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3年山東中考語文試題及答案A卷試卷類型:A溫馨提示:1.本試卷滿分120分。考試用時120分鐘??荚嚱Y束后,將試題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2.答卷前,考生務必用0.5毫米黑色簽字筆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座號填寫在試題卷和答題卡規(guī)定的位置上。3.選擇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答案不能答在試題卷上。4.非選擇題必須用0.5毫米黑色簽字筆作答,答案必須寫在答題卡各題目指定區(qū)域內相應的位置,不能寫在試題卷上;如需改動,先劃掉原來的答案,然后再寫上新的答案;不準使用涂改液、膠帶紙、修正帶。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無效。一、積累運用(共30分)1.下列詞語中加點字注音完全正確的一項是()A.震悚(sǒng)修葺(qì)鳧水(fù)味同嚼蠟(jiáo)B.狡黠(xiá)攛掇(duo)闊綽(chuò)懨懨欲睡(yān)C.馳騁(chěng)搖曳(yè)恣?。╯uī)挑撥離間(jiān)D.瞥見(piē)星宿(xiù)襤褸(lǔ)忍俊不禁(jīn)【答案】B【解析】【詳解】本題考查字音。A.鳧水(fù)——fú;C.挑撥離間(jiān)——jiàn;D.襤褸(lǔ)——lǚ;故選B。2.下列詞語書寫全都正確的一項是()A.云霄絢耀駭人聽聞嘩眾取寵B.辮子竹蔑瀝盡心血長途跋涉C.俯瞰縈繞重巒疊障慘絕人寰D.褶皺僥幸自圓其說雕梁畫棟【答案】D【解析】【詳解】本題考查字形。A.絢耀——炫耀;B.竹蔑——竹篾;C.重巒疊障——重巒疊嶂;故選D。3.有關下面文段的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森林被譽為“地球之肺”,是陸地生態(tài)系統(tǒng)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具有全球意義的寶貴資源。森林調節(jié)著自然界的空氣和水循環(huán),具有固碳釋氧、涵養(yǎng)水源、防風固沙、調節(jié)氣候、保護生物等多重功能,同時也在保護人類健康、改善人居環(huán)境、提供資源和棲息地等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人類社會不僅受益于森林,而且高度依賴于森林。A.“地球之肺”中的引號表示特殊含義。B.“肺”字是左右結構,第五筆的筆畫是橫。C.“涵養(yǎng)水源、防風固沙、調節(jié)氣候、保護生物”,這4個短語結構類型相同。D.“人類社會不僅受益于森林,而且高度依賴于森林。”這是遞進關系的復句?!敬鸢浮緾【解析】【詳解】本題考查標點符號、字形、短語和復句。C.“涵養(yǎng)水源、調節(jié)氣候、保護生物”是動賓短語,“防風固沙”是并列短語;故選C。4.下面文段中有語病的一項是()濱州依河傍海,古有“渤海雄邦”之稱。(A)這里有126公里海岸線,94公里黃河穿城而過,渤海與黃河不僅造就了濱州開放包容的城市氣質,也傳承著濱州人重情重義的血脈基因。(B)濱州是一座底蘊豐厚的文化之城,是黃河文化、孫子文化、孝文化發(fā)祥地。梁鄒范公傳“憂樂”精神,惠民孫武著兵學圣典,博興董永立仁孝典范。(C)濱州是一座風姿綽約的魅力之城,這里既有浪漫水鄉(xiāng)的靈動和雅致,又有人間福地的秀美和神韻。沿黃生態(tài)風光綺麗,濕地公園秀美怡人。(D)黃河文化、孫子文化、孝文化,這些已經成為濱州發(fā)展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強大動力。A.A B.B C.C D.D【答案】D【解析】【詳解】本題考查病句辨析。D.語義重復,“這些”指代的是“黃河文化、孫子文化、孝文化”,可刪掉“這些”;故選D。5.依次在橫線處填入句子,銜接最恰當的一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游園觀景,如看中國畫的長卷一樣,次第接于眼簾,觀之不盡。①這就是景物組合形成的不同空間感覺,有開朗、有收斂、有幽深、有明暢②還可利用長廊云墻、曲橋漏窗等,構成各種畫面,使空間更加擴大,層次分明③因此,游過中國園林的人會感到庭園雖小,卻曲折有致④中國園林,除山石樹木外,建筑物的巧妙安排,十分重要,如花間隱榭、水邊安亭A.①③②④ B.①④②③ C.④②③① D.④②①③【答案】C【解析】【詳解】考查句序的排列。閱讀材料,這是一段說明性的文字,介紹的是中國園林景物的布局安排。首先④句承接前文,介紹建筑物的巧妙安排;②句的“還”字承接④句進一步說明建筑物的巧妙安排;③句寫人游園時所得到的感受;①句總結,說出人游園時所得到的感受的原因。據此,正確的句序是:④②③①。故選C6.下列關于文學、文化常識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文學家,豪放派詞人代表。我們在初中課本上學過他的《記承天寺夜游》《江城子·密州出獵》《卜算子·詠梅》《水調歌頭》《定風波》。B.“說”是古代一種議論性文體,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種現象抒發(fā)作者的感想,寫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潑。如周敦頤的《愛蓮說》和韓愈的《馬說》。C.古代常用的敬辭和謙辭如今仍在廣泛使用,例如請教他人時常說“賜教”,詢問別人的年齡時常說“貴庚”,發(fā)表自己的見解時常說“拙見”。D.律詩是近體詩的一種,要求詩句字數整齊劃一,每句五個字或七個字,簡稱“五律”或“七律”。通常的律詩規(guī)定每首八句,每兩句成一聯,分為首聯、頷聯、頸聯、尾聯?!敬鸢浮緼【解析】【詳解】考查對文學常識的識記。A.《卜算子·詠梅》是陸游詞,不是蘇軾的詞作。故選A。7.默寫。(1)讀史使人明智,______,數學使人周密。(弗朗西斯·培根《談讀書》)(2)大漠孤煙直,______。(王維《使至塞上》)(3)______,關山度若飛。(《木蘭詩》)(4)長風破浪會有時,______。(李白《行路難(其一)》)(5)復行數十步,______。(陶淵明《桃花源記》)(6)______,再而衰,三而竭。(《曹劌論戰(zhàn)》)(7)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______,______”一掃離別的千古愁云,給人以積極向上的力量,成為歷代傳唱的名句。(8)我們學習不僅要做到學思結合,正如《論語》中所寫的“______,思而不學則殆”,還要像《送東陽馬生序》中宋濂那樣“______”多向有道德有學問的前輩請教?!敬鸢浮竣?讀詩使人靈秀
②.長河落日圓③.萬里赴戎機④.直掛云帆濟滄海⑤.豁然開朗⑥.一鼓作氣⑦.海內存知己⑧.天涯若比鄰⑨.學而不思則罔⑩.從鄉(xiāng)之先達執(zhí)經叩問##援疑質理【解析】【詳解】默寫題解題時,一是要透徹理解詩文的內容;二是要認真審題,找出符合題意的詩文句子;三是答題內容要準確,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寫錯別字。本題的“戎、滄、豁、罔、援”等字容易寫錯。名著閱讀。(4分)8.關于這種驚人的征戰(zhàn),將來有一日會有人寫成全部的敘事詩的。這種征戰(zhàn),即使把政治和戰(zhàn)事除掉,也是近代歷史中,青年們的一種動人的成就??墒俏視簳r必須要繼續(xù)我的故事,因為我們已經把紅軍會合在西北了?,F在我把毛澤東主席所寫的一首詩,拿來當作結束,這位指揮者既能領導遠征,同時又寫得一手好詩。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1)以上文段選自《______》,文中的“我”是指______(人名)。(2)學校正在開展“閱讀·正青春”專題研討會,請參與探究,分享你的發(fā)現。閱讀·正青春】專題研討會探究【專題一】:領袖人物和紅軍將領的革命之路。探究【專題二】:關于長征。我選擇探究【專題______】,發(fā)現:______?!敬鸢浮浚?)①.紅星照耀中國
②.斯諾(埃德加?斯諾)(2)①.示例:一②.周恩來是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人之一,他和很多其他領導人不一樣的是,他出身于大地主家庭,在很年輕的時候他就選擇了共產主義,背棄了自己的家庭。這是極其艱難的,但是因為心中有信仰,他能夠堅持下來。我們今天面對的所有困難幾乎都沒有他當時的大,但是我們?yōu)槭裁磿械诫y、感到絕望呢?是不是因為我們心中沒有信仰、追求呢?生命需要一點信仰,需要一些追求,有了它,才會更堅定。
