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巢湖市無為縣英博學校高二上學期第一次月考化學試卷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aab5f3ac84d09b2e72e4b814ec10fa2/7aab5f3ac84d09b2e72e4b814ec10fa21.gif)
![安徽省巢湖市無為縣英博學校高二上學期第一次月考化學試卷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aab5f3ac84d09b2e72e4b814ec10fa2/7aab5f3ac84d09b2e72e4b814ec10fa22.gif)
![安徽省巢湖市無為縣英博學校高二上學期第一次月考化學試卷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aab5f3ac84d09b2e72e4b814ec10fa2/7aab5f3ac84d09b2e72e4b814ec10fa23.gif)
![安徽省巢湖市無為縣英博學校高二上學期第一次月考化學試卷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aab5f3ac84d09b2e72e4b814ec10fa2/7aab5f3ac84d09b2e72e4b814ec10fa24.gif)
![安徽省巢湖市無為縣英博學校高二上學期第一次月考化學試卷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aab5f3ac84d09b2e72e4b814ec10fa2/7aab5f3ac84d09b2e72e4b814ec10fa25.gif)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學必求其心得,業(yè)必貴于專精學必求其心得,業(yè)必貴于專精學必求其心得,業(yè)必貴于專精2016-2017學年安徽省巢湖市無為縣英博學校高二(上)第一次月考化學試卷一、選擇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滿分48分)1.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物質(zhì)發(fā)生化學反應的反應熱僅指反應放出的熱量B.熱化學方程式中各物質(zhì)的化學計量數(shù)只表示物質(zhì)的量,不表示分子的個數(shù)C.所有的燃燒反應都是放熱的D.熱化學方程式中,化學式前面的化學計量數(shù)可以是分數(shù)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物質(zhì)發(fā)生化學變化都伴隨著能量變化B.任何反應中的能量變化都表現(xiàn)為熱量變化C.伴有能量變化的物質(zhì)變化都是化學變化D.即使沒有物質(zhì)的變化,也可能有能量的變化3.未來新能源的特點是資源豐富,在使用時對環(huán)境無污染或污染很小,且可以再生.下列屬于未來新能源標準的是()①天然氣②煤③核能④石油⑤太陽能⑥生物質(zhì)能⑦風能⑧氫能.A.①②③④ B.⑤⑥⑦⑧ C.①③⑤⑥⑦⑧ D.③④⑤⑥⑦⑧4.下列各組熱化學方程式中,△H1>△H2的是()①C(s)+O2(g)═CO2(g)△H1C(s)+O2(g)═CO(g)△H2②S(g)+O2(g)═SO2(g)△H1S(s)+O2(g)═SO2(g)△H2③H2(g)+O2(g)═H2O(l)△H12H2(g)+O2(g)═2H2O(l)△H2④CaCO3(s)═CaO(s)+CO2(g)△H1CaO(s)+H2O(l)═Ca(OH)2(s)△H2.A.①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③5.已知H2(g)+Cl2(g)═2HCl(g)△H=﹣184。6kJ?mol﹣1,則反應HCl(g)═H2(g)+Cl2(g)的△H為()A.+184.6kJ?mol﹣1 B.﹣92。3kJ?mol﹣1C.﹣69.2kJ?mol﹣1 D.+92。3kJ?mol﹣16.下列反應中生成物總能量高于反應物總能量的是()A.碳酸鈣受熱分解 B.乙醇燃燒C.鋁粉與氧化鐵粉末反應 D.氧化鈣溶于水7.25℃、101kPa下,2g氫氣燃燒生成液態(tài)水,放出285.8kJ熱量,表示該反應的熱化學方程式正確的是()A.2H2(g)+O2(g)═2H2O(1)△H=﹣285.8kJ/molB.2H2(g)+O2(g)═2H2O(1)△H=+571.6kJ/molC.2H2(g)+O2(g)═2H2O(g)△H=﹣571.6kJ/molD.H2(g)+O2(g)═H2O(1)△H=﹣285。8kJ/mol8.氫氣、一氧化碳、辛烷、甲烷燃燒的熱化學方程式分別為:H2(g)+O2(g)=H2O(l)△H=﹣285.8kJ/molCO(g)+O2(g)=CO2(g)△H=﹣282.6kJ/molC8H18(l)+O2(g)=8CO2(g)+9H2O(l)△H=﹣5472kJ/molCH4(g)+2O2(g)=CO2(g)+2H2O(l);△H=﹣889。6kJ/mol相同質(zhì)量的氫氣、一氧化碳、辛烷、甲烷完全燃燒時,放出熱量最少的是()A.H2(g) B.CO(g) C.C8H18(l) D.CH4(g)9.已知熱化學方程式:SO2(g)+O2(g)?SO3(g)△H=﹣98。32kJ/mol,在容器中充入2molSO2和1molO2充分反應,最終放出的熱量為()A.196.64kJ B.196。64kJ/mol C.<196.64kJ D.>196.64kJ10.已知:CH4(g)+2O2(g)═CO2(g)+2H2O(l)△H=﹣Q1kJ/mol2H2(g)+O2(g)═2H2O(g)△H=﹣Q2kJ/mol2H2(g)+O2(g)═2H2O(l)△H=﹣Q3kJ/mol常溫下,取體積比為4:1的甲烷和氫氣的混合氣體11.2L(已折合成標準狀況),經(jīng)完全燃燒后恢復至常溫,則放出的熱量為()kJ.A.0.4Q1+0.05Q3 B.0.4Q1+0.05Q2 C.0。