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歷史岳麓山東一輪復習ppt課件31戰(zhàn)國時期的諸子百家_第1頁
高考歷史岳麓山東一輪復習ppt課件31戰(zhàn)國時期的諸子百家_第2頁
高考歷史岳麓山東一輪復習ppt課件31戰(zhàn)國時期的諸子百家_第3頁
高考歷史岳麓山東一輪復習ppt課件31戰(zhàn)國時期的諸子百家_第4頁
高考歷史岳麓山東一輪復習ppt課件31戰(zhàn)國時期的諸子百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模塊三

文化發(fā)展歷程模塊三文化發(fā)展歷程第十一單元中國古代的思想第十一單元中國古代的思想-3-知識坐標——理清歷史脈絡

-3-知識坐標——理清歷史脈絡-4-主旨概覽——把握單元線索儒家思想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代表,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儒家思想也兼收并蓄、不斷演進,并呈現(xiàn)出明顯的時代特色。線索一:先秦“百家爭鳴”春秋戰(zhàn)國時期,中國社會發(fā)生重大變革,各種思想流派紛紛提出治國濟世的主張,“百家爭鳴”局面出現(xiàn),形成了中國古代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春秋時期,孔子創(chuàng)立了儒家學派;戰(zhàn)國時期,孟子和荀子繼承和發(fā)展了儒家思想。線索二:漢代儒學成為正統(tǒng)西漢武帝采納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使儒家思想上升為封建統(tǒng)治的正統(tǒng)思想,并逐漸確立了在傳統(tǒng)文化中的主流地位。-4-主旨概覽——把握單元線索-5-線索三:宋明時期理學產生宋明時期儒學逐漸融合佛、道思想,先是發(fā)展為“理學”,后來出現(xiàn)了心學。其間儒學日益走向哲學化、思辨化和世俗化,儒學體系在重構的基礎上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線索四:明末清初批判思想出現(xiàn)明清之際的思想家對傳統(tǒng)儒學進行了批判與發(fā)展,使中國傳統(tǒng)文化重新煥發(fā)生機。-5-線索三:宋明時期理學產生第31講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諸子百家第31講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諸子百家-7-命題規(guī)律考題掃描1.從考查趨向看,高考對本講的內容考查較少,屬于低頻考點,主要考查儒家思想對現(xiàn)實政治的影響。2.從社會熱點看,先秦諸子民生思想中“節(jié)用”“扶弱”“公正”“仁愛”等主張與當前國家提倡的扶貧富民、關愛弱勢群體、追求公平正義具有一定相通性。3.從預測角度看,“百家爭鳴”中各主要派別的觀點及現(xiàn)實價值是較好的命題角度。-7-命題規(guī)律考題掃描1.從考查趨向看,高考對本講的內容考查-8-命題規(guī)律考題掃描考向一

古代儒家學者的政治理想1.(2015課標全國Ⅱ,24)古代儒家學者批評現(xiàn)實政治,往往稱頌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堯、舜一樣圣明。這表明了儒者(

)A.不能適應現(xiàn)實政治 B.反對進行社會變革C.理想化的政治訴求 D.以復古為政治目標答案解析解析關閉儒家學者批評現(xiàn)實政治,寄希望于統(tǒng)治者效法先賢,其目的是營造有利于儒學發(fā)展的政治環(huán)境,實現(xiàn)其政治目標,這既是儒學家的渴望,又是時代發(fā)展的需求,故選C項。儒家思想是漢代以后中國社會的主流思想,較長時間內適應了現(xiàn)實政治的需要,故排除A項;孔子主張可以逐步改良政治,歷史上的很多改革家也是儒家學者,故排除B項;復古只是儒家學者用來宣揚其政治主張的一種手段,不是政治目標,故排除D項。答案解析關閉C-8-命題規(guī)律考題掃描考向一古代儒家學者的政治理想答案-9-命題規(guī)律考題掃描名師點評“儒家思想的政治哲學解讀”是學術熱點之一,對儒家思想與社會治理關系的探討,主要集中在儒家王道政治理想的現(xiàn)代意義、儒家思想與國際秩序的構建關系上。課標全國卷高考在該命題中的體現(xiàn),引導我們要時刻關注歷史的學術動態(tài)。-9-命題規(guī)律考題掃描名師點評-10-命題規(guī)律考題掃描2.(2015山東,13)《尚書·酒誥》云:“人無于水監(jiān)(照鏡子),當于民監(jiān)?!边@句話體現(xiàn)的思想是(

