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漢語中_第1頁
在古代漢語中_第2頁
在古代漢語中_第3頁
在古代漢語中_第4頁
在古代漢語中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在古代漢語中,一些賓語經(jīng)常放在動詞(或介詞)前面,這種現(xiàn)象語法上稱之為“賓語前置”。賓語前置通常有以下幾種情況:一、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賓語一般要前置。但要具備兩個條件:一是賓語必須是代詞;二是句子必須是否定句,由'不、毋、莫”等否定詞表示。例如:①秦人不暇自哀。(《過秦論》)“自哀”應(yīng)理解為“哀自(哀嘆自己)”。②聞道百,以為莫己若。(《秋水》)“莫己若”應(yīng)理解為“莫若己”。二、疑問句中如果賓語是疑問代詞,賓語一般要前置。例如:①大王來何操?(《鴻門宴》)“何操”應(yīng)理解為“操何(拿什么)”。②長安君何以自托于趙?(《觸龍說趙太后》)“何以”應(yīng)理解為“以何”。三、用“之”、“是”作標志的賓語前置。例如:①夫晉,何罪之有?(《燭之武退秦師》)“何罪之有”應(yīng)理解為“有何罪”。②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師說》)全句應(yīng)理解為“不解句讀,不解惑”。四、陳述句中為了強調(diào)賓語,通常介詞(以、與等)賓語前置。例如:①楚戰(zhàn)士無不一以當十(《勾踐滅吳》)“一以當十”應(yīng)理解為“以一當十”。②臆!微斯人,吾誰與歸?《岳陽樓記》)“誰與歸”應(yīng)理解為“與誰歸”。五、陳述句中中方位詞、時間詞作賓語時,賓語有時也需要前置。例如:①亞父南向坐。(《鴻門宴》“南向”應(yīng)理解為“面向南”。②東面而視,不見水端。(《秋水》)“東面而視”應(yīng)理解為“視東面”。六、“相”偏指動作行為的一方時通常要前置,放在動詞的前面。例如:①雜然相許。(《愚公移山》)“相”代“他”(愚公),作“許”的賓語。②好自相扶將。(《孔雀東南飛》)“相”代“婆婆二作“扶將”的賓語。七、“見”偏指動作行為的一方時通常要前置,放在動詞的前面。例如:①府吏見丁寧。(《孔雀東南飛》)“見”代“劉蘭芝”作“丁寧”的賓語。②慈父見背。(《陳情表》)“見”代“李密”作“背”的賓語。八、“自”字解釋為“自己”時,通常要放在謂語動詞的前面。例如:①舉賢以佐。②何故懷瑾握瑜,而自令見放為。九、古典詩詞中,有時為了平仄或壓韻的需要,往往把賓語提到謂語動詞的前面。例如:①英雄無覓孫仲謀處。(《永遇樂》)“英雄無覓”應(yīng)理解為“無覓英雄”。②中原北望氣如山。(《書憤》)“中原北望”應(yīng)理解為“北望中原”。倒裝句(賓語前置;狀語后置;定語后置;主語后置)(一)、賓語前置1、否定句中代詞賓語前置這類賓語前置,要具備兩個條件:一是賓語必須是代詞;二是必須是否定句,由“不”、“未”、“毋”、“莫”等否定詞表示。在這種情況下,代詞賓語要放在動詞之前和否定詞之后。例如:《碩鼠》:“三歲貫汝,莫我肯顧?!薄澳铱项櫋睉?yīng)理解成“莫肯顧我”。忌不自信《鄒忌諷齊王納諫》〈戰(zhàn)國策〉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豆讶酥趪病贰疵献印稻渥x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否)焉。(之,賓語提前的標志)《師說》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鐘山記》蘇軾不吾知其亦已兮,茍(只要)余情其信芳(美好)。《離騷》屈原東望愁泣,若不自勝?!读銈鳌防畛姶笸鯋叟裂蛴谝?,所(代詞,“之人”)不忍視?!读銈鳌防畛且院笫罒o傳焉,臣未之聞也?!洱R桓晉文之事》〈孟子〉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洱R桓晉文之事》〈孟子〉而良人未之知也?!洱R人有一妻一妾》〈孟子〉2、疑問句中代詞賓語前置文言文中用疑問代詞“誰”、“何”、“奚”、“安”等做賓語時往往放在動詞的前面。例如:《鴻門宴》:“良問曰:'大王來何操?何操”應(yīng)理解為“操何”吾孰與徐公美?《鄒忌諷齊王納諫》〈戰(zhàn)國策〉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寡人之于國也》〈孟子〉彼且奚適也?《逍遙游》〈莊子〉通假字:.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無通〃勿”或〃毋”,不要:.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頒通〃斑”:.