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江蘇省鎮(zhèn)江市中考一模語文試卷 -解析_第1頁
2021年江蘇省鎮(zhèn)江市中考一模語文試卷 -解析_第2頁
2021年江蘇省鎮(zhèn)江市中考一模語文試卷 -解析_第3頁
2021年江蘇省鎮(zhèn)江市中考一模語文試卷 -解析_第4頁
2021年江蘇省鎮(zhèn)江市中考一模語文試卷 -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1年九年級網(wǎng)上閱卷答題卡模擬訓練語文試卷本試卷共6頁,共22題,全卷滿分120分??荚嚂r間150分鐘。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用0.5毫米黑色水筆將自己的姓名和準考證號填寫在試卷、答題卷上相應位置。2?答案必須寫在各題卷各題目指定區(qū)城內(nèi)相應位置上;如需改動,先劃掉原來答案,再寫上新的答案;不準使用鉛筆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無效。3?考生務必保持答題卷的整潔??荚嚱Y(jié)束后,將試卷和答題卷一并交回。一、積累運用(共25分)1?閱讀語段,在下面的方格內(nèi)依次填寫加點字的拼音和拼音所表示的漢字。(2分)怒江自西北天際亮亮而來,深遠似涓涓(▲)細流,隱隱喧聲騰上來,著一派森氣。fu(▲)望那江,驀(▲)地心中一顫,慘叫一聲。急轉(zhuǎn)身,卻什么也沒有,只是再不敢輕易向下探視。叫聲man(▲)開,撞了對面的壁,又遠遠蕩回來。(摘自阿城《溜索》)▲▲▲▲juan俯md漫2?默寫。(8分)⑴蒹葭蒼蒼,。(《詩經(jīng)?兼葭》)②海日生殘夜,。(王灣《次北固山下》)③,直掛云帆濟滄海。(李白《行路難》)④烽火連三月,。(杜甫《春望》)⑤,雪上空留馬行處。(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⑥傷心秦漢經(jīng)行處,。(張養(yǎng)浩《山坡羊?潼關(guān)》)⑦,佳木秀而繁陰。(歐陽修《醉翁亭記》)⑧,于我如浮云。(《論語?述而》)白露為霜江春入舊年長風破浪會有時家書抵萬金山回路轉(zhuǎn)不見君宮闕萬間都做了土野芳發(fā)而幽香不義而富且貴3?名著閱讀。(6分)(1)下列對名著內(nèi)容的表述有錯誤的一項是(C)(2分)虎妞難產(chǎn)死后,小福子是祥子再娶的理想的人,但祥子負不起養(yǎng)著她兩個弟弟和一個醉爸爸的責任,于是當時離開了小福子。范愛農(nóng)的老師被害,同鄉(xiāng)會的學生主張發(fā)電報到北京痛斥滿清政府,但是范愛農(nóng)表示反對,因為此事魯迅覺得他簡直不是人。升為管家的簡?愛睡夢中被桑非爾德毛骨悚然的笑聲驚醒,發(fā)現(xiàn)羅切斯特的房間著火了,簡?愛叫醒他并讓他自己撲滅了火。宋江前兩次攻打祝家莊都以失敗告終,第三次攻打時采納了吳用的多條計策,并安排孫立做臥底,里應外合最終破了祝家莊。(2)閱讀《西游記》選段,在橫線上填空。(1分)正講處,有那司香巡堂官急奏唐王道:“法師正講談妙法,被兩個疥癩游僧,扯下來亂說胡話?!蓖趿钋軄?,只見許多人將二僧推擁進后法堂。見了太宗,那僧人手也不起,拜也不拜,仰面道:“陛下問我何事?”唐王卻認得他,道:“你是前日送袈裟的和尚?”選段中“送袈裟的和尚”是由觀音菩薩或觀世音或觀音(只寫“菩薩”不得分)變化而來。(填具體人物)(3)閱讀《儒林外史》選段,回答問題。(3分)潘三同他回家,拿二百兩銀子以為筆資。潘三道:“二相公,你如今將了這一注橫財,不要花費了,做些正經(jīng)事?!盇道:“甚么正經(jīng)事?”潘三道:“你現(xiàn)今服也滿了我有一個朋友,姓鄭,在撫院大人衙門里。這鄭老爹是個患厚不過的人,父子都當衙門”A的名字是什么?(1分))匡超人“這一注橫財”是怎么得來的?“正經(jīng)事”指的是什么事?(2分)做槍手代考,娶親4.