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古代名人介紹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李白與杜甫合稱李杜(小李杜則是李商隱、杜牧)。中國唐朝詩人,有“詩仙”、“詩俠”、“酒仙”、“謫仙人”等稱呼,公認為是中國歷史上最杰出的浪漫主義詩人。其作品天馬行空,浪漫奔放,意境奇異,才華橫溢;詩句如行云流水,宛若天成。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字子美,號少陵野老,一號杜陵野客、杜陵布衣,唐朝現(xiàn)實主義詩人,其著作以社會寫實著稱。生于中國河南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又被稱杜拾遺、杜工部、杜少陵、杜草堂。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雖在世時名聲并不顯赫,但在身后,杜甫的作品最終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作品集為《杜工部集》。他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后人稱為“詩圣”,他的詩也被稱為“詩史”。屈原(前340年-前278年),戰(zhàn)國時期楚國人,羋姓,屈氏,名平,字原,以字行;又在《離騷》中自云:“名余曰正則兮,字余曰靈均”。出生于楚國丹陽(今河南西峽或湖1嘛歸),是中國最早的浪漫主義詩人,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中國文學史上第一位留下姓名的偉大的愛國詩人。他的出現(xiàn),標志著中國詩歌進入了一個由集體歌唱到個人獨唱的新時代。白居易(772年一846年),唐代詩人,字樂天,號香山居士,祖籍山西太原,晚年曾官至太子少傅。到了其曾祖父時,又遷居下邽(音gui)(今陜西渭南北)。與李白、杜甫并稱“李杜白”?,F(xiàn)實派詩人。他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孟浩然(689年或691年-740年)諱浩,字浩然,號鹿門處士,以字行,唐代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人,又稱“孟襄陽”,盛唐著名詩人。孟浩然的詩與王維齊名,并稱“王孟”。以寫田園山水詩為主。因他未曾入仕,又稱之為孟山人。襄陽南門外背山臨江之澗南園有他的故居。曾隱居鹿門山。孟浩然的一生經(jīng)歷比較簡單,他詩歌創(chuàng)作的題材也很狹隘。王維(692年-761年),字摩詰,祖籍山西祁縣,其父遷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濟市),遂為河東人。盛唐山水田園派詩人、畫家,外號'詩佛”,今存詩400余首。重要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維精通佛學。佛教有一部《維摩詰經(jīng)》,是維摩詰菩薩講學的書。王維很欽佩維摩詰,所以自己名為“維”,字“摩詰”。高適(700—765),盛唐詩人。字達夫、仲武,滄州(今河北省景縣)人,居住在宋中(今河南商丘一帶)。有《高常侍集》、《中興間氣集》等傳世。永泰元年(765年)卒,終年64歲,贈禮部尚書,謚號忠。高適為唐代著名的邊塞詩人,與岑參并稱“高岑”。熟悉軍事生活。所作邊塞詩,對當時的邊地形勢和士兵疾苦均有反映《燕歌行》為其代表作。岑參,唐代邊塞詩人,原籍南陽(今屬河南新野),遷居江陵(今屬湖北)。荊州江陵(湖北江陵)人,是唐代著名的邊塞詩人,去世之時56歲。其詩歌富有浪漫主義的特色,氣勢雄偉,想象豐富,色彩瑰麗,熱情奔放,尤其擅長七言歌行劉禹錫(772年-842年),蘇州嘉興(今屬浙江?。┤耍謮舻?,祖先來自北方,自言出于中山(今河北省定州市)(又自稱“家本滎上,籍占洛陽”)。唐朝著名詩人,中唐文學的代表人物之一。因曾任太子賓客,故稱劉賓客,晚年曾加檢校禮部尚書、秘書監(jiān)等虛銜,故又稱秘書劉尚書。