4Q1+0.1Q3 D.0.4Q1+0.1Q21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中和熱一定是強酸跟強堿反應放出的熱量B.凡經(jīng)加熱而發(fā)生的化學反應都是吸熱反應C.測定中和熱的實驗中每次實驗需要測定三次溫度數(shù)據(jù)D.反應物的總能量高于生成物的總能量時,發(fā)生吸熱反應;應物的總能量低于生成物的總能量時,發(fā)生放熱反應12.以下反應中,Q1>Q2的是(Q指反應放出的熱量)()A.S(s)+O2(g)→SO2(g)Q1kJ;S(g)+O2(g)→SO2(g)Q2kJB.2H2(g)+O2(g)→2H2O(g)Q1kJ;2H2(g)+O2(g)→2H2O(l)Q2kJC.NaOH(aq)+HCl(aq)→NaCl(aq)+H2O(l)Q1kJ;NaOH(aq)+CH3COOH(aq)→CH3COONa(aq)+H2O(l)Q2kJD.H2(g)+Cl2(g)→2HCl(g)Q1kJ;H2(g)+F2(g)→2HF(g)Q2kJ13.根據(jù)碘與氫氣反應的熱化學方程式(i)I2(g)+H2(g)?2HI(g)+9.48kJ(ii)I2(S)+H2(g)?2HI(g)﹣26.48kJ下列判斷正確的是()A.254gI2(g)中通入2gH2(g),反應放熱9。48kJB.1mol固態(tài)碘與1mol氣態(tài)碘所含的能量相差17.00kJC.反應(Ⅰ)的產(chǎn)物比反應(Ⅱ)的產(chǎn)物穩(wěn)定D.反應(Ⅱ)的反應物總能量比反應(Ⅰ)的反應物總能量低14.下列有關反應能量變化圖象的判斷錯誤的是()A.Ⅰ可表示需加熱的放熱反應B.Ⅱ可表示需加熱的放熱反應C.Ⅲ可表示爆炸反應D.Ⅳ可表示醋酸和堿的中和反應15.下列離子方程式書寫正確的是()A.將碳與濃硫酸共熱反應后的氣體混合物通入過量氫氧化鈉溶液中CO2+SO2+4OH﹣=SO2﹣3+CO32﹣+2H2OB.向Ca(ClO)2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硫Ca2++2ClO﹣+SO2+H2O=2HClO+CaSO3↓C.向Fe(NO3)3溶液中加入過量的HI溶液2NO3﹣+8H++6I﹣=3I2+2NO↑+4H2OD.將等體積等物質(zhì)的量濃度的NaHCO3溶液與Ba(OH)2溶液混合HCO﹣3+Ba2++OH﹣=BaCO3↓+H2O16.在一定條件下,CH4和CO燃燒的熱化學方程式分別為:CH4(g)+2O2(g)?2H2O(l)+CO2(g)△H=﹣890kJ?mol﹣12CO(g)+O2(g)?2CO2(g)△H=﹣566kJ?mol﹣1如果有CH4和CO的混合氣體充分燃燒,放出的熱量為262.9kJ,生成的CO2用過量的飽和石灰水完全吸收,可得到50g白色沉淀.則混合氣體中CH4和CO的體積比為()A.1:2 B.1:3 C.2:3 D.3:2二、解答題(共4小題,滿分52分)17.2SO2(g)+O2(g)=2SO3(g)反應過程的能量變化如圖所示.已知1molSO2(g)氧化為1molSO3(g)的△H=﹣99kJ?mol﹣1.請回答下列問題:(1)圖中A、C分別表示,E的大小對該反應的反應熱(填“有”或“無”)影響.該反應通常用V2O5作催化劑,加V2O5會使圖中B點(填“升高”或“降低”),△H(填“變大”、“變小”或“不變”),(2)圖中△H=KJ?mol﹣1.18.用50mL0.50mol/L鹽酸與50mL0.55mol/LNaOH溶液在如圖所示的裝置中進行中和反應.通過測定反應過程中所放出的熱量可計算中和熱.回答下列問題:(1)從實驗裝置上看,圖中尚缺少的一種玻璃用品是.(2)燒杯間填滿碎紙條的作用是.(3)大燒杯上如不蓋硬紙板,求得的中和熱數(shù)值(填“偏大、偏小、無影響")(4)如果用60mL0。50mol/L鹽酸與50mL0。55mol/LNaOH溶液進行反應,與上述實驗相比,所放出的熱量(填“相等、不相等”),所求中和熱(填“相等、不相等”),簡述理由(5)用相同濃度和體積的氨水(NH3?H2O)代替NaOH溶液進行上述實驗,測得的中和熱的數(shù)值會;(填“偏大"、“偏小”、“無影響”).19.火箭推進器中盛有強還原劑液態(tài)肼(N2H4)和強氧化劑液態(tài)雙氧水.當把0。4mol液態(tài)肼和0.8molH2O2混合反應,生成氮氣和水蒸氣,放出256.7kJ的熱量(相當于25℃、101kPa下測得的熱量).(1)反應的熱化學方程式為.(2)又已知H2O(l)=H2O(g)△H=+44kJ/mol.則16g液態(tài)肼與液態(tài)雙氧水反應生成液態(tài)水時放出的熱量是kJ.(3)此反應用于火箭推進,除釋放大量熱和快速產(chǎn)生大量氣體外,還有一個很大的優(yōu)點是.20.請根據(jù)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1)同溫同壓下,H2(g)+Cl2(g)═2HCl(g),在光照和點燃條件下的△H(化學計量數(shù)相同)分別為△H1、△H2,△H1△H2(填“>”、“<”或“=”,下同).(2)相同條件下,2mol氫原子所具有的能量1mol氫分子所具有的能量.(3)已知常溫時紅磷比白磷穩(wěn)定,比較下列反應中△H的大小:△H1△H2.①P4(白磷,s)+5O2(g)═2P2O5(s)△H1,②4P(紅磷,s)+5O2(g)═2P2O5(s)△H2.(4)已知:稀溶液中,H+(aq)+OH﹣(aq)═H2O(l)△H=﹣57.3kJ?mol﹣1,則濃硫酸與稀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生成1mol水,放出的熱量57.3kJ.(5)已知:0.5molCH4(g)與0.5mol水蒸氣在t℃、pkPa時,完全反應生成CO和H2的混合氣體,吸收了akJ熱量,該反應的熱化學方程式是.