下面是同學在“倡導低碳生活”綜合性學習活動中整理的資料,標序號的句子都有語病,請加以改正。(3分)①當前,快遞行業(yè)的過度包裝日益漸漸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②過度包裝不僅造成資源浪費,而且快遞到了消費者手中,包裝材料絕大部分都會垃圾。③特別是膠帶、塑料泡沫這一類難降解、難處理的垃圾,不但容易造成環(huán)境污染問題,還增加了垃圾處理環(huán)節(jié)的工作量。④因此,政府把快遞行業(yè)過度包裝問題開展治理整頓作為一項緊迫的工作任務。(1)第①處成分贅余,應把刪去。(2)第②處成分殘缺,應在后添加。(3)第③包處語序不當,應將與互換位置。(4)第④處結(jié)構(gòu)混亂,可在后添加。(1)應把“日益”或“漸漸”刪去(2)應在“都會”后添加“變成”或“成為”(意思對即可)(3)將“容易造成環(huán)境污染問題”與“增加了垃圾處理環(huán)節(jié)的工作量”互換位置(4)可在“把”后添加“對”5?根據(jù)下列三則材料,完成題目。(6分)【材料一】〔此圖壺糧據(jù)中國新何出版研處院笈布的第】乩IT枕金國國飩閱述伏況謁査站果制柞】2018一一年我國國民笄娓角的綜合閱讀率793%76.2%【材料一】〔此圖壺糧據(jù)中國新何出版研處院笈布的第】乩IT枕金國國飩閱述伏況謁査站果制柞】2018一一年我國國民笄娓角的綜合閱讀率793%76.2%35.1%27.6%193%■20192oia{V59.0%【材料二】越來越多的中小學生開始接觸以智能設備為載體的數(shù)字閱讀。根據(jù)課題組的調(diào)查,64.45%的被調(diào)查學生擁有個人專屬智能電子產(chǎn)品。相較于傳統(tǒng)讀物,電子讀物具有速度快、渠道多、范圍廣的特點。同時,也容易造成碎片化閱讀、淺閱讀等習慣的養(yǎng)成。面對互聯(lián)網(wǎng)所提供的海量信息,青少年如果不能及時有效鑒別,很可能會受到不良內(nèi)容的干擾。(摘自2021年3月15日《中國青年報》)【材料三】新興閱讀方式的出現(xiàn)和盛行,引起了多方熱議。作家劉多慈說,由紙質(zhì)閱讀向數(shù)字化閱讀的轉(zhuǎn)變,有點類似從竹簡閱讀到紙張閱讀的轉(zhuǎn)變,開始人們總會有些不適應,但閱讀的內(nèi)容精彩與否,與載體無關(guān)。”(摘自2016年4月25日新華網(wǎng))陜西國家級教育教學調(diào)研員趙光務說;“無論電子版名著和紙質(zhì)名著都是好書,是一部名著穿了兩件不同的外衣而已,選擇何種閱讀方式,不該是一道單選題,二者其實可以并行。”(摘自2017年2月23日中新網(wǎng))(1)同2018年相比,我國國民報紙,期刊閱讀條在2019年星現(xiàn)怎樣的趨勢?原因是什么?(2分)下降趨勢(1分);同報紙、期刊相比,電子讀物具有速度快、渠道多、范圍廣的特點,選擇數(shù)字化閱讀方式人數(shù)激增(1分)。(只要能答出“受到電子讀物或數(shù)字化閱讀方式影響”的意思,即可得1分)(2)同學小明準備在iPad上閱讀名著《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媽媽不同意,請你幫小明寫一段話,說服媽媽,(要求:語言得體,不超過100字。)(4分)①運用作家或教育專家的話語,論述可以選擇數(shù)字化閱讀方式(1分);②從個人的自制力和鑒別力角度闡述(如:請相信我的自制力和鑒別力,讀名著時不會運用iPad上網(wǎng)瀏覽其他內(nèi)容,更不會受不良內(nèi)容干擾)(1分);③從身體的角度闡述(如:我會注意用眼衛(wèi)生,不會讓眼睛疲勞)(1分);④語言得體(1分)。二、閱讀理解(共45分)(一)閱讀下面的宋詞,完成6~8題。(共6分)臨江仙?夜登小閣,億洛中舊游陳與義憶昔午橋橋上飲,坐中多是豪英。長溝流月去無聲。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二十余年如一夢,此身雖在堪驚。