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一字和仲,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市)人,中國北宋文豪,“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詩,詞,賦,散文,均成就極高,且善書法和繪畫,是中國文學藝術(shù)史上罕見的全才,也是中國數(shù)千年歷史上被公認文學藝術(shù)造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其散文與歐陽修并稱歐蘇;詩與黃庭堅并稱蘇黃,又與陸游并稱蘇陸;詞與辛棄疾并稱蘇辛;其畫則開創(chuàng)了湖州畫派?,F(xiàn)存詩3900余首,代表作品有《水調(diào)歌頭?中秋》、《赤壁賦》、《念奴嬌?赤壁懷古》等。黃庭堅(1045年-1105年),字魯直,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洪州分寧(今江西九江修水縣)人。北宋知名詩人,乃江西詩派祖師。書法亦能樹格,為宋四家之一。庭堅篤信佛教,事親頗孝,雖居官,卻自為親洗滌便器,亦為二十四孝之一。陸游(北宋宣和七年十月十七-南宋嘉定二年十二月廿九,公元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詩人、詞人。陸游是現(xiàn)留詩作最多的詩人,其一生筆耕不輟,今存九千多首,內(nèi)容極為豐富。與王安石、蘇軾、黃庭堅并稱“宋代四大詩人”,又與楊萬里、范成大、尤袤合稱“南宋四大家”。曹植(192年-232年),字子建,因封陳王且謚號“思”,后世文章中常稱“陳思王”、“陳王”。沛國譙縣(今安徽省亳州市)人,曹操第五子,卞氏嫡出之第三子,三國時期曹魏的著名詩人,才高八斗(八斗之才八七步成詩等詞之語源。其詩歌對后世有很大影響,才華也頗受后世詩人推崇;與父親曹操、兄長曹丕并稱“三曹”,不過與其父兄不同的是曹植一生并未擔任重要軍政職務。陶淵明(約365年-427年),名潛,或名淵明。一說晉世名淵明,字元亮,入劉宋后改名潛。唐人避唐高祖諱,稱陶深明或陶泉明。自號五柳先生,私謚靖節(jié)先生(陶征士誄)。潯陽柴桑(今在江西九江西南)人。晉代文學家。以清新自然的詩文著稱于世。相關(guān)作品有《飲酒》《歸園田居》《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歸去來兮辭》《桃花源詩》等。元稹,或唐代宗大歷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唐洛陽人(今河南洛陽),是拓跋什翼犍第六子拓跋力真的后代。父元寬,母鄭氏。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樂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稱“元白”。杜牧(803年-852年)字牧之箴樊川,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士族。晚唐著名詩人和古文家。擅長長篇五言古詩和七律。曾任中善舍人(中害省別名紫微?。朔Q杜紫微。其詩英發(fā)俊爽,多切經(jīng)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頗高,時人稱為(小杜),以別于杜甫;又與李商隱齊名,人稱(小李杜)。李商隱(813年1-約858年),字義山,號玉谿生、樊南生。晚唐詩人。原籍河內(nèi)懷州(今河南沁陽),祖輩遷滎陽(今河南鄭州)。詩作文學價值很高,他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都在家族里排行16,故并稱為三十六體。在《唐詩三百首》中,李商隱的詩作占廿二首,婁遣位列第四。李賀(790~816),唐代著名詩人,漢族,河南福昌人。字長吉,世稱李長吉、鬼才、詩鬼等,與李白、李商隱三人并稱唐代“三李”。