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單元 人口遷徙、文化交融與認同 說課課件-2022-2023學年高二下學期歷史統(tǒng)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3文化交流與傳播_第1頁
第三單元 人口遷徙、文化交融與認同 說課課件-2022-2023學年高二下學期歷史統(tǒng)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3文化交流與傳播_第2頁
第三單元 人口遷徙、文化交融與認同 說課課件-2022-2023學年高二下學期歷史統(tǒng)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3文化交流與傳播_第3頁
第三單元 人口遷徙、文化交融與認同 說課課件-2022-2023學年高二下學期歷史統(tǒng)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3文化交流與傳播_第4頁
第三單元 人口遷徙、文化交融與認同 說課課件-2022-2023學年高二下學期歷史統(tǒng)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3文化交流與傳播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選必3第三單元

人口遷徙、文化交融與認同核心素養(yǎng)教材分析課程標準學情分析教法學法任務評價學習目標教學流程反思一、教材分析豐富多樣的區(qū)域文化文化的交流與傳播文化的傳承與保護不同方式人口遷徙商品貿易戰(zhàn)

爭單元地位文化交流與傳播目錄古代人類的遷徙和區(qū)域文化的形成06近代殖民活動和人口的跨地域轉移07現(xiàn)代社會的移民和多元文化08單元結構以古代、近代、現(xiàn)代三個橫斷面為時序推進歷史人口遷徙的時空背景、基本特征

遷入地人口結構的影響

文化交融與認同問題結構類似邏輯遞進古代人類的遷徙和區(qū)域文化的形成06華工與美洲、大洋洲的開發(fā)近代殖民活動和人口的跨地域轉移07難民的困境和救助現(xiàn)代社會的移民和多元文化08印歐人的遷徙及其對早期區(qū)域文化的影響亞歐游牧民族大遷徙對區(qū)域文化發(fā)展的影響經濟全球化和勞動力的全球流動殖民擴張與美洲族群的變化英國殖民活動與大洋洲人口結構的改變單元結構移民社會的多元文化內容先后結構相似并列關系結構相同獨特案例并列關系分析成因典型案例突破概念適度取舍重點選取補充細節(jié)打破框架案例教學二、學情分析01高二歷史選考學生02知識儲備:《綱要》(下)第1-2、7、22課,選必2第4課,選必3第2單元03關鍵能力:信息提取概括、知識調動運用、口頭規(guī)范表達04學科素養(yǎng):唯物史觀、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家國情懷一定基礎,但不牢固,貫通性不夠,課前復習還行一般較弱水平3水平2-3水平3水平2水平2-3三、目標分析大概念:人口遷徙、文化認同1.課標要求通過了解歷史上跨洲、跨國家、跨地區(qū)不同規(guī)模的人口遷徙,以及移民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zhàn),認識在遷徙與融入當地社會過程中出現(xiàn)的文化認同。唯物史觀、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家國情懷2.學習目標①根據地圖說出不同歷史時段人口遷徙的路線,通過史料,分析人口遷徙對人口結構、經濟生活、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影響,概括在特定時空條件下人口遷徙產生的動因并提煉其基本特征。②通過典型案例分析不同時段的人口遷徙和移民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zhàn),認識不同類型的文化認同問題。③通過認識歷史上異質文化碰撞、交融、發(fā)展的現(xiàn)象,增強關注現(xiàn)實的意識和人類命運共同體觀念四、任務評價大任務:以小組為單位完成一份調查報告報告主題:移民狀況調查報告內容:調查對象(個體或群體)移民原因(主、客觀)現(xiàn)狀(政治、經濟、文化、困擾、收獲等)你們的觀點其他五、教學方法

教:

“點”“面”結合,即概述性知識和典型案例結合。對典型案例,圍繞主題,拓展知識、過程和細節(jié)。

學:導學案(單元導學為核心)

六、設計思路整合、取舍知識結構化內容情境化邏輯進階化任務活動化教學評一致邏輯進階化跨越歐亞大陸的征服者認同被征服者的先進文化,促進文化發(fā)展01跨越海洋的弱勢移民群體努力爭取文化認同,促進文化發(fā)展02打破空間限制的多元社會,增強共同體觀念,促進人類發(fā)展03人類社會生產力提高影響人類文化發(fā)展07七、教學過程兩張地圖、兩則材料、兩大任務貫穿本課。公元前二千年,歐亞大陸正處于一個騷動時期……是古代文明從歷史舞臺上消失,由古典文明取而代之的過渡時期。

——斯塔夫利阿諾斯著《全球通史》(1500年以前的世界)公元五世紀,古典世界危機達到頂點……在歐洲和整個歐亞大陸引起了所謂“黑暗時代”。只有中國成功應付了入侵者,在這里隨著游牧民族出現(xiàn)也經歷了一個政治分裂時期,直到公元589年隋朝時才告結束。

