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觀察與評價的基本方法課件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7ffed7d39751c74d24011e9eb7c06f6/97ffed7d39751c74d24011e9eb7c06f61.gif)
![課堂觀察與評價的基本方法課件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7ffed7d39751c74d24011e9eb7c06f6/97ffed7d39751c74d24011e9eb7c06f62.gif)
![課堂觀察與評價的基本方法課件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7ffed7d39751c74d24011e9eb7c06f6/97ffed7d39751c74d24011e9eb7c06f63.gif)
![課堂觀察與評價的基本方法課件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7ffed7d39751c74d24011e9eb7c06f6/97ffed7d39751c74d24011e9eb7c06f64.gif)
![課堂觀察與評價的基本方法課件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7ffed7d39751c74d24011e9eb7c06f6/97ffed7d39751c74d24011e9eb7c06f65.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黃吉元北碚區(qū)教師進修學院郵箱:498660820@課堂教學觀察與評價的基本方法黃吉元課堂教學觀察與評價的基本方法1聽評課診斷小組討論、交流:
1、你經(jīng)常參加觀看、議課活動嗎?
2、你認為當前觀課、評課主要存在哪些問題?其原因是什么?3、你認為什么樣的聽課最有用?A聽評課診斷小組討論、交流:A2信息共享1.觀課、評課重量不重質,重形式不重內(nèi)容2.聽課活動多,課后認真評課的少3.課后評價大同小異、結論籠統(tǒng)。4.只關注教師的行為,不關注學生的學情。5.據(jù)一節(jié)“推門聽課”或“參賽課”下結論,缺乏跟蹤調查。6.同伴互助目標難于實現(xiàn)。7.感性多于理性,不講專業(yè)標準。8.部分教師觀課、評課及課后反思落入窠臼?!畔⒐蚕?.觀課、評課重量不重質,重形式不重內(nèi)容3小組交流、信息分享:崔允漷(1963年生,浙江臨海人,教育學博士。華東師范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副所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全國課程專業(yè)委員會副理事長,教育部華東師范大學基礎教育課程研究中心副主任,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專家組成員)
《課堂觀察------走向專業(yè)的聽評課》(沈毅/崔允漷)(2008.10第一版,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現(xiàn)行的聽評課制度存在著簡單處理、任務取向、不合而作等許多問題
小組交流、信息分享:4
根源:忽視觀課、評課的專業(yè)性特點,缺乏利用工具進行專業(yè)觀課和評課的意識和能力。
啟示:借助工具,通過專業(yè)化的課堂觀察,走向專業(yè)的聽、評課,促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根源:忽視觀課、評課的專業(yè)性特點,缺乏利用工具5內(nèi)容提要一、關于課堂教學觀察二、關于課堂教學評價三、觀課、評課及反思內(nèi)容提要一、關于課堂教學觀察6理論始于觀察,觀察滲透理論。
——庫恩(美國科學史家,科學哲學家)阿瑟.J.S.里德(Arthea.J.S.Reed),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教授在《課堂觀察、參與和反思》一書中指出:從有效教學中學習的一個重要技巧,就是觀察那些高水平的教師在課堂上的表現(xiàn)。為了取得最好的效果,我們需要不斷培養(yǎng)更高的觀察技能。一、關于課堂觀察理論始于觀察,觀察滲透理論。一、關于課堂觀察7
課堂觀察的歷史
課堂觀察源于西方的科學主義思潮,作為一種研究課堂的方法,發(fā)展于20世紀五六十年代。典型代表為美國社會心理學家貝爾思于1950年提出的“互動過程分析”理論,其開發(fā)了人際互動的12類行為編碼,并以此作為課堂中小組討論的人際互動過程的研究框架。貝爾思的研究拉開了比較系統(tǒng)的課堂量化研究的序幕。
課堂觀察的歷史8美國課堂研究專家弗蘭德斯于1960年提出,后經(jīng)他自己不斷修正的研究成果“互動分類系統(tǒng)”,即運用一套編碼系統(tǒng),記錄課堂中的師生語言互動,分析、改進教學行為,則標志著現(xiàn)代意義的課堂觀察的開始。
90年代英國霍普金斯(DavidHopkins)的《教師課堂研究指南》,該書自從1985年首次出版以來,在英國和其他許多西方國家產(chǎn)生了很大的影響。在該書的第二版里,作者特別突出了課堂觀察在支撐教師和學校發(fā)展方面所起的關鍵作用,更加強調在整個學校的背景下審視教師研究的重要性。美國課堂研究專家弗蘭德斯于1960年提出,后經(jīng)他自己不斷修正9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阿什維爾校區(qū)教授,阿瑟J.S.里德(ArtheaJ.S.Reed)的《課堂觀察、參與和反思》一書,引起了廣大教育工作者和教師的關注我國的學者近幾年也進行了課堂觀察的實驗研究
《課堂觀察—走向專業(yè)的聽評課》-----華東師范大學教授崔允漷
《課堂觀察指導》----陳瑤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阿什維爾校區(qū)教授,阿瑟J.S.里德(Ar10什么是課堂觀察?課堂觀察從觀察心理看大致可以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不自覺的觀察,這是一種知覺心理本能的反映;第二個層次,是憑經(jīng)驗、感覺進行的觀察;第三個層次,是有目的,有一定的觀察角度,借助一定的觀察工具,針對具體問題所進行的觀察,即所謂的有意的課堂觀察什么是課堂觀察?課堂觀察從觀察心理看大致可以分為三個層次:11課堂觀察的涵義及理念觀察:就是對人、事件或環(huán)境加以注意。目標觀察:觀察者在事先就確定了他們要觀察什么以及怎樣進行觀察。課堂觀察,顧名思義,就是通過觀察,對課堂的運行狀況進行記錄、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礎上謀求學生課堂學習的改善、促進教師發(fā)展的專業(yè)活動。(崔允漷)課堂觀察的涵義及理念12
課堂觀察的概念研究者或觀察者帶著明確的目的,憑借自身感官(如眼、耳等)及有關輔助工具(觀察表、錄音錄像設備等),直接或間接(主要是直接)從課堂情境中收集資料,并依據(jù)資料作相應研究的一種教育科學研究方法。
——陳瑤《課堂觀察指導》課堂觀察的概念13Brown(2001)
課堂教學觀察的內(nèi)容備課情況新知識呈現(xiàn)教學方法的運用個人特點互動
二、課堂教學觀察方法與分析評價Brown(2001)二、課堂教學觀察方法與分析評價14課堂的觀察和分析如何著手課堂的觀察和分析如何著手15課堂教學結構分析課堂教學結構分析16教師課堂行為分析教師課堂行為分析17課堂觀察與傳統(tǒng)聽評課的關系傳統(tǒng)聽評課的“去專業(yè)”問題:1、簡單處理:沒有準備和溝通;聽課關注教師多,關注學生少;評課缺乏證據(jù),隨意性大;評課結果往往表現(xiàn)為分數(shù),理由不充分;以一蓋全,以一節(jié)課類推其他課。2、被迫而為:為了聽評課而聽評課:把聽評課當任務,而不是自愿的行為。3、評課形式化:要么大而全,要么過于客套,要么教研員“一言堂”4、缺乏專門技能:缺乏聽評課的專門知識與技能。聽評課群體中存在的三種獨立角色:“評課專業(yè)戶”,幾乎不上課;“模仿專業(yè)戶”,聽課僅僅是為了模仿;“聽課任務戶”,即聽課就是為了聽課。課堂觀察與傳統(tǒng)聽評課的關系傳統(tǒng)聽評課的“去專業(yè)”問題:18聽評課期待“三大轉變”簡單變復雜、對立變理解、業(yè)余變專業(yè)聽評課的人需要考慮以下三點:一是基于“現(xiàn)場”,要充分考慮時間、空間、資源等因素就此課論此課,不要作過多的類推或假設。二是要充分考慮教師本人的獨特性,挖掘上課教師好的東西,讓他充分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三是在評課時,談到存在的問題,最好“體諒優(yōu)先”,要有證據(jù)、有針對性、有建設性地提問題并共同探討解決方法。聽評課期待“三大轉變”簡單變復雜、對立變理解、業(yè)余變專業(yè)19課堂觀察的理念教師的“課堂觀察”是什么——準確定位教師的“課堂觀察”不同于教師工作中的日?!奥犝n”不能等同于專家所謂的“課堂觀察”。是教師由觀察他人課堂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學行為,感悟和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學技藝,因而更多的是指向自己。是教師憑借自身感官及有關輔助工具,在實際的課堂教學情境中進行自我感悟、自我反思、自主建構的一種研究活動。課堂觀察的理念教師的“課堂觀察”是什么——準確定位教師的“20加強教師的課堂觀察指導課堂觀察是技術、是方法,從目前教師課堂觀察的現(xiàn)狀看,普遍存在著對課堂觀察技術方法的不了解,因此亟需對在職教師進行課堂觀察的培訓和指導培訓應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課堂觀察的基本特點、一般分類,課堂觀察的對象、基本步驟,具體的觀察方法、記錄方式,觀察后的反思等。只有通過培訓,讓教師手中有法,觀察才能有效。加強教師的課堂觀察指導課堂觀察是技術、是方法,從目前教師課21
為什么要進行課堂觀察?
