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論高句麗漢四郡的興衰_第1頁
略論高句麗漢四郡的興衰_第2頁
略論高句麗漢四郡的興衰_第3頁
略論高句麗漢四郡的興衰_第4頁
略論高句麗漢四郡的興衰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略論高句麗漢四郡的興衰

公元前108年,漢武帝在朝鮮岳海平政,建立了樂浪、玄陀、真潘、臨屯四縣,并首次將朝鮮西北部納入漢朝的領土??たh機構的設立加強了內地政治制度對西北朝鮮地區(qū)的輻射,大量內地移民的遷入則帶來了先進的生產方式和文化,使得以樂浪郡為中心的大同江下游地區(qū)逐漸成為漢人與漢文化在朝鮮半島的中心分布區(qū)域,也成為漢文化向半島南部、日本列島傳播的重要中轉站。本文的論述便是圍繞樂浪郡與之后設立的帶方郡的興亡,以及二郡滅亡后西北朝鮮地區(qū)漢人的動向而展開,不當之處,敬請方家斧正。一、光武帝滅樂浪樂浪等四郡自設置之日起,就一直受到土著民的巨大威脅,領地不斷被蠶食。昭帝始元五年(前82),廢臨屯、真番,并入樂浪、玄菟,玄菟郡亦遷往遼東。單單大嶺以東的玄菟故地劃為嶺東七縣,歸屬樂浪東部都尉管轄,1南部都尉則管轄樂浪郡南部五縣,其時樂浪郡共轄二十五縣,62812戶,口數406748人。2東漢建武六年(30),光武帝平定王調之亂,廢東部與南部都尉,放棄嶺東七縣,改由濊族自治,此時樂浪尚轄十八縣。依《三國史記》的記載,高句麗大武神王二十年(37)滅樂浪,其民五千人投奔新羅,七年后(44)光武帝渡海伐樂浪,大同江以南失地盡復。1盡管這一事件的真實性尚存疑問,但從建武二十年(44)韓廉斯邑人蘇馬諟前來貢獻,光武帝封其為“漢廉斯邑君”,2二十三年(47)高句麗蠶支落大加戴升等萬余口內屬樂浪3以及建武中元二年(57)倭奴國供奉4的史實看,從光武帝后期開始,樂浪郡在一段時期內當較為強盛,周邊局勢也趨于緩和。樂浪郡治址周邊出土有精美隨葬品的大型木槨墓的年代也基本集中于西漢末期至東漢前期,5平壤出土紀年漆器的年代也大致在此范圍之內(表1)。2世紀以后,高句麗、夫余漸趨興盛,不時侵擾玄菟、遼東、樂浪等郡,玄菟郡被迫再次內遷(是為第三玄菟郡)。7東漢順、桓之間(126-167),高句麗進犯遼東郡,途中截殺帶方令,擄獲樂浪太守妻、子。8表面上看,高句麗、扶余等一時乞屬玄菟,一時又降于遼東,時戰(zhàn)時和,而中央政府的積弱不振,對玄菟、遼東、樂浪周邊少數民族威懾力的喪失才可能是導致三郡周邊局勢逐漸惡化的深層次原因。以順帝永和五年(140)的人口數據看,當時樂浪有戶61492,口數257050,9較之西漢末年戶數沒有太大變化,但人口劇減約15萬人,這其中放棄嶺東七縣固然為主要原因,10但戰(zhàn)爭造成樂浪吏民大量被殺傷與擄掠,特別是每一戶家庭中青壯年男性的死亡也可能是另一重要因素。西本昌弘先生亦根據表一所列紀年漆器的年代下限為安帝永元十四年(102)推斷當時平壤周邊的漢人集團有可能出現大的變動。11二、樂浪、帶方二郡的衰落2世紀末,中原農民起義風起云涌,公孫氏趁勢割據遼東,又于樂浪屯有縣之南荒地置帶方郡,重新奪回了對樂浪南部的控制權。