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活動教案9篇_第1頁
科學活動教案9篇_第2頁
科學活動教案9篇_第3頁
科學活動教案9篇_第4頁
科學活動教案9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第頁科學活動教案[9篇]

科學活動教案篇1

活動名稱:《頑皮的影子》

活動目標:

1、萌發(fā)幼兒探究科學的愛好及求知欲望。

2、引導幼兒主動參加實踐操作活動,并獲得有關“光和影子”的感性閱歷,即:光線照耀在物體上,物體攔住光線就產生了影子。

3、進展幼兒的觀測、比較、合作、判斷技能。

預備活動:知識預備:

1、知道鏡子會反光,了解平面鏡的特征。

2、知道產生影子所需要的條件。

物質部分:

1、白志、手電筒、固體膠假設干。

2、烏龜、小鳥、牙孜、風車,電扇、蝴蝶等各種形象假設干。

3、老師范例一份。

組織形式:集體教學

活動過程:

一、激發(fā)幼兒學習愛好

打開應集燈,照在墻上同幼兒一起玩手影,并教幼兒幾種手影,如:孔雀、小鳥、小狗等手影,以故事《小孔雀的'一天》使幼兒知道在不同方位的光性照耀出不同長短的影子。

老師關掉燈,提問:“為什么會產生影子呢?”

二、了解影子是怎樣產生的

出示小兔并對幼兒說:“今日優(yōu)質淘氣的小兔子想和自己的影子做游戲,可他找不到自己的影子,小伙伴幫小兔找到他的影子,并看看有什么改變?!?/p>

讓幼兒用手電照在小兔身上,觀測光線角度不同,影子有什么改變,幼兒自由發(fā)表看法,師選一幼兒代表進一步強化“光和影子”的感性閱歷:只有光線照耀在物體上,物體攔住了光線才能產生影子。

三、跳舞的影子

1、游戲:蝴蝶跳舞

老師操作游戲材料表演,幼兒觀測蝴蝶飛起來跳舞,但不厚實操作過程。

2、為幼兒提供材料:手電、紙、蝴蝶、固體膠等材料,通過試驗操作啟發(fā)幼兒想方法

讓蝴蝶跳舞。

3、請個別幼兒把自己探究結果告知大家,并掩飾過程。

4、爭論:為什么有的蝴蝶會跳舞?而有的蝴蝶不會跳舞?

5、小結:要升蝴蝶跳舞,他的翅膀與紙之間需要有距離,也就是只把蝴蝶的身上粘住即可,翅膀不必粘上。

四、

進一步探究“影子”跳舞的神秘

1、提供各種形象,請幼兒任選一種或幾種材料,想想這些物體的那些部分適于活動,然后設法讓他們動起來。

2、幼兒探究依據(jù)狀況指導,如當幼兒未能讓風車轉起來,可以啟發(fā)幼兒思索,“風車”的角度折疊得是否合適?手電移動的角度方向是否與“風車”的活動有關。

3、

幼兒講解并描述方法并溝通,引導幼兒觀測和體驗,物體是怎樣活動的?

4、你們發(fā)覺什么奧秘?〔手電上下移動時,影子也上下移動,手電左右移動時,影子也左右移動〕

5、老師小結:當手電移動時,光線的位置發(fā)生了改變,這是影子的位置也會發(fā)生改變,這樣它們就跳起舞來了。

五、活動延伸

1、到戶外去查找各種物體和自己的影子,并玩踩影子游戲,在歡快的氣氛中結束本次活動。

2、引導幼兒在日常生活中繼續(xù)觀測“光和影子”的有趣現(xiàn)象。

3、組織幼兒在區(qū)域活動中繼續(xù)探究有關內容,以保持幼兒深厚的探究愛好。

科學活動教案篇2

活動目標:

1、了解日歷基本信息和年、月、日、星期的關系,學會看日歷。

2、了解日歷的功用,能運用日歷查找自己需要的信息。

活動預備:

1、請家長援助搜集各種掛歷、臺歷、日歷、年歷卡等布置在教室中。

2、幼兒每人一個年歷卡片、每組一個臺歷。

3、幼兒學習資源6第25頁。

活動過程:

一、觀測日歷,探究日立的功用。

1、猜謎語,引出日歷。

可提問幼兒:你是怎么才出來的?