李賀詩受楚辭、古樂府、齊梁宮體、李杜、韓愈等多方面影響,經(jīng)自己熔鑄、苦吟,形成非常獨特的風格。李詩最大的特色,就是想象豐富奇特、語言瑰麗奇峭。長吉上訪天河、游月宮;下論古今、探鬼魅,他的想象神奇瑰麗、旖旎絢爛。王昌齡(公元690-756年)字少伯,漢族,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邊塞詩人后人譽為“七絕圣手”。約生于武則天圣歷元組690年),約卒于玄宗天寶十五年(756年)。早年貧賤,困于農(nóng)耕,年近不惑,始中進士。初任秘書省校書郎,又中博學宏辭,授汜水尉,因事貶嶺南。開元末返長安,改授江寧丞。被謗謫龍標尉。安史亂起,為刺史閭丘曉所殺。其詩以七絕見長,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邊塞所作邊塞詩最著。他的邊塞詩氣勢雄渾,格調(diào)高昂,充滿了積極向上的精神。世稱王龍標,有“詩家天子王江寧”之稱,存詩一百七十余首,作品有《王昌齡集》。王之渙(688年-742年),字季凌,并州(山西太原)人,是盛唐時期著名的詩人,以《登鸛雀樓》膾炙人口而稱著。他尤善五言詩,以描寫邊塞風光為勝。他的詩今僅存六首,以《登鸛雀樓》、《涼州詞》為代表作。章太炎推《出塞》為“絕句之最”:“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guān)?!睔W陽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號醉翁、六一居士。漢族江右民系。吉州永豐(今江西省吉安市永豐縣)人,北宋文學家、史學家、政治家。官至翰林學士、樞密副使、參知政事,謚號文忠,與韓愈、柳宗元、蘇軾、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被世人稱為“唐宋八大家”。歐陽修是在宋代文學史上最早開創(chuàng)一代文風的文壇領(lǐng)袖。領(lǐng)導了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繼承并發(fā)展了韓愈的古文理論。歐陽修在變革文風的同時,也對詩風詞風進行了革新。在史學方面,和宋祁等一同編修《新唐書》,又自修《新五代史》,有很高成就。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漢族江右民系。圭揄國公,后又改封荊國公,宋徽宗時追封為舒王。故世人又稱王荊公、舒王。北宋臨川縣鹽埠嶺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qū)鄧家巷)人。中國歷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文學家、思想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新黨領(lǐng)袖。王安石任宰相時曾發(fā)動改革,史稱“王安石變法”,是中國歷史上一次著名的變法改革,王安石變法之時,宋朝全盛,熙河之捷,擴地數(shù)千里,開國百年以來所未有者。在文學上具有突出成就,著有《臨川先生文集》,現(xiàn)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問世。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致能,號石湖居士,謚文穆,吳郡(今江蘇蘇州)人。他與楊萬里、陸游、尤袤合稱南宋“中興四大詩人”。其詩風格輕巧,但好用僻典、佛典。楊萬里稱其:“大篇決流,短章斂芒;縟而不釀,縮而不僖。清新嫵媚,奄有鮑謝;奔逸雋偉,窮追太白。求其支字之陳陳,一唱之嗚嗚,不可得世?!蓖砟晁鳌端臅r田園雜興》六十首是其代表作,錢鐘書在《宋詩選注》中謂之“也算得中國古代田園詩的集大成”。他同時還是著名的詞作家,或許還可說是一位地理學家。出使金國有日記《攬轡錄》。楊萬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號誠齋,吉州吉水(今屬江西)人,二十四年(1154)進士,授贛州司戶參軍,調(diào)零陵丞。