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答題和名詞解釋_第1頁
簡答題和名詞解釋_第2頁
簡答題和名詞解釋_第3頁
簡答題和名詞解釋_第4頁
簡答題和名詞解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變性蛋白質的主要特點溶解度降低,黏度增加,生物活性喪失,更容易被水解,結晶行為發(fā)生變化鹽析法沉淀蛋白質的原理在蛋白質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中性鹽,鹽解離后,既通過爭奪水分子破壞蛋白質顆粒表面的水化膜,又可中和蛋白質表面電荷,即破壞蛋白質的膠體性質,使蛋白質既不含水化膜又不帶電荷而聚集沉淀3簡述a螺旋的結構特點(1) 多位右手螺旋(2) 螺旋一圈包括3.6個氨基酸殘基,螺距為0.54nm(3) R基團分布在螺旋外側,其大小形狀、帶電狀態(tài)可以影響到螺旋的穩(wěn)定性(4) 每個氨基酸殘基上的C=O與第四個氨基酸殘基上的N-H形成氫鍵凝膠過濾層析的原理利用多孔的固相載體裝填到層析柱中,加入待分離的蛋白質混合樣本,然后進行洗脫,不同大小形狀的蛋白質分子流經(jīng)固相載體的排阻力不等,顆粒大的蛋白質不能進入凝膠顆粒微孔被先洗脫下來,而直徑小的可以進入而使流程延長被后洗脫下來DNA雙螺旋結構的特點(1)主要為B型雙螺旋(2) 兩條反平行的多聚脫氧核苷酸鏈相互纏繞成右手雙螺旋(3) 兩條鏈堿基互補(A-T,G-C),通過氫鍵連系(4)螺旋堿基在內(nèi)側,主鏈在外側(5) 螺旋的穩(wěn)定因素為堿基堆積力和氫鍵(6) 螺旋一圈含10個堿基對,螺旋直徑為2nm,螺距為3.4nmDNA變性后的理化性質增色效應:指DNA變性后對260nm紫外光的光吸收度增加的現(xiàn)象;②旋光性下降;③粘度降低;④生物功能喪失或改變。5浮力密度增加,沉降速率增加名詞解釋1) 等電點對任何一種氨基酸來說,總存在一定的pH,使其凈電荷為零,這時的pH稱為等電點2) 增色效應核酸變性時,紫外吸收增加的現(xiàn)象稱為增色效應3)Tm DNA雙螺旋有一半發(fā)生熱變性或有一半氫鍵因受熱破壞時相應的溫度4)蛋白質的變性作用 蛋白質受到某些理化因子的作用,高級結構受到破壞,生物學活性隨之喪失的現(xiàn)象5)分子雜交 兩條來源不同的單鏈核酸,只要它們有大致相同的互補堿基順序,以退火處理即可復性,形成新的雜種雙螺旋,這一現(xiàn)象稱為核酸的分子雜交6) 蛋白質的二級結構多肽鏈的主鏈部分在局部形成的一種有規(guī)律的折疊和盤繞7) 別構作用一個配體與一個蛋白質上的一個結合部位的結合影響同一蛋白質上的其他結合部位的親和力8) 輔酶和輔基與脫輔酶結合松散,使用透析和超濾等溫和方法就能除去的有機小分子與脫輔酶結合緊密,使用透析、超濾等難以除去的有機小分子9) 競爭性抑制作用:抑制劑與底物結構相似,兩者競爭與酶的活性中心結合,當抑制劑與酶結合后,可以阻礙底物與酶結合,這類作用稱為競爭性抑制作用10)酶的活性部位酶分子中直接與底物結合,并催化作用直接相關的區(qū)域金屬離子作為輔助因子的作用有哪些穩(wěn)定酶的構象;參與催化反應,傳遞電子;在酶與底物間起橋梁作用;中和陰離子簡述Km的意義1)Km在數(shù)值上等于酶促反應速度為最大速度一半時的底物濃度2) Km可近似的反應酶與底物的親和力,Km值愈小,酶與底物的親和力愈大。