2、相互溝通,了解不同的日歷。

請幼兒說說:你還見過那哪些不同的日歷。

小結:每頁顯示一日的叫日歷,每頁顯示一周的叫周歷,每頁顯示一月的叫月歷,每頁顯示一年的叫年歷。日歷有多種形式,如掛歷、臺歷、年歷卡等,現(xiàn)在又有了電子日歷。

3、出示年歷卡,了解年、月、季節(jié)的關系。知道一年有12個月,三個月是一個季節(jié),共有四個季節(jié)。

4、學習查看日歷。直到今日是幾月幾日,能在年歷中找到當月,在月歷中找到今日的日期,找到今日是星期幾。

二、嘗試運用年歷卡,豐富生活閱歷。

1、找出自己和親人的生日日期并做上記錄,說一說自己和親人的生日,向大家介紹在年歷卡上查找生日日期的方法。

2、分別在年歷卡上找出元旦、三八婦女節(jié)、五一勞動節(jié)、六一兒童節(jié)、十一國慶節(jié)等節(jié)日的詳細位置,并搶答是星期幾,答對者可給與嘉獎小粘貼。

三、讓幼兒知道時間過去不會再來,懂得珍惜時間。

提問溝通:當天是星期幾?明天又是幾月幾日?知道新的一天會代替過去的一天,新的一年會代替過去的一年,時間過去后不會再回來,我們應當過好每一天。

活動延伸:

請幼兒打開幼兒學習資源6第25頁,制作本月的月歷。

活動反思:

大班科學活動《認識日歷》,活動一開始我就直截了當讓幼兒認識了今年的日歷,我發(fā)覺大部分孩子不認識,只有小部分孩子能說上來。于是我用講一個關于年的故事來吸引孩子的留意,果真孩子們聽到有故事,愛好立刻就來了。

通過故事的.形式,利用故事便于幼兒理解的特點,使幼兒喜愛、理解日歷。果真,這種方式大大的激發(fā)了幼兒參加活動的積極性,幼兒很簡單就理解一年有365天,分別住在12個月里,其中有的月是29天、30天、和31天。通過讓幼兒到前面來找年媽媽的孩子,幼兒參加的積極性得到了大大的提高,我發(fā)覺孩子們掌控的較好,效果也不錯。

科學活動教案篇3

【活動前評析】

在科學探究活動中,我們鼓舞幼兒在玩中發(fā)覺身邊的科學,并嘗試運用生活中常見的蘿卜等農產品作為試驗材料,探究發(fā)覺問題、分析問題,激發(fā)幼兒對探究的愛好,積累探究的方法。

當我問到幼兒“你們想設計什么樣的陀螺”時,發(fā)覺許多幼兒的回答是“圓形”,的確,在幼兒的印象中,不管是電視里看到的、還是平常自己買過的陀螺,外形基本都是圓形的。所以我繼續(xù)追問幼兒“為什么你們看到的都是圓形的陀螺呢?”“可不能設計成其他的外形呢?其他外形的會轉動嗎?”……帶著這些問題,孩子們的操作欲望被大大的激發(fā)起來。

第一個環(huán)節(jié)是讓幼兒回憶、溝通生活中的轉動,老師引導幼兒結合已有生活閱歷,發(fā)覺轉動這一現(xiàn)象在生活中無處不在,引起幼兒對轉動這一現(xiàn)象的愛好,激發(fā)幼兒玩陀螺的愿望。第二個環(huán)節(jié)是讓幼兒借助老師提供的材料,在老師的引導下嘗試用比較的方法發(fā)覺問題、分析問題。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老師通過引導幼兒操作和溝通,調動幼兒的已有認知閱歷,激活幼兒的思維,從而使他們發(fā)覺影響陀螺轉動改變的一些因素。第三個環(huán)節(jié)是活動延伸,由于影響陀螺轉動的因素有很多,在這次活動中幼兒只可能發(fā)覺其中的幾個因素。老師的提問能激發(fā)幼兒再探究的愿望,拓展幼兒的思維。