閑登小閣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漁唱起三更。6?從全詞看,作者此次在小閣逗留,大約是從一天之中的()開始,到()時分結(jié)束。(2分)夜里(或“黃昏”或“傍晚”);三更(或“半夜”或''夜闌”)。7.請寫出“此身雖在堪驚”一句中“驚”字所包含的具體情感,(2分)歷經(jīng)劫波(或“戰(zhàn)亂”或“苦難”或“災難”或“磨難”;若將之具體化也可,如“貶謫之后又遭汴京陷落,顛沛流離”),居然還能保全性命的驚訝(或“感嘆”或“長嘆”或“慶幸”或“痛楚”)。&你同意“古今多少事,漁唱起三更”一句表達了作者的曠達之情碼?請簡要闡述理由。(2分)1、同意。作者追昔撫今悵惘落寞,愁苦傷感,一想到千古興亡事,被漁夫編成歌曲傳唱(或“都成為漁唱樵歌”),愁苦便淡去許多,變得曠達。2、不同意。把國家的興亡和人生感慨都托付于漁夫的歌唱之中,貌似曠達,實則表現(xiàn)內(nèi)心寂寞和悲涼(或“消極和無奈”)。(二)閱讀下面文言文(選段),完成9~12題。(共13分)(甲)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時,一狼徑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數(shù)刀斃之。方欲行,轉(zhuǎn)視積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斷其股,亦斃之。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狼亦黠矣,而頃刻兩斃,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乙)乾道七年,縉云陳由義,自閩入廣省其父。過潮陽,見土人言:比歲惠州太守挈家從福州赴官,道出于此。此地多野象,數(shù)百為群。方秋成之際,鄉(xiāng)民畏其蹂食禾稻,張設陷穽于田間,使不可犯。象不得食,甚忿怒,遂舉群合圍惠守于中,閱半日不解?;葜伦湟欢偃耍嘁暉o所施力。太守家人窘懼,至有驚死者。保伍悟象意,亟率眾負稻谷,積于四旁。象望見猶不顧,俟所積滿欲,始解圍往食之,其禍乃脫。蓋象以計取食,故攻其所必救,尨然異類,有智如此。然為潮之害,端不在鱷魚下也。譯文:宋孝宗乾道七年,縉云人陳由義從福建到廣東探望父親。路過潮陽時,聽當?shù)厝苏f:“近年惠州太守帶領家屬從福州去上任,經(jīng)過這里。這里有很多野象,幾百頭一群。正當秋收的時候,村民們害怕它們踐踏搶吃稻谷,便在田里設置陷阱,使它們無法侵犯。象吃不到稻谷,極其憤怒,就整群出動把惠州太守包圍在中間,過了半天也不散去?;葜荩ㄓ犹氐模┕傺眯l(wèi)兵一二百人,他們面面相覷,無從出力。太守的家屬又窘又怕,甚至有人因此被嚇死。保伍明白了象的用意,急忙率領眾人背負稻谷堆積在四周。象看見了,仍舊不加理睬,等到所積的稻谷滿足其欲望,才解圍前去食用,一場災難總算解決。”原來,群象用計謀來獲取食物,故意攻擊人們必救的事情。龐然異類,竟有這樣的智慧,但對潮州的禍害,確實是不在鱷魚之下了。9?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4分)①空閑、悠閑、從容②大腿③吃④等、等待、等到TOC\o"1-5"\h\z意暇甚()屠自后斷其股_()鄉(xiāng)民畏其蹂食禾稻()俟所積滿欲()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面兩個句子的意思。(5分)一狼徑去,其一犬坐于前。(2分)一只狼徑直離開,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一狼徑去”1分,“其一犬坐于前”1分。)象不得食,甚忿怒,遂舉群合圍惠守于中,閱半日不解。(3分)象吃不到稻谷,極其憤怒,就整群出動把惠州太守包圍在中間,過了半天也不散去?!