這表示不需要很高的底物濃度就可以達到最大反應速度3) 是酶的特征性常數(shù),可以反映酶的種類等4) 可以用來判斷反應級數(shù)試述影響酶促反應的因素?1、 、底物濃度酶濃度不變時,底物濃度較低時,反應速度與底物濃度成正比;隨著底物濃度增加,反應速度增加量逐漸減少;最后,底物濃度增加到一定量,反應速度達到最大值,不再隨底物濃度變化而變化2、 酶液濃度當反應系統(tǒng)中底物的濃度足夠大時,酶促反應速度與酶濃度成正比,即v二k[E]3、 反應溫度T一般來說,酶促反應速度隨溫度的增高而加快,但當溫度增加達到某一點后,由于酶蛋白的熱變性作用,反應速度迅速下降4、 、反應PHpH過高或過低均可導致酶催化活性的下降。酶催化活性最高時溶液的pH值就稱為酶的最適pH。5、 激活劑和抑制劑凡是能降低酶促反應速度,但不引起酶分子變性失活的物質統(tǒng)稱為酶的抑制劑。能夠促使酶促反應速度加快的物質稱為酶的激活劑。酶的激活劑大多數(shù)是金屬離子,如K+、Mg2+、Mn2+等,唾液淀粉酶的激活劑為CI-。什么是同工酶?以LDH為例試述其臨床診斷的意義催化相同化學反應,但酶分子的組成、結構、理化性質及其免疫學性質或電泳行為均不同的一組酶分析患者血清中LDH同工酶的電泳圖譜,可以幫助診斷某些組織器官是否發(fā)生病變何為別構調節(jié)?試述別構調節(jié)的機制某些代謝物能與酶分子活性中心以外的某一部位特異結合,引起酶分子蛋白構象變化,從而改變酶活性機制:別構酶是多亞基構成的寡聚酶。有催化亞基和調節(jié)亞基,別構劑以非共價鍵與酶的調節(jié)亞基結合,進而引起酶的構象改變,即亞基的解聚與聚合或輸送與緊密的變化,從而引起酶活性的改變,別構劑一般以反饋方式對代謝途徑的起始關鍵酶進行調節(jié),常見為負反饋調節(jié)。名詞解釋溶菌酶:通過水解細菌細胞壁上的肽聚糖,導致細菌不能抵抗?jié)B透壓的變化而裂解調節(jié)蛋白:作為配體,通過與特定的酶結合而調節(jié)被結合的酶活性的蛋白質稱為調節(jié)蛋白糖類:是指多羥基醛(醛糖)或多羥基酮(酮糖)以及它們的縮合物和某些衍生物14糖類主要功能:氧化放能產(chǎn)生ATP;生物貯存能量的一種方式;作為合成其他生物分子的前體和細胞的結構組分;參與細胞與細胞之間的分子識別和信號轉導脂肪的生理功能及優(yōu)點(1)貯存能量,貯能效率高于糖原和蛋白質(2)一般貯存在脂肪細胞中,與膽固醇脂一起以脂滴的形式,脂肪不溶于水,不會對細胞滲透壓產(chǎn)生影響(3)保持體溫和保護內(nèi)臟器官以及增加水生動物的浮力名詞解釋相變:隨溫度升高,生物膜膜脂上脂?;鶑挠行驙钭?yōu)闊o序,原來處于固態(tài)的膜脂逐漸轉變?yōu)榱黧w態(tài)或液晶態(tài)的過程。發(fā)生相變時的溫度稱為相變溫度。受體:能特異識別配體并與其形成可逆的二元復合物,從而引發(fā)特定的生物學效應的一種細胞中的特殊成分同工受體:同一種激素所具有的在結構和功能上有區(qū)別的幾種受體代謝組:也叫小分子清單,是指反映細胞狀態(tài)的各種小分子樣式,包括所有代謝過程的總和以及相關的細胞過程呼吸鏈:生物氧化過程中,從代謝物脫下來的高能電子需要一系列中間傳遞體,最后才能交給氧氣,在其間能量逐步釋放。