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三首-優(yōu)秀公開課教學設計_第1頁
詞三首-優(yōu)秀公開課教學設計_第2頁
詞三首-優(yōu)秀公開課教學設計_第3頁
詞三首-優(yōu)秀公開課教學設計_第4頁
詞三首-優(yōu)秀公開課教學設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詞三首(二)教案設計念奴嬌·赤壁懷古[教學目標]一、理解詞人復雜的心情,豐富學生的情感世界。二、掌握一些常用的鑒賞詩歌的方法。[教學重點]一、情與景的自然結合。二、用典的貼切自然。[教學難點]如何理解“人生如夢”。有人說“人生如夢”表達了作者消極頹廢的處世態(tài)度,其實不然。本詞表現(xiàn)了蘇軾復雜矛盾的思想。蘇軾深受儒、道、佛三家思想影響,他一方面仰慕屈原、諸葛亮、陸贄等經世濟時的人物,希望尊主憂國,渴望建功立業(yè);一方面又酷愛陶潛,追慕老莊,在險惡的政治逆境中能夠保持超然物外的曠達態(tài)度。又跟和尚親密往來,精通禪學。儒、道、佛三家思想,本來是矛盾的,但蘇軾習慣于把政治思想和人生思想?yún)^(qū)別對待,采用“外儒內道”的形式,把它們統(tǒng)一起來,從而構成了蘇軾世界觀中既有積極進取的精神,又交織著齊生死、等是非的虛無態(tài)度。這首詞中壯麗江山、英雄業(yè)績,既激起了他豪邁奮發(fā)之情,也加深了他的思想矛盾,使他產生“人生如夢”的感慨。這首詞具有感奮和感傷的雙重色彩。蘇軾的感傷是由于建功立業(yè)的激切熱望不能實現(xiàn)而萌發(fā)的,我們應當更多地體會他對事業(yè)對人生的激情和思索,而不是傷感?!叭松鐗簟狈催^來也可以激發(fā)我們對人生的追求,這也正是這首詞的理趣所在。從語言上體會這首詞,也是“奮”壓倒了“傷”。意境壯闊,風格豪放,反映了蘇軾的寬闊胸襟。[教法和學法]詩詞的鑒賞離不開比較,在比較中讓學生發(fā)現(xiàn)異同,在比較中讓學生明白孰優(yōu)孰劣。所以在教法和學法上主要運用比較法,輔之以朗讀法、討論法、練習法等等。一、在分析景物描寫時,設問:長江有洶涌的時候,也有平靜的時候,作者為什么寫長江壯闊之景,而不寫長江平靜之景?通過比較,得出景物特點及寫景的目的。二、在分析詠史用典時,設問:赤壁之戰(zhàn)中的英雄很多,如孫權、諸葛亮、劉備等等,作者為什么只寫到周瑜,而不寫其他人呢?通過比較,讓學生體會用典的自然貼切。三、在分析情感的抒發(fā)時,在提出“人生如夢”是否消極頹廢的問題后,引導學生將陸游的《訴衷情》、辛棄疾的《破陣子》與本詞進行比較,目的是為了深入理解本詞情感的復雜性。[教學過程]一、由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引入。二、疏通文義。1教師范讀課文,正音。2學生疏通課文,正義。3理解鑒賞:寫景——赤壁景物(1)指導學生描繪出赤壁之景:繪聲繪色。(2)指導學生概括出景物特點:壯闊宏大。(3)比較一:為什么不寫長江平靜之景?明確寫景的作用。詠史——英雄周瑜(1)周瑜形象的特點:風流儒雅,少年得志。(2)比較二:把周瑜換成孫權或諸葛亮好不好?理解寫周瑜形象的作用,體會用典的貼切。抒懷——作者蘇軾(1)“人生如夢”的感嘆是否消極?與前面的壯闊之景和英雄周瑜是否協(xié)調?