炯住课闹姓f“禽獸之變詐幾何哉”,請概述【乙】文中潮州象的“變詐”之計。(2分)以合圍惠州太守全家的方法(1分),脅迫人類給它們提供足夠多的糧食(1分)。【甲】【乙】兩文雖都寫到“禽獸之變詐”,但主旨不同,請簡要闡述。(2分)【甲】文主要想表達“再狡猾的禽獸也斗不過人”(或“再狡猾的禽獸也不是人類的對手”)這一思想(1分);【乙】文主要是表達潮州象禍害地方的程度絲毫不亞于鱷魚,應引起重視(1分)(三)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13~16題。(共10分)人們?yōu)楹尾幌矚g吃''苦”苦是一種基本的味覺。有的人很能吃“苦”,而有的人則對“苦”很敏感。人們經(jīng)常把對苦味敏感作為“嬌氣”的表現(xiàn),這其實很不公平。人的舌頭上有許多“苦味受體”。當一種分子與苦味受體結(jié)合,就會產(chǎn)生神經(jīng)信號,傳遞到大腦解析出苦味。在自然界,許多苦味的物質(zhì)往往是有毒有害的。人類演化出感知苦味的能力,也就具有了生存優(yōu)勢。有一個著名的檢測:把一種叫做PROP(丙硫氧嘧啶)制出的試紙給人們品嘗,有1/4的人覺得苦得無法接受,有1/4的人卻完全感覺不到苦,另外的一半人能嘗到苦但能承受??嗟檬懿涣说哪切┤吮环Q為“超級味覺者”,而嘗不出苦味的那些人則堪稱“苦盲”。這種差別,跟人體中感知PROP的基因有關(guān)——當PROP受體的等位基因是純合的苦味受體,就會成為“超級味覺者”;是純合的非苦味受體,就是“苦盲”;是雜合的,則具有普通的苦味感知能力。人類有很多苦味受體基因,上述檢測中的“苦盲”也并非嘗不到一切苦味。因為人類有25個不同的苦味受體基因,能識別多種苦味分子。感知PROP的只是其中之一。很多健康的食物,比如西蘭花、菜花等蔬菜,葡萄柚等水果,咖啡和茶等飲料,就含有不同的苦味物質(zhì)。超級味覺者對其中的苦味太過敏感,就可能對這些食物更為排斥。有的孩子天生排斥這些蔬菜,很可能是超級味覺的基因在作怪。也就是說,具有超級味覺的人,更容易挑食。對于現(xiàn)代人來說,我們可以精細判斷哪些“苦味食物”對于健康是好還是壞。比如,咖啡因是苦的,但富含咖啡因的咖啡和茶,都是健康的飲料?;谄駷橹沟目茖W數(shù)據(jù),科學家們的共識是:每天不超過400毫克的咖啡因,對于整體健康是有利的。植物中有許多“次級代謝產(chǎn)物”,比如多酚、皂苷等,往往是苦或澀的。植物產(chǎn)生這些物質(zhì),是作為對抗病菌侵襲的防御。能夠?qū)Ω恫【?,根本上說是“有害的”。但對于人類而言,也可以用它們來對付病菌、抵抗氧化損傷等。在合理的攝入量下,也就成了有利健康的“生物活性成分”。(《解放日報》5.18)13?人們?yōu)槭裁茨芨兄辔???分)人的舌頭上有許多“苦味受體”(1分)當一種分子與苦味受體結(jié)合,就會產(chǎn)生神經(jīng)信號,傳遞到大腦解析出苦味(1分)。14.下面句子中的加點詞為什么體現(xiàn)了語言的準確性?(2分)基于迄今為止的科學數(shù)據(jù),科學家們的共識是:每天不超過400毫克的咖啡因,對于整體健康是有利的。隨著科學的發(fā)展,可能會產(chǎn)生新的數(shù)據(jù),得出新的結(jié)論(1分),加上“迄今為止”,表明該結(jié)論只是當前的研究成果(1分),體現(xiàn)語言的嚴謹準確。15?以下文字,放在文中哪一段之后比較合題?請說明理由。(3分)人類的不同味覺會互相影響,所以可以通過其他味覺體驗來掩蓋苦味的感知。咸味是常見的一種。在苦的食物中加一些鹽,吃起來就不那么苦了。比如在海南,人們會將某些水果蘸鹽吃。而有些人喝葡萄柚汁,也會加鹽。放在第④段后。理由:該段文字主要是想表達“人類的不同味覺會互相影響,可以通過其他的味覺體驗來掩蓋苦味的感知”這一發(fā)現(xiàn)及其早有的應用(海南人蘸著鹽吃水果)(1分)。而第④段主要是說很多健康的食物,含有不同的苦味物質(zhì),并指出具有超級味覺的人,更容易挑食(1分)。放在第④段后正好說明人類在解決挑食問題上的發(fā)現(xiàn)和做法,意思連貫(1分)。