課堂觀察是課堂教學研究最經(jīng)常最基本的方法之一課堂觀察是適合研究課堂情境的重要方法課堂觀察是促進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的重要途徑課堂觀察能為教育決策與教育評價提供依據(jù)一線教師進行課堂觀察具有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和條件
為什么要進行課堂觀察?
課堂觀察是課堂教學研究最經(jīng)常最基本22教師課堂觀察的研究主題內(nèi)容設計教學表述進度安排資源利用激發(fā)動機師生互動自主學習鼓勵創(chuàng)新學習氣氛\課堂管理\講課清晰程度\教學手段的變化\學習任務的定向\學生的學習過程\學生的表現(xiàn)性成果\高層次思維教師課堂觀察的研究主題內(nèi)容設計教學表述進度安23課堂觀察方法的一般分類:實驗觀察與自然觀察;參與觀察和非參與觀察;直接觀察和非直接觀察;結構觀察,準結構觀察和非結構觀察;開放式觀察,聚焦式觀察,系統(tǒng)觀察;定量觀察和定性觀察等
——《課堂觀察指導》陳瑤著課堂觀察方法的一般分類:實驗觀察與自然觀察;24定量觀察和定性觀察
界定
特點
區(qū)別定量觀察
以結構化的方式收集資料,并且以數(shù)字化的方式呈現(xiàn)資料的課堂觀察?!穸康慕Y構化的記錄方式三種記錄方式:編碼體系、記號體系(或項目清單)、等級量表。●兩種抽樣方法:時間抽樣和事件行為抽樣
在觀察前提出問題,然后具體設計指標系統(tǒng)來分析。定性觀察
以質化的方式收集資料,并且資料以非數(shù)字化的形式(比如文字等)呈現(xiàn)的課堂觀察●依據(jù)粗線條的觀察提綱,對觀察對象做詳盡的多方面的記錄,呈現(xiàn)形式是非數(shù)字化的,分析手段是質化的。●四種主要記錄方式:描述體系、敘述體系、圖式記錄、工藝學記錄。
只有在搜集了大量客觀資料后,才提出問題。研究問題常在研究過程中不斷被重構,時間較長。定量觀察和定性觀察界定25課堂觀察的基本要求
1.進行有意識、有目的的觀察。2.全面觀察與重點觀察相結合3.保持觀察的自然狀態(tài),不干擾學生的正常學習活動。4.排除各種主觀傾向,進行客觀觀察。課堂觀察的基本要求
1.進行有意識、有目的的觀察。26課堂觀察的主要技術與手段:----課堂教學錄像、錄音;
----以時間標識進行選擇性課堂實錄;
----座位表法;
----提問技巧水平檢核表;
----提問行為類別頻次表;
----課堂練習目標層次統(tǒng)計圖;
----弗蘭德斯語言互動分類表;
----學習動機問卷調查和訪談;
----學習效果的后測分析。課堂觀察的主要技術與手段:----課堂教學錄像、錄音;
-27
教師課堂觀察的內(nèi)容
●自我觀察(一邊講課一邊觀察):
觀察對象主要是學生的行為,包括學生的學習行為、人際間互動情況,對教師授課的反映等,以及有關學生穿著、儀容、攜帶的物品、課桌上下擺放的東西等非學習性行為表現(xiàn)?!裼^察他人(聽課):
包括教材運用、講解能力、提問技巧、教學溝通、多媒體運用、學生行為管理、教學準備、組織、評價,也包括教師的課堂觀察能力、學生的非學習性行為、教室內(nèi)外的情境等。
教師課堂觀察的內(nèi)容
●自我觀察(一邊講課一邊觀察):
觀察28課堂觀察的程序
課堂觀察的程序主要包括課前會議、課中觀察、課后會議等主要步驟課前會議指在課堂觀察之前,觀察者和被觀察者集中一段時間進行有效的商討,確定課堂觀察的目的、重點、量表制作等相關事項。課前會議最好是在開課的前一天舉行,持續(xù)時間視具體情況而定,一般至少需要15分鐘。課堂觀察的程序
課堂觀察的程序主要包括課前會議、課中觀察、課29課中觀察指進入研究情境,在課堂中依照事先的計劃及所選擇的記錄方式,對所需的信息進行記錄。觀察者進入現(xiàn)場之后,要遵守一定的觀察技術要求,根據(jù)課前會議制定的觀察量表,選擇恰當?shù)挠^察位置、觀察角度,迅速進入觀察狀態(tài),通過不同的記錄方式,采用錄音、攝像、筆錄等技術手段,將定量和定性方法結合起來,記錄觀察到的典型行為,做好課堂實錄,記下自己的思考。課中觀察指進入研究情境,在課堂中依照事先的計劃及所選擇的記錄30課后會議指在觀察結束之后,觀察者和被觀察者針對上課的情況進行探討、分析、總結,在平等對話的基礎上達成共識,制定后續(xù)行動跟進方案的過程。課后會議一般分為自我反思、分析觀察結果、思考和對話、提出改進建議。持續(xù)時間視情況而定,一般至少需要30分鐘。在課后會議的基礎上,觀察者提供一份自我反思報告,觀察者對觀察資料進行分析、整理,形成觀察報告。課后會議旨在使觀察者與被觀察者進行有效的專業(yè)探討,通過多視角、多方位尋找有效教學的策略,實現(xiàn)課堂觀察的目的。課后會議指在觀察結束之后,觀察者和被觀察者針對上課的情況進行31課堂觀察的過程與步驟
課堂觀察的過程與步驟
32課堂觀察的研究范圍
探討師生互動與教育成效之間的關系觀察學生的態(tài)度及其行為表現(xiàn)(如投入學習或非投入學習)觀察學生行為的改變或習慣的建立(如學生學習策略的形成或改變)觀察學生學習過程的某一特定方面(如學生的課堂言語活動)觀察教師教學中講課的清晰程度課堂觀察的研究范圍
探討師生互動與教育成效之間的關系33課堂觀察的研究范圍
觀察教師教學中教學手段方法的變化觀察教師教學過程中某一特定方面(如提問或表揚)觀察教育實驗及課程開發(fā)的過程和結果,以便作出及時反饋及評價觀察學習氛圍觀察課堂管理(如紀律問題)觀察課堂人際關系課堂教學成果與評價課堂觀察的研究范圍
觀察教師教學中教學手段方法的變化34課堂觀察的倫理原則開誠布公尊重自由抉擇的權利信守承諾避免身心傷害尊重隱私權澄清誤解、告知結果課堂觀察的倫理原則35課堂觀察的方法及要求
