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3第3課宋明理學_第1頁
必修3第3課宋明理學_第2頁
必修3第3課宋明理學_第3頁
必修3第3課宋明理學_第4頁
必修3第3課宋明理學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3課宋明理學課程標準:列舉宋明理學的代表人物,說明宋明時期儒學的發(fā)展。宋明理學是當時中國有抱負有思想的學術群體對現(xiàn)實社會問題以及外來佛教和本土道教文化挑戰(zhàn)的一種積極回應,他們在消化吸收佛道二教思想的基礎上,對佛道二教展開文化攻勢,力求解決漢末以來中國社會極為嚴重的信仰危機和道德危機。

宋明理學1本考點比較抽象,是學生復習中感覺比較困難的一個考點。從近幾年高考來看,主要以選擇題的形式呈現(xiàn)。試題難度不大,主要考查宋明理學代表人物的一些觀點。2命題趨勢。從命題角度上看,主要考查學生對理學主要觀點的理解與運用。多以組合型選擇題的類型出現(xiàn)。從內(nèi)容上看,仍將重點考查“二程一朱”等人觀點。復習時應注意知識的通俗化表達,化難為易。研究本考點的命題特點,難度不大,以選擇題形式出現(xiàn)居多,所以復習時不必要求大跨度的橫縱聯(lián)系。第3課宋明理學1、三教合一的背景、表現(xiàn)(魏晉南北朝;隋朝;唐朝)、影響?2、宋明理學產(chǎn)生的背景?3、程朱理學的形成、主張(二程;朱熹)、影響?4、陸王心學的主張(陸九淵;王陽明)、影響?自學效果檢測題:儒學自身的缺陷佛教、道教興盛并沖擊、威脅儒學的正統(tǒng)地位。材料二:儒學特別容易受到挑戰(zhàn)的地方是:他們未能為自己的思想理論找到終極的立足點。與儒學相反,佛、道思想所關注的恰恰就是“終極問題”,道家以“道”、佛教用“空”為整個世界提供了終極依據(jù)。由于信仰本身就是對終極問題的考慮,是對神秘的不可言說的事物的崇拜。儒學在佛、道思想的沖擊下,喪失其權威也就不難理解了。材料一:魏晉南北朝時期社會動蕩不安,軍閥割據(jù),戰(zhàn)爭頻繁,臣子弒君篡位的例子不勝枚舉,儒家所倡導的道德倫理觀念也開始受到懷疑,它作為官方正統(tǒng)思想的地位受到動搖。傳統(tǒng)儒學充斥著倫理說教,卻不能對人的生老病死提供解釋和安慰。漢唐儒學簡單的理論體系,已經(jīng)不能應對人們的各種思考和疑惑,它失去了權威的解釋能力。先秦儒學多是針對現(xiàn)實的倫理原則,缺少抽象哲學理論,難以解釋社會動蕩、生老病死。而漢武帝獨尊儒學后,儒學逐漸僵化、神學化。此圖繪佛、道、儒三教的創(chuàng)始人釋迦牟尼、老子、孔子三人于一圖之中,似正在辯經(jīng)論道,體現(xiàn)了中國古代“三教合一”的社會思潮。畫面中,釋迦牟尼坐于菩提樹下成為畫面主體,老子坐于蒲草之上,與一士大夫裝束的孔子相對?!度虉D》(清·丁云鵬),現(xiàn)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一、三教合一(宋明理學產(chǎn)生的背景)魏晉南北朝儒、道、佛三教相互影響和發(fā)展2、社會矛盾激化,重建倫理綱常隋朝儒學家提出“三教合歸儒”又稱“三教合一”唐朝三教并行,即尊道、禮佛、崇儒,佛道挑戰(zhàn)正統(tǒng)1、儒學的正統(tǒng)地位受到挑戰(zhàn)(為天地立心)