(示例:二?!都t星照耀中國》為我們揭示了長征精神的內涵。在書中,作者描述了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的經過,向全世界報道了這一舉世無雙的軍事壯舉。長征途中,紅軍戰(zhàn)士不畏艱險、排除萬難,終于勝利會師,展示了中國共產黨為民族解放事業(yè)而犧牲奉獻、艱苦奮斗的崇高精神以及革命的樂觀主義精神,這就是長征精神。)【解析】【小問1詳解】本題考查名著基本知識。根據文段中“驚人的征戰(zhàn)”“把紅軍會合在西北了”和“毛澤東主席所寫的一首詩”可知,這個文段選自《紅星照耀中國》,文段中的“我”即本書的作者埃德加?斯諾?!都t星照耀中國》曾易名《西行漫記》,是美國著名記者埃德加?斯諾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筆優(yōu)美的紀實性很強的報道性作品。作者真實記錄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國西北根據地(以延安為中心的陜甘寧邊區(qū))進行實地采訪的所見所聞,向全世界真實報道了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工農紅軍以及許多紅軍領袖、紅軍將領的情況。毛澤東、周恩來和朱德等是書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小問2詳解】本題考查名著內容專題探究。要求從“領袖人物和紅軍將領的革命之路”“關于長征”中任選其中一個專題,結合《紅星照耀中國》的內容進行總結。“領袖人物和紅軍將領的革命之路”內容廣泛,可從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彭德懷、賀龍等人中選擇一個,結合書中對人的參加革命的道路進行簡要歸納,語句通順即可。如:毛澤東小時候極具反抗精神,渴求讀書,考取湖南師范學校;在湖南成立新民學會;在北京大學做圖書館助理員,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1927年,領導了湘贛邊秋收起義,建立井岡山根據地,提出“槍桿子里出政權”的革命理論,在江西成立第一個蘇維埃政府,從此走上紅色革命的道路?!瓣P于長征”可簡要概括《紅星照耀中國》中對長征的描述,如:作者描述了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的經過,向全世界報道了長征這一舉世無雙的軍事壯舉。長征途中,紅軍將士不畏艱險,巧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強渡大渡河,冒著嚴寒忍著饑餓,爬雪山過草地,展示了中國共產黨為民族解放事業(yè)而犧牲奉獻、艱苦奮斗的崇高精神以及革命的樂觀主義精神。9.閱讀下面材料,完成后面小題?!静牧弦弧可綎|是文化大省、旅游大省。這里可賞山水畫卷,泰山雄偉磅礴,嶗山神秘飄渺,趵突泉騰空翻涌,微山湖煙波浩渺。這里可品齊魯風情,大運河貫通南北,海岸線蜿蜒曲折,沿著黃河遇見海,在東營看藍黃交匯,在青島揚帆沖浪,在煙臺、威海的海洋牧場盡情海釣。這里可讀街巷煙火,在臺兒莊古城、青州古城、東昌古城、魏氏莊園賞民風古韻。歡迎您到處走一走、看一看,感受“好客山東·好品山東”的獨特魅力。【材料二】2023年3月以來,淄博燒烤火了,吸引了全國各地游客“赴淄趕烤”。最是一城好風景,半緣煙火半緣君。燒烤出圈,美在“淄”味,更美在淄博人。他們的熱情比火爐更熾熱,魯C車主劉先生自覺禮讓外地車輛,暖心大姨主動為排隊游客分發(fā)灌湯包,商家店主張老板自發(fā)提供免費住所……每個淄博人都想游客所想、盡自己所能,一個個微鏡頭串聯出淄博這座城市的溫度。(節(jié)選自淄博市政府官網,有刪改)(1)請分別概括兩則材料的主要內容。(2)假若你是【材料二】中被禮讓的外地車主、正在排隊的游客、被提供免費住所的旅人,請任選一種情境,用得體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當時的心情?!敬鸢浮浚?)示例:山東是文化大省、旅游大省,具有獨特魅力;熱情的淄博人讓游客感受到城市的溫度。(2)示例:正在排隊的游客:這一份美味的灌湯包,包含著淄博人們的淳樸厚道、熱情誠懇。雖然還沒有品嘗到燒烤的滋味,但我已經相信,淄博燒烤不會讓我失望!【解析】【小問1詳解】本題考查提煉概括信息。配料一,由“山東是文化大省、旅游大省”“歡迎您到處走一走、看一看,感受‘好客山東?好品山東’的獨特魅力”可概括出:山東是文化大省、旅游大省,具有獨特魅力;材料二,由“他們的熱情比火爐更熾熱”“每個淄博人都想游客所想、盡自己所能,一個個微鏡頭串聯出淄博這座城市的溫度”可概括出:熱情的淄博人讓游客感受到城市的溫度。【小問2詳解】本題考查語言表達。解答時,任選一種情境和人物身份,表達出感動等感受即可。表達要流暢得體。如:被禮讓的外地車主會說:“謝謝您!一個禮讓的小舉動,讓我感受到淄博人的熱情真誠,感受到這座城市的魅力所在?!倍?、閱讀理解(共40分)(一)(4分)閱讀下面宋詞,完成下面小題。聞鵲喜·吳山①觀濤周密天水碧②,染就一江秋色。鰲③戴④雪山龍起蟄⑤,快風吹海立。數點煙鬟青滴,一杼霞綃紅濕,白鳥明邊帆影直,隔江聞夜笛。【注】①吳山:在杭州,是春秋時吳國和越國的分界山,是觀看錢塘江大湖的絕佳之地。②天水碧:是一種淺青的染色。③鰲:神龜。④戴:背負。⑤蟄:潛伏。10.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天水碧,染就一江秋色”寫錢塘江的秋水似染成“天水碧”的顏色,寫出了潮水未來時浪靜波平的觀感。B.“數點”以下三句,寫了遠處的幾點青山,天邊的一抹晚霞,上下翻飛的白鷗,揚帆的小船,織成了一幅五彩繽紛的圖景,使人賞心悅目,如臨其境。C.末句“隔江聞夜笛”,以動寫靜,寫出了江上的風平浪靜,萬籟俱寂。寫聞笛,其實仍是寫錢塘江水。D.整首詞從白晝寫到黃昏,又從黃昏寫到黎明,將“觀濤”前后的全過程作了生動形象的描繪。11.賞析“鰲戴雪山龍起蟄”一句的妙處?!敬鸢浮?0.D11.“螯戴雪山龍起蟄”,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將洶涌而來的海潮比作神龜背負的雪山,又比作從夢中驚醒的蟄伏海底的巨龍;形象生動地表現出錢塘江大潮那驚心動魄的場面,排山倒海的氣勢,讓人有如臨其境之感?!窘馕觥俊?0題詳解】本題考查對詞內容的理解和賞析。D.有誤。詞的最后一句“隔江聞夜笛”描寫的是夜里的景色。全詞從時間上說,從白晝寫到黃昏,又從黃昏寫到夜間;從藝術境界上看,又是從極其喧鬧寫到極其安靜,將“觀濤”前后的全過程作了有聲有色的描繪。選項中“從黃昏寫到黎明”有誤,沒有寫到黎明。故選D。【11題詳解】本題考查詞的句子的賞析。賞析詩詞語句,可以從修辭手法、表現手法、表達的情感等方面進行?!膀餮┥烬埰鹣U”,句子的意思是:海潮咆哮著洶涌而來,好像是神龜背負的雪山,又好像是從夢中驚醒的蟄伏海底的巨龍。詞人接連用了幾個生動的比喻,有聲有色地將錢江大潮那驚心動魄的場面,力量強盛,聲勢浩大,形象生動地表現出來,讓人好像親身來到那種境界一樣。【點睛】參考譯文:天光水色一片澄碧,染成一江清秋的景色。江潮涌來就像是神龜馱負的雪山,又像是蟄伏的巨龍從夢中驚起,疾風掀起海水像豎起的墻壁。遠處幾點青山像美人頭上的鬟髻,彌漫著霧氣青翠欲滴。一抹紅霞如同剛織就的綃紗,帶著洶涌的潮水迸濺的濕意。天邊白鳥分明帆檣直立,入夜后隔江傳來悠揚的笛聲。(二)(12分)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炯住恳讯﹃栐谏剑擞吧y,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節(jié)選自歐陽修《醉翁亭記》)【乙】武王問于太公曰:“治國之道若何?”太公對曰:“治國之道,愛民而已。”曰:“愛民若何?”曰:“利之而勿害,成之勿敗,生之勿殺,與之勿奪,樂之勿苦,喜之勿怒,此治國之道?!噬茷閲?,遇民如父母之愛子,兄之愛弟,聞其饑寒為之哀,見其勞苦為之悲?!保ü?jié)選自劉向《說苑·政理》)12.下列句中加點詞語的意思相同的一項是()A.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好之者不如樂之者B.太守謂誰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C.故善為國者公問其故D.遇民如父母之愛子或遇其叱咄13.下列句中加點詞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B.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其真無馬邪C.利之而勿害跳往助之D.故善為國者不足為外人道也14.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2)聞其饑寒為之哀,見其勞苦為之悲。15.“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薄炯住课慕Y尾運用設問手法,在自問自答中流露出作者______之情。16.以民為本的思想在【甲】【乙】兩文中都得到了鮮明的體現,請用簡潔的語言分別概括?!敬鸢浮?2.A13.C14.(1)醉了能夠和大家一起歡樂,醒來能夠用文章記敘這樂事的人。