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性國際組織_第1頁
政治性國際組織_第2頁
政治性國際組織_第3頁
政治性國際組織_第4頁
政治性國際組織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CLASSISBEGINGOODAFTERNOONEVERYONE聯合國聯合國是一個由主權國家組成的國際組織。在1945年10月24日在美國加州舊金山簽定生效的《聯合國憲章》標志著聯合國正式成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前,存在著一個類似于聯合國的組織國際聯盟,通??梢哉J為是聯合國的前身。聯合國對所有接受《聯合國憲章》的義務以及履行這些義務的“熱愛和平的國家”開放。2011年由于南蘇丹共和國宣布獨立并被第65屆聯合國大會一致通過決議,聯合國由原來的192個成員國,增至193個。聯合國地位聯合國作為當今世界最大、最重要、最具代表性和權威的國際組織,其國際集體安全機制的功能已經得到國際社會的普遍認可。聯合國作用聯合國在維護世界和平,緩和國際緊張局勢,解決地區(qū)沖突方面,在協(xié)調國際經濟關系,促進世界各國經濟、科學、文化的合作與交流方面,都發(fā)揮著積極的作用。

聯合國的宗旨

一、維持國際和平及安全,并為此目的,采取有效集體辦法,以防止且消除對于和平之威脅,制止侵略行為或其他和平之破壞;并以和平方法且依正義及國際法之原則,調整或解決足以破壞和平之國際爭端或情勢。二、發(fā)展國際間以尊重人民平等權利及自決原則為根據之友好關系,并采取其他適當辦法,以增強普遍和平。三、促成國際合作,以解決國際間屬于經濟、社會、文化及人類福利性質之國際問題,且不分種族、性別、語言或宗教,增進并激勵對于全體人類之人權及基本自由之尊重。四、構成一協(xié)調各國行動之中心,以達成上述共同目的。聯合國之原則一、本組織系基于各會員國主權平等之原則。二、各會員國應一秉善意,履行其依本憲章所擔負之義務,以保證全體會員國由加入本組織而發(fā)生之權益。三、各會員國應以和平方法解決其國際爭端,避免危及國際和平、安全及正義。四、各會員國在其國際關系上不得使用威脅或武力,或以與聯合國宗旨不符之任何其他方法,侵害任何會員國或國家之領土完整或政治獨立。五、各會員國對于聯合國依本憲章規(guī)定而采取之行動,應盡力予以協(xié)助,聯合國對于任何國家正在采取防止或執(zhí)行行動時,各會員國對該國不得給予協(xié)助。六、本組織在維持國際和平及安全之必要范圍內,應保證非聯合國會員國執(zhí)行上述原則。七、本憲章不得認為授權聯合國干涉在本質上屬于任何國家國內管轄之事件,且并不要求會員國將該項事件依本憲章提請解決,但此項原則不妨礙第七章內執(zhí)行辦法之適用。聯合國主要機構及其附屬機構

根據《聯合國憲章》第三章第七條之規(guī)定,聯合國設有聯合國大會、聯合國安全理事會、聯合國經濟及社會理事會、聯合國托管理事會、國際法院和聯合國秘書處等6個聯合國主要機構(聯合國主要機關)。(注: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現在是聯合國大會的附屬機構,直接向聯合國所有會員國負責。)聯合國經濟和社會理事會聯合國常任理事國

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是聯合國安全理事會中的五位創(chuàng)始成員國,分別是:中國、美國、俄羅斯、法國、英國。聯合國的作用推進非殖民化運動,支持被壓迫民族自決和獨立。和平解決國際爭端,維護世界和平和地區(qū)穩(wěn)定。推動世界核軍控和裁軍進程,防止和制止戰(zhàn)爭的爆發(fā)和擴大。促進世界經濟繁榮,特別是發(fā)展中國家的經濟發(fā)展。關注人類面臨的全球性問題,促進人類社會共同發(fā)展。關注人類面臨的全球性問題,促進人類社會共同發(fā)展。聯合國與中國

