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國古代文論余琳
第一章先秦的文學觀念問題一:先秦的“文”與后世的“文”在概念的內涵與外延上有什么不同?《文心雕龍·原道》文之為德也大矣,與天地并生者何哉?夫玄黃色雜,方圓體分,日月疊璧,以垂麗天之象;山川煥綺,以鋪理地之形。此蓋道之文也。仰觀吐曜,俯察含章,高卑定位,故兩儀既生矣。唯人參之,性靈所鐘,是謂三才。為五行之秀,實天地之心。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傍及萬品,動植皆文:龍鳳以藻繪呈瑞,虎豹以炳蔚凝姿;云霞雕色,有逾畫工之妙;草木賁華,無待錦匠之奇。夫豈外飾,蓋自然耳。
《說文》:“文,錯畫也,象交文?!薄吨芤住は缔o下》:古者庖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于天,俯則觀法于地,視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于是始作易八卦?!吨芤住ゅ鑲鳌罚河^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開始具有本體論含義。《釋名釋言》:“文者,會集眾彩以成錦繡,會集眾義以成辭義,如文繡然也。”《周禮考工記》:“畫繪之事,雜五色。青與赤謂之文,赤與白謂之章。”文具有視覺美、美煥性?!段男牡颀堅馈罚骸叭宋闹?,肇自太極?!薄墩撜Z八修》:“周監(jiān)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從周?!薄蹲髠鳌废骞荒辏翰伙棢o貌,無禮不文。《國語魯語上》:“服,心之文也,如龜也,灼其中,必文其外?!薄盾髯硬黄垺罚骸熬訉挾粌K,廉而不劌,辯而不爭,察而不激,寡立而不勝,堅強而不暴,柔從而不流,恭敬謹慎而容,夫是之謂至文?!痹谥袊缙陉P于文的觀念意識中,以及負載了太多的人文涵義、人文意義與人文價值。明朝宋濂《文原》中說:故凡有關民用及一切彌綸范圍之具,悉囿乎文,非文之外別有其他也。人的一切生存方式都納入文的范疇,在文逐漸狹義為文學的專稱之后,并沒有淡化和失去,而是依然全面地濃縮在或滲透在中國古代的文學觀念中,從而使中國古代文學至少在理念上負載了太過廣泛的、非“文學性”的人文性質與人文使命。
討論如何反思與重新定義“文化”、“文明”、“文以載道”等概念?如何定義中國文學觀念起源時期的特點?第二節(jié):先秦文學理論批判萌芽《左傳》襄公二十九年季札觀樂(詩)發(fā)表的評論:《周南》、《召南》:“美哉!始基之矣。猶未也,然勤而不怨矣。”樂工歌《鄭》之后:“美哉,其細已甚,民弗堪也,是其先亡乎?”樂工又歌《小雅》:“美哉!思而不貳,怨而不言,怨而不言,其周德之衰乎?猶有先王之遺民焉?!薄霸娧灾尽钡奶岢觥渡袝鴪虻洹罚骸暗墼唬嘿?!命汝典樂,教胄子。直而溫,寬而栗,剛而無虐,簡而無傲,詩言志,歌詠言,聲依詠,律和聲;八音克諧,無相奪倫:神人以和?!辟缭唬骸坝?!予擊石拊石,百獸率舞。”詩言志:指詩歌表現(xiàn)的與政教相聯(lián)系的人生態(tài)度與理想抱負。詩言志,歌永言是一個倫理美學的概念,或者一種關于文學功能的主張。新的理解(王小盾)
論漢文化的“詩言志,歌永言”傳統(tǒng)詩:是心志發(fā)為朗誦歌:是把朗誦的聲調加以延長聲:即曲調,是對歌聲的模仿律:即樂律,是對曲調加以調和這段話講的是儀式上的語言和音樂,而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文學和音樂。詩與巫祝傳統(tǒng)儀式中的瞽蒙與巫祝?!吨芏Y春官大師》:“教六詩,曰風,曰賦,曰比,曰興,曰雅,曰頌?!薄吨芏Y春官瞽蒙》:“掌九德、六詩之歌,以役大師。”巫祝:朗誦傳統(tǒng),瞽蒙:樂歌傳統(tǒng)。詩與歌在先秦《詩經》中區(qū)分為使用雅言的朗誦和本色的謳歌。分為“雅”與“風”劉向:不歌而誦謂之賦這種不歌而誦,在春秋期間成為廣泛流行的外交方式形成“賦詩言志”的風尚,結晶就是“賦”這一文體。思考內容請談談傳統(tǒng)“詩言志”的內涵與提出的語境請談談《論漢文化的“詩言志,歌永言”傳統(tǒng)》一文如何重新界定了“詩言志”傳統(tǒng)請談談該文的研究思路請談談你讀了本篇論文后,對現(xiàn)代學術研究的體會孔子和儒家的文學觀孔子籍貫:魯國人魯國,周朝的同姓諸侯國之一。姬姓,侯爵。周武王滅商,建立周朝后,封其弟周公旦于少昊之虛曲阜,是為魯公。商代與周代的文化傳統(tǒng)青銅器裝飾商代主要紋飾:獸面紋,夔龍紋。西周主要紋飾:鳳鳥紋,瓦紋,雷紋,窮曲紋等?!蹲髠鳌烦晒陣笫拢陟肱c戎。《左傳》莊公三十二年神,聰明正直而壹者也?!蹲髠鳌坊腹辏悍蛎?,神之主也?!蹲髠鳌氛压四辏禾斓肋h,人道邇,非所及也,何以知之?灶焉知天道?是亦多言矣,豈不或信?孔子的哲學思想《論語顏淵》死生有命,富貴在天?!疤旌窝栽??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論語述而》:“子不語怪、力、亂、神”《論語先進》:“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子貢:“夫子之文章可得而聞也,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也。”致思特征孔子不愿對抽象的理論問題做宏觀的思辨的研究,他更注意的是具體實際問題的研究。這種思維特點對中國的文化傳統(tǒng)和文學理論批評發(fā)展都有著深刻的影響。中庸美學中,即中正,中和,無過無不及?!墩撜Z雍也》:“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評述觀點:中庸之道,是孔子處于變革時代思想矛盾狀況的反應,他企圖在新與舊,進步與保守的激烈沖突中,把雙方調和統(tǒng)一起來?!抖Y記·中庸》“喜怒哀樂之未發(fā)謂之中,發(fā)而皆中節(jié)謂之和”《禮記·中庸》“中為大本,和則為用”中和之美,是內部正直而煥發(fā)出來的協(xié)調之美,是事物以內在品格之端正而自覺處于平衡、均勻狀態(tài)之下?!氨M善盡美”的美學觀《論語八修》子謂《昭》:盡美矣,又盡善也。謂《武》:盡美矣,未盡善也。《論語雍也》知者樂水,仁者樂山。朱熹《四書章句集注》:知者達于事理而周流無滯,有似于水,故樂水。仁者安于義理,而厚重不遷,有似于山,故樂山。善:仁、義。美:禮、樂。文學批評的標準《論語為政》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邢昺《論語注疏》:“詩之為體,論功頌德,止僻防邪,大抵歸于正,故此一句可以當之也?!彼紵o邪:與“中和”之美一致?!皹范灰?,哀而不傷,言其和也。”朱熹:此言為此詩者,得其性情之正,聲氣之和也。溫柔敦厚的儒家美學。