(2)聽到他們遭受饑寒,為之感到哀傷;見到他們勞苦的狀態(tài),為之感到傷悲。15.自豪、自得16.甲文以民為本思想體現在與滁州百姓同游;與賓客同宴、同樂、同醉;更重要的是他能夠以百姓的快樂為快樂。乙文中姜太公認為要給百姓利益、讓百姓成功、讓百姓活下去、給予百姓快樂,治國者對待百姓要像父母對待孩子、兄長愛護兄弟一樣,對百姓遭遇感同身受,體現了以民為本的思想?!窘馕觥俊?2題詳解】本題考查一詞多義。A.都是“以……為樂”的意思;B.為,是/認為;C.所以/原因,緣故;D.對待、相待/遇到;故選A?!?3題詳解】本題考查文言虛詞的意義及用法。A.連詞,表承接,不譯/連詞,表轉折,但,卻;B.代詞,他們/表反問語氣,難道;C.代詞,代指百姓/代詞,代指愚公;都可翻譯為“他,他們”;D.治理/對、向;故選C?!?4題詳解】本題考查文言句子翻譯。翻譯時,要做到字字有著落,直譯、意譯相結合,以直譯為主,注意重點字詞的翻譯。重點詞:(1)樂:歡樂;述:記述;以:用。(2)饑寒:指遭受饑寒;哀:感到哀傷;悲:感到傷悲?!?5題詳解】本題考查文章內容的理解。根據前文“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可知,歐陽修雖然被貶,卻能夠造福一方,讓百姓安居樂業(yè)。自己也能夠與百姓共同飲酒作樂,同時還能夠在清醒后用自己的文字記述這件事。文章全篇只在結尾處采用設問,以自問自答的形式點明太守就是自己,表明其補單陶醉于山水美景、宴酣之樂,更沉醉于自己與民同樂的曠達情懷,流露出自豪、自得之感?!?6題詳解】本題考查文章內容的理解。根據甲文“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可知,歐陽修遭到貶謫后,以民為本,使得滁州政事修明,百姓安居樂業(yè),才能夠外出游玩,其中他與滁州百姓同游;與賓客同宴、同樂、同醉;更重要的是他能夠以百姓的快樂為快樂,這些都體現了樸素的以民為本的思想;根據乙文“利之而勿害,成之勿敗,生之勿殺,與之勿奪,樂之勿苦,喜之勿怒,此治國之道”可知,乙文認為要給子民利益不加害他們,讓他們成功而非失敗,讓他們活下去而不要殺害他們,給予他們而不是搶奪他們的東西,給予他們快樂而不是痛苦,對他們和顏悅色而不要怒目相向;根據“遇民如父母之愛子,兄之愛弟,聞其饑寒為之哀,見其勞苦為之悲”可知,乙文提出治國者對待子民,要如同父母對待孩子,兄長愛護兄弟一般,對百姓的饑寒與勞苦感同身受。這些都體現了以民為本的思想。據此總結作答即可。【點睛】參考譯文:【甲】不久,太陽下山了,人影散亂,賓客們跟隨太守回去了。樹林里的枝葉茂密成林,鳥兒到處叫,是游人離開后鳥兒在歡樂地跳躍。但是鳥兒只知道山林中的快樂,卻不知道人們的快樂。而人們只知道跟隨太守游玩的快樂,卻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樂為快樂啊。醉了能夠和大家一起歡樂,醒來能夠用文章記敘這樂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誰呢?是廬陵歐陽修吧。【乙】周武王問姜太公:“治理國家的方法是什么?”姜太公回答說:“治理國家的方法,就是怎么去愛子民罷了?!敝芪渫跽f:“怎么樣愛子民?”姜太公說:“給子民利益不加害他們,讓他們成功而非失敗,讓他們活下去而不要殺害他們,給予他們而不是搶奪他們的東西,給予他們快樂而不是痛苦,對他們和顏悅色而不要怒目相向。這就是治理國家的方法。……所以善于治國的人對待民眾,就像父母對待自己的孩子、兄長愛護自己的兄弟一樣,聽到他們遭受饑寒,為之感到哀傷;見到他們勞苦的狀態(tài),為之感到傷悲。(三)(10分)閱讀選文,完成下面小題。傳承詩詞文化堅定文化自信酈波①中國是詩的國度。《詩經》、楚辭、漢樂府、唐詩、宋詞、元曲……為今人留下無數名篇,造就無比燦爛的中華詩歌文化。凡中國人,不論身處何方,從事什么工作,過著怎樣的生活,幾乎都熟讀“春眠不覺曉”,能誦“床前明月光”,會唱“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詩詞在我們的生命歲月里“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給心靈以美的熏陶,給生命以豐厚的饋贈,給人生以深沉的激勵。試想如果沒有李白、孟浩然、王之渙、杜甫、蘇軾、辛棄疾、李清照……黃鶴樓上、晴川閣下該少卻多少韻味,鸛雀樓頭、賞心亭中又何來千古回響?詩歌已經融入我們的文化基因,成為詩意人生的寫照、家國情懷的寄托和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的藝術結晶。傳承好詩詞文化,對安頓個體心靈、涵養(yǎng)民族精神和增強文化自信,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②古典詩詞生命力強,至今仍是溫暖人、鼓舞人的文化力量。近10年來,除了從事古詩詞教學和研究,我還參加多個電視文化節(jié)目的錄制。在這個過程中,我深切感受到,每每需要為觀眾解讀華夏文明的某個特質時,總是可以借助詩詞做出迅速而貼切的傳達,同時還富有審美意蘊?!炯住坎粌H如此,我還發(fā)現一個令人欣喜的現象:在互聯網廣泛普及、傳播更加大眾化的今天,詩詞節(jié)目成為家庭成員之間的共同話題,推動文化的代際傳承,為個人、家庭乃至社會帶來溫暖的文化力量。詩詞還能轉化成前行的力量,這也是偉大詩篇流傳至今的原因。讓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位登上央視舞臺的普通農家女子白茹云。她家境平平又身患疾病,卻不抱怨不沮喪。她最喜歡蘇軾的名句“一蓑煙雨任平生”“也無風雨也無晴”。在人們的幫助下,帶著這份灑脫和豁達,白茹云在田野里勞作,在家務中忙碌,過著充實又詩意的生活,成為樂觀堅強的平凡英雄。③古典詩詞內涵豐富,承載著民族凝聚力與向心力。【乙】在中華文明發(fā)展進程中,詩言志的傳統(tǒng)一以貫之,詩歌也由此得到升華,成為傳達理想價值、展現中華文化的重要藝術載體。我們的先賢,那些偉大的靈魂,他們經歷再多的坎坷與磨難,也能夠憑借詩詞將個人命運與民族命運緊緊相連,實現對生命價值的內在超越?,F代人也可以借中華詩詞,對薪火相傳的價值與信仰做出堅定而有詩意的表達。民族危難時,抗日志士慨嘆“國破尚如此,我何惜此頭”;改革開放中,先行者“弄潮兒向濤頭立”??挂哌^程中,不論是支援物資上大寫的“山川異域,風月同天”,還是醫(yī)護工作者一句“豈曰無衣?與子同袍”,都有喚起抗疫決心的無窮力量。在朝氣蓬勃的新時代,用中華優(yōu)秀詩詞涵養(yǎng)民族文化氣質十分必要。健康的文化生態(tài)會推動社會良性發(fā)展,精神層面的和諧共振也會增強人們的幸福感,進而不斷涵養(yǎng)民族凝聚力與向心力,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也就有了更為堅實的思想文化基礎。④古典詩詞創(chuàng)新發(fā)展,能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詩詞文化作為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代表,在今天依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時代活力。它是中國人的精神家園,是文化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的寶貴資源?!颈吭娫~有助于喚醒和發(fā)展青少年的母語感知能力,在語文教育中的作用不可替代。近年來,中小學語文教育加大了詩詞教學力度。我們應抓住契機,充分呈現詩詞之美,通過及時有效的正向反饋,讓廣大青少年真正愛上詩詞,由此獲得心靈的滋養(yǎng)、良知的啟迪、創(chuàng)造力的激發(fā),延續(xù)好中華文脈。大眾媒介為傳播詩詞文化提供了有效助力。比如《中國詩詞大會》《中華好詩詞》《詩意中國》等文化節(jié)目,激發(fā)了詩詞文化熱,越來越多的青少年選手從節(jié)目中脫穎而出,在同齡人中產生一定的示范效應,熱愛詩詞在當代青少年中逐漸成為一種時尚,為提高文化素養(yǎng)、堅定文化自信營造了良好社會氛圍。在文化藝術領域,詩詞文化轉化創(chuàng)新大有可為。通過一聲聲誦讀,喚醒情感記憶;通過美食、服飾和建筑設計,再造詩詞意境;通過一部部專題片,在影像中重溫經典;通過一本本圖書,傳承文明薪火。紀錄片《跟著唐詩去旅行》挖掘文旅深度融合的可能;在影視劇中,越來越多的詩詞文化元素被引入,豐富著藝術創(chuàng)作的文化質地。⑤腹有詩書氣自華。千百年來,中國人用詩詞蕩滌靈魂、滋養(yǎng)精神。在生活的各個角落、在生命的不同時刻,詩詞都可以成為溫暖人心、鼓舞人心的精神力量。我們相信,通過創(chuàng)造性轉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無比豐富的中華詩詞文化一定能煥發(fā)更加璀璨的光彩,進一步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陪伴我們詩意地棲居在神州大地。(選自《人民日報》2022年7月,有改動)17.