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茶病蟲害防治-油茶葉果病害防治(油茶栽培管理課件)_第1頁
油茶病蟲害防治-油茶葉果病害防治(油茶栽培管理課件)_第2頁
油茶病蟲害防治-油茶葉果病害防治(油茶栽培管理課件)_第3頁
油茶病蟲害防治-油茶葉果病害防治(油茶栽培管理課件)_第4頁
油茶病蟲害防治-油茶葉果病害防治(油茶栽培管理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油茶主要病蟲害防治任務七7.2油茶葉果病害防治油茶炭疽病油茶葉果病害防治

危害:為害油茶葉片、果實枝梢、花芽、葉芽等當年生的幼嫩部分。引起嚴重落果、落蕾、枝梢枯死,甚至整株衰老。油茶常年因該病減產10-30%,重病區(qū)可達40-50%。

病原:此病由真菌中的半知菌亞門、腔孢綱、黑盤孢目的膠胞炭疽菌所致。1.危害及病原油茶炭疽病油茶葉果病害防治

葉:病斑常沿葉緣發(fā)生,多呈半圓形,黑褐色,邊緣紫紅色,后期病斑中心灰白色,內輪生小黑點。果實:病斑黑褐色,園形,大多脫落或開裂。嫩梢:病斑多發(fā)生在新梢基部或中部,橢圓或梭形,初為黑褐色,后轉黑色,若環(huán)繞一周即枯死?;ɡ伲夯ɡ俨“叨嘣诨亏[片上,不規(guī)則形,黑褐色或黃褐色,后期灰白色,上有黑點。2.癥狀油茶炭疽病油茶葉果病害防治

發(fā)病時期:一般發(fā)生于5月初,8-9月為盛期,10月停止。發(fā)病規(guī)律:品種為是否發(fā)病的關鍵,普通油茶最易感病,小葉油茶則比較抗病。溫度與濕度是發(fā)病輕重的關鍵。夏秋間降雨量大,空氣濕度高,病害蔓延迅速,雨水要在一定的溫度基礎上才起著促使病害發(fā)展的作用,初始發(fā)病溫度為18-20℃,最適溫度27-29℃。立地條件也有影響,陽坡、山脊和林緣比陰坡、山窩和林內的發(fā)病重;土壤瘠薄和沖刷嚴重的茶山上發(fā)病也重。3.發(fā)病規(guī)律油茶炭疽病油茶葉果病害防治

選擇抗病品種:高產單株,就地繁育,及時推廣。禁止從重病區(qū)調種;種子在播種前,用0.2%退菌特可濕性粉劑拌種處理。清除病源:冬季剪除病枝與帶有病蕾、病幼果的小枝;摘除病葉、病果。刮治大枝和干部病斑。結合撫育,抹除枝干上不定芽,剪除不定芽萌發(fā)梢?;瘜W防治:波爾多液1:1:100加1-2%茶枯水;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加水500倍液;50%退菌特可濕性粉劑加水800-1000倍液。4.防治措施波爾多液配制油茶葉果病害防治硫酸銅和生石灰分別在A、B桶中溶解將A、B中溶液緩慢倒入C桶中將石灰乳中的雜質過濾掉快速攪拌即可軟腐病油茶葉果病害防治

危害:該病引起大量落葉、落果和芽梢枯死。茶苗受害嚴重時,葉片落光,整株枯死。油茶軟腐病在成林中常塊狀發(fā)生,單株受害嚴重。病原:由真菌引起,其無性世代為半知菌叢梗孢目、傘座孢屬傘座孢菌,未見有性世代。1.危害及病原瓶狀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蘑菇型分生孢子座分生孢子軟腐病油茶葉果病害防治

葉:病斑多從葉緣或葉尖開始,侵染點初期出現針尖大的黃色水漬狀病斑,后擴大成圓形或半圓病斑,呈棕色或黃色。侵染后如遇連續(xù)陰雨天氣,病斑迅速擴展,邊緣不明顯,葉肉腐爛,呈淡褐色,形成“軟腐型”病斑。侵染后如遇天氣轉晴,病斑擴展緩慢、呈棕黃色至黃褐色,中心褐色,邊緣明顯,形成“枯斑型”病斑。