文學的社會作用《論語陽貨》:子曰:小子何莫學夫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興:感發(fā)意志,引譬連類。觀:考見得失,觀人之志。群:和而不流,群而不黨。怨:發(fā)為心聲,獻詩諷諫。雅樂與鄭聲總結孔子詩學思想特色:現(xiàn)實現(xiàn)世性主體維度功用目的性道德倫理性道家文學觀老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論老子的哲學觀:自然之道道的前理論范疇屬性(1)水之道(2)原始生命觀老子論道1),無狀之狀,無物之象:視之不見,聽之不聞,博之不見2)精神與物質混合體: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其中有物,其中有象。3)自在、自為、自由,萬物始因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莊子論道《知北游》:物物者非物也。物出,不得先物也?!吨庇巍罚赫颜焉谮ぺぃ袀惿跓o形,精神生于道,形生于精,而萬物以形相生。老子創(chuàng)造的前置理論背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司馬遷:無為自化、清凈自正。老子創(chuàng)造觀: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謂令人口爽。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棄絕人工,委任自然。莊子創(chuàng)造論《逍遙游》:至人無已,神人無功,圣人無名。擢[zhuó]亂六律,鑠絕竽瑟,塞瞽曠之耳,而天下始人含其聰矣。滅文章,散五采,膠離朱之目,而天下始人含其明矣。毀絕鉤繩,而棄規(guī)矩,攦工倕之指,而天下始人有其巧矣?!肚f子外篇馬蹄》馬,蹄可以踐霜雪,毛可以御風寒,龁草飲水,翹足而陸,此馬之真性也。雖有義臺路寢,無所用之。及至伯樂,曰:“我善治馬?!睙?,剔之,刻之,雒之,連之以羈馽,編之以皂棧,馬之死者十二三矣;饑之,渴之,馳之,驟之,整之,齊之,前有橛飾之患,而后有鞭筴之威,而馬之死者已過半矣。陶者曰:“我善治埴,圓者中規(guī),方者中矩?!苯橙嗽唬骸拔疑浦文荆咧秀^,直者應繩?!狈蜊局?,豈欲中規(guī)矩鉤繩哉?然且世世稱之曰“伯樂善治馬”而“陶、匠善治埴、木”,此亦治天下者之過也。五色不亂,孰為文采;五聲不亂,孰應六律;夫殘樸以為器,工匠之罪也。毀道德以為仁義,圣人之過也。莊子美學思想莊子反對人為造作的藝術。主張無為,主張任真自然。他認為自由的活動,即是不帶任何實用的目的。《天道篇》:夫帝王之德,以天地為宗,以道德為主,以無常為常。無為也,則用天下而有馀,有為也,則為天下用而不足。故古之人貴夫無為也。《知北游》: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天道篇》:夫虛靜恬淡,寂寞無為者,萬物之本也?!o而圣,動而王,無為也而尊,素樸而天下莫能與之爭美?!洞笞趲煛罚禾斓嘏c我并生,而萬物與我合一。人籟、地籟、天籟人籟是人借助樂器所演奏出來的音樂。地籟是風吹動自然藉大大小小的孔竅而發(fā)出的自然之音。天籟:無樂之樂,樂之至也。特征:聽之不聞,其聲視之,不見其行,充滿天地,苞裹六極繪畫:解衣般礴《田子方》:宋元君將畫圖,眾史皆至,受揖而立;舐筆和墨,在外者半。有一史後至者,檀檀然不趨,受揖不立,因之舍。公使人視之,則解衣般礴臝。君曰:“可矣,是真畫者也?!蔽膶W:言意之表《秋水》:可以言論者,物之粗也。可以意致者,物之精也。言之所不能論,意之所不能察致者,不期精粗焉。郭象注:唯無而已,何精粗之有哉!莊子的藝術創(chuàng)作論虛靜:夫虛靜恬淡寂寞無為者,萬物之本也?!度碎g世》:若一志,無聽之以耳,而聽之以心;無聽之心,而聽之以氣。耳止于聽,心止于符。氣也者,虛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虛,虛者,心齋也。《大宗師》:墮肢體,黜聰明,離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謂坐忘。虛靜可以使人進入大明的境界。去欲、自由、能動、超時空《在宥》: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極,昏昏默默。無視無聽,抱神以靜,形將自正。必靜必清,無勞女形,無搖女精,乃可以長生。目無所見,耳無所聞,心無所知,女神將守形,形乃長生。慎女內,閉女外,多知為敗。我為女遂于大明之上矣。與老子“玄覽”說對比1,致虛極,守靜篤。2,滌除玄覽,能無疵乎?河上公注云:心居玄冥之處,覽知萬物,故謂之玄覽。道家關鍵詞思維方式:體認觀照否定之肯定思維重心:物我形神言意思考道家所論之道于儒家所論之道是否有所區(qū)別?儒、道兩家文藝美學思想的本質區(qū)別?先秦百家中其他重要文學思想流派1,墨家的功利主義文學觀先質后文,弊于用而不知文。2,商鞅,韓非法家文學觀“煩言飾詞而無實用”“糟糠不飽者,不務梁肉;短褐不完者,不待文繡。夫治世之事,急者不得,則緩則非所務也?!薄兑讉鳌肺膶W觀1,象與物的關系易象——意象易象:(1)觀物取象《文心雕龍》:詩人感物,聯(lián)類不窮。(2)圣人有以見天下之賾,而擬諸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謂之象。是故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老子“象”:物象易象之象:符號《易》學與《文心雕龍》《文心雕龍》不僅是按《周易》數(shù)理來組織全書,而且,它的風格理論體系,也是按照《周易》數(shù)理建立起來的。乾卦與《風骨》篇《乾象》:天行健《乾文言》:大哉乾乎,剛健中正,純粹精也。六爻發(fā)揮,旁通情也?!锻隋琛罚呵幸?,文明以健,中正而應,君子正也。《大有彖》:其德剛健而文明,應乎天而時行?!断缔o下》:夫乾,天下之至健也?!讹L骨》篇若能確乎正式,使文明以健,則風清骨峻,篇體光華。是以綴慮裁篇,務盈守氣,剛健既實,輝光乃新。釋風骨風骨是一種特殊的風格,特征在于明朗、健康、遒勁而有力。風指文章中思想感情表現(xiàn)得鮮明爽朗,骨是指作品的語言質樸而勁健有力,風骨結合起來,是指作品具有明朗剛健的藝術風格?!吨芤住防は蟆独ゅ琛罚汉牍獯蟆独へ场罚毫?,含章可貞?!独は蟆罚汉驴韶?,而時發(fā)也?!段难浴罚宏庪m有美,含之。《文言》:坤至柔而動也剛,至靜而德方。/含為以陰包陽之象;
弘為以陽弘陰之象;
光為坤體浸入乾體而獲光澤之象;大為乾體支撐坤體而致壯大之象?!峨[秀》夫隱之為體,義生文外,秘響傍通,伏采潛發(fā)。譬爻象之變互體,川瀆之韞珠玉也?;ンw變爻,而化成四象;珠玉潛水,而瀾表方圓。始正而末奇,內明而外潤。(含弘光大)伏采潛發(fā)。