乾道,知奉新縣,擢國子博士,遷太常博士,權(quán)吏部右侍郎官,將作少監(jiān)。淳熙間,歷知常州,提舉廣東常平茶鹽,遷廣東提點刑獄。十一年(1184),召為吏部員外郎。歷任樞密院檢詳官,尚書右、左司郎中,秘書少監(jiān)。與尤袤、范成大、陸游合稱南宋“中興四大詩人”。曹操(155-220年3月15日),字孟德,小字阿瞞,漢族,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三國中曹魏政權(quán)的主要締造者,先為東漢大將軍、丞相,后為魏王。一生以漢朝丞相的名義征討四方,為統(tǒng)一中原做出重大貢獻,同時在北方廣泛屯田,對當時的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恢復有一定作用。曹操在中國的影視劇形象中多以“奸雄”出現(xiàn),但在歷史上其實是一個頗有作為的帝王,毛澤東曾說“我的心與曹操是相通的”。2013年11月,復旦大學通過研究發(fā)現(xiàn)曹操既非一些史學家認為的夏侯氏后人,也非漢代丞相曹參的后代。蔡文姬(公元177年?-公元249年?),名琰,字文姬,一字昭姬,陳留圉(今河南杞縣)人,為蔡邕的女兒,博學有才,通音律,據(jù)稱能用聽力迅速判斷古琴的第幾根琴弦斷掉,是建安時期著名的女詩人。代表作有《胡笳十八拍》、《悲憤詩》等。蔡文姬紀念館在1991年建立,位于西安城東南藍田縣三里鎮(zhèn)鄉(xiāng)蔡王村。館內(nèi)詳細介紹了蔡文姬生平事跡,陳列著蔡文姬所著《悲憤詩》和琴曲歌詞《胡笳十八拍》,以及蔡文姬在史書中的記載,其中包括《后漢書》中的《董祀傳》,還有蔡文姬墓和現(xiàn)代著名書法家書丹的《胡笳十八拍》石刻。阮籍(210年~263年),中國三國時期曹魏末年詩人。字嗣宗。陳留尉氏(河南開封)人。阮璃之子。曾任步兵校尉,世稱阮步兵。思想上崇奉老莊;政治上采取謙退沖虛、謹慎避禍的態(tài)度。他與嵇康、向秀、劉伶等7人為友,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暢,世稱竹林七賢。嵇康(223年-263年),字叔夜,三國魏譙郡铚(今安徽省濉溪縣)人,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音樂家?!爸窳制哔t”之一,與阮籍齊名,并稱嵇阮。曾娶曹操曾孫女,官曹魏中散大夫,故世稱嵇中散。后因得罪鐘會,為其構(gòu)陷,而被司馬昭處死。謝靈運(385年-433年),漢族,浙江會稽人,原為陳郡謝氏士族。東晉名將謝玄之孫,小名“客”,人稱謝客。又以襲封康樂公,稱謝康公、謝康樂。著名山水詩人,主要創(chuàng)作活動在劉宋時代,中國文學史上山水詩派的開創(chuàng)者。主要成就在于山水詩。由靈運始,山水詩乃成中國文學史上的一大流派。鮑照(約414—466):中國南朝文學家。字明遠。祖籍東海(治所在今山東郯城西南,轄區(qū)包括今江蘇北部)。久居建康(今南京)。出身寒微。曾任秣陵令、中書舍人等職。后為臨海王劉子頊前軍參軍,子頊起兵失敗,照為亂兵所殺。其詩反映出庶族地主對當時士族專權(quán)政治現(xiàn)狀的不滿。長于樂府,尤擅七言歌行,風格俊逸,對唐詩人李白、岑參等頗有影響。也長于賦及駢文。所作樂府《擬行路難》十九首(一作十八首)以及《蕪城賦》、《登大雷岸與妹書》等均較有名。所著有《鮑參軍集》。謝眺(464~499),南朝齊詩人,井善辭賦和散文。字玄暉。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高祖據(jù)為謝安之兄,父緯,官散騎侍郎。母為宋文帝之女長城公主。永明元年(483年),謝眺“解褐入仕”。永明九年(491年)春,謝眺作為隨郡王蕭子隆的文學(官名),隨同蕭子隆赴荊州,留下了不少詩篇。永明前、中期,他擔任朝中一些無關(guān)緊要的小官,過著無憂無慮的貴族生活。他廣結(jié)詩友,家世既貴,少又好學,為南齊藩王所重。東昏侯永元元年(499年),始安王蕭遙光謀奪帝位,謝眺未預其謀,被誣死于獄中。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初名云孫,字天祥,后換以天祥為名,改字履善,寶祐四年(1256年)中狀元后再改字宋瑞,后因住過文山,而號文山。