涂有餓莩而不知發(fā)涂通〃途”,道路:直不百步耳“直”通“只”,只是不過有的教科書“直”是“只是”的意思,并不是通假字: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檢”通“斂”,收斂,積蓄,有的教科書認為這個字非通假字,直接解釋為〃約束,檢點”:雞豚狗彘(zhi)之畜,無失其時 〃無”通〃毋”,不要古今異義河內(nèi)兇。河:(古義:黃河。今義:天然或人工的大水道)棄甲曳兵而走。走:(古義:逃跑。今義:行走)或百步而后止?;颍海ü帕x:有的人。今義:或許、也許)不違農(nóng)時,谷不可勝食。谷:(古義:糧食的統(tǒng)稱。今義:谷子)非我也,兵也。兵:(古義:兵器。今義:軍隊中最基層人員)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歲:(古義:年成。今義:年)一詞多義數(shù)愿令得補黑衣之數(shù)《觸龍說趙太后》數(shù)目、數(shù)量數(shù)口之家,可以無饑矣《寡人之于國也》幾、若干則勝負之數(shù),存亡之理,當與秦相較,或未易量《六國論》命運扶蘇以數(shù)諫故,上使外將兵《陳涉世家》shuo屢次數(shù)罟不入洿池《寡人之于國也》cu密、細密蒙沖斗艦?zāi)艘郧?shù)《赤壁之戰(zhàn)》Shu計算2直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愛蓮說》與〃曲”相對,不彎曲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寡人之于國也》僅、只系向牛頭充炭直《賣炭翁》價值予自度不得脫,則直前詬虜帥失信《〈指南錄〉后序》徑直、直接3.發(fā)百發(fā)百中成語發(fā)射發(fā)閭左謫戌漁陽九百人《陳涉世家》征發(fā)、派遣涂有餓莩而不知發(fā)《寡人之于國也》指打開糧倉救濟百姓野花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醉翁亭記》花開主人忘歸客不發(fā)《琵琶行》出發(fā)大閹亦逡巡畏義,非常之謀難以猝發(fā)《五人墓碑記》發(fā)出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發(fā)其志士之悲哉《五人墓碑記》發(fā)出、抒發(fā)4.兵非我也,兵也《寡人之于國也》兵器窮兵黷武成語戰(zhàn)爭必以長安君為質(zhì),兵乃出《觸龍說趙太后》軍隊草木皆兵成語士兵5勝驢不勝怒,蹄之《黔之驢》承受不違農(nóng)時,谷不可勝食也《寡人之于國也》盡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鄒忌諷齊王納諫》勝利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憶江南》超過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岳陽樓記》優(yōu)美的詞類活用【填然鼓之】一般“鼓”是名詞,在此活用為動詞:打鼓【七十者衣帛食肉】一般〃衣”是名詞,在此活用為動詞:穿【黎民不饑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一般〃王”是名詞,在此活用為動詞:為王、稱王、統(tǒng)一天下【王無罪歲】一般“罪”是名詞,在此活用為動詞:歸罪、歸咎【請以戰(zhàn)喻】一般〃戰(zhàn)”是戰(zhàn)斗(動詞),在此活用為名詞:戰(zhàn)爭【是使民養(yǎng)生喪死無憾也】一般〃生”是活著(動詞),在此活用為名詞:活著的人一般〃死”是死去(動詞),在此活用為名詞:死去的人【謹庠序之教】一般〃謹”是謹慎(形容詞),在此活用為動詞:認真從事【則移其民于河?xùn)|,移其粟于河內(nèi)】一般〃移”是移動,在此是使動用法:使……遷移特殊句式【判斷句】1、 是亦走也這也是逃跑。2、 非我也,歲也這不是我的過錯,這是年成不好。(否定判斷肯定判斷)3、 非我也,兵也這不是我殺的,這是兵器殺的。(同上)4、 是使民養(yǎng)生喪死無憾也。這就是讓百姓對生養(yǎng)死葬沒什么不滿5、 養(yǎng)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生養(yǎng)死葬沒什么不滿,就是王道的開端?!镜寡b句】1、 狀語后置句(介賓短語后置):(1)申之以孝悌之義五畝之宅,樹之以桑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5)何異于刺人而殺之,曰:’非我也,兵也?!?6)雞豚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