對立關系顯、正——隱、曲剛健、陽——婉晦,陰風骨——隱秀劉師培在《論文章有生死之別》說:剛者以風格勁氣為上,柔以隱秀為勝。凡偏于剛而無勁氣風格,偏于柔而不能隱秀者,皆死也?!扼w性》八體和《周易》八卦典雅---------------------------------乾遠奧---------------------------------坤精約---------------------------------震顯附----------------------------------艮繁縟----------------------------------兌壯麗----------------------------------離新奇----------------------------------巽輕靡----------------------------------坎《周易系辭》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陳,貴賤位矣。動靜有常,剛柔斷矣。方以類聚,物以群分,吉兇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變化見矣。是故剛柔相摩,八卦相蕩。典雅:镕式經誥,方軌儒門。乾:剛健中正。遠奧:馥采典文,經理玄宗?!段男牡颀埧傂g》:奧者復隱《原道》:符采復隱隱秀——坤卦——含弘光大精約:核字省句,剖析毫厘。震卦:君子以恐懼修省。震卦:又為日門,當春分陰陽,之所交也,是臣出君門與四方賢人交有成功之象也。鄭玄釋震之義云:震為雷。雷,動物之氣也。雷之發(fā)聲,猶人君出政敎,以動中國之人也,故謂之震。人君有善聲敎,則嘉會之禮通矣。顯附:辭直義暢,切理厭心。艮卦:艮其輔,言有序。彖傳:艮,止也。時止則止,時行則行,動靜不失其時,其道光明。象傳說:兼山艮,君子以思不出其位。繁縟:博喻釀采,煒燁枝派。兌卦:兌,說也。君子以朋友講習。《文心雕龍論說》:若毛公之訓《詩》,安國之傳《書》,鄭君之釋《禮》,王弼之解《易》,要約明暢,可謂式矣。說者,悅也。兌為口舌,故言咨悅懌,過悅必偽,故舜驚讒說。壯麗:高論宏裁,桌爍異采。離卦:離,麗也。日月麗乎天,百谷草木麗乎土,重明以麗乎正,乃化成天下。新奇:擯古競今,危側趨詭。巽卦:隨風,巽。巽究為躁卦,故無初有終也。巽者,卑順之名。輕靡:浮文弱植,縹緲附俗??藏裕嚎灿须U,求小得。陽陷陰中,附于柔弱之陰。八卦九宮圖東南巽新奇南離壯麗西南坤遠奧東震精約陽(風骨)陰(隱秀)西兌繁縟東北艮顯附北坎輕靡西北乾典雅雅與奇反,奧與顯殊,繁與約舛,壯與輕乖。文辭根葉,苑囿其中矣。八體雖殊,會通合數(shù),得環(huán)其中,則輻輳相成。《周易說卦》:帝出乎震,齊乎巽,相見乎離,致役乎坤,說言乎兌,戰(zhàn)乎乾,勞乎坎,成言乎艮?!吨芤渍f卦》:帝出乎震(崔憬曰:帝者,天之王氣也。至春分,則震王而萬物出生),齊乎巽(立夏,則巽王而萬物絜齊),相見乎離,
夏至,則離王而萬物皆相見也),致役乎坤,(
立秋,則坤王而萬物致養(yǎng)也),說言乎兌(秋分,則兌王而萬物所說),戰(zhàn)乎乾(立冬,則乾王而陰陽相薄),勞乎坎(冬至,則坎王而萬物之所歸也),成言乎艮(立春則艮王而萬物之所成終成始也。以其周王天下,故謂之帝)。萬物出乎震,震,東方也。齊乎巽,巽,東南也。齊也者,言萬物之絜齊也。離也者,明也。萬物皆相見,南方之卦也。,,神也者,妙萬物而為言者也(韓康伯曰:于此言神者,明八卦運動,變化推移,莫有使之然者。神則無物,妙萬物而為言也。明則雷疾風行、火炎水潤,莫不自然相與,而為變化,故能萬物既成先秦文學理論總結雅斯貝爾斯:《歷史的起源與目標》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之間,尤其是公元前600至前300年間,是人類文明的“軸心時代”.“軸心時代”發(fā)生的地區(qū)大概是在北緯30度上下,就是北緯25度至35度區(qū)間。這段時期是人類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時期。在軸心時代里,各個文明都出現(xiàn)了偉大的精神導師———古希臘有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以色列有猶太教的先知們,古印度有釋迦牟尼,中國有孔子、老子……他們提出的思想原則塑造了不同的文化傳統(tǒng),也一直影響著人類的生活。而且更重要的是,雖然中國、印度、中東和希臘之間有千山萬水的阻隔,但它們在軸心時代的文化卻有很多相通的地方。在那個時代,古希臘、以色列、中國和印度的古代文化都發(fā)生了“終極關懷的覺醒”。換句話說,這幾個地方的人們開始用理智的方法、道德的方式來面對這個世界,同時也產生了宗教。它們是對原始文化的超越和突破。而超越和突破的不同類型決定了今天西方、印度、中國、伊斯蘭不同的文化形態(tài)。那些沒有實現(xiàn)超越突破的古文明,如巴比倫文化、埃及文化,雖規(guī)模宏大,但都難以擺脫滅絕的命運,成為文化的化石。而這些軸心時代所產生的文化一直延續(xù)到今天。每當人類社會面臨危機或新的飛躍的時候,我們總是回過頭去,看看軸心時代的先哲們是怎么說的。兩漢經學時代的文學理論批評從漢武帝開始,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董仲舒改造先秦儒家思想,從“天人感興”的觀念出發(fā)把儒家沈雪花,提出“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變,道亦不變?!睗h代儒家與先秦儒家的區(qū)別:1,保守性增強,批評性減弱。2,漢儒神秘主義傾向增加了。隨著漢代讖緯學說的盛行,認為文藝現(xiàn)象與自然現(xiàn)象、社會現(xiàn)象之間存在著神秘的,必然的聯(lián)系,把文藝創(chuàng)作中的心物交感看做是陰陽五行中的“同類相動”、“同氣相感”的結果。3,對詩歌本質認識的深化,將“志”、“情”緊密結合了起來,對文學的抒情特性有了更充分的論說。翼奉:“詩之為學,情性而已”《詩緯》:“詩者,持也?!背郑秩饲樾?。劉向《說苑》:詩歌:“思積于中,滿而后發(fā)”,“抒其胸而發(fā)其情?!?,明確了詩歌與現(xiàn)實,文學和時代的關系班固《漢書藝文志詩賦略論》:樂府“感于哀樂,緣事而發(fā)。”何休《公羊傳解詁》:“饑者歌其食,勞者歌其事?!睗h代儒家文藝思想并非對先秦儒家文藝思想的簡單重復,而是將儒家文藝思想發(fā)展到一個新的階段。其綱領性著作,是《禮記樂記》和《毛詩大序》《禮記樂記》班固《漢書藝文志》:“武帝時,河間獻王好儒,與毛生等共采《周官》及諸子言樂事者以作《樂記》?!焙娱g獻王:劉德,生年不詳,死于公元前130年,是漢武帝的弟弟。毛生:毛萇,是劉德的重要木料,毛詩的重要傳人,毛亨的弟子。荀學派思想的繼承者?!稑酚洝分新?