這種由一系列電子傳遞體構成的鏈狀復合體稱為電子傳遞體系,或者簡稱為呼吸鏈氧化磷酸化:電子沿著呼吸鏈向下游傳遞時總伴隨著自由能的釋放,釋放的自由能有很大一部分用來驅動ATP的合成,這種與電子傳遞相偶聯(lián)的合成ATP的方式被稱為氧化磷酸化糖酵解:糖分解代謝途徑,指一分子葡萄糖通過一系列酶催化作用轉換為兩分子丙酮酸并伴隨能量生成的過程P/O值是指氧化磷酸化過程中,消耗一個原子的氧所要消耗的無機磷酸的分子數(shù),NADH的P/0值是2.5,FADH2的P/0值是1.5檸檬酸循環(huán)(三羧酸循環(huán))在有氧情況下,葡萄糖酵解的產(chǎn)物乙酰-CoA通過一系列酶催化反應徹底氧化分解成為水和二氧化碳并釋放大量能量的過程磷酸戊糖途徑:指機體某些組織以6-磷酸葡糖為起始物在6-磷酸葡糖脫氫酶作用下形成6-磷酸葡糖酸進而生成磷酸戊糖為中間代謝物的過程底物水平磷酸化:物質在生物氧化過程中,常生成一些含有高能鍵的化合物,而這些化合物可直接偶聯(lián)ATP或GTP的合成,這種產(chǎn)生ATP等高能分子的方式稱為底物水平磷酸化糖異生作用:非糖物質轉變?yōu)槠咸烟堑倪^程.機體只有肝、腎能通過糖異生補充血糖。葡萄糖-乳酸循環(huán):肌肉收縮通過糖酵解生成乳酸。肌肉內(nèi)糖異生活性低,所以乳酸通過細胞膜彌散進入血液后,再入肝,在肝臟內(nèi)異生為葡萄糖。葡萄糖釋入血液后又被肌肉攝取,這就構成了一個循環(huán),此循環(huán)稱為乳酸循環(huán)脂肪動員:在病理或饑餓條件下,儲存在脂肪細胞中的脂肪,被脂肪酶逐步水解為游離脂肪酸及甘油并釋放入血以供其他組織氧化利用,該過程稱為脂肪動員脂肪酸的B氧化:飽和脂肪酸在一系列酶的作用下,羧基端的0位C原子發(fā)生氧化,C鏈在a位C原子與0位C原子間發(fā)生斷裂,每次生成一個乙酰CoA和較原來少兩個C單位的脂肪酸,這個不斷重復進行的脂肪酸氧化過程稱為脂肪酸的0氧化聯(lián)合脫氨基作用指氨基酸與a—酮酸、谷氨酸在轉氨基作用和L—谷氨酸氧化脫氨基作用聯(lián)合反應生酮氨基酸:指在體內(nèi)能轉變?yōu)橥w的一類氨基酸。包括嚴格生酮的賴氨酸、亮氨酸,有些氨基酸既能生糖又能生酮?!景ㄉ彼帷惲涟彼?、蘇氨酸、苯丙氨酸、酪氨酸】填空1糖酵解產(chǎn)生的NADH-H+必需依靠3-磷酸甘油穿梭系統(tǒng)或蘋果酸—天冬氨酸穿梭系統(tǒng)才能進入線粒體,分別轉變?yōu)榫€粒體中的NADH和FADH2生物合成主要由NADPH提供還原能力各種細胞色素在呼吸鏈中的排列順序是:__b-c1-c_a_a-o_32糖酵解反應速度主要受-果糖磷酸激酶_、己糖激酶、—丙酮酸激酶—三種酶的調控,其中_果糖磷酸激酶_是最關鍵的限速酶丙酮酸脫氫酶系包括丙酮酸脫氫酶、二氫硫辛酸轉乙?;负投淞蛐了崦摎涿溉N酶以及TPP,_硫辛酰胺輔酶A_,_FAD_,NAD+__和Mg五種輔助因子乙醛酸循環(huán)中不同于檸檬酸循環(huán)的兩個關鍵酶是異檸檬酸裂合酶_、_蘋果酸合成酶7生物體內(nèi)ATP最主要的來源是氧化磷酸化作用8線粒體外的NADH經(jīng)3-磷酸甘油穿梭作用,進入線粒體內(nèi)實現(xiàn)氧化磷酸化,其p/o值為_2.5_9蛋白質合成所需的能量來自 ATP和GTP10_Ala_、Asp和Glu三個生糖氨基酸脫去氨基分別為丙酮酸、_草酰乙酰_和_。-酮戊二酸_.