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外漢語教學法課件第 6 章_第1頁
對外漢語教學法課件第 6 章_第2頁
對外漢語教學法課件第 6 章_第3頁
對外漢語教學法課件第 6 章_第4頁
對外漢語教學法課件第 6 章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XXX公司版權所有第六章閱讀課程的課堂教學實施

第一部分精讀課的教學要點第一節(jié)漢語語音教學第二節(jié)漢語詞匯教學第三節(jié)漢語語法教學第四節(jié)漢字教學一、語音教學的基本原則(一)以示范和模仿為主,語音理論指點為輔;(二)從易入手,由易到難;(三)溫故而知新;(四)突出難點,有的放矢;(五)音形結合,加深印象(六)對癥下藥,適時糾正發(fā)音二.聲韻調學習中的難點與教學技巧(一)聲母b/p、d/t、g/k、j/q、z/c、zh/ch

1.對比描述法;發(fā)音時盡量把發(fā)音動作放慢動作,有意識的將送氣的時間拖長一些,然后再發(fā)聲母,這樣可以使學生在視覺和聽覺上體會到兩者的不同:bàp~àdàd~àgāikāik~āi

2.氣息感應法:

拿個紙條放在嘴前,發(fā)送氣音時氣流較強,紙條會被吹動,或者把手掌放在嘴前,感覺氣流強弱3.拼合法:把送氣音看成:不送氣+(h+韻母)。如:b+ha=pa

(二)聲母l/r1.對比法

這兩者區(qū)分的關鍵是,發(fā)擦音“r”,舌尖上翹,靠近硬腭前部但不接觸;而發(fā)邊音“l(fā)”,舌尖不單要碰到上齒齦,而且要緊張用力頂住上齒齦。

2.過渡法

用一個容易發(fā)的音引出另一個相關的難發(fā)的音,在語音教學中經常使用。例:sh帶出r的音。

3.夸張法

要求學生發(fā)音時,舌尖盡量用力頂住上齒齦,并拖長一段時間再發(fā)韻母,如l—la。

4.適當的練習:分辨、填空、判斷正誤、聽后模仿。(三)聲母p/f、f/h

1.夸張演示法針對韓國學生容易把f音發(fā)成p音的情況,我們可以用夸張口形的方法,給學生示范并讓他們模仿。注:學生單單模仿f音并不難,但是一旦與韻母拼合成音節(jié),就容易被其母語的習慣力量牽走發(fā)成p音,因此我們最好不單練f聲母,而應該結合音節(jié)和詞語來進行練習。2.循序漸進法

我們可以循序漸進,先教授容易發(fā)容易的音,因為h聲母根據相拼的韻母的不同,受到干擾的程度就不同,糾正難易也有別。如h與a韻母及以a開頭的韻母相拼時,干擾比較少;而h與u開頭的韻母相拼時,干擾較大。3.對比演示法

至于有些學生習慣性地把漢語h聲母發(fā)成喉音【h】,老師告訴學生喉音的發(fā)音部位比漢語h聲母靠后。(四)聲母z/zh/j、c/ch/q、s/sh/x

1.手勢法

五指并攏,兩手手心相對,上面的手指稍彎曲代表口腔上顎,下面的手指表示舌頭,用指尖向上或伸直的動作表示舌頭的動作。

2.對比法

針對有些學生把zh、ch、sh發(fā)成j、q、x的情況,除了講明它們部位以外,還要提醒學生發(fā)zh、ch、sh時不要把舌頭前伸或抬高;針對有些學生把zh、ch、sh發(fā)成z、c、s的情況,我們引導學生找準發(fā)音部位正確發(fā)出zh組音后,還要指出zh組與z組的最大區(qū)別,就是舌頭與上顎接觸位置的前后。

二.韻母學習中的常見偏誤與教學技巧(一)單韻母方面的偏誤

1.單韻母發(fā)音不到位。2.發(fā)圓唇相似音時常常不到位。(二)復韻母方面的偏誤。

1.開口度不夠。2.主要元音響度不夠。3.因拼寫符號而誤讀。4.發(fā)音動程不夠。(三)鼻韻母方面的偏誤很多學生發(fā)en時,不少人發(fā)成鼻化音,鼻音過重。

(一)單韻母i:

整體認讀法

就是不要單獨教舌尖元音,而是讓他們結合聲母直接讀出。他們的發(fā)音與聲母z、c、s、zh、ch、sh、r一樣。(二)單韻母u/ü

過渡法:讓學生先發(fā)i,然后舌位不動,將嘴唇逐漸變圓,直到發(fā)出ü,然后可以加快動作,進行i-ü交替練習,使學生慢慢習慣圓唇的動作;會發(fā)ü之后,由ü引導u音,u與ü之間最大的差別是舌位的前后不同。(三)復韻母中介音i/u/ü