佛教盛行、道教發(fā)展、儒學新的發(fā)展。3、宋代商品經(jīng)濟發(fā)展,科技文化高度繁榮,重文輕武,推動著儒學的發(fā)展也沖擊傳統(tǒng)倫理觀念。長期分裂和混亂→傳統(tǒng)倫理道德遭破壞→宋統(tǒng)治者倡導尊孔讀經(jīng)4、宋代儒學者敢于疑經(jīng)改經(jīng),大膽立論,復興儒學抨擊佛道又融合佛道思想解釋儒家義理。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大儒張載(2015·山東文綜·38)(16分)宋代理學是傳統(tǒng)儒學的新發(fā)展。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城市與生活材料二生活與觀念(1)分析說明上述材料所反映的歷史現(xiàn)象與宋代理學興起和發(fā)展之間的聯(lián)系。(10分)(2)若進一步探究宋代理學興起和發(fā)展的原因,你認為還需要補充什么材料?舉一例說明。(6分)(1)說明:城市坊市界限被打破,瓦子等娛樂場所出現(xiàn),商品經(jīng)濟發(fā)展到新水平;社會上出現(xiàn)了追求奢靡享樂、僭越禮制的現(xiàn)象。面對社會生活對傳統(tǒng)儒家倫理秩序的沖擊,儒學家把封建倫理道德上升到“理”的高度,提出了“存天理,滅人欲”等思想,以“理”來約束人們的行為,進而規(guī)范社會秩序。(10分)

(2)例:需要補充與佛教、道教發(fā)展相關的材料。(2分)理由:佛教和道教的發(fā)展使傳統(tǒng)儒學面臨挑戰(zhàn);為應對挑戰(zhàn),儒學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部分思想,獲得了新發(fā)展。在一批心志高遠的儒家學者促進下,理學于宋代興起,在明代掀起一個高潮,將儒家思想發(fā)展到新的高度。它綿延700余年,對中國的思想文化及社會生活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二、理學的興起1、概念:理學是以“理”為核心,融合佛道思想來解釋儒家義理,既貫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運,又繼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國家的新儒學。也被稱為程朱理學。道、佛儒(根本)周敦頤

張載邵雍朱熹陸九淵王陽明

程顥

程頤北宋五子形成成熟發(fā)展二、宋明理學未有天地之先,畢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若無此理,便亦無天地,無人無物,都無該載了!—《朱子語類》世界的本原是什么?“理”或“天理”是宇宙萬物的本原宇宙之間一理而已。天得之而為天,地得之而為地,……其張之為三綱,其紀之為五常?!吨煳墓募肥裁词恰袄怼被蛘摺疤炖怼??天理是“三綱五常”。凡一物上有一理,須是窮致其理。知者吾之所固有,然不致則不能得之;而致知必有道,故曰致知在格物?!抖踢z書語錄》如何得“理”?“格物致知”(方法論)格就是深刻探究、窮盡物就是萬物的本原致就是達到知是指對天理的真知目的:明道德之善,而不是求科學之真人之一心,天理存則人欲亡,人欲勝則天理滅,未有天理人欲夾雜者。去其氣質(zhì)之偏,物欲之蔽,以復其性,以盡其倫。——《朱子語類》朱熹當天理和欲望產(chǎn)生矛盾時該如何選擇?“存天理,滅人欲”二、上下求索——走理學之路“人欲”并非指人的所有欲望,主要指違反了社會規(guī)范和倫理道德的欲望。3.代表人物及主張理認識論4.影響:1長期居統(tǒng)治地位,有力維護封建專制統(tǒng)治2《四書章句集注》成為科舉考試的教科書(3)其學術思想傳到日本、朝鮮及歐洲?!洞髮W》《中庸》《論語》《孟子》程顥、程頤朱熹(集大成者)天理是宇宙萬物本原;“人倫者,天理也”“格物致知”明道德之善,不求科學之真客觀唯心主義理之源在于天理;“存天理,滅人欲”爭論內(nèi)容:理在何處?明理方法?千古一辯:1175年鵝湖之會(P14)資料回放你覺得雙方爭論什么?材料二萬事萬物之理不外于吾心。物理不外于吾心,外吾心而求物理,無物理矣。──王陽明《答顧東橋書》“天理”或“理”在何處?理在心中,心即是理陸王心學主張材料一陸九淵說:“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世界”材料三知是心之本體,心自然會知。見父自然知孝,見兄自然知悌,見孺子入井自然知惻隱,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王陽明《答顧東橋書》