)A.兼愛尚賢 B.主權在民 C.以民為本 D.道法自然答案解析解析關閉本題考查中國古代的民本思想?!叭藷o于水監(jiān)(照鏡子),當于民監(jiān)”意思是“告誡統(tǒng)治者不要把水當作鏡子,應該把人民當作鏡子”,這體現(xiàn)的是對人民的重視,即中國古代民本思想,故本題選C項?!渡袝肥侨寮医浀?反映古代儒家思想,兼愛尚賢是墨子的思想,主權在民是近代出現(xiàn)的思想,道法自然是道家的思想,故A、B、D三項都不符合題意。答案解析關閉C-10-命題規(guī)律考題掃描2.(2015山東,13)《尚書·酒-11-命題規(guī)律考題掃描考向二

孔子的教育思想3.(2014山東,13)春秋時期,孔子興辦私學,學生來自士農工商各階層。這一做法(

)A.打破了貴族壟斷教育的特權B.瓦解了宗法分封制度C.動搖了周王室的統(tǒng)治基礎D.適應了諸侯爭霸戰(zhàn)爭的需要答案解析解析關閉本題考查孔子“有教無類”的教育思想。題干材料體現(xiàn)了孔子“有教無類”的教育思想,其主要意義在于打破了原來“學在官府”的局面,即打破了奴隸主貴族壟斷教育的特權,故A項為正確答案。宗法分封制是以血緣關系為基礎的,孔子的教育思想并沒有沖擊瓦解宗法分封制,故B項錯誤;周王室統(tǒng)治的經濟基礎是井田制,政治基礎是宗法分封制,孔子的教育思想既沒有沖擊井田制,也沒有動搖奴隸主貴族的統(tǒng)治地位,故C項錯誤;孔子的教育思想以“仁”“禮”為主要內容,含有反對當時諸侯爭霸的內涵,故D項錯誤。答案解析關閉A-11-命題規(guī)律考題掃描考向二孔子的教育思想答案解析解-12-一、孔子與老子1.孔子(1)主張①政治:核心是“仁”和“禮”;提倡“為政以德”。②宗教:主張對鬼神敬而遠之。③教育:提出“有教無類”“因材施教”,學思結合。(2)地位①春秋時期思想家、政治理論家和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②其思想在當時未受重視,漢代之后成為主流。-12-一、孔子與老子-13-圖示解史《孔子講學圖》《孔子講學圖》中,孔子盤坐于臺席,弟子跪坐于四周。眾弟子年齡懸殊,衣著各異。圖片反映了孔子重視“禮”,同時體現(xiàn)了“有教無類”的教育思想。-13-圖示解史-14-2.老子(1)主張①哲學:“道”是天地萬物的本原,包含辯證法思想。②政治:倡導“無為而治”。(2)地位:道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對中國文化及思維方式、道德人格影響深遠。-14-2.老子-15-二、戰(zhàn)國時期的“百家爭鳴”1.原因(1)經濟上:井田制崩潰,封建經濟迅速發(fā)展。(2)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諸侯紛爭,分封制瓦解。(3)階級關系上:士階層的活躍和受重用。(4)思想文化上:出現(xiàn)私學,形成一些思想流派。教材補遺稷下學宮戰(zhàn)國時期齊國的教育中心和學術中心,因位于齊國國都臨淄(今山東淄博)稷門附近而得名。當時,這里集中了眾多學者。稷下學宮既繼承了西周官學的辦學形式,又綜合吸取了春秋戰(zhàn)國時期私學的長處,為先秦教育史和學術史揭開了新的一頁。-15-二、戰(zhàn)國時期的“百家爭鳴”教材補遺稷下學宮-16-2.表現(xiàn)-16-2.表現(xiàn)-17--17--18-3.特點:各派互相詰難、批駁,又彼此吸收、融合。4.意義(1)諸子思想共同構造了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基本精神。(2)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準則。(3)道家學說構成了中國2000多年傳統(tǒng)思想的哲學基礎。(4)法家思想中的變革精神,成為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圖治的理論武器。辨析比較儒家的仁愛與墨家的兼愛二者的范圍不同,儒家的仁愛范圍狹窄,且主張“克己復禮為仁”,仍然講究階級性;墨家的“兼愛”具有廣泛性,不分等級貴賤。前者代表了統(tǒng)治階級的利益,后者代表了平民百姓的利益。-18-3.特點:各派互相詰難、批駁,又彼此吸收、融合。辨析-19-主題一主題二國學初露——先秦時期的儒家思想材料一

