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學年上海市閔行區(qū)金匯高級中學高二年級下冊期末語文試卷_第1頁
2020-2021學年上海市閔行區(qū)金匯高級中學高二年級下冊期末語文試卷_第2頁
2020-2021學年上海市閔行區(qū)金匯高級中學高二年級下冊期末語文試卷_第3頁
2020-2021學年上海市閔行區(qū)金匯高級中學高二年級下冊期末語文試卷_第4頁
2020-2021學年上海市閔行區(qū)金匯高級中學高二年級下冊期末語文試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0-2021學年上海市閔行區(qū)金匯高級中學高二下期末語文試卷

1.默寫詩句

(1)斬木為兵,—。《過秦論》

(2)此情可待成追憶,—?!跺\瑟》

(3)信而見疑,—,能無怨乎?《屈原列傳》

⑷—,舉類邇而見義遠?!肚袀鳌?/p>

(5)出師一表真名世,—。《書憤》

2.毛澤東認為人正確思想只能從社會實踐中來,以下詩句中最能有力支持這個觀點的一句是.

A.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B.暗潮已到無人會,只有篙師識水痕。

C.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D.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3.將下列編號的語句依次填入語段空白處,語意連貫的一項是一

進化人類學家認為,因為我們從過去幾代人那里繼承了在這個世界立足的行動指南,所以我

們被包裹在文化里。人類進化的目的,,,。不過,環(huán)境既包含文

化層面,也包含物理層面。文化的快速變化正在對人類的進化過程產生巨大影響。

①是將其應用于生活環(huán)境相同情景中

②不是通過個人努力獨自解決問題

③是讓一代又一代的人共同積累知識

④不是通過集體合作快速解決問題

A.②④③①B.②③①④C.③②①④D.③①④②

4.閱讀下文,完成下面小題。

我買故我在?

——關于消費的經濟哲學沉思

曹東勃

①在追求"高質量發(fā)展”的新時代背景下,反思消費社會加諸我們的種種可能的危機,正當其

時。

②近半個世紀前的1970年,鮑德里亞在其成名作《消費社會》一書中,給出了一個驚世駭

俗的判斷:"今天,在我們的周圍,存在著一種由不斷增長的物、服務和物質財富所構成的驚人的

消費和豐盛現(xiàn)象。它構成了人類自然環(huán)境中的一種根本變化。恰當?shù)卣f,富裕的人們不再像過去

那樣受到人的包圍,而是受到物的包圍。"

③這種物,既不是動物,也不是植物,而是工業(yè)革命以來大肆繁衍、近似一種熱帶叢林的“人

造物”的體系。在這樣一個人造王國之中,"我買故我在"就不僅是一種生活方式,更成為一種社會

思潮。在消費主義的框架下,消費的目的不是為了滿足實際需要,而是在滿足不斷被制造出來、

被刺激起來的欲望。人們所消費的,也不單是商品和服務的使用價值,更在于它們的符號象征意

義。在物的包圍之中,人們喪失了品鑒能力。物品的泛濫與趨同,使得人們不知所措,既不知道

如何犒勞自己,也不懂得怎樣驚喜他人。本能的惰性促使人們樂得把購買決策權讓渡、外包出去,

遂成就了種種趣味商店、創(chuàng)意禮品乃至各種惡趣味。

④消費品不再追求永恒,而是加速折舊、流變、迭代。以往的所有文明中,能夠在一代一代

人之后存在下來的是物,是經久不衰的工具或建筑物;而今天,看到物的產生、完善與消亡的卻

是我們自己。因此,物的消費呈現(xiàn)出加速度態(tài)勢:在傳統(tǒng)社會對著一件物可以講述幾代人的動人

故事,而消費社會一個物件可能只能講述自己人生中某一天、某一個月、某一年的故事。

⑤在積貧積弱的時代,解決溫飽是絕大多數(shù)人的唯一要務,精神空虛和心理憂郁恐怕只是少

數(shù)人的“特權",并只導致其中一部分人墮落;在現(xiàn)代社會,如何擺脫這一亙古未有的社會變遷所引

發(fā)的前所未有的精神困境,已經不再是可有可無甚至可笑的"何不食肉糜”問題??墒牵谶@樣的輕

文明時代依然訴諸物質資源,借助"買買買"來填補內心的貧瘠,只能是黔驢技窮。

⑥饒有意味的是,當下的消費社會中,一方面是"剁手黨""月光族"之類的"隱形貧困人口”大潮

洶涌,他們“花今天的錢,哭明天的窮"。這些"消費社會里的窮人"最重要的特征就是有缺陷、有欠

缺、不完美和先天不足,在準備不夠充分的狀態(tài)下就卷入消費的浪潮。另一方面卻是所謂“資本主

義精神”的漸趨消遁和勞動神圣的工作倫理一去不返。長此以往,一個在收入上穩(wěn)定增長的、可持

續(xù)的消費者階層也會"縮水"。"上午打獵,下午捕魚,傍晚從事畜牧,晚飯后從事批判,但并不因

此就使我成為一個獵人、漁夫、牧人或批判者",馬克思在《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中對未來理想社會

中生產狀態(tài)同時也是生活狀態(tài)的這段描述,仍然是消費社會下具有前瞻意義的重要指針。

⑦消費社會滿足了人類的欲望,信息化、數(shù)字化、智能化的普及更使得消費社會超越時空限

制而如虎添翼,大數(shù)據(jù)真正掌握了我們的個人偏好。然而消費模式的劇烈變遷,也日漸催生與之

關聯(lián)的精神紊亂。對此,西方學者弗洛姆的警告發(fā)人深省:"一個幽靈正在我們中間徘徊,然而,

只有少數(shù)人清醒地意識到它的存在。這個幽靈就是,一個完全機械化的社會,它服從計算機的命

令,致力于最大規(guī)模的物質生產和消費;在這樣一個社會的發(fā)展進程中,人自身被轉變?yōu)檎麄€機

器的一部分,盡管他吃得好,娛樂得好,然而他卻是被動的,缺乏活力和感情的。他越來越成為

一個貪婪的、被動的消費者。"這個意象,恰如電影《千與千尋》里那兩位因貪食而異化為豬的成

年人。

⑧掙脫消費社會的陷阱,于個人于國家而言,都需要追求一種適度規(guī)模甚至"減量化"的生存

境遇,追求一種“高質量的發(fā)展,。想象一個發(fā)展到一定規(guī)模的大學圖書館,對其實行總量控制,在

買入一本新書的同時剔除一本舊書;而這樣做的前提是,新書無論在內容和其他質量方面必須超

過和包容舊書的全部,這就是一個典型的穩(wěn)態(tài)圖書館一一它避免了藏書總量虛假繁榮之下毫無意義

的重復建設。

(選自《文匯報》2019年07月19日,有刪改)