課堂觀察框架設計的四個維度:(既有理論依據(jù),又有實踐依據(jù))學生學習維度:--------主要關注怎么學或學得怎樣的問題教師教學維度:---------主要關注怎么教的問題課程性質維度:----------主要指的是教和學的內(nèi)容是什么的問題,它是師生在課堂中共同面對的教與學的客體課堂文化維度:-----------三者之間,學生學習和教師教學通過課程發(fā)生聯(lián)系;在整個互動、對話、交往的過程中形成了課堂文化,課堂文化具有整體性,關注的是整個課堂怎么樣的問題課堂觀察的方法及要求
36四維框架的實踐依據(jù)則是“我觀察什么課”這一問題的提出。這是每一個課堂觀察都必然要面對的問題。(1)學生在課堂中是怎樣學習的?是否有效?(2)教師是如何教的?哪些主要行為是適當?shù)?(3)這堂課是什么課?學科性表現(xiàn)在哪里?(4)我在該課堂呆了40或45分鐘,我的整體感受如何?這四個問題恰可通過課堂觀察的四維框架的使用得到回答。四維框架的實踐依據(jù)則是“我觀察什么課”這一問題的提出。這是每37阿瑟J.S.里德
課堂觀察
-----美北卡羅來納大學教授1軼事性觀察關注的是特定時間內(nèi)教室里到底發(fā)生了什么,或一個孩子說了什么,做了什么。觀察者日志是以敘事體記錄。盡可能準確描述一個班級事件。觀察者無需訓練,但必須遵循下列原則:(1)觀察者必須觀察完整的順序或過程;(2)必須設定目標、限制或準則;(3)必須全面詳細記錄觀察內(nèi)容;(4)觀察必須盡可能客觀阿瑟J.S.里德課堂觀察
-----美北卡羅來納大學教授1382、結構性觀察正式的,需要記錄特定的信息。包括等級排序、編碼、核對清單、訪談、剖面圖、以及社會關系網(wǎng)圖。結構性觀察表格:----預期的設置(每節(jié)課,教師都會首先激發(fā)動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有時候,聚焦的過程是通過復習與新課聯(lián)系緊密的先前知識來實現(xiàn)的;有時候又會通過某些有趣的設計來抓住學生的注意力)2、結構性觀察39----目標(幾乎每節(jié)課,教師都會詳細說明學生應該完成的任務,讓學生知道教師期待自己怎么做,自己應該學到什么。)----教師講授與示范(在很多課上,教師要向學生提供成功達到目標所需的信息。有時:教師需要通過示范的方法來演示怎么完成任務)----檢查理解程度(在課程進行過程中,教師要檢查學生是否掌握了所教概念或技能。檢查可以通過隨機提問及單個教學來完成)----目標(幾乎每節(jié)課,教師都會詳細說明學生應該完成的任務40----指導練習(學生每節(jié)課都需要做各種練習,包括與教師一起完成練習、學生在黑板上演算例題、大聲朗讀、小組合作完成任務、做一些既可以考察對內(nèi)容的理解又有趣的游戲)----獨立練習(學生獨立完成目標要求的任務,如解決一個問題,做一個實驗,寫一份報告,或者進行一項調查等)----結束(教師幫助學生復習本節(jié)所學的內(nèi)容,包括做一個本課總結、回答學生獨立練習時出現(xiàn)的問題、學生報告各自進程、教師做出評價、討論這節(jié)課與下節(jié)課的關系,或布置一項學生獨立完成的作業(yè))----指導練習(學生每節(jié)課都需要做各種練習,包括與教師一起413、訪談法訪談是一項通過對訪談對象直接提問來收集事實的技巧。訪談技巧清單----確定訪談目的----提前預約(時間、地點),給自己和訪談對象充分的準備時間。----準備客觀的、與訪談目的有關的特定問題----區(qū)分優(yōu)先次序,把重要問題放在前面----通知訪談者訪談的時間、地點3、訪談法42訪談----比預約時間早幾分鐘到訪談地點----開始訪談時,向訪談對象重申訪談目的----錄音前要詢問訪談對象,以獲許可----如不錄音,需認真客觀地做記錄,盡可能多的做直接引用----避免加進主觀的印象或判斷----把訪談時間限定在15-30分鐘訪談后與訪談對象一起回顧剛才的提問表達謝意提出與訪談對象分享訪談報告訪談434、對教學標準的觀察INTASC(州際新教師評估援助聯(lián)合會)提出的美國教師必須掌握的核心知識與技能-----------教師核心標準與原則教學標準觀察量表:原則一:教師必須理解所教授學科的核心概念、探究方法及學科結構,必須能夠創(chuàng)設學校情境以使學科內(nèi)容對學生有意義。12345不熟練一般熟練高度熟練4、對教學標準的觀察44原則2:教師必須了解學生是如何學習和發(fā)展的,并能提供促進學生智力、社會性以及個性發(fā)展的機會原則3:教師必須了解學生在學習方式上的差異,并能為不同的學習者創(chuàng)造機會。原則4:教師知道并能利用各種教學策略促進學生批判思維、問題解決能力以及操作技能的發(fā)展原則5:教師要能利用對個體以及群體動機、行為的理解,創(chuàng)造一個能夠促進積極的社會互動、積極的學習參與和自我激勵的學習環(huán)境原則2:教師必須了解學生是如何學習和發(fā)展的,并能提供促進學生45原則6:教師要理解和運用有效的言語、非言語以及媒體溝通技巧,創(chuàng)設一個促進積極探究、合作和支持互動的課堂環(huán)境原則7:教師要能以學科知識、學生、社區(qū)以及課程目標為基礎進行教學設計原則8:教師運用正式和非正式的評估策略來評價學習者智力、社會技能以及身體等方面的發(fā)展,并確保其持續(xù)發(fā)展。原則9:作為一個反思型的實踐者,教師要不斷評價自己所采取的教學措施的有效性,以及對他人產(chǎn)生的影響,這包括對學生、家長以及學習共同體的其他專業(yè)人士的影響。教師更要主動尋找自我專業(yè)發(fā)展的機會原則6:教師要理解和運用有效的言語、非言語以及媒體溝通技巧,46原則10:教師要與學校同事、家長以及社區(qū)內(nèi)的各種機構建立聯(lián)系,讓他們支持學生的學習和健康成長。原則10:教師要與學校同事、家長以及社區(qū)內(nèi)的各種機構建立聯(lián)系47課堂觀察點的確定首先,要根據(jù)觀察點的品質——可觀察、可記錄、可解釋來確定觀察點其次,要根據(jù)觀察者和被觀察者個體的需要來確定觀察點再次,要根據(jù)合作體的需要來確定觀察點。課堂觀察點的確定首先,要根據(jù)觀察點的品質——可觀察、可記錄48