果實:出現土黃色至黃褐色圓斑,軟腐病病斑色澤較炭疽病淺,后期病斑上長出一土黃色小顆粒,果實感病后常在2-3周內脫落。

芽及梢:幼芽和嫩梢受害后初呈淡黃褐色,很快凋萎枯死,呈棕褐色,可留樹上越冬。2.癥狀軟腐型枯斑型軟腐病油茶葉果病害防治

葉片在3月下旬開始發(fā)病,4-5月間陰雨天氣蔓延迅速,6-8月間發(fā)病嚴重,10月后才逐漸停止。果實在6月開始發(fā)病,7-8月間發(fā)病嚴重。病害在氣溫13℃、相對濕度85%以上開始發(fā)生,以氣溫15-25℃、相對濕度95-100%時發(fā)病最重。若氣溫低于10℃或高于35℃,相對濕度小于75%時,發(fā)病輕或不發(fā)病。油茶林密度過大、通風透光不良、林間濕度增大,有利用軟腐病的流行,苗圃地潮濕,排水不良,管理粗放的發(fā)病較重。3.發(fā)病規(guī)律軟腐病遇雨落葉軟腐病為害成片死亡軟腐病油茶葉果病害防治

營林措施:一是改造過密林分,適當修剪,使林內通風透光。二是清除越冬病部,結合冬季整枝修剪清除感病樹上的病葉、病果、病梢,減少病原菌的侵染來源。三是加強圃地管理,應選擇土壤疏松、排水良好的圃地育苗。圃地要加強松土、除草,促進苗木生長,發(fā)病苗立即清除。

化學防治:在病害發(fā)生初期(5月前),噴0.8%的波爾多液保護春梢和葉片,每隔10-15天噴一次,連續(xù)2-3次。在病害蔓延期限(6至8月),可噴灑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300-500倍液,或25%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300-500倍液,或50%退菌特1000-1500倍液,連噴2次,每隔10-15天1次。4.防治措施油茶煤污病油茶葉果病害防治

危害:受害植株的葉片表面被黑色煤塵覆蓋,不能正常進行光合作用和生理活動,加之昆蟲吸取植物汁液,影響油茶樹生長,并造成落花落果,枝枯葉落,終至全林枯死。

病源:油茶煤污病,由煤炱科(Capnodiaceae)和小煤炱科(Meliolaceae)真菌引起。病菌常以介殼蟲類的分泌物為營養(yǎng)來源,蟲害重時病害也重。1.危害及病源油茶煤污病油茶葉果病害防治

受害枝葉上產生黑色煤塵狀菌苔,菌苔表面粗糙,戒呈絨毯狀。盛發(fā)階段可見密生的鬃毛狀突起物,厚度可達1毫米。煤炱菌利用同翅目昆蟲排出的蜜露為營養(yǎng)來源,因此,在煤污病發(fā)生時,病枝葉上常可見到這類昆蟲的危害。2.癥狀油茶煤污病油茶葉果病害防治

煤炱菌是植物枝葉表面的腐生物,主要以蚧類、蚜蟲、粉虱等害蟲的分泌物為營養(yǎng)來源,有時也可利用植物本身的分泌物,因此,有此類害蟲為害的林分中,常同時發(fā)生煤污病。油茶煤污病經常流行于海拔300一600米的林分中,低山丘陵地區(qū)雖也常有發(fā)生,但一般不嚴重。此外,林分密度過大以及處山陰坡和山窩等處的林分也較易發(fā)病。3.發(fā)病規(guī)律油茶煤污病油茶葉果病害防治

撫育管理:及時間伐和修枝,使林內通風透光。清除病源:開始發(fā)病林分,誘病昆蟲和煤污病大都出現在個別枝葉上,可及早除去這些枝葉加以燒毀,以免擴散蔓延。

化學防治:噴施石硫合劑,夏季用波美0.5-1度液,冬季用波美3-5度液,對煤污病有良好滅殺效果,但對蚧類害蟲的效果稍差。如蚧類發(fā)生嚴重,可噴松脂合劑12-20倍液。4.防治方法油茶餅病油茶葉果病害防治

危害:又叫葉腫病、茶桃。危害油茶芽、嫩葉、子房及幼果,該病導致大量嫩稍枯死和落葉,對油茶生長和產量影響極大。

病源:該病病菌是擔子菌亞門外擔子菌目細麗外擔子菌。1.危害及病源油茶餅病油茶葉果病害防治

該病子房和幼果發(fā)病時膨大如桃,一般直徑5-8厘米,因而稱為“茶桃”,葉芽受害后,往往幾個葉片腫大、變成肥耳狀,故又名“茶桃”。病部有一層白色的粉狀物,即病菌的擔子和擔孢子。2.癥狀餅病發(fā)病癥狀油茶餅病油茶葉果病害防治

該病菌以菌絲狀態(tài)潛伏在植物組織內越冬,孢子以氣流傳播,病害一般只在早春發(fā)病一次,發(fā)病期限可延遲到四月底。該病發(fā)生與氣溫、日照和濕度有密切關系,最適溫度為12-18℃。在通風不良、陽光不足的茂密林分中發(fā)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