2016—2017學年安徽省巢湖市無為縣英博學校高二(上)第一次月考化學試卷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一、選擇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滿分48分)1.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物質(zhì)發(fā)生化學反應的反應熱僅指反應放出的熱量B.熱化學方程式中各物質(zhì)的化學計量數(shù)只表示物質(zhì)的量,不表示分子的個數(shù)C.所有的燃燒反應都是放熱的D.熱化學方程式中,化學式前面的化學計量數(shù)可以是分數(shù)【考點】熱化學方程式.【分析】反應熱可能為正或負,燃燒反應的焓變均為負,且熱化學方程式中化學計量數(shù)只表示物質(zhì)的量,物質(zhì)的量與熱量成正比,以此來解答.【解答】解:A.恒壓條件下反應中吸收或放出的能量均為反應熱,故A錯誤;B.熱化學方程式中各物質(zhì)的化學計量數(shù)只表示物質(zhì)的量,物質(zhì)的量與熱量成正比,不表示分子個數(shù),故B正確;C.所有的燃燒反應都是放熱的,其焓變?yōu)樨摚蔆正確;D.熱化學方程式中,化學式前面的化學計量數(shù)可以是分數(shù),表示物質(zhì)的量,不表示分子個數(shù),故D正確;故選A.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物質(zhì)發(fā)生化學變化都伴隨著能量變化B.任何反應中的能量變化都表現(xiàn)為熱量變化C.伴有能量變化的物質(zhì)變化都是化學變化D.即使沒有物質(zhì)的變化,也可能有能量的變化【考點】化學能與熱能的相互轉(zhuǎn)化.【分析】A.根據(jù)化學變化的特征分析;B.反應中的能量變化形式有多種;C.物理過程也有能量變化;D.物質(zhì)的變化是能量變化的基礎.【解答】解:A.化學變化的特征:一是有新物質(zhì)生成,二是伴隨著能量變化,故A正確;B.反應中的能量變化形式有多種,主要表現(xiàn)為熱量變化,也可以表現(xiàn)為其它形式的變化,如原電池中化學能轉(zhuǎn)化為電能,故B錯誤;C.物理過程也有能量變化,如某些物質(zhì)溶解放熱,故C錯誤;D.物質(zhì)的變化是能量變化的基礎,有能量的變化一定有物質(zhì)變化,故D錯誤;故選A.3.未來新能源的特點是資源豐富,在使用時對環(huán)境無污染或污染很小,且可以再生.下列屬于未來新能源標準的是()①天然氣②煤③核能④石油⑤太陽能⑥生物質(zhì)能⑦風能⑧氫能.A.①②③④ B.⑤⑥⑦⑧ C.①③⑤⑥⑦⑧ D.③④⑤⑥⑦⑧【考點】使用化石燃料的利弊及新能源的開發(fā).【分析】煤、石油、天然氣是化石燃料,太陽能、核能、地熱能、潮汐能、風能、氫能、生物質(zhì)能等都是新能源.【解答】解:煤、石油、天然氣是化石能源,能引起嚴重的空氣污染,不是新能源.常見新能源有:太陽能、核能、地熱能、潮汐能、風能、氫能、生物質(zhì)能等,這些能源對環(huán)境污染小,屬于對環(huán)境友好型能源,故選B.4.下列各組熱化學方程式中,△H1>△H2的是()①C(s)+O2(g)═CO2(g)△H1C(s)+O2(g)═CO(g)△H2②S(g)+O2(g)═SO2(g)△H1S(s)+O2(g)═SO2(g)△H2③H2(g)+O2(g)═H2O(l)△H12H2(g)+O2(g)═2H2O(l)△H2④CaCO3(s)═CaO(s)+CO2(g)△H1CaO(s)+H2O(l)═Ca(OH)2(s)△H2.A.①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③【考點】反應熱的大小比較.【分析】①碳不完全燃燒放熱少,焓變包含負號比較大小;②固體硫變?yōu)闅鈶B(tài)硫需要吸收熱量;③相同條件下量少的反應放熱少,焓變包含負號比較大小;④碳酸鈣分解吸熱焓變?yōu)檎担趸}和水反應是化合反應放熱,焓變是負值.【解答】解:①碳不完全燃燒放熱少;焓變包含負號比較大?。凰浴鱄1<△H2,故①不符合;②固體硫變?yōu)闅鈶B(tài)硫需要吸收熱量;所以△H1<△H2,故②不符合;③相同條件下量少的反應放熱少,焓變包含負號比較大小;1mol氫氣燃燒放熱小于2mol氫氣燃燒放熱,所以△H1>△H2,故③符合;④碳酸鈣分解吸熱焓變?yōu)檎?,氧化鈣和水反應是化合反應放熱,焓變是負值;所以△H1>△H2,故④符合;故選C.5.