、音、樂的概念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動,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動,故形于聲。聲相應,故生變,變成方,謂之音。比音而樂之,及干戚、羽旄,謂之樂。物——心——聲——音——樂“物”如何感動“心”?《樂記》:“人生而靜,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動,性之欲也。物至知知,然后好惡形焉。”樂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是故其哀心感者,其聲噍以殺;其樂心感者,其聲啴以緩;其喜心感者,其聲發(fā)以散;其怒心感者,其聲粗以厲;其敬心感者,其聲直以廉;其愛心感者,其聲和以柔。六者非性也,感于物而后動?!抖Y記正義》:“心既由于外境而變,故由此下六事之不同也?!薄叭松o,天之性也。性本靜寂,無此六事,六事之生,由應感外物而動,故云非性也。”第二,音樂對社會的作用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動于中,故形于聲。聲成文,謂之音。是故治世之音安以樂,其政和;亂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國之音哀以思,其民困。聲音之道,與政通矣。(治世)圣人制樂:“樂也者,圣人之樂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心,其移風易俗,故先王著其教也?!保ㄖ涡模稑酚洝氛J為音樂乃王道政治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禮以導其志,樂以和其聲,政以一其行,刑以防其奸。禮樂刑政,其極一也,所以同民心而出治道也。禮節(jié)民心,樂和民聲,政以行之,刑以防之。禮樂刑政,四達而不悖,則王道備矣。《樂記》對禮、樂關系的看法禮以節(jié)外,樂以和內。樂由中出,禮自外作。樂由中出,故靜;禮自外作,故文。禮義立,則貴賤等矣。樂文同,則上下和矣。樂者為同,禮者為異;同則相親,異則相敬。禮樂以配天地樂者,天地之和也;禮者,天地之序也。大樂與天地同和,大禮與天地同節(jié)。運用陰陽五行學說,以五聲比附君臣民事物:宮為君,商為臣,角為民,徵為事,羽為物,五者不亂,則無怗滯之音矣。宮亂則荒,其君驕。商亂則陂,其官壞。角亂則憂,其民怨。徵亂則哀,其事勤。羽亂則危,其財匱。五者皆亂,迭相陵,謂之慢。如此,則國之滅亡無日矣。是故大人舉禮樂,則天地將為昭焉。天地欣合,陰陽相得,煦嫗覆育萬物,然后草木茂,區(qū)(屈生者)萌達,羽翼奮,角觡生,蟄蟲昭蘇,羽者嫗伏,毛者孕鬻,胎生者不殰,而卵生者不殈,則樂之道歸焉耳。音樂創(chuàng)作的原則——去偽是故情深而文明,氣盛而化神,和順積中而英華發(fā)外:唯樂不可以偽。感物美學《樂記》:物——心交感?!饵S帝內經素問天地通天論》:天溫日明,則人血淖液而衛(wèi)氣浮,故血易瀉,氣易行;天寒日陰,則人血凝泣而衛(wèi)氣沉。月始生則血氣始精,衛(wèi)氣始行;月郭滿則血氣實,肌肉堅;月郭空則肌肉減,經絡虛,衛(wèi)氣去。物——形交感《淮南子原道訓》:“物至而神應,知之動也;知與物接,而好憎生焉。好憎成形,而知誘于外,不能反己,而天理滅矣?!蔽铩窠桓卸偈妫骸洞呵锓甭丁贰叭酥误w,化天數(shù)而成,人之血氣,化天志而仁;人之德行,化天理而義,人之好惡,化天之暖清,人之喜怒,化天之寒暑,人之受命,化天之四時?!蔽铩榻桓邪喙獭稘h書藝文志》:“不歌而誦謂之賦,登高能賦,可以為大夫。言感物造專,材知深美,可與圖事,故可以列為大夫也?!薄白孕⑽淞犯筛柚{,于是有代、趙之謳,秦、楚之風。皆感于哀樂,緣事而發(fā),亦可以觀風俗,知薄厚云?!备形镒鳛橐环N美學理論到魏晉時期得以定型并發(fā)揚光大。陸機《文賦》:“尊四時以嘆逝,瞻萬物而思紛;悲落葉于勁秋,喜柔條于芳春?!辩妿V《詩品》:“非陳詩何以展其義?非長歌何以騁其情?”《典論論文》1,《典論論文》為何以論“文人相輕”談起?《與吳質書》觀古今文人,類不護細行,鮮能以名節(jié)自立。而偉長獨懷文抱質,恬淡寡欲,有箕山之志,可謂彬彬君子者矣。著中論二十余篇,成一家之言,辭義典雅,足傳于后,此子為不朽矣。德璉常斐然有述作之意,其才學足以著書,美志不遂,良可痛惜!間者歷覽諸子之文,對之抆淚;既痛逝者,行自念也??阻罢卤硎饨?,微為繁富。公干有逸氣,但未遒耳;其五言詩之善者,妙絕時人。元瑜書記翩翩,致足樂也。仲宣獨自善于辭賦,惜其體弱,不足起其文;至于所善,古人無以遠過?!洞鹞禾庸{》陳、徐、劉、應,才學所著,誠如來命,惜其不遂,可為痛切。凡此數(shù)子,于雍容侍,從實其人也。若乃邊境有虞,群下鼎沸,軍書輻至,羽檄交馳,于彼諸賢,非其任也。
建安七子孔融:奏議散文,作品體氣高妙。王粲詩、賦、散文號稱“兼善”,其作品抒情性強。劉楨擅長詩歌,所作氣勢高峻,格調蒼涼。陳琳、阮瑀,以章表書記聞名當時,陳琳比較剛勁有力,阮瑀自然暢達。徐干詩、賦皆能,文筆細膩、體氣舒緩。應玚亦能詩、賦,其作品和諧而多文采《典論論文》寫作緣起不朽之爭曹丕:《與吳質書》論諸子文章自為一時之雋,今之存者已不逮矣吳質:《答魏太子箋》往者孝武之世,文章為盛,若東方朔、枚皋之徒,不能持論;即阮、陳之儔也。其唯嚴助壽王,與聞政事,然皆不慎其身,善謀于國,卒以敗亡,臣竊恥之《與吳質書》年行已長大,所懷萬端,時有所慮,至通夜不瞑。志意何時復類昔日?已成老翁,但未白頭耳。光武有言:「年三十余;在兵中十歲,所更非一?!刮岬虏患爸?,年與之齊矣。以犬羊之質,服虎豹之文;無眾星之明,假日月之光;動見瞻觀,何時易乎?恐永不復得為昔日游也。少壯真當努力,年一過往,何可攀援?古人思秉燭夜游,良有以也。頃何以自娛?頗復有所述造否?東望于邑,裁書敘心。丕白?!洞鹞禾訒贩┧?,優(yōu)游典籍之場,休息篇章之囿,發(fā)言抗論,窮理盡微,……此眾議論所以歸高,遠近所以同聲。然年歲若墜,今質已四十二矣。白發(fā)生鬢,所慮日深,實不復若平日之時也。但欲保身敕行,不蹈有過之地,以為知己之累耳。游宴之歡,難可再遇;盛年一過,實不可追?!夹业孟掠拗?值風云之會,時邁齒裁,猶欲觸胸奮首,展其割裂之用也。
