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三重教育聯(lián)盟2023-2024學年高三上學期9月聯(lián)考語文試題_第1頁
山西省三重教育聯(lián)盟2023-2024學年高三上學期9月聯(lián)考語文試題_第2頁
山西省三重教育聯(lián)盟2023-2024學年高三上學期9月聯(lián)考語文試題_第3頁
山西省三重教育聯(lián)盟2023-2024學年高三上學期9月聯(lián)考語文試題_第4頁
山西省三重教育聯(lián)盟2023-2024學年高三上學期9月聯(lián)考語文試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一)現(xiàn)代文閱讀Ⅰ(共5小題,19分)材料一:什么是美?這個問題看似十分簡單,一朵花、一片晚霞、一首詩、一曲音樂,我們覺得美;穿的衣服,用的家具,我們都會用審美的眼光,來說他們美不美。但是如果認真追問一下:究竟什么是美?我們卻往往會瞠目結舌,不知所答。在對美進行追問的過程中,首先碰到的,是把美和美的東西混淆在一起,把美的東西當成美。這是因為我們和現(xiàn)實發(fā)生審美關系的時候,差不多總是先碰到具體的美的東西,然后再從美的東西概括出來美的概念來。古希臘柏拉圖的《大希庇阿斯篇》是西方最早談論美的專著。其中蘇格拉底向希庇阿斯提出一個問題:“什么是美?”希庇阿斯就混淆了美和美的東西,用一位漂亮的小姐、一匹漂亮的母馬、一只漂亮的湯罐等等,來回答“什么是美"。蘇格拉底堅決反對這一回答,說他所要探討的,不是“什么東西是最美的”,而是“什么是美"?!拔覇柕氖敲辣旧恚@美本身,加到任何一件事物上面,就使那件事物成為美”。蘇格拉底與希庇阿斯探討了許久,最后不得不感嘆地說:“美是難的?!边@個討論在美學史上具有重要價值:他要我們透過美的現(xiàn)象去探討美的本質,從千千萬萬美的東西中,去尋找美的普遍規(guī)律。關于美本身,所要研究的是作為普遍規(guī)律的美,也就是美的本質,而不是蕓蕓總總的美的現(xiàn)象、美的東西。把美的東西當成美,會造成許多困難。首先,任何美的東西都只能說明它本身的美,而不能說明其他東西的美。例如漂亮的小姐,就只能說明漂亮小姐的美,而不能說明漂亮的母馬的美、漂亮的糖罐的美。美的東西千千萬萬,但它們都各有其美,而不能用以相互說明,更不能相互等同。桃花的美不同于梅花的美,而《紅樓夢》與《儒林外史》或是唐詩的美,也是各異其趣,迥不相同。美是從各種各樣的東西當中所總結出來的普遍規(guī)律,它從現(xiàn)象上升到本質,它能說明任何美的東西之所以美的原因,但它本身并不就是美的東西。其次,美的東西都是相對的,隨著人們對現(xiàn)實的審美關系的變化而變化,當美的東西與人處在某種關系當中,它是美的;處在另外的關系當中,它就可能不美或者變成另外的一種美。例如西湖,當晴光瀲滟或是山雨空濠的時候,條件不同,它就具有不同的美。而當杜甫寫道:“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边@時的雨,可以說是美的??墒钱敹鸥懙溃骸按差^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自經(jīng)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這時的雨,你又能說是美的嗎?因此任何美的東西的美,都隨著它與人的關系而變化,我們很難把美的東西永遠當成是美的。第三,美的東西不僅僅是漫無邊際的,而且是自相矛盾的。從自然到社會,從物質到精神,從生活到藝術,無不有美的東西存在,在這樣眾多的美的東西中,你要把美說成是一種東西,當然不可能。同一種東西,可以是美的,也可以是不美的;不同的東西,它們卻可以都是美的;甚至相互矛盾的東西,也可以都是美的。第四,美不是事物的某一種物質屬性,本來不是一種“東西”,我們又怎么能夠把美當成是某種美的東西呢?談到味,它有酸甜苦辣;談到色,它有紅黃藍白;談到聲,它有清濁高低。凡此,都是一定的物質因素構成的,它們都表現(xiàn)為某種物質的東西,但是美卻不然,你能說美是由哪些物質的因素構成的呢?你只能說,美必須有一定的物質條件,但它又不僅僅只是某種固定的物質條件。例如美必須和味、色、聲發(fā)生聯(lián)系,但美又不在于味、色、聲本身,而在于味外之味,色外之色,聲外之聲。這樣,你又怎么能夠用某種固定的東西,固定的味、色、聲,來說明美呢?美不是美的東西,它是什么呢?我們說它是構成美的東西之所以美的根本性質和普遍規(guī)律。