南宋末期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縣)人,漢族民族英雄。理宗寶佑四年舉進士第一,恭帝德佑元年(1275),元兵長3區(qū)東下,文于家鄉(xiāng)起兵抗元。次年,臨安被圍,除右丞相兼樞密使,奉命往敵營議和,因堅決抗爭被拘,后得以脫逃,轉(zhuǎn)戰(zhàn)于贛、閩、嶺等地,兵敗被俘。受俘期間,元世祖以高官厚祿勸降,文天祥寧死不屈,從容赴義,生平事跡被后世稱許,與陸秀夫、張世杰被稱為“宋末三杰”。袁枚(1716-1797)清代詩人、散文家。字子才,號簡齋,晚年自號倉山居士、隨園主人、隨園老人。漢族,錢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四年進士,歷任溧水、江寧等縣知縣,有政績,四十歲即告歸。在江寧小倉山下筑筑隨園,吟詠其中。廣收詩弟子,女弟子尤眾。袁枚是乾嘉時期代表詩人之一,與趙翼、蔣士銓合稱“乾隆三大家”。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年)男,唐代詩人。漢族,字子安。絳州龍門(今山西萬榮)人。王勃與于龍以詩文齊名,并稱“王于”,亦稱“初唐二杰”。王勃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齊名,齊稱“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冠。駱賓王,(約640~684)婺州義烏(今屬浙江省)人,唐代文學家,他與王勃、楊炯、盧照鄰一起,被人何稱為“初唐四杰”。七歲能屬文,尤妙于五言詩,嘗作《帝京篇》,當時以為絕唱。初為道王府屬,歷武功主簿,又調(diào)長安主簿。徐敬業(yè)起兵討伐武則天時,駱賓王代他寫《討武檄》。檄文羅列了武后的罪狀,寫得極感人。當武后讀到“一抔土之未干,六尺之孤安在”兩句時,極為震動,責問宰相為何不早重用此人。徐敬業(yè)兵敗后,駱賓王下落不明,或說是被亂軍所殺,或說是遁入了空門。有《駱賓王文集》遺世。孟郊,(751~814),唐代詩人。字東野。漢族,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縣)人,祖籍平昌(今山東臨邑東北),先世居洛陽(今屬河南)?,F(xiàn)存詩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詩最多,代表作有《游子吟》。有“詩囚”之稱,又與賈島齊名,人稱“郊寒島瘦”。元和九年,在閿鄉(xiāng)(今河南靈寶)因病去世。張籍私謚為貞曜先生。賀知章(659年-744年),字季真,號石窗,晚年號四明狂客,唐代越州永興(今浙江蕭山)人,著名詩人。三國時東吳名將賀齊的十八世孫。惟流傳下來的詩不多,收錄于《全唐詩》中的只有二十首,著名的有《詠柳》、《回鄉(xiāng)偶書》等。龔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字璱人,號定盦。曾字爾玉,曾更名易簡,字伯定,再更名為鞏祚。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清朝中后期著名思想家、文學家。韓愈(768年-824年,唐代宗大歷三年至穆宗長慶四年,年五十六),字退之,出生于河南河陽(今河南孟縣),祖籍郡望昌黎郡(今河北省昌黎縣),自稱昌黎韓愈,世稱韓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稱韓吏部。卒謚文,世稱韓文公。唐代文學家,與柳宗元是共同倡導中國唐代古文運動,合稱“韓柳”。蘇軾稱贊他“文起八代之衰,道濟天下之溺,忠犯入主之怒,勇奪三軍之帥”(八代:東漢,魏,晉,宋,齊,梁,陳,隋)。散文,詩,均有名。著作有《昌黎先生集》。柳宗元(773年-819年11月28日),字子厚,山西永濟人,世稱“柳河東”。唐代宗大歷八年(773)出生于京都長安(今陜西省西安市)。因官終柳州刺史,又稱“柳柳州”。