《典論論文》對七子文學價值高下的判斷(1)王粲及其辭賦被放在首位;(2)對徐干不稱贊《中論》而麗言其辭賦;(3)增孔融而為七子。“文章經國之大業(yè),不朽之盛事”思想的產生根源曹丕《與大理王朗書》:唯立德?lián)P名,可以不朽,其次莫如著篇籍。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左傳》襄公二十五年載仲尼曰:《志》有之:言以足志,文以足言。不言,誰知其志?言之無文,行而不遠?!墩摵獬妗罚汗誓苷f一經者為儒生,博覽古今者為通人,釆掇傳書以上書奏記者為文人,能精思著文連結篇章者為鴻儒。故儒生過俗人,通人勝儒生,文人逾通人,鴻儒超文人?!墩摵鈺狻菲?管仲、晏嬰,功書并作;商鞅、虞卿,篇治俱為。高祖既得天下,馬上之計未敗,陸賈造《新語》,髙祖粗納采。徐公持先生說:“此二句所說,實有兩方面意義,前句所說為`經國‘,后句所說為`不朽‘二者有聯(lián)系又有區(qū)別。從曹丕本人來看,他在此處更重視的是`不朽'以下文字幾乎全為演繹`不朽'而設?!蔽囊詺鉃橹魑臍鉁Y源:在先秦哲學觀念里,“氣”指某種構成生命,產生活力,體現(xiàn)為精神的抽象物,無形而無所不在?!吨芤紫缔o上》:“精氣為物”《文子十守》:“精氣為人,粗氣為蟲”《文子十守》:“夫形者,生之舍也;氣者,生之元也;神者,生之制也?!别B(yǎng)氣:《禮記樂記》:“情深而文明,氣盛而化神”《莊子》:聽之以氣孟子:養(yǎng)浩然之氣曹丕:文氣是文章所體現(xiàn)的作家精神氣質,其具體內容指作家的天賦個性和才能,所以是獨特的,不可強求,也不能傳授。例:齊氣與逸氣陸機《文賦》陸機:字士衡,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人,西晉文學家、書法家,孫吳丞相陸遜之孫、大司馬陸抗之子,與其弟陸云合稱“二陸”。孫吳滅亡后出仕晉朝司馬氏政權,曾歷任平原內史、祭酒、著作郎等職,世稱“陸平原”。后死于“八王之亂”(司馬穎與司馬乂),被夷三族。
《世說新語箋疏》下卷下陸平原河橋敗,為盧志所讒,被誅。臨刑嘆曰::欲聞華亭鶴唳,可復得乎!”南朝梁·劉孝標注引《八王故事》曰:“華亭,吳由拳縣郊外墅也,有清泉茂林。吳平后,陸機兄弟共游于此十余年?!薄吧儆衅娌牛恼鹿谑馈保ā稌x書·陸機傳》《平復帖》是中古代存世最早的名人書法真跡擬迢迢牽牛星昭昭天漢暉。粲粲光天步。牽牛西北向??椗畺|南顧。華容一河冶。揮手如振素。怨彼河無梁。悲此年歲暮。跂彼無良緣。睆焉不得度。引領望大川。雙涕如沾露。擬青青河畔草靡靡江蘺草。熠熠生河側。皎皎彼姝女。阿那當軒織。粲粲妖容姿。灼灼華美色。良人游不歸。偏棲獨只翼。空房來悲風。中夜起嘆息。意不稱物,文不逮意?!稜栄拧罚捍杭耙病N宄迹汉苍唬后w屬于物,患意不似物;文出于意,患詞不及意。孫月峰:自“書不盡言,言不盡意”變來。唐大圓:所構之意,不能與物相稱,則患在心粗?;蛞怆m善構,苦無詞藻以達之,則又患在學儉。欲救此二患,則一在養(yǎng)心,使由粗以細,一在勸學,使由儉而博。錢鐘書:文不逮意,即得心而不應手也。物、意、文三者關系?佇中區(qū)以玄覽,頤情志于典墳。中區(qū):區(qū)中也。玄覽:“心居玄冥之處,覽知萬物,故謂之玄覽”典墳:《左氏傳》:“楚子曰:‘左史倚相,能讀《三墳》《五典》’”唐大圓:將欲為文,必先閑居靜處,玄覽《典》《墳》,以頤情志。中區(qū)卻區(qū)中,謂佇立天地之中,而起幽玄之觀覽?!皝兄袇^(qū)”有孟子“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之意。凡人之情志,皆有所以頤養(yǎng)者,方不至于縱放失度。文人之頤養(yǎng)情志者何物乎?即所謂《三墳》《五典》等之書籍而已。
《文賦》第一部分,主要講創(chuàng)作前的準備,著重論述了思想感情的醞釀精華和學習前人著作增加知識學問的重要性。強調創(chuàng)作前必須具有道家那種“虛靜”境界,不受外物和各種雜念干預,能夠統(tǒng)觀全局,燭照萬物,思慮清明,心神專一。蘇軾:《送參寥師》:“欲令詩語妙,無厭空且靜。靜故了群動,空故納萬境?!崩锨f主張的“玄覽”、“虛靜”,對于文藝創(chuàng)作來講,有達到“大明”境界的積極一面。《莊子在宥》:“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極,昏昏默默。無視無聽,抱神以形,形將自正。必靜必清,無勞女形,無搖女精,乃可以長生。目無所見,耳無所聞,心無所知,女神將守形,形乃長生。慎女內,閉女外,多知為敗。我為女遂于大明之上矣?!蓖跸戎t注:遂,徑達也。至人智照如日月,故曰大明?!段男牡颀埳袼肌罚骸疤这x文思,貴在虛靜。疏瀹五藏,澡雪精神?!眲⒂礤a《和仆射牛相公見示》:“靜得天和興自濃,不緣宦達性靈慵。”《秋日過鴻舉法師寺院便送歸江陵引》中,接佛教“由定生慧”說明“虛靜”的作用:“梵言沙門,猶華言去欲也。能離欲,則方寸地虛,虛而萬景入。入必有所泄,乃形乎詞。詞妙而深者必依于聲律?!彼侮愇奈档蠕洝痘掴终f詩》朱熹解釋“虛靜”:今人所以事事做得不好者,緣不識之故。只如個詩,舉世之人盡命去奔做,只是無一個做得成詩。他是不識,好底將做不好底,不好底將做好底。這個只是心里鬧不虛靜之故。不虛不靜,故不明。不明故不識。若虛靜而明,便識好物事,雖有百工技藝做得精者,也是他心虛理明,所以做得來精,心里鬧如何做得。頤情志于典墳——講要有豐富的知識學問,是針對“文不逮意”的問題而來,沒有豐富的學識,對于已經構成的“意”就很難把它充分表現(xiàn)出來?!段男牡颀埳袼肌罚骸胺e學以儲實,酌理以富才,研閱以窮照,馴致以懌辭?!睆倪@一段中,我們可以看到陸機文藝思想中儒家和道家思想結合的特點。陸機在論創(chuàng)作的構思等方面,主要是吸收了道家思想中的積極面,而在作品的社會功用等方面,則主要是采取了儒家的觀點。從道家的角度講創(chuàng)作,從儒家的角度講功用,這對后來許多文學批評家都有影響,如劉勰。其始也,收視反聽。唐大圓:“執(zhí)筆為文之始,必斷向外之視聽,令其收反向內。如是內力充積,乃能耽思傍訊,如佛家閉目冥坐,修習禪定。名‘思維修’,亦名‘由定生慧’。”精騖八極,心游萬仞言胸次之高北大《魏晉南北朝文學史參考資料》:八極:八方(東南西北,東南,西南,西北,東北)極遠之處。陸機極言想象活動之情狀,與下文“觀古今于須臾,撫四海于一瞬”配合,上承司馬相如“賦心”之論,下開劉勰“神思”之說,對于古代文藝創(chuàng)作中想象活動的研究,有極大貢獻。蕭子顯《南齊書文學傳論》:“屬文之道,事出神思。感召無象,變化不窮?!碧K軾:“妙想”——“妙想實與詩同出”(《次韻吳傳正枯木歌》)傾群言之瀝液,漱六藝之芳潤。群言揚子《法言》曰:“或問群言之長。曰:‘群言之長,德言也。’宋衷曰:‘群,非一也’?!吨芏Y》曰:‘六藝,禮、樂、射、御、書、數(shù)也?!比貉砸部芍钢T子百家群言不必解釋過死,泛指各類文章。沉辭怫悅,若游魚銜鉤而出重淵之深;浮藻聯(lián)翩,若翰鳥纓繳而墜層云之峻。一解:意所不及之辭,如物沉于水下,故謂之沉辭。意所未收之藻,如水中漂浮之水草,故謂之浮藻。一解:最恰當?shù)霓o藻,若沉淵之魚,浮空之鳥,須靜心探求而后始得。本段總論:(顧施禎)欲作文必先抽其秘思。其始也,潛心內索,收其目而不視,反其聰而不聽,情思直馳于八極之外,心神常游于萬仞之高。始之思蓋盡其理。其至也,心初有得,理無不顯,于是群言在胸,六藝集懷??v意所之,浮于天淵而安流以自適,下濯于下泉而潛浸以不覺,方可以命意而運詞沈深之辭,怫悅焉而難出,若游魚銜鉤而出重淵之深,浮揚之藻,聯(lián)翩其連飛,若翰鳥纓繳而墜曾云之峻,忽焉而落也。百代未述之闕文,于此收之,千載未用之遺韻,于此采之。凡古人已用之意,如朝華之已披,悉為謝之。