(1)第⑥段中“消費社會里的窮人”在文中的含義是―。

(2)分析第⑧段畫線句在文中的作用。

(3)下列表述中對文意理解氐硯的一項是一

A.當今時代,逐漸富裕起來的人們猶如身處熱帶叢林受到外物的包圍。

B.在消費時代,"買買買"不再是一種生活方式,而是一種社會思潮。

C.在現(xiàn)代社會,擺脫精神空虛和心理憂郁的有效方式是進入消費怪圈。

D.機械化社會,人往往被轉變?yōu)檎麄€機器的一部分,因貪婪異化為物。

(4)下列推斷與文意不二致的一項是一

A.時下各種文創(chuàng)產品的熱銷也反映出市場上商品的泛濫與趨同這一不爭事實。

B.由于商品質量問題的頻發(fā),現(xiàn)在的消費品不再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經久耐用了。

C.未來理想的消費社會中,消費者完全可以將生產狀態(tài)與生活狀態(tài)合二為一。

D.智能化時代,我們更應警惕消費模式的變化對于人的精神生活造成的影響。

(5)電影《天生購物狂》中有一句話說:"我喜歡新衣服,要是每個人每天都能穿上新衣服,憂郁

在這個世界上就無處容身了?!闭埥Y合本文觀點作出分析。

5.閱讀下文,完成下面小題。

蟲鳴鋪滿草原

草原上最先醒來的不是人,不是牛羊,是小蟲。早晨五點多,天還是黑的,只有一彎白生生

的上弦月孤懸在東方的半空,無邊的草原已經遍地蟲鳴了。

什么都看不真切。繁密的叫聲在黑暗里層層涌起,如清露,升到草尖尖上,又層層落下。彎

腰把手伸向草叢,就能掬起滿滿一捧叫聲。不同的小蟲,叫聲不同。圓的,扁的,長的,短的,

銳的,鈍的,粗的,細的,軟的,硬的,交織在一起,難分彼此。有一種小蟲,吱吱吱吱,吱吱

吱吱,像是樂隊中的領唱,浮在眾聲之上。它是草原晨曲的統(tǒng)領。

蟲鳴像一只只柔軟的小手,把夜的黑一點點輕輕抹去,天漸漸亮起來。六點半,蟲聲依舊。

看不見卻無處不在的小蟲,沒有一只因為疲憊而停止鳴叫,廣袤的草原喧騰不已。冰片似的彎月

不見了,東方翻滾著一大片濃重的黑云,幾團毛絨絨的黃云混雜其中。云彩下,與草原相接處澄

明一片。而其他三面的山巔,則被白茫茫的霧氣籠罩著。那霧突然打開柵欄的白馬群一樣俯沖而

下,在低處的草原上散開來。

東方的黑云越來越重,不停變換著各種奇異的景象,似在孕育什么。果然,十幾分鐘后,黑

云再也包裹不住,奇跡般的,明晃晃的太陽一躍而出,草原瞬間被照亮。

天空藍澈清透,像是剛剛誕生。蟲鳴更稠密了,與露珠一樣多,似乎每一株垂著露珠的草尖

花尖上,都頂著一聲蟲鳴。這一片草原平時定是少有人來,花草高而密,沒了腿腳,要刪啦喇啦

踵著走。濃重的露水,很快就把衣褲濡濕了,貼在身上涼冰冰的。我迎著太陽走,迎著滿草原的

露珠走。天只管藍,云只管白,草只管綠,花只管開,蟲只管在看不見的泥土里歡叫,牛羊只管

慢慢吃草。萬物都是自己想要的樣子。我采了一把野花,高高舉起來,像舉著一束鮮花的火炬。

這一刻,我知道,我舉起了自己理想中的一小段生活。這一刻的我,懷抱巨大的無法言說的安寧

與喜悅,像草原上亙古就有的一個自在生命,正是我想要的那個我。生之艱,活之難,有這一刻

在世間曾經真切存在過,一個微小的個體,生命總算豐盈過。這樣的時刻充滿了彈性,它會在以

后漫漫歲月中,在無數(shù)次的回憶中,無限拉長。

不知什么花開了,香氣彌漫。那香味飄得不高,剛好到人俯下身子靠近大地的距離。美好的

事物,有時會向人索要一種謙卑的姿態(tài)。從泥土里升起的鳥鳴,花朵一樣鋪了一層。草原里有兩

道深深的車轍,裸露著土地,像兩道長長的傷疤。有兩道花草被人以碾壓的方式驅趕出了草原,

再也回不來了。這個夏天,它們再也聽不到本該屬于它們的蟲鳴了。以后的夏天也不會。一個早

晨,我都在草原上走。我到哪里,哪里露珠搖落;我到哪里,哪里蟲聲涌動;我到哪里,哪里花

草吐香。我深陷露珠、花香與蟲鳴,深陷明澈、清香與歡愉。八點,陽光熱起來,照在哪里哪里

熱烘烘的。一切大白于天下,秘密再也無處藏身。我手握花束走向住的帳篷,走進另一種生活。

(有刪改)

(1)結合作品內容,分析標題“蟲鳴鋪滿草原"中"鋪"的妙用。

(2)第3段是怎樣描寫“蟲鳴”的?請結合具體內容進行賞析。

(3)第5段劃線部分語言很有表現(xiàn)力,請加以賞析。

(4)全文繞"蟲鳴"進行構思,新穎獨特。請結合內容加以賞析。

6.閱讀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題。

滿庭芳?夏日漂水無想山作①

周邦彥

風老鶯雛,雨肥梅子,午陰嘉樹清圓。地卑山近,衣潤費爐煙。人靜烏鶯自樂,小橋外、新

綠濺濺。憑欄久,黃蘆苦竹,疑泛九江船。

年年。如社燕,飄流瀚海,來寄修椽。且莫思身外,長近尊前。憔悴江南倦客,不堪聽、急

管繁弦。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時眠。

注:①此詞是作者任漂水縣令時所作。無想山在漂水縣南十八里。

(1)下列判斷不無題的一項是一

A.從篇幅上看,本詞屬于長調。B.從題材上看,本詞是懷古之作。

C.從押韻上看,本詞一韻到底。D.從風格上看,本詞是婉約詞。

(2)下列對本詞理解不正頸的一項是一

A.“風老鶯雛,雨肥梅子"對仗工整,"老""肥"兩字活用為動詞,極其生動。

B."地卑山近,衣潤費爐煙"兩句形象寫出漂水地區(qū)地低近山久雨濕重的環(huán)境特點。

C."人靜"三句寫出空山人寂,鳥兒逍遙,水色澄清,水聲濺濺,又與前幾句呼應。

D."憑欄久”三句從上文的虛寫轉入寫實,點出自己的處境與被貶的白居易相似。

(3)本詞下片的抒情曲折回環(huán),請結合具體內容作分析。

7.閱讀下文,完成下列小題。

(-)

長子頃襄王立,以其弟子蘭為令尹。楚人既咎子蘭以勸懷王入秦而不反也。屈平既嫉之,雖

放流,眷顧楚國,系心懷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興國,而欲反復之,

一篇之中三致志焉。然終無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見懷王之終不悟也。人君無愚智賢不肖,

莫不欲求忠以自為,舉賢以自佐。然亡國破家相隨屬,而圣君治國累世而不見者,其所謂忠者不

忠,而所謂賢者不賢也。懷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內惑于鄭袖,外欺于張儀,疏屈平而信上官大

夫、令尹子蘭,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禍也。......