孔子極力倡導仁人君子之道。從理想人格的意義講,孔子所謂的仁人君子不僅應關切個人自我道德品格修養(yǎng),具備忠信、孝悌、克己、禮讓、好學、知勇、仁恕等諸美德,而且更應懷抱經世濟民的情懷,“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摘編自林存光《孔子新論》-19-主題一主題二國學初露——先秦時期的儒家思想-20-主題一主題二材料二

吾將以教主尊孔子?!讨鞑蛔阋员M孔子。教主感化力所及,限于其信徒……舉中國人,雖未嘗一讀孔子之書者,而皆在孔子范圍中也……吾將以教育家尊孔子?!逃也蛔阋员M孔子。教育家之主義及方法,只能適用于一時代,一社會,而孔子之教育,則措四海而皆準,俟百世而不惑也……吾將以政治家尊孔子?!渭也蛔阋员M孔子。食政治家之賜者,不過一國……不過百年,而孔子之因時的政治,可以善當時之中國,可以善二千年訖今之中國?!幾粤簡⒊妒澜鐐ト恕?1)根據(jù)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孔子心目中“仁人君子”的形象。(2)根據(jù)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對孔子的評價。-20-主題一主題二材料二吾將以教主尊孔子。……而教主不足-21-主題一主題二【思路指導】

-21-主題一主題二【思路指導】-22-主題一主題二【史論形成】先秦儒學的基本特征(1)政治特征:重視傳統(tǒng)、注重繼承;政治和倫理相結合;在治國方略上主張德治,以德為主,德刑相輔,強調為政以德;重人治,注重對人進行引導的禮治而不是對人實施純粹強制的法治;和貴中庸;在天與人的關系上重于人事,虛于天命。(2)倫理特征:強調仁和禮,仁是思想的內核。仁是主觀道德修養(yǎng),禮是客觀制度規(guī)范。(3)經濟特征:認為人民的貧富與國家的治亂安危有很大的關系。同時提倡對財富欲望加以節(jié)制,要重義輕利。(4)教育特征:孔子提出有教無類的教育思想,他創(chuàng)辦私學,開創(chuàng)了平民能夠接受教育的新時代。先秦儒家除了重視禮、義、信等,還注重培養(yǎng)為政治國的能力,強調理論與實際的結合與統(tǒng)一。-22-主題一主題二【史論形成】先秦儒學的基本特征-23-主題一主題二對點訓練1.(2018黑龍江哈三中第二次驗收考試,30)在儒家傳統(tǒng)里,一個思想性的人物,支持他生活的一個最強烈因素不是思想本身的探索,而是歷史文化的使命和社會風教的責任。據(jù)此,儒家更關注(