簡答題三羧酸循環(huán)的生理功能1作為需氧生物細胞內(nèi)所有代謝燃料最終氧化分解的共同代謝途徑提供多種生物分子合成的前體與呼吸鏈偶聯(lián)可產(chǎn)生更多的ATP4循環(huán)中的某些中間產(chǎn)物可作為別構效應物,去調節(jié)其他代謝途徑5產(chǎn)生CO2三羧酸循環(huán)的回補反應草酰乙酸的回補:回補的主要的形式(PEP羧化酶、丙酮酸羧化酶、PEP羧激酶)&-酮戊二酸的回補(谷丙轉氨酶催化的的轉氨基反應或谷氨酸脫氫酶催化的氧化脫氨基反應均可以將谷氨酸轉化為&-酮戊二酸)琥珀酰-CoA的回補(ILe、Vai、Met、Thr這四種氨基酸在細胞內(nèi)均可以被氧化成琥珀酰-CoA,奇數(shù)脂肪酸在細胞內(nèi)氧化也可以產(chǎn)生琥珀酰-CoA)蘋果酸的回補(蘋果酸酶催化)三羧酸循環(huán)的調控檸檬酸合酶的調控:別構調節(jié)(細胞高能狀態(tài)的指示劑、反應的中間產(chǎn)物或終產(chǎn)物均可作為負別構效應物來抑制酶活性)異檸檬酸脫氫酶的調扌空(①植物細胞的共價修飾 乙醛酸循環(huán))②別構調節(jié)a-酮戊二酸脫氫酶系的調扌空(產(chǎn)物的競爭性反饋抑制、別構調節(jié))丙酮酸脫氫酶系的調控(產(chǎn)物的競爭性反饋抑制、別構調節(jié)、丙酮酸脫氫酶的共價修飾---僅限于真核生物)糖無氧酵解的生理意義:在無氧和缺氧條件下,作為糖分解供能的補充途徑:⑴骨骼肌在劇烈運動時的相對缺氧;⑵從平原進入高原初期;⑶嚴重貧血、大量失血、呼吸障礙、肺及心血管疾患所致缺氧。在有氧條件下,作為某些組織細胞主要的供能途徑:如表皮細胞,紅細胞及視網(wǎng)膜等,由于無線粒體,故只能通過無氧酵解供能5糖有氧氧化的生理意義:是糖在體內(nèi)分解供能的主要途徑:⑴生成的ATP數(shù)目遠遠多于糖的無氧酵解生成的ATP數(shù)目;(2)機體內(nèi)大多數(shù)組織細胞均通過此途徑氧化供能。是糖、脂、蛋白質氧化供能的共同途徑:糖、脂、蛋白質的分解產(chǎn)物主要經(jīng)此途徑徹底氧化分解供能。是糖、脂、蛋白質相互轉變的樞紐:有氧氧化途徑中的中間代謝物可以由糖、脂、蛋白質分解產(chǎn)生,某些中間代謝物也可以由此途徑逆行而相互轉變6有氧氧化的調節(jié)和巴斯德效應丙酮酸脫氫酶系受乙酰CoA、ATP和NADH的變構抑制,受AMP、ADP和NAD+的變構激活。異檸檬酸脫氫酶是調節(jié)三羧酸循環(huán)流量的主要因素,ATP是其變構抑制劑,AMP和ADP是其變構激活劑。巴斯德效應:糖的有氧氧化可以抑制糖的無氧酵解的現(xiàn)象。有氧時,由于酵解產(chǎn)生的NADH和丙酮酸進入線粒體而產(chǎn)能,故糖的無氧酵解受抑制7磷酸戊糖途徑的生理意義:是體內(nèi)生成NADPH的主要代謝途徑:NADPH在體內(nèi)可用于:⑴作為供氫體,參與體內(nèi)的合成代謝:如參與合成脂肪酸、膽固醇等。⑵參與羥化反應:作為加單氧酶的輔酶,參與對代謝物的羥化。⑶維持巰基酶的活性。⑷使氧化型谷胱甘肽還原。⑸維持紅細胞膜的完整性:由于6-磷酸葡萄糖脫氫酶遺傳性缺陷可導致蠶豆病,表現(xiàn)為溶血性貧血。