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散文家和思想家,與韓愈共同倡導中國唐代古文運動,并稱為“韓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819年11月28日在柳州逝世,年僅46歲。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記》等六百多篇文章,經(jīng)后人輯為三十卷,名為《柳河東集》。鄭燮(1693年11月22日-1766年1月22日),”燮“讀音T—廿',字克柔,號板橋、板橋道人,江蘇興化大垛人,祖籍蘇州,清朝官員、學者、書法家?!皳P州八怪”之一。其詩、書、畫均曠世獨立,世稱“三絕”,擅畫蘭、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畫竹已五十余年,成就最為突出。著有《板橋全集》。錢謙益(1582-1664),字受之,號牧齋,晚號蒙叟,東澗老人。清初詩壇的盟主之一。吳偉業(yè)(1609~1672)明末清初詩人。吳偉業(yè)詩今存1000多首,他與錢謙益、龔鼎孳并稱“江左三大家“。著作有《梅村家藏稿》,《梅村詩馀》傳奇《秣陵春》,雜劇《通天臺》、《臨春閣》、史乘《綏寇紀略》等。陳子昂(661年-702年),字伯玉,中國唐代文學家。梓州射洪(今屬四川)人。因曾任右拾遺,后世稱陳拾遺。青少年時輕財好施,慷慨任俠。24歲舉進士,以上書論政得到武后重視,授麟臺正字。后遷右拾遺。曾因“逆黨”反對武后而株連下獄。在26歲、36歲時兩次從軍邊塞,對邊防頗有些遠見。38歲辭官還鄉(xiāng),后被縣令段簡迫害,冤死獄中,時年四十二歲。有《陳伯玉集》、《感遇》三十八首傳世。張九齡(678-740):唐開元尚書丞相,詩人。字子壽,一名博物,漢族,韶州曲江(今廣東韶關(guān)市)人。長安年間進士。官至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后罷相,為荊州長史。詩風清淡。有《曲江集》。他是一位有膽識、有遠見的著名政治家、文學家、詩人、名相。他忠耿盡職,秉公守則,直言敢諫,選賢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趨炎附勢,敢與惡勢力作斗爭,為“開元之治”作出了積極貢獻。他的五言古詩,以素練質(zhì)樸的語言,寄托深遠的人生慨望,對掃除唐初所沿習的六朝綺靡詩風,貢獻尤大。譽為“嶺南第一人”。李頎(690-751),東川(今四川三臺)人,少年時曾寓居河南登封。開元十三年進士,做過新鄉(xiāng)縣尉的小官,詩以寫邊塞題材為主,風格豪放,慷慨悲涼,七言歌行尤具特色。籍貫不祥。他與王維、高適、王昌齡等著名詩人皆有來往,詩名頗高。其詩內(nèi)容涉及較廣,尤以邊塞詩、音樂詩獲譽于世。擅長五、七言歌行體。趙郡(今河」t趙縣)人,一說東川(今四川三臺一帶)人。少時家本富有,后結(jié)識富豪輕薄子弟,傾財破產(chǎn)。后刻苦讀書。隱居潁陽(今河tt南許昌)苦讀10年,于唐玄宗開元二十三年(735年)考取進士,曾任新鄉(xiāng)縣尉。任職多年,沒有升遷,晚年仍過隱居生活。他一生交游很廣,當時著名詩人王昌齡、高適、王維等都與他關(guān)系密切。李頎性格疏放超脫,厭薄世俗。他的詩以邊塞詩成就最大,奔放豪邁,慷慨悲涼,最著名的有《古從軍行》、《古意》、《塞下曲》等。李頎還善于用詩歌來描寫音樂和塑造人物形象。他以長歌著名,也擅長短詩,他的七言律詩尤為后人推崇?!度圃姟分袖洿胬铐犜娙恚笕溯嬘小独铐犜娂?。崔顥唐開元年間進士,官至太仆寺丞,天寶中為司勛員外郎。最為人們津津樂道的是他那首《黃鶴樓》,據(jù)說李白為之擱筆,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的贊嘆。《全唐詩》存其詩四十二首。張籍(約767~約830)中國唐代詩人,字文昌,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人,郡望蘇州吳(今江蘇蘇州)。先世移居和州,遂為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zhèn))人。