已知H2(g)+Cl2(g)═2HCl(g)△H=﹣184.6kJ?mol﹣1,則反應HCl(g)═H2(g)+Cl2(g)的△H為()A.+184。6kJ?mol﹣1 B.﹣92.3kJ?mol﹣1C.﹣69.2kJ?mol﹣1 D.+92.3kJ?mol﹣1【考點】反應熱和焓變.【分析】熱化學方程式是表示化學反應與反應熱關系的方程式,書寫和應用熱化學方程式時必須注意:反應熱與反應方程式相互對應.若反應式的書寫形式不同,則相應的化學計量系數(shù)不同,故反應熱亦不同;反應方向改變,焓變數(shù)值符號改變.【解答】解:依據(jù)熱化學方程式的書寫原則和方法,已知熱化學方程式為:H2(g)+Cl2(g)=2HCl(g)△H=﹣184.6kJ?mol﹣1,改變方向,焓變變?yōu)檎?系數(shù)除以2,焓變也除以2,得到熱化學方程式為:HCl(g)=H2(g)+Cl2(g)△H=+92。3kJ?mol﹣1,故選D.6.下列反應中生成物總能量高于反應物總能量的是()A.碳酸鈣受熱分解 B.乙醇燃燒C.鋁粉與氧化鐵粉末反應 D.氧化鈣溶于水【考點】化學反應的能量變化規(guī)律.【分析】根據(jù)反應中生成物總能量高于反應物總能量,說明該反應是一個吸熱反應,根據(jù)常見的吸熱反應來回答.【解答】解:A、碳酸鈣受熱分解是一個吸熱反應,故A正確;B、乙醇的燃燒反應是一個放熱反應,故B錯誤;C、鋁與氧化鐵粉末反應是一個放熱反應,故C錯誤;D、氧化鈣溶于水是一個放熱反應,故D錯誤.故選A.7.25℃、101kPa下,2g氫氣燃燒生成液態(tài)水,放出285。8kJ熱量,表示該反應的熱化學方程式正確的是()A.2H2(g)+O2(g)═2H2O(1)△H=﹣285.8kJ/molB.2H2(g)+O2(g)═2H2O(1)△H=+571.6kJ/molC.2H2(g)+O2(g)═2H2O(g)△H=﹣571.6kJ/molD.H2(g)+O2(g)═H2O(1)△H=﹣285.8kJ/mol【考點】熱化學方程式.【分析】A、根據(jù)4g氫氣燃燒生成液態(tài)水,放出571.6kJ熱量來分析;B、根據(jù)4g氫氣燃燒生成液態(tài)水,放出571.6kJ熱量,放熱時焓變值為負值來分析;C、根據(jù)4g氫氣燃燒生成液態(tài)水,放出571.6kJ熱量,放熱時焓變值為負值來分析;D、根據(jù)2g氫氣燃燒生成液態(tài)水,放出285.8kJ熱量,放熱時焓變值為負值來分析;【解答】解:A、因4g氫氣燃燒生成液態(tài)水,放出熱量571。6kJ,不是285.8kJ,故A錯誤;B、因4g氫氣燃燒生成液態(tài)水,放出熱量571。6kJ,放熱時焓變值為負值,故B錯誤;C、因4g氫氣燃燒生成液態(tài)水,不是氣態(tài)水,放出熱量571。6kJ,故C錯誤;D、因2g氫氣燃燒生成液態(tài)水,放出285。8kJ熱量,放熱時焓變值為負值,故D正確;故選:D.8.氫氣、一氧化碳、辛烷、甲烷燃燒的熱化學方程式分別為:H2(g)+O2(g)=H2O(l)△H=﹣285。8kJ/molCO(g)+O2(g)=CO2(g)△H=﹣282。6kJ/molC8H18(l)+O2(g)=8CO2(g)+9H2O(l)△H=﹣5472kJ/molCH4(g)+2O2(g)=CO2(g)+2H2O(l);△H=﹣889.6kJ/mol相同質(zhì)量的氫氣、一氧化碳、辛烷、甲烷完全燃燒時,放出熱量最少的是()A.H2(g) B.CO(g) C.C8H18(l) D.CH4(g)【考點】熱化學方程式.【分析】△H是焓變,其值為負值時,反應放熱,負號后面的數(shù)字越大,放出的熱量就越大;負號后面的數(shù)字越小,放出的熱量就越小,并利用物質(zhì)的物質(zhì)的量與熱量成正比來計算.【解答】解:H2、CO、C8H18、CH4的相對分子質(zhì)量分別為2、28、114、16,所以相同質(zhì)量(假設均是1g)四種物質(zhì)的物質(zhì)的量之比為57:4.07:1:7.125,燃燒放出熱量之比為(57×285。8):(4.07×282.6):(1×5472):(7。125×889。6)=16256.4:1150。182:5472:6362.4,所以相同質(zhì)量的氫氣、一氧化碳、辛烷、甲烷完全燃燒時,放出熱量最多的是氫氣,最少的為CO.故選B.9.已知熱化學方程式:SO2(g)+O2(g)?SO3(g)△H=﹣98。32kJ/mol,在容器中充入2molSO2和1molO2充分反應,最終放出的熱量為()A.196.64kJ B.196.64kJ/mol C.