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的氣候特點是什么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0a5c8db64227445fb43497bd76cfb7f/20a5c8db64227445fb43497bd76cfb7f1.gif)
![大暑的氣候特點是什么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0a5c8db64227445fb43497bd76cfb7f/20a5c8db64227445fb43497bd76cfb7f2.gif)
![大暑的氣候特點是什么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0a5c8db64227445fb43497bd76cfb7f/20a5c8db64227445fb43497bd76cfb7f3.gif)
![大暑的氣候特點是什么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0a5c8db64227445fb43497bd76cfb7f/20a5c8db64227445fb43497bd76cfb7f4.gif)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大暑的氣候特點是什么大暑的氣候特點大暑的簡介大暑習俗介紹大暑的氣候特點高溫酷熱大家都知道“熱在三伏”。大暑一般處在三伏里的中伏階段。這時在中國大部分地區(qū)都處在一年中最熱的階段,而且全國各地溫差也不大。剛好與:“冷在三九,熱在中伏”相吻合。大暑相對,顧名思義,更加炎熱。在《1971~2000中國地面氣候資料》中,從30年8月的極端最高氣溫統(tǒng)計中可以看到:有一部分省區(qū)7月的極端最高氣溫值出現(xiàn)在7月下旬,而絕大部分省區(qū)8月的極端最高氣溫值都是出現(xiàn)在8月上旬,剛好都出現(xiàn)在7月下8月上的大暑時期。古書中說“大者,乃炎熱之極也。”暑熱程度從小到大,大暑之后便是,正好符合了物極必反規(guī)律,可見大暑的炎熱程度了?!帮L如拔山怒,雨如決河傾?!痹娙岁懹涡蜗蟮孛枋隽伺_風襲來時的壯觀景象。在熱帶氣旋家族中,強熱帶風暴和臺風的破壞力是不言而喻的。于是,它們理所當然地成為夏季天氣舞臺上的主角。根據(jù)1951~1995年45年的熱帶氣旋資料統(tǒng)計,平均每年在中國沿海登陸的熱帶氣旋有7個,登陸最多的一年(1971年)有12個,登陸最少的年份(1951、1998)僅有3個。在中國沿海登陸的熱帶氣旋7月和9月一樣多,平均都是1.9個;8月份位居第二,平均登陸1.8個。長江中下游等地的高溫伏旱大暑節(jié)氣時,中國除青藏高原及東北北部外,大部分地區(qū)天氣炎熱,35℃的高溫已是司空見慣,40℃的酷熱也不鮮見。著名的三大火爐:南京、武漢、重慶在大暑前后也是爐火最旺。比“三大火爐”更熱的地方還有很多,如安慶、九江等。每年最熱的地方也不相同。20年6~8月的最熱城市是福州、杭州、長沙和南昌。當然最熱的“火爐”,要屬新疆的“火焰山”——吐魯番。大暑前后,下午的氣溫常在40℃以上。旅居新疆的清代詩人肖雄在他的《西疆雜述》詩集中寫到“試將面餅貼之磚壁,少頃烙熟,烈日可畏。”由此可見,“火焰山”的美稱的確名不虛傳。大暑期間的高溫是正常的氣候現(xiàn)象,此時,如果沒有充足的光照,喜溫的水稻、棉花等農(nóng)作物生長就會受到影響。但連續(xù)出現(xiàn)長時間的高溫天氣,對水稻等作物成長十分不利。長江中下游地區(qū)有這樣的農(nóng)諺:“五天不雨一小旱,十天不雨一大旱,一月不雨地冒煙”。可見,高溫少雨是伏旱形成的催生條件,伏旱區(qū)持續(xù)的大范圍高溫干旱的危害有時大于局地洪澇。除長江中下游地區(qū)需要防旱外,陜甘寧、西南地區(qū)東部、特別是四川東部、重慶等地也要防旱。實際上,伏旱并非年年都有,若遇盛夏副熱帶高壓較弱,位置偏南或長江中下游地區(qū)有一兩場臺風降雨或時不時有些雷陣雨,就不會出現(xiàn)大范圍伏旱?!捌呦掳松稀北狈窖雌诘年P鍵期所謂“七下八上”是指7月下旬和8月上旬,中國北方地區(qū)如華北(內(nèi)蒙古、河北、山西、北京、天津)、黃淮地區(qū)(山東、河南)、東北南部以及位于黃土高原的陜、甘、寧部分地區(qū),在此期間的暴雨天氣相對集中。