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18第④段畫線句運用了哪種論證方法?有什么作用?19.請簡要分析本文的論證思路。20.下面語句放在文中【甲】【乙】【丙】哪一處最為合適?請簡述理由。《中國詩詞大會》曾經以“花開四季”為主題,用一季10集的體量,展現我們“時間延續(xù)文明”的獨特氣質。小到描繪四季時序變化、二十四節(jié)氣七十二物候的細密嬗遞,大到回望歷史的更迭起伏,總有海量的經典詩詞供今人擷取揮灑?!敬鸢浮?7.傳承好詩詞文化,對安頓個體心靈、涵養(yǎng)民族精神和增強文化自信,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或者:傳承詩詞文化,堅定文化自信。)18.舉例論證,以《中國詩詞大會》等文化節(jié)目激發(fā)詩詞文化熱的例子,有力地證明了“大眾媒介為傳播詩詞文化提供了有效助力”的觀點。19.首先由中國是詩的國度引出論點“傳承好詩詞文化,對安頓個體心靈、涵養(yǎng)民族精神和增強文化自信,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然后用“古典詩詞生命力強,至今仍是溫暖人、鼓舞人的文化力量”“古典詩詞內涵豐富,承載著民族凝聚力與向心力”“古典詩詞創(chuàng)新發(fā)展,能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三個分論點進行論證,最后進行總結,中華詩詞文化能進一步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從而深化中心論點。20.乙
材料寫出了詩詞內容包括四季、二十四節(jié)氣、七十二物候及歷史的更迭起伏,表現了詩詞內涵的豐富,與乙所處段落的分論點“古典詩詞內涵豐富,承載著民族凝聚力與向心力”相符,所以放乙處合適?!窘馕觥俊?7題詳解】本題考查論點。論點的位置一般處于題目、開頭或者結尾。需結合內容分進行分析。①段主要講了“中國是詩的國度”,列舉了大量的詩人與詩句,得出觀點“傳承好詩詞文化,對安頓個體心靈、涵養(yǎng)民族精神和增強文化自信,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②段主要觀點是“古典詩詞生命力強,至今仍是溫暖人、鼓舞人的文化力量”,③段主要觀點是“古典詩詞內涵豐富,承載著民族凝聚力與向心力”,④段主要觀點是“古典詩詞創(chuàng)新發(fā)展,能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⑤段進行總結,“中華詩詞文化一定能煥發(fā)更加璀璨的光彩,進一步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陪伴我們詩意地棲居在神州大地”。通過分析,第①段的觀點為中心論點,②③④段的觀點為分論點,⑤段為對前文的總結,并強化論點。題目與第一段的中心論點意思相似,所以也可以把題目“傳承詩詞文化,堅定文化自信”作為中心論點?!?8題詳解】本題考查論證方法和作用。根據“比如《中國詩詞大會》《中華好詩詞》《詩意中國》等文化節(jié)目”可以得知為舉例論證。通過舉《中國詩詞大會》《中華好詩詞》《詩意中國》等文化節(jié)目激發(fā)了詩詞文化熱的現象,使熱愛詩詞在當代青少年中逐漸成為一種時尚,讓更多的人越來越喜歡讀詩詞、學詩詞,從而證明了“大眾媒介為傳播詩詞文化提供了有效助力”的觀點,使文章更具有說服力和感染力。【19題詳解】本題考查論證思路。論證思路的答題技巧:1、先抓住語言標志,辨識議論文的結構方式,即看一下全文或段落是總分總結構、分總結構或總分結構。2、按照第一步分析出的結構特點,對文本或段落進行劃分。3、歸納出段落或層次的段意及論述要點。4、有條理的論述論證思路。論述時使用一些加強層次感的詞語,如首先、其次、接著、最后等,把第三步歸納出的段意,層意或論述要點串聯起來。本文的結構是總分總。本文的第①段先用列舉了大量的詩人與詩句引出了中心論點“傳承好詩詞文化,對安頓個體心靈、涵養(yǎng)民族精神和增強文化自信,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②③④段的觀點分別為“古典詩詞生命力強,至今仍是溫暖人、鼓舞人的文化力量”“古典詩詞內涵豐富,承載著民族凝聚力與向心力”“古典詩詞創(chuàng)新發(fā)展,能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第⑤段進行總結,“中華詩詞文化一定能煥發(fā)更加璀璨的光彩,進一步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陪伴我們詩意地棲居在神州大地”強化了中心論點。把這三方面用首先、其次、最后串聯起來即可?!?0題詳解】本題考查論據。本題答題思路先分析材料的內容體現了哪個觀點,然后找出文中哪個觀點與它一致。本篇材料主要寫了《中國詩詞大會》曾經以“花開四季”為主題,用一季10集的體量,展現小到描繪四季時序變化、二十四節(jié)氣七十二物候的細密嬗遞,大到回望歷史的更迭起伏的內容,說明詩詞的內容量相當大。這與③段的觀點“古典詩詞內涵豐富,承載著民族凝聚力與向心力”是一致的,乙處就在這一段,所以這句話應放到乙處。(四)(14分)閱讀選文,完成下面小題。又見白楊張偉忠①這次到西北,看到冬天的白楊樹,又一次想起了茅盾先生的《白楊禮贊》。②第一次看見白楊是在2001年夏天去新疆的途中,在疾馳的火車上看到“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的”白楊樹,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腦中一次次閃過《白楊禮贊》中的片段,心中一遍遍默誦其中的詞句。同行的一位老教師說:“教了一輩子《白楊禮贊》,第一次知道新疆的白楊和平常所見的枝葉‘婆娑’的楊樹不一樣?!辈⒓磁d背出了《白楊禮贊》中描寫白楊的句子:“那是力爭上游的一種樹……”我也是在那一刻才真正理解了作者遣詞造句的準確和布局謀篇的精妙,腦海中的語言積累和眼中所見的現實景象一下子融合在一起,產生了心理和視覺上的雙重沖擊力,我被這種莊嚴的美深深地震撼了。③再次見到白楊,則是在冬季的酒泉和嘉峪關,而且是近距離的。在酒泉中學、西漢酒泉勝跡公園和嘉峪關長城內,都有成片的白楊樹,在冬日耀眼的陽光下,在積雪覆蓋的黃土地上,在北國單調的景色中,它們雖然落盡了葉子,可淡青色的樹干和挺拔的身姿仍然包蘊著勃勃生機,那些“緊緊靠攏”的“丫枝”直刺向蔚藍的天空,成為冬日美麗的風景。我站在白楊樹下,仰視著它們,又想起茅盾先生對它們的贊譽:“這是雖在北方的風雪的壓迫下卻保持著倔強挺立的一種樹!”④《白楊禮贊》中的意象和現實所見的白楊樹重疊在一起,讓我感受到作為一個北方人乃至中國人的自豪和驕傲,也在一剎那間真正感受到白楊樹所代表的那種“樸質、嚴肅、堅強不屈”的精神。這是中華民族歷經磨難而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一種文化性格和精神象征,它激勵人心的功能,半個多世紀后仍未減退。茅盾先生發(fā)現并發(fā)掘了白楊精神,白楊也因此具有了不朽的象征意義和激勵功能。從此白楊樹就不僅僅是一自然之物,而是和古詩中的月亮一樣成為一種文學意象,反映了一個時代、一個民族的偉大精神。這種精神和形象的契合,又是那么自然。⑤《白楊禮贊》寫于1941年。1947年3月,葉圣陶等主編的《開明新編國文讀本》(甲種)第三冊就收錄了這篇文章,題為《白楊樹》。1949年,由葉圣陶校訂、文化供應社出版的《新編初中精讀文選·語體文選》第二冊又選入了這篇文章,并改名為《白楊禮贊》。在該書前的“編輯例言”中,說明了這本教材選文的標準,如:“符合新民主主義的精神”,“切合現代學生的思想與生活”,“為初中學生所能理解和接受”,“注重國文的教學價值”等。顯然,《白楊禮贊》是完全符合這幾條標準的。即使以今天的眼光來看,《白楊禮贊》的文學價值、教學價值仍然不可低估。⑥建國后,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初中語文教材一直選入這篇散文,并在教學參考書中把教學重點定為“散文的形散神不散”和象征手法。不過從2001年開始的語文教材中,《白楊禮贊》已被刪去。⑦站在嘉峪關長城遺址內的白楊林中,撫摸著白楊粗大而光滑的枝干,任由它們把我的目光引向碧空。四處遠望,則見黃土壘就的高大城墻,遠處是連綿起伏的山脈。在黃土、遠山、碧空組成的背景下,白楊卓然挺立的身姿讓我迷醉。我在想:一叢白楊,一篇文章,一個時代,它們之間建立起了一種多么奇妙的聯系啊。西北有很多代表性樹種,比如胡楊、紅柳等,為什么茅盾先生單單選中了白楊來加以禮贊呢?原因似乎并不難找:挺拔的身軀、靠攏的樹枝、哨兵似的姿態(tài),以及樸質外表下的堅強個性。這使得從新疆到延安途中的茅盾先生發(fā)現了一種時代精神和民族性格的審美對應物,從而為白楊樹寫下了熱情洋溢的贊歌。一種樹成就了一篇文章,一篇文章又反映了一個時代。我相信,當茅盾在重慶發(fā)表這篇文章后,一定給當時的國統(tǒng)區(qū)乃至全國人民傳達了一種積極、樂觀、明朗的信號,使得在抗戰(zhàn)最艱難時刻的中國人民獲得極大鼓舞。