1.溫故知新法

針對學生丟掉介音u、ü以及把介音ü換成i的問題,我們建議溫習單韻母u、ü的發(fā)音。這首先與單韻母的發(fā)音質量有關,發(fā)音時把圓唇音發(fā)得到位些,那么發(fā)介音時可以糾正的。

2.對比指點法

針對學生加介音的,我們用對比的方法給他們指點,讓學生了解他們母語中的r與漢語聲母r之間不同,讓他們逐漸改正發(fā)r時不必要的圓唇的習慣。

(四)鼻韻母n/ng1.增音法

學生容易混淆的是in和ing。針對這種現象,我們可以按照語音原理,在發(fā)后鼻韻母ing時,中間有意識加入一個過渡音,即ing實際讀音應該是i-eng。2.帶音法

老師在教前鼻音韻母時,可以由發(fā)音部位相近的復元音韻母引入,再帶出鼻音來,如,在教an之前先復習ai,然后再發(fā)an。三、聲調學習中的難點與教學技巧1.五步聲調調型圖2.手勢法3.頭式法4.聲帶控制法5.五線譜圖法6.對比法7.帶音法第二節(jié)詞匯教學一、詞匯教學的內容1.詞語的形、音、義。2.詞語的用法。3.構成詞的語素意義。4.漢語的構詞法。5.詞語的語境知識。6.漢語的網絡聯想詞群。7.詞語的文化意義。5.用舊詞解釋新詞用學生已經掌握的舊詞解釋新詞可以有效地擺脫學生用母語來翻譯、理解詞義的局限,并可以鞏固學過的詞匯A:詞語的用法的差別

6.用同義詞或近義詞解釋

第一,兩詞在詞義上的細微差別

第二,兩詞在感情色彩上的細微差別

第三,兩詞的用法上的不同,如搭配對象、適用語體等

7.用反義詞來解釋新詞在講解新詞的時候,可以用學生已經掌握的反義詞進行對比,使學生掌握詞義。寬敞——狹窄熱情——冷淡清楚——糊涂安靜——淘氣三、課文生詞的處理

1.歸類2.擴展

(1)意義歸類就是根據生詞的意義,把意義相關或者相近的詞語放到一起

(1)意義歸類根據生詞的意義,把意義相關或者相近的詞語放到一起。請、大號、T恤衫、比、頂、棒球帽、就、鏡子、褲子、肥、時髦、短、瘦、減肥《跟我學漢語》第二冊23課表示服裝鞋帽:T恤衫、棒球帽、褲子;表示尺寸和數量:大號、頂;描寫衣服大?。悍?、瘦、短;跟健美有關的詞語:時髦、減肥;其他詞語:請、比、就、鏡子

(2)語法分類根據詞性,把將要學習的生詞分成幾類

(1)意義歸類根據生詞的意義,把意義相關或者相近的詞語放到一起。

次、決定、全家、野餐、早晨、地圖、風景、發(fā)現、知道、白天、晴、高、低、溫度、陰、雨《跟我學漢語》第二冊15課(3)音節(jié)歸類音節(jié)歸類,可以根據四步來進行:課前要求學生準備,讀生詞表;上課時老師可以先讀課文中出現的生詞,讓學生聽,同時要求學生把聽到的拼音記錄下來;然后引導學生把這些詞根據音節(jié)分類,并且說出這些詞的意思;最后,引導學生翻開課文,對照生詞表,把記錄這些詞的漢字寫下來

(4)話題歸類將意義相關、可以出現在共同話題的詞語排列在一起進行學習。談論球賽:球賽、裁判、迷、進攻、防守、耐心、急躁、贏、精彩受傷、治療、住院、看望、友好2.擴展把小的語言單位擴大成更大的語言單位(1)單音節(jié)向雙音節(jié)擴展(2)由詞向短語擴展(3)詞語向句子擴展(4)句子向語段

第三節(jié)語法教學一、語法教學的原則1.精講多練2.深入淺出3.分散難點4.注重用法二、教師應該了解的語法理論知識和語法觀念(1)傳統(tǒng)語法

運用傳統(tǒng)語法進行對外漢語教學應該注意的問題:a.漢語缺乏嚴格意義的形態(tài)變化,因此在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中,不能依賴形態(tài)變化;b.漢語的名詞、動詞都是多功能的,可以充當多種句子成分,在詞類教學中不能過分將詞類和句子成分聯系在一起;c.應該充分重視傳統(tǒng)語法的句本位思想。(2)三個平面的語法理論三個平面理論發(fā)端于對句子的語法分析和研究,其首倡者是胡裕樹、張斌和范曉。三個平面理論認為,語法是一個上位概念,它包含著句法、語義、和語用。