【活動目標】

1.體驗陀螺轉動的樂趣。

2.用符號等方法記錄探究過程和自己的發(fā)覺。

3.感知陀螺轉動的不同現(xiàn)象,掌控自主制作陀螺的方法。

【重難點分析】

重點:自主嘗試用材料做陀螺。

難點:探究發(fā)覺怎樣讓制作的陀螺轉的快且時間長。

【活動過程設計】

一、導入

徑直出示陀螺范例,啟發(fā)幼兒對“轉動現(xiàn)象”的聯(lián)想

師:說到“轉動”兩個字,讓你想到了什么?你能用一個動作表示出來么?生活中有哪些轉動的現(xiàn)象?這些轉動和我們的生活有什么關系?

1.出示陀螺,引出話題。

師:我們發(fā)覺生活中有很多轉動現(xiàn)象,這些轉動有的會讓我們的生活更方便,比如電風扇、洗衣機、微波爐;有的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歡樂,比如陀螺玩具、故事磁帶、游樂園大轉盤等。

2.你們看這是什么?“陀螺”“它是我們中國人發(fā)現(xiàn)的,至今已有4千年的歷史了呢!我們的祖先真聰慧、真棒?。 蹦銈冎劳勇菰鯓油鎲?是不是要轉動?你見過的陀螺是什么樣子的?

二、開展:自主探究,制作會轉動的陀螺。

1.提供幼兒制作陀螺的材料,鼓舞幼兒嘗試制作。

指導語:老師為大家預備了一些非常材料,請你嘗試做一個陀螺〔制作過程中留意運用工具材料的安全〕,并想方法讓它轉動起來,怎樣做才能讓你做的陀螺轉起來?

留意觀測陀螺的軸應當在什么位置?并把它記錄下來。

2.幼兒自主嘗試制作陀螺,老師巡察,引導幼兒做好記錄。

3.幼兒轉動自己制作的陀螺。

4.提問:你是怎樣做的,你發(fā)覺了什么?〔重點引導幼兒發(fā)覺棉簽應插在圓形蘿卜切片的中心點,陀螺才轉的穩(wěn)〕

三、動手試驗,自主探究。

再次制作不同外形的陀螺,在觀測、比較中發(fā)覺不同的現(xiàn)象并記錄、溝通。

怎樣做才能讓你的`陀螺轉的更穩(wěn)?陀螺的軸應當在什么位置?你們動手試驗吧!肯定要做好觀測記錄!

2.幼兒操作,老師引導幼兒發(fā)覺把棉簽插在中心位置的陀螺比較簡單轉。

3.溝通、共享,老師引導幼兒發(fā)覺牙簽在陀螺上的位置一樣。

師:

幫助性問題:

(1)圓形蘿卜陀螺片上的小洞洞在什么位置?三角形陀螺片上的小洞洞在什么位置?

(2)牙簽插在蘿卜片的中心和插在蘿卜片的旁邊做出來的兩個陀螺在轉動時有什么不一樣?

4.老師總結要素:原來陀螺的轉動和牙簽插在蘿卜片上的位置有關系。

3.玩陀螺

師:今日老師和大家一起玩陀螺,玩陀螺前老師要提幾個問題。

〔1〕陀螺轉動時,從上方看是什么樣子的?

〔2〕陀螺快速旋轉后表面顏色發(fā)生了什么改變?

〔3〕陀螺快速旋轉后它的形狀發(fā)生了什么改變?