(三點理由,每點1分)16.有人把苦瓜稱為“深藏不露的養(yǎng)生高手”,因為它富含奎寧精等元素,請根據(jù)文章內(nèi)容分析,對于養(yǎng)生,它“高”在何處?食用時需要注意什么?(3分)苦瓜雖苦,但它產(chǎn)生的皂苷等物質(zhì)能對抗防御病菌侵襲(1分);人們食用后,可提高自身對付病菌、抵抗氧化損傷的能力(1分);食用時應注意合理適量攝入(1分)。(四)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17~21題。(共16分)貓鼠的故事孫犁1目前,我屋里的耗子多極了,白天,我在桌前坐著看書或?qū)懽?,它們就在來下來回游動,好像并不怕人,有時,看樣子我一踩腳就可以把它踩死,它卻飛快跑走了。夜晚,我躺在床上,偶一開燈,就看見三五成群的耗子,在地板。墻根串游,有的甚至鉆到我的火爐下面去取暖,我也無可奈何。2有朋友勸我養(yǎng)一只貓。我說,不頂事。3這個都市的描是不拿耗子的。這里的人們養(yǎng)貓,是為了玩,并不是為了叫它捉耗子,所以耗子方得如此猖獗。這里養(yǎng)貓.就像養(yǎng)花種草、玩字畫古董一樣.把貓的本能給玩得無影無蹤了。4我有一位鄰居,也是老干部,他養(yǎng)著一只黃貓,據(jù)說品種花色都很講究。每日三餐,非魚即肉,有時還喂牛奶。三日一梳毛,五日一沐浴。每天抱在懷里撫摩著,親吻著。夜晚,貓的窩里有鋪的,有蓋的,都是特制的小被被褥。5這樣養(yǎng)了十幾年,貓也老了,偶而下地走走,有些滿跚遲鈍。它從來不知耗子為何物,更不用說有捕捉之志了。6我還是選用了我們原始祖先發(fā)明的捕鼠工具:夾子。支的得法,每天可以打住一只或兩只。7我把死鼠理到花盆里去。朋友問我為什么不送給院里養(yǎng)貓的人家。我說:這里的貓,不只不捉耗子,而且不吃耗子。8這是不久以前的經(jīng)驗教訓。我打住了一只耗子,好心好意送給鄰居,說:9“叫你家的描吃了吧。”10主人冷冷地說:11“那上面有跳蚤,我們的貓怕傳染。如果是吃了耗子藥,都就更麻煩。”12我只好提了回來,埋在地里。13又過了不久,終于出現(xiàn)了以下如果不是我親眼所見,一定有人會認為是造謠的場面。14有一家,在陽臺上盛雜物的筐里,發(fā)見了一窩耗子,一群孩子呼叫著:“快去抱一只描來,快去抱一只貓來!”15正趕上老干部抱著在陽臺上散步,他然動了試一試的興致,自報奮勇,把貓抱到了筐前,孩子們一齊吶喊:16“貓來了,貓來捉耗子了!”17老人把貓往筐里一放,貓?zhí)鰜?。再放再跳,三放三跳,終于逃回家去了.18孩子們大失所望,一齊喊:“廢物貓,貓廢物!”19老人的臉紅了。他跑到家里,又把貓抱回來,硬把它按進筐里,不松手。誰知道,貓沒有去咬耗子,耗子卻不客氣,把老干部的手指咬傷,鮮血淋淋,只好先到衛(wèi)生所,去進行包扎。20群兒大笑不止。其實這無足奇怪,因為這只老貓,從來不認識耗子,它見了耗子實在有些害怕。21十年動亂期間,我曾回到老家,住在侄子家里。那一年收成不好,耗子卻很多,侄子從別人家要來一只尚未斷奶的小貓,又舍不得喂它,小貓枯瘦如柴,走路都不穩(wěn)當。有一天,我看見它從立柜下面,連續(xù)拖出兩只比它的身體還長一段的大耗子,找了個背靜地方全吃了。這就叫充分發(fā)揮了貓的本能。22其實,這個大都市,貓是很多的。我住的是個大雜院,每天夜里,貓叫為災。鄉(xiāng)下的貓,是二八月到房頂上交尾,這里的貓,不分季節(jié),冬夏常青。也不分場合,每天夜里,房上房下,窗前門后,互相追逐,互相呼叫,那聲音悲慘凄厲,難聽極了:有時像狼,有時像梟,有時像潑婦刁婆,有時像流氓混混兒。直至天明,還不停息。早起散步,還看見一院子是貓,發(fā)情求配不已。23這樣多的貓在院里,那樣多的耗子在屋里,這也算是一種矛盾現(xiàn)象吧?24城狐社鼠,自古并稱。其實,狐之為害,遠不及鼠。鼠形體小,而繁殖眾,又密邇?nèi)耸?,投之則忌器,藥之恐誤傷,遂使此蕞爾細物,子孫繁衍,為害無止境。幼年在農(nóng)村,聞父老言,捕田鼠縫閉其肛門,縱入家鼠洞內(nèi),可盡除家鼠。