令尹子蘭聞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母屈原于頃襄王,頃襄王怒而遷之。

屈原至于江濱,被發(fā)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漁父見而問之曰:"子非三閭大夫歟?

何故而至此?"屈原曰:"舉世混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是以見放。"漁父曰:"夫圣人者,

不凝滯于物,而能與世推移。舉世混濁,何不隨其流而揚其波?眾人皆醉,何不鋪其糟而啜其鵬?

何故懷瑾握瑜,而自令見放為?"屈原日:"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人乂誰能以身

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寧赴常流而葬乎江魚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溫鰭乎?”

乃作《懷沙》之賦......于是懷石,遂自投汩羅以死。

(二)

單于使衛(wèi)律召武受辭。武謂惠等:"屈節(jié)辱命,雖生,何面目以歸漢!"引佩刀自刺。衛(wèi)律驚,

自抱持武,馳召醫(yī)。鑿地為坎,置煜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氣絕,半日復息?;莸瓤蓿?/p>

果歸營。單于壯其節(jié),朝夕遣人候問武,而收系張勝。

武益愈,單于使使曉武,會論虞常,欲因此時降武。劍斬虞常已,律曰:“漢使張勝謀殺單于

近臣,當死。單于募降者赦罪。"舉劍欲擊之,勝請降。律謂武曰:"副有罪,當相坐。"武曰:"本

無謀,又非親屬,何謂相坐?"復舉劍擬之,武不動。律曰:"蘇君,律前負漢歸匈奴,幸蒙大恩,

賜號稱王,擁眾數(shù)萬,馬畜彌山,富貴如此!蘇君今日降,明日復然??找陨硎鄄菀埃l復知

之!"武不應。律曰:"君因我降,與君為兄弟;今不聽吾計,后雖復欲見我,尚可得乎?"武罵律

曰:"汝為人臣子,不顧恩義,畔主背親,為降虜于蠻夷,何以汝為見!且單于信女,使決人死生:

不平心持正,反欲斗兩主,觀禍??!南越殺漢使者,屠為九郡。宛王殺漢使者,頭縣北闕。朝鮮

殺漢使者,即時誅滅。獨匈奴未耳。若知我不降明,欲令兩國相攻。匈奴之禍,從我始矣。"

(1)解釋下列實詞含義。

i卒使上官大夫麴屈原于頃襄王

ii其有君興國

iii惠等哭,果歸營。

iv空以身營草野。

(2)語段(一)作者引用"何故懷瑾握瑜,而自令見放為"的用意是一

A.屈原過于清高、正直,不僅遭人嫉妒,而且為一般人不理解,指出屈原不能知權達變適

應社會,順應時代。

B.說明屈原堅守節(jié)操,德才兼?zhèn)洌豢贤骱衔?,意在指責楚王無知人之明,同時也含蓄

批評屈原孤芳自賞的態(tài)度。

C.贊揚屈原保持了高度美好的節(jié)操和志向,作者借漁父之口,表達了對迫害屈原的那個昏

瞳邪惡的統(tǒng)治集團的憤慨。

D.肯定了屈原能保持高潔美好的節(jié)操和志向,但不同意屈原認為整個世界都混濁的見解,

作者比屈原要客觀辯證些。

(3)選出對文段(一)分析解說不恰當?shù)囊豁棥?/p>

A.該段寫屈原流放途中與漁父的對話和最后以身殉國的壯舉,并用對比的手法,以突出屈

原的高風亮節(jié)。

B.漁父所述種種,對屈原來說都是反襯,目的是為了表現(xiàn)屈原的高尚志行和堅貞品德。

C.屈原對漁父的回答,表現(xiàn)了他對昏君佞臣的憎恨和堅持操守、決不同流合污的政治態(tài)度。

D.該段議論屬總結性評論,抒情方式屬寓情于事式,突出了屈原性格中愛國和正直這兩大

特征。

(4)句子翻譯:

i武益愈,單于使使曉武,會論虞常,欲因此時降武。

ii人又誰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5)茅坤評價《屈原列傳》"以議論行敘事體”,即采用在敘事中插入議論的寫法。范曄評《漢書》

"文贍而事詳","詳而有體",試結合兩篇文章來加以賞析。

8.閱讀下文,完成下列小題。

養(yǎng)魚記

程頤

①齋之前有石盆池。家人買魚子食貓,見其煦沫①也,不忍,因擇可生者,得百余,養(yǎng)其中,

大者如指,細者如箸。支頤而觀之者竟日。始舍之,洋洋然,魚之得其所也;終觀之,戚戚焉,

吾之感于中也。

②吾讀古圣人書,觀古圣人之政,禁數(shù)罟不得入滂池⑵,魚尾不盈尺不中殺,市不得鬻,人

不得食。圣人之仁,養(yǎng)物而不傷也如是。物獲如是,則吾人之樂其生,遂其性,宜何如哉?思是

魚之于是時,寧又是困耶?推是魚,孰不可見耶?感吾心之戚戚者,豈止魚而已乎?

③魚乎!魚乎!細鉤密網,吾不得禁之于彼;炮燔咀嚼,吾得免爾于此。吾知江海之大,足

使爾遂其性,思置汝于彼,而未得其路,徒能以斗斛之水,生汝之命。生汝誠吾心,汝得生已多,

萬類天地中,吾心將奈何?魚乎!魚乎!因作《養(yǎng)魚記》。至和甲午季夏記。

④吾昔作《養(yǎng)魚記》,于茲幾三十年矣,故稿中偶見之。竊自嘆,少而有志,不忍毀去。觀昔

日之所知,循今日之所至,愧負初心,不幾于自棄者口?示諸小子,當以吾為戒。元豐己未正月戊

戌,西齋南窗下書。

【注】①煦沫:用唾沫互相濕潤,喻不幸者互相扶持。②數(shù)罟:細密的網,用以捕取小魚。灣池:

池塘。

(1)可填入第④段方框處的虛詞是一

A.歟B.矣C.乎D.焉

(2)分析第②段畫線句的作用。

(3)作者在第③段中兩次發(fā)出“魚乎!魚乎!”的感慨,請分析這樣寫的表達效果。

(4)評析文中兩個"不忍”所包含的思想情感的意義。

9.有人說,規(guī)律往往能將復雜的現(xiàn)象解釋的簡單清晰;也有人認為,無論是自然界還是社會生

活,都無法用規(guī)律來簡單解釋。請寫一篇文章,談談你的思考。

要求:(1)自擬題目;(2)不少于800字。

答案

1.【答案】

(1)揭竿為旗

(2)只是當時已惘然

(3)忠而被謗

(4)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

(5)千載誰堪伯仲間

【解析】

【知識點】直接型默寫、錦瑟、屈原列傳/司馬遷、過秦論/賈誼、書憤(陸游)

2.【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詩歌思想內容和論點論據(jù)之間關系的能力。

A.(在追尋真理方面)前面的道路啊又遠又長,我將(不遺余力地)上上下下追求探索?,F(xiàn)在一般

引申為:不失時機地去尋求正確方法以解決面臨的問題。前的路程是那樣的長,那樣的遠,我已經

立志,要百折不撓的去尋找我那理想中的人生之道。只強調去探索實踐,無關乎正確的思想、真知。

B.暗潮已然來到,而常人卻不知道,因為他們有水上的生活經驗,對潮水漲落的規(guī)律不知曉;而篙

師長年累月在江上撐船,水的深淺,流速的快慢等,都一清二楚,些微變化他們都能察覺。這就揭

示了一個深刻而具有普遍意義的哲理:實踐出真知。

C.學海中沒有邊,只有用自己辛勤勞動,用辛苦作舟才能達到彼岸。強調求學問道的方法在于勤學

苦讀。強調的是"勤"和"苦",無關乎實踐。

D.要問為什么那方塘的水會這樣清澈呢?是因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頭為它源源不斷地輸送活水啊。

蘊含了觀書和觀水一樣,都是有著源源不斷的源頭,以水比喻書,告訴我們要不斷的補充新知識,

不斷的學習,不斷的充實自己,我們才能達到一種新的境界。強調學習,充實自己,才能夠有所創(chuàng)

造,有所產出。無關乎實踐。

故選B?

【知識點】古詩文拓展與運用

3.【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語言表達連貫的能力。這類題目首先要通觀原文,了解大概內容,然后默讀所給

各句子,找出句中的關聯(lián)詞、人稱代詞、指示代詞,關注句首和句尾。關聯(lián)詞常常成對出現(xiàn),代詞

出現(xiàn),前面一定要出現(xiàn)此人或事物,而句首和句尾話題應該是一致的。上文承接的是人類進化的目

的,下文銜接的是環(huán)境,四句話中只有①談到“生活環(huán)境",應放在最后,而①句中的指示代詞

"其",應在上句中有所對應,②④談到的都是解決問題的錯誤方法,放在①句的語境中不通順,

只有③與①組成承接關系,因此排除BCD。故選Ao

【知識點】語言連貫

4.【答案】

(1)因卷入消費浪潮而失去理性,導致過度消費、提前消費而變窮的人

(2)作者通過對一個典型的穩(wěn)態(tài)圖書館的描述(藏書總量控制,藏書質量不斷提高),以圖書館建

設中的避免虛假繁榮之下的毫無意義的重復建設,來類比當下消費社會中個人和國家應該杜絕過度

消費,應當追求高質量發(fā)展,內容上承接上文分析,回答了"怎么做",又照應了文章第一段的內容,

使論述思路和結構完整;類比說理增加了說理的形象性。

⑶D

⑷B

⑸電影《天生購物狂》這句話表達的觀點是,要通過消費來解決精神困境,文中認為過度消費

會給我們帶來種種可能的危機,比如,在物的包圍之中,人們喪失了品鑒能力;借助買買買來填補

內心的貧瘠,只能是黔驢技窮。作者認為消費模式的劇烈變遷也日漸催生與之關聯(lián)的精神紊亂,人

自身被轉變?yōu)檎麄€機器的一部分,它越來越成為一個貪婪的被動的消費者。因此,需要追求一種適

度規(guī)模,甚至減量化的生存境遇,追求一種高質量的發(fā)展才能消解內心的貧瘠。

【解析】

(1)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中重要詞語含義的能力。

理解"消費社會里的窮人”在文中的含義,需要結合該短語所在的段落。根據(jù)第⑥段里"花今天的錢,

哭明天的窮"可知,這些人是提前消費,并且是過度消費;

“在準備不夠充分的狀態(tài)下就卷入消費的浪潮",這說明他們被卷入消費浪潮,并且是失去理性、提

前消費的;

正因如此,他們才會變窮。

由此可知整合答案為:因卷入消費浪潮而失去理性,導致過度消費、提前消費而變窮的人。

(2)本題考查學生分析重要句子的作用及文章結構和思路的能力。

本題要求回答第⑧段劃線句的作用。關于句子的作用,一般需要分析其內容及結構兩個方面的作

用。

從內容上來看,劃線句是對一個具有一定規(guī)模的典型的穩(wěn)態(tài)圖書館的描述,描述主要從藏書總量及

藏書質量兩個方面入手,認為只有這兩個方面超越以前,才不算是虛假繁榮之下毫無意義的重復建

設;

劃線句前面作者所論述的是,當下消費社會中個人和國家應該杜絕過度消費,應當追求高質量發(fā)展,

而劃線句以典型的穩(wěn)態(tài)圖書館對上面的論述進行進一步的分析,因此,從手法上來看,這是類比,

從作用及效果上來看,可以使論述更形象,更易于理解;

從結構上來看,劃線句分析是承上面的論述,回答了前面所提出的問題,從作用及效果上來看,可

以使思路和結構更完整,更嚴謹。

綜合以上分析,答出其中的要點即可。

⑶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逐漸富裕起來的人們猶如身處熱帶叢林受到外物的包圍”錯,原文第③段有:"這種物,既不

是動物,也不是植物,而是工業(yè)革命以來大肆繁衍、近似一種熱帶叢林的,人造物,的體系”,原文所

說的是"近似一種熱帶叢林的‘人造物’的體系",而不是"猶如身處熱帶叢林受到外物的包圍";

B.“,買買買,不再是一種生活方式,而是一種社會思潮,,改變原文的關系,原文第③段有,“我買故我

在'就不僅是一種生活方式,更成為一種社會思潮",原文是"不僅是……更成為"是遞進關系,選項

"不再是而是"是并列關系;

C."在現(xiàn)代社會,擺脫精神空虛和心理憂郁的有效方式是進入消費怪圈"錯,原文第⑤段有:"在

現(xiàn)代社會,如何擺脫這一亙古未有的社會變遷所引發(fā)的前所未有的精神困境,已經不再是可有可無

甚至可笑的'何不食肉糜‘問題",也就是說進入消費怪圈也不能擺脫精神空虛和心理憂郁。

故選D。

(4)本題考查學生推斷文中信息的能力。

B."由于商品質量問題的頻發(fā),現(xiàn)在的消費品不再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經久耐用了"推斷無據(jù),原文第