〔4〕在玻璃板、木板、毛巾上面,哪一種轉的更快,時間更長一些?我們可以猜想一下,立刻得到驗證。

我們大家一齊帶著問題去玩陀螺,老師還在桌子上預備了毛巾、玻璃板、木板,你再上面轉一轉陀螺,觀測一下在什么上面轉的時間更長,速度更快。預備!玩陀螺的時候要留意觀測。

4.老師總結要素,援助幼兒梳理搜集到的信息。

〔1〕接觸面不同,旋轉速度不同。

在玻璃板上轉的時間更長,更快,更穩(wěn)。陀螺接觸的材料不同,有的光滑,有的粗糙,所以轉動速度也不同。

〔2〕陀螺快速旋轉后表面顏色發(fā)生了改變。

〔3〕陀螺旋轉后,原本棱角分明的形狀看上去呈圓形。

5.承上啟下,引出任務。

師:我們玩過了會轉動的陀螺,也知道了關于陀螺的一些知識。你們想不想自己做一個,〔好的〕。你想用什么材料制作陀螺?〔紙板、塑料片、木頭、鐵片、橡皮泥、瓶蓋、〕我們用最快的速度制作一支簡易的陀螺,并讓它轉動起來。

(二)轉動競賽,發(fā)覺問題

問題:怎樣轉的快,并且轉的時間長。用水彩筆在蘿卜片邊緣上畫一個紅色圓點,作為記號。

1.師:大家都選擇了外形一樣的陀螺來參與競賽,現(xiàn)在請你找個好伙伴比一比,看看誰做的陀螺轉得穩(wěn)。

2.幼兒找同伴進行競賽,老師觀測指導,啟發(fā)幼兒思索:為什么你的陀螺比他的陀螺轉得穩(wěn)(或不穩(wěn))?

3.師:現(xiàn)在你們陀螺上的棉簽都插在蘿卜片的中心,為什么有的小伙伴的陀螺轉得穩(wěn),有的小伙伴的陀螺轉得不穩(wěn)呢?

(援助幼兒發(fā)覺有的陀螺的蘿卜片插在牙簽的上方,有的陀螺的蘿卜片插在牙簽的下方,大家在轉動陀螺時用力方法也不一樣。)

幫助性問題:

(1)看看競賽的兩個小伙伴的陀螺有什么不一樣?

(引導幼兒發(fā)覺一個小伙伴的陀螺的蘿卜片插在牙簽中間,塑料片離桌面遠:一個小伙伴的陀螺的蘿卜片插在牙簽下方,離桌面近。)

(2)為什么同樣一個陀螺有時轉得穩(wěn),有時轉得不穩(wěn)呢?

4.老師總結要素:原來陀螺的轉動和蘿卜片在牙簽上的位置有關系,也和轉動的方法有關系。

活動延伸:

師:今日我們在做陀螺、玩陀螺時發(fā)覺了這么多關于陀螺轉動的奧秘。這里還有水彩筆和彩色紙片,我們給陀螺畫上彩色之后,轉動起來有什么改變嗎?有什么方法讓這些陀螺轉得更穩(wěn)呢?我們可以到活動區(qū)去探究,相信肯定會有新的發(fā)覺。

活動反思:

幼兒的科學教育重在激發(fā)幼兒的認知愛好和探究欲望,使他們體驗探究和發(fā)覺的樂趣,了解知識產生的過程和科學探究的方法,《大家一起玩陀螺》這一大班科學活動,孩子們一貫處于積極探究的狀態(tài)中是由于整個活動自然流暢,層次分明,適合大班幼兒的水平,又具有肯定挑戰(zhàn)性,它激發(fā)了幼兒探究新事物的愛好和熱忱,孩子們一貫表現(xiàn)出的劇烈新奇心和求知欲。

科學活動教案篇4

活動目標:

在活動過程中主動地觀測、分類、比較、推斷、摒除、猜測,樂于和自己的發(fā)覺。

活動預備:

三個桌子,16位幼兒,1個小桌子。

活動過程

一、讓孩子接觸不能打開的盒子,區(qū)分盒子里有否東西,說說理由。

1、老師:這些臨時不能打開的盒子里有東西嗎?去試一試,把盒子分成有和沒有裝東西的兩類。

二、讓孩子再次接觸不能打開的盒子,用自己的推斷通過摒除法找出盒子里所裝的東西。

1、老師:這些臨時不能打開的`盒子里究竟裝著什么呢?請再次去感受和探究一下。

2、請你選出一樣確認不在盒子里的物品,說出你的理由。

三、讓孩子第三次接觸不能打開的盒子,盒子里曾經裝過什么?