如何得“理”?發(fā)明本心、致良知、知行合一材料四知之真切篤實處,即是行;行之明覺精察處,即是知。知行功夫,本不可離。──王守仁《王文成公全書》王陽明經(jīng)典語錄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同歸于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秱髁曚洝啡诵刂懈饔袀€圣人,只自信不及,都自埋倒了。虛靈不昧,眾理具而萬事出,心外無理,心外無事。無善無惡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秱髁曚洝贰谤Z湖之會”是指南宋淳熙二年(1175年)在江西信州鵝湖寺舉行的一次著名的哲學辯論會,朱熹“理學”和陸九洲“心學”雙方就各自的哲學觀點展開了激烈的辯論。下述不可能是朱熹言論的是()

A.“宇宙之間一理而已”

B.“窮天理,明人倫,講圣言,通事故”

C.“柳院竹齋茅店,云蕪風樹煙溪。聽徹殘陽曉月,不論巴蜀東西”

D.“自修則人不得以非理相加”C宋明理學程朱理學陸王心學二程朱熹①“天理”是宇宙萬物的本源,萬物只有一個天理,先有理,后有物。②“人倫者,天理也”③提出“格物致知”的認識論①理學集大成者,著《四書章句集注》②理之源在于天理,天理就是三綱五常,是人性的最高境界(性善習遠)。③強調(diào)“存天理,滅人欲”,明道德之善陸九淵王陽明①“心”是萬物的本源,“心”就是“理”②強調(diào)“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③窮理不必向外求,只需反省內(nèi)心即可①宣揚“心外無物”、“心外無理”②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回答三大問題:宇宙觀(本原)、倫理觀、認識論1.背景:2.理學的特點:1融合了佛道思想來解釋儒家的義理2以“理”為核心,以倫理道德為核心的儒學3更理論化和思辨化復興儒學宋代理學興起的原因、特點、作用評價?如何評價宋明理學?(影響)1、消極:用三綱五常維系封建專制制度,壓抑、扼殺人們的自然欲求,抹殺個人私利觀??照劻x理,不務實際。2、積極:1、對自身:儒學體系化,獲得新發(fā)展2、對中國政治:有利于維護封建專制統(tǒng)治,成為官方哲學,…成為后世科舉教科書。3、對后世:注重主觀意志力量,注重氣節(jié)、品德,講求以理統(tǒng)情、自我節(jié)制、發(fā)奮立志,強調(diào)人的社會責任和歷史使命,有利于人格塑造,凸顯人性的莊嚴。強化了中華民族的堅強性格(1)相互關系:以發(fā)展的觀點來看,二者的傳承關系上心學也是理學,心學是理學的新發(fā)展,心學是明朝時期的理學。(2)共同之處:思想范圍上,同屬于儒學范疇,都是對儒學的發(fā)展。思想主張上,都強調(diào)意識(理、心)第一,物質(zhì)第二,同屬唯心主義思想體系。目的上,都要求人們克服私欲,以“仁”的思想規(guī)范行為,從而維護封建統(tǒng)治的社會秩序。地位和影響上,都是我國古代哲學思想的重大成就,都產(chǎn)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思想實質(zhì)上,都是以儒家綱常倫理來約束社會,維護專制統(tǒng)治,遏制人的自然欲求。2、程朱理學與陸王心學的相互關系如何?二者的異同點有哪些?(3)不同之處:對宇宙的構成看,理學認為宇宙萬物是由“理”和“氣”兩個方面構成的,理先而氣后,這是一種客觀唯心主義的觀點;心學則認為“心外無物”“心外無理”,離開人的思想意識,任何事物便不存在,這是一種主觀唯心主義的觀點。道德主張看,理學主張人應以外在的“天理”為行為規(guī)范;而心學則主張人應以“內(nèi)心”的自修、自省達到良知,從而為善。?!锍讨炖韺W與陸王心學有什么異同?向內(nèi)心求、頓悟太簡、知行合一發(fā)明本心、致良知向外求、循序漸進支離、先知后行格物致知認識理的方法主觀唯心主義客觀唯心主義哲學范疇“心”“理”世界本原異維護封建統(tǒng)治、束縛思想、官方哲學、影響深遠;對塑造中華民族性格起了積極作用。影響都是以儒家的倫理綱常來約束社會、維護專制統(tǒng)治、遏制人的自然欲求實質(zhì)都承認“理”、都強調(diào)倫理綱常、本善習遠內(nèi)容都屬理學學派同陸王心學程朱理學承擔社會責任,提升道德品質(zhì)(2014?全國大綱卷?17)明清時期,纂修族譜以尊崇人倫成為一種普遍的社會現(xiàn)象,名門望族、寒門小姓都以修譜為大事。這一現(xiàn)象反映出A.宗族觀念受到人口流動的沖擊B.宗族成為社會等級的表現(xiàn)形式C.理學成為維系宗族的思想基礎D.先秦時期的宗法制度得以重建