中華民國在1945年派代表團出席了舊金山會議,其中中國共產黨的代表董必武參加了代表團,中華民國代表團在《聯合國憲章》上簽了字。1971年10月25日,聯合國大會就更換中國代表權之“重要問題案”表決投票,未能通過,蔣介石命令中華民國代表團主動退出聯合國,這就避免了中國代表權的紛爭。隨后聯合國就中國更換代表問題投票表決,通過第2758號決議案,決定: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代表為中國在聯合國組織的唯一合法代表。中華民國是聯合國的創(chuàng)始會員國。由于朝鮮戰(zhàn)爭,美國推行敵視共產黨中國的政策,并獲得了聯合國的多數會員國的支持,中華民國在聯合國繼續(xù)代表中國。70年代初,國際政治力量發(fā)生重大變化,亞非國家在聯合國的作用加強,越來越多的國家要求變更中國在聯合國的代表權。1971年聯合國大會通過提案,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中華民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包括任安理會的常任理事國。1974年,鄧小平率領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團出席了聯合國第六次特別會議。在大會上,鄧小平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莊嚴宣告:中國永遠不稱霸,永遠不做超級大國。聯合國與中國

中國是發(fā)展中大國,又是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在國際事務中一貫堅持維護中國和廣大發(fā)展中國家利益的原則,作為安理會五常之一,有重要地位。當前,聯合國在推動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中發(fā)揮什么作用,是國際社會關注的焦點。中國關于建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和維護和平、促進世界民主自由平等。強調五個常任理事國的協(xié)調與合作,以利于世界和平與發(fā)展。

各國議會聯盟各國議會聯盟(簡稱“議聯”,Inter-ParliamentaryUnion--IPU)原

各國議會聯盟名為“促進國際仲裁各國議會會議”,由英國下議院議員威廉·蘭德爾·克里默和法國國民議會議員弗雷德里克·帕西聯名發(fā)起成立,并于1889年6月29日在法國巴黎召開了第一屆大會,來自3大洲9個國家的96名議員參加了會議。1894年通過章程,并設常設秘書處。1899年,在第9屆大會上改名為“促進國際仲裁的各國議會聯盟”。1922年改為現稱。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議聯發(fā)生了深刻的變化,從一個由議員參加的協(xié)會發(fā)展為由各國議會參加的國際組織,成為世界上不同政治制度國家立法機構之間進行對話和開展議會外交的中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國際議會組織議聯章程

議聯章程規(guī)定,議聯是由各主權國家議會組成議員團參加的國際議會組織,作為各國議員之間對話的中心,致力于促進和平、保護人權、加強各國人民之間的合作和推動代議制機制的發(fā)展。議聯贊同聯合國的目標,支持聯合國的各項努力。1996年議聯與聯合國締結了合作協(xié)議,進一步密切了與聯合國的合作,并與聯合國有關機構合作舉辦了一系列活動,取得良好效果。議聯還與具有共同信念的地區(qū)性議會組織以及國際、政府和非政府組織進行合作。各國議會聯盟作用和地位多年來,議聯以各種方式在維護和平、促進可持續(xù)發(fā)展、維護人權和婦女兒童權利、加強代議制機構等方面做了許多工作。特別是近年來,議聯大會作為各國議會和議員進行交流的重要講壇,討論了很多重大國際問題,并以決議等形式表達議聯的聲音,為國際社會所關注。議聯已成為當今世界規(guī)模最大、代表性最廣泛、最富影響的國際議會組織各國議會聯盟主要機構

議聯設有大會、理事會、執(zhí)行委員會、秘書處及各國議會秘書長協(xié)會。議聯大會由各議員團派代表團參加,討論有關重大國際問題并通過相應決議。原每年召開一屆大會,1984年起改為每年兩屆,分別在春秋兩季召開。大會由委員會協(xié)助其工作。理事會是議聯的決策機構。執(zhí)行委員會是議聯的行政領導機構,由15人組成。秘書處是議聯的常設辦事機構。議聯總部設在日內瓦。截至2005年9月,議聯共有141個成員和7個聯系成員(歐洲議會、安第斯議會、中美洲議會、歐洲委員會議會、拉美議會、西非經濟共同體議會、東非立法議會)。各國議會聯盟主要宗旨