<196.64kJ D.>196。64kJ【考點】有關反應熱的計算.【分析】根據(jù)熱化學方程式得出生成1molSO3時放出的熱量,利用極限法計算出2molSO2和1molO2反應生成SO3的物質(zhì)的量,計算放出的熱量,由于可逆反應的不完全性,所以放出的熱量小于按極限法計算放出的熱量.【解答】解:根據(jù)熱化學方程式SO2(g)+O2(g)?SO3(g)△H=﹣98.32kJ/mol的含義,可知SO2和O2反應生成1molSO3時放出的熱量為98.32kJ,所以生成2molSO3時放出的熱量為196.64kJ,由于是可逆反應,2molSO2和1molO2不能完全反應,所以放出的熱量小于196.64kJ.故選C.10.已知:CH4(g)+2O2(g)═CO2(g)+2H2O(l)△H=﹣Q1kJ/mol2H2(g)+O2(g)═2H2O(g)△H=﹣Q2kJ/mol2H2(g)+O2(g)═2H2O(l)△H=﹣Q3kJ/mol常溫下,取體積比為4:1的甲烷和氫氣的混合氣體11.2L(已折合成標準狀況),經(jīng)完全燃燒后恢復至常溫,則放出的熱量為()kJ.A.0.4Q1+0.05Q3 B.0.4Q1+0.05Q2 C.0。4Q1+0.1Q3 D.0。4Q1+0。1Q2【考點】有關反應熱的計算.【分析】根據(jù)混合氣體的體積計算混合氣體的物質(zhì)的量,結(jié)合氣體體積比計算甲烷、氫氣的物質(zhì)的量,再根據(jù)熱化學反應方程式計算放出的熱量.注意燃燒后恢復至常溫,氫氣燃燒放出的熱量應選擇生成液態(tài)水的熱化學反應方程式計算.【解答】解:甲烷和氫氣的混合氣體11.2L(已折合成標準狀況),所以甲烷和氫氣的混合氣體的總的物質(zhì)的量為=0.5mol,甲烷和氫氣的體積比為4:1,所以甲烷的物質(zhì)的量為0.5mol×=0.4mol,氫氣的物質(zhì)的量為0。5mol﹣0。4mol=0.1mol.由CH4(g)+2O2(g)═CO2(g)+2H2O(l);△H=﹣Q1kJ/mol可知,0。4mol甲烷燃燒放出的熱量為0.4mol×Q1kJ/mol=0.4Q1kJ;由2H2(g)+O2(g)═2H2O(l);△H=﹣Q3kJ/mol可知,0.1mol氫氣燃燒生成液態(tài)水放出的熱量為0.1mol××Q3kJ/mol=0.05Q3kJ.所以放出的熱量為0.4Q1+0。05Q3.故選A.1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中和熱一定是強酸跟強堿反應放出的熱量B.凡經(jīng)加熱而發(fā)生的化學反應都是吸熱反應C.測定中和熱的實驗中每次實驗需要測定三次溫度數(shù)據(jù)D.反應物的總能量高于生成物的總能量時,發(fā)生吸熱反應;應物的總能量低于生成物的總能量時,發(fā)生放熱反應【考點】中和熱;化學反應中能量轉(zhuǎn)化的原因;吸熱反應和放熱反應;中和熱的測定.【分析】A、中和熱是酸堿中和生成1mol水放出的熱量,但沒明確酸堿的強弱;B、吸熱反應與放熱反應與是否加熱無關;C、測定中和熱的實驗中需要分別測定酸、堿和混合反應后的溫度;D、反應物的總能量高于生成物的總能量時,反應放熱,否則吸熱.【解答】解:A、中和熱是酸堿中和生成1mol水放出的熱量,弱酸、弱堿的電離吸熱,所測中和熱小于強酸、強堿反應的中和熱,酸堿的強弱不同,中和熱的數(shù)值不等,故A錯誤;B、吸熱反應與放熱反應與是否加熱無關,如鋁熱反應為放熱過程,但需在高溫下才能進行,而硫酸銨結(jié)晶水合物與氫氧化鋇的反應為吸熱反應,但在常溫下就能進行,故B錯誤;C、測定中和熱的實驗中需要分別測定酸、堿和混合反應后的溫度,每次實驗需要測定三次溫度數(shù)據(jù),故C正確;D、反應物的總能量高于生成物的總能量時,反應放熱,否則吸熱,故D錯誤.故選C.12.以下反應中,Q1>Q2的是(Q指反應放出的熱量)()A.S(s)+O2(g)→SO2(g)Q1kJ;S(g)+O2(g)→SO2(g)Q2kJB.2H2(g)+O2(g)→2H2O(g)Q1kJ;2H2(g)+O2(g)→2H2O(l)Q2kJC.NaOH(aq)+HCl(aq)→NaCl(aq)+H2O(l)Q1kJ;NaOH(aq)+CH3COOH(aq)→CH3COONa(aq)+H2O(l)Q2kJD.H2(g)+Cl2(g)→2HCl(g)Q1kJ;H2(g)+F2(g)→2HF(g)Q2kJ【考點】反應熱和焓變.【分析】A.燃燒反應為放熱反應,生成物相同,反應物中氣態(tài)S的能量大于固態(tài)S的能量;B.