(2015?北京文綜?15)明朝中后期,王陽明學說在中國士大夫中流行。朝鮮來華使者對此不理解,認為“陽明敢肆己意,謗辱朱子,實斯文之罪人也”。結合所學判斷,下列選項正確的有①朝鮮使者以程朱理學為正宗②王陽明心學超越了理學范疇③王陽明與朱熹觀點明顯不同④王陽明心學是對儒學的叛逆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CC如果讓王陽明穿越時空與朱熹對話,他們的共識應該是A.心外無物,心外無理B.人的善性或美德往往被欲望所蒙蔽C.知和行都產(chǎn)生于心D.只有探究萬物,才能得到“其中的天理”

3王安石提出“形者,有生之本”。與之相對立的觀點是A.“心外無物”B.“天地為萬物之本”C.“夫形于天地之間也,物也” D.“舍天地則無以為道”

清朝乾隆年間的狀元秦間在游杭州西湖時,走到岳王廟岳飛墓前,因自己姓秦,慚愧的寫下了“人從宋后羞名檜,我到墳前愧姓秦”兩句墓聯(lián)。這反映當時社會的主流思想是:A.道學B.佛學C.理學D.民族主義BAC歐陽修注意到地方政府中的腐敗風氣、“枉直乖錯”;張載在本鄉(xiāng)“以禮化俗”;呂大鈞兄弟在藍田建立“鄉(xiāng)約”;范仲淹創(chuàng)立“義莊”等等。這些舉措體現(xiàn)了儒家傳統(tǒng)思想所追求的A.通過道德自覺建立和諧的人間秩序B.通過克服私欲、回復良知成為圣賢C.進行內(nèi)心反省達到理想人格的建樹D.注重氣節(jié)以理統(tǒng)情凸顯人性的莊嚴D王陽明問弟子:“什么是天地的心?”弟子說:“人是天地的心?!庇謫枺骸笆裁词侨说男模俊钡茏诱f:“只是一個靈明?!蓖蹶柮鹘忉屨f:“我的靈明就是天地鬼神的主宰,天沒有我的靈明,誰去仰他高?地沒有我的靈明,誰去俯他深?鬼神沒有我的靈明,誰去辨他吉兇災祥?”這表明王陽明A提出質(zhì)疑權威的民主觀點B認為人心是世界的中心C提出樸素的唯物主義觀點D完成了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論任務B1.(2012年全國新課標歷史,27)理學家王陽明說:“士以修治,農(nóng)以具養(yǎng),工以利器,商以通貨,各就其資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業(yè)焉,以求盡其心,其歸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則一而已……四民異業(yè)而同道?!痹诖?,王陽明()A.重申傳統(tǒng)的“四民”秩序B.主張重新整合社會階層C.關注的核心問題是百姓生計D.闡發(fā)的根本問題是正心誠意D2.(2012年海南卷歷史,6)宋代理學家周敦頤認為,“天以陽生萬物,以陰成萬物。生,仁也”。周敦頤在此所闡釋的是()

A.“仁”與萬物生成的關系B.孟子的仁政思想C.陰陽互相依存的關系D.道家順應自然的思想A3.(2012年海南卷歷史,4)魏晉時期,有人斥責佛教“使父子之親隔,君臣之義乖,夫婦之和曠,友朋之信絕”。這反映出當時()