課堂觀察與記錄工具的選擇及自主開發(fā)
如何選擇已有的觀察記錄工具?一是觀察點,如觀察提問如果想觀察“提問的數(shù)量”,則應該采用定量的觀察記錄工具;二是觀察者自身的特征,如觀察“學生活動創(chuàng)設與開展的有效性”,若想從學生參與活動的人數(shù)和態(tài)度來判斷,那么在界定不同態(tài)度表現(xiàn)行為的基礎上,采用定量的記錄工具是合適的三是觀察條件,如觀察“課堂對話的效度”,除了要有快速記錄的能力外,還需要一些音像記錄設備,否則,對話過程中的語調和神態(tài)等對話要素很可能無法記錄。
課堂觀察與記錄工具的選擇及自主開發(fā)
如何選擇已有的觀察記錄49認識幾種觀察工具
觀察工具分為主要用于定量觀察的分類體系(編碼體系、記號體系和等級量表)和主要用于定性觀察的觀察提綱及設備(描述體系、敘述體系、圖示記錄、聲像設備)。
認識幾種觀察工具觀察工具分為主要用于定量觀察的分類體系(編50材料一:弗蘭德斯的互動分析分類體系(編碼體系)弗蘭德斯師生語言互動分析分類體系(FIAC)是一種編碼體系(codingsystem),屬于定量的課堂觀察方法。表1
弗蘭德斯互動分類分析體系的類別教師說話間接影響1.接受感情2.表揚或鼓勵3.接受或使用學生的主張4.提問直接影響5.講解6.給予指導或指令7.批評或維護權威性學生說話8.學生被動說話(比如回答教師提問)9.學生主動說話10.沉默或混亂材料一:弗蘭德斯的互動分析分類體系(編碼體系)教師說話間接影51表2
FIAC數(shù)據(jù)表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它主要采用時間抽樣的辦法,在指定的一段時間內(nèi),每隔3秒種觀察者就依照上述分類記錄下最能描述教師和班級語言行為的種類的相應的編碼,記在表2中。比如,在第一個3秒內(nèi)發(fā)生的是教師講解行為,就在相應的個子內(nèi)記下"5"這個編碼。這樣,每一行20個方格就記錄下1分鐘內(nèi)20個行為的編碼。上表15行就表示一段15分鐘的連續(xù)觀察。表2
FIAC數(shù)據(jù)表
12345678910111213152課堂觀察與評價的基本方法ppt課件53課堂觀察與評價的基本方法ppt課件54課堂觀察與評價的基本方法ppt課件55定性觀察定性觀察56臺灣中學臺灣中學57課堂觀察與評價的基本方法ppt課件58材料二:崔允漷課堂觀察框架與工具(4個維度,20個視角,68個觀察點)材料二:崔允漷課堂觀察框架與工具(4個維度,20個視角,6859維度一:學生學習視角觀察點舉例準備·學生課前準備了什么?是怎樣準備的?·準備得怎么樣?有多少學生作了準備?·學優(yōu)生、學困生的準備習慣怎么樣?傾聽·有多少學生能傾聽老師的講課?能傾聽多少時間?·有多少學生能傾聽同學的發(fā)言?·傾聽時,學生有哪些輔助行為(記筆記/查閱/回應)?有多少人?互動·有哪些互動行為?學生的互動能為目標達成提供幫助嗎?·參與提問/回答的人數(shù)、時間、對象、過程、質量如何?·參與小組討論的人數(shù)、時間、對象、過程、質量如何?·參與課堂活動(個人/小組)的人數(shù)、時間、對象、過程、質量如何?·學生的互動習慣怎么樣?出現(xiàn)了怎樣的情感行為?自主·學生可以自主學習的時間有多少?有多少人參與?學困生的參與情況怎樣?·學生自主學習形式(探究/記筆記/閱讀/思考)有哪些?各有多少人?·學生的自主學習有序嗎?學生有無自主探究活動?學優(yōu)生、學困生情況怎樣?·學生自主學習的質量如何?達成·學生清楚這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嗎?·預設的目標達成有什么證據(jù)(觀點/作業(yè)/表情/板演/演示)?有多少人達成?·這堂課生成了什么目標?效果如何?維度一:學生學習視角觀察點舉例準備·學生課前準備了什么?是怎60維度二:教師教學視角觀察點舉例環(huán)節(jié)·由哪些環(huán)節(jié)構成?是否圍繞教學目標展開?·這些環(huán)節(jié)是否面向全體學生?·不同環(huán)節(jié)/行為/內(nèi)容的時間是怎么分配的?呈示·怎樣講解?講解是否有效(清晰/結構/契合主題/簡潔/語速/音量/節(jié)奏)?·板書怎樣呈現(xiàn)的?是否為學生學習提供了幫助?·媒體怎樣呈現(xiàn)的?是否適當?是否有效?·動作(如實驗/動作/制作)怎樣呈現(xiàn)的?是否規(guī)范?是否有效?對話·提問的對象、次數(shù)、類型、結構、認知難度、候答時間怎樣?是否有效?·教師的理答方式和內(nèi)容如何?有哪些輔助方式?是否有效?·有哪些話題?話題與學習目標的關系如何?指導·怎樣指導學生自主學習(閱讀/作業(yè))?是否有效?·怎樣指導學生合作學習(討論/活動/作業(yè))?是否有效?·怎樣指導學生探究學習(實驗/課題研究/作業(yè))?是否有效?機智·教學設計有哪些調整?為什么?效果怎么樣?·如何處理來自學生或情景的突發(fā)事件?效果怎么樣?·呈現(xiàn)了哪些非言語行為(表情/移動/體態(tài)語)?效果怎么樣?·有哪些具有特色的課堂行為(語言/教態(tài)/學識/技能/思想)?維度二:教師教學視角觀察點舉例環(huán)節(jié)·由哪些環(huán)節(jié)構成?是否圍繞61維度三:課程性質視角觀察點舉例目標·預設的學習目標是什么?學習目標的表達是否規(guī)范和清晰?·目標是根據(jù)什么(課程標準/學生/教材)預設的?是否符合該班學生?·在課堂中是否生成新的學習目標?是否合理?內(nèi)容·教材是如何處理的(增/刪/合/分/換)?是否合理?·課堂中生成了哪些內(nèi)容?怎樣處理?·是否凸顯了本學科的特點、思想、核心技能以及邏輯關系?·容量是否適合該班學生?