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道菌群與疾病關系的研究進展-課件_第1頁
腸道菌群與疾病關系的研究進展-課件_第2頁
腸道菌群與疾病關系的研究進展-課件_第3頁
腸道菌群與疾病關系的研究進展-課件_第4頁
腸道菌群與疾病關系的研究進展-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腸道菌群與疾病關系的研究進展腸道菌群與疾病關系的研究進展ppt課件1腸道菌群與疾病關系腸道菌群與疾病關系的研究進展ppt課件(一)腸道菌群概述(二)腸道菌群與疾病的關系(三)總結與展望腸道菌群與疾病關系的研究進展ppt課件2(一)腸道菌群概述腸道菌群與疾病關系的研究進展ppt課腸道菌群概述腸道菌群與疾病關系的研究進展ppt課件3腸道菌群概述腸道菌群與疾病關系的研究進展ppt課件3

人體腸道里生活著大約1000種細菌,統(tǒng)稱為腸道菌群,現(xiàn)已知正常人體腸道中的細菌總量可達1~2kg,其細胞總量接近人體自身細胞的10倍,編碼的基因數(shù)量至少是人體自身基因的100多倍,被稱為是人體內的一個“新系統(tǒng)”和“新器官”。腸道菌群與疾病關系的研究進展ppt課件4人體腸道里生活著大約1000種細菌,統(tǒng)

近年來,國內外對腸道菌群研究的熱度日益上升,越來越多的科學研究人員開始注意到腸道菌群不僅和人體的消化過程有關系,還與人體的健康存在著很多直接或間接的聯(lián)系,人們希望通過調節(jié)腸道菌群的平衡來緩解或治愈相關疾病。腸道菌群與疾病關系的研究進展ppt課件5近年來,國內外對腸道菌群研究的熱度日益上腸道菌群與疾病的關系腸道菌群與疾病關系的研究進展ppt課件6腸道菌群與疾病關系的研究進展ppt課件6一腸道菌群與肥胖的關系

肥胖定義為:體重指數(shù)(體重與身高的平方的比值)大于或者等30。腸道菌群與疾病關系的研究進展ppt課件7一腸道菌群與肥胖的關系腸道菌群與疾病關

Liou等通過對小鼠進行胃旁路手術發(fā)現(xiàn),人體腸道內的數(shù)以萬計的腸道微生物經過手術發(fā)生了明顯的改變,由于手術轉移了腸道微生物群落,導致無菌小鼠的體重減輕,脂肪含量下降,該結果表明,特定腸道菌群的改變,對改變和治療肥胖都有著積極的作用腸道菌群與疾病關系的研究進展ppt課件8Liou等通過對小鼠進行胃旁路手術發(fā)現(xiàn),

B?ckhed等研究發(fā)現(xiàn),影響脂肪蓄積和肥胖的因素是腸道菌群,腸道菌群結構的改變,影響食物中多糖的降解,腸道細菌可以幫助宿主將食物中的能量充分吸收,從而引起肥胖。腸道菌群與疾病關系的研究進展ppt課件9B?ckhed等研究發(fā)現(xiàn),影響脂肪蓄積和

Turnbaugh的研究說明了喂食高脂肪的老鼠腸道中細菌群落的結構發(fā)生了改變,引發(fā)了擬桿菌門向厚壁菌門的轉移。腸道菌群與疾病關系的研究進展ppt課件10Turnbaugh的研究說明了喂食高脂肪zhang等通過454焦磷酸測序技術比較了3名正常體重者、3例肥胖患者、3例減肥手術成功后患者的腸道菌群,結果發(fā)現(xiàn)肥胖患者腸道中產氫的普雷沃氏菌和耗氫的產甲烷古菌數(shù)量明顯較正常體重者和減肥手術后體重下降者升高,且耗氫細菌與產氫細菌之間基本呈正相關,由此提出假說:細菌和古細菌之間氫的轉移可能是肥胖者腸道能量攝取能力提高的重要機制腸道菌群與疾病關系的研究進展ppt課件11zhang等通過454焦磷酸測序技術比