反應物相同,生成物中氣態(tài)水的能量大于液態(tài)水的能量;C.中和反應為放熱反應,醋酸電離吸熱;D.非金屬性F>Cl,F(xiàn)2比Cl2能量高,HF更穩(wěn)定.【解答】解:A.燃燒反應為放熱反應,生成物相同,反應物中氣態(tài)S的能量大于固態(tài)S的能量,則Q1<Q2,故A不選;B.反應物相同,生成物中氣態(tài)水的能量大于液態(tài)水的能量,則Q1<Q2,故B不選;C.中和反應為放熱反應,醋酸電離吸熱,則Q1>Q2,故C選;D.非金屬性F>Cl,F(xiàn)2比Cl2能量高,HF更穩(wěn)定,則Q1<Q2,故D不選;故選C.13.根據(jù)碘與氫氣反應的熱化學方程式(i)I2(g)+H2(g)?2HI(g)+9。48kJ(ii)I2(S)+H2(g)?2HI(g)﹣26。48kJ下列判斷正確的是()A.254gI2(g)中通入2gH2(g),反應放熱9.48kJB.1mol固態(tài)碘與1mol氣態(tài)碘所含的能量相差17。00kJC.反應(Ⅰ)的產(chǎn)物比反應(Ⅱ)的產(chǎn)物穩(wěn)定D.反應(Ⅱ)的反應物總能量比反應(Ⅰ)的反應物總能量低【考點】有關反應熱的計算;反應熱和焓變.【分析】A、該反應是可逆反應,所以不能進行完全;B、根據(jù)蓋斯定律,(Ⅰ)﹣(Ⅱ)得I2(g)=I2(S)+35.96kJ;C、反應(Ⅰ)、反應(Ⅱ)的產(chǎn)物都是HI(g);D、對于同一物質(zhì),固態(tài)物質(zhì)的能量比氣態(tài)物質(zhì)能量低.【解答】解:A.因為是可逆反應,所以不能進行完全,放熱小于9。48kJ,故A錯誤;B.由蓋斯定律知(Ⅰ)﹣(Ⅱ)得I2(g)=I2(S)+35.96kJ,故1mol固態(tài)碘與1mol氣態(tài)碘所含的能量相差35.96kJ,故B錯誤;C.反應(Ⅰ)、反應(Ⅱ)的產(chǎn)物都是HI(g),狀態(tài)相同,穩(wěn)定性一樣,故C錯誤;D.對于同一物質(zhì),固態(tài)物質(zhì)的能量比氣態(tài)物質(zhì)能量低,故反應(Ⅱ)的反應物總能量比反應(Ⅰ)的反應物總能量低,故D正確;故選:D.14.下列有關反應能量變化圖象的判斷錯誤的是()A.Ⅰ可表示需加熱的放熱反應B.Ⅱ可表示需加熱的放熱反應C.Ⅲ可表示爆炸反應D.Ⅳ可表示醋酸和堿的中和反應【考點】吸熱反應和放熱反應;反應熱和焓變.【分析】A.當生成物的能量高于反應物的能量時,反應是吸熱反應;B.當反應物的能量高于生成物的能量時,反應是放熱反應;C.爆炸可以看成是劇烈的燃燒過程,反應物和產(chǎn)物能量差距大;D.弱酸和堿之間的中和反應是放熱反應,生成物的能量較低.【解答】解:A.根據(jù)圖可以知道:生成物的能量高于反應物的能量,所以反應是吸熱反應,故A錯誤;B.當反應物的能量高于生成物的能量時,反應是放熱反應,且反應需要加熱引發(fā),故B正確;C.爆炸是劇烈的燃燒過程,反應物和產(chǎn)物能量差距大,過程表現(xiàn)為放熱,故C正確;D.弱酸和堿之間的中和反應是放熱反應,此時生成物的能量低于反應物的能量,故D正確.故選A.15.下列離子方程式書寫正確的是()A.將碳與濃硫酸共熱反應后的氣體混合物通入過量氫氧化鈉溶液中CO2+SO2+4OH﹣=SO2﹣3+CO32﹣+2H2OB.向Ca(ClO)2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硫Ca2++2ClO﹣+SO2+H2O=2HClO+CaSO3↓C.向Fe(NO3)3溶液中加入過量的HI溶液2NO3﹣+8H++6I﹣=3I2+2NO↑+4H2OD.將等體積等物質(zhì)的量濃度的NaHCO3溶液與Ba(OH)2溶液混合HCO﹣3+Ba2++OH﹣=BaCO3↓+H2O【考點】離子方程式的書寫.【分析】A、從碳與濃硫酸共熱反應后生成CO2和SO2氣體的物質(zhì)的量關系判斷離子方程式的正誤,反應方程式為:C+2H2SO4CO2↑+2SO2↑+2H2O;B、從SO2的還原性和ClO﹣離子氧化性的性質(zhì)來分析產(chǎn)物是否正確,二者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生成生成硫酸鈣和Cl﹣離子;C、從Fe3+離子的氧化性考慮,加入過量HI溶液,F(xiàn)e3+被還原為離子Fe2+;D、從加入物質(zhì)的物質(zhì)的量分析反應的情況,以此判斷離子方程式的正誤.