故“七下八上”也就成為防汛關鍵期的代名詞了。這期間,北方地區(qū)時常濕熱難當,只有當北方冷空氣與南方或東部海上輸送來的暖濕氣流配合默契時,出現(xiàn)一兩場像樣的暴雨,才可一解暑氣。暴雨往往給這些地區(qū)的農(nóng)作物補充急需的水分,但若同時出現(xiàn)強對流天氣以及過量的,往往形成局地洪澇和泥石流災害。<<<返回目錄大暑的簡介大暑是農(nóng)歷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第十二個節(jié)氣,此時太陽到達黃經(jīng)120度?!锻ň暋ば⒔?jīng)援神契》:“小暑后十五日斗指未為大暑,六月中。小大者,就極熱之中,分為大小,初后為小,望后為大也。”這時正值中伏前后,中國大部分地區(qū)為一年最熱時期,也是喜熱作物生長速度最快的時期。中國勞動人民將大暑分為三候:“一候腐草為螢;二候土潤溽暑;三候大雨時行?!笔郎衔灮鹣x約有二千多種,分水生與陸生兩種,陸生的螢火蟲產(chǎn)卵于枯草上,大暑時,螢火蟲卵化而出,所以古人認為螢火蟲是腐草變成的;第二候是說天氣開始變得悶熱,土地也很潮濕;第三候是說時常有大的雷雨會出現(xiàn),這大雨使暑濕減弱,天氣開始向立秋過渡。<<<返回目錄大暑習俗介紹吃仙草廣東很多地方在大暑時節(jié)有“吃仙草”的習俗。仙草又名涼粉草、仙人草,唇形科仙草屬草本植物,是重要的藥食兩用植物資源。由于其神奇的消暑功效,被譽為“仙草”。莖葉曬干后可以做成燒仙草,廣東一帶叫涼粉,是一種消暑的甜品。吃鳳梨大暑期間,臺灣有吃鳳梨的習俗,民間百姓認為這個時節(jié)的鳳梨最好吃。加上鳳梨的閩南語發(fā)音和“旺來”相同,所以也被用來作為祈求平安吉祥、生意興隆的象征。大暑送“大暑船”活動在浙江臺州沿海已有幾百年的歷史。“大暑船”完全按照舊時的三桅帆船縮小比例后建造,船內(nèi)載各種祭品。活動開始后,50多名漁民輪流抬著“大暑船”在街道上行進,鼓號喧天,鞭炮齊鳴,街道兩旁站滿祈福人群。“大暑船”最終被運送至碼頭,進行一系列祈福儀式。隨后,這艘“大暑船”被漁船拉出漁港,然后在大海上點燃,任其沉浮,以此祝福人們五谷豐登,生活安康。臺州椒江人還有大暑節(jié)氣吃姜汁調(diào)蛋的風俗,姜汁能去除體內(nèi)濕氣,姜汁調(diào)蛋“補人”,也有老年人喜歡吃雞粥,謂能補陽。在大暑節(jié)那天,莆田人家有吃荔枝、羊肉和米糟的習俗,叫做“過大暑”。在大暑節(jié)那天,親友之間,常以荔枝、羊肉為互贈的禮品。大暑節(jié)臺灣周圍的海域大多布滿暖水魚群,東北海域有魷魚,基隆外海有小卷、赤宗、彰化海域則有黃鰭鯛等。臺灣民諺:大暑吃鳳梨,說的是這個時節(jié)的鳳梨最好吃。另外六月十五日是“半年節(jié)”,由于農(nóng)歷六月十五日是全年的一半,所以在這一天拜完神明后全家會一起吃“半年圓”,半年圓是用糯米磨成粉再和上紅面搓成的,大多會煮成甜食來品嘗,象征意義是團圓與甜蜜。大暑節(jié)氣日本人會在社區(qū)里架起了長長的竹筒,把煮好的面條放到竹筒中過水冷卻,供大家品嘗。據(jù)說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社保合同補充協(xié)議
- 外匯擔保借款合同
- 技術轉移與知識產(chǎn)權管理作業(yè)指導書
- 全新旅行社勞動合同
- 資產(chǎn)擔保合同
- 水務管理與水質保障作業(yè)指導書
- 殯葬服務合同年
- 城市軌道與公共交通技術作業(yè)指導書
- 2025年內(nèi)蒙古年貨運從業(yè)資格證考試試題
- 2025年貨運從業(yè)資格哪里考
- 人教版二年級語文上冊同音字歸類
- UG五軸編程簡單教程課件
- 高二數(shù)學下學期教學計劃
- 企事業(yè)單位全面風險清單(含內(nèi)控風險-2023版-雷澤佳編制)
- 文學類作品閱讀練習-2023年中考語文考前專項練習(浙江紹興)(含解析)
- 計劃生育人員信息采集卡
- 建筑消防設施巡查記錄表正式版
- SB/T 10624-2011洗染業(yè)服務經(jīng)營規(guī)范
- 網(wǎng)絡反詐知識競賽參考題庫100題(含答案)
- 深圳市建筑工務署參考品牌庫申報資料
- 口腔百問百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