④段有"消費品不再追求永恒,而是加速折舊、流變、迭代”"以往的所有文明中,能夠在一代一代

人之后存在下來的是物,是經久不衰的工具或建筑物;而今天,看到物的產生、完善與消亡的卻是

我們自己",再結合該段的分析不難看出,"消費品不再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經久耐用"的原因并不是“商

品質量問題的頻發(fā)",而是因為人們不再追求消費品的永恒。

故選Bo

⑸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

解答本題需要理解這句話的意思,同時還要注意它與本文觀點的關聯(lián)之處。

"每天穿上新衣服"就是要消費,而“憂郁在這個世界上就無處容身了"指的是精神困境被解決了;

文章首段說"在追求‘高質量發(fā)展’的新時代背景下,反思消費社會加諸我們的種種可能的危機,正當

其時",作者認為過度消費會給我們帶來種種可能的危機;

然后文章主體中作者列舉了可能帶來的種種危機:"在物的包圍之中,人們喪失了品鑒能力";"借

助‘買買買'來填補內心的貧瘠,只能是黔驢技窮”等;

西方學者弗洛姆的警告發(fā)人深?。?……在這樣一個社會的發(fā)展進程中,人自身被轉變?yōu)檎麄€機器的

一部分,盡管他吃得好,娛樂得好,然而他卻是被動的,缺乏活力和感情的。他越來越成為一個貪

婪的、被動的消費者",也就是說,因消費模式的劇烈變遷也日漸催生與之關聯(lián)的精神紊亂,人自

身被轉變?yōu)檎麄€機器的一部分,它越來越成為一個貪婪的被動的消費者;

根據(jù)文本分析可知,作者在本文中所要表達的觀點就是:我們需要追求一種適度規(guī)模,甚至減量化

的生存境遇,追求一種高質量的發(fā)展才能消解內心的貧瘠。

綜合以上分析,把相關的解答要點表達出來即可。

【知識點】篩選和整合文本信息、理解重要語句、段落的含義與作用、分析概括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

理解重要詞語的含義、理解文本內容

5.【答案】

⑴化虛為實,生動形象。鳴聲是聽覺,作者卻用表現(xiàn)視覺效果的"鋪"字來表現(xiàn)只能聽見的蟲鳴到

處都是的特點,把無形的蟲鳴化為有形,形象地突出了蟲鳴繁多的特點,也襯托出草原的靜寂,充

滿生機與活力。

(2)運用形象的比喻,化抽象為形象,把蟲鳴比喻成柔軟的“小手",寫黎明在蟲鳴聲中到來,卻說

是蟲鳴抹去了黑夜,賦予蟲鳴獨特的力量。

運用夸張手法,寫蟲鳴讓草原"喧騰不已",突出蟲鳴聲密集、響亮,充滿生命力的特點。

運用襯托手法,把黎明時萬物復蘇的景象寫得朝氣蓬勃,襯托出蟲鳴聲強大的力量。

⑶采用排比句式,情感重重疊加,自然推出人的情感;寫景條理分明,從上到下,由仰視到俯

視再到平視,符合人的一般認知規(guī)律,帶來身臨其境之感;反復使用"只管"二字,突出自然萬物的

自在由心,不為外界打擾的特點,從而襯托出作者自由、安寧、喜悅的心情。

⑷作者寫草原之游的感受,別出心裁地從蟲鳴著手,抓住草蟲的密切關系,以及蟲鳴早、密、

繁的特點,賦予蟲鳴以喚醒黎明、親昵花草的獨特性靈,從而自然而然地鋪展描寫了草原的風光、

牛羊的自在以及作者的安寧喜悅心情,獨特新穎。

【解析】

(1)本題考查學生賞析重要字詞含義及作用的能力。

"鋪"是形象性的,讓人感到有形的事物鋪展,同時帶給人"多”的感受;而"蟲鳴"是無形的,是看不

見摸不著的,這個字把聽覺轉化為視覺,化無形為有形,生動形象地寫出了蟲鳴在草原上四處都是

的特點,襯托出草原上夜的寂靜,以及在寂靜中蘊藏著無限的生機。

(2)本題考查學生賞析描寫手法的能力。

采用比喻手法,"蟲鳴像一只只柔軟的小手,把夜的黑一點點輕輕抹去",寫出蟲鳴聲一點點喚醒黎

明,蟲鳴一整夜的特點。

"看不見卻無處不在的小蟲,沒有一只因為疲憊而停止鳴叫,廣袤的草原喧騰不已",運用夸張手法,

寫蟲鳴讓草原"喧騰不已",聲音密集、響亮。

運用襯托手法,描寫天亮的過程,月亮消失、云彩翻滾、霧氣奔騰,這些仿佛都是蟲鳴喚來的,有

力地襯托出蟲鳴的力量。

⑶本題考查學生體會重要語句豐富含義,品味精彩的語言表達藝術的能力。

這幾個句子采用排比形式,以"只管"二字凸顯出自然萬物的自由自在,隨心所欲的特點。

視角從上到下,最終專注于草原上的牛羊,顯得層次清晰,寫景富有條理。

用萬物的自在專注,不為凡塵俗世所打擾的清凈,襯托出作者在草原中感受到的理想、自由與安寧

喜悅的心情。

(4)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結構,把握作者思路的能力。

文章先以蟲鳴之"早",開啟全篇,接著描寫早晨蟲鳴聲趕走黑夜,喚醒黎明的過程,賦予蟲鳴以開

啟萬物靈性的特征。

接著寫太陽升起后的景象,著重描寫了花草,因為草蟲相伴,作者以"蟲鳴更稠密了,與露珠一樣

多,似乎每一株垂著露珠的草尖花尖上,都頂著一聲蟲鳴""有兩道花草被人以碾壓的方式驅趕出了

草原,再也回不來了。這個夏天,它們再也聽不到本該屬于它們的蟲鳴""我到哪里,哪里露珠搖落;

我到哪里,哪里蟲聲涌動",寫出了草原與蟲鳴的關系密切的特點。

正因為蟲與草密切相關,故而作者別出心裁地透過蟲鳴來寫草原之游的感受,以蟲鳴把花、草、露、

牛、羊以及人聯(lián)系起來,讓文章結構緊密,構思獨特。

【知識點】鑒賞作品的語言、賞析作品的構思特點、分析作品的體裁特征和表現(xiàn)手法、理解重要詞

語的含義

6.【答案】

(1)B

(2)D

⑶示例:"如社燕"三句,作者以社燕自比,春來秋去,從漠北漂泊來此寄居棲身,暗示他宦情如

逆旅的心情;"且莫思"兩句,勸人將身外名利放下,開懷行樂,此一轉;"憔悴"兩句,又一轉,表

達自己無法借宴樂派遣心中的悲傷和憔悴;"歌筵畔"三句再轉,歌筵管弦,客之所樂,而醉眠忘憂,

暗示作者愁思無己,唯有借醉眠以求得內心短暫的寧靜。下片筆鋒--轉再轉,曲折地表達出作者

流宦他鄉(xiāng)的復雜心情。

【解析】

(1)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詩歌體裁、題材等文學常識的能力。

B."本詞是懷古之作"錯誤,根據(jù)詩歌標題"夏日漂水無想山作"可知,本詞即事感懷,抒發(fā)流宦他鄉(xiāng)