(摘編自蔣孔陽《美和美的東西》)材料二:瑞士數(shù)學家、物理學家歐拉善用簡潔的函數(shù)表達真理,歐拉公式至今仍被認為是最具美感、最有魅力的公式之一。他還曾寫下《音樂新理論的嘗試》,將數(shù)學與藝術美結合在一起。這位天才給后人有益的啟示:探究真理的動力中飽含著對美的追求,科學之美可誘發(fā)出科學家無限的創(chuàng)造力。盡管科學家們對科學美的闡述大多是零散的、即興的,但不難看出他們對科學之美的肯定和重視。英國數(shù)學家和哲學家羅素從歐幾里德的《幾何原本》中“讀出音樂般的美妙”,德國生物學家??藸枏倪_爾文《物種起源》中"見出生物世界無與倫比的統(tǒng)一之美"??茖W家楊振寧則用高適在《答侯少府》中的詩句"性靈出萬象,風骨超常倫",來描述狄拉克反粒子理論帶來的精神震撼。他還以虹與霓為例描述科學之美:小時候看虹和霓,被極美的表面現(xiàn)象所吸引,長大懂得測量后發(fā)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的物理原因,體會到了一種極深層的理論架構的美。在這些大科學家眼里,科學美是自然和諧之美的映射,是人們發(fā)現(xiàn)自然之秘而產(chǎn)生的自我超越感,是從科學和諧統(tǒng)一的思想中產(chǎn)生的愉悅自由的心理體驗,是促使他們勇攀科學高峰的重要原動力??茖W美還包括審美直覺和審美靈感,不少科學家在科學創(chuàng)造過程中最初的選擇,往往是依靠審美直覺來完成。比如狄拉克的“單磁核”假說,就是從磁與電共有的對稱美中獲得啟示,后來被實驗證實;物理學家盧瑟福探索原子結構時有種直覺,感到原子核是一顆“小太陽”;哥白尼在觀察太陽系運動時這樣描述:“太陽乘坐寶座率領著它周圍的行星家族”。正是這些審美想象,啟發(fā)了科學家的靈感,引導著他們前往成功的彼岸。反觀我們的現(xiàn)實,科學美卻被有意無意地冷落甚至剝奪,近乎一件奢侈品。備受推崇的奧林匹克競賽,已異化為機械的題海戰(zhàn)術,孩子們很難在大量做題中享受數(shù)學的韻律之美。在科研領域,不少人急功近利,失去了探尋更高層次的科學美的機會。正如但丁所說,美是真理的光輝。漠視科學的美感,就很難探尋到真理的內核。在教育中,如果先讓孩子欣賞“虹與霓”的現(xiàn)象美,再引導他們去探究背后的科學原理,是否更能激發(fā)其學習的興趣?在科研中,少一些功利、多一份對美的追尋之心,把單調枯燥的實驗變成美的探險,或許更容易到達真理的彼岸。在科普活動中,多一些日升月落、星辰閃耀、遙望火箭騰空而起的美感體驗,可能會讓不從事科學活動的普通人更加崇尚自然、走近科學??茖W本來就是美的,探索未知世界的過程應是充滿新奇體驗的美的旅程。(摘編自《發(fā)明與創(chuàng)新》)1.下列關于材料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圍繞"美"這個話題展開,但前者意在分析"美"的概念,后者重在強調"美"的作用。B.材料一中,蘇格拉底和希庇阿斯通過探討,最終解決了"美是什么"的問題。C.材料一說美的東西都各有其美,不能用以相互說明。這和我們欣賞詩詞時,不能用"纖云弄巧"的婉約美去衡量"亂石穿空”的豪放美是一致的。D.材料一“味外之味”的第一個“味”是指人品嘗到的味道,第二個“味”是指超越于具體味道之上的事物的美。2.根據(jù)材料二的內容,下列說法表述正確的一項是(3分)A.歐拉的《音樂新理論的嘗試》以數(shù)學美與藝術美的結合呈現(xiàn)了科學美。B.狄拉克的反粒子理論具有唐詩“性靈出萬象,風骨超常倫”般的境界。C.奧林匹克競賽機械的題海戰(zhàn)術使孩子們很難享受數(shù)學的韻律之美,也不利于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探究動力。D.只有在科普活動中多一些日升月落之類的美感體驗,才能讓不從事科學活動的普通人更加崇尚自然、走近科學。3.下列對材料一和材料二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材料一采用遞進式的結構論證,先提出論點“美”和“美的東西”不能混為一談,再從四方面闡述兩者不同,最后總結歸納。B.材料一多用例證法,將“美不是美的東西”的相關抽象表述具體化,讓讀者易于理解的同時也增強了論點的說服力。C.材料二第三段運用排比,表述了科學美的本質、主客體表現(xiàn)形式和對科學發(fā)現(xiàn)的作用,既論述全面,也強調了科學美的重大意義。D.