——杰弗里·巴勒克拉夫主編《泰晤士世界歷史地圖集》第一課古代人類的遷徙和區(qū)域文化的形成學習任務:掌握“人口遷徙”的概念,理解人口遷徙是文化交流與傳播的重要方式。認識古代人口遷徙過程中的文化認同問題。過去一萬年的氣溫變化圖任務一分解1:印歐人大規(guī)模遷徙的客觀原因,及其成功遷徙的自身優(yōu)勢?思路提示:客觀原因:游牧民族-氣候變冷-草原退化-被迫遷徙;富庶農業(yè)文明的吸引。自身優(yōu)勢:能騎善射-馬和馬拉戰(zhàn)車(機動性強)。

因為在公元前三千紀末以前就形成文明的地區(qū)中,小亞細亞離亞歐大平原最近,而公元前三千紀后半期正是公認的印歐語系各民族開始移民的時期??磥砦麄兊臇|西乃是毗鄰的文明所具有的富庶,這種富庶使該地區(qū)很容易招致蠻族的劫掠。

——湯因比《人類與大地母親》任務分解2:請你根據地圖信息描述印歐人早期遷徙路線,結合教材說出因遷徙而形成的新族群,舉例說明對遷入地原有文明的影響。印歐人印歐人+小亞細亞=赫梯人印歐人+巴爾干地區(qū)=希臘人印歐人伊朗高原=波斯人印歐人印度=雅利安人克里特文明哈拉帕文明與被征服者融合征服遷入地居民原有文明沖擊毀滅武力征服任務分解3—經濟文化影響:觀察、比較兩張戰(zhàn)車圖片,從中你可以獲取哪些信息?推測出什么結論?①蘇美爾人使用實心驢拉戰(zhàn)車,可能影響到印歐人。②赫梯人繼承馬拉戰(zhàn)車,戰(zhàn)車使用金屬(鐵)輪輻,鐵器和馬拉戰(zhàn)車的使用使得擴張能力增強。③埃及與赫梯曾發(fā)生戰(zhàn)爭。文明可以被毀滅,文化卻會被傳承小亞細亞的赫梯帝國——文化在傳承中發(fā)展創(chuàng)新族群受其生長的自然歷史環(huán)境影響,有其獨特的文化基因,但也會被變化的環(huán)境影響。人口遷徙是文化交流和傳播的重要方式公元前二千年,歐亞大陸正處于一個騷動時期……是古代文明從歷史舞臺上消失,由古典文明取而代之的過渡時期。——斯塔夫利阿諾斯著《全球通史》(1500年以前的世界)評價任務:說說印歐人遷徙對早期區(qū)域文化還產生了哪些重要影響?

既是對學習任務一掌握情況的評估,也是訓練舊知識的調動運用的能力(本模塊第2單元、《綱要》(下)相關內容)。人口遷移文化認同根據上述材料,想一想:①阿圖爾夫最初對羅馬帝國是什么態(tài)度?②后來為什么會發(fā)生轉變?轉變:徹底消滅羅馬到復興羅馬原因:游牧民族進入羅馬帝國后,在羅馬文化影響下,逐漸接受征服者往往會被被征服者的先進文化征服游牧民族進入農耕世界后面臨的基本問題:

是否認同農耕世界先進文化的問題學習任務二:認識古代人口遷徙過程中的文化認同問題。評價任務:請用中國相關史實證明“征服者往往會被被征服者的先進文化征服”這一結論。

進入中原各少數民族主動或被動地接受中原文化,出現(xiàn)北方民族大交融;

北方人南遷促進江南地區(qū)的開發(fā);

最終為隋唐統(tǒng)一王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礎。評價學生學習任務二的掌握情況第7課近代殖民活動和

人口的跨地域轉移01

圍繞一個主題:“尋找丁龍”02

提出三個問題:丁龍是誰?丁龍還是誰?丁龍究竟是誰?03重點落實核心素養(yǎng):史料實證04突破難點:弱勢移民群體的文化認同學習任務一、丁龍是誰?是美國富豪的中國仆人是美國的“異教徒”孔子的信徒為何找他?1901年6月8日

謹此獻上12000美金支票,以支持在貴校設立中國研究。DeanLung

“aChinesePerson”

丁龍一個中國人來自哥倫比亞大學檔案館丁龍很富有嗎?