如何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實施·預設哪些方法(講授/討論/活動/探究/互動)?與學習目標適合度?·是否體現(xiàn)了本學科特點?有沒有關注學習方法的指導?·創(chuàng)設了什么樣的情境?是否有效?評價·檢測學習目標所采用的主要評價方式是什么?是否有效?·是否關注在教學過程中獲取相關的評價信息(回答/作業(yè)/表情)?·如何利用所獲得的評價信息(解釋/反饋/改進建議)?資源·預設了哪些資源(師生/文本/實物與模型/實驗/多媒體)·預設資源的利用是否有助于學習目標的達成?·生成了哪些資源(錯誤/回答/作業(yè)/作品)?與學習目標達成的關系怎樣?·向學生推薦了哪些課外資源?可得到程度如何?維度三:課程性質視角觀察點舉例目標·預設的學習目標是什么?學62材料三材料三63課堂觀察與評價的基本方法ppt課件64課堂觀察與評價的基本方法ppt課件65材料4:陳瑤課堂觀察材料4:陳瑤課堂觀察66課堂觀察與評價的基本方法ppt課件67課堂觀察與評價的基本方法ppt課件68師生互動的類型和記錄-----編碼系統(tǒng)
-------------阿瑟J.S.里德互動行為的類型觀察到的次數(shù)百分比間接互動:接納感受////8%例如:“我知道你們中的一些人感覺不好,可能有些沮喪,不過讓我們繼續(xù)努力”接受或運用學生的觀點////7%贊揚/鼓勵///////12%提問題///////////21%
師生互動的類型和記錄-----編碼系統(tǒng)
----------直接互動:講授///5%給予指導//////21%批評或證明自己的權威///5%學生討論///////////21%學生發(fā)起的談話/////10%總數(shù)62100%提問最多的互動類型:提問以及學生討論直接互動:70對提問技巧的觀察表問題類型問題總數(shù)1、記憶5
----有生命事物的另一個名字是什么?----生物的共同特征是什么?----生物是怎樣獲得食物的?----植物需要何種能量進行光合作用?----是誰發(fā)現(xiàn)了微生物的存在?2、遷移3
----用你們自己的話告訴我光合作用意味著什么?----解釋自然發(fā)生論的含義?新陳代謝的來源是什么?對提問技巧的觀察表問題類型713、解釋2----植物的運動與動物的運動有什么不同?----被有機體吸收的能量產(chǎn)生了怎樣變化?4、應用2----室內(nèi)的植物如果得不到陽光和水會怎樣?----畫出光合作用的過程。5、分析3----生物和非生物之間的相同和不同是什么?----科學家的哪些實驗支持自然發(fā)生論?哪些支持生物起源論?----動物的運動與隨風而動的玩具運動有什么不同?3、解釋726、綜合2----寫一篇加熱殺菌法的論文,討論它的過程怎樣進行,以及為什么要這樣進行?----做一個口頭報告,講述人們?nèi)绾螌⒉藞@中的果蔬做成罐頭。解釋這些程序與本章描述的自然發(fā)生論實驗之間的關系。7、評價1你認為誰的實驗最有效,為什么?各種水平問題的總數(shù):18記憶27%;遷移17%;解釋11%;應用11%;分析17%;綜合11%;評價6%6、綜合73教學風格的核對清單——選擇能與學生進行互動和討論的教學情境——運用問題來檢查學生從教學中學到的知識——被學生認為是在灌輸知識——給予反饋,避免消極評價——善于建立一個溫暖的、個性化的學習環(huán)境——告訴學生教學目標——使用多媒體以及技術資源教學風格的核對清單——選擇能與學生進行互動和討論的教學情境74——讓學生進行小組學習——選擇個性化的教學情境——通過提問引入主題,啟發(fā)學生的回答——運用的是教師組織的學習情境——讓學生知道老師鼓勵他們運用原理——給予反饋,運用消極評價——良好地組織并引導學生學習在觀察的項目上畫“V”號。——讓學生進行小組學習75課堂觀察與評價的基本方法ppt課件76進入現(xiàn)場觀察需要注意的問題要注意四個問題:進入現(xiàn)場的時間與任務、觀察位置、記錄方式以及觀察者行為等。觀察者要在上課開始前進入現(xiàn)場,最好提前五分鐘進入課堂,同時必須明確進入現(xiàn)場的觀察任務以及可用的觀察工具一般而言,要按觀察任務來確定觀察位置,以確保能收集到真實的信息。如觀察四個學生的課堂參與情況,觀察者應選擇離他們較近的位置,以便隨時記錄他們參與的時間等;如觀察教師情境創(chuàng)設的有效性,觀察者應選擇便于走動的位置,可及時移動來了解具體情況。但還應注意,觀察者所選定的位置在一節(jié)課內(nèi)通常是固定的,應以不分散學生的注意力為宜,盡量避免與教師的課堂走動發(fā)生沖突。進入現(xiàn)場觀察需要注意的問題要注意四個問題:進入現(xiàn)場的時間與77觀察者要如實地記錄你所看到的與聽到的種種現(xiàn)象,在一些需要連續(xù)記錄時,一般不宜當場花時間對現(xiàn)象進行分析或做出判斷,以免影響記錄的進程,或遺漏一些重要的信息。在觀察過程中,觀察者的行為表現(xiàn)應不影響正常的課堂教學。觀察者的表情不能過于豐富,應保持冷靜;觀察者不應著奇裝怪服,尤其是觀察位置面對或靠近學生時;觀察者不應進行不必要的走動;觀察者之間不應相互討論,發(fā)出聲音,因為這些行為舉動在一定程度上會引起教師或學生的注意,影響教與學的進程。觀察者要如實地記錄你所看到的與聽到的種種現(xiàn)象,在一些需要連續(xù)78課堂觀察成果的表達方式
課堂觀察成果的表達方式大致有課堂觀察筆記、觀察記錄與分析、觀察報告、課堂觀察反思、觀察沙龍等幾種。1、課堂觀察筆記課堂觀察筆記,即觀察者將課堂觀察的過程(全過程或局部過程)進行筆記,并加以整理后形成一篇完整的課堂觀察筆記。下面是一教師撰寫的兩節(jié)課的課堂觀察筆記(全過程觀察):課堂觀察成果的表達方式
課堂觀察成果的表達方式大致有課堂觀察79二、課堂觀察記錄與分析觀察記錄與分析,就是按照預先設定的觀察視點要求,把課堂觀察的過程記錄下來,并針對各個觀察視點進行逐個分析。二、課堂觀察記錄與分析80
怎樣進行有效的課堂觀察?
