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荊州2006年中考語文現(xiàn)代文閱讀真題_第1頁
湖北荊州2006年中考語文現(xiàn)代文閱讀真題_第2頁
湖北荊州2006年中考語文現(xiàn)代文閱讀真題_第3頁
湖北荊州2006年中考語文現(xiàn)代文閱讀真題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湖北荊州2006年中考語文現(xiàn)代文閱讀真題美麗烏龜我曾見過一只非常美麗的烏龜,它的殼和頭尾都是翠綠色的,在翠綠色的殼上有著深咖啡色的花紋。它的背高高地隆起,就好像是一個籃球的半圓,弧線優(yōu)美光滑,一點也不像一般的烏龜那樣扁平。最奇特的是那烏龜?shù)淖旌艽?,兩邊的線條翹起,像是一直在微笑;眼睛炯炯有神,直直對人注視,一眨也不眨。是在一位畫家朋友的畫室看見那美麗的烏龜?shù)?,我對朋友說:“這輩子沒見過如此美麗的烏龜,可惜沒有相機,下次一定要來幫它照幾張相?!迸笥严蛭艺勂疬@只烏龜?shù)纳衿?,他在巴西旅行時,第一眼看見就愛不忍釋,因為沒想到世界上有這么美的烏龜,于是百般懇求,出了高價才向原來的主人購得。

但是用雙手才能環(huán)抱的大烏龜,重達三十公斤,怎么帶回來呢?通過了動物進出口的種種繁復檢驗,才從海運用貨柜托運回來?!鞍臀鞯脚_灣的貨輪開了三個月才到,我心想:萬一死掉了,就作成標本。沒想到開箱的時候,它還好端端的,明亮的大眼睛突然張開,嚇我一大跳?!迸笥颜f。過了一個月,我去看朋友,帶了相機想去拍那只烏龜。萬萬沒想到朋友說:“烏龜死了,這是牠的殼,我留下來做紀念?!焙叫羞^萬里,在木箱子靠著一息都能尚存的烏龜,怎么會死呢?朋友說:“我到南部去開展覽,離開一個星期,想想不能每天喂它,離開的時候放了三把熟透的香蕉,回來后少了一把,龜卻死了。

后來找了一位獸醫(yī)來看,他說烏龜是撐死的,它把一大把香蕉,一口氣吃了?!蔽液团笥褤崦臀鳛觚斄粝碌臍ぃ瑑刃母锌凰?。在極度的黑暗中饑寒交迫還能存活的烏龜,在翠綠的花園水池旁卻因為吃得太飽而亡故了,可見困危并不全然可畏,飽足也不盡然可喜,在飽足中的節(jié)制可能比困危中的忍耐還要艱難呀!13.從表達方式的角度,乘法說明本文的寫法。(10字以內)14.從情節(jié)梳理的角度,概括本文中的故事。(20字以內)15.從表達目的的角度,完成下面的評析。本文以小見大,通過一只巴西烏龜?shù)墓适聛肀磉_作者對的感情。16.從構思技巧的角度,在文中找出與畫線句相照應的句子。17.從表現(xiàn)手法的角度,簡說本文的“對比”。18.從“憂患與安樂”的角度,寫一句話表達你讀了烏龜?shù)墓适轮蟮母形??!緟⒖即鸢浮?3.敘議結合14.一只烏龜,經(jīng)遠洋來而無羌,后來卻吃香蕉撐死了。15.生活16.過了一個月,我去看朋友,帶了相機想去拍那只烏龜。17.先寫烏龜經(jīng)三個月的遠洋而來,以為它死了,沒想到它居然好端端的,寫了它不畏惡劣環(huán)境的頑強的生命力,后來寫它出人意料地被香蕉撐死了。這樣,強烈地對比,突出了“困危并不全然可畏,飽足也不盡然可喜,在飽足中的節(jié)制可能比困危中的忍耐還要艱難呀”這一主題。(2006年湖北荊州中考試題)茶馬古道今天人們所說的“茶馬古道“,源自古代的“茶馬互市”,即先有“互市”,后有運送茶、馬的“古道”?!安桉R互市”是我國歷史上漢藏民族間以茶易馬的一種傳統(tǒng)的貿易形式,唐代文獻中就已經(jīng)有所記載。到宋代,內地茶葉生產飛躍發(fā)展,其中一部分茶葉“用于博(注:換取)馬,實行官營”,在四川的名山等地設置了專門管理茶馬貿易的“茶馬司”。宋朝統(tǒng)治者為什么如此重視“茶馬互市”呢?當時契丹、西夏和女真等少數(shù)名族的崛起對兩宋政權造成嚴重威脅,迫使朝廷同西南地區(qū)少數(shù)民族保持友好關系,以便集中力量與西北少數(shù)民族政權抗衡。在這種情況下,“茶馬互市”除了為朝廷提供一筆巨額茶利收入以補充軍費之需外,更重要的是既滿足了國家對戰(zhàn)馬的需要,又維護了宋朝西南邊境的安全。那么,藏族為什么也很重視“茶馬互市”呢?因為藏人非常喜歡飲茶。招待客人,首先端出來的就是茶;外出旅行,必帶的也是茶;累了,飲幾口熱茶能消除疲勞;病了,飲一口濃茶能解毒去?。挥弥筮^的茶葉喂牲畜,馬吃了長膘快,牛吃了增加奶量。尤其是藏族平時食用肉、乳較多,喝茶可以解油膩、助消化。對于長期以自給自足的自然經(jīng)濟為主的藏族來說,他們并不需要外界共給很多東西,但茶葉卻是絕對不可缺少的。漢族人民之間通過“茶馬互市“建立起來的友誼,從唐、宋一直延續(xù)到元、明、清。元代為了加強對藏區(qū)的管理,在”茶馬古道“沿線推行”土官治土民“的土司制度,把以”茶馬互市‘為主的交通線路定為正式驛路,并設置驛站。