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分層作業(yè)專用新教科版六上練習題第一單元微小世界第2課怎樣放的更大一、填空題。1.人們發(fā)現把兩個凸透鏡組合起來,可以明顯提高,這就是早期的顯微鏡。2.用透鏡組合而成的顯微鏡叫作 ,它能把物體的圖像放大 倍。為了觀察更小的物體,人們又研制出 ,它可把物體的圖像放大約200萬倍。二、判斷題。1.顯微鏡是人類觀察微小物體的重要工具。()2.普通光學顯微鏡的放大倍數比電子顯微鏡的放大倍數更高。()3.一個放大鏡的放大倍數是有限的,兩個放大鏡組合起來的放大倍數可以是無限的。()4.兩個平行組合的凸過鏡間的距離會影響圖像的放大倍數和清晰度。()三、選擇題。1.右圖是用肉眼看到的蚜蟲,用平行組合后調整好距離的兩個不同凸透鏡看到的蚜蟲圖像不可能是()2.我們制作簡易顯微鏡用的鏡片是(3.以下三幅圖是在顯微鏡下觀察到的物體,其中()是病毒;()是大腸桿菌。4.回顧顯微鏡的發(fā)展史,下列儀器按照發(fā)明時間的先后排序正確的是()①光學顯微鏡②放大鏡③國描隧道顯微鏡電子顯微鏡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②①④③四、成成嘗試自制簡易顯微鏡(如圖),并與實驗室的顯微鏡進行對比。1.請幫助成成完善制作過程:制作材料:兩個 、一個紙筒、膠帶。制作步驟:(填序號)。①把兩個凸透鏡用紙筒固定②取一個凸透鏡放在第一個凸透鏡下方③上下移動下方的凸透鏡④將一個凸透鏡放在上方⑤使兩個凸透鏡相互平行⑥觀察到清晰放大的圖像,測量凸透鏡間的距離2.自制顯微鏡中,靠近眼睛的凸透鏡相當于顯微鏡的(),靠近被觀察物體的凸透鏡相當于顯微鏡的()。A.物鏡B.透鏡C.目鏡3.如下圖,由上到下填寫顯微鏡各個結構的名稱:、、其、、。其中載物臺的作用是 ;反光鏡的作用是;調節(jié)旋鈕的作用是 。4.在制作簡易顯微鏡時,需要上下移動下方的凸透鏡,因為兩個平行組合的凸透鏡之間韻距離會影響圖像的 和 。為了檢驗自制簡易顯微鏡的放大效果,成成可以用()作為觀察對象。A.病毒B.蜜蜂C.玻璃五、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最早的顯微鏡是16世紀末期在荷蘭被制造出來的。發(fā)明者用兩片透鏡制作了簡易的顯微鏡,但并沒有用這種儀器做過任何重要的觀察。后來,意大利科學家伽利略通過顯微鏡觀察一種昆蟲后,第一次對它的復眼進行了描述。荷蘭人列文虎克學會了磨制透鏡,并第一次描述了許多肉眼所看不見的微小植物和動物。后來研制出的電子顯微鏡,引發(fā)了生物學的革命,這使得科學家能觀察到百萬分之一毫米那樣小的物體。顯微鏡是人類最偉大的發(fā)明之一,它的出現帶來了哪些好處?參考答案一、填空題1.放大倍數2.光學顯微鏡一兩千電子顯微鏡二、判斷題1.√2.×3.×4.√三、選擇題1.A2.B3.CA4.C四、1.凸透鏡(放大鏡)④②⑤③⑥①2.CA3.目鏡、調節(jié)旋鈕、物鏡、載物臺、反光鏡放置被觀察物體調節(jié)光線調節(jié)物鏡和被觀察物體之間的距離。4.放大倍數清晰度B五、顯微鏡能幫助我們觀察到更多微小的東西,如昆蟲的復眼、微生物等,它還有助于科學家發(fā)現新物種,有助于醫(yī)生治療疾病等。第一單元微小世界第4課觀察洋蔥表皮細胞一、填空題。1.英國科學家最早用顯微鏡觀察軟木片,發(fā)現木片上看上去像有一間間長方形的小房間,就把它們命名為。2.借助 我們可以清楚地觀察到洋蔥表皮是由 組成的。在顯微鏡下觀察物體,必須把物體制成 。3.洋蔥表皮玻片標本的制作過程中,我們取用的是洋蔥的 (填“肉表皮”或“外表皮”)。4.我們能明顯觀察到的洋蔥表皮細胞的結構有:、液泡等。