但做此種手術(shù),易被咬傷手指,終于未曾實驗。(選自孫犁《耕堂劫后十種遠道集》1983年4月5日)【注釋】①密迄:接近。②蕞爾:形容小。17?根據(jù)文章內(nèi)容填空。(2分)鄰居家的貓,不僅不拿耗子,而且不吃耗子,甚至,足以說明貓的本能喪失:而侄子家的貓,能連續(xù)捉拿兩只比它身體長一段的耗子吃掉,足見其。不識或害怕耗子(1分);充分發(fā)揮了本能(1分)。18?第③段劃線句在文中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請簡要闡述。(3分)點出這個都市養(yǎng)貓的目的及其帶來的危害(本能喪失)(1分),既交代上文我拒絕養(yǎng)貓的原因(1分),又引出對都市貓本能喪失后的具體事件的敘述(1分)。第②段為什么再次寫到鄉(xiāng)下的貓?(3分)與都市貓形成對比:鄉(xiāng)下貓定時定地(2、8月在房頂)交尾,而都市貓不分季節(jié)發(fā)情求配,且不分場合肆無忌憚地追逐呼叫(1分,答出“對比”即可)。突出都市貓本能喪失后行為的錯亂及其危害(1分),表達作者對本能喪失后的都市貓的厭惡無奈之情(1分,答出“厭惡”即可)。從句式特點的角度賞析下面的句子。(3分)老人把貓往筐里一放,貓?zhí)鰜怼T俜旁偬?,三放三跳,終于逃回家去了。以連續(xù)短句描寫重復動作,突出動作之間時間短,節(jié)奏快(1分),生動表現(xiàn)出貓變得“膽小怕鼠”,失去本能,荒唐可笑(1分),暗含對貓主人的諷刺之意(1分)。21?文章最后一段的議論及補敘,用意何在?(5分)1、議論凸顯鼠“為害無止境”,是想讓人們認識到滅鼠的迫切性(1分);2、而補敘聽說的“盡除家鼠”之法難以實施(1分),是想讓人們意識到滅鼠的最好的辦法還是養(yǎng)貓(回歸常識,呼應開頭)(1分),但只有充分發(fā)揮貓的本能,才能避免鼠害的發(fā)生(1分)。啟發(fā)人們應尊重事物固有的規(guī)律,按規(guī)律辦事(1分)。三、作文(共50分)22.生活中,我們經(jīng)常聽到“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這句俗語,對此,你有怎樣的體驗或思考?請自擬題目,自選角度,自定立意,寫一篇文章。要求:①除詩歌外文體自選,不少于600字。②文中不得出現(xiàn)(或暗示)真實的人名、校名、地名。話題作文,也可以說是一篇小材料作文,提示中“體驗或思考”,就是讓你既可以講述自己的經(jīng)歷,也可以根據(jù)古今中外的典型事例引發(fā)你的獨立思考:不聽老人言堅持自己的主見,吃虧;不聽老人言堅持自己的主見,沒有吃虧;還是仔細甄別后,根據(jù)實際需要有選擇地去聽。相信每個同學都會有自己理解與感受。簡單的立意可以講述自己的故事,“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老祖宗流傳下來的名言,仔細閱讀,你會發(fā)現(xiàn)人生的現(xiàn)實哲理,人間冷暖展現(xiàn)酣暢淋漓,真若有所感悟,會讓你少走許多彎路。“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如:奶奶常常說的話只當是嘮叨,后來生活、學習中遇到很多曲折才發(fā)現(xiàn),奶奶的嘮叨是一種人生智慧。不聽老人言,真的會吃虧在眼前嗎?你也可以引經(jīng)據(jù)典,講述自己對這句話的理解與思考,事實勝于雄辯,一定要有典型的素材來詮釋自己觀點?!安宦犂先搜裕蕴澰谘矍?!”流傳許久,是長輩們經(jīng)常教導我們的話,自古以來,這句話就是至高無上的“真理”,但這樣做真的可取嗎?“只有聽了大人的話,你才是好孩子”、“看別人家的孩子多聽話!”現(xiàn)在,孩子被大人這樣教育過,演變成“耳聽目隨,盲目服從長輩”。眾所周知,盲目順從并不是一件好事,因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