1、老師:大家通過探究知道了每個盒子里裝的是球。那么,盒子里曾經裝過什么呢?請你再上來觀測、探究一下。

2、老師:你認為盒子里曾經裝過什么呢?

四、打開幼兒認為沒有裝東西的盒子,拓展閱歷。

1、老師:盒子里真的沒有東西嗎?可能會有什么?

2、老師逐一打開三個盒子,拓展孩子閱歷。

科學活動教案篇5

活動目標

1.體驗探究和勝利的樂趣。

2.能運用多種感官感知、辨別清水。

3.能把自己的發(fā)覺大膽地表述出來。

4.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愛好。

5.使幼兒對探究自然現(xiàn)象感愛好。

活動預備

1.在日?;顒又幸迅兄^清水的特性。

2.每組四只透亮杯子,內裝清水、糖水、白醋、牛奶;一只盤子內裝假設干小勺。

3.彩色玻璃小球或彩色橡皮泥假設干。

活動過程

1.辨別哪杯是清水。

請幼兒猜猜四只杯子中哪杯裝的是清水。

幼兒分組試驗,運用多種感官感知、辨別哪杯是清水,看看與自己的猜想是否全都。

2.溝通共享。

請幼兒說一說,自己是請什么幫忙才找出清水

活動反思

每一個科學活動的設計、開展、總結反思都需要老師的細心設計,也需要孩子們的切實協(xié)作。而一個活動開展的.是否順當,更是表達在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之處,如材料的預備和擺放、恰當?shù)囊龑дZ、合理的試驗記錄單、每個環(huán)節(jié)的小結等。當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考慮得比較充分之后,詳細實施的時候也就會得心應手!

科學活動教案篇6

動機:

在“我最喜愛吃的”談話活動中,發(fā)覺這一年齡段的孩子對味道特別感愛好,為此生成了這一活動。

目標:

1、通過品嘗,感受酸、甜、苦、辣等各式各樣的味道,并知道相應的名稱,大膽表達。

2、依據(jù)喜好調制一份蔬果,感受自己動手的樂趣。

工具材料:糖、醋、辣醬等調料,青瓜、西紅柿等切片,小碗等。

過程實錄:

師:你們喜愛吃怎樣的味道?

幼1:我喜愛吃甜甜的東西!

幼2:我喜愛吃蛋糕!

幼3:我最喜愛吃用醬油燒的東西了!

師:這些味道在哪里能找到呢?

幼1:在家里!

幼2:可以到飯店里去吃!

幼3:廚房里也有!

師:在我們的幼兒園里也有。

老師即時帶領幼兒去幼兒園的廚房查找各式各樣的味道。

一、了解酸、甜、苦、辣

1、自由品嘗分別放在紅、黃、藍、綠盤子里的食物:

師:一樣的青瓜,你嘗到的味道是怎么樣的?

幼兒自由表達。

2、再次驗證。

師:嘗一嘗紅色盤子里的`。(幼兒品嘗)

師:很酸,由于放了許多醋。(出示醋)

……用同樣的方法了解苦、辣、甜以及相應的苦瓜汁、辣椒醬、糖

幼1:糖甜甜的,很好吃。

幼2:酸酸的也很好吃。

幼3:真苦,真辣,舌頭要掉了!

師:每樣東西放少一點、放多一點,或者放在一起,味道都會不一樣。

師:你們想不想自己來試試?

幼:想!