在人體試驗中,Million等采用熒光定量PCR和培養(yǎng)的方法對68例肥胖患者和47名正常體重對照者糞便中厚壁菌、擬桿菌、史氏甲烷短桿菌、乳酸鏈球菌、雙歧桿菌的數(shù)量進行了比較,結果顯示羅伊氏乳桿菌的增加和史氏甲烷短桿菌、動物雙歧桿菌的減少與肥胖相關腸道菌群與疾病關系的研究進展ppt課件12在人體試驗中,Million等采用熒光

綜上所述,大量研究均已證實腸道細菌與肥胖密切相關,雖然具體如何相關尚存在爭議,但是其仍有望成為治療肥胖的一個重要的靶點。所以,對腸道菌群和肥胖的關系及其機制作進一步的研究非常必要且任重而道遠。腸道菌群與疾病關系的研究進展ppt課件13綜上所述,大量研究均已證實腸道細菌與肥胖二腸道菌群與慢性肝臟疾病的關系1腸道菌群與病毒性肝炎的關系2腸道菌群與酒精性肝病的關系3腸道菌群與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關系4腸道菌群與肝硬化的關系腸道菌群與疾病關系的研究進展ppt課件14二腸道菌群與慢性肝臟疾病的關系1腸道菌群與病毒性肝炎的

1腸道菌群與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viralheptitis)是由多種肝炎病毒引起的常見傳染病,具有傳染性強、傳播途徑復雜、流行面廣泛,發(fā)病率較高等特點。臨床上主要表現(xiàn)為乏力、食欲減退,惡心、嘔吐、肝腫大及肝功能損害,部分病人可有黃疸和發(fā)熱。有些患者出現(xiàn)蕁麻疹、關節(jié)痛或上呼吸道癥狀,病毒性肝炎分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肝炎五種腸道菌群與疾病關系的研究進展ppt課件15

1腸道菌群與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

有研究表明,在肝炎病毒誘導的小鼠肝損傷模型中,發(fā)現(xiàn)無菌小鼠的死亡率明顯低于非無菌小鼠,并且從感染至死亡的時間間隔相對非無菌小鼠延長,這一結果說明腸道菌群在病毒感染引起的肝損傷過程中發(fā)揮重要作用。腸道菌群與疾病關系的研究進展ppt課件16有研究表明,在肝炎病毒誘導的小鼠肝損傷模

Caradonna等對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使用干擾素(INF)及抗病毒藥物利巴韋林進行治療,治療前后分別測量了血漿中內毒素(LPS)水平。結果發(fā)現(xiàn),對藥物治療有效的患者其血漿中檢測不到LPS的存在,而對治療無效的患者血漿中能夠檢測到LPS,這一結果間接說明病毒性肝炎與腸道菌群及其產物之間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腸道菌群與疾病關系的研究進展ppt課件17Caradonna等對慢性丙型肝炎患者2腸道菌群與酒精性肝病

酒精性肝病是長期酗酒所致酒精中毒性肝臟疾病,包括脂肪肝,酒精性肝類和酒精性肝硬化腸道菌群與疾病關系的研究進展ppt課件182腸道菌群與酒精性肝病酒精性肝病是長期

目前許多證據表明酒精能夠增加腸道通透性,促使肝臟暴露于腸源性內毒素并激活TLR4,由此導致組織損傷及肝功能衰竭。腸道菌群與疾病關系的研究進展ppt課件19目前許多證據表明酒精能夠增加腸道通透性,

Lambert等在對大鼠喂食酒精后進行LPS灌胃,結果發(fā)現(xiàn)乙醇能夠改變腸粘膜對內毒素的通透性,促進LPS從腸道易位至肝臟。

腸道菌群與疾病關系的研究進展ppt課件20Lambert等在對大鼠喂食酒精后進行

目前現(xiàn)有的研究結果都充分說明腸源性微生物尤其是內毒素在酒精性肝損傷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因此,拮抗內毒素識別受體TLR4有可能成為預防或治療酒精性肝損傷的醫(yī)療手段,具有良好的前景。腸道菌群與疾病關系的研究進展ppt課件21目前現(xiàn)有的研究結果都充分說明腸源性微生物3