A.佛教傳入顛覆了傳統(tǒng)觀念B.儒家倫理不為社會所重視C.佛教急于融入本土文化D.佛教與儒家倫理抵觸D12011·上海單科理學家王守仁提出“致良知”說。這里的“良知”是指A.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惡標準B.圣人獨有的是非道德標準C.通過學習獲得的良好知識D.存在于外部世界的規(guī)律A22010年上海卷宋代,儒學家們開始從一個新的角度來思考人世間的倫理綱常。這個新角度是A.從矛盾對立轉換出發(fā)B.從天人感應出發(fā)C.從萬事萬物本原出發(fā)D.從人的本性出發(fā)C32009廣東理科基礎孔子、孟子、程頤、朱熹、王陽明等人的思想共同點是A.“仁”B.“心外無物”C.“理”D.“格物致知”A【運用提升】2010年浙江卷中國古代學術史上曾發(fā)生過一次著名的理學家辯論,甲方批評乙方做學問“支離”,乙方批評甲方做學問“太簡”。下列各項中,屬于當時甲方代表人物主要觀點的是A.格物致知B.發(fā)明本心C.知行合一D.萬物皆只是一個天理B2009年江蘇卷某思想家強調(diào)孝、悌、慈等倫理道德均源于人之自然本性,這位思想家是A.孔子B.董仲舒C.朱熹D.王陽明D2010年廣東卷文綜15“人人自有定盤針,萬化根源總在心。卻笑從前顛倒見,枝枝葉葉外頭尋?!边@首詩反映了A.孟子的“仁政”B.董仲舒的“獨尊儒術”C.王陽明的“心學”D.顧炎武的“經(jīng)世致用”C42011年河南鄭州市質(zhì)檢董仲舒認為:“人性比于禾,善比于米,米出禾中而禾未可全為米也;善出性中,而性未可全為善也。……天生民性,有善質(zhì)而未能善,于是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睂@一言論最準確的理解是A.在荀子人性論的基礎上創(chuàng)立“天人合一”思想B.在孟子人性論的基礎上創(chuàng)立“君權神授”思想C.與程朱理學的“存天理,滅人欲”主張如出一轍D.排斥其他學說,樹立了儒家思想的統(tǒng)治地位B典例分析:1、朱熹提出“存天理,滅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A、天體運行法則B、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C、封建道德規(guī)范和等級秩序D、“天人感應”理論C2、王陽明與朱熹思想的主要區(qū)別是:A、對“理”的認識不同B、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不同C、對封建專制統(tǒng)治的態(tài)度不同D、對封建倫理道德的態(tài)度不同3、王陽明與朱熹思想的主要區(qū)別是:A、理氣一體,理先氣后B、心外無物,心即理也C、綱常倫紀,即為天理D、內(nèi)心反省,以致良知AB4、下列對程朱理學和陽明心學的認識不正確的是:A、陽明心學是對程朱理學的全盤否定B、兩者對“理”的認識有巨大差別C、對維護封建統(tǒng)治起了重要作用D、都使儒學發(fā)展到一個新階段

(A)“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迸c這首佛教唱詞提倡的修煉方式有類同的是A.天人感應B.陸王心學C.程朱理學D.黃老之學古代有一個佛偈故事:廟前佛幡隨風而動,方丈以此考問眾徒。甲徒曰:“風吹幡動!”乙徒曰:“幡何動?分明是你心動!心動才有幡動!”下面的思想與乙徒相近的是()A.萬物皆只有一個理 B.有理而后有氣C.宇宙便是吾心 D.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CC南宋朱熹是理學集大成者,他發(fā)展了儒學思想,形成新的儒學。對朱熹新儒學的表述,錯誤的是A以儒家思想為基礎,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B發(fā)展客觀唯心主義體系,理是萬物本原C提出:“存天理,滅人欲”以維護等級秩序D求“理”就是進行內(nèi)心反省朱熹的主張和貢獻是①著有《四書章句集注》②提出“天理是世界的本原”③重視主觀意志的力量④提出“致良知”學說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③④DA對宋明理學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