古人未言之旨,如夕秀之未振,于是啟之。古今雖遠,觀于須臾,四海雖廣,撫于一瞬,思之盡其致也。如此可云秘思之能抽矣。藝術形象是在豐富多彩的想象活動基礎上逐漸形成的,當想象發(fā)展到一定階段時,藝術形象就鮮明地涌現(xiàn)了出來?!扒闀訃刀鴱涻r,物昭晰而互進。”皎然《詩式》:“有時意靜王,佳句縱橫,若不可遏,宛如神助。不然,蓋由先積精思,因神王而得乎?”“窺意象而運斤”用語言文字將藝術形象落實和呈現(xiàn)出來“意翻空而易奇,言徵實而難巧?!薄吧细F碧落下黃泉”抱景者咸叩,懷響者畢彈。五臣:濟曰:謂物有抱光景者,必以思叩觸之而求文理。物有懷音響者,必以思彈擊之,以發(fā)文意。方延珪:景,如日月之景。抱景者,文中雖有此意,而其色未華。叩,發(fā)動也。叩之則光輝四達而文盛矣。響,如琴瑟之響,文中雖有此詞,而其旨未暢。彈之則聲音宏亮而文達矣。上抱字,此懷字,皆郁而未舒之意。或虎變而獸擾,或龍見而鳥瀾。李善注:《周易》曰:“大人虎變,其文炳也?!毖晕闹畞?,若龍見于煙云之上,如鳥之在波瀾之中。顧施禎:虎變,文之壯而華絢也。獸擾,文之雄而和順也。龍見,靈機活潑也。大波曰瀾,鳥在波中掀翻無定也。籠天地于形內,挫萬物于筆端。李善:《淮南子》曰:“太一者,牢籠天地也。《說文》曰:“挫,折也?!蔽宄迹骸靶?,文章之形也。挫,挫折也。謂天地雖大,可籠于文章形內;萬物雖眾,可折挫取其形,以書于筆之端?!?/p>
始踟躕于燥吻,終流離于濡翰。理扶質以立干,文垂條而結繁。五臣:翰曰:踟躕,不進貌。亦如文詞難出于口也。燥,干也,吻,唇也。謂神思馳逐皆得干唇也。則雖初難出于干唇,終流離于濡翰,謂書于紙也。流離,水墨染于紙貌。濡,染也。五臣:濟曰:質,猶本根也。為文之理,必先扶持本根,乃立其干。謂先樹理,次擇詞也。故知垂條而結葉繁茂也?;虿脔月薁?,或含毫而邈然李善:觚,木之方者,古人用之以書,猶今之簡也。毫,謂筆毫也。邈然:毛詩曰:“聽我藐藐”,毛萇曰:“藐藐然不入”五臣:率爾,謂文速成。邈然,謂文遲成也。這一段講了以下幾個問題1,謀篇布局——意和辭都能充分地發(fā)揮它的作用,以便使構思中形成的精彩意象得到具體的體現(xiàn)。2,寫作中的心靈過程3,在意辭關系上,注重意的主導作用課虛無以責有,叩寂寞而求音李善:《春秋說題辭》曰:“虛生有形。”《淮南子》曰:“寂寞,音之主也。”五臣:翰曰:“課,率也。文章率自虛無之中以求其象,叩無聲之外而求音韻。寂寞,無聲也?!薄痘茨献釉烙枴罚骸胺驘o形者,物之大祖也,無音者,聲之大宗也。”“是故視之不見其形,聽之不聞其聲,循之不得其身,無形而有形生焉,無聲而五音鳴焉,無味兒五味形焉,無色而五色成焉。是故有生于無,實出于虛。”此段是對文學創(chuàng)作的贊美,強調文學作品的產生是從無到有,并且有含義深遠,味之無窮的特點。不僅僅是講文章產生須經過冥思苦想的過程,還發(fā)揮了道家有形生于無形,有聲源于無聲的思想體有萬殊,物無一量,紛紜揮霍,形難為狀。辭程才以效伎,意司契而為匠,在有無而僶俛,當淺深而不讓。雖離方而遁員,期窮形而盡相。辭程才以效伎,意司契而為匠李善:眾辭俱湊,若程才效伎;取舍由意,類司契為匠?!墩摵狻罚骸澳艿褡廖臅?,謂之史匠也?!眱o俛:由勉強也。五臣注:僶,仰首也。俛,俯首也。思在有無之中,或俯或仰,或深或淺,意務得于妙,來必不讓。這一段談了以下幾個問題:1,風格與體式2,文章應“窮形盡相”蘇軾——隨物賦形(對文學描寫現(xiàn)實的深刻理解)3,作家的性格愛好和作品的風格之間的關系《典論論文》:“徐干時有齊氣”《文心雕龍》體性篇,才略篇4,將文章分為十體,并對每一種文體的特征作了分析?!兜湔撜撐摹贰八捏w”的發(fā)展對曹丕“文”的概念的認同與發(fā)展5,對詩、賦的分析《文心雕龍》《梁書劉勰傳》:早年:入寺(白衣身份寄居定林寺,對佛教信仰并不十分虔誠)劉勰字彥和,東莞莒人。祖靈真,宋司空秀之弟也。父尚,越騎校尉。勰早孤,篤志好學,家貧不婚娶,依沙門僧佑,與之居處,積十余年,遂博通經論,因區(qū)別部類,錄而序之。(姚察)劉勰出身士族還是庶族?九品中正制——“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梁書本記》:“初,勰撰《文心雕龍》,……既成,未為時流所稱,勰自重其文,欲取定于沈約,約時貴盛,無由自達,乃負其書候約出,干之于車前,狀若貨鬻者?!薄段褐踞尷现尽罚骸坝廾駜e幸,假稱入道,以避課輸?!眽涯辏旱鞘耍ǜF則獨善以垂文,達則奉時以馳騁)天監(jiān)初,起家奉朝請,中軍臨川王宏引兼記室,遷車騎倉曹參軍,出為太末令,政有清績,兼東宮通事舍人。時七廟饗薦,已用果蔬,而二郊,猶有犧牲,勰乃表言二郊宜與七廟同改。詔付尚書議。依勰所陳。遷步兵校尉,兼舍人如故。昭明太子好文學,深愛接之。晚年:出家“有敕與慧震沙門于定林寺撰經。證功畢,遂啟求出家,先燔鬢發(fā)以自誓,敕許之,乃于寺變服,改名慧地。未期而卒?!眲③囊簧缢锡R梁三代,當約宋泰始初年生,至梁普通元、二年間卒,得年五十六、七歲。你如何看待劉勰的一生走向?《文心雕龍序志》予生七齡,乃夢彩云若錦,則攀而采之。齒在逾立,則嘗夜夢執(zhí)丹漆之禮器,隨仲尼而南行;旦而寤,乃怡然而喜,大哉!圣人之難見哉,乃小子之垂夢歟!自生人以來,未有如夫子者也。敷贊圣旨,莫若注經,而馬鄭諸儒,弘之已精,就有深解,未足立家。《文心雕龍原道》——劉勰的宇宙觀與文學觀《序志篇》:“位理定名,彰乎《大易》之數(shù),其為文用,四十九篇而已?!薄断缔o》:“大衍之數(shù)五十,其一不用。”《原道篇》中釋“道”(1)道之文也。(2)自然之道也。(3)人文之元,肇自太極。幽贊神明,易象惟先。(4)原道心以敷章,研神理而設教。(5)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而明道。元人錢惟善《文心雕龍序》“自孔子沒,由漢以降,老佛之說興,學者日趨于異端,圣人之道不行,而天地之大,日月之明,固自若也。當二家濫觴橫流之際,孰能排而斥之?茍知以道為原,以經為宗,以圣為征,而立言著書,其亦庶幾可取乎?嗚呼,此《文心雕龍》所由述也。夫佛之盛,莫盛于晉宋齊梁之間,而通事舍人劉勰生于梁,獨不入于彼,而歸于此,其志寧不可尚乎?”儒家思想解《易》——鄭玄《易注》玄學思想解《易》——王弼《易注》鄭玄《易注》——漢儒象數(shù)之說(河北)王弼《易注》——玄學有無之辯(江左)儒學崇有,玄學貴無。玄學類認本無而末有。本無是指宇宙的本體,代表一種絕對虛玄的精神。末有則是由這個絕對精神外化出來的現(xiàn)象界,它們剎那生滅,瞬息萬變,是不真的東西。本無是宇宙的實相,又稱為體。末有是宇宙的假相,又稱為用。體用如一,有無相即?!对榔罚喝∠蠛鹾勇?,問數(shù)乎蓍龜宇宙論:認為天地萬物由太極所生?!獫h儒宇宙論?!兑紫缔o》:“太極者,無稱之稱,不可得而名,取有之所極況之太極者也。據(jù)韓義,則所謂形氣未分以前為太極,而宗理之歸,言思俱斷,亦曰太極?!毙纳粤ⅲ粤⒍拿鳌鞯?,征圣,宗經。