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針刺絡放血治療尋常型銀屑病療效觀察_第1頁
火針刺絡放血治療尋常型銀屑病療效觀察_第2頁
火針刺絡放血治療尋常型銀屑病療效觀察_第3頁
火針刺絡放血治療尋常型銀屑病療效觀察_第4頁
火針刺絡放血治療尋常型銀屑病療效觀察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火針刺絡放血治療尋常型銀屑病療效觀察

皮損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紅斑頭皮屑病,受多種因素影響。其特點是皮膚紅斑上出現(xiàn)一系列金銀干燥的鱗狀結構。臨床主要分為尋常型、膿皰型、關節(jié)病型及紅皮病型,其中尋常型銀屑病是臨床最多見的類型。尋常型銀屑病中尤以斑塊型的治療最為棘手。由于其病因復雜,機理不明,現(xiàn)代醫(yī)學缺乏特異性的治療方法。目前臨床上治療尋常型斑塊型銀屑病仍以外用激素軟膏為主,但外用激素不良反應多,且停藥后易復發(fā)。我們運用火針和刺絡放血治療尋常型斑塊型銀屑病,并與單獨外用他扎羅汀乳膏進行隨機對照,現(xiàn)報告如下。1臨床數(shù)據(jù)1.1兩組患者各年齡性別分布收集2010年3月至2012年5月四川省第二中醫(yī)醫(yī)院皮膚科門診患者180例。根據(jù)患者首次就診順序,采用SPSS11.5軟件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90例。治療組中男52例,女38例;病程5~108個月,平均(49.57±23.09)個月;年齡19~65歲,平均(38.62±12.11)歲;其中血燥證42例,血瘀證46例。對照組中男51例,女39例;病程7~84個月,平均(48.90±19.78)個月;年齡23~68歲,平均(41.10±11.52)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1.2中醫(yī)證候診斷西醫(yī)診斷標準參照《臨床皮膚病學》擬訂。①皮損以紅色丘疹、斑丘疹及大小不等的斑片為主,上覆多層銀白色鱗屑,刮除鱗屑可見一層光亮的薄膜,薄膜下面可有點狀出血。②斑塊皮損較久,基底浸潤,周圍炎性紅暈不明顯,表面覆蓋多層銀白色鱗屑,或表面干燥易裂,鱗屑細薄,自覺瘙癢。③皮損暫時停止發(fā)展,消退緩慢,無新發(fā)皮疹,相當于銀屑病靜止期。中醫(yī)證候診斷標準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中“白疕”有關內容擬定。①血燥:主癥:皮損肥厚,色紅,皮膚干燥,瘙癢脫屑,經久不退;次癥:舌質紅,苔少,脈細。②血瘀證:主癥:皮損干燥肥厚,為大小不等的斑塊、顏色暗紅、經久不退;次癥:舌暗紅或有瘀點、瘀斑,脈弦細或澀。1.3新皮質皮的出現(xiàn)符合以上診斷標準;年齡18~70歲;病程<10年;病情處于穩(wěn)定期,近兩周內未有新皮損出現(xiàn)者;皮損局限,整個皮損面積不超過全身皮膚的5%;兩周內未使用過皮質類固醇激素、免疫抑制劑及細胞毒性藥物等治療本病的藥物者;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1.4排除標準合并心、腦、腎、肝膽、胃腸道疾病及其他內科疾病者;凝血功能障礙者;對他扎羅汀乳膏中任何成分過敏者;對刺絡放血和火針極度畏針者。2方法2.1點刺放血和火針治療組治療組刺絡放血:斑塊顏色深紅、增殖不明顯、白色鱗屑少者,證屬血燥者采取紅斑刺絡放血療法。①取穴:局部皮損(斑塊狀)。②器材:歐健牌一次性使用無菌注射針(浙江歐健醫(yī)用器材有限公司),規(guī)格:0.7mm×32mm;玻璃火罐(北京市昌平北方玻璃儀器廠),規(guī)格:2、3、4號玻璃火罐。③操作方法:局部病變皮損常規(guī)消毒,右手持一次性使用無菌注射針,用拇指、食指、中指捏住針柄,對準皮損部位即陽性反應點迅速刺入,快進疾出,使出血少許。