⑧在去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的路上,當曙光初現,太陽從蜿蜒的長河東側冉冉上升,大地呈現出一派莊嚴肅穆的景象,矗立于原野中的白楊林披上了一層動人的紅光。我趕緊用力擦去汽車玻璃上的冰霜,有些貪婪地凝望著這美麗的景色。善解人意的司機停下了車,車上的游客全跑到了外面,凜冽而清新的空氣一下子包圍了我們。那些生長在岸邊地頭英姿颯爽的白楊,就像《風景談》里面站在晨曦中吹號的號兵。當年教室里的瑯瑯讀書聲又一次回蕩:它沒有婆娑的姿態(tài),沒有屈曲盤旋的虬枝,也許你要說它不美,如果美是專指“婆娑”或“旁斜逸出”之類而言,那么,白楊樹算不得樹中的好女子。但是它偉岸,正直,樸質,嚴肅,也不缺乏溫和,更不用提它的堅強不屈與挺拔,它是樹中的偉丈夫?、嵛蚁M炭茣性僖姟栋讞疃Y贊》這樣的紅色經典?!咀ⅰ勘疚陌l(fā)表于《語文學習》2009年第4期。從2017年開始,在全國推行使用的統(tǒng)編本初中語文教科書八年級上冊,重又收錄了《白楊禮贊》。21.請用恰當的詞語概括“我”兩次見到白楊的感受。第一次:______;第二次:______22.作者兩次見到白楊,描寫角度有什么不同?23.第④~⑥段刪除后文章仍然完整,為什么不能刪除?24.請根據括號里的要求對下列語句進行品析。(1)腦中一次次閃過《白楊禮贊》中的片段,心中一遍遍默誦其中的詞句。(體會加點詞語的表達效果)(2)那些生長在岸邊地頭英姿颯爽的白楊,就像《風景談》里面站在晨曦中吹號的號兵。(從修辭角度賞析)25.文章以“又見白楊”為題目有什么好處?【答案】21.①.激動、震撼②.贊美、尊崇
22.第一次:側面描寫,借老教師的言語與《白楊禮贊》中對白楊樹的描寫,展現白楊樹傲然挺立;第二次:直接描寫,描寫白楊樹的樹干、身姿、丫枝,展現白楊樹的生機、不畏艱苦。23.豐富文章內容,與后文提出的自己的想法相照應;作者兩次看到西北的白楊樹,切實的感受到了文章《白楊禮贊》中白楊樹象征的精神,激勵后人不斷奮斗,將其精神傳承下去;作者的感受與文章《白楊禮贊》聯系起來,立意深遠,引人深思。
24.(1)“一次次”“一遍遍”為疊詞,不斷地閃過《白楊禮贊》中的片段,不斷地默誦其中的詞句,體現了作者對《白楊禮贊》的熟悉,作者自己被眼前所見的白楊所震撼,內心激動,感受到了真正傲然挺立的不屈的白楊樹。
(2)運用了擬人、比喻的修辭手法,展現了白楊樹英姿颯爽、堅強不屈、挺拔偉岸的特點,表現了作者對白楊樹的贊美。25.文題概括文章的主要事件;文題點明文章的線索“白楊”,貫穿全文;暗示文章主旨,表現作者對白楊樹精神的贊美,點明作者想法?!窘馕觥俊?1題詳解】本題考查內容理解與概括。根據第②段“第一次看見白楊是在2001年夏天去新疆的途中,在疾馳的火車上看到‘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的’白楊樹,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我也是在那一刻才真正理解了作者遣詞造句的準確和布局謀篇的精妙,腦海中的語言積累和眼中所見的現實景象一下子融合在一起,產生了心理和視覺上的雙重沖擊力,我被這種莊嚴的美深深地震撼了”可知,第一次“我”見到白楊內心激動,深受震撼;根據第③段“再次見到白楊,則是在冬季的酒泉和嘉峪關,而且是近距離的”“我站在白楊樹下,仰視著它們,又想起茅盾先生對它們的贊譽:‘這是雖在北方的風雪的壓迫下卻保持著倔強挺立的一種樹!’”可知,第二次“我”見到白楊的感受是“尊崇、贊揚”?!?2題詳解】本題考查描寫角度。根據第②段“同行的一位老教師說:‘教了一輩子《白楊禮贊》,第一次知道新疆的白楊和平常所見的枝葉“婆娑”的楊樹不一樣?!⒓磁d背出了《白楊禮贊》中描寫白楊的句子:‘那是力爭上游的一種樹……’”可知,運用側面描寫,通過寫同行的一位老教師的言語與《白楊禮贊》中對白楊樹的描寫,側面展現白楊樹傲然挺立的樣子;根據第③段“在冬日耀眼的陽光下,在積雪覆蓋的黃土地上,在北國單調的景色中,它們雖然落盡了葉子,可淡青色的樹干和挺拔的身姿仍然包蘊著勃勃生機,那些‘緊緊靠攏’的‘丫枝’直刺向蔚藍的天空,成為冬日美麗的風景”可知,運用細節(jié)描寫、直接描寫,通過寫冬日白楊樹的樹干、身姿、丫枝的樣態(tài)及顏色,展現白楊樹的生機、不畏艱苦?!?3題詳解】本題考查句段作用。根據第④段“《白楊禮贊》中的意象和現實所見的白楊樹重疊在一起,讓我感受到作為一個北方人乃至中國人的自豪和驕傲,也在一剎那間真正感受到白楊樹所代表的那種‘樸質、嚴肅、堅強不屈’的精神。這是中華民族歷經磨難而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一種文化性格和精神象征,它激勵人心的功能,半個多世紀后仍未減退。茅盾先生發(fā)現并發(fā)掘了白楊精神,白楊也因此具有了不朽的象征意義和激勵功能。從此白楊樹就不僅僅是一自然之物,而是和古詩中的月亮一樣成為一種文學意象,反映了一個時代、一個民族的偉大精神。這種精神和形象的契合,又是那么自然”可知,作者兩次看到西北的白楊樹,切實的感受到了文章《白楊禮贊》中白楊樹象征的精神,是中華民族歷經磨難而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一種文化性格和精神象征,激勵后人不斷奮斗,將其精神傳承下去;作者的感受與文章《白楊禮贊》聯系起來,立意深遠,引人深思;根據第⑤段“《白楊禮贊》寫于1941年。1947年3月,葉圣陶等主編的《開明新編國文讀本》(甲種)第三冊就收錄了這篇文章,題為《白楊樹》……在該書前的‘編輯例言’中,說明了這本教材選文的標準,如:‘符合新民主主義的精神’,‘切合現代學生的思想與生活’,‘為初中學生所能理解和接受’,‘注重國文的教學價值’等。顯然,《白楊禮贊》是完全符合這幾條標準的。即使以今天的眼光來看,《白楊禮贊》的文學價值、教學價值仍然不可低估”,第⑥段“建國后,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初中語文教材一直選入這篇散文,并在教學參考書中把教學重點定為‘散文的形散神不散’和象征手法”可知,展現了《白楊禮贊》的文學價值、教學價值,對學生的教育意義,其中白楊樹身上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根據“不過從2001年開始的語文教材中,《白楊禮贊》已被刪去”,聯系結尾段“我希望教科書中再見《白楊禮贊》這樣的紅色經典”可知,與后文提出的自己的想法相照應;第④~⑥段的內容不僅能夠豐富文章內容,還能夠激發(fā)讀者去了解白楊樹,學習白楊樹的精神,將其精神傳承下去,立意深遠,深化主題。據此綜合表述原因即可。【24題詳解】本題考查語句賞析。(1)“一次次”“一遍遍”為疊詞,體現次數之多;聯系語句“腦中一次次閃過《白楊禮贊》中的片段,心中一遍遍默誦其中的詞句”可知,腦海中能夠不斷地閃過《白楊禮贊》中的片段,不斷地默誦其中的詞句,體現了作者對《白楊禮贊》的熟悉,文章對白楊樹的描寫真實;聯系第②段“第一次看見白楊是在2001年夏天去新疆的途中,在疾馳的火車上看到‘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的’白楊樹,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我也是在那一刻才真正理解了作者遣詞造句的準確和布局謀篇的精妙,腦海中的語言積累和眼中所見的現實景象一下子融合在一起,產生了心理和視覺上的雙重沖擊力,我被這種莊嚴的美深深地震撼了”可知,作者之所以回憶起《白楊禮贊》中的內容,根本原因是自己被眼前所見的白楊所震撼,內心激動,感受到了真正傲然挺立的不屈的白楊樹。(2)“英姿颯爽的白楊”賦予白楊樹以人的情態(tài),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就像《風景談》里面站在晨曦中吹號的號兵”,將白楊樹比作號兵,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注意抓住本題與喻體的特點分析其作用);聯系第⑧段“當年教室里的瑯瑯讀書聲又一次回蕩:它沒有婆娑的姿態(tài),沒有屈曲盤旋的虬枝,也許你要說它不美,如果美是專指‘婆娑’或‘旁斜逸出’之類而言,那么,白楊樹算不得樹中的好女子。但是它偉岸,正直,樸質,嚴肅,也不缺乏溫和,更不用提它的堅強不屈與挺拔,它是樹中的偉丈夫”可知,由此觸發(fā)兩項,展現了白楊樹英姿颯爽、堅強不屈、挺拔偉岸的特點(注意抓住本題與喻體的特點分析其作用),表現了作者對白楊樹的贊美?!?5題詳解】本題考查題目作用。根據文題“又見白楊”,聯系第②段“第一次看見白楊是在2001年夏天去新疆的途中,在疾馳的火車上看到‘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的’白楊樹”,第③段“再次見到白楊,則是在冬季的酒泉和嘉峪關,而且是近距離的。在酒泉中學、西漢酒泉勝跡公園和嘉峪關長城內,都有成片的白楊樹,在冬日耀眼的陽光下,在積雪覆蓋的黃土地上,在北國單調的景色中,它們雖然落盡了葉子,可淡青色的樹干和挺拔的身姿仍然包蘊著勃勃生機”,第⑧段“那些生長在岸邊地頭英姿颯爽的白楊,就像《風景談》里面站在晨曦中吹號的號兵。