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漢書》中名詞的省字用法_第1頁
《史記》《漢書》中名詞的省字用法_第2頁
《史記》《漢書》中名詞的省字用法_第3頁
《史記》《漢書》中名詞的省字用法_第4頁
《史記》《漢書》中名詞的省字用法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史記》《漢書》中名詞的省字用法

《史記》第一卷和第一卷中的徐錯傳:“學申、商隱、張賢忠、?!迸狍S《集解》引徐廣曰:“先即先生?!?《史記》2745頁)《漢書》卷六十七《梅福傳》:“夫叔孫先非不忠也。”顏師古注:“先猶言先生也。一曰:先謂在秦時?!?《漢書》2918頁)《史記》卷一二一《儒林列傳》:“言《尚書》自濟南伏生,言《禮》自魯高堂生,言《易》自菑川田生,言《春秋》于齊魯自胡毋生?!彼抉R貞《索隱》:“云‘生’者,自漢已來儒者皆號‘生’,亦‘先生’省字呼之耳?!?《史記》3118頁)《漢書》卷一上《高帝紀》二年“秋八月,漢王如滎陽,謂酈食其曰:‘緩頰往說魏王豹,能下之,以魏地萬戶封生。’”顏師古注:“生猶言先生。他皆類此。”(《漢書》39頁)據(jù)此,知“先生”一詞可以省作“先”、“生”,省前字與省后字似乎沒有區(qū)別,但《漢書》偏多于省前字,如卷四十三《叔孫通傳》、卷四十八《賈誼傳》、卷七十二《貢禹傳》(《漢書》2124頁、2129頁、2223頁、3074頁)皆用“生”不用“先”。綜合《史》《漢》用例,可證顏師古“一曰先謂在秦時”之說不合文意,“先”只能是“先生”之省字用法。循此思路,筆者在寫本、碑刻等原始資料中爬羅,發(fā)現(xiàn)了不少常用名詞的省字用法(由于傳世典籍大多皆經(jīng)后人整理,已失原貌,很少能發(fā)現(xiàn)此類用例),現(xiàn)按時間、地名、物名、稱謂、人名、官名等條列如下,庶幾對研讀出土文獻有所助益。疏漏之處,在所難免,尚祈方家指正。時間萬歲通天(天)《唐神龍二年(706)七月西州史某牒長安三年(703)七至十二月軍糧破除見在事》:“前功曹馬久天元年地子,徵吳忠?!?《文獻》27~29頁)案:長安三年以前年號帶“天”字者有“天授”、“天冊萬歲”、“萬歲通天”,“天授”用武周新字,此未用,當排除;距“圣曆”最近者為“萬歲通天”,姑依“圣曆”省作“曆”保留后字例定為“萬歲通天”之省字用法(參下條)。圣曆(曆)《唐神龍二年(706)七月西州史某牒長安三年(703)七至十二月軍糧破除見在事》:“曆元年官人職田苜蓿地子,徵馬成?!?《文獻》27~29頁)案:長安三年以前年號帶“曆”字者僅“圣曆”,知此處“曆”乃“圣曆”之省字用法。景龍(景)《唐景龍三年(709)后西州勾所勾糧帳》:“景二年春季,徵蘇仁……州倉景二年秋季剩給兵驢料。”(《文獻》39頁)案:后文有“景龍二年冬季附納”,知此“景”為“景龍”之省字用法。開元(開)阿斯塔那223號墓出土《唐開元年間徵麥利殘文書》:“呂都督異筆直取開七例?!?《文書》【肆】121頁)《唐開元十年(722)西州長行坊發(fā)送、收領(lǐng)馬驢帳二》:“右開十年閏……右開十年閏五月十日付使師文尚等自領(lǐng)?!?《斯坦因》196~197頁)阿斯塔那184號墓出土《唐開元十二年(724)殘書牘》:“人去開十一案:“開”即“開元”之省字用法,法國漢學家馬伯樂錄作“右開元十年閏五月十日”,于“開”下加“元”字,意雖是而未作說明,不足為訓。天寶(天)阿斯塔那193號墓出土《唐天寶某載行館器物帳》:“已上物,天四載支度使檢……已上物,天八春夏覆,剩附?!