這事實上表明,帶方郡設立之前,樂浪郡南部地區(qū)已經為韓族與濊族侵占,郡縣秩序遭受嚴重破壞。12帶方郡所領七縣中,有六縣原屬樂浪,說明樂浪郡的實際領地進一步縮小,而此時高句麗的勢力已經深入嶺東七縣之地。13帶方郡設立后,舊屬樂浪的韓、倭等族轉由帶方郡管理,曹魏時期加以沿襲。池內宏先生認為是新郡地理位置使然,14言之成理,但樂浪郡原本所起的東夷外交中轉站作用的旁落,似乎說明此后中央政府對韓、倭的外交政治已經轉向以帶方郡為主導,樂浪郡的政治地位被削弱。魏明帝景初二年(238),司馬懿率軍討平公孫氏,同時越海平定樂浪、帶方二郡,將二郡重新納入中央政府的管轄。魏以平州領遼東、昌黎、玄菟、樂浪、帶方五郡,于襄平置東夷校尉,不久合為幽州。15為消除邊患,正始五年(244),幽州刺史毌丘儉征伐高句麗,屠丸都,并于丸都山與不耐城豎立紀功碑。翌年又遣樂浪太守劉茂與帶方太守弓遵伐嶺東濊,迫使不耐侯乞降,16嶺東之地重新被置于樂浪郡管理之下;另一方面,景初二年,曹魏平定樂浪與帶方后,起初對帶方南部的韓族實施懷柔的羈縻政策,后又欲強行將其分為八國,引起韓族的強烈不滿,并攻打帶方崎離營,最終二郡雖用武力迫使韓族臣服,但也付出了帶方太守弓遵戰(zhàn)死的代價。17至此曹魏對樂浪、帶方二郡及其周邊的控制力達到頂峰,卻也從此盛極而衰。倭人與帶方的外交止于正始八年(247),似乎預示著動亂的到來。金毓黻先生對此段歷史的概括頗能發(fā)人深省:“漢族之張國威于東北邊夷者,至毌丘儉而極,然國威之替,亦自此始。蓋自曹魏剪滅公孫氏,雖去統(tǒng)一之梗,而亦自撤東隅之藩,去句驪二千余里,更有鞭長莫及之勢。然魏滅公孫氏之后,以毌丘儉鎮(zhèn)幽州,正如祭彤之守遼東,威懾東夷,坐制一方。奈毌丘既誅,繼任乏材,鮮卑諸族,漸以滋大,終致遠東一隅,淪陷于句驪者,至二百余年之久”。18咸寧二年(276),西晉復置平州,領有昌黎、遼東、玄菟、帶方、樂浪五郡。樂浪郡僅下轄六縣,3700戶,帶方郡下轄七縣,4900戶,19此時二郡戶數的總和只相當于東漢時的1/7,人口劇減。樂浪郡領地進一步縮小,而帶方郡轄縣與戶數均已超過樂浪,反映出朝鮮半島西北部地區(qū)漢人社會政治重心的南移傾向,并且《晉書·地理志》所述平州屬郡中,帶方位列樂浪之前,似也可以作為佐證。在樂浪北境不斷遭受高句麗侵擾之時,帶方雖也面臨南方韓族勢力的威脅,20但仍能保持相對安定,那么原居于樂浪的漢人逐漸南遷至帶方也是在情理之中的。武帝咸寧二年(276)至惠帝元康元年(291),東夷諸國頻繁朝貢或請求內附,窪添慶文先生認為這反映了正處于國家形成前夜的東夷諸國,要求從中央政府得到具體的官爵與冊封,從而取得對本國領導權的迫切需求。21而西本昌弘先生則注意到諸國跳過帶方、樂浪二郡直接謁見東夷校尉的現象,推測3世紀末二郡的統(tǒng)治機構可能已經遭到破壞,22這一觀點值得重視,我們也能從目前公認的二郡滅亡(313)的相關史料中發(fā)現一些端倪?!顿Y治通鑒》卷八八《晉紀》云:“遼東張統(tǒng)據樂浪、帶方二郡,與高句麗王乙弗利相攻,連年不解。