“四點要求”“四種形式”怎樣進行有效的課堂觀察?“四點要求”81四點要求有明確的觀察目的有適當?shù)挠^察內(nèi)容有科學的觀察方法有清晰的觀察分析和結論四點要求有明確的觀察目的82(一)課堂活動全息觀察
——觀察目的如何明確?①對課堂現(xiàn)場進行全方位的觀察記錄。②是指針對某一主題,利用編碼量表或分類體系對該主題進行全方位的觀察分析。(一)課堂活動全息觀察
——觀察目的如何明確?①對課堂現(xiàn)83
●設定觀察的視角預先假設一些“有效教學”的標準(知識傳授—高認知水平;學生發(fā)展—學生的參與度)●了解要觀察的課堂背景學生的情況、課的類型、教師教學設計或思路等●需要一些觀察的技巧
選擇性的文字記錄:提問記錄;回饋分析;結構性陳述課堂活動狀態(tài)記錄:師生互動、師生對話(語言)
基于媒體技術的記錄:
84①課堂現(xiàn)場全方位觀察:
課堂觀察的視角:關注知識傳授(高認知水平)、關注學生發(fā)展(高參與度)——提高教學質量
※
課堂氛圍、課堂管理、教學目標定位、教學過程、教學指導方式、學生參與、學習結果、思維能力
——《教師觀察力的培養(yǎng)》[美]GaryD.Borich※
學生學習、教師教學、課程性質、課堂文化
——《課堂觀察20問答》崔允漷、吳江林①課堂現(xiàn)場全方位觀察:
課堂觀察的視角:關注知識傳授(高認知85●教師的提問分析提問的數(shù)量提問的認知層次提問的方式問題的指向學生回答的方式教師理答的方式………………●教師的提問分析提問的數(shù)量86例如:各教學階段問題數(shù)的預設與生成
教學階段聽聽讀讀引情入境
整體感知語言實踐精讀感悟激發(fā)情感創(chuàng)設情境表達情感擴展閱讀深化情感合計問題數(shù)預設214209生成109316157例如:各教學階段問題數(shù)的預設與生成
教學階段聽聽讀讀整體感87問題的目的指向一級編碼二級編碼總數(shù)占提問總次數(shù)()%指向問題內(nèi)部獲得問題結論1628.1%引發(fā)學生思考2950.9%合計4578.9%指向問題外部(課堂管理)提醒00激勵1221.1%懲罰00合計1221.1%問題的目的指向一級編碼二級編碼總數(shù)占提問總次數(shù)()%指向問題88學生應答方式學生回答方式頻次百分率集體齊答910.6%討論后匯報22.4%個別回答6981.1%自由答55.9%學生應答方式學生回答方式頻次百分率集體齊答910.6%討論后89學生回答的類型學生回答類型頻次百分比無回答22.4%機械判斷是否55.9%認知記憶性回答1315.3%推理性回答3136.5%創(chuàng)造評價性回答3440.0%學生回答的類型學生回答類型頻次百分比無回答22.4%機械判斷90教師理答的方式
教師理答方式頻次百分比打斷學生回答,或自己代答46.3%對學生回答不理睬,或消極批評00重復自己問題或學生答案914.3%追問812.7%對學生回答鼓勵、稱贊4063.5%鼓勵學生提出問題23.17%教師理答的方式
教師理答方式頻次百分比打斷學生回答,或自己代91●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記錄符號代表的含義A:獨立連接電路B:與他人一起連接C:看他人做D:獨自做與學習任務無關的事E:離開座位時間片斷各個符號發(fā)生的時間依次是8:08,8:10,8:12,8:14……學生1ABBAAAAA…學生2AAAAAAAA…學生3ABBCCCCC…學生4ABBACAAA…學生5ABBACDBA…學生6AABAAAAA…學生7EBBAADAA…講臺(空位)窗前門后門●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記錄符號代表的含義時間片斷學生1學生2學生3928:088:108:128:14……總計百分比A投入狀態(tài)(獨立做)6216……2235%B投入狀態(tài)(與他人一起做)0560……1625%C投入狀態(tài)(看他人做)0001……1016%D非投入狀態(tài)(做無關的事)0000……1016%E非投入狀態(tài)(離開座位)1000……58%8:088:108:128:14……總計百分比A投入狀態(tài)93●教師的移動位置●教師的移動位置94實作指導記載表樣式之一:
實作指導記載表樣式之一:
95各種提問行為類別頻次統(tǒng)計表
行為類別
頻次
百分比%A、提出問題的類型
1、常規(guī)管理性問題
2、記憶性問題
3、推理性問題
4、創(chuàng)造性問題
5、批判性問題
3782220
2.974.321.01.90B、挑選回答問題方式
1、提問前,先點名
2、提問后,讓學生齊答
3、提問后,叫舉手者答
4、提問后,叫未舉手者答
5、提問后,改問其他同學0445713
041.954.31.02.9C、教師理答方式
1、打斷學生回答,或自己代答
2、對學生回答不理睬,或消極批評
3、重復自己問題或學生答案
4、對學生回答鼓勵、稱贊
5、鼓勵學生提出問題12213780
11.41.912.474.30各種提問行為類別頻次統(tǒng)計表行96
行為類別
頻次
百分比(%)D、學生回答的類型
1、無回答
2、機械判斷是否
3、認知記憶性回答
4、推理性回答
5、創(chuàng)造評價性回答239451811.937.142.917.11.0E、停頓
1、提問后,沒有停頓或不足3秒
2、提問后,停頓過長
3、提問后,適當停頓3—5秒
4、學生答不出來,耐心等待幾秒
5、對特殊需要的學生,適當多等幾秒
91581086.74.87.61.00行97二、關于課堂教學評價現(xiàn)代教育評價的重要理念---------評價不是為了證明(prove),而是為了改進(improve)。二、關于課堂教學評價現(xiàn)代教育評價的重要理念---------98評課的類型按組織分類:1、教學研究型評課2、等級評比型評課3、等級評比型評課4、典型示范型評課5、組內(nèi)隨機型評課6、群體展示型評課(同課同構、同課異構)7、小組互助型評課評課的類型按組織分類:99按分析類型分類:1、教學現(xiàn)象分析型評課2、教學技術分析型評課3、教學質量分析型評課4、教學價值觀分析型評課(質量觀、課程觀、教學觀、學生觀)按分析類型分類:100評課的技巧1、要抓住評課的著力點看教師教學行為和學生學習方式看“怎么教”,更要看“教什么”看學生的活動,更要看學生的變化(是否學到新東西)抓住教學中的主要優(yōu)缺點2、要采用恰當?shù)姆椒ǔS玫乃姆N方法:綜合法、片段法、評點法、表格法評課的技巧1、要抓住評課的著力點1013、要堅持激勵原則4、要因課而異、因人而異5、要注重理性分析6、要抓住教學亮點7、要傾聽教學意圖8、要重視以學論教9、要有評課機制3、要堅持激勵原則102影響學科質量的主要因素:(一)學生的因素1.學生的學習狀況:聽課注意力:思維的活躍度;學習的欲望;完成作業(yè)的情況;自我評價的客觀性。2.學生對學科的情感:對學科的情感因素,與任課教師的情感,對學科的心理重視程度等。(二)教師的因素1.教師的學術水平;2.教師的職業(yè)素養(yǎng);3.教師與學生的情感水平;4.教師的個人獨特的魅力;5.教師的教學技能水平。(三)課程與教材課程與教材是影響學科質量的外部因素,在相似的學生與教師的前提下,這一因素有時也能影響學科質量-如教材的編排,作業(yè)的選擇、課程的量等都會有影響。影響學科質量的主要因素:103課堂觀察與評價的基本方法ppt課件104課堂教學評價的復雜性思考