闭碚咴?“‘天’指天寶?!?《文書》【肆】240頁)又,同墓所出《唐天寶某載文書事目歷》:“天山軍牒為倉曹康慎微天十考事?!?同上書241頁)《唐天寶八載(749)羅通牒為檢見在倉糧事》:“又檢天八正月一日見在倉糧。”陳國燦曰:“本件‘天八’,即唐天寶八載?!?《斯坦因》312頁)案:陳國燦先生所說甚是,即古漢語常用名詞之省字用法也。至德(至)烏爾塘1號墓出土《唐至德二載(757)張公買陰宅地契》:“維至二載歲次景酉?!闭碚咴?“至德二載為丁酉歲。唐諱‘丙’寫作‘景’,此處‘丁’作‘景’,顯誤。”(《文書》【肆】601頁)案:至德二載丁酉歲,丙、酉不相配!當系陰陽先生以“丙丁火”同屬南方而誤“丁”為“丙”所致?!爸痢奔础爸恋隆敝∽钟梅āHツ?去)阿斯塔那509號墓出土《唐開元二十一年(733)西州都督府案卷為勘給過所事》:“右請檢上件人等,去何月日被虞候推問?入司復緣何事?作何處分?速報?!?《文書》【肆】292頁)案:“去”即“去年”之省字用法,后文屢言“去年某月某日”,不省,可證。過去(過,去)敦煌卷子P.2849R3《受八戒法》:“敬禮過現(xiàn)未來十方三世一切諸佛?!?轉(zhuǎn)引自楊學勇文)河南安陽寶山大住圣窟石刻《略禮佛懺悔文》:“南無過現(xiàn)未來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歸命懺悔文。”(轉(zhuǎn)引自楊學勇文)又:“去未現(xiàn)在佛,于眾生最勝,無量功德海,歸依合掌禮?!?轉(zhuǎn)引自楊學勇文)案:“過去”省作“過”或“去”,與“先生”省作“先”或“生”如出一轍。未來(未)例見上條,此從略。地名案:編者將此處錄作“張(掖)”,于《釋粹》又錄作“張掖”(《釋粹》第51頁),且均無說明,不妥。此處“張”下承上文省“掖”字,乃古漢語常用名詞之省字用法也。高昌(高)阿斯塔那1號墓出土《西涼建初十四年(418)韓渠妻隨葬衣物疏》:“建初十四年八月廿九日,高昌郡高縣都鄉(xiāng)孝敬里民韓渠妻?!?《文書》【壹】5頁)整理者注:“‘高’下脫‘昌’字。此墓在阿斯塔那,屬當時的高昌縣境?!卑?此注不確。因上已有“高昌郡”,故此省一“昌”字,乃常用名詞之省字用法,非有脫漏。蒲昌(蒲)阿斯塔那187號墓出土《唐高昌縣史王浚牒為徵納王羅雲(yún)等欠稅錢事》:“整理者注:“‘蒲’下脫一‘昌’字。”案:此注不確。下文多言“蒲昌”,知此省一“昌”字,乃常用名詞之省字用法,非有脫漏。酒泉(酒)阿斯塔那42號墓出土《唐西州高昌縣授田簿(九)》:“城東廿里酒辛渠?!?《文書》【叁】134頁)整理者注:“‘酒’下當脫一‘泉’字?!卑?此說不確。上下文皆作“酒泉”,唯此處無“泉”字,乃常用名詞之省字用法,非有脫漏。物名黃馬(黃)阿斯塔那151號墓出土《高昌某年郡上馬帳》:“馮明老留馬,麹伯養(yǎng)黃,康師子白馬?!?《文書》【貳】93頁)整理者注:‘黃’下疑脫一‘馬’字?!卑?此說不確。上下文皆言“某馬”,唯此處無“馬”字,乃常用名詞之省字用法,非有脫漏。蒲陶(陶,萄)阿斯塔那35號墓出土《唐永昌元年(689)西州高昌縣籍坊勘地牒》:“一段二畝永業(yè)(陶),城西十里武城渠……一段二畝(陶),城西十里武城渠?!?《文書》【叁】494頁)又《武周證圣元年(695)前官陰名子牒為官萄內(nèi)作夫役頻追不到事》:“四角陶……右件人從今月五日差充官陶內(nèi)作,頻追不到?!?同上書519頁)又《武周圣歷元年(698)前官史玄政牒為四角官萄已役未役人夫及車牛事》:“四角陶所。