道文——圣人之心——人文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而明道(物理無窮,非言不顯,非文不傳,故所傳之道,即萬物之情,人倫之傳,無小無大,靡不并包。紀氏又傅會載道之言,殊為未諦。)黃侃:乾坤兩位,獨制文言,言之文也,天地之心哉?!稖缁笳摗罚▌③模┲恋雷跇O,理歸乎一。妙法真境,本固無二。佛之至也,則空玄無形,而萬象并應,寂滅無心,而玄智彌照。幽教潛會,莫見其極。冥功日用,靡識其然。但萬象既生,假名遂立。梵言菩提,漢語曰道。丁福?!豆{經雜記三》釋《四十二章經》釋“釋教”為“佛道”所謂行道者,在佛之四周,繞佛向右行,行千百匝,為佛弟子之一種敬禮也。若作尋常行道解之則誤矣。此外之道字,凡數(shù)十見,謂由涅槃路通至涅槃城,與尋常之道字不同。凡此種種,似非專名,最易誤解?!段男牡颀垺放c《滅惑論》在言意關系上的區(qū)別《神思篇》:“物沿耳目,而辭令管其樞機;樞機方通,則物無隱貌?!薄渡袼计罚骸耙馐谟谒?,言授于意,密則無際,疏則千里?!薄段锷罚骸梆ㄈ斟缧?,一言窮理,參差沃若,兩字窮形;并以少總多,情貌無遺矣?!蔽餆o隱貌,密則無際,窮理窮形梁武帝《注解大品序》摩訶波羅蜜者,洞達無底,虛豁無邊,心行處滅,言語道斷;不可以術數(shù)求,不可以意識知;非三明所能照,非四辯所能論。《滅惑論》肯定:得意忘言,棄跡求心。梁武帝《摩訶般若懺文》弟子頗學空無,深知虛假。王領四海,不以萬乘為尊;攝受兆民,彌覺萬幾成累。每時丕顯,嗟三有之洞然;終日乾乾,嘆四生之俱溺。常愿以智慧燈,照朗世間;般若舟航,濟渡凡識。梁武帝《會三教詩》晚年開釋卷,猶月映眾星??嗉加X知,因果方昭明。示教唯平等,至理歸無生?!段男牡颀垺纷谥迹涸馈⒄魇?、宗經。“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而明道”《滅惑論》:“玄佛并用,三教同源”“至道宗極,理歸乎一,妙法真境,本固無二。”三教同源根源:空無乃宇宙本體,本體無相,而為萬有之源。儒釋道三教,就其終極而言,必歸于本一。二諦義:真諦(第一義諦)與俗諦(世諦)《滅惑論》:“感有精粗,故教分道俗”“至道雖一,歧路生迷”“佛道之尊,標出三界,神教妙本,群致玄宗”進一步肯定了釋優(yōu)于儒,儒家中權克讓之義遠不及佛家的般若權教與菩提妙果?!段男牡颀?神思》孫梅《四六從話》:彥和此書,總括大凡,妙抉其心,五十篇之內,百代之精華備矣,知言哉!茲將下篇二十篇,列表于次,可以知其組織之靡密:黃侃:自此至《總術》及《物色》篇,析論為文之術,《時序》及《才略》已下三篇,綜論循省前文之方。古人云: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闕之下。神思之謂也?!肚f子》:“中山公子牟謂瞻子曰,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闕之下,奈何”形神分離,心在身外。神居胸臆,而志氣統(tǒng)其關鍵;物沿耳目,而辭令管其樞機《禮記孔子閑居》:“清明在躬,氣志如神。”正義:“清謂清凈,明謂顯著,氣志變化,微妙如神。”神——志、氣物——耳、目——辭令由內向外與由外向內的演化。是以陶鈞文思,貴在虛靜,疏浚五藏,澡雪精神?!肚f子知北游》:汝齊戒疏浚而心,澡雪而精神。疏浚五臟,謂情性不可妄動,使人煩悶也。精神:精者靜也,神者恍惚。《老子》之言曰:“”三十幅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爾則宰有者無,制實者虛,物之常理也。文章之事,形態(tài)蕃變,條理紛紜,如令心無天游,適令萬狀相攘。故為文之術,首在治心?!瓐?zhí)璇璣以運大象,處戶牗而得天倪,惟虛與靜之故也?!肚f子》:惟道集虛。積學以儲實,酌理以富才,研閱以窮照,馴致以懌辭。此下四語,其事皆立于神思之先,故曰馭文之首術,謀篇之大端。酌理以富才:凡言理者,必審于形名,檢以法式,虛以待物,而不為成說所拘,博以求通,而不為偏智所蔽,如此則所求之理,真信可憑,智力之充,由漸而致?!肚f子·徐無鬼》莊子送葬,過惠子墓,顧謂從者曰:“郢人堊慢其鼻端,若蠅翼,使匠石斫之。匠石運斤成風,聽而斫之,盡堊而鼻不傷,郢人立不失容。夫神思方運,萬涂競萌,規(guī)矩虛位,刻鏤無形。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我才之多少,將與風云而并驅矣。暨乎篇成,半折心始:猶言僅得半耳。尋思與文不能相傅,由于思多變狀,文有定形,加以研文常遲,馳思常速,以遲追速,則文歉于意,以常馭變,則思溢于文。意翻空而易奇,言徵實而難巧也。是以意授于思,言授于意;密則無際,疏則千里。人之秉才,遲速異分;文之制體,大小殊功。思考:遲思,速思的同異?黃叔琳:遲速由乎秉才,若垂之于后,則遲速一也。而遲常勝速。枚皋百賦無傳,相如賦皆在人口。學淺而空遲,才疏而徒速,以斯成器,未之前聞。臨篇綴慮,必有二患:理郁者苦貧,辭溺者傷亂。然則博見為饋貧之糧,貫一為拯亂之藥,博而能一,亦有助乎心力矣。若情數(shù)詭雜,體變遷貿。拙辭或孕于巧義,庸事或萌于新意。視布于麻,雖云未貴;杼軸獻功,煥然乃珍。隱示下篇將談體性。文心各篇前后相銜,必于前篇之末,預告后篇所將論者。拙辭孕巧義,修飾則巧義顯;庸事萌新意,潤色則新意出。布之于麻,雖云質量相若,然既加杼軸,則煥然可珍。唐李德?!段恼抡摗肥烙蟹俏恼抡咴唬恨o不出風雅,思不越于《離騷》,模寫古人,何足貴也。余曰:譬諸日月,雖終古常見,而光景常新,此所以為靈物也。余嘗為《文箴》,今載于此。曰:文之為物,自然靈氣。惚恍而來,不思而至。杼軸得之,淡而無味。琢刻藻繪,彌不足貴。陸游《文章》: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粹然無疵瑕,豈復須人為。(宋)戴復古:詩本無形在窈冥,網羅天地運吟情。有時忽得驚人句,費盡心思做不成。(清)王夫之《明詩評選》卷八:忽然得者,正自入微。此所謂吟魂也。恰與小詩相當。拙辭或孕于巧義,庸事或萌于新意;視布于麻,雖云未費,柕軸獻功,煥然乃珍。黃侃《札記》:“‘柕軸獻功’,此言文貴修飾潤色。拙辭孕巧義,修飾則巧義顯;庸事萌新意,潤色則新意出?!薄段男牡颀垺穼Α帮椨鹕挟?,文繡鞶帨,離本彌甚,將遂訛濫。”《余從考》:“古時未有棉布,凡布皆麻為之。記曰:‘治其麻絲,以為布帛是也?!敝劣谒急砝w旨,文外曲致,言所不追,筆固知止。至精而后闡其妙,至變而后通其數(shù),伊摯不能言鼎,輪扁不能語斤,其微矣乎。桓公讀書于堂上,輪扁斫輪于堂下,釋椎鑿而上,問桓公曰:“敢問:“公之所讀者,何言邪?”公曰:“圣人之言也?!痹唬骸笆ト嗽诤酰俊惫唬骸耙阉酪?。”曰:“然則君之所讀者,古人之糟粕已夫!”桓公曰:“寡人讀書,輪人安得議乎!有說則可,無說則死!”輪扁曰:“臣也以臣之事觀之。斫輪,徐則甘而不固,疾則苦而不入,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應于心,口不能言,有數(shù)存焉于其間。