【解答】解:A、由碳與濃硫酸共熱反應方程式為:C+2H2SO4CO2↑+2SO2↑+2H2O,生成CO2和SO2氣體的物質(zhì)的量之比為1:2,正確的離子方程式應為CO2+2SO2+6OH﹣=2SO2﹣3+CO32﹣+3H2O,故A錯誤;B、SO2具有還原性,ClO﹣離子具有氧化性,在溶液中反應應生成硫酸鈣和Cl﹣離子,故B錯誤;C、Fe3+離子具有強氧化性,加入過量HI溶液,F(xiàn)e3+與HI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被還原為離子Fe2+,本題不符合反應實際,故C錯誤;D、等體積等物質(zhì)的量濃度的NaHCO3溶液與Ba(OH)2溶液中,NaHCO3和Ba(OH)2物質(zhì)的量相等,涉及反應有:HCO﹣3+OH﹣=CO32﹣↓+H2O;CO32﹣+Ba2+=BaCO3↓,總反應為:HCO﹣3+Ba2++OH﹣=BaCO3↓+H2O,故D正確;故選D.16.在一定條件下,CH4和CO燃燒的熱化學方程式分別為:CH4(g)+2O2(g)?2H2O(l)+CO2(g)△H=﹣890kJ?mol﹣12CO(g)+O2(g)?2CO2(g)△H=﹣566kJ?mol﹣1如果有CH4和CO的混合氣體充分燃燒,放出的熱量為262。9kJ,生成的CO2用過量的飽和石灰水完全吸收,可得到50g白色沉淀.則混合氣體中CH4和CO的體積比為()A.1:2 B.1:3 C.2:3 D.3:2【考點】有關混合物反應的計算.【分析】沉淀為碳酸鈣,n(C)==0.5mol,設混合氣體中CH4和CO的物質(zhì)的量分別為x、y,則結(jié)合物質(zhì)的量比等于體積比計算.【解答】解:沉淀為碳酸鈣,n(C)==0。5mol,設混合氣體中CH4和CO的物質(zhì)的量分別為x、y,則解得x=0。2mol,y=0。3mol,物質(zhì)的量比等于體積比,則混合氣體中CH4和CO的體積比為0.2mol:0.3mol=2:3,故選C.二、解答題(共4小題,滿分52分)17.2SO2(g)+O2(g)=2SO3(g)反應過程的能量變化如圖所示.已知1molSO2(g)氧化為1molSO3(g)的△H=﹣99kJ?mol﹣1.請回答下列問題:(1)圖中A、C分別表示反應物總能量;生成物總能量,E的大小對該反應的反應熱無(填“有”或“無”)影響.該反應通常用V2O5作催化劑,加V2O5會使圖中B點降低(填“升高"或“降低"),△H不變(填“變大”、“變小”或“不變"),(2)圖中△H=﹣198KJ?mol﹣1.【考點】反應熱和焓變.【分析】(1)A、C分別表示反應物總能量、生成物總能量,B為活化能,活化能的大小與反應熱無關;催化劑改變反應速率通過參與反應過程,降低活化能實現(xiàn);(2)根據(jù)參加反應SO2的物質(zhì)的量之比等于對應的△H之比進行解答;【解答】解:(1)因圖中A、C分別表示反應物總能量、生成物總能量,B為活化能,反應熱可表示為A、C活化能的大小之差,活化能的大小與反應熱無關,加入催化劑能降低反應的活化能,加快化學反應速率,故答案為:反應物總能量;生成物總能量;無;降低;不變;(2)因1molSO2(g)氧化為1molSO3的△H=﹣99kJ?mol﹣1,所以2molSO2(g)氧化為2molSO3的△H=﹣198kJ?mol﹣1,則2SO2(g)+O2(g)=2SO3(g)△H=﹣198KJ?mol﹣1,故答案為:﹣198;18.用50mL0.50mol/L鹽酸與50mL0.55mol/LNaOH溶液在如圖所示的裝置中進行中和反應.通過測定反應過程中所放出的熱量可計算中和熱.回答下列問題:(1)從實驗裝置上看,圖中尚缺少的一種玻璃用品是環(huán)形玻璃攪拌棒.(2)燒杯間填滿碎紙條的作用是減少實驗過程中的熱量損失.(3)大燒杯上如不蓋硬紙板,求得的中和熱數(shù)值偏?。ㄌ睢捌蟆⑵?、無影響")(4)如果用60mL0。50mol/L鹽酸與50mL0.55mol/LNaOH溶液進行反應,與上述實驗相比,所放出的熱量不相等(填“相等、不相等”),所求中和熱相等(填“相等、不相等”),簡述理由因為中和熱是指酸跟堿發(fā)生中和反應生成1molH2O所放出的熱量,與酸堿的用量無關(5)用相同濃度和體積的氨水(NH3?H2O)代替NaOH溶液進行上述實驗,測得的中和熱的數(shù)值會偏小;(填“偏大”、“偏小”、“無影響").【考點】中和熱的測定.【分析】(1)根據(jù)量熱計的構(gòu)造來判斷該裝置的缺少儀器;(2)中和熱測定實驗成敗的關鍵是保溫工作;(3)不蓋硬紙板,會有一部分熱量散失;(4)反應放出的熱量和所用酸以及堿的量的多少有關,并根據(jù)中和熱的概念和實質(zhì)來回答;(5)根據(jù)弱電解質(zhì)電離吸熱分析.