)A.得君行道 B.著書立說C.歷史研究 D.世界影響答案解析解析關閉據(jù)材料“一個思想性的人物,支持他生活的一個最強烈因素不是思想本身的探索,而是歷史文化的使命和社會風教的責任”可知儒家更關注社會現(xiàn)實和自己的歷史使命,也就是積極入世,得君行道,故A項正確;著書立說、歷史研究、世界影響均不符合題意,故B、C、D三項錯誤。答案解析關閉A-23-主題一主題二對點訓練答案解析解析關閉據(jù)材料“一個-24-主題一主題二殊途同歸——諸子百家思想的相通性材料

春秋戰(zhàn)國時期,諸子百家都在提出自己的思想,他們各自代表的利益不同:儒家代表奴隸主貴族的利益,法家代表新興地主階級的利益,墨家代表小生產者的利益,道家代表沒落貴族的利益。他們的主要觀點也不相同:儒家主張“禮治”和“德治”,法家主張法治,道家主張無為,墨家主張“兼愛”“非攻”。但由于他們面臨的社會條件是相同的,在一些具體問題上自然會提出相同的觀點,而且有些社會規(guī)律大家都是認同的。如當時諸子各家都意識到了犯罪與經濟的內在聯(lián)系;面對當時百姓困苦、戰(zhàn)亂頻仍的狀態(tài),各家都提出了一統(tǒng)天下、關注民生的主張,一個時代的思想不可避免地要帶上那個時代的烙印?!幾岳m(xù)曉梅《儒墨道法思想的相通性》-24-主題一主題二殊途同歸——諸子百家思想的相通性-25-主題一主題二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百家爭鳴”時期諸子百家思想的異同之處。【思路指導】材料首先從代表的階級利益、核心觀點等角度探討了“百家爭鳴”時諸子百家思想的相異之處;繼而指出在相同歷史條件和背景下,諸子百家必然會提出一些相同觀點,如犯罪與經濟的關系、一統(tǒng)天下關注民生的主張等。這種思路與傳統(tǒng)觀點只強調諸子百家的相異之處有一定的區(qū)別,在備考時應特別關注。-25-主題一主題二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百家爭鳴”-26-主題一主題二【史論形成】早期儒、墨、道、法的具體觀點中有很多相通之處,這樣就為中國封建社會中儒法合流、各家綜合打下了基礎。-26-主題一主題二【史論形成】早期儒、墨、道、法的具體觀點-27-主題一主題二-27-主題一主題二-28-主題一主題二對點訓練2.荀子給儒家的“禮”賦予“法”的內容,其弟子韓非批判繼承了老子的思想,把老子唯心主義的“道”,改造為唯物主義的“道”。這表明戰(zhàn)國時期(

)A.“百家爭鳴”中有共鳴之處B.儒學匯集了各家思想精華C.“百家爭鳴”局面歸于沉寂D.諸子百家的主張基本一致答案解析解析關閉材料反映出儒家對法家思想的吸收,法家對老子思想的繼承,都反映出思想的融合,表明“百家爭鳴”中有共鳴之處,故A項正確;材料沒有反映儒學匯集了各家思想精華,故B項錯誤;材料反映出當時思想的活躍,故C項錯誤;諸子百家的主張既有融合,也有相互的批駁,不可能基本一致,故D項錯誤。答案解析關閉A-28-主題一主題二對點訓練答案解析解析關閉材料反映出儒-29-一、“百家爭鳴”出現(xiàn)的原因

-29-一、“百家爭鳴”出現(xiàn)的原因-30--30--31-對點訓練3.(2018山東德州期末,2)有人認為“百家爭鳴”“正是(戰(zhàn)國時期)政治混亂迫使那些思想者不斷反思社會的本質以及人民所應該承擔的角色”。由此可見(