貞元十五年(799)進士,歷太常寺太祝、國子監(jiān)助教、秘書郎、國子博士、水部員外郎、主客郎中,仕終國子司業(yè)。世稱張水部、張司業(yè)。與韓愈、白居易、孟郊、王建交厚。張繼(約715~約779)字懿孫,漢族,襄州人(今湖北襄陽人)。唐代詩人,他的生平不甚可知。據(jù)諸家記錄,僅知他是天寶十二年(公元七五三年)的進士。大歷中,以檢校祠部員外郎為洪州(今江西南昌市)鹽鐵判官。他的詩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興幽深,事理雙切,對后世頗有影響。但可惜流傳下來的不到50首。他的最著名的詩是《楓橋夜泊》。韋應物(737-約792),長安(今陜西西安)人,田園派詩人。玄宗時,曾在宮廷中任「三衛(wèi)郎」,后應舉成進士,歷官滁州、江州、蘇州等地刺史。由于他長期擔任地方行政官吏,親身接觸到戰(zhàn)火離亂的社會現(xiàn)實,所以寫了不少具有一定現(xiàn)實意義的好作品。在宦海浮沉的生活中,他對當時的政治腐敗黑暗的一面有所認識,但又缺乏抗爭的勇氣,感到無可奈何。這樣,就使得他的心情陷于苦悶的矛盾狀態(tài)中。其詩多送別、寄贈、感懷之作,情感真摯動人。田園山水諸作,語言簡淡,風格秀朗,氣韻澄澈。著有《韋蘇州集》。宋之問(約650至656-712至713間),唐代詩人。一名少連,字延清。汾州(今山西汾陽)人,一說虢州弘農(nóng)(今河南靈寶)人。上元二年(675)進士及第。歷洛州參軍、尚方監(jiān)丞、左奉宸內(nèi)供奉。因諂事張易之兄弟,曾貶瀧州參軍。召為鴻臚主簿,再轉(zhuǎn)考功員外郎,又諂事太平公主。以知貢舉時貪賄,貶越州長史。睿宗即位,流欽州,賜死。儲光羲(約706—763年),山東兗州人。唐代詩人。其詩以描寫田園山水著稱。為田園山水詩派的代表詩人之一。儲光羲于開元十四年(726年)舉進士,與崔國輔、綦毋潛同榜。授馮翊縣尉,轉(zhuǎn)汜水、安宣、下邽等地縣尉。因仕途失意,遂隱居終南山。后復出任太祝,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度農(nóng)貿(mào)場農(nóng)產(chǎn)品溯源系統(tǒng)開發(fā)合同3篇
- 2025版無人駕駛車輛測試場租賃合同范本4篇
- 二零二五版智慧家居系統(tǒng)定制開發(fā)合同范本及智能家居生態(tài)圈構(gòu)建4篇
- 二零二五年度旅游度假區(qū)內(nèi)部控制制度咨詢與旅游服務提升合同4篇
- 2025年綠色環(huán)保服裝定制生產(chǎn)合同范本3篇
- 二零二五年度體育賽事組織與管理聘用合同
- 2025年度泥工班組勞務承包施工合同范本
- 二零二五年度房地產(chǎn)代持權(quán)證登記合同范本4篇
- 2025年度個人知識產(chǎn)權(quán)許可欠款合同模板3篇
- 2025版門窗行業(yè)綠色制造與安裝合同4篇
- 二零二五隱名股東合作協(xié)議書及公司股權(quán)代持及回購協(xié)議
-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區(qū)2023-2024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期末考試化學試題
- 教育部《中小學校園食品安全和膳食經(jīng)費管理工作指引》知識培訓
- 初一到初三英語單詞表2182個帶音標打印版
- 2024年秋季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生物全冊教學課件(2024年秋季新版教材)
- 環(huán)境衛(wèi)生學及消毒滅菌效果監(jiān)測
- 2023年11月英語二級筆譯真題及答案(筆譯實務)
- 元明時期左江上思州黃姓土司問題研究
- 圍手術(shù)期應急預案
- 中玻北方新材料有限責任公司太陽能光伏玻璃及l(fā)ow-e節(jié)能玻璃深加工項目申請立項環(huán)境影響評估報告書簡本
- 【橡膠工藝】-橡膠履帶規(guī)格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