從此“茶馬古道”既是經(jīng)貿之道、文化之道,又是治藏之道。到了清代,“茶馬互市”作為一種重要制度逐漸從歷史地平線上上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邊茶貿易”制度。藏族對茶葉的需求有增無減,對其他產品如絲綢、布料、鐵器等的需求也開始增加;而內地對藏區(qū)馬匹的需求雖然減少,卻對藏區(qū)皮革、黃金,以及蟲草、貝母等珍貴藥材的需求大幅增加。這樣,漢藏之間的貿易范圍更加廣泛;騾鈴聲聲,馬蹄陣陣,“茶馬古道”沿線的民間貿易更加繁榮。“茶馬古道”作為連接內地與康藏地區(qū)的交通動脈,歷經(jīng)唐、宋、元、明、清,雖然最終消失,但它對促進康藏地區(qū)經(jīng)濟發(fā)展、加強漢藏民族融合、維護國家統(tǒng)一的歷史作用不容低估。19.文意把握――根據(jù)全文內容,簡潔說明什么是“茶馬古道”。20.作品感受――試寫出表示本文說明順序的關鍵詞語。21.要點概括――用一句話概括本文第二、三自然段的內容。22.段落分析――第四段中說明元代在“茶馬古道”發(fā)展史上重要舉措的句子是:23.文句理解――文中點明“茶馬古道”重要作用和意義的句子是:內容探究—根據(jù)文章有關內容證明:“茶馬古道”的說法不應該早于唐代?!緟⒖即鸢浮?8.示例:生命在困苦中堅韌,在安逸中委靡。19.茶馬古道是我國古代連接內地與康藏之間的貿易通道。20.唐代到宋代元代到了清代21.宋朝和藏族都非常重視“茶馬互市”的原因。22.在”茶馬古道“沿線推行”土官治土民“的土司制度,把以”茶馬互市‘為主的交通線路定為正式驛路,并設置驛站。23.“茶馬古道”既是經(jīng)貿之道、文化之道,又是治藏之道;對促進康藏地區(qū)經(jīng)濟發(fā)展、加強漢藏民族融合、維護國家統(tǒng)一的歷史作用不容低估。24.唐代文獻中才開始有“茶馬互市”的記載,而“茶馬古道”的說法晚于“茶馬互市”,所以,“茶馬古道”的說法,不應該早于唐代。(2006年湖北荊州中考試題)江山之助據(jù)記載,隋代僧人智永,“閉門習書三十年,寫得《千字文》八百余本,分送浙東諸寺。所退筆頭五簏,埋作筆?!?。智永歷來被視為勤學典范,尤其是心如古井的寺院生活,使他與外部世界相對隔離,沉浸在青燈黃卷、晨鐘暮鼓的事佛環(huán)境里。古今確有一些書法家,適應于室內的寂寞生活,離不開郵票般大小的家園。書法本來就是寂寞之道,臨摹古帖,遙追古人,都是獨自在靜謐中進行的。室內的苦練遂成美談,似乎,書法學習就是室內的產物。其實書法家藝術生活的另一面是游山玩水。山水之樂同樣是書法家的本性,“躊躇畦苑,游戲平林,濯清水,追涼風,釣游鯉,弋高鴻”,是何等的。山水之樂洗去了書齋枯坐的寂寞,場景轉換了,心境也為之一變。老子曾說:“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在山水間徜徉和在書齋中勤奮,感覺是不一樣的。山水對學書者好像是無所言無所教,但人在周游目覽中“以悅為安”。王徽之稱:“散懷山林,蕭然忘羈”,山水美景洗去了雜念瑣碎,使人進入其中,有回歸天性的精神自由。像著名的竹林之游、蘭亭修禊、西園雅集,文人都帶有休閑交流的寬松。走出書齋,優(yōu)哉游哉,一些佳作也在游山水間產生了。山水無語,處處都有玄機,試探著書法家的性靈。譬如荷池蕭然遠俗之美,在書法家眼里,構成了清幽脫俗的韻味。書法家對于景物有著天生的喜愛。王羲之愛鵝,支道林愛鶴愛神駿,王徽之愛竹,都鐘情于清潔高雅的審美性格之物,它們傳遞著鮮活的信息,足以引發(fā)書法家遐想神游,使人脫略形跡而重精神享受,聯(lián)系到書法之理、之趣。天地萬物,品類繁盛,都從不同的方向開啟了書法心靈的通道,獲得書齋無法給予的生命體驗。很多書法家正是由于山水游歷而得筆法章法,得形態(tài)神韻。這在外人看來,真是荒誕不經(jīng),但事實卻一再證明著。懷素“觀夏云隨風變化,頓有所悟,遂至妙絕”;文同“見道上斗蛇,遂得其妙”;黃庭堅“坐見江山,每于此中作草,似得江山之助?!边@些都是美妙的例證。25.觀點提取――作者在這篇文章中表達的主要觀點是:26.思路分析――表示文意的轉折、標示本文由此而分為兩大部分的一個詞是:27.文題揣摩――從全文內容看,本文標題“江山之助”的含義是:28.語境品味――“興高采烈、心曠神怡、豪情滿懷、得意忘形”四個成語中,最適于用在第三段橫線上的一個是:29.句意詮釋――讀第6段中畫線的句,說說“事實一再證明”著什么。30.筆法探究――文章開頭不提觀點,卻從智永“閉門習書”寫起,這樣寫的好處是:①②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