針刺深淺取決于皮損深淺,點刺深度不超過皮損基底部,然后根據(jù)病變范圍不同,以針間距為0.5cm,稀疏均勻,由病變外緣環(huán)向中心點刺。點刺后火罐吸出瘀血,留罐3min,用干棉簽擦去血液,針孔再次消毒。④療程:7天治療1次,治療8周共8次?;疳?斑塊顏色暗紅、增殖較厚、白色鱗屑多者,證候屬于血瘀者采取局部火針療法。①取穴:局部皮損(斑塊狀)。②器材:選用美國TCM有限公司生產的natural牌盤龍火針。規(guī)格:0.4mm×45mm。③操作方法:患者取安靜舒適位,常規(guī)皮膚消毒;操作者左手持酒精燈(酒精燈內酒精裝1/3即可),盡可能接近施術部位,右手拇、食、中指持針柄,置針于火焰的中焰,先加熱針體,再加熱針尖,把針燒至發(fā)白;運用腕力穩(wěn)、準、快迅速直刺入皮損,然后迅速出針。點刺深度不超過皮損基底部,根據(jù)病變范圍不同,以針間距為0.5cm,稀疏均勻,由病變外緣環(huán)向中心點刺,施術完畢干棉球封閉針孔,再次常規(guī)消毒。④療程:7天治療1次,治療8周共8次。對照組采用0.1%他扎羅汀乳膏(重慶華邦股份有限公司,規(guī)格:15g/支,批號:H20010159),每晚臨睡前30min外用。每次用藥不超過2mg/cm2,治療期間盡量避光防曬。7天復診1次,治療8周。注意事項:①兩組患者均需保證休息,飲食清淡,忌食辛辣厚味。②點刺放血和火針治療后,囑患者保持針孔干燥,3天內皮損治療處不沾水。③點刺放血過程中要注意觀察皮損處出血情況,避開大血管,如出現(xiàn)出血不止要及時處理并停止點刺。④若針孔發(fā)生感染者按常規(guī)處理。2.2鱗屑水腫評分病情觀察:兩組患者均于治療前和治療后第2、4、8周采用銀屑病皮損面積嚴重指數(shù)(PASI)評分標準對靶損害皮損面積、肥厚程度(浸潤)、紅斑及鱗屑情況進行評分:①皮損面積評分:無論皮損面積大小,初始分值均為3分;0分:原始皮損減少≥95%;1分:95%>原始皮損減少≥50%;2分:原始皮損減少<50%;3分:原始皮損無變化或加重。②斑塊肥厚程度評分:0分=無(皮損與正常皮膚平齊);1分=輕度(皮損輕微高出于正常皮膚表面);2分=中等度(中等度隆起,斑塊的邊緣為圓或斜坡形);3分=重度(皮損肥厚,隆起明顯);4分=極重度(皮損高度增厚,隆起極為明顯)。③紅斑評分:0分=無(無紅斑可見);1分=輕度(呈淡紅色);2分=中等度(紅色);3分=重度(深紅色);4分=極重度(紅色極深)。④鱗屑評分:0分=無(表面無鱗屑可見);1分=輕度(部分皮損表面上覆有鱗屑,以細微的鱗屑為主);2分=中等度(大多數(shù)皮損表面完全或不完全覆有鱗屑,鱗屑呈片狀);3分=重度(幾乎全部皮損表面覆有鱗屑,鱗屑較厚成層);4分=極重度(全部皮損表面均覆有鱗屑,鱗屑很厚成層)。PASI評分=皮損面積評分+鱗屑評分+肥厚評分+紅斑評分。2.3皮質消化酶臨床療效評定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制定。以PASI積分變化為依據(jù)評定綜合療效,計算公式(尼莫地平法)為:(治療前積分-治療后積分)/治療前積分×100%,臨床痊愈:皮損全部消退,臨床癥狀消失,積分值減少≥95%。顯效:皮損大部分消退,臨床癥狀明顯減輕,95%>積分值減少≥70%。有效:皮損部分消退,癥狀有所改善,70%>積分值減少≥50%。無效:皮損消退不明顯,癥狀未見減輕或反見惡化,積分值減少<50%。總有效率=(臨床痊愈例數(shù)+顯效例數(shù)+有效例數(shù))/本組總病例數(shù)×100%。2.4安全評估治療前后詳細詢問和觀察皮損處有無不良反應。2.5統(tǒng)計方法采用SPSS11.5統(tǒng)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ue0af±s)表示,兩組有效率比較應用χ2檢驗。3失訪人員的基本特征治療組脫落2例,1例因不能耐受火針治療,1例失訪。對照組脫落5例,2例因不遵守治療方案自行使用其他藥物出組,2例因局部出現(xiàn)約斑、灼熱刺痛不能耐受中止治療,1例原因不詳。