【解答】解:(1)根據(jù)量熱計的構(gòu)造可知該裝置的缺少儀器是環(huán)形玻璃攪拌器,故答案為:環(huán)形玻璃攪拌器;(2)中和熱測定實驗成敗的關鍵是保溫工作,大小燒杯之間填滿碎紙條的作用是:減少實驗過程中的熱量損失,故答案為:減少實驗過程中的熱量損失;(3))大燒杯上如不蓋硬紙板,會有一部分熱量散失,求得的中和熱數(shù)值將會減小,故答案為:偏小;(4)反應放出的熱量和所用酸以及堿的量的多少有關,并若用60mL0。25mol?L﹣1H2SO4溶液跟50mL0.55mol?L﹣1NaOH溶液進行反應,與上述實驗相比,生成水的量增多,所放出的熱量偏高,但是中和熱的均是強酸和強堿反應生成1mol水時放出的熱,與酸堿的用量無關,所測得中和熱數(shù)值相等,故答案為:不相等;相等;因為中和熱是指酸跟堿發(fā)生中和反應生成1molH2O所放出的熱量,與酸堿的用量無關;(5)氨水為弱堿,電離過程為吸熱過程,所以用氨水代替稀氫氧化鈉溶液反應,反應放出的熱量小于57.3kJ,故答案為:偏?。?9.火箭推進器中盛有強還原劑液態(tài)肼(N2H4)和強氧化劑液態(tài)雙氧水.當把0。4mol液態(tài)肼和0。8molH2O2混合反應,生成氮氣和水蒸氣,放出256.7kJ的熱量(相當于25℃、101kPa下測得的熱量).(1)反應的熱化學方程式為N2H4(g)+2H2O2(l)=N2(g)+4H2O(g)△H=﹣641。75kJ/mol.(2)又已知H2O(l)=H2O(g)△H=+44kJ/mol.則16g液態(tài)肼與液態(tài)雙氧水反應生成液態(tài)水時放出的熱量是408。815kJ.(3)此反應用于火箭推進,除釋放大量熱和快速產(chǎn)生大量氣體外,還有一個很大的優(yōu)點是產(chǎn)物不會造成環(huán)境污染.【考點】熱化學方程式;有關反應熱的計算.【分析】(1)依據(jù)反應物和生成物配平書寫化學方程式,根據(jù)定律關系判斷,0。4mol液態(tài)肼和0.8molH2O2混合恰好反應,所以1mol液態(tài)肼完全反應放出641。75kJ的熱量;(2)H2O(l)=H2O(g)△H=+44kJ/mol;依據(jù)蓋斯定律計算分析得到;(3)依據(jù)產(chǎn)物判斷生成物質(zh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第六單元名著導讀《簡·愛》教學設計-2023-2024學年統(tǒng)編版語文九年級下冊
- 第24課人民解放戰(zhàn)爭教學設計 -2023-2024學年高一統(tǒng)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冊
- 人教版初中歷史與社會九年級上冊 1.1.3《凡爾賽-華盛頓體系》之《華盛頓會議》微教學設計
- 第六單元綜合性學習《以和為貴》 教學設計 2024-2025學年統(tǒng)編版語文八年級下冊
- 第14課《詩詞三首-水調(diào)歌頭》教學設計 2024-2025學年統(tǒng)編版語文九年級上冊
- 第一課 在生活中學民法用民法 教學設計-2023-2024學年高中政治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二法律與生活
- 粵教版高一信息技術(shù)必修一教學設計:2.3 信息的鑒別與評價
- 辦公樓裝修改造項目資源配置
- 第1章 認識數(shù)據(jù)與大數(shù)據(jù)1.1 數(shù)據(jù)、信息與知識-高中教學同步《信息技術(shù)-數(shù)據(jù)與計算》教學設計(人民教育出版社)
- 精礦金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操作工考核評分表
- 不忘教育初心-牢記教師使命課件
- 藥品不良反應及不良反應報告課件
- 俄羅斯水資源現(xiàn)狀分析
- FSC認證培訓材料
- 非法捕撈水產(chǎn)品罪
- Germany introduction2-德國國家介紹2
- 新概念第一冊單詞匯總帶音標EXCEL版
- 作用于血液及造血器官的藥 作用于血液系統(tǒng)藥物
- 急危重癥患者靜脈通路的建立與管理月教學課件
- 火力發(fā)電廠總經(jīng)理崗位規(guī)范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