的情感,不是懷古詩。

故選Bo

(2)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和鑒賞詩歌的能力。

D."從上文的虛寫轉入寫實"錯誤,由"憑欄久”可知,上文詩作者眼前所見實景,并非虛寫。

故選D。

(3)本題考查學生結合內容分析詩歌情感的能力。

題干的關鍵點在于"曲折回環(huán)",需要學生結合詩歌意象、表示情感的詞語等進行分析。

這首詞是作者遭外放而感慨萬千,欲求自我解脫的一首抒情之作。詩人夏日登山,看到山上景色想

到自己,"如社燕,飄流瀚海,來寄修椽”三句寫社燕在春社時飛來,到秋社時飛去,從海上飄流至

此,在人家長椽上作巢寄身。詞人借海燕自喻,頻年飄流宦海,暫在此漂水寄身,情感悲涼。

“且莫思身外,長近尊前",姑且不去考慮身外的事,包括個人的榮辱得失,還是長期親近酒樽,借

酒來澆愁吧。詞人又由悲涼而自我派遣,勸人及時行樂,似乎要從苦悶中掙脫出去。

"憔悴江南倦客,不堪聽急管繁弦",又作一轉。在宦海中飄流已感疲倦而至憔悴的江南客,雖想撇

開身外種種煩惱事,向酒宴中暫尋歡樂,如謝安所謂中年傷于哀東,正賴絲竹陶寫,但宴席上的

"急管繁弦",怕更會引起感傷。

結處"歌筵畔",承上"急管繁弦"。"先安簟枕,容我醉時眠,則未聽絲竹,先擬醉眠。他的醉,不

是歡醉而有愁醉,絲竹不入愁之耳,唯酒可以忘憂"。這幾句又寫詩人欲派遣而不得,只能借酒澆

愁。據(jù)此可見詩人感情曲折多變,心情復雜。

【知識點】鑒賞詩詞表達技巧、詩歌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以及相關的文學和文化常識、作者的思

想感情與觀點態(tài)度、詩詞的內容與主題

7.【答案】

(1)i短:形容詞活用為動詞,翻譯為貶低,講壞話;

ii存:思念;

iii輿:名詞作動詞,用車子運;

iv膏:動詞的使動用法,使......肥沃。

(2)C

(3)D

⑷i蘇武的傷勢逐漸好了。單于派使者通知蘇武,一起來審處虞常,想借這個機會使蘇武投降。

ii誰能讓自己清白的身軀,蒙受外物的污染呢?

⑸"以議論行敘事體”是在敘事中間往往插入或長或短的議論。選段第一段“冀幸君之一悟,俗之

一改也。其存君興國,而欲反復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然終無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見懷

王之終不悟也”是議論的寫法,作者評價懷王的昏庸,選段第三段采用記敘的寫法,示例屈原與漁

父的對話,從而表明自己高潔的思想。凝練的語言描寫,以言傳情,可使人物性格更鮮明。面對叛

徒衛(wèi)律逼降時的托詞一一"副有罪,當相坐。"一一蘇武厲聲斥責說:"本無謀,又非親屬,何謂相

坐?"一針見血,斬釘截鐵,不留情面,使之啞口無言,惱羞成怒,由此可見他大義凜然、視死如

歸的傲然風骨。作者敘述蘇武面對衛(wèi)、李兩人勸降的措辭各有不同,衛(wèi)律本為漢人而降匈奴,是國

家民族之罪人,于熱愛祖國的蘇武而言是敵人,因此蘇武對他的卑鄙手段與傲慢態(tài)度是不同的,由

此亦可見出文筆的“詳而有體"。巧妙的對比襯托,相得益彰,可使人物性格更突出。

【解析】

⑴i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文實詞的含義的能力。句意為:終于讓上官大夫在頃襄王面前說屈

原的壞話。短:形容詞活用為動詞,翻譯為貶低,講壞話;

ii句意為:屈原關懷君王,想振興國家改變楚國的形勢。存:思念;

iii句意為:?;莸热丝奁?,用車子把蘇武抬回營帳。輿:名詞作動詞,用車子抬。

iv句意為:白白地用身體使草地肥沃。膏:動詞的使動用法,使......肥沃。

(2)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A."指出屈原不能知權達變適應社會,順應時代"錯。沒有

指責屈原不懂變通,不順應時代的意思,是發(fā)出的疑問,有這樣美好的品質,為什么還會被放逐。

B."含蓄批評屈原"錯。沒有批判的意思。只是借漁父之口發(fā)出疑問,有這樣高潔品質的人得不到重

用,是為什么呢?是不愿向世俗妥協(xié),不同流合污。D."不同意屈原認為整個世界都混濁的見解"錯。

原文沒有表達出不同意的意思,原文"眾人皆醉,何不鋪其糟而啜其鵬?何故懷瑾握瑜,而自令見

放為",是問屈原為什么不能小酌一杯,順應時代?故選C。

⑶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D."議論屬總結性評論"錯。材料一選段不是總結性的評論,

而是采用在敘事中插入議論的寫法,在有限的篇幅內,敘述當時楚國的現(xiàn)狀,講屈原是怎么被疏遠

和放逐的,以及他的思想是怎樣的。故選Do

⑷i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得分點:第一個使,派;第二個使,使者;

會,一起;降,使……投降。

ii得分點:以,拿、讓;察察,潔凈的樣子;汶汶,玷污;之,定語后置標志,"察察"和"汶

汶”是定語,分別修飾中心語"身"和"物",翻譯的時候將定語放到中心語前面來。

⑸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進行評價探究的能力。"以議論行敘事體"是在敘事中間往往插入或長或短

的議論。選段第一段“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興國,而欲反復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然終無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見懷王之終不悟也”是議論的寫法,作者評價懷王的昏庸;選

段第三段采用記敘的寫法,示例屈原與漁父的對話,從而表明自己高潔的思想,其中"舉世混濁而

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是以見放"是他被流放的原因,也是他高潔品質的體現(xiàn)。作者在敘事