聯盟的宗旨:加強各國議會議員的團結,增進各國議員之間的個人接觸,采取共同行動以加強和發(fā)展各國的代議制,特別是支持聯合國的各項宗旨,從而全面地促進國際和平與安全。該組織的主要活動是:對適合由議會采取行動解決的國際問題進行調查,探討解決辦法,并就發(fā)展代議制、提高議會的作用和權威提出建議。70年代以來,聯盟討論的主要議題有和平共處、裁軍、中東問題、東南亞問題、歐洲安全、南部非洲問題、國際恐怖主義、區(qū)域經濟合作、國際經濟新秩序等。聯盟作為各國議會議員討論世界事務的論壇,在國際和平與合作事業(yè)中發(fā)揮了積極作用,有“第二聯大”之稱。中國于1984年加入各國議會聯盟。吳邦國會見各國議會聯盟秘書長

中國和各國議會聯盟

1983年12月8日,第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次會議通過了全國人大加入各國議會聯盟的決定。1984年4月2日,議聯理事會通過決議,接納中國全國人大代表團為議聯成員。此后,中國人大代表團出席了議聯第71屆及以后的各屆大會及一些專題會議。第1996年9月16日至21日,議聯第96屆大會在北京舉行。2003年10月,在日內瓦舉行的第109屆大會上,中國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呂聰敏當選為議聯執(zhí)委會委員。2005年4月3日至8日,議聯第112屆大會在菲律賓首都馬尼拉舉行,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韓啟德率領中國代表團出席會議。2005年9月,第二屆世界議長大會在紐約聯合國總部舉行,來自15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議會組織的議會領導人與會,吳邦國委員長率中國代表團出席會議。

歐盟歐洲聯盟(英文:EuropeanUnion;法文:Unioneuropéenne),簡稱歐盟(EU),總部設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是由歐洲共同體(EuropeanCommunity,又稱歐洲共同市場)發(fā)展而來的,主要經歷了三個階段:荷盧比三國經濟聯盟、歐洲共同體、歐盟。其實是一個集政治實體和經濟實體于一身、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影響的區(qū)域一體化組織。1991年12月,歐洲共同體馬斯特里赫特首腦會議通過《歐洲聯盟條約》,通稱《馬斯特里赫特條約》(簡稱《馬約》)。1993年11月1日,《馬約》正式生效,歐盟正式誕生。歐盟成立的背景(1)二戰(zhàn)后,歐洲的經濟得到快速發(fā)展,經濟交流與聯系進一步加強。(2)歐洲各國市場狹小,造成生產資料流通不暢。(3)兩極格局以及一超多強的格局使得歐盟需要團結起來對抗美國及蘇聯。(4)歐洲各國經濟地位的提高和政治地位低下之間的矛盾。歐盟發(fā)展簡史

1952年7月25日,歐洲煤鋼共同體正式成立。1958年1月1日,歐洲經濟共同體和歐洲原子能共同體正式組建1965年4月8日,法國、聯邦德國、意大利、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6國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又簽署《布魯塞爾條約》,決定將歐洲煤鋼共同體、歐洲經濟共同體和歐洲原子能共同體合并,統(tǒng)稱“歐洲共同體”。1967年7月1日,《布魯塞爾條約》生效,歐共體正式誕生。1993年11月1日,根據內外發(fā)展的需要,歐共體正式易名為歐洲聯盟。歐盟機構理事會委員會歐洲議會歐洲法院歐共體還設有經濟和社會委員會、歐洲煤鋼共同體咨詢委員會、歐洲投資銀行

歐盟宗旨歐盟現有27個成員國,人口5億,GDP16.106萬億美元。歐盟的宗旨是“通過建立無內部邊界的空間,加強經濟、社會的協(xié)調發(fā)展和建立最終實行統(tǒng)一貨幣的經濟貨幣聯盟,促進成員國經濟和社會的均衡發(fā)展”,“通過實行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在國際舞臺上弘揚聯盟的個性”歐盟總部雕塑——比利時布魯塞