是體內(nèi)生成5-磷酸核糖的唯一代謝途徑:體內(nèi)合成核苷酸和核酸所需的核糖或脫氧核糖均以5-磷酸核糖的形式提供,其生成方式可以由G-6-P脫氫脫羧生成,也可以由3-磷酸甘油醛和F-6-P經(jīng)基團轉移的逆反應生成【8糖酵解的生理意義產(chǎn)生ATP提供生物合成的原料糖酵解與腫瘤:缺氧與缺氧誘導的轉錄因子參與糖酵解途徑的一些酶的兼職功能】糖異生的生理功能在饑餓或糖類攝入不足情況下,可以補充血糖,維持血糖濃度穩(wěn)定減輕或消除代謝性酸中毒植物或某些微生物使用乙酸作為糖異生前體,使得它們能以乙酸作為唯一碳源糖代謝和脂代謝是通過那些反應聯(lián)系起來的?答:(1)糖酵解過程中產(chǎn)生的磷酸二羥丙酮可轉變?yōu)榱姿岣视?,可作為脂肪合成中甘油的原料。糖有氧氧化過程中產(chǎn)生的乙酰CoA是脂肪酸和酮體的合成原料。脂肪酸分解產(chǎn)生的乙酰CoA最終進入三羧酸循環(huán)氧化。酮體氧化產(chǎn)生的乙酰CoA最終進入三羧酸循環(huán)氧化。甘油經(jīng)磷酸甘油激酶作用后,轉變?yōu)榱姿岫u丙酮進入糖代謝11糖酵解與糖異生的差別是糖酵解過程的3個個關鍵酶由糖異生的4個關鍵酶代替催化反應,且作用部位不同,糖酵解全部在胞液中,糖異生則在胞液和線粒體進行12糖酵解的中間產(chǎn)物在其它代謝中有何應用?①磷酸二羥丙酮可還原3-磷酸甘油,后者可而參與合成甘油三酯和甘油磷脂。3-磷酸甘油酸是絲氨酸的前體,因而也是甘氨酸和半胱氨酸的前體。②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兩次用于合成芳香族氨基酸的前體---分支酸。它也用于ADP磷酸化成ATP。在細菌,糖磷酸化反應(如葡萄糖生成6-磷酸葡萄糖)中的磷酸基不是來自ATP,而是來自磷酸烯醇式丙酮酸。③丙酮酸可轉變成丙氨酸;它也能轉變成羥乙基用以合成異亮氨酸和纈氨酸(在后者需與另一分子丙酮酸反應)。兩分子丙酮酸生成a-酮異戊酸,進而可轉變成亮氨酸13為什么說三羧酸循環(huán)是糖、脂和蛋白質三大物質代謝的共同通路?答:三羧酸循環(huán)是乙酰CoA最終氧化生成CO和H0的途徑。22糖代謝產(chǎn)生的碳骨架最終進入三羧酸循環(huán)氧化。脂肪分解產(chǎn)生的甘油可通過有氧氧化進入三羧酸循環(huán)氧化,脂肪酸經(jīng)0-氧化產(chǎn)生乙酰CoA可進入三羧酸循環(huán)氧化。蛋白質分解產(chǎn)生的氨基酸經(jīng)脫氨后碳骨架可進入三羧酸循環(huán),同時,三羧酸循環(huán)的中間產(chǎn)物可作為氨基酸的碳骨架接受氨后合成必需氨基酸。所以,三羧酸循環(huán)是三大物質代謝共同通路。14乙酰CoA可進入哪些代謝途經(jīng)?(乙酰CoA的去向)請列出。進入三羧酸循環(huán)氧化分解為二氧化碳和水,產(chǎn)生大量能量。以乙酰Coa為原料合成脂肪酸,進一步合成脂肪和磷脂等。以乙酰CoA為原料合成酮體作為肝輸出能源方式。以乙酰CoA味與合成膽固醇。15為什么高濃度的氨根離子能降低檸檬酸循環(huán)活性高濃度氨對丙酮酸和a-酮戊二酸的脫氫酶系有抑制作用,影響三羧酸循環(huán),而使ATP生成減少16糖脂蛋白質的連接方式:糖可以和脂形成糖脂,是以它的半縮醛羥基與脂質以糖苷鍵連接而成的糖綴化合物,包括鞘糖脂和甘油糖脂;糖蛋白和蛋白聚糖都是由蛋白質與糖通過共價鍵相連的復合物,都可以看做是蛋白質翻譯后發(fā)生糖基化修飾的產(chǎn)物;蛋白質鑲嵌在生物膜上,內(nèi)嵌部分通過疏水作用與膜脂疏水尾創(chuàng)造的疏水環(huán)境相互作用,脂錨定蛋白中,蛋白質通過共價鍵與脂肪酸結合,錨定在生物膜上19計算題1糖酵解1葡