寫那封(捐款)信的人(丁龍)并不富有,在我看來他不應該對公益事業(yè)承擔如此義務,難道我們不應該認為他因此要獲得一個終身年金,比如300或250美金??ㄅ蟮侔#ǘ↓埖墓椭鳎﹣碜愿鐐惐葋喆髮W檔案館

學習任務一:不富有的丁龍為何捐出巨款在美國大學設立漢學研究?追溯華工的歷史,引導學生了解不同與強者的征服式的遷徙,華工是弱者的無可奈何的遷徙。1870加州宣布某條件之下的居住條件為非法,其實就是宣布貧窮的住在擁擠Chinatown里的中國人為非法;1876年國會報告:中國人雖有助于加州的繁榮,但舊金山之中國居民有35000之多,他們的生活方式不合公共衛(wèi)生標準,不遵守法律,文化上不能與美國人民同化。1882年5月6日,《排華法案》正式問世,法案明確規(guī)定10年內華工移民不得遷入美國。

以上內容說明華人在美國社會遇到了什么問題?中國文化和中國人的生活方式不被認同;華人被歧視和排斥。丁龍為何捐出巨款在美國大學設立漢學研究?這個華人(丁龍)是來到美國的8000萬各式各樣的移民之一,華人是最被排斥的一個群體,不管他們是出生在本土還是外國,他們本應得到尊重,我不是華人也不是華人的兒子,我也不準備為中國的種種殘酷和退化現(xiàn)象做辯護,但這個(排華法案)犯下的罪惡卻仍未終止,現(xiàn)在正是時候我們該去更多地了解那些居住在亞洲大陸和島嶼上的7億人民,而不應該輕率地認定他們全都是抽著鴉片,留著辮子地野蠻人,崇拜魔鬼的不文明人。——卡朋蒂埃寫給哥倫比亞大學校長的信

讓更多的美國人了解尊重中國的歷史和文化,試圖改變美國社會對華人的不公和偏見?!鐐惐葋喆髮W檔案館二、丁龍還是誰?是美國富豪的中國仆人是美國的“異教徒”孔子的信徒傳播中華文化的使者美國學者研究,關鍵史料:①丁龍和卡朋蒂埃寫給當時哥倫比亞大學校長的信——哥倫比亞大學檔案館②《排華法案卷宗》(丁龍自述1899年7月21日手稿)——美國國家檔案館學習任務一:尋找丁龍過程中美國學者用到哪些種類的史料?是否可靠?為什么?1905年丁龍離開美國三、丁龍究竟是誰?DeanLung“aChinesePerson”他真正的中文名是什么?他來自中國的哪里?他回到中國了嗎?他回國后的生活如何?

今從內信夾來英文信一封,就是在64年前你的祖父馬萬昌和一位很富有的美國人剩下來的通信,因為你們年少除外,所以為父未嘗提及過此事?!阕娓干倌甑臅r候遠洋美國謀生,適值這位富翁(美國人)的寫字樓工作需人,你祖父得為雇傭,取名馬進隆MarDeanLung,……美國籌建哥倫比亞大學時,你祖父捐出美金1萬元。進隆萬昌DeanLung卡朋蒂?!拔易约厚{著約翰遜先生新馬隊拉的車上山去,3英里長的DeanLung路已經被公認為是薩拉托加郡最好的道路,希望你能再來看看它。

評價任務:丁龍

馬萬昌=?“書信照片”評估學生用史料實證的態(tài)度和方法去解決問題的能力。第8課現(xiàn)代社會的移民和多元文化打通整合教材:本課主線:美國移民文化——“大熔爐”or“大拼盤”學習任務貫通第7-8課,通過史料結合教材分析在不同歷史階段,世界各地移民不斷來到北美的原因,由此產生的對北美人口結構和社會經濟文化的影響。正確認識美國社會存在的文化認同問題。遞進任務一分解(部分):①美國主要移民來源和移民結構在不同歷史階段發(fā)生了哪些變化?18世紀,主要由歐洲、非洲移民組成,歐洲移民絕大多數來自英國。20世紀初,歐洲移民仍占大多數,亞洲和拉丁美洲移民人數開始占據一定比例。20世紀60年代,歐洲移民下降,亞洲移民增加,拉丁美洲成為移民的主要來源地。20世紀80年代,歐洲移民繼續(xù)下降,亞洲移民持續(xù)增加,拉丁美洲移民構成了美國新移民的大多數。歐洲文化主導、融合印第安人文化、黑人文化等文化因素的新的美洲文化。移民來源:多源性;移民結構:階段性變化移民占比:提高人口結構:移民特別是拉丁裔和亞裔人口中占比不斷增加文化發(fā)展:多元一體文化動態(tài)發(fā)展。任務一分解(部分):①美國主要移民來源和移民結構在不同歷史階段發(fā)生了哪些變化?②美國總人口增長中移民比例的變化。③這些變化對北美人口結構和文化發(fā)展產生了什么影響?引導學生認識美國移民來源的多源性增加了美國文化的多樣性,移民結構的變化使多樣文化不斷發(fā)生變化;非歐洲移民在人口比例中的上升,美國主流文化也會發(fā)生變化。

有人說,美國是個民族“大熔爐”;也有人說,美國是個民族“大拼盤”。任務分解:1.說說“大熔爐”、“大拼盤”在此處的涵義?

2.你贊同哪一個觀點?說明理由。學習任務二:正確認識美國社會存在的文化認同問題。

引導學生理解概念。通過觀點碰撞,正確認識美國社會存在的文化認同問題:多元文化之間,特別是主流文化和非主流文化之間的求同存異,既交融又個性發(fā)展問題。“大熔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