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于臣,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斫輪。古之人與其不可傳也死矣,然則君之所讀者,古人之糟粕已夫!《文心雕龍體性》魏晉時期,品評人物風氣盛行。《世說新語文學篇》:“鐘會撰《四本論》?!睋?jù)劉孝標注,所謂四本,指當時論者可判分為才性同,才性異,才性離,才性合四派。形成一種因言觀人之法?!兑住罚骸皩⑴姓咂滢o慚,中心疑者其辭枝,吉人之辭寡,躁人之辭多,誣善之人其詞游,失其守者其辭屈。”陸機《文賦》:“夸目者尚奢,愜意者貴當,言窮著無隘,論達者唯曠。”《四本》屬玄學論題之一,當時有關才性的討論,專辨才性的離合同異,它和玄學的本體論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性言其質,才言其名。以性為實,為體,以才為名,為用?!扼w性篇》才性說并不涉及才性的離合同異問題,也不僅僅限于論述才和性這兩個概念,而是通過這兩個概念統(tǒng)攝了更廣泛的內容。夫情動而言形,理發(fā)而文見;蓋沿隱以至顯,因內而符外者也。然才有庸俊,氣有剛柔,學有淺深,習有雅鄭;并情性所鑠,陶染所凝,是以筆區(qū)云譎,文苑波詭者矣。首先,申明內外之旨,文學的形式與內容關系。個性與風格關系。創(chuàng)作個性:才,氣,學,習四個方面。(先天與后天)八體:典雅,遠奧,精約,顯附,繁縟,壯麗,新奇,輕靡。雅與奇反,奧與顯殊,繁與約舛(chuǎn),壯與輕乖。劉永濟《文心雕龍校釋》:“《體性篇》雖約為八體,而變乃無窮。但雅者必不奇,奧者必不顯,繁者必不約,壯者必不輕。除極相反者外,類多錯綜?!睔馀c才性若夫八體屢遷,功以學成;才力居中,肇自血氣。氣以實志,志以定言;吐納英華,莫非情性。《樂府篇》稱:“魏之三祖,氣爽才麗?!薄峨s文篇》稱宋玉《對問》:“放懷寥廓,氣實使之?!薄恫怕云罚猴祹熜囊郧舱摚罴箽庖悦?。王充:自然元氣論
《論衡無形篇》:“人稟元氣于天,氣成而形立,則命相須,以至終死,形不可變化,年亦不可增加?!薄墩摵饴市云罚骸胺A氣有厚泊,故性有善惡。人之善惡,共一元氣,氣有少多,故性有賢愚?!蔽喝呜拧兜勒摗纺練馊擞?,金氣人剛,火氣人強而燥,土氣人智而寬,水氣人急而賊。曹丕《典論論文》:“文以氣為主,氣之清濁有體,不可強力而致?!笨兹冢瑲怏w清妙,徐干,時有齊氣。氣——氣質。作家創(chuàng)作并不完全來自先天的稟賦?!安⑿郧樗p,陶染所凝”“摹體以定習,因性以練才”鐘嶸《詩品》及《詩品序》《文心雕龍》——體大而慮周《詩品》——思深而意遠《詩品》作者,梁代鐘嶸,生于公元468年,卒于公元518年。字仲偉,從祖鐘憲,任南齊正員郎,父親鐘蹈為齊中軍參軍。舉為本州秀才,歷任南康王侍郎、撫軍行參軍、司徒行參軍等職。衡陽王肅元簡出任會稽太守,引為記室,專掌文書典籍,又任晉安王、西中郎蕭綱記室,故世有鐘記室之稱?!读簳?、《南史》均有傳?!对娖贰罚嗝对娫u》,是我國最早的一部關于五言詩的理論專著,也是我國詩話的開山祖。全書內容包括兩個部分,一部分是詩歌理論,另一部分為詩歌批評。就詩歌理論來說,涉及這樣幾個方面:第一,詩歌的產生和功用,第二,五言詩發(fā)展史,第三,滋味說,第四,用典和聲病說。第一,詩歌的產生和功用?!皻庵畡游?,物之感人,故搖蕩性情,形諸舞詠?!薄渡袝鴪虻洹贰霸娧灾?,歌詠言”《毛詩序》:“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fā)言為詩。情動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薄抖Y記樂記》:“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志動,物使之然也?!钡诙?,五言詩發(fā)展史五言詩的肇端:《南風詞》和《卿云歌》《南風》,為虞舜所作,其詞云:“南風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南風之時兮,可以阜吾民之財兮?!薄肚湓啤分?,據(jù)伏勝《尚書大傳》記載,舜將禪讓于禹,俊杰百工相和而歌曰:“卿云爛兮,
糺縵縵兮。
日月光華,
旦復旦兮”鐘嶸推崇建安詩歌,兩晉篇什,被譽為“文章中興”。四言詩的特點是:文約意廣,取效風騷,便可多得。每苦文繁而意少,故世罕習焉。文體形式與社會生活相適應三,滋味說《詩品序》:五言居文詞之要,是眾作之有滋味者也?!案芍燥L力,潤之以丹彩,是味之者無極,聞之者動心,是詩之至也?!薄坝兰螘r,貴黃老,稍尚虛談,于時篇什,理過其詞,淡乎寡味?!弊涛?,即指詩歌的非功利的審美評價,無關國事成敗,不涉風俗盛衰,僅僅把詩歌看著一種娛悅身心的審美對象。什么樣的詩歌是有滋味的呢?首先,要有感情?!爸甘略煨危F情寫物?!薄胺顷愒姾我哉蛊淞x,非長歌何以騁其情”第二,“詞采蔥菁,聲韻鏗鏘”評何晏等五人詩:“雖不具美,而文采高麗,并得虬龍片甲,鳳凰一毛”評陶潛詩,位居中品。第四,反對用典和聲病說注重“自然英旨,何貴用事?”“思君如流水”、“高臺多悲風”、“清晨登隴首”、“明月照積雪”清新即目,妙語天成?!肮沤駝僬Z,多非補假,皆有直尋?!狈础奥暡 闭f沈約《宋書謝靈運傳論》:“夫五色相宣,八音協(xié)律,由乎玄黃律呂,各適物宜,欲使宮羽相變,低昂互節(jié),若前有浮聲,則后須切響。一簡之內,音韻盡殊,兩句之中,輕重悉異。妙達此旨,始可言文?!薄白则}人以來,此秘未睹”沈約以平上去入四聲制韻,以平頭、上尾、蜂腰、鶴膝、大韻、小韻、旁紐、正紐為詩歌八病,是為四聲八病之說。積極貢獻——近體詩、格律詩消極影響——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社保用員工協(xié)議合同協(xié)議
- 工程項目框架合同協(xié)議
- 山林租地合同協(xié)議版
- 著作授權合同協(xié)議
- 2025年住宅小區(qū)地下停車位購買合同
- 山東淄博公開招聘農村(村務)工作者筆試題含答案2024年
- 湖北神農架公開招聘農村(村務)工作者筆試題含答案2024年
- 廣東茂名公開招聘農村(村務)工作者筆試題含答案2024年
- 輪胎生產車間培訓
- 幼兒園防火安全教育實踐與演練
- 2022年12月18日浙江?。ㄊ校┘墮C關面向基層遴選筆試真題及答案深度解析
-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動脈高壓
- 兒童早期綜合發(fā)展課件
- 剪力墻平法識圖講義(PPT格式105)
- 北京中考英語詞匯表(1600詞匯)
- 專業(yè)工程分包業(yè)主審批表
- 藥劑科終止妊娠藥品管理制度
- 除草劑分類和使用方法
- 中遠集團養(yǎng)老保險工作管理程序
- 留守兒童幫扶記錄表
- 變電站第二種工作票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