合陶內(nèi)抽枝、覆蓋、踏漿并收拾剪枝、埋柱等總料得夫玖拾陸人?!?同上書521頁)案:整理者于“四角陶”之“陶”旁注“萄”字;同墓所出《武周載初元年(690)西州高昌縣寧和才等戶手實(六)》:“一段二畝(蒲陶)?!?同上書508頁)整理者于“蒲陶”旁注“葡萄”二字。其實“陶”即“蒲陶”之省字用法也。字又作“萄”,阿斯塔那509號墓出土《唐書牘稿》:“后日令宜德送柒萄在羅外,常須破一人看守?!?《文書》【肆】337頁)亦省“蒲”字也?!罢碚咦?“‘致’下脫‘案:此說不確。上下文皆作“雞鳴枕(雞鳴)阿斯塔那15號墓出土《唐唐憧海隨葬衣物疏》:“白練衫袴一具,雞鳴一具?!?《文書》【貳】20頁)阿斯塔那151號墓出土《高昌重光元年(620)汜法濟隨葬衣物疏》:“手把玉豚一雙,雞鳴一具?!?同上書85頁)整理者注:“‘鳴’下當脫一‘枕’字?!卑?此說不確。雖然大多數(shù)隨葬衣物疏都作“雞鳴枕”,此處無“枕”字,乃古漢語常用名詞之省字用法也,《唐顯慶元年(656)宋武歡移文》亦有“石灰三斛,五穀具,雞鳴一枚”之文(《文獻》105頁),皆可證。部田(部)阿斯塔那376號墓出土《唐欠田簿》:“高君達,廿二,三衛(wèi),戶內(nèi)欠常田三畝,部五畝?!?《文書》【叁】292頁)阿斯塔那134號墓出土《唐麟德二年(665)牛定相辭為請勘不還地子事》:“縣司:定相給得前件人口分部一畝,逕今五年有馀。”(《文書》【貳】216頁)整理者注:“部一畝:‘部’下當省一‘田’字?!卑?謂“部”下省一“田”字,其說甚是,即古漢語常用名詞之省字用法也。然其于《唐欠田簿》下注:“部五畝:部下脫一‘田’字?!眲t又非是,聯(lián)系到此注之“當省”,一個“當”字,透露出其對省字說尚未有明確的理據(jù)也。稱謂曾祖(曾,增)《唐永隆二年(681)張相歡墓志》:“君諱,字相歡,西州高昌縣人也。曾、祖俱偽明威將軍?!?《磚志》570頁)案:此處曾、祖不可連讀作“曾祖”,否則“俱”字無著,故知此“曾”為“曾祖”之省字用法。字又作“增”,《唐開元七年(719)張行倫墓志》:“其增,高昌偽朝授明威將軍。祖,偽朝授通事教郎?!?《磚志》634頁)道人(道)哈拉和卓88號墓出土《北涼承平五年(447?)道人法安弟阿奴舉錦券》:“倩書道人薛,時見道智整理者注:“道智惠:‘道’下當脫‘人’字。”案:此說不確。上文已兩出“道人”,此處乃省字用法,承上文而省“人”字。禪師(禪)阿斯塔那29號墓出土《唐咸亨三年(672)新婦為阿公錄在生功德疏》:“昨初十日,屈典坐張禪讀半遍廿卷了?!?《文書》【叁】336頁)案:上文有仏生禪師、孟禪師,后文有孟禪師,此處無“師”字,乃常用名詞之省字用法。沙彌(沙)阿斯塔那377號墓出土《高昌乙酉、丙戌歲某寺條列月用斛斗帳歷》:“起五月一日至月竟,僧陸人,沙壹,食麥伍斛貳兜半?!?《文書》【壹】403頁)整理者注:“沙壹:應是‘沙彌壹人’,脫‘彌’‘人’二字?!卑?此說不確。本件上下文皆有“僧陸人,沙彌壹人”之語,且出現(xiàn)多次,此處“沙壹”乃“沙彌壹人”之省字用法。作人(作)阿斯塔那154號墓出土《高昌作人善憙等名籍》:“張元珍作人雙塯……陰伏波作相豐,張郎中作人五人得脫?!?《文書》【壹】365頁)又《高昌史延高作人阿歡等名籍》:“張阿慶作石得?!?同上書366頁)阿斯塔那151號墓出土《高昌安樂等城負臧錢人入錢帳》:“作人和富入整理者注:“‘作’下脫一‘人’字。”案:此說不確。前后文“作人”多矣,此處省一‘人’字,乃古漢語常用名詞之省字用法。整理者注:“‘馬’下脫一‘子’字。”整理者注:“‘健’下脫一‘兒’字。案:此說不確。