課堂教學屬于“復雜性”的范疇,很難找到一個對所有學校、所有教師、所有學段、所有學科都適用的普適標準?!皬碗s性”理論認為,在事物的現(xiàn)象與本質之間,在事物內(nèi)部諸要素之間,在事物與外部環(huán)境之間,由于大量的隨機作用,非線性、因果不等當性的復雜性出現(xiàn),因此規(guī)律并不就是事物的本質、必然的性質,也不一定是決定性因素。在某些條件下,現(xiàn)象及其中的特例、反例、偶然、無序可能更是本質的顯現(xiàn)。從教學藝術而言,“這一個”也許比“這一類”更重要。(一百個觀眾就有一百個哈姆雷特)“文無定法,文成法立。定體則無,大體則立。”課堂教學評價的復雜性思考(一百個觀眾就有一百個哈姆雷特105以往課堂教學評價理念的錯位現(xiàn)象關注學生發(fā)展多,關注教師的發(fā)展少(教師是“蠟燭”,奉獻)重視教師行為表現(xiàn),忽視學生行為表現(xiàn)關注結果多,關注過程少以往課堂教學評價理念的錯位現(xiàn)象106課堂教學評價標準的變革評價主體:教師到學生關注教師——關注學生教師的表演——學生的表演評價重心:教到學關注教——關注學評價維度:一維到多維一維目標——三維目標評價中心:知識到人知識的掌握——以人為本、發(fā)展性評價方式:口頭,紙筆,自評,他評評價策略:評價理念:課堂教學評價標準的變革評價主體:教師到學生107發(fā)展性評價發(fā)展科學教育能使學生獲得什么方面的發(fā)展?初中生物教育能使學生獲得什么發(fā)展?理科——理性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創(chuàng)新精神與實踐能力批判性思維問題解決能力生活能力發(fā)展性評價發(fā)展108學生的發(fā)展或進步是衡量教學的唯一客觀標準。標準一:
師生共同參與的創(chuàng)造活動,以促進學習。標準二:
語言發(fā)展———通過課程發(fā)展學習者的語言,提高學習者素質標準三:
學習背景化———把教學與學生的真實生活聯(lián)系起來,以此創(chuàng)造學習的意義標準四:
挑戰(zhàn)性的活動———教學生復雜的思維技能,通過思維挑戰(zhàn)發(fā)展學生的認知技能。標準五:
教學對話———通過對話進行教學/crede/pubs/research/RR4.pdf學生的發(fā)展或進步是衡量教學的唯一客觀標準。109新課程教學評價倡導的基本理念關注學生發(fā)展:
體現(xiàn)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認真研究課堂教學策略,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體現(xiàn)學生主體,鼓勵學生探究,高效實現(xiàn)目標。強調教師成長:依據(jù)新課程評價目標的要求,課堂教學評價要沿著促進教師成長的方向發(fā)展。其重點不在于鑒定教師的課堂教學結果,而是診斷教師課堂教學的問題,制定教師的個人發(fā)展目標,滿足教師的個人發(fā)展需求。新課程教學評價倡導的基本理念關注學生發(fā)展:體現(xiàn)在教學過程中110重視“以學論教”:
新課程課堂教學評價強調以學生的“學”來評價教師的“教”;強調以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呈現(xiàn)的狀態(tài)為參照來評價課堂教學質量。主要觀察學生的六種狀態(tài)來評價課堂教學,他們分別為:情緒狀態(tài)、注意狀態(tài)、參與狀態(tài)、交往狀態(tài)、思維狀態(tài)、生成狀態(tài)。
重視“以學論教”:111分析和綜合相結合的方法具體分析綜合評析1、從教學目標上分析2、從教學內(nèi)容處理上分析3、從教學程序上分析4、從教學方法與手段上分析5、從教學基本功上分析6、從教學效果上分析7、從教學個性上分析8、從教學理念上分析9、從學生學習方式上分析……做出綜合性評析意見分析和綜合相結合的方法具體分析綜合評析1、從教學目標上分析做112新課程課堂教學評課參考標準10個度
及“2+2”評課方式1、活動度。學生自主性學習活動占課時的比例,
一般應在50%以上。學生活動應有核心活動和輔助活動之分;有全班活動和小組活動之分。2、參與度。學生參與活動的面達100%,學生參與活動真實有效。為了擴大參與面,可將活動分為全班活動和小組活動兩個層次進行。3、合作度。合作學習豐富生動、形式多樣,并真實有效。既有師生之間的合作,又有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合作;既有課內(nèi)小組的合作,還可適當安排課外小組的合作。新課程課堂教學評課參考標準10個度
及“2+2”評課方式11134、興趣度。學生對課堂活動感興趣的程度。“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游戲、比賽、辯論、表演、實踐、實驗等,都是提高學習興趣的好辦法。
5、生活度。所有的書本知識都來源于生活,因此,所有的書本知識都一定能在現(xiàn)實生活中找到聯(lián)系點。學生已有的經(jīng)驗是教育的起點,也是教育重要的資源。因此,在教學中應將學習內(nèi)容與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或與學生已有的經(jīng)驗聯(lián)系起來6、開放度。每一節(jié)課老師都應有意識的為學生提供開放的探究和創(chuàng)造的空間。要有意識的誘導開放式答案,要努力發(fā)現(xiàn)課堂教學“意外的通道”。從過去追求“標準答案”轉化為“一題多解”;從過去追求“統(tǒng)一認識”轉化為追求“多種認識”。4、興趣度。學生對課堂活動感興趣的程度?!芭d趣是最好的老師”1147、生成度。學生在課堂上掌握的知識主要是學生自主探究的結果,而不是老師灌輸?shù)慕Y果。
8、掌握度。課堂教學的知識點,學生掌握情況良好、學生訓練后效果良好。9、整合度。目標整體達成;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多樣;教學內(nèi)容綜合.10、親和度。在教學中,老師和藹可親,幽默風趣,充滿關愛、激勵之真情
新課程評價已經(jīng)從過去以知識水平為中心的甄別性、厲害性、封閉性、標準性、結果性評價,轉化為以能力水平為中心的發(fā)展性、激勵性、開放式、多樣化、過程性評價。7、生成度。學生在課堂上掌握的知識主要是學生自主探究的結果,115生物學科評課的關注點評課的首要任務:關注和評析學生的學------是否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1、看是否關注了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全體發(fā)展;2、關注教學過程中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xiàn)和主體作用的發(fā)揮,包括學生的參與程度怎樣學校效果如何;3、看教學的大環(huán)節(jié)到小環(huán)節(jié),是否突出重點和關鍵,是否有利于學生的學;生物學科評課的關注點評課的首要任務:關注和評析學生的學---1164、看教師的教是否圍繞學生的學,即評價教師是否創(chuàng)設了有效的教學環(huán)境與氛圍,評價教師對學生學習活動的指導、幫助是否切實有效,以及教學方法是否靈活,教學基本功是否扎實等。課堂觀察與評價的基本方法ppt課件117美國的“2+2”評課方式
課題
執(zhí)教者
評課者本節(jié)課值得肯定的兩個特點:對本節(jié)的兩點改進意見:美國的“2+2”評課方式
課題
執(zhí)教者
118INTAST(全美州首席教育官理事會)
職前、在職教師核心標準與原則標準1:學科內(nèi)容及教法教師必須理解所教授學科的核心概念、探究方法以及學科結構,必須能夠創(chuàng)設學習活動以使學科內(nèi)容對學生有意義。
標準2:學生發(fā)展教師必須了解學生是如何學習和發(fā)展的,并能提供促進學生智力、社會性以及個性發(fā)展。
標準3:學習者的個性差異教師必須了解學生在學習方式上的差異,并能為不同學習者創(chuàng)造機會。INTAST(全美州首席教育官理事會)