)A.戰(zhàn)國時期諸子百家開始出現(xiàn)B.諸子百家的主張一致C.社會變革推動“百家爭鳴”產生D.諸子都認同民本思想答案解析解析關閉諸子百家開始出現(xiàn)于春秋時期,故A項錯誤;諸子百家各有主張,在一些問題上雖會有相同的看法,但不能說其主張一致,故B項錯誤;據(jù)材料“正是(戰(zhàn)國時期)政治混亂迫使那些思想者不斷反思社會的本質以及人民所應該承擔的角色”得出社會變革推動“百家爭鳴”產生,故C項正確;諸子都認同民本思想說法過于絕對,故D項錯誤。答案解析關閉C-31-對點訓練答案解析解析關閉諸子百家開始出現(xiàn)于春秋時-32-二、百家爭鳴的焦點1.人性善惡。孔子認為“性相近”;孟子認為“人性本善”;荀子及法家認為“人性本惡”。2.如何處理人際關系(1)關于普通的人與人之間關系問題:孔子提出“愛人”的主張,但講求等級;墨子提出“兼愛”的觀點,即互敬互愛,不分等級。(2)關于統(tǒng)治者與被統(tǒng)治者之間的關系問題:孟子從“人性本善”的理論出發(fā),提出了“君輕民貴”的觀點;荀子從“人性本惡”的理論出發(fā),提出“君舟民水”的觀點。3.人與自然的關系荀子提出“天行有?!薄爸铺烀弥?老子認為人應順應自然。-32-二、百家爭鳴的焦點-33-4.治國方略孔子主張“德治”;孟子主張“仁政”;荀子主張用“仁義”“王道”施政;法家實行“法治”;老子采取“無為而治”;墨子提出“兼愛”與“尚賢”。5.人生態(tài)度。儒家主張積極入世,強調社會責任;道家則主張“逍遙”的人生態(tài)度,主張避世,強調超脫。-33-4.治國方略-34-對點訓練4.(2018廣東惠州期末,23)春秋時期,孔子周游列國,宣揚德治;孟子游說諸侯,推行仁政;墨子聚眾講學,抨擊暴政;韓非著書立說,開創(chuàng)法家;孫武遠涉吳國,大展治軍之才。他們共同的出發(fā)點是(