前后文屢言“健兒”,此處無“兒”字,乃古漢語常用名詞之省字用法也。整理者不明此理,于518頁擅加“兒”字,又不說明理據(jù),不足為訓。人名元太榮(元榮)《仁王般若經(jīng)元榮題記愿文》:“車騎大將軍、瓜州刺史、東陽王元榮。”(《愿文集》814頁)《大智度論等元榮題記愿文》:“車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瓜州刺史、東陽王元榮?!卑?《魏書》卷十《孝莊紀》永安二年八月“丁卯,封瓜州刺史元太榮為東陽王?!?《魏書》34頁三欄)《大方等大集經(jīng)元太榮題記愿文》:“驃騎大將軍、瓜州刺史、東陽王元太榮?!敝霸獦s”乃“元太榮”之省字用法也。左法彊(左法)哈拉和卓91號墓出土《兵曹掾張預殘文書》:“兵曹掾張預、史左法白?!?《文書》【壹】70頁)整理者注:“此人名當為左法彊,已前見。此處原脫‘彊’字。”董敬元(董元)《唐開元十年(722)西州長行坊發(fā)送、收領(lǐng)馬驢帳二》:“同前同月日馬子董元等領(lǐng)到?!?《斯坦因》198頁)案:前此皆作“董敬元”,后此皆作“董元”,省一“敬”字,乃人名之省字用法也。案:張禮臣墓志稱其父“懷寂”為“寂”,可見古人對長輩之名亦可省字用之。整理者解題:“‘張舉’當即前件《開元十八年請付夏季糧文書》中之‘奉舉’,‘張舉’為雙名單稱?!卑?此處不單“張舉”為“奉舉”之雙名單稱,“張光”亦前件“張光輔”之雙名單稱。明白了“雙名單稱”的規(guī)律,就不能再說“左法”下原脫“彊”字了(《文書》【壹】70頁)。官名銀青光祿大夫(銀青光大夫,銀青光祿夫)阿斯塔那346號墓出土《唐乾封二年(667)郭醜勛告》:“銀青光大夫,行左肅機、魏縣開國子?!?《文書》【叁】261頁)整理者注:“‘光’字下脫一‘祿’字?!卑?此說不確。此處無“祿”字,并非脫漏,乃常用名詞之省字用法也?;蚴 按蟆弊?。唐顏真卿《祭侄文稿》:“銀青光祿夫、使持節(jié)、蒲州諸軍事、蒲州刺史、上輕車都尉、丹楊縣開國侯真卿。”(《祭侄文稿》1頁、8頁)王玉池注曰:“原帖‘光祿大夫’之‘大’字漏寫?!?《祭侄文稿》11頁)俞豐注曰:“‘大’字原稿脫漏?!?俞豐書513頁)二注並誤。后漢王符《潛夫論》卷八《交際》:“夫處卑下之位,懷《北門》之殷憂,內(nèi)見謫于妻、子,外蒙譏于士、夫?!鼻迦送衾^培箋:“士夫,謂士大夫。”(《潛夫論箋》337頁)明人馮夢龍《警世通言》卷十五《金令史美婢酬秀童》:“金滿聞得眾人有言,恐怕不穩(wěn),又去揭債,央本縣顯要士夫,寫書囑托知縣相公。”(《警世通言》174頁)三處“夫”字均“大夫”之省字用法也。開國男(開男)阿斯塔那346號墓出土《唐乾封二年(667)郭醜勛告》:“兼右相、檢校太子左中護、上柱國、樂成縣開男臣劉仁軌宣?!?《文書》【叁】260頁)整理者注:“‘男’字上當脫一‘國’字?!卑?此說不確。此處無“國”字,并非脫漏,乃常用名詞之省字用法也。兵部(兵)阿斯塔那506號墓出土《唐天寶十載(751)制授張無價游擊將軍官告》:“左相、兼兵尚書、上柱國臣希烈?!?《文書》【肆】393頁)案:整理者據(jù)后文錄作“兵部尚書”,是也;但未交待此處原件“兵”下無“部”字,據(jù)后文而增,不妥。此亦常用名詞之省字用法也。都督(都)阿斯塔那509號墓出土《唐開元二十一年(733)西州都督府案卷為勘給過所事》:“安西放歸,先都給過所發(fā)遣訖……但懷福安西都給過所是實。”(《文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