當年教室里的瑯瑯讀書聲又一次回蕩……”可知,文題概括了文章的主要事件多次看到西北的白楊樹,并著重寫了第二次看到白楊樹的感受;點明文章的對象、線索“白楊”,貫穿全文,推動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聯系第⑧段“當年教室里的瑯瑯讀書聲又一次回蕩:它沒有婆娑的姿態(tài),沒有屈曲盤旋的虬枝,也許你要說它不美,如果美是專指‘婆娑’或‘旁斜逸出’之類而言,那么,白楊樹算不得樹中的好女子。但是它偉岸,正直,樸質,嚴肅,也不缺乏溫和,更不用提它的堅強不屈與挺拔,它是樹中的偉丈夫”,第⑨段“我希望教科書中再見《白楊禮贊》這樣的紅色經典”可知,暗含文章主旨,表現作者對白楊樹偉岸,正直,樸質,嚴肅,堅強不屈等精神的贊美;點明作者想法,“又見白楊”還可以理解為作者想在教科書中再次看到《白楊禮贊》這樣的紅色經典。三、寫作表達(共50分)26.閱讀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生命并不是你活了多少日子,而是你記住了多少日子,要使你過的每一天都值得回憶。——許淵沖讓我怎樣感謝你?當我走向你的時候,我原想收獲一縷春風,你卻給了我整個春天……——汪國真上面的材料引發(fā)了你怎樣的聯想、感觸和思考?結合你的經歷和體驗,自選角度,自定立意,自擬題目,寫一篇文章。要求:①文體自選(詩歌除外)。②內容充實具體。③書寫規(guī)范、工整,卷面整潔。④不少于600字。⑤文中如果出現真實的姓名、校名、地名,請以“XX”代替?!敬鸢浮坷模焊兄x你給了我更多成長的路上因為有你,我才自信滿滿;因為有你,我才能夠戰(zhàn)勝挫折;因為有你,我才能認真學習。感謝你——我的媽媽。感謝你給了我更多。小時候的一天,看著電視上的自行車秀,我羨慕極了,吵嚷著也要學自行車。你對我說:“真的嗎?那真是太好了。可是你能夠堅持嗎?這是很苦的?!甭犞@既是勸告又是威嚇的話語,我猶豫不決??僧斘亦嵵仄涫碌匦嘉业臎Q定時,你的眼神中充滿了對我的信任和鼓勵。在剛開始的學習過程中,我雖然經常摔跤但仍堅持了,可人總有承受的極限。當那一天我摔了四腳朝天后,用懇求的目光看著你,希望你能來鼓勵、安慰我??赡銢]有這樣做,我生氣了,坐在地上對你說:“摔得那么多還是學不會,我不學了。”說完,就看見你眼中閃過一絲失望的眼神,隨即你就嚴肅地說:“自己提出的要求尚且還半途而廢,你又怎么能做好其他事情?起來,一定要有始有終。”那天,我含著委屈的淚水,不知道又摔了多少個“狗啃泥”,終于,“皇天不負有心人”,在你嚴厲目光的逼迫下,勝利女神降臨在我身上——我學會了騎自行車。思緒回到現在。作為一名初三的學生的我,總有堆積如山,做不完的作業(yè),經常不到半夜不睡覺。而你也不辭辛勞,做完家務后總會準時在我書桌上放一杯熱氣騰騰的咖啡或者牛奶,讓我趁熱喝了。每當我讓你去睡覺的時候,你卻總有編不完的謊話,說不完的借口和理由來陪著我,或者是和我一起學習,一起探討題目,直到我做完作業(yè),看我入睡,你才去睡覺。有人說初三就像一杯苦茶,是苦澀的。但是我卻想說初三就像一杯咖啡,香甜總是隱藏在最后。因為有你,初三不會顯得苦澀;因為有你,我不會獨自忍受悲傷;因為有你,世界到處都是溫暖。你用母愛哺育了我的魂魄和軀體,你的乳汁是我思緒的源泉,你的眼神維系著我的生命之舟。擁有你仿佛載著陽光,不管到哪里都是晴天。擁有你是我的幸福,感謝這一路上你的陪伴,感謝你,我的母親,你是我最初的力量?!窘馕觥俊驹斀狻勘绢}考查材料作文。一、審題立意。材料一是一則名言,主旨為“值得記憶的”,可選的內容特別寬泛,無論是事物,還是人物,無論是山水美景,還是某一件事情,或是某一種情感……都可納入其中。“記憶”是“牢牢地記住”的意思,而“值得”強調“銘記”的意義,之所以能夠“記憶”,是因為心靈受到了強烈的撞擊,如:認識到社會真相、享受到生命樂趣、感受到人間真情、領悟到人生真諦等等。凡屬“不同尋?!薄安煌岔憽钡氖露伎扇腩},只要能寫出為什么值得“記憶的”、如何銘記的,就是扣題了。材料二是一首詩歌,里三個關鍵詞語:你、我、感謝??梢赃@樣理解,“你”對“我”有巨大的好的影響,或者為我做了積極向上的事情,我從內心特別感謝你。“你”可以是現實生活中的具體的人,也可以是歷史上或者名人的事例,也可以是擬人化的事物。由此可立意為:成人禮上,給媽媽寫一封信,感謝媽媽對我的照顧和養(yǎng)育;畢業(yè)前給老師留言,感謝老師給予的教導;穿越千年,與杜甫對話,感謝杜甫的文章的沉郁頓挫對我的感染;用日記的形式,寫給自己的毛絨玩具,感謝它對自己的陪伴。用散文的形式,寫自己眺望大海的感受,表現從大海學到的包容和給予。二、選材構思。文體適合寫成記敘文。第一則材料,“記憶”可是人,也可是物,更可是一種精神,可以選擇一個方面進行寫作。在選材前,不妨追問自己,“記憶的”什么?為什么“記憶”?怎樣“記憶”?“記憶”的意義是什么?這樣一追問,一些未曾烙印在心底、意義不大的往事就可以排除掉,而沉淀在內心、久久不能忘懷的往事就會躍入腦中。如畢業(yè)那刻離別的場景、陌生人的“雪中送炭”、父母無微不至的關懷等等。文章的材料選定之后,詳寫的地方要濃墨重彩,略寫的地方一筆帶過,在情節(jié)上不妨增加點波瀾,增強文章的趣味性。第二則材料,以“我要感謝你給了我更多”為主題,選取生活中的小事進行敘寫。寫感激時,要有心理體驗,心理細節(jié)描寫一定要到位,這篇文章能不能寫成功,細節(jié)描寫的到位是一個關鍵因素??梢詫懸环N感激,也可以寫幾種感激,寫幾種時,可采用小題目引領的方式,可能為文章增加加分點。
2022年山東中考語文試題及答案(總分120分考試時間120分鐘)注意事項:1.答卷前務必將你的姓名、座號和準考證號按要求填寫在試卷和答題卡上的相應位置。2.本試題不分ⅠⅡ卷,所有答案都寫在答題卡上,不要直接在本試卷上答題。3.必須用0.5毫米黑色簽字筆書寫在對應的答題卡區(qū)域,不得超出規(guī)定范圍。一、積累運用(共20分)1.給加點的字注音,根據拼音寫出漢字。黨和人民事業(yè)發(fā)展離不開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的拼搏奉獻。只有當青春同黨和人民事業(yè)高度契合時,青春的光pǔ才會更廣闊,青春的能量才能充分迸發(fā)。①契___________________②pǔ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qì②.譜【解析】【詳解】契合:qìhé,相合。光譜:guāngpǔ,當一束受到色散后的輻射能量被聚焦,并使其諸分波按波長的順序排列時所成的一系列像。2.依次填入下列句中空缺處的詞語最恰當的一項是()①黃河文化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要深入挖掘黃河文化蘊含的時代價值,講好“黃河故事”,延續(xù)歷史文脈,_________文化自信,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精神力量。②一百年前,一群新青年高舉馬克思主義思想火炬,在風雨如晦的中國苦苦_________民族復興的前途。③世界各地奧運健兒齊聚五環(huán)旗下,相互尊重、彼此激勵、突破極限、超越自我,完美_________了“更快、更高、更強、更團結”的奧林匹充新格言。④習總書記強調,“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堅決_________耕地‘非農化’、基本農田‘非糧化’”“確保18億畝耕地實至名歸”。A.堅持找尋演繹遏制B.堅定探尋演繹遏制C.堅定找尋演示遏止D.堅持探尋演示遏止【答案】B【解析】【詳解】第一空:堅持,意思是堅決保持、維護;不改變。堅定,意思是(立場、主張、意志等)穩(wěn)定堅強;不動搖。根據前文“要深入挖掘黃河文化蘊含的時代價值,講好‘黃河故事’,延續(xù)歷史文脈”可知,先“講好‘黃河故事’”到“延續(xù)歷史文脈”再到堅定文化自信不動搖,故應用“堅定”;第二空:找尋,意思是尋找。探尋,意思是探求;尋找。“探尋”更符合“在風雨如晦的中國”這一語境,表現出了新青年尋找民族復興的前途的艱難,故應用“探尋”;第三空:演繹,展現,表現。演示,通過某種方式,把事物的發(fā)展過程向人展示出來,使人有所認識或理解。根據語境“‘更快、更高、更強、更團結’的奧林匹克新格言”可知,應用“演繹”;第四空:遏制,制止;控制。遏止,阻止?!岸糁啤备蠄詻Q制止“耕地‘非農化’、基本農田‘非糧化’”這種行為,以確保18畝耕地,故應用“遏制”;故選B。3.標點符號使用正確的一項是()A.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進行的一切奮斗、一切犧牲、一切創(chuàng)造,歸結起來就是一個主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B.“夏”,原本指中原地區(qū)的人?!墩f文解字》說:“夏,中國之人也?!倍斡癫米ⅲ骸耙曛x為大也?!薄跋摹笔窍笮巫郑硎咎锰谜?、高高大大的人。C.“人生萬事須自為,跬步江山即寥廓?!弊非筮M步是青年最寶貴的特質;也是黨和人民最殷切的希望。D.