(2)比較三:將本文與陸游的《訴衷情》、辛棄疾的《破陣子》比較,體會這種情感的復雜性。(3)教師適當引導、點撥,并適時進行情感和思想教育。4歸納總結:教師設問:本文是怎樣將寫景、詠史、抒懷三者完美統(tǒng)一的?由學生來回答,并總結出鑒賞詩歌的要點。5布置作業(yè):背誦全詞(有感情地誦背)。六州歌頭[教學目的]理解詞中所用典故,了解張孝祥的愛國熱情。[教學過程]一、簡介作者與寫作背景張孝祥(1132—1170),字安國,號于湖居士,簡州(今屬四川)人,卜居歷陽烏江(今安徽和縣)。高宗紹興二十四年(1154)進士,廷試第一。曾因觸犯秦檜,下獄。孝宗時,任中書舍人,直學士院。隆興元年,為建康(今南京市)留守,因贊助張浚北伐而被免職。后任荊南湖北路安撫使,治水有政績。進顯謨閣直學士致仕。其詞早期多清麗婉約之作,南渡后轉為慷慨悲涼,多抒發(fā)愛國思想,激昂奔放,風格近蘇軾。與張元幹的愛國詞章,對后來辛派詞人的創(chuàng)作很有影響。有《于湖集》,詞集《于湖詞》。二、串講詞的大意。三、分析詞作層次??傆^全詞,上下片又可各分為三小段,作者在章法上也頗費意匠經營。宴會的地點在建康,當詞人唱出“長淮望斷”,誰能不為之肅然動容?他不讓聽者停留在淮河為界的苦痛回憶上,緊接著“追想當年事”一語把大家的思想推向北方更廣大的被占區(qū),加重其山河破碎之感。這時又突然以“隔水氈鄉(xiāng)”提出警告,把眾賓的注意力再引回到“胡兒打圍涂塘北,煙火穹廬一江隔”(張孝祥《和沈教授子壽賦雪》)的現(xiàn)實中來。一片之內,波瀾迭起。換頭以后的寫法又有變化。承上片指明的危急形勢,首述恢復無期、報國無門的失望;繼斥朝廷的忍辱求和;最后指出連過往的人(包括赴金使者)見到中原遺老也同聲悲痛。這樣高歌慷慨,愈轉愈深,不僅充分表達了詞人的無限悲憤,更有力地激發(fā)起人們的愛國熱情。據(jù)南宋無名氏《朝野遺記》說:“歌闋,魏公(張浚)為罷席而入”,可見其感人之深。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教學目的]理解本首詞運用典故、借古喻今的寫作特點,了解辛棄疾抗敵救國的雄圖壯志和為國效勞的愛國熱情。[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繼承蘇軾把詞的豪放風格加以發(fā)揚光大,使它蔚然成為一大宗派,主要應歸功于辛棄疾。辛棄疾的詞,“慷慨縱橫,有不可一世之概”。這種豪邁風格的形成,首先決定于他的作品有深厚的愛國熱情和廣闊的社會內容。二、簡介作者與寫作背景。辛棄疾在詞人中,算是個英雄。1161年,金國大舉南犯,21歲的辛棄疾率群眾兩千多人在家鄉(xiāng)起義,加入以耿京為首的農民抗金義軍。在起義軍的幾個月里,他表現(xiàn)出非凡的勇敢和堅定。到了南方后,他繼續(xù)堅持主戰(zhàn),用飽含愛國主義激情的詞和文章,宣傳北伐抗金、收復中原統(tǒng)一全國的主張。但是,以趙構為首的趙家王朝偏安江南,在臨安過著游宴玩樂歌舞升平的生活,對金屈辱求和。他們對起義軍也一直害怕。辛棄疾被迫隱退,空懷一腔忠貞熱情,卻報國無門。他的許多詞就反映了這種悲憤。我們今天要學的這篇懷古詞,是突出的一首。宋寧宗嘉泰三年(1203),辛棄疾64歲退隱江西鄉(xiāng)間已有十多年,被執(zhí)掌大權的韓侂胄所起用。當時蒙古已崛起,金則日益衰敗,并起了內亂。