材料二論證中正反對照,有力地論證了"對科學之美的追求能誘發(fā)創(chuàng)造力,有助于探尋到真理的內核”的觀點。4.兩則材料論證過程中均引用了唐詩,請簡析其作用。(4分)5.在古詩文復習研討中,甲同學說:“我發(fā)現(xiàn)同是草木蔥蘢,‘木欣欣以向榮'在陶淵明眼中就是美景,而‘蕎麥青青’卻讓姜夔悲從中來?!币彝瑢W說:“我覺得這兩句詩都太美了,讓我感動!”請結合材料一的原理,對兩位同學的發(fā)言做簡要分析。(6分)(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6-9題。蓑衣張煒秋天,剛剛收獲過的土地濕潤、疏松,可愛極了。稼禾的秸稈都拉走了,香氣卻遺留在田埂上。雜生在玉米和豆棵里的草葉兒顯露出來,又綠又嫩。螞蚱在草棵間蹦跳、起飛,很歡快的樣子。人們都忙著整理自己的土地,準備又一次播種。小格細心地揪掉青青的草葉,整齊地堆放在一塊兒。她覺得這么嫩的草葉,扔掉怪可惜的,留著回家喂小兔子吧。那些螞蚱碰到她手上,她就把它們逮住了;很肥大的,用一根草棒串了,別在衣襟上。鄰地里的達子走過來,搓著手上的草汁和泥巴,站在那兒笑。小格往一邊看了看,達子的腳上穿了一雙又結實又漂亮的膠鞋,鞋幫上好像還印了一只鷹!她瞥了一眼,禁不住又瞥了一眼。這個達子和她在小學一塊讀過書的,現(xiàn)在正用一輛輕騎販賣葡萄,聽人說去年一年就掙了五千元……一個大灰螞蚱用生了刺的雙腿猛勁兒蹬了她一下,她的手背上立刻滲出了小血珠。她使勁摔了它一下,說:“一變肥,你就渾!”達子蹲下來,說:“歇歇吧,又逮植物又逮動物,這個活兒太累?!毙「窀纱嘌銎鹆四?,看著笑吟吟的達子。她已經(jīng)不歇氣地在地里忙了三天。父親病了,這么多的活兒全是她一個人做的。她不光有些累,還有些煩呢。她覺得達子在看她的笑話。達子和她對看著,一瞬間神情嚴肅起來。他看到她那雙從來都很美麗的眉毛,這時候微微皺著——她好像有些惱怒……他眨了眨眼睛,把目光移開,仰臉看天了:“天快下雨了,嗯……快下雨了!"他咕噥著?!跋掳桑 彼难劬Χ⒅?,賭氣似地說道。達子站起來,活動了一下穿著"鷹鞋”的腳,說:“我是說,下了雨,你的地也快整好了,我明天雇來一輛小拖拉機,咱們一塊兒耕地吧。"小格的心里一熱。但她還是垂下眼睫,有些執(zhí)拗地說:“不,不。還是我自己用鐵鍬翻吧……”達子笑了笑,走開了。停了一會兒,天真的下雨了。田野里的人們都跑回去拿雨具了,小格躊躇了一會兒,也跑回家了。她回到田里來時,披了一件蓑衣。這件蓑衣很舊了,可是還能遮雨。別人都穿了塑料雨衣,戴了斗笠。那雨衣有藍的,紅的,還有淡黃的,迷茫的雨霧里望去,多么好看啊。鄰地的達子穿得更高級一點:軍用雨衣。小格有些不好意思了。她蹲在田埂上做活,一低頭就能看見蓑衣襟上粗粗的草繩兒結。她在心里恨起自己來:怎么就穿了它來!可是她心里明明知道:家里沒有雨衣,只有一把塑料雨傘……達子向這邊望著,好長時間也沒動一下。他看到千萬條雨絲灑向她的蓑衣,蓑衣的毛兒拄著,在雨絲中輕輕彈動著。有時候小格站起來,那球成一團的蓑衣立刻放展開來,似一件草做的漂亮的披風。蓑衣毛兒又多又規(guī)整,都朝一個方向斜著……她在田埂上走著,像個穿著斗篷的將軍,挺拔而灑脫。他禁不住喊了一聲:“小格——!”小格重新蹲下去,像是逮一個螞蚱,身子向前一伏一伏的。達子好像看到了她那被蓑衣遮住一邊的臉龐變得通紅通紅,就像石榴花的顏色。天暗下來,雨也變得小多了。田野里的人們開始收工了。小格將草葉捆到一起,提起來往回走去。田頭小路上的人很多,各種雨衣摩擦著,發(fā)出聲音。人們高聲地談笑著,議論莊稼,也議論人。小格默默地往前走去,一次也沒有回頭??墒怯袔讉€老頭子談論起她的蓑衣了:“蓑衣這東西好!我過去夜里看秋、雨天排澇,都穿蓑衣!""蓑衣比塑料雨衣可好,它又能遮雨又能當草薦子鋪,穿到身上人也暖和。"“哎哎,一時一興,自從興了塑料雨衣這洋玩意兒,蓑衣你貴賤也買不著了……""蓑衣好!蓑衣好!……”第二天早晨,小格很早就來到了自己的田里。這片土地變得漂亮了,耕過、耙過,就像蓬亂的頭發(fā)被耐心地梳理過一樣——達子的頭發(fā)倒變得蓬亂了,正在他的地上忙著。小格知道這是達子的小拖拉機耕的。她問:“達子,你一夜都守在這地里嗎?”“一夜剛好耕完。”“啊……達子!”小格想:這土地要讓我一個人用锨翻,不知要多少天呢!她心里感激達子,可又不知道說些什么才好。……她很想說,雇拖拉機的錢兩家一起拿吧!但她就是說不出口。她怕達子笑話她小氣。達子有錢呢——雇拖拉機這點錢,在他看來可算不了一回事。她在靠近他的地邊上做著活兒。達子忙了一會兒,伸著懶腰走過來。她注意地瞥了瞥他的鞋子:老鷹上沾了稀泥。他說:“趁著土濕,今天就把種播上吧……嘿嘿!