求是雜志發(fā)表文章《打好碳達峰碳中和這場硬仗》,強調我國堅定不移走生態(tài)優(yōu)先、綠色低碳發(fā)展道路,為進一步建設清潔美麗世界作出巨大貢獻?!敬鸢浮緽【解析】【詳解】A.“歸結起來就是一個主題”在提示下文“主題”的具體內容,所以后面要用冒號;C.“追求進步是青年最寶貴的特質”與“也是黨和人民最殷切的希望”是單句中的并列關系,不應用分號,要改為逗號;D.“求是”在句中是雜志的名稱,應該用書名號;故選B。4.下列句子語序排列正確的一項是()中醫(yī)藥是中華民族的瑰寶,也是國家的財富。老祖宗留下的“金碗”怎可拱手送人?國務院辦公廳今年3月印發(fā)《“十四五”中醫(yī)藥發(fā)展規(guī)劃》特別強調:①制定實施全國中藥飲片炮制規(guī)范,繼續(xù)推進中藥炮制技術傳承基地建設,探索將具有獨特地制方法的中藥飲片納入中藥品種保護范圍。②要健全中藥材種植養(yǎng)殖、倉儲、物流、初加工規(guī)范標準體系。③鼓勵創(chuàng)建以中藥材為主的優(yōu)勢特色產業(yè)群和以中藥材為主導的農業(yè)產業(yè)強鎮(zhèn)。④鼓勵中藥材產業(yè)化、商品化和適度規(guī)?;l(fā)展,推進中藥材規(guī)范化種植、養(yǎng)殖。A.③④②① B.②③④① C.②④③① D.③④①②【答案】C【解析】【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的句子排序能力。通讀四句話,確定第②句是這段話的中心句;第④句“推進中藥材規(guī)范化種植、養(yǎng)殖”是承接中心“中藥材種植養(yǎng)殖”的進一步說明;第③句“創(chuàng)建以中藥材為主的優(yōu)勢特色產業(yè)群”是對應中心句的“倉儲、物流”;第①句“實施全國中藥飲片炮制規(guī)范,繼續(xù)推進中藥炮制技術傳承基地建設”則是承接中心句的“初加工規(guī)范標準體系”。所以,排序為②④③①。故選C。5.填空。心懷家國、志在天下,家國情懷已沉淀為中華兒女的內在品格,在歷代詩人的作品中多有體現。詩句家國情懷作者作品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將士們在悲壯慘烈的戰(zhàn)斗中忘身報國的忠心李賀《雁門太守行》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將士用命,不畏戰(zhàn)事頻繁王維《使至塞上》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詩人建功立業(yè)、青史留名的愿望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詩人馳騁疆場、為國立功的志向蘇軾《江城子·密州出獵》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雖辭官歸鄉(xiāng),詩人仍心系國家前途和命運龔自珍《己亥雜詩》其五【答案】①.報君黃金臺上意②.提攜玉龍為君死③.蕭關逢候騎④.都護在燕然⑤.了卻君王天下事⑥.贏得生前身后名⑦.持節(jié)云中⑧.何日遣馮唐⑨.落紅不無情物⑩.化作春泥更護花【解析】【詳解】注意“提攜、蕭關、候騎、燕然、贏、遣”的正確寫法。6.名著閱讀。(1)__________________(國家)作家儒勒·凡爾納的《海底兩萬里》是___________________(題材)小說,完成于19世紀70年代,在當時引起強烈反響,讀者們的評價是“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2)請你在人物、主題、藝術特色等方面任選其一,從《海底兩萬里》中提煉出一個關鍵詞,并圍繞關鍵詞寫一段70字以內的評論。【答案】(1)①.法國②.科幻(2)示例:奇跡。鸚鵡螺號的發(fā)明是一個奇跡。它有堅硬如鐵的雙層艇體,有無窮的機械動力,不必擔心爆炸和火災,更不必擔心碰撞和解體,不受臺風和旋渦的影響。【解析】【小問1詳解】考查文學常識。《海底兩萬里》(Vingtmillelieuessouslesmers)是法國作家儒勒·凡爾納創(chuàng)作的長篇小說,是“凡爾納三部曲”(另兩部為《格蘭特船長的兒女》和《神秘島》)的第二部?!逗5變扇f里》是一部科幻小說,科學性是它的一大特征。這部作品中,他將對海洋的幻想發(fā)揮到了極致,表現了人類認識和駕馭海洋的信心,展示了人類意志的堅韌和勇敢?!拘?詳解】考查對名著人物、主題、藝術特色的把握。根據題干要求,從《海底兩萬里》中提煉出一個關鍵詞來評論其人物、主題、藝術特色等方面中的其中一個即可。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注意字數的限制。示例:神奇。情節(jié)設置古怪離奇,生動形象地描繪了充滿神秘色彩的海底世界,可以海底狩獵,參觀海底森林,采集印度洋的珍珠,目睹珊瑚王國的葬禮等。7.綜合性學習。為落實“雙減”政策,某校開展了以“落實‘雙減’我擔當”為主題的“天下國家”綜合性學習活動。請閱讀下面材料,完成題目。材料一:為解決學生過重作業(yè)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健康成長,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yè)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要求各地必須不打折扣地落實?!半p減”政策落地后,課外學科培訓班停了,同學們的課余生活更加豐富。上學年,某中學在9月份和12月份各進行了一次問卷調查,通過數據分析來看,家長對“雙減”政策的支持率由35%提升至92%,家長的經濟負擔大大減輕,絕大多數家長的態(tài)度由剛開始時的焦慮、懷疑轉變?yōu)橹С?、配合。材料二:“雙減”政策發(fā)布后社會情緒分布圖材料三:學生參加校外培訓作用反饋表(1)“落實‘雙減’我擔當”中的“擔”小篆寫作“”,《說文》解釋“儋(擔)”,“荷”也。“負書擔橐”(《戰(zhàn)國策》)中的“擔”即用其本義:_________________。“故寧請汝先死,吾擔悲也”(《與妻書》)和“落實‘雙減’我擔當”中“擔”則引申為:_________________(2)研讀材料二,就“雙減”政策發(fā)布后的社會情緒表現,寫出你的發(fā)現。(3)“天下國家”是一個古老的話題。孟子曰:“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笔罴亳R上到來,你可能又要面臨各類培訓。請你站在“天下國家”的高度,結合材料一、三,說出不參加校外學科培訓的至少兩個理由?!敬鸢浮浚?)①.馱、背。②.承擔、擔負。(2)一、人們對“雙減”政策落實的討論和關注度比較高;二、少部分人對“雙減”政策持贊成期待;三、社會上依舊有少部分人對“雙減”政策抱有懷疑的態(tài)度;(3)一、不參加校外培訓能夠減輕學生的課業(yè)負擔,使同學們的課余生活更加豐富,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健康成長;二、不參加校外培訓能夠減輕家長的經濟負擔,緩解家庭經濟壓力?!窘馕觥俊拘?詳解】此題主要考查詞語含義。①空:“負書擔橐”是“背著書箱,挑著行李”的意思,所以“負”是“背著、馱著”之意;②空:“故寧請汝先死,吾擔悲也”是“所以寧愿讓你先死,我來承擔一切苦難與悲痛”的意思;“落實‘雙減’我擔當”是“我來擔負落實‘雙減’政策的工作”之意。所以“擔”是“承擔、擔負”之意?!拘?詳解】此題主要考查概括能力。根據柱狀圖及占比不難發(fā)現,“對政策的支持期待”占比為34.7%,雖然大家支持,但是只占有一少部分;而“對政策支持落實的討論和關注”占比相對較高,說明“雙減”政策的落實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從“社會和家長的擔憂”占比16.2%不難發(fā)現,雖然政策已經發(fā)布,但是依舊有少部分家長會出現擔心焦慮的情況。結合上述,也不難發(fā)現,“雙減”政策依舊是一項任重道遠的工作。依據上述,分析可得出。【小問3詳解】此題主要考查概括能力。題干中提到站在“天下國家”的高度談論理由,必須首先知道“天下國家”的高度是什么。首先先理解孟子“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的意思,孟子說:“天下的根本在國,國的根本在家,家的根本在自己身上?!币簿褪橇己玫募绎L培育人,培育美好的種子,人從家里邊把這顆種子又帶到了更廣闊的領域,影響到更多的人,從而營造出更和諧、更美好的社會風氣。所以“天下國家”的根本在于家庭和個人。結合材料一第二段“‘雙減’政策落地后,課外學科培訓班停了,同學們的課余生活更加豐富”可以看出,不參加校外培訓機構對于同學們個人而言,課外生活更加豐富多彩;通過材料一第二段“家長對‘雙減’政策的支持率由35%提升至92%,家長的經濟負擔大大減輕,絕大多數家長的態(tài)度由剛開始時的焦慮、懷疑轉變?yōu)橹С?、配合”可以看出,不參加校外培訓對于家庭本身而言,減輕了父母的經濟壓力,使父母不再焦慮;結合材料三圖可知,覺得參加校外培訓機構占用自己正常生活時間及對自己成績沒用的相對來說占比較大,從這點可以分析出對個人而言,不參加校外培訓機構能夠不影響自己的正常生活時間,利用課余時間可以豐富自己的生活。