歐盟貨幣

歐元(euro),2002年1月1日正式啟用,紙幣面額越大,面積就越大。英國仍然使用英鎊。2012年2月下旬,法國正式宣布停止流通原有本土貨幣法郎,在全法國境內統(tǒng)一流通歐元。但是德國等國仍允許原有本土貨幣保持流通。歐盟的統(tǒng)一貨幣為歐元(euro),1999年1月1日正式啟用。除英國、希臘、瑞典和丹麥外的11個國家于1998年首批成為歐元國。2000年6月,歐盟在葡萄牙北部城市費拉舉行的首腦會議批準希臘加入歐元區(qū)。2002年1月1日零時,歐元正式流通?!饬x:是歐洲經濟一體化進程中具有歷史意義的里程碑,有利于整個歐洲的經濟穩(wěn)定發(fā)展;使歐洲公眾參與推動歐洲一體化。歐元(EURO)誕生歐元的誕生及其影響歐元的誕生

1999年正式啟動

2002年開始進入流通領域影響

1.有利于歐元區(qū)國家和歐盟的經濟發(fā)展(消除匯率風險,降低交易費用,經濟往來更便捷)

2.有利于加深歐洲經濟一體化和推動歐洲政治一體化(淡化疆域和國別概念,促進聯合)歐盟擴大后經濟實力增強經濟實力增強歐盟的主要成就成立關稅同盟;

實施共同農業(yè)政策;科技共同體和尤里卡計劃;統(tǒng)一大市場;歐洲聯盟;建立歐洲貨幣體系。歐盟在世界上的地位和作用促進歐洲各國相對統(tǒng)一化,使各國和平統(tǒng)一,共同發(fā)展經濟,走可持續(xù)發(fā)展道路,起到維護歐洲和平,促進全球一體化的作用歐洲聯盟的主要作用在內部建設方面,歐盟實行一系列共同政策和措施

在對外關系方面,歐盟同世界上許多國家和地區(qū)建立和發(fā)展了關系,代表其成員國在世界貿易組織,在八國集團首腦會議和在聯合國的會議上發(fā)言,維護其成員國利益中國和歐盟中國與歐盟建立了全面戰(zhàn)略伙伴關系為維護世界和平和發(fā)展共同努力溫家寶會見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

2008/10/24歐盟挑起中歐最大貿易摩擦案金額約41億美元經濟參考報》記者7月1日從歐盟網站獲悉,針對調查產品——無線寬域網絡調制解調器(簡稱“WWAN”),歐盟同時發(fā)布了對中國的反傾銷調查公告和面向多個國家的保障措施調查公告。中國成為唯一一個遭受雙案調查的國家。

非洲聯盟基本概況非洲聯盟是一個包涵了54個非洲會員國的聯盟,是屬于集政治﹑經濟和軍事于一體的全洲性政治實體。非洲聯盟的前身是于1963年5月22日在埃塞俄比亞首都亞的斯阿貝巴成立的“非洲統(tǒng)一組織”。2002年7月在南非改組。2011年8月15日,非洲聯盟正式接納南蘇丹共和國成為其第54個成員國。非洲聯盟于未來有計劃統(tǒng)一使用貨幣、聯合防御力量、以及成立跨國家的機關,這包括一個管理非洲聯盟的內閣政府。此聯盟的主要目的是幫助發(fā)展及穩(wěn)固非洲的民主、人權、以及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經濟,除此之外亦希望減少非洲內部的武裝戰(zhàn)亂及創(chuàng)造一個有效的共同市場,最終目標是建立阿非利加合眾國。非盟會旗

非盟的成立歷史非盟的前身是成立于1963年2月25日的非洲統(tǒng)一組織(簡稱“非統(tǒng)”)。1999年9月,非統(tǒng)組織第四屆特別首腦會議通過《蘇爾特宣言》,決定成立非盟。2000年7月,第36屆非統(tǒng)首腦會議通過了《非洲聯盟章程草案》。2001年7月,第37屆非統(tǒng)首腦會議決定正式向非盟過渡。2002年7月8日,非統(tǒng)組織在南非德班召開最后一屆首腦會議。9日至10日,非盟舉行第一屆首腦會議,并宣布非盟正式成立,非盟正式取代非統(tǒng)組織??偛吭O在埃塞俄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非盟的主要任務

非盟的主要任務是維護和促進非洲大陸的和平與穩(wěn)定,推行改革和減貧戰(zhàn)略,實現非洲的發(fā)展與復興。非盟致力于建設一個團結合作的非洲,力爭各成員國在重大國際事務中能夠用一個聲音說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