時直接出面說理,這是《史記》傳記文中的變例,是創(chuàng)新。這類似于小說戲劇中的陌生化方法,議

論打斷了故事的發(fā)展進程,引導讀者對正在發(fā)展的故事進行理性判斷,有助于對事物的理解。凝練

的語言描寫,以言傳情,可使人物性格更鮮明。面對叛徒衛(wèi)律逼降時的托詞一一"副有罪,當相

坐。"一一蘇武厲聲斥責說:“本無謀,又非親屬,何謂相坐?"一針見血,斬釘截鐵,不留情面,

使之啞口無言,惱羞成怒,只得無恥地“舉劍擬之",而蘇武退然不動。面對李陵婉言勸降,蘇武坦

然而言,“雖蒙斧鉞湯鑲,誠甘樂之",由此可見他大義凜然、視死如歸的傲然風骨。作者敘述蘇武

面對衛(wèi)、李兩人勸降的措辭各有不同,衛(wèi)律本為漢人而降匈奴,是國家民族之罪人,于熱愛祖國的

蘇武而言是敵人,因此蘇武對他的卑鄙手段與傲慢態(tài)度先是"不應",而后是聲色俱厲地"罵":而李

陵原與自己"俱為郎中",且"陵與子卿素厚",是亦敵亦友的關系,因此蘇武對他的曉之以理動之以

情的勸降,則以綿里藏針、有理有節(jié)的方式拒絕:由此亦可見出文筆的“詳而有體"。巧妙的對比襯

托,相得益彰,可使人物性格更突出。文中著重寫了張勝、衛(wèi)律、李陵這三個叛徒,與蘇武形成鮮

明對比。這三人都在匈奴威逼利誘下喪失了民族氣節(jié),拜倒在敵人腳下;唯獨蘇武忠為了民族尊嚴

和漢王朝的利益而寧死不屈。又如,寫張勝與蘇武同樣面對衛(wèi)律舉劍欲擊的淫威,"舉劍欲擊之,

勝請降"與"復舉劍擬之,武不動”,這一處對比,突出了蘇武威武不屈的剛烈之氣。

參考譯文:

(一)

懷王的長子頃襄王即位,任用他的弟弟子蘭為令尹。楚國人都抱怨子蘭,因為他勸懷王入秦而

最終未能回來。屈原也為此怨恨子蘭,雖然流放在外,仍然眷戀著楚國,心里掛念著懷王,念念不

忘返回朝廷。他希望國君總有一天醒悟,世俗總有一天改變。屈原關懷君王,想振興國家改變楚國

的形勢,一篇作品中,都再三表現(xiàn)出來這種想法。然而終于無可奈何,所以不能夠返回朝廷。由此

可以看出懷王始終沒有覺悟啊。國君無論愚笨或明智、賢明或昏庸,沒有不想求得忠臣來為自己服

務,選拔賢才來輔助自己的。然而國破家亡的事接連發(fā)生,而圣明君主治理好國家的多少世代也沒

有出現(xiàn),這是因為所謂忠臣并不忠,所謂賢臣并不賢。懷王因為不明白忠臣的職分,所以在內被鄭

袖所迷惑,在外被張儀所欺騙,疏遠屈原而信任上官大夫和令尹子蘭,軍隊被挫敗,土地被削減,

失去了六個郡,自己也被扣留死在秦國,為天下人所恥笑。這是不了解人的禍害。

令尹子蘭得知屈原怨恨他,非常憤怒,終于讓上官大夫在頃襄王面前說屈原的壞話。頃襄王發(fā)

怒,就放逐了屈原。

屈原到了江濱,披散頭發(fā),在水澤邊一面走,一面吟詠著。臉色憔悴,形體面貌像枯死的樹木

一樣毫無生氣。漁父看見他,便問道:"您不是三閭大夫嗎?為什么來到這兒?"屈原說:"整個世

界都是混濁的,只有我一人清白;眾人都沉醉,只有我一人清醒。因此被放逐。"漁父說:"聰明賢

哲的人,不受外界事物的束縛,而能夠隨著世俗變化。整個世界都混濁,為什么不隨大流而且推波

助瀾呢?眾人都沉醉,為什么不吃點酒糟,喝點薄酒?為什么要懷抱美玉一般的品質,卻使自己被

放逐呢?"屈原說:"我聽說,剛洗過頭的一定要彈去帽上的灰沙,剛洗過澡的一定要抖掉衣上的塵

土。誰能讓自己清白的身軀,蒙受外物的污染呢?寧可投入長流的大江而葬身于江魚的腹中。又哪

能使自己高潔的品質,去蒙受世俗的塵垢呢?"于是他寫了《懷沙》賦。……因此抱著石頭,就自投

汨羅江而死。

(-)

單于派衛(wèi)律召喚蘇武來受審訊。蘇武對?;菡f:"喪失氣節(jié)、玷辱使命,即使活著,還有什么

臉面回到家鄉(xiāng)去呢!"說著拔出佩帶的刀自刎,衛(wèi)律大吃一驚,親自抱住、扶好蘇武,派人騎快馬

去找醫(yī)生。醫(yī)生在地上挖一個坑,在坑中點燃微火,然后把蘇武臉朝下放在坑上,輕敲他的背部,

讓淤血流出來。蘇武本來已經斷了氣,這樣過了好半天才恢復氣息。?;莸热丝奁密囎影烟K

武抬回營帳。單于認為蘇武的氣節(jié)值得敬佩,早晚派人探望、問候蘇武,而把張勝逮捕監(jiān)禁起來。

蘇武的傷勢逐漸好了。單于派使者通知蘇武,一起來審處虞常,想借這個機會使蘇武投降。劍

斬虞常后,衛(wèi)律說:"漢使張勝,謀殺單于親近的大臣,判處死罪。單于招降的人,赦免他們的

罪。"舉劍要擊殺張勝,張勝請求投降。衛(wèi)律對蘇武說:"副使有罪,應該連坐到你。"蘇武說:"我

本來就沒有參與謀劃,又不是他的親屬,怎么談得上連坐?"衛(wèi)律又舉劍對準蘇武,蘇武娼然不動。

衛(wèi)律說:"蘇君!我衛(wèi)律以前背棄漢廷,歸順匈奴,幸運地受到單于的大恩,賜我爵號,讓我稱王;

擁有奴隸數(shù)萬、馬和其他牲畜滿山,如此富貴!蘇君你今日投降,明日也是這樣。白白地用身體使

草地肥沃,又有誰知道你呢!"蘇武毫無反應。衛(wèi)律說:"你通過我而投降,我與你結為兄弟;今天

不聽我的安排,以后再想見我,還能得到機會嗎?"蘇武痛罵衛(wèi)律說:"你做人家的臣下,不顧及恩

德義理,背叛皇上、拋棄親人,在異族那里做投降的奴隸,我為什么要見你!況且單于信任你,讓

你決定別人的死活,而你卻居心不平,不主持公道,反而想要使?jié)h皇帝和匈奴單于二主相斗,旁觀

兩國的災禍和損失!南越王殺漢使者,結果九郡被平定。宛王殺漢使者,自己頭顱被懸掛在宮殿的

北門。朝鮮王殺漢使者、隨即被討平。唯獨匈奴未受懲罰。你明知道我決不會投降,想要使?jié)h和匈

奴互相攻打。匈奴的災禍,將從殺死我蘇武開始了!"