萄糖T2個丙酮酸,經(jīng)過10步反應(其中第1和3步各消耗1ATP,第4步C6T2個C3,在第7和第10步時,每個C3就各有兩次底物水平磷酸化),共生成2個NADH,4個ATP,凈生成2.5X2+4-2=7個ATP無氧條件下,丙酮酸有下面兩種去路(有氧條件下則可進入TCA)1個丙酮酸T1個乳酸,消耗1NADH,則葡萄糖T2乳酸,凈產(chǎn)生2ATP1個丙酮酸T1個乙醇+1CO,則葡萄糖T2乙醇,凈產(chǎn)生2ATP和2CO222三羧酸循環(huán)(TCA循環(huán))(檸檬酸循環(huán))在丙酮酸脫氫酶系催化下,丙酮酸0T乙酰CoA,此過程產(chǎn)生1個NADH,1個CO2然后乙酰CoA進入TCA,經(jīng)過8步反應(其中有4次氧化,只有第5步第一次底物水平磷酸化)產(chǎn)生3個NADH,1個FADH,1個GTP(ATP),(其中第3和4步分別產(chǎn)生1個CO)22則1個乙酰CoA一次TCA,產(chǎn)生2.5X3+1.5X1+仁10ATP1個丙酮酸T乙酰CoATTCA,產(chǎn)生能量10+2.5X仁12.5ATP另有3個C021葡萄糖T2個丙酮酸T2個乙酰CoATTCA,即1葡萄糖完全氧化產(chǎn)生能量12.5X2=25ATP乙醛酸循環(huán)2個乙酰CoA進入乙醛酸循環(huán),產(chǎn)生2個NADH,,此過程產(chǎn)生5個ATP若1葡萄糖T2個丙酮酸T2個乙酰CoA,2個乙酰CoAT乙醛酸循環(huán),凈產(chǎn)生7+2.5X2+5=17ATP簡述1分子丙酮酸經(jīng)三羧酸循環(huán)最終消耗哪些物質,產(chǎn)生哪些物質?丙酮酸氧化脫羧:生成1分子二氧化碳;1分子NADH+H+;進入呼吸鏈可消耗1個氧原子,生成1分子水,同時產(chǎn)生2.5分子ATP;1分子乙酰CoA經(jīng)TCA循環(huán):產(chǎn)生兩分子二氧化碳,產(chǎn)生3分子NADH+H+和1分子FADH2;進入呼吸鏈可消耗四個氧原子生成4分子水,同時放出3X2.5+1X1.5=9ATP,底物磷酸化生成1分子ATP;丙酮酸TC02+H20共產(chǎn)生12.5ATP5.1分子硬脂酸(18個碳)完全氧化成為Co2和H20凈生成多少能量1mol18C硬脂酸經(jīng)0—氧化8次,產(chǎn)生9分子乙酰CoA,8分子NADH(每個能提供2.5ATP)和8分子FADH(每個能提供1.5ATP),29分子乙酰CoA經(jīng)過TCA循環(huán)(一次循環(huán)產(chǎn)生3個NADH和1個FADH,1個ATP2(GTP),共能產(chǎn)生3*2.5+1*1.5+1=10ATP)消耗2各高能磷酸鍵,8*1.5+8*2.5+9*10-2(活化軟脂酸時用的)凈生成120ATP在硬脂酸氧化過程中全部生成的能量為8*1.5+8*2.5+9*10=122ATP其中通過氧化磷酸化(即電子傳遞體系)產(chǎn)生的NADH有8+3*9個,產(chǎn)生FADH82+1*9個通過底物水平磷酸化(一次三羧酸循環(huán)只有一次底物水平磷酸化)產(chǎn)生的ATP有9個6請計算1mol14C的飽和脂肪酸完全氧化成為H20和C02時可產(chǎn)生多少ATP°(寫出推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