韓要立一場伐金大功,以鞏固自己的地位,于是起用了辛棄疾作為號召北伐的旗幟。第二年(1204)任他作鎮(zhèn)江知府,鎮(zhèn)江那時正處于抗戰(zhàn)前線。辛初到鎮(zhèn)江,積極作北伐準備,可他的意見不能被韓侂胄一伙采納,并給他一個降官的處分,后來又把他調離鎮(zhèn)江。辛棄疾施展雄才大略為恢復大業(yè)出力的愿望又落空了。這就是辛棄疾寫這首詞的背景。三、串講詞的大意。四、分析詞的上片。思考:1上闋寫了兩個人,這兩個人的共同點是什么?(都是能夠建立功業(yè)的英雄人物,而且他們的事業(yè)都是在京口起步的。)2詞人寫這兩位英雄人物寄托了什么情懷?(表達自己力主抗金和決心恢復中原的宏大抱負,同時借古代帝王來諷刺南宋統(tǒng)治者屈辱求和的無恥行徑。)3寫孫權和劉裕一略一詳,為什么?(寫出劉裕出身貧賤,卻能建功立業(yè),表現(xiàn)了事在人為的道理,更表現(xiàn)詞人對英雄的仰慕。在當時韓侂胄急于北伐的現(xiàn)實中,辛棄疾對劉裕的歌頌不僅是向往他的英雄業(yè)績,還含有“如果碰到劉裕這樣的國君,他的正確戰(zhàn)略意圖就能被采用”的意思。)五、閱讀下片,分析層次。教師講解,學生討論用典的作用。1第一層“元嘉草草”句?!霸巍笔悄铣挝牡勰晏枴K挝牡蹌⒘x隆是劉裕的兒子。他不能繼承父業(yè),好大喜功,聽信王玄謨北伐之策,打沒有準備的仗,結果一敗涂地,北魏軍隊一直追到長江邊,聲稱要渡江,都城震恐。封狼居胥是用漢朝霍去病戰(zhàn)勝匈奴,封狼居胥山,舉行祭天大禮的故事。宋文帝聽了王玄謨的大話,對臣下說:“聞王玄謨陳說,使人有封狼居胥意?!薄皞}皇北顧”,是看到北方追來的敵人而張皇失色的意思,宋文帝戰(zhàn)敗時有“北顧涕交流”的詩句。2凡詩文運用典故都有用意,辛棄疾引用宋文帝北伐慘敗的故事目的是什么?(借鑒歷史,伐金必須做好準備,不能草率從事。)3第二層,追憶自己當年南歸途經揚州所見慘相,描述瓜步山周圍人們生活的情景?!八氖辍比?,說辛棄疾在京口北固亭北望中原,記得四十三年前自己正在戰(zhàn)火彌漫的揚州以北地區(qū)參加抗金斗爭。后來渡淮南歸,原想憑借國力,恢復中原,沒有想到南宋朝廷昏聵無能,使他英雄無用武之地。如今自己已成老年,壯志依然難酬,追思往事,不勝身世之感!“佛貍祠下”三句。從上文緬懷往事回到眼前現(xiàn)實。“佛貍祠”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燾追擊王玄謨的軍隊時在長江北岸瓜步山建造的行宮。當?shù)乩习傩漳昴暝诜鹭傡粝掠褓悤?,很是熱鬧。4作者寫佛貍祠一幕景象,表達什么心情?(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表達了自己的隱憂:如今江北各地淪陷已久,不迅速謀求恢復,民俗就安于異族統(tǒng)治,忘記了自己是宋室臣民。表示對南宋政府不圖恢復中原的不滿。)5最后三句是第三層。用廉頗的典故,用意是什么?(抒寫了自己雖有遠大抱負,而朝廷卻不重用,壯志未酬的苦悶。)六、歸納全詩。這首詩表現(xiàn)了作者對英雄業(yè)績的向往,有著抗金救國、恢復失地的抱負以及不能實現(xiàn)的苦悶;也表現(xiàn)了對南宋統(tǒng)治者屈辱求和、茍且偏安的卑劣行徑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