據此可分析得出。二、閱讀欣賞(共50分)(一)(4分)登樓望水(唐)顧況鳥啼花發(fā)柳含煙,擲卻風光憶少年。更上高樓望江水,故鄉(xiāng)何處一歸船。8.本詩四句起承轉合,一句一轉換,頗具特色,就此談談你的理解。9.下列選項中表達正確的兩項是()A.本詩寫“登樓望水”,與許多寫登山登樓登塔的唐詩一樣,都是借景抒懷。B.作者強調詩歌的思想內容,注重教化,故寫本詩寄語少年應珍惜青春時光。C.本詩為作者暮年所作,寫登高望遠,看到迎接他的歸船,思鄉(xiāng)心切,無心賞景。D.全詩文句通俗易懂,景情并有,不著一“愁”,實則寫“愁”?!敬鸢浮?.示例:首句“鳥啼花發(fā)柳含煙”是起句,詩人便點出了此時其身處的美好風光,可是風光大好,詩人卻在第二句用了“拋卻”,這說明了詩人此時帶愁,無暇眷顧風景,而是回憶起自己的少年時光。后兩句,詩人回憶少年時光,心里很愉悅,于是詩人更上高樓,眺望遠處一江綿綿春水,心潮起伏,想著何時故鄉(xiāng)才能迎來他的這一只歸船,詩人愁之來源,是身處異鄉(xiāng)而不得歸之苦。四句起承轉合,一句一轉換,巧妙抒發(fā)游子對故鄉(xiāng)的深深思念。9.AD【解析】【8題詳解】考查對詩歌的分析理解。唐代詩人顧況,身在他鄉(xiāng),見春天再次到來,花開似錦,綠柳如煙,蜂蝶隨香,燕飛鶯啼,不由得感慨時光之匆匆,而自己倏然已經老去。為著追逐功名,遠離家鄉(xiāng),長年不歸,讓韶華白白逝去。到得此時,仍空自惆悵,不肯回去。開篇詩人寫“鳥啼花發(fā)柳含煙”,顯然,展現在我們以前面前一副春光明媚的畫面。春天是溫暖的季節(jié),小鳥嘰嘰喳喳在樹林中穿越。在樹林中鳴叫。再看地上的花朵更是百花爭艷,競相開放。柳樹長出了嫩綠的葉子,在湖邊的水汽中騰起春煙。這是多么美好的春光啊,讓人沉醉。但是此時詩人的心思卻不在這里,“擲卻風光憶少年”,他沒有被眼前這美麗的景色所打動,而是回憶起自己的少年時光。也正是因為這種回憶讓他陷入了春愁之中。那么這種春愁究竟是什么呢?唐詩的最后兩句給出了答案?!案细邩峭?,故鄉(xiāng)何處一歸船”,在這個春光爛漫的季節(jié)里,詩人登上了高樓,眺望遠方的江水翻騰。心中期待著故鄉(xiāng)什么時候能夠帶來一條船,把我從這里接回去呢?如此在美麗的春光中登高望遠,盼望故鄉(xiāng)來船,這種表達并不多見。由此看得出詩人的這份春愁,如江水般滔滔不絕。而美麗的春光不過是這點綴而已,更讓詩人的愁緒滿懷。最后一句七個字寫出了詩人春愁之所指,那就是對于故鄉(xiāng)的思念?!?題詳解】考查對詩歌的分析理解。B.“寄語少年應珍惜青春時光”錯誤,鶯歌燕舞、百花齊放、綠柳如煙,這是多么美的春光,可是如此大好風光,詩人卻將美景拋在一邊,回憶起自己的少年時光。眼前的春光很美,可是記憶中故鄉(xiāng)的春光更美,詩人登高遠眺,希望能有一葉扁舟載著他回到故鄉(xiāng)。抒發(fā)了作者對家鄉(xiāng)的思念之情;并沒有“寄語少年應珍惜青春時光”之意;C.“看到迎接他的歸船”錯誤,后二句是虛寫,詩人開始去眺望故鄉(xiāng),想著何時故鄉(xiāng)才能迎來他的這一只歸船,并非真正看到迎接他的歸船;故選AD。(二)(8分)(甲)……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岳陽樓記》(乙)①凡物皆有可觀。茍有可觀,皆有可樂,非必怪奇?zhèn)愓咭?。餔糟啜醨①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飽。推此類也,吾安往而不樂?②夫所為求福而辭禍者,以??上捕溈杀病H酥麩o窮,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盡,美惡之辨戰(zhàn)乎中,而去取之擇交乎前。則可樂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是謂求禍而辭福。夫求禍而辭福,豈人之情也哉?……是以美惡橫生,而憂樂出焉,可不大哀乎!③余自錢塘移守膠西②,釋舟楫之安,而服車馬之勞;去雕墻之美,而蔽采椽之居③;背湖山之觀,而適桑麻之野。始至之日,歲比不登④,盜賊滿野,獄訟充斥;而齋廚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余之不樂也。處之期年,而貌加豐,發(fā)之白者,日以反黑。予既樂其風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于是治其園圃,潔其庭宇……為茍全⑤之計。而園之北,因城以為臺者舊矣,稍葺而新之。④時相與登覽,放意肆志焉。南望馬耳、常山,出沒隱見,若近若遠,庶幾⑥有隱君子乎!而其東則廬山,秦人盧敖之所從遁⑦也。西望穆陵,隱然如城郭,師尚父、齊桓公之遺烈,猶有存者。北俯濰水,慨然太息,思淮陰之功,而吊其不終。臺高而安,深而明,夏涼而冬溫。雨雪之朝,風月之夕,予未嘗不在,客未嘗不從。擷園蔬,取池魚,釀秫酒,瀹脫粟而食之⑧,曰:“樂哉游乎!”⑤方是時,予弟子由,適在濟南,聞而賦之,且名其臺曰“超然”,以見余之無所往而不樂者,蓋游于物之外也?!K軾《超然臺記》⑨注:①餔,吃。啜,喝。糟,濁酒。醨,薄酒。②膠西,指密州,今天的諸城市。③蔽采椽之居,蔽身在粗木造的屋舍里。④比,連續(xù),常常。登,豐收。⑤茍全,大致完備。⑥庶幾,表希望或推測。⑦盧敖,秦時人。遁,隱居。⑧秫,黏高粱,可以做燒酒。瀹(yuè),煮。⑨宋神宗熙寧七年(1074年),蘇軾改任密州太守,勤政厲為,密州政局初定,于是修葺園圃北舊臺一新,并作文記之。10.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①薄暮冥冥,虎嘯猿啼?。孩诓灰晕锵?,不以己悲以:③余自錢塘移守膠西守:④南望馬耳、常山南:11.分別概括兩文所體現的“憂樂觀”并說明其由來。12.簡要說明兩文在寫法上的相同之處?!敬鸢浮?0.①迫近;②因為;③任知州;④向南。11.甲文的憂樂觀是“先憂后樂”,從“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而來;乙文的憂樂觀是“超然于物外,就可以無往而不樂”,從“以見余之無所往而不樂者,蓋游于物之外也”而來。12.敘事、寫景、抒情議論融于一篇之中,借景抒情,對比手法。【解析】【10題詳解】本題考查重點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解釋詞語要注意理解文言詞語在具體語言環(huán)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詞性活用、古今異義等現象。①句意:傍晚天色昏暗。薄,迫近;②句意:不因外物和自己處境的變化而喜悲。以,因為;③句意:我從杭州調移到密州任知州。守,任知州;④句意:從臺上向南望馬耳、常山。南,名詞作狀語,向南?!?1題詳解】此題考查學生對文章內容理解和作者觀點的把握,要結合相關句子來分析。閱讀甲文,“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意思是“在天下人憂慮之前先憂慮,在天下人快樂之后再快樂”,這句話點明了作者的憂樂觀,即“先憂后樂”,也就是“吃苦在前,享樂在后”;閱讀乙文,“以見余之無所往而不樂者,蓋游于物之外也”的意思是“以說明我之所以到哪兒都快樂的原因,大概就是在于我的心能超乎事物之外啊”,這句話點明了作者的憂樂觀,即“超然于物外,就可以無往而不樂”,即把一切事物都置之度外,無所希冀,無所追求,與世無爭,隨遇而安,就不會有什么煩惱,能成為一個知足者常樂的人?!?2題詳解】此題考查比較閱讀,要求從寫作手法的角度分析其共同之處。甲文敘事、寫景、抒情議論融于一篇之中。第①段敘述事情的本末,交代作記的緣由;第②段描寫洞庭湖的大觀勝覽;第③④段寫洞庭湖的陰晴景象以及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2030全球活塞連桿套件行業(yè)調研及趨勢分析報告
- 家電維修合同協(xié)議書正規(guī)范本
- 垃圾桶項目采購合同
- 出租車租賃合同模板
- 2025居間合同協(xié)議書范本
- 產品全國總代理合同范本年
- 宣傳欄制作安裝合同書
- 委托合同范文年
- 2025年中圖版八年級歷史上冊階段測試試卷
- 2024年高考政治(安徽卷)真題詳細解讀及評析
- 數字經濟學導論-全套課件
- 動物檢疫技術-動物檢疫的對象(動物防疫與檢疫技術)
- 中考記敘文閱讀
- 《計算機應用基礎》-Excel-考試復習題庫(含答案)
- 產科溝通模板
- 2023-2024學年四川省成都市小學數學一年級下冊期末提升試題
- GB/T 7462-1994表面活性劑發(fā)泡力的測定改進Ross-Miles法
- GB/T 2934-2007聯運通用平托盤主要尺寸及公差
- GB/T 21709.13-2013針灸技術操作規(guī)范第13部分:芒針
- 2022年青島職業(yè)技術學院單招語文考試試題及答案解析
- 急診科進修匯報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