明天地里就沒活兒了,真棒!"小格問:“沒活了再做什么?”“駕上我的輕騎!”小格不作聲了。“你做什么?”“我……”小格輕輕咳了一聲,“不做什么。”“你編蓑衣吧!”小格惱恨地看了他一眼。達子的臉有些紅,微皺著眉頭說:“我可不是跟你開玩笑,真的!你沒聽老人們說到處買不到蓑衣嗎?你編吧,會賺錢的,蘆青河灣那兒一片一片蓑衣草……”“哼,鬼主意……”小格將身子轉向一邊。達子失望地看了她一眼,接著嘴角掛上了一絲笑容:“你不懂———‘信息’…明白了嗎?明年我準備好好研究一下‘信息’……"小格笑了。夜晚,月亮很早就升起來了。小格在里屋坐了一會兒,聽到院子里有露水滴落的聲音,就走了出來。大地朦朦朧朧,一片白色。她覺得心上不知怎么熱乎乎的,很想往遠處走一走……走著走著,她的腳步急了起來;再后來她聽到河水的聲音了。她來到蘆青河灣了。月光下,河灣的淺水處一片油綠。那柔軟細長的草葉兒像人工整出的一般齊、一般好,茂盛極了。“?。∷蛞虏荨嗝春玫乃蛞虏莅。 彼谛睦镎f。1984年11月(選自《張煒中篇小說年編·采樹鰾》,有刪改)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螞蚱劃傷了小格,小格說"一變肥,你就渾!"這句罵的是螞蚱,也在指達子,有雙關意味。B.達子有股機靈勁兒,他樂于接受新知,善于捕捉"信息",能夠抓住商機,敢想肯干,是新農(nóng)人的形象。C.小格蹲下逮螞蚱時"被蓑衣遮住一邊的臉龐變得通紅",形象淳樸可愛,勞動的畫面富有鄉(xiāng)土生活之美。D.隨著情節(jié)的展開,小格對達子的態(tài)度展現(xiàn)出一個由“抵觸”到“感動”再到“欣賞”的變化過程。7.下列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文中把耕耙過的土地比作梳理后的頭發(fā),形象地寫出了達子的耐心與細心,將土地的平整與達子頭發(fā)的蓬亂進行對比,也鮮明地體現(xiàn)了勞作的辛苦。B.文中老人的議論從側面寫"蓑衣好",暗示了商機,為后文達子的建議做了鋪墊,同時也體現(xiàn)出傳統(tǒng)事物美好的一面。C.本文結尾的景物描寫,同孫犁《荷花淀》中女人編蘆葦席的描寫一樣,都以自然之美烘托了人物的美,傳達出美好與希望,充滿了詩情畫意。D.本篇中的老鷹膠鞋,同《哦,香雪》里的自動鉛筆盒一樣,都象征著富貴的生活,在小說中都表現(xiàn)了村里姑娘對物質生活的羨慕與追求。8.本文是如何表現(xiàn)人物形象的?請簡要說明。(4分)9.作者為什么以"蓑衣"為標題?請結合全文談談你的理解。(6分)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10-14題。蘇瓊,字珍之,武強人也。瓊幼時隨父在邊,嘗謁東荊州刺史曹芝。芝署為府長流參軍。文襄以儀同開府,引為刑獄參軍,每加勉勞。并州嘗有強盜,長流參軍推其事,所疑賊并已拷伏,唯不獲盜贓。文襄付瓊更令窮審,乃別推得元景融等十馀人,并獲贓驗。文襄大笑,語前妄引賊者曰:“爾輩若不遇我好參軍,幾致枉死?!背锨搴犹兀皆び醒\劉黑狗,構結徒侶,通于滄海。瓊所部人連接村居,無相染累,鄰邑于此伏其德??ぶ信f賊一百余人悉充左右人間善惡及長吏飲人一杯酒無不即知??っ褛w潁曾為樂陵太守,八十致事歸。得新瓜一雙自來送。潁恃年老,苦請,遂便為留,仍致于聽事梁上,竟不剖。人遂競貢新果,至門間,知潁瓜猶在,相顧而去。初,瓊任清河太守,裴獻伯為濟州刺史,酷于用法,瓊恩于養(yǎng)人。房延佑為樂陵郡,過州,裴問其外聲,佑云:“唯聞太守善,刺史惡。”裴云:“得民譽者非至公。”佑答言:“若爾,黃霸、龔遂君之罪人也。”后有敕,州各舉清能。裴以前言,恐為瓊陷,瓊申其枉滯,議者尚其公平。遷左丞,行徐州事。徐州城中五級寺忽被盜銅像一百軀,有司征檢,四鄰防宿及蹤跡所疑,逮系數(shù)十人,瓊一時放遣。寺僧怨訴不為推賊,瓊遣僧,謝曰:“但且還寺,得像自送?!睜柡笫眨\姓名及贓處所,徑收掩,悉獲實驗,賊徒款引,道俗嘆伏。舊制以淮禁不聽商販輒度,淮南歲儉,啟聽淮北取余。后淮北人饑,復請通余淮南,遂得商估往還,彼此兼濟,水陸之利,通于河北。后為大理卿而齊亡,仕周為博陵太守。(節(jié)選自《北齊書·循吏》)10.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郡中舊賊A一百余人B悉充C左右D人間善E惡及長吏F飲人一杯酒G無不即知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推,推求,與《屈原列傳》中"推此志也,雖與日月爭光可也"的“推”含義相同。