)A.順應變革潮流厚古薄今B.鏟除周制弊端加強集權C.輔佐各國諸侯富國強兵D.為改善君王統(tǒng)治出謀劃策答案解析解析關閉春秋戰(zhàn)國時期,社會動蕩,各派思想家紛紛從自己的立場出發(fā),為改善君主統(tǒng)治出謀劃策,故D項正確;A項中厚古薄今說法錯誤;孔子主張維護周禮,B項錯誤;C項輔佐說法錯誤。答案解析關閉D-34-對點訓練答案解析解析關閉春秋戰(zhàn)國時期,社會動蕩,-35-【典例剖析】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入世是指步入社會和投身社會。著名教授樊和平先生認為,人生的安身立命,需要一種良好的人文素質。博大精深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具有“血緣、情理、入世”三大基本要素,構成傳統(tǒng)文化與現(xiàn)代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儒家文化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從政治思想到倫理思想,乃至人生哲學,無不體現(xiàn)著一種積極的入世精神。中國古代士人都是在以儒家思想為主的傳統(tǒng)下成長起來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入世思想是大多數(shù)古代士人共同的人生目標,而“兼濟天下”與“獨善其身”互補的人生價值取向則是他們共同的心態(tài),“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就成為深受儒家思想熏陶的古代士人的人生哲學?!幾詣⒑闵健度寮胰胧谰窦艾F(xiàn)代價值》等-35-【典例剖析】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36-解讀材料,圍繞儒家文化的“入世精神”提煉出一個觀點,并運用中國思想文化史的史實加以論述。(要求:寫出觀點,觀點合理、明確,史論結合)-36-解讀材料,圍繞儒家文化的“入世精神”提煉出一個觀點,-37-參考答案:觀點:儒家文化的入世精神,體現(xiàn)了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改革精神;儒家文化的入世精神,體現(xiàn)出了個人與社會、自我價值與社會價值的高度統(tǒng)一;儒家文化的入世精神,反映了儒家學者關心現(xiàn)實,關心民生,愛國憂民的政治情懷。示例:觀點:儒家文化的入世精神,體現(xiàn)了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改革精神。論述:春秋戰(zhàn)國時期,面對“禮崩樂壞”的局面,孔子在政治上主張“克己復禮”,實行“仁政”,恢復周禮,重建社會等級制度;在人際關系上強調“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張寬恕與和諧。體現(xiàn)出了儒家思想直面社會變革、積極入世、力圖改造社會的政治主張。后世的孟子、董仲舒和朱熹的思想都繼承了這一傳統(tǒng)??偨Y:儒家文化的這種入世精神反映出士人協(xié)調社會關系、維護社會秩序的政治追求。-37-參考答案:觀點:儒家文化的入世精神,體現(xiàn)了強烈的社會-38-解析:本題為開放性試題,強調儒家的入世精神。首先表明觀點,對儒家入世精神給予解釋和表明態(tài)度。論述要結合階段發(fā)展的特征,以典型人物的事例和行為進行說明,如孔子主張“仁”的思想在當時不受重視,但是“明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積極周游列國,宣揚其思想;后世漢代的董仲舒、宋明時期理學家都秉承了這一精神,積極地面對現(xiàn)實社會,體現(xiàn)了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最后,進行總結升華即可。-38-解析:本題為開放性試題,強調儒家的入世精神。首先表明-39-情懷鏈接儒家思想的現(xiàn)實意義(1)儒家強調“有教無類”“因材施教”“學思結合”的教育教學思想,對我國當代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和人才的培養(yǎng)有積極作用。(2)儒家提倡“孝”“仁義”“誠信”等道德倫理觀,有助于構建和諧人際關系,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3)儒家強調“正身自省”“修己安人”,加強道德修養(yǎng),有助于約束和規(guī)范市場經濟主體的交易活動和行為,有利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正常、有序地進行。(4)儒家提倡的“仁”“德治”“民本”思想,有利于維護社會穩(wěn)定,促進經濟發(fā)展。(5)儒家主張的“大一統(tǒng)”思想有利于鞏固中華民族的統(tǒng)一。-39-情懷鏈接儒家思想的現(xiàn)實意義dsfdbsy384y982ythb3oibt4oy39y409705923y09y53b2lkboi2y58wy0ehtoibwoify98wy049ywh4b3oiut89u983yf9ivh98y98sv98hv98ys9f698y9v698yv98x98tb98fyd98gyd98h98ds98nt98d8genklgb4klebtlkb5ktkeirh893y89ey698vhkrnelkhgi8eyokbnkdhf98hodfhxvy78fd678t9fdu90gys98y9shihixyv78dfhvifndovhf9f8yv9onvkobkwkjfegiudsfdbsy384y982ythb3oibt4oy39y409705923y09y53b2lkboi2y58wy0ehtoibwoify98wy049ywh4b3oiut89u983yf9ivh98y98sv98hv98ys9f698y9v698yv98x98tb98fyd98gyd98h98ds98nt98d8genklgb4klebtlkb5ktkeirh893y89ey698vhkrnelkhgi8eyokbnkdhf98hodfhxvy78fd678t9fdu90gys98y9shihixyv78dfhvifndovhf9f8yv9onvkobkwkjfegiudsfdbsy384y982ythb3oibt4oy39y409705923y09y53b2lkboi2y58wy0ehtoibwoify98wy049ywh4b3oiut89u983yf9ivh98y98sv98hv98ys9f698y9v698yv98x98tb98fyd98gyd98h98ds98nt98d8gendsfdbsy384y982ythb3oibt4oy39y456384866666gjfdghmghm56384866666gjfdghmghm

56384866666gjfdghmghm

56384866666gjfdghmghm

56384866666gjfdghmghm

56384866666gjfdghmghm

56384866666gjfdghmghm

56384866666gjfdghmghm

56384866666gjfdghmghm

56384866666gjfdghmghm

56384866666gjfdghmghm

56384866666gjfdghmghm

56384866666gjfdghmghm

56384866666gjfdghmghm56384866666gjfdghmghm56384866666gjfdghmghm563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