腸道菌群與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指除酒精和其他明確的損肝因素所致的肝細胞內脂肪過度沉積為主要特征的臨床病理綜合征,與胰島素抵抗和遺傳易感性密切相關的獲得性代謝應激性肝損傷。包括單純性脂肪(SFL)、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及其相關肝硬化。腸道菌群與疾病關系的研究進展ppt課件223腸道菌群與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非酒精性

無菌小鼠體內的脂肪含量明顯低于常規(guī)飼養(yǎng)的小鼠,且常規(guī)飼養(yǎng)小鼠體內腸桿菌及厚壁菌在菌群中占有較大比例。隨后將常規(guī)飼養(yǎng)小鼠體內的菌群接種到無菌小鼠體內,發(fā)現(xiàn)無菌小鼠脂肪堆積明顯增加。腸道菌群與疾病關系的研究進展ppt課件23無菌小鼠體內的脂肪含量明顯低于常規(guī)飼養(yǎng)的

研究還發(fā)現(xiàn)遺傳性肥胖小鼠腸道厚壁菌及桿菌的比例高于正常小鼠,并且將遺傳性肥胖小鼠體內腸道菌群以及正常小鼠體內腸道菌群接種于無菌小鼠,發(fā)現(xiàn)前者體重增加明顯較快,這些結果表明腸道菌群與體內脂肪的合成直接相關,從而誘NAFLD/NASH的發(fā)展。腸道菌群與疾病關系的研究進展ppt課件24研究還發(fā)現(xiàn)遺傳性肥胖小鼠腸道厚壁菌及桿菌4腸道菌群與肝硬化

肝硬化是由于病毒或蟲積、酒食或藥物等不同病因長期損害肝臟,致肝細胞變性、壞死、再生,廣泛纖維組織增生,逐漸造成肝臟結構不可逆改變的慢性肝病。腸道菌群與疾病關系的研究進展ppt課件254腸道菌群與肝硬化肝硬化是由于病毒或蟲

Gómez-Hurtado等研究發(fā)現(xiàn),腸道菌群易位在肝硬化及其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起關鍵作用,而使用抗生素治療后能夠延緩肝硬化進程腸道菌群與疾病關系的研究進展ppt課件26Gómez-Hurtado等研究發(fā)現(xiàn),

研究還發(fā)現(xiàn)對肝硬化起保護作用的新霉素進入人體后能夠很快被腸道LPS所腐蝕,這表明新霉素所具有的肝臟保護作用與腸道菌群的改變直接相關,尤其是管腔中LPS含量的變化及易位對肝硬化的發(fā)展起到重要作用。腸道菌群與疾病關系的研究進展ppt課件27研究還發(fā)現(xiàn)對肝硬化起保護作用的新霉素進入三腸道菌群與高尿酸血癥的關系

高尿酸血癥(hyperuricemia,HUA)是由于嘌呤代謝紊亂使尿酸(UA)生成過多和(或)UA排泄減少所致的一種代謝性疾病腸道菌群與疾病關系的研究進展ppt課件28三腸道菌群與高尿酸血癥的關系高尿酸血癥

有研究表明,給鵪鶉喂飼高嘌呤飲食,腸道菌群結構發(fā)生變化,盲腸內容物和外周血中的LPS水平都升高,血清和肝臟中XO活性升高,血UA水平升高。但如果預防給予抗菌藥物,使腸道菌群結構改善,盲腸內容物和外周血中的LPS水平下降,XO活性也降低,血UA水平趨向正常。由此可見,高嘌呤飲食誘導腸道菌群結構發(fā)生變化,導致外周血中LPS水平升高和XO活性增高,可能是HUA發(fā)生的重要原因。腸道菌群與疾病關系的研究進展ppt課件29有研究表明,給鵪鶉喂飼高嘌呤飲食,腸道四腸道菌群與功能性便秘的關系

