上、向上傾斜 水平、向下傾斜45°、向下五種位置分別測定溫度;45°d 如規(guī)定樣品使用于某一位置時,則可只按此規(guī)定位置測溫;.e 測溫元件及其導線的配置,應盡量避開影響設備的發(fā)熱特性。35 .2電氣設備升溫速度不超過每小時2℃時,則認為升溫已趨穩(wěn)定。35.3一般室溫下測得的溫度,須按產品文件規(guī)定的最高環(huán)境溫度進展修正。354粉塵掩蓋溫度試驗在電氣設備正常安裝狀態(tài)下,對估量可能積存粉塵的外殼的外表附著厚5mm以上的滑石粉。當滑石粉難以附著時,可用油灰粉代替。在35.1條規(guī)定的條件下,并在額定頻率和額定負載下進展試驗。修正后的或在規(guī)定的最高環(huán)境溫度下測得的電氣設備各有關部件的溫升須不超過一般標準的規(guī)定,外殼最高外表溫度須符合3的規(guī)定。注:檢驗單位依據被試設備的最高外表溫度狀況,可免作該項試驗。35.5熱穩(wěn)定性試驗35.5.1塑料外殼或外殼塑料部件(絕緣套管除外),塑料密封墊等須進展熱穩(wěn)定性試驗。35.5.2熱穩(wěn)定性試驗包括耐熱試驗和耐寒試驗。試驗時,將樣品置入以下條件下的環(huán)境中進展,試驗后不得影響樣品的防塵性能。a.耐熱試驗Tu≤80(Tu+20)8090%,28dTu>80℃時,試驗分兩個階段進展:第一階段:試驗溫度取(952)℃,相對濕度90%,14d;其次階段:試驗溫度取(Tu+20)14d。式中:Tu—容許范圍內的最不利條件下使用時的最高工作溫度,℃。b.耐寒試驗[(T1(5~10))℃,24h式中:T1—在容許范圍內的最不利條件下使用時的最低工作溫度,℃。35.6熱劇變試驗35.6.1燈具的透亮件須進展熱劇變試驗。35.6.235章的規(guī)定通電,待燈具溫升穩(wěn)定后,用一個直徑為1mm的專用噴嘴和電泵,將溫度為105℃的水噴射到透亮件外表最高溫度5個,以均不損壞為合格。GB4208進展防塵試驗。第五篇檢驗檢驗程序37.1各單位按本標準試制的電氣設備,均須送國家有關部門指定的檢驗單位按標準的規(guī)定進展檢驗。37.2對已取得“防爆合格證”的產品,其它廠生產時,仍須重履行檢驗程序。37.3檢驗工作包括圖紙審查和樣品檢驗兩項內37。4圖紙審查須送以下資料:.a.產品標準〔37。4圖紙審查須送以下資料:.a.產品標準〔或技術條件〕;b.產品圖紙〔須簽字完整,并裝訂成〕;二份,審查合格后蓋章,一份存檢驗單位,一份存送檢單位。c.37必要的計算資料與說明。5樣品檢驗須送以下樣品及資料:.37.5.2產品使用維護說明書二份,審查合格后蓋章,一份存檢驗單位,一份存送檢單位;37.5.3供給檢驗需要的零、部件和必要的拆卸工具;37.5.4有關的試驗報告:電氣性能試驗報告,溫升〔包括最高外表溫度〕試驗報告;按本標準規(guī)定的其它有關試驗報告。防塵參數檢測記錄。以上試驗報告和記錄各一份。37.6樣品檢驗合格后,由檢驗單位發(fā)給“防爆合格證”,其有效期為五年;合格證編號須在產品銘牌上標明。37.7取得“防爆合格證”的產品,假設進展局部更改且涉及本標準的有關規(guī)定時,須將更改的圖紙和有關說明一式二份送原檢驗單位重檢驗。假設更改內容不涉及本標準有關規(guī)定時,應將更改的圖紙和說明送原檢驗單位備案。37.8承受構造、材料、技術制造的電氣設備,經檢驗合格后,發(fā)給 “32業(yè)試驗許可證”。取得“工業(yè)試驗許可證”的產品須經工業(yè)試驗〔按規(guī)定的時間、地點和臺數進行〕,并鑒定合格,由原檢驗單位依據所供給的鑒定資料,主持鑒定部門的意見、本標準和專業(yè)標準的有關規(guī)定,發(fā)給“防爆合格證”后,方可投入生產。.9檢驗單位有權對已發(fā)給“防爆合格證”的產品進展復查,如覺察與原檢驗的產品質量不符且影響防爆性能時,應向制造單位提出意見,必要時撤銷原發(fā)的“防爆合格證”。第六篇標志標志38.1電氣設備外殼的明顯處,須設置清楚的永久性凸紋標志“Ex?!毙⌒碗姎庠O備可承受標志牌鉚在或焊在外殼上,也可承受凹紋標志。38.2電氣設備外殼的明顯處,須設置銘牌,并牢靠固定。銘牌須包括以下主要內容:銘牌的右上方有明顯的標志“Ex;”防爆標志:順次標明粉塵防爆代號DIP、外殼類別DT〔DP〕和溫度組別T11〔T12T13〕。DTT13DIPDTT13;防爆合格證的編號〔為保證安全而指明在規(guī)定條件下使用者,須在編號之后加符號“X”;〕其它需要標出的特別條件〔凡標準指出必需注明的內容,均為應標出的特別條件〕;產品出廠日期或產品編號。38.3銘牌、警告牌須用青銅、黃銅或不銹鋼制成,其厚度應不小于 1mm,但儀器儀表的銘牌、警告牌的厚度可不小于0.5mm。特別狀況,制造廠應與檢驗單位商定。A爆炸性和可燃性粉塵特性表高溫外表溫度組高溫外表溫度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