B.一時,指短時間,與《孔雀東南飛》中的“蒲葦一時紉”的"一時"含義相同。C.至公,科舉時代為對主考官的敬稱,謂其大公無私。文中意為最公正。D.歲,歲星,后為年的別稱,有歲月之意,亦可指人的年齡。文中指年景,農(nóng)事收成。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蘇瓊幼年跟隨父親在邊境,曾去拜見東荊州刺史曹芝,曹芝很賞識他,即委任他為府長流參軍。B.房延佑任樂陵郡太守,路過濟州,裴獻伯問他外界的反應,他將百姓的評價反饋給裴獻伯,裴獻伯深以為然。C.在徐州城中五級寺銅像失竊案中,寺院的僧人起先抱怨蘇瓊不為他們追尋賊人,但最后僧人與百姓都對其嘆伏不已。D.以前的制度以淮河為禁區(qū),不允許商販隨意往來。但因蘇瓊的上表,在兩淮地區(qū)遭災時,商人得以往來,淮河兩岸貨物得以流通。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1)潁恃年老,苦請,遂便為留,仍致于聽事梁上,竟不剖。(2)裴以前言,恐為瓊陷,瓊申其枉滯,議者尚其公平。14.結合全文,簡要概括蘇瓊為官的特點。(3分)(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的宋詩,完成15-16題。守歲蘇軾欲知垂盡歲,有似赴壑蛇。修鱗半已沒,去意誰能遮。況欲系其尾,雖勤知奈何。兒童強不睡,相守夜歡嘩。展雞且勿唱,更鼓畏添撾①。坐久燈燼落,起看北斗斜。明年豈無年,心事恐蹉跎。努力盡今夕,少年猶可夸②。注:(1)撾:擊,敲打,此處指更鼓聲。(2)化用白居易“猶有夸張少年處”,此時詩人在鳳翔簽判任上,而其弟蘇轍在京師侍奉父親。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這是一首五言古詩,一二句使用比喻,將要逝去的年歲,比作游向幽壑、勢不可當?shù)拈L蛇,生動形象。B.三四句“半已沒","誰能遮”抒發(fā)了詩人去日苦多,華年不再的無奈傷感。C."兒童強不睡",描寫兒童被強迫著遵循守夜的風俗,"晨雞"二句將守歲時的心理狀態(tài)寫得細膩入微。D.整首詩歌通俗易懂,細致地描述了人們守歲的情景與心情,抒發(fā)了獨特的感慨。16.前人評價此詩“佳處不減魏武短歌”,請結合曹操的《短歌行》作簡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龍”是我國古代傳說中的神異動物,常為古代詩歌意象。如李白《蜀道難》中的“_____”襯出蜀道上山峰之高峻;《夢游天姥吟留別》中則用“__________”寫震動山谷的巨大聲響。(2)辛棄疾在《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認為如果像宋文帝劉義隆那樣草率出兵,雖有“__________”之雄心,也只怕會是“_________”的結局。(3)古代的文人墨客似乎有無窮無盡的詠愁嘆怨之情。請寫出包含"愁"字的兩句古詩:“_________,_____”。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一)語言文字運用1(本題共2小題,7分)閱讀下面文字,完成18-19題。我們常有這樣的體會,小時候熟記的古詩文,長大后也很難忘記,即使長時間不用,但只要一提起,與之相關的記憶便會(1)_____地流露出來。詩詞深深扎根在腦海深處、古文修養(yǎng)浸透在血液之中,正是傳統(tǒng)文化的內化于心,也是“童子功”的厲害之處。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毕胍毦凸旁娢牡摹巴庸Α保嘧x多記是必要條件。若是腹內草莽,必然不可能口吐蓮花。詩詞大會舞臺上,選手們(2)_____的背后,又何嘗不是從小的閱讀背誦和長年的儲存積累?!巴庸Α钡牡鬃右獜男〈蛳拢Wx常新。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它的意義也正在于此。就拿“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一句來說,小時候我們按照表面意思理解,或許只能明白這是蘇軾借月亮表達對弟弟的思念之情。但若干年后,當我們一個人身居異鄉(xiāng),又恰逢中秋之夜,當我們抬頭仰望圓月,心中再次涌現(xiàn)出這句詩,自然別有一番滋味,對詞義的理解也更深了一層。18.請在橫線上填寫出恰當?shù)某烧Z。