3.1兩組臨床療效比較,pasi評分高表1示,兩組患者治療2周與治療前PASI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4周、8周與治療前比較,PASI評分均明顯改善(P<0.05)。治療組治療4周、8周PASI評分與對照組同時間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3.2兩組秩檢驗比較表2示,治療組總有效率為87.50%,對照組為81.18%,經秩和檢驗:Z=-2.220,P=0.026,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治療組優(yōu)于對照組。3.3皮膚長期毒性試驗治療組有3例患者出現(xiàn)局部輕度皮膚刺激反應,表現(xiàn)為輕度瘙癢及灼熱感,局部皮膚發(fā)紅,患者均可耐受、未做任何處理,治療5天后癥狀自行消退。對照組有18例患者治療后局部皮膚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紅斑瘙癢、干燥脫屑、灼熱刺痛感,經外敷潤膚膏后癥狀逐漸消失,繼續(xù)治療未見明顯不良反應。兩組患者均無嚴重不良反應發(fā)生。4針刺瀉熱、血滯、營血耗虛—討論銀屑病是一種臨床上常見的易復發(fā)的慢性炎癥性皮膚病。臨床表現(xiàn)為紅色丘疹或斑塊上覆有多層白色鱗屑,鱗屑抓脫后基底部為點狀出血,偶發(fā)奇癢,反復發(fā)作,其發(fā)展加重或減輕多與季節(jié)有關,青壯年多見,是目前皮膚科領域亟待研究根治的一種皮膚病。其中斑塊型銀屑病占80%以上,尤其頑固難治,是尋常型銀屑病中較嚴重類型。銀屑病的發(fā)病原因尚未完全明確,一般認為是由遺傳因素、免疫功能異常、代謝障礙、感染和精神應激反應等多種病因通過不同途徑引起的角質形成細胞增生過度,角化不完全及炎癥反應。中醫(yī)學稱銀屑病為“干癬”、“松皮癬”、“白疕”等。中醫(yī)學認為,一方面稟賦血熱之體而多受風寒或風熱之邪侵襲,以致毛竅閉塞不通,氣血運行不暢,阻于肌表而生;或濕熱內蘊,外受風濕,內外合邪,痹阻經絡,阻于肌表而發(fā)。另一方面由于久病氣血耗傷、營血不足,生風生燥,經絡阻滯,氣血瘀滯,肌膚失養(yǎng)而病生;或因肝腎不足,沖任失調,使得營血虧虛?!吨嗅t(yī)外科學》將其辨證分為風熱血燥、血虛風燥、瘀滯肌膚3個基本證型。臨床治療本病,多從血熱、血燥、血瘀論治。針灸治療該病,大部分采取針刺穴位來治療或綜合治療,如針刺配合拔罐,針灸藥物配合。刺絡放血療法,古稱“啟脈”、“刺絡”,俗稱“刺血療法”。其具有解表發(fā)汗、瀉熱解毒、通經活絡、消瘀去滯、調和氣血、養(yǎng)血活血的作用。刺絡放血能明顯改善局部或全身的微循環(huán),一方面放出瘀血,使微血管的自律性加強,雙向交流增加,有益于機體的物質及時地補充到血液循環(huán)中去;另一方面刺激了微血管管壁的神經,加強了微血管的調節(jié)作用而間接地改善了微循環(huán)功能,繼而改善機體臟腑組織器官的功能。此外,已有研究表明,放血療法還能提高機體的免疫機能,增強抗應激能力?;疳槸煼?古稱“刺”、“燒針”,是將針在火上燒紅后快速刺入人體一定部位,而達到溫經散寒、補益陽氣、調和氣血、暢通經絡、祛腐生肌的作用?;疳槸煼ǖ挠涊d最早見于《靈樞·壽夭剛柔篇》,曰“蔯刺者,刺燔針則取痹也”。張仲景《傷寒論》中亦有“表里俱虛,陰陽氣并竭,無陽則陰獨,復加燒針”的記載。銀屑病總的病機是臟腑陰陽失調、氣血受阻?!饵S帝內經》云:“營行脈中,衛(wèi)行肺外,榮周不息。”如氣滯血瘀、痰濕凝積、榮衛(wèi)之道澀而行遲,積久則成癥結。一方面火針可溫熱助陽、激發(fā)經氣,故可疏通經絡、行氣活血、調理臟腑;另一方面火針又能助陽化氣,使氣機疏利,津液運行,凝滯之痰邪濕邪因而化解。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治療4周、8周與治療前比較,PASI評分均明顯改善(P<0.05),治療組治療4周、8周PASI評分與對照組同時間比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