敢:名詞/代詞(人)+敢+vp同意:名詞/代詞(人)+同意+CLAUSE認為:名詞/代詞(人)+認為+CLAUSE在這個學校里,都老師對學生非常熱情。我進去的時候,還她睡在床上。他房間里左邊有一個書架,還右邊有一個書架。他一回來,就我們走了。老張喝醉了酒小王穿好了衣服。他摔斷了腿。老王喜滋滋的炸了盤花生。老王脆脆的炸了盤花生。老王早早地炸了盤花生。王冕死了父親。昨天我去了南京路。這個字我不認識。小張身體很好。那部電影我看過。歌我愛聽周杰倫的。青島咱們多住幾天。這種人我見的多了。點心我吃了。這次考試他差點不及格。這次考試他差點兒及格了。他的錢包差點被小偷偷走了。他的錢包差點沒被小偷偷走了。(3)配價語法配價語法理論是法國語言學家特斯尼耶爾在20世紀50年代提出來的。價是化學中的一個概念,引進這個概念是為了說明一個動詞能支配多少種不同性質詞語的數目。零價動詞:地震、刮風、下雨;一價動詞:病、醉、休息、游泳二價動詞:愛、采、參觀、討論三價動詞:給、送、參觀、討論(4)認知理論很多語言現象很難從句法結構或者語義關系等形式的或規(guī)則的角度來分析和解釋的,這時就不但需要甚至只能深入挖掘語言現象背后的心理活動特點和認知基礎,才能得到比較合理準確的解釋。大清早的你就出門了?大過年的,別老忙工作了!大星期天的,你還加班?大復活節(jié)的/大感恩節(jié)的/大婦女節(jié)的/大星期三的四、語法教學常用的方法(1)簡化法(口語法)《說漢語》第18頁關于“越來越”的解釋為:“越來越”表示事物發(fā)展的程度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增加。

“越來越”表示當時間延長了,

事物發(fā)展的程度也增加了。

(2)提綱法(概括表示)“漢語句子中的謂語一般由動詞或動詞短語構成。動詞短語的類型又有好幾種:動詞、副詞加上動詞、動詞加上名詞或名詞短語、副詞加上動詞,再加上名詞或名詞短語,等等?!?/p>

漢語句子中的謂語構成有下面四種情況:①動詞②副詞+動詞③動詞+名詞/名詞短語④副詞+動詞+名詞/名詞短語。(3)歸納法先舉出例句,然后從中歸納語法形式、意義和規(guī)則。我大學畢業(yè)10年了。同學們來中國三個月了。張老師工作一年了。S+VP+時量+了

常常1.小時候,我常常去那個地方玩。2.現在我常常跟中國朋友在一起聊天。3.明年我到中國留學后,我肯定會常常給你發(fā)郵件的。從意義上說只是單純表示動作、行為經常發(fā)生;從用法上來說,不管動作或行為發(fā)生在過去現在或將來,都可以用常常來說明意義被動句:1.飯做好了。2.衣服都洗干凈了。3.作業(yè)寫完了。4.我到教室時門已經開了。1)被動句的主語是人也可以是動物,而意義被動句的主語通常是沒有生命的事物;2)被動句中的“被”字后的動作發(fā)出者有時要表示,有時不要;而意義被動句的動作發(fā)出者一般不必或無法指出來;3)被字句大多用于不愉快或受損害的事情,而意義被動句沒有這方面的限制。(1)誤帶賓語:如:*作為班長,他經常幫忙我們。

*她唱得很好,大家都鼓掌他。

*昨天我們談話了很多事情。

(2)動態(tài)助詞“著、了、過”位置放錯。如:*我們都鼓掌著歡迎他們。/我看見他時,他正跑步著。

*我們下課了就去操場踢球。/我們見面了以后,談了很多事情。

*我們見面過。/我從來沒有撒謊過。(3)重疊形式有誤。如:

*爺爺飯后經常散步散步.*他對點頭了點頭了。(4)結果補語位置有誤。如:*上課完,我們去看電影吧。*理發(fā)完我去洗澡。

(5)時量補語位置有誤。如:*我們洗澡了一個小時。

*她生病了三個星期。(6)帶情態(tài)補語時有誤。如:*她唱歌得非常好。

*她跳舞得非常出色。(7)趨向補語“起來”位置有誤。如:*他突然鼓掌起來。

*我同屋一感冒,就發(fā)燒起來。(8)動量補語位置有誤。如:*他結婚過兩次.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