(2分)19.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辭手法?請簡要分析其表達效果。(5分)(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3小題,13分)閱讀下面文字,完成20-22題。(13分)五代造紙技術承襲隋唐,但因南北封建割據(jù),社會動蕩,各地技術發(fā)展很不平衡。敦煌石窟所出西北地區(qū)制造的麻紙多不精良,書法亦不工。傳世的南方書法家楊凝式的《神仙起居法》用紙亦不精細,這毋寧說是反映了當時社會經(jīng)濟不景氣的現(xiàn)狀。但當時統(tǒng)治者御用的“澄心堂紙”,它的制作較為精良。澄心堂是南唐烈祖李昇在金陵宴居、讀書及批閱奏章的殿室。至南唐后主李煜時,設官局監(jiān)造名紙供宮中御用,(1)_____。蘇易簡在《文房四譜》卷四中寫道:“南唐有澄心堂紙,細薄光潤,為一時之甲?!蹦咸茰缤龊?,儲藏在宮中的這些紙(2)_____,竟長達半個世紀。直至傳入北宋一些著名文人之手后,此紙才被詩人知曉。史學家劉敞從南唐宮中得到一百張澄心堂紙,后贈歐陽修十張。歐陽修又轉贈梅堯臣兩張,于是他們之間專為此紙互相吟詩唱和。(3)_____,是以楮皮為料,用敲冰水舉簾蕩紙精制而成。這種紙堅滑如玉,潔白如雪,纖維細密如蠶絲,而且質地較為厚重。20.下列句子中的“經(jīng)濟”和文中畫橫線處的“經(jīng)濟”,用法相同的一項是(3分)A.袁郊《甘澤謠·陶峴》:“峴之文學,可以經(jīng)濟;自謂疏脫,不謀宦游?!盉.網(wǎng)絡經(jīng)濟作為一種新型經(jīng)濟形態(tài),存在著與傳統(tǒng)經(jīng)濟不同的新特點。C.郭紹虞先生題書,同一冊書買三本,方便剪貼,也因其經(jīng)濟較為寬裕。D.常人記述此事,累千言而不辦;使高手為之,三百字足矣,何等經(jīng)濟!21.請在文中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0個字。(6分)22.請根據(jù)上文相關內容,給“澄心堂紙”下定義。(4分)四、寫作(60分)23.閱讀下面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本試卷現(xiàn)代文閱讀I提到“要我們透過美的現(xiàn)象去探討美的本質,從千千萬萬美的東西中,去尋找美的普遍規(guī)律",還告訴我們"美的東西都是相對的,隨著人們對現(xiàn)實的審美關系的變化而變化"。請根據(jù)以上內容,就"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美",談談你的感悟和思考。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照搬材料;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高三九月質量檢測語文試題答案與解析1.B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和分析文章內容的能力。B.“最終解決了"錯誤。依據(jù)文中“蘇格拉底與希庇阿斯探討了許久,最后不得不感嘆的說‘美是難的’”,“難的”并不能算作是“美”的定義,另外“許久”“不得不”也傳達出兩人的無奈。2.C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和分析文章內容的能力。A.“數(shù)學美與藝術美的結合”錯。原文“將數(shù)學與藝術美結合在一起”,偷換概念。B.“具有唐詩‘性靈出萬象,風骨超常倫’般的境界”錯誤,原文“科學家楊振寧則用高適在《答侯少府》中的詩句‘性靈出萬象,風骨超常倫’,來描述狄拉克反粒子理論帶來的精神震撼”,而不是狄拉克的反粒子理論本身具有“性靈出萬象,風骨超常倫”的境界,曲解文意。D.“只有……才……”邏輯判斷錯誤。材料二文段用的是“可能會”。3.A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論點、論據(jù)和論證方法的能力。A.“材料一采用遞進式的結構論證”錯誤。應該是“總分并列式”的論證結構。4.