職前、在職教師核心標119標準4:多元教學策略教師知道并能利用各種教學策略促進學生批判性思維、問題解決以及操作技能的發(fā)展。標準5:動機與管理教師要能利用對個體以及群體動機、行為的理解,創(chuàng)造一個能夠促進積極的社會性互動、積極的學習參與和自我激勵的學習環(huán)境。標準4:多元教學策略120標準6:溝通技術教師要理解和運用有效的言語、非言語以及媒介的溝通技巧,創(chuàng)設一個促進積極探索、合作和支持性互動的課堂環(huán)境。標準7:教學設計教師能以學科知識、學生、社區(qū)以及課程目標為基礎進行教學設計和規(guī)劃。標準8:評估教師運用正式和非正式的評估策略來評價學習者在智社會技能以及身體等各方面的發(fā)展,并確保其持續(xù)發(fā)展。標準6:溝通技術121標準9:反思性實踐及專業(yè)化發(fā)展作為一個反思型的實踐者,教師要不斷評價自己所采用的教學措施的有效性以及對他人產(chǎn)生的影響。這些影響包括對學生、家長以及學習共同體內(nèi)的其他專業(yè)人士的影響。教師更要主動尋找自我專業(yè)成長的機會。標準10:學校和社區(qū)教師要與學校同事、家長以及社區(qū)內(nèi)的各種機構建立聯(lián)系,讓他們支持學生學習和健康成長。標準9:反思性實踐及專業(yè)化發(fā)展122一堂好課的基本要求-----葉瀾有意義、有效率、有生成性、常態(tài)性、有待完善并將其概述為扎實、充實、豐實、平實、真實。一堂好課的基本要求-----葉瀾有意義、有效率、有生成性、123
北京市中小學課堂教學評價方案.doc
北京市中小學課堂教學評價方案.doc
124改變評課方式,讓教師上“自己的課”
-------余文森“正評法”:評價者根據(jù)自己對課程改革的理解,先肯定教師的成功之處,再指出不足之處(以正面評價為主),然后提出改進的目標和希望(課應該怎么上)。將這種評價方法稱作“正評法”。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用“正評法”去肯定一番,提出一些希望,指導作用已經(jīng)不大了,反而會束縛廣大中小學教師的手腳。改變評課方式,讓教師上“自己的課”
-------余文森“正125對教師的要求越多越細,教師自由發(fā)揮的空間就越小。于是,本來應該豐富多彩、百花齊放的課堂教學,正在向著統(tǒng)一的方向靠攏。盡管課程改革提倡發(fā)揮教師的創(chuàng)造性,但在眾多評價者好課標準的束縛下,教師的教學風格、教學個性受到抑制,不得已只好“削足適履”了。如何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觀能動性,讓教師上出既符合課程改革要求,又充分展示個人教學風格、弘揚教師個性的課?這是深化課程改革必須要解決的問題。用“排除法”評課。對教師的要求越多越細,教師自由發(fā)揮的空間就越小。于是,本來應126評課不再將主要精力用于肯定什么、希望什么,而是關注教師有無與課改精神不相適應的舊觀念、舊方法。如果有,就要指導教師將其排除。“排除法”給教師松了綁,讓教師感覺到,只要不違背課程改革的要求,課怎么上可以自己決定。評課不再將主要精力用于肯定什么、希望什么,而是關注教師有無與127“排除法”評課過程中,還要注意以下幾點:(1)當事者明。(2)整體衡量:不要孤立地評價一節(jié)課。而應將這節(jié)課放到學期教學這個大背景下進行評價。評課者應先聽教師自評,弄清這節(jié)課在學期教學中的位置,了解教師在選擇教學方法、安排教學進程時是如何考慮的,然后再進行評價(3)換位思考。評價者發(fā)現(xiàn)教師的不足之處,應先換位思考:假如這節(jié)課是自己上,能否避免這個不足?給教師提出的改進意見,也應先思考(4)平等交流:尊重受評者,認真聽取受評者的自評,在此基礎上結合聽課情況進行評價(5)適度肯定(6)正確歸因“排除法”評課過程中,還要注意以下幾點:(1)當事者明。128總之,運用聽課、評課手段,引導教師更新觀念、轉變角色、掌握新的教學方法,仍然是推進課程改革的關鍵因素之一。但是,在不同的階段,評課方式也應有所不同。聽自己的課:將自己的課錄音,而當你課后靜下心來,仔細聆聽自己上的課,從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你會加倍努力地去克服和改善??傊\用聽課、評課手段,引導教師更新觀念、轉變角色、掌握新129余文森-------福州市小學課改開放日暨一附小
“名師展風采”教學研討會上的評課第一,教師教的多,講的多,導的多,動的多,演的多,學生學的少,特別是獨立的學、思考的學、探究的學、質疑的學、欣賞的學少了。真正的好課,不是老師出彩,而是學生出彩,簡而言之,出彩要出在學生的學上。余文森-------福州市小學課改開放日暨一附小
“名師展風130第三,課的“簡單”與“復雜”。課上得“簡單”好,還是“復雜”好,這問題當然不能一概而論。我們強調簡單但不是簡單化,“簡單”意味著①學生直接面對教材,走進教材,圍繞教材多讀多思,讀出知識來,讀出文學來,讀出問題來;②教師相機引導,適時點撥和鼓動,有針對性的講解和提問。在弄清楚教材之前,太多的拓展、延伸,容易導致“復雜”;在需要學生較多的閱讀和思考的時候,教師多講、多導,容易導致“復雜”。第三,課的“簡單”與“復雜”。課上得“簡單”好,還是“復雜”131第二,感性多,理性少;形象多,邏輯少。沒有理性和邏輯的參與,閱讀和教學就難有深度。盲目的動情,以感情代替邏輯,用笑聲代替思考會導致邏輯理性精神的匱乏,語文課程所倡導的人文性(人文精神)如果缺乏了人類理性這個內(nèi)核,就不可能培養(yǎng)批判性思維并造就優(yōu)秀公民。這話也許說重了,但我們一定要記?。翰唤邮苋祟惱硇?,在文化人格上是永遠長不大的。兩位老師的風格屬于“情感派”,特別要注入一點邏輯理性的成份。第二,感性多,理性少;形象多,邏輯少。沒有理性和邏輯的參與,132重讀杜郎口
----余文森杜郎口學校的發(fā)展方向1.在學生上做足了文章,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有待提高。2.在教科書(教材)上做足了文章,課程建設(課程資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中國全銅水槽落水頭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 2025至2031年中國音頻電療機行業(yè)投資前景及策略咨詢研究報告
- 2025年窗配件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5至2031年中國電腦花織帶行業(yè)投資前景及策略咨詢研究報告
- 2025至2031年中國無紡紙行業(yè)投資前景及策略咨詢研究報告
- 2025年掛鎖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5年奧運熒光筆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5至2031年中國全自動圓角切斷機行業(yè)投資前景及策略咨詢研究報告
- 2025年便攜式酒精檢測儀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5年T/C染色線卡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中考物理復習備考策略
- 博士后進站申請書博士后進站申請書八篇
- 小報:人工智能科技科學小報手抄報電子小報word小報
- GB/T 41509-2022綠色制造干式切削工藝性能評價規(guī)范
- 全面介紹現(xiàn)貨中遠期交易
- 公安系防暴安全03安檢
- 孫權勸學教案全國一等獎教學設計
- 企業(yè)生產(chǎn)現(xiàn)場6S管理知識培訓課件
- 五年級下冊數(shù)學課件 第10課時 練習課 蘇教版(共11張PPT)
- 電梯口包邊施工方案正式
- 三年級道德與法治下冊我是獨特的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