功能性便秘是臨床上常見的胃腸道功能性疾病。便秘一詞有多種含義,主要包括排便次數(shù)減少(<3次/周)、糞便干硬和排便困難。慢性便秘的病程≥6個月。功能性便秘的發(fā)病機制主要包括以下4種:纖維素、水分攝入不足;腸道平滑肌肌張力降低,蠕動減弱;腸蠕動受機械性阻礙;排便肌群的活動障礙。國內外研究表明,除以上4種始動發(fā)病因素外,腸道菌群紊亂可參與慢性便秘的發(fā)生與進展。腸道菌群與疾病關系的研究進展ppt課件30四腸道菌群與功能性便秘的關系功能性便Zoppi等利用培養(yǎng)的方法研究了28名患慢性功能性便秘的嬰兒和14名健康嬰兒的腸道菌群,得出便秘兒童糞便中梭菌屬和雙歧桿菌屬細菌比健康兒童顯著升高的結論。腸道菌群與疾病關系的研究進展ppt課件31Zoppi等利用培養(yǎng)的方法研究了28名患DeFilippo等比較了非洲兒童(以素食為主)和歐洲兒童(以“西方飲食”為主)的腸道菌群,普雷沃氏菌在歐洲兒童組顯著下降,進一步推出普雷沃氏菌的豐度與飲食中纖維含量成正相關。纖維素的缺乏導致食糜難以促進腸道的蠕動,正是便秘的發(fā)病機制之一。因此,普雷沃氏菌的豐度下降側面反映了便秘患者的病因。腸道菌群與疾病關系的研究進展ppt課件32DeFilippo等比較了非洲兒童

糞球菌、柔嫩梭菌有共同的代謝特征———產丁酸。動物實驗表明,丁酸可以抑制結腸平滑肌收縮而引起慢傳輸型便秘,又可以刺激結腸對水的吸收使糞便干硬。由此可推斷,大量產丁酸鹽的糞球菌和柔嫩梭菌的豐度增加可以加重便秘。腸道菌群與疾病關系的研究進展ppt課件33糞球菌、柔嫩梭菌有共同的代謝特征———產五腸道菌群與糖尿病的關系

糖尿病是一組由于胰島素分泌缺陷和/或胰島素作用障礙所致的以高血糖為特征的代謝性疾病。1型糖尿病過去又稱為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過去又稱為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腸道菌群與疾病關系的研究進展ppt課件34五腸道菌群與糖尿病的關系糖尿病是一組由

Qin等開發(fā)了一種宏基因組相關聯(lián)方案(MGWAS),基于深度鳥槍法測序技術,將345名中國受試者的腸道微生物DNA進行兩階段MGWAS,其中有171名患有Ⅱ型糖尿病。MGWAS分析顯示Ⅱ型糖尿病患者以中度腸道微生物菌群失調為特征,一些常見的產丁酸鹽細菌豐度下降,而各種條件致病菌增加,其他微生物功能如還原硫酸鹽和抗氧化應激能力增強。腸道菌群與疾病關系的研究進展ppt課件35Qin等開發(fā)了一種宏基因組相關聯(lián)方案(

Larsen等研究發(fā)現(xiàn)Ⅱ型糖尿病與健康人群腸道菌群在門類和屬類之間有顯著地變化。糖尿病人與非糖尿病人相比,厚壁菌門相對豐度低,而擬桿菌門和變形菌門豐度高。腸道菌群與疾病關系的研究進展ppt課件36Larsen等研究發(fā)現(xiàn)Ⅱ型糖尿病與健康總結與展望腸道菌群與疾病關系的研究進展ppt課件37腸道菌群與疾病關系的研究進展ppt課件37

腸道菌群的成分、結構、比例與人體的健康和疾病發(fā)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