①材料一引用杜甫寫“雨”的詩句為論據(jù),論證了“美的東西是相對的”,(“它隨著人的關系而變化”亦可)②材料二作者用楊振寧用高適詩句描述科學之美帶來的精神震撼,生動地論述了科學家“對科學之美的肯定和重視”(“科學美帶來探究動力”亦可)①具體可信,增強說服力;如材料一引用杜甫寫“雨”的詩句為論據(jù),從不同角度論證了“美的東西是相對的”的觀點;②形象生動,具有文藝性;如材料二作者用楊振寧用高適詩句描述科學之美帶來的精神震撼,生動地論述了科學家“對科學之美的肯定和重視”?!?題評分細則】①具體可信,增強說服力;(1分)(答出材料豐富典型,內容充實,闡釋深化,與“美”的主題相契合,唐詩凝練簡潔,傳神傳形等均可給分)②形象生動,具有文藝性;(1分)(答出:讓議論文語言鮮活生動起來,有文化韻味,詩意盎然,富有感染力,更能感受到“美”,內容與形式的統(tǒng)一等均可給分)③結合兩則材料具體分析“什么論據(jù)論證了什么論點”。(2分)5.①甲同學的話對應了“美的東西都是相對的,隨著與人的審美關系而變化”“木欣欣以向榮”寫郊外草木自由生長,正是陶淵明辭官歸隱,隨性自在的審美意趣之寫照,一切景語皆情語。所以它是美的;“薺麥青青”的草木蔥蘢之處乃昔日十里繁華的揚州,這在感慨家國重創(chuàng)、蕭條不振的姜夔眼中,就是昔盛今衰,有“黍離之悲”了。②乙同學的話對應了“甚至相互矛盾的東西,也可以是美的”“木欣欣以向榮”是美景,我們讀來也不禁為生命的蓬勃而欣喜,“薺麥青青”表達的是昔盛今衰的蕭條,我們讀來不覺也傷感頓生,“蓬勃”和“蕭條","欣喜”和“傷感”看似矛盾,卻都符合詩歌的美?!?題細則和解析】①(3分)甲同學的話對應了“美的東西都是相對的,隨著與人的審美關系而變化”陶潛辭官歸隱,鄉(xiāng)野生活閑適恬淡,郊外草木萌發(fā),自由生長,“木欣欣以向榮”正符合陶淵明隨性自在的審美意趣,所以它是美的;姜夔故地重游,揚州昔日的十里繁華、車水馬龍在戰(zhàn)后蕭條不振,“薺麥青青”正是家國重創(chuàng)、昔盛今衰的縮影。就像“被遺棄的地壇”,雖是草木蔥蘢,卻讓史鐵生感到荒蕪,“薺麥青青”在姜夔眼中就有“黍離之悲”了。②(3分)乙同學的話對應了“甚至相互矛盾的東西,也可以是美的”“木欣欣以向榮”是美景,表達了陶淵明對草術自在生長的喜愛和向往,我們讀來也不禁為生命的蓬勃而欣喜,“薺麥青青”在《揚州慢》中表達的是衰敗荒蕪,我們結合歷史背景讀來不覺也感衰敗蕭條,也傷感頓生,“蓬勃”和“蕭條”,“欣喜”和“傷感”兩組看似矛盾的東西,卻都能千古流傳,讓我們感動,讓我們在詩情畫意中得到詩歌美的熏陶。③如果答成:任何美的東西都只能說明它本身的美,而不能說明其他東西的美?!澳尽钡拿啦煌凇八j麥”的美之類,可以酌情給1分。(說明:材料一取材自2011廣東卷,材料二取材自2014重慶卷)6.C(不是在歌頌勞動美。小格家境貧窮,沒有雨衣,穿了老式蓑衣而自卑,怕達子看到,因而俯下身子,掩飾自己羞紅的臉色,敏感而自尊。)7.D(應該是象征美好的新生活,不是純物質的富貴。小格和香雪的憧憬與追求,也只是對現(xiàn)代文明、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追求,兩人都有自尊自愛的人性美。)8.①正面描寫(直接描寫):細節(jié)(動作)描寫、心理描寫、神態(tài)(外貌)描寫、語言描寫(1分)寫小格和達子的言行舉止、內心活動,如小格堆放草葉,不住看膠鞋等,達子的頭發(fā)、笑容、主動幫忙等。(1分)②側面描寫(間接描寫):景物描寫,烘托、渲染、象征(1分)生機盎然的田間秋景,烘托勤勞樂觀的農(nóng)人形象;油綠的蓑衣草、詩意的河灣月夜等,環(huán)境美象征著人情美、人性美。(1分)解析:1.正面的人物描寫和側面的景物描寫兩方面必答,各2分,既要有術語使用又要有原文分析。2.答成通過旁人評價側面描寫酌情給1分(如:達子在小格眼中:跑輕騎、會掙錢;小格在達子眼中:身著蓑衣,挺拔而灑脫)3.答成通過對比襯托來表現(xiàn)酌情給1分(如:通過達子和小格的相互對比展現(xiàn)了新舊農(nóng)人的不同形象,通過村民的勞作談笑烘托主人公形象)塑造人物方法多樣,選文基本都有所涉及,只要概念清楚,學生不難答到。除了正面的人物描寫外,側面描寫應主要答景物描寫的烘托作用。本文與《白洋淀》寫法相似,都屬于散文化小說,表達上筆觸清新,寫景充滿詩情畫意。其實本文與《社戲》《邊城》一樣屬于“河流文學",河流草木是“養(yǎng)育者”。作答時草木環(huán)境不能不談。9.作者以“蓑衣”為標題,可以更好地:①串聯(lián)全文情節(jié):“蓑衣”推動了情節(jié)發(fā)展,是情節(jié)矛盾的核心。小格對達子的誤解以及達子對小格的幫助都與“蓑衣”相關聯(lián),從“蓑衣”上,我們可以展望人物未來的命運。(2分)②表達多重意蘊:“蓑衣”含義豐富,具有象征意味。