二、判斷題。1.把整個洋蔥放在顯微鏡下,我們可以直接觀察到它的細胞結構。2.實驗中蓋蓋玻片時,應該輕輕地傾斜著蓋到載玻片上面,注意不要有氣泡。3.在制作洋蔥表皮玻片標本時,碘酒的作用是染色。4.使用顯微鏡觀察洋蔥表皮時,如果提高放大倍數那么觀察到的細胞變大,視野范圍也變大。5.玻片標本移動的方向與從目鏡里看到的物體圖像移動的方向是一致的。三、選擇題。1.在顯微鏡下觀察到的洋蔥表皮細胞是近似()的。A.圓形B.正方形C.長方形2.下面六幅圖是制作洋蔥表皮玻片標本的基本過程,正確的順序是()A.①③④②⑤⑥B.②④①③⑤⑥C.②③①④⑥⑤3.制作玻片標本時,需用到薄而透明的蓋玻片,蓋蓋玻片的方法正確的是()四、才才利用顯微鏡觀察洋蔥表皮細胞,請回答下列問題。1.在制作洋蔥表皮玻片標本時,才才用()給洋蔥的細胞染色。A.白醋B.醬油C.碘酒2.才才用低信鏡觀察洋蔥表皮玻片標本時,發(fā)現物體的圖像比較模糊,此時他應該調節(jié)顯微鏡結構中的()A.目鏡B.反光鏡C.調節(jié)旋鈕3.下列關于使用顯微鏡觀察洋蔥表皮細胞的操作,錯誤的是( )。A.安放顯微鏡時一手握鏡臂,一手托鏡座,將顯微鏡放置在左前方,方便觀察記錄B.先把鏡筒升至最高處,眼睛看目鏡,轉動調節(jié)旋鈕使鏡筒下降,直到出現清晰的像C.記錄細胞時兩眼自然睜開,觀察與畫示意圖是同步進行的4.下列三種細胞圖像中()是才才在顯微鏡下觀察到的洋蔥表皮細胞。5.將制作洋蔥表皮玻片標本時所用的材料與其對應的作用連起來。五、如圖是羅伯特·胡克觀察到的軟木片細胞,對比洋蔥表皮細胞,它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特點?參考答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孩子上學的勞動合同模板打印
- 2025年基站場地租賃協(xié)議
- 2024-2025學年五年級下學期數學 倍數與因數《《倍數與因數》練習課 》教案
- Unit 6 Section A 3a-3c(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人教新目標Go For It!英語八年級上冊
- 2025年黑龍江冰雪體育職業(yè)學院單招職業(yè)適應性測試題庫及參考答案
- 2025年湖南高爾夫旅游職業(yè)學院單招職業(yè)適應性測試題庫學生專用
- 2025年甘肅農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單招職業(yè)技能測試題庫參考答案
- 2025年湖南鐵路科技職業(yè)技術學院單招職業(yè)傾向性測試題庫完整
- 2025年河南藝術職業(yè)學院單招職業(yè)傾向性測試題庫完美版
- 2025年廣東省韶關市單招職業(yè)適應性測試題庫參考答案
- 家校共育之道
- 公司EHS知識競賽題庫附答案
- 社區(qū)健康促進工作計劃
- 《作文中間技巧》課件
- 【公開課】同一直線上二力的合成+課件+2024-2025學年+人教版(2024)初中物理八年級下冊+
- 人教鄂教版六年級下冊科學全冊知識點
- 鄭州市地圖含區(qū)縣可編輯可填充動畫演示矢量分層地圖課件模板
- 2024年湖南生物機電職業(yè)技術學院單招職業(yè)技能測試題庫及答案解析
- (正式版)HGT 22820-2024 化工安全儀表系統(tǒng)工程設計規(guī)范
- 《中華民族共同體概論》考試復習題庫(含答案)
- 2023年青島遠洋船員職業(yè)學院高職單招(數學)試題庫含答案解析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