【知識點】文言文翻譯、分析所用材料、方法的作用、一般文言實詞、創(chuàng)意解讀與啟示收獲、重點

語句內容理解、詞類活用、分析文言文的表現(xiàn)手法、文言文內容的概括與理解

8.【答案】

(1)C

(2)答案示例:第②段畫線句承上啟下。由第①段養(yǎng)魚的經歷推想到古人的仁政,他們要求細密

的漁網不得放入池塘,魚長不足一尺不能捕殺,市場上不得出售,人也不準食用,從而引出圣人之

仁的論述。這一句使文章銜接自然,由事及理地展開論述。

(3)答案示例:作者第一次發(fā)出感慨,是因為自己不能禁止細密的魚網,但以自己綿薄之力使它

們的生命暫時得以延續(xù);第二次是感嘆讓自己內心憂傷的不只是魚,由魚推及到天下萬物,表現(xiàn)了

作者仁懷天下,護惜之情溢于言表。兩次感慨前后呼應,同時第二次在第一次的基礎上情感、思想

更推進了一層。

(4)答案示例:第①段的"不忍",指將用魚兒作為貓食,內心的惻隱和悲憫;第④段的“不忍”,

指三十年后發(fā)現(xiàn)此文,愧對起初心志,丟棄少年時立下的志愿。第一個"不忍"引出圣人之仁的論述,

表明養(yǎng)物而不傷物,推而廣之,人類也要“樂其生,遂其性"的思想,這一思想仍有現(xiàn)實意義,警示

人們要尊重生命的本性。第二個"不忍"表明即便歷經滄桑也要堅守初心的情感,這一情感對于為世

俗之事忙碌而變得麻木、忘記最初夢想的現(xiàn)代人具有警醒的意義,無疑為當下的人們開出了一劑回

歸初心的藥方。

【解析】

(1)本題考查文言文虛詞含義及用法的能力。解答此類題時,考生應先結合上下文語境,分析句

意,把握語氣,然后根據(jù)虛詞的用法以及句中的位置進行選擇。

根據(jù)上下文,可知此句句意是:看昔日所知,依著今日所到的地步,愧對起初的志愿,不接近于自

棄嗎?

A項,"歟"作為語氣助詞,可以用在疑問句、感嘆句和反問句中,在疑問句中,它與“乎"的區(qū)別在

于:“乎"一般純屬有疑而問,語氣直率而有力;"歟"重在征詢,態(tài)度和婉。此句是作者有所感而發(fā)

出的自我疑問,沒有征詢的意味,故不妥。

B項,"矣"一般用在肯定句中。

D項,"焉"放在句尾表語氣時,一般作為純粹的語氣詞,無意義。

故選Co

(2)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句子作用的能力。答此類題,通常從內容和結構兩方面來思考。內容方面

要先概括句子的內容,然后分析其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結構方面,則考慮其和上下文這間的關系,

是否照應前文或標題,是否為下文某部分內容做鋪墊,是否與某部分內容形成對比等關系。

劃線句的內容概括有兩個要點:"細網不得入塘""魚長不足尺不殺"為一點,"市場不賣""人們不食"

為一點,這些內容呈現(xiàn)了“圣人之仁政”。

結構方面,承接上文自身養(yǎng)魚的經歷,下啟圣人之仁的論述。

(3)本題考查賞析句子的能力。首先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從修辭、用詞、描寫手法、寫作方法、

語言風格等角度分析它們的表達效果,最后結合上下文的語境,分析句子在表情達意或突出主旨上

的作用,如果同樣的句子出現(xiàn)兩次以上,還要考慮表情達意上的細微區(qū)別以及在結構上的作用。此

題的句子以反復的修辭對魚發(fā)出感嘆,結合上下文,第一次作者感嘆的內容是“細鉤密網,吾不得

禁之于彼;炮燔咀嚼,吾得免爾于此",他雖不能禁止細密的魚網,但以自己綿薄之力使魚們的生

命暫時得以延續(xù),表現(xiàn)了作者仁懷天下的護惜之情。第二次感嘆的是“生汝誠吾心,汝得生己多,

萬類天地中,吾心將奈何",由魚推及到天下萬物,感嘆讓自己內心憂傷的不只是魚,抒發(fā)了作者

的悲嘆和迷茫。同一句話反復兩次,前后照應,增強了情感的抒發(fā),也使語意更推進了一層。

⑷本題考查評析重要詞語含義的能力。答此類題型,通常要先理解詞語在文中的含義,分析其

包含的思想感情,然后評價它的意義。

針對兩個"不忍"分別進行評析。第一段的"不忍"包含的思想感情:不忍將魚兒作為貓食,內心的惻

隱和悲憫、養(yǎng)物而不傷物、樂其生,遂其性的思想、仁愛之心等。對第一個“不忍"的評價:這一思

想仍有現(xiàn)實意義,警示人們要尊重生命的本性。

第四段的"不忍”包含的思想感情:愧對起初心志,不忍丟棄少年時立下的志愿、堅守初心等。對第

二個"不忍"的評價:這一情感對于為世俗之事忙碌而變得麻木、忘記最初夢想的現(xiàn)代人具有警醒的

意義,無疑為當下的人們開出了一劑回歸初心的藥方。

參考譯文:

書房的前面有個石盆式的水池。家里的人買小魚喂貓,見到魚兒用唾沫互相濕潤,心中不忍,

于是選擇其中能夠活的,有百余尾,養(yǎng)于池中,大的如指粗,小的像筷子。我用手托著下頷觀賞了

整整一天。剛開始把魚放到水中,內心高興自得,因為魚找到了它們的處所;后來再看它們,內心

戚戚,有所感觸。

閱讀古代圣人的書籍,看到他們?yōu)檎?,?guī)定細密的魚網不得撒向大池,魚尾不足一尺長不得捕

殺,集市上不得售賣,人們不準食用。圣人寬厚仁愛,他們養(yǎng)物卻不傷害它們就像這樣。如果按照

這樣的方式捕獲生物,那么我們人類樂其生,順其性,應當怎么辦呢?推想生活在那個時候的魚群,

難道有這樣的困境嗎?推及這條魚到其它情況,又有什么不能知道呢?感慨我內心的悲戚,難道只

是對魚這樣嗎?

魚兒呀!魚兒呀!那些用細鉤密網捕殺你的人,我無權禁止他們;但是燒烤咀嚼魚肉,我今天

沒有這樣做。我知道江湖的廣大,足夠使你隨心所欲,很想把你們投放江湖之中,卻沒有找到辦法,

只能用斗斛的水,使你們生存。而這實在是出于我的衷心。你們生存下來的已經很多,對于天地間

的萬物,我的心里又該怎么辦?魚兒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