“蓑衣”是田間干活擋雨的雨具,是達子小格之間情感聯(lián)系的紐帶,是解決小格生活困難的突破口,是農(nóng)人們走上富足生活的指路燈。(2分)③揭示主題意旨:“蓑衣”實用且美觀,集中體現(xiàn)了故鄉(xiāng)傳統(tǒng)事物在現(xiàn)代社會的價值和生命力。蓑衣的美和蓑衣草的美、鄉(xiāng)土的美是一脈相承的,體現(xiàn)出作者對農(nóng)人的感情,對鄉(xiāng)土的熱愛。(2分)解析:本題為“作用類”題目,可以從“內容情感-形式、結構”角度作答,也可從“小說要素和表達”角度作答。1、以下3點為標題的主要作用,每點得2分①串聯(lián)全文情節(jié):“蓑衣”推動了情節(jié)發(fā)展,是情節(jié)矛盾的核心。小格對達子的誤解以及達子對小格的幫助都與“蓑衣”相關聯(lián),從“蓑衣”上,我們可以展望人物未來的命運。②表達多重意蘊:“蓑衣”含義豐富,具有象征意味?!八蛞隆笔翘镩g干活擋雨的雨具,是達子小格之間情感聯(lián)系的紐帶,是解決小格生活困難的突破口,是農(nóng)人們走上富足生活的指路燈。③揭示主題意旨:傳統(tǒng)事物不只有“陳舊落后"這一個標簽,“蓑衣”實用且美觀,(“能遮雨又能當草薦子鋪,穿到身上人也暖和”"挺拔而灑脫")集中體現(xiàn)了故鄉(xiāng)傳統(tǒng)事物在現(xiàn)代社會的價值和生命力。蓑衣的美和蓑衣草的美、鄉(xiāng)土的美是一脈相承的,體現(xiàn)出作者對農(nóng)人的感情,對鄉(xiāng)土的熱愛。2、如答成以下幾點作用,可酌情適當給分④凸顯人物形象:通過“蓑衣”看到小格身上的自卑和自尊,貧窮和樂觀;也看到了達子的善良和對小格的關愛⑤“蓑衣”表達含蓄,引發(fā)聯(lián)想:吸引讀者閱讀下文。⑥結構呼應:標題與結尾形成呼應,增添讀者對文章未盡之事的想象。⑦“蓑衣”是自然環(huán)境的結晶,讓環(huán)境美、人情美、主題美三者結合。(說明:小說閱讀材料取自2015安徽卷)10.BDG郡中舊賊一百余人/悉充左右/人間善惡及長吏飲人一杯酒/無不即知11.A推:審理;推:推求12.B13.(1)趙潁仗著自己年紀大,竭力請求蘇瓊收留,蘇瓊于是把瓜留下,他把瓜放到大堂的梁上,始終不切開。(苦,致,竟)13.(2)裴獻伯因為先前的話,擔心被蘇瓊陷害,而蘇瓊反而去為他申訴長期停滯(不能提升)的委屈/不得申雪的冤屈,議論的人都很稱許蘇瓊的公平。(為,枉滯,尚)14.①恪盡職守,治理有方②依法執(zhí)政,清廉自律/不徇私枉法③心胸寬廣,持平公正④廣施恩義,為民請命(一點1分,任意答出三點即可給滿分)15.C16.①恰當引用和化用。蘇詩化用白居易“猶有夸張少年處”,意在勉勵蘇轍珍惜年華,積極奮發(fā);曹詩用“周公吐哺,天下歸心”自比,表達求賢建業(yè)的雄心。②妙用比喻。蘇詩“欲知垂盡歲,有似赴壑蛇”將要逝去的年歲,比作游向幽壑、勢不可當?shù)拈L蛇,生動形象曹詩用"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喻賢才越多越好。③巧用欲揚先抑。蘇詩寫守歲,先寫守不住不必守,最后四句形成轉折,表達守歲的感慨(努力應從今日始,不要讓志向抱負付諸東流);曹詩開頭嘆時光易逝,憂功業(yè)未建,最后折轉,抒發(fā)其統(tǒng)一天下的雄心壯志。17.(1)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熊咆龍吟殷巖泉(2)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3)示例一: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示例二: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示例三: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18.不由自主/自然而然出口成章/錦心繡口19.①運用了比擬的修辭手法,以植物扎根于地比擬詩詞深印于腦海,以某物滲透進血液中比擬古文積累于心中。②這樣寫使得傳統(tǒng)文化內化于心的過程變得生動形象,易于理解。20.B原句中“經(jīng)濟”的含義指社會物質生產(chǎn)和再生產(chǎn)的活動。A.治理,經(jīng)世濟民。B.指社會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