二、調制蔬果

幼兒自助式地在切片的蔬果里添加調料,品嘗味道,并把嘗到的味道和老師、小伙伴溝通。

科學活動教案篇7

活動目標:

1、通過掰蠶豆,讓幼兒感知蠶豆的特征和用途。

2、產生操作探究蠶豆的愛好。

活動重點:

通過掰蠶豆,讓幼兒感知蠶豆的特征和用途。

活動難點:

產生操作探究蠶豆的愛好。

活動預備:

每位幼兒1-2粒蠶豆莢,各種蠶豆食品假設干。

活動過程:

一、出示蠶豆娃娃,引起幼兒的愛好。

老師出示蠶豆娃娃的指偶:

你們認識我嗎?你們知道我是誰嗎?我就是蠶豆娃娃。

與小伙伴們相互問好。

二、認識蠶豆莢的形狀特征。

1、引導幼兒認識蠶豆莢的的外形和顏色。

2、讓幼兒摸一摸,體會摸上去的感覺。

3、你覺得它像什么呢?

老師小結:這叫蠶豆莢,蠶豆莢是綠色的.,長長的,兩頭尖;摸上去有點毛;捏一捏,硬硬的;像小船,像月亮。

三、認識蠶豆的形狀特征。

1、看一看,里面的蠶豆的外形、顏色。

2、摸一摸:有什么感覺。

3、聞一聞:有什么氣味。

4、想一想:蠶豆與蠶豆莢的關系。

四、幼兒操作:掰開蠶豆皮,觀測蠶豆瓣。

老師小結:蠶豆莢里面有蠶豆,蠶豆是扁扁的橢圓形,淡綠色,掰開皮,里面有兩片豆

五、通過品嘗,了解蠶豆的作用。

1、品嘗蠶豆食品,知道蠶豆的多種吃法。

2、啟發(fā)幼兒說說還吃過哪些用蠶豆制成的食品。

娃娃是小班幼兒所喜愛的,用蠶豆娃娃引出課題,激發(fā)幼兒探究的愛好,分步進行探究,先從外面的蠶豆莢開始,到蠶豆的形狀特征,再到觀測蠶豆瓣,讓幼兒有層次的探究理解。

通過品嘗,讓幼兒進一步體驗。并擴散幼兒的發(fā)散性思維。

科學活動教案篇8

活動目標:

1、學習用數(shù)字、符號記錄種子排列的結果。

2、感知物體的大小、數(shù)量與排列長短的關系。

重難點:

感知物體的大小、數(shù)量與排列長短的關系。

活動預備:

1、幼兒人手一份種子〔蠶豆、黃豆、紅豆各十顆〕。

2、排列卡兩張

活動過程:

一、種子分類。

1、“看看桌子上有什么?”〔蠶豆、黃豆、赤豆〕“它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什么?”〔種子〕

2、請幼兒將蠶豆、黃豆、紅豆分類,感知并溝通每種種子的數(shù)量。

3、爭論:在一張紙上要同時記錄三種種子的`數(shù)量,怎樣記才清晰?

4、請幼兒用自己的方式記錄并溝通。

二、種子排隊。

1、請幼兒將三種不同的種子在排列卡上排排隊,要求一個挨一個排列整齊。

2、請幼兒講解并描述排列結果。

3、爭論:為什么蠶豆排的最長,紅豆最短呢?

4、記錄排列的結果。

三、猜想并實踐。

1、幼兒人手一張紙,紙上畫有間隔數(shù)厘米的三條平行線,三條線的起點和終點一貫。請幼兒猜想:把三種種子分別放在線上一個挨一個地排隊〔都從起點開始排〕,哪一種種子的隊伍最長?哪一種種子的隊伍最短?為什么?

2、幼兒自己嘗試。

3、溝通自己的發(fā)覺并說出緣由,感受物體的大小與“隊伍”長短的關系。

科學活動教案篇9

《有趣的紙》作為紙的系列活動的一部分,是一個有著科學領域的顯特點并與藝術領域有機綜合的活動。這個活動的結構化程度比較高。這種高結構不僅表達在從目標到材料的嚴謹設計。而且表達在用一系列關鍵問題引導著幼兒的探究活動逐步走向深入。在活動的每個階段,不僅在開始時有關鍵問題的引導,而且在探究告一段落時有共同的爭論和回顧,引導讓幼兒在自主的探究活動中感知、體驗、積累閱歷。進一步激發(fā)幼兒對四周事物的新奇心與求知欲。

活動目的:

1、通過動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