樂浪王遵說統(tǒng)帥其民千余家歸廆,廆為之置樂浪郡,以統(tǒng)為太守,遵參軍事?!痹诙じ餐鲋?其行政管理機構顯然已遭到破壞,若不然遼東出身的張統(tǒng)也不可能作為二郡事實上的軍事統(tǒng)領來率領漢人集團抵御高句麗的進攻。因此在筆者看來,4世紀初樂浪、帶方二郡其實已經名存實亡,來自高句麗的軍事壓迫僅僅是造成二郡覆亡的誘因?!度龂酚洝返挠涊d表明,高句麗侵略二郡的目的原本就不是為了開疆拓土,而極有可能與之前屢次寇抄遼東、玄菟一樣,是單純的擄掠人口與財貨的行動,23卻在客觀上導致當地漢人大量流徙逃亡,成為二郡覆亡的導火索。與此時期南線軍事勝利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高句麗在西線的擴張中卻受到嚴峻的挑戰(zhàn)。進入4世紀,慕容鮮卑崛起,不斷向東拓展勢力范圍,逐漸蠶食玄菟、遼東之地。為遏制慕容氏東進的勢頭,西晉平州刺史崔毖策劃了高句麗、宇文氏、段式聯(lián)軍攻打棘城的事件,這也成為前燕與高句麗交惡的開始。24此后前燕在與高句麗的交鋒中屢屢有所斬獲,25咸康八年(342),慕容皝率軍一舉攻破高句麗都城——丸都,迫使高句麗稱臣。26經此一役,高句麗遭受重創(chuàng),此后將近三十年時間再也無力用兵,從《三國史記》在這段時間內僅有四條紀事,直到369年,才又重新出現高句麗主動出兵的紀事27推敲,我們可推察得之。另一方面,盡管在滅亡之前,樂浪、帶方二郡的衰敗之勢就已不可逆轉,但以高句麗當時的軍事實力而言,想要攻而滅之卻并非易事,戰(zhàn)事“連年不解”即為明證。若非張統(tǒng)聽從弓遵建議,率二郡民眾投奔慕容廆,戰(zhàn)爭恐怕還將持續(xù)。依前述《晉書·地理志》的記載,西晉時期樂浪、帶方戶數總和僅不足一萬,卻能抵御高句麗連年的進攻,足見漢人集團的戰(zhàn)斗力之強。然而此時中原板蕩,西晉政權風雨飄搖,樂浪、帶方二郡漢人已很難獲取中央政府的支持,加之當地的人口數量又大不如前,無力組織反擊,而高句麗又在與前燕的戰(zhàn)事中元氣大傷,無暇南顧,因此二郡覆亡后的數十年間,西北朝鮮地區(qū)實際上處于一種戰(zhàn)后的無政府狀態(tài)之中,漢人遺民集團得以迎來招納流民與休養(yǎng)生息的機會。三、樂浪郡的設置經過多年的考古發(fā)掘,西北朝鮮地區(qū)樂浪系磚室墓中已發(fā)現多例紀年銘磚。值得注意的是,紀年銘磚的年代范圍多在3世紀中葉至二郡覆亡這一時段內(表二),出土地點則集中于黃海南道。從銘文內容看,王、韓等樂浪漢人望族姓氏時有出現,表明至少有部分原居于樂浪的漢人此時已遷徙至黃海南道一帶居住。另一方面,銘文磚中還發(fā)現吳、貫、杜等以往不曾見于樂浪郡治址周邊墓葬中出土銘文漆器、印章上的漢人姓氏,反映出新的漢人也在不斷流入,為探索當時漢人集團的構成提供了新材料。[日]梅原末治「樂浪·帶方郡時代紀年銘磚集錄」、『昭和七年度古跡調查報告』附錄、朝鮮總督府、1933年。[朝]田疇農:《信川發(fā)現的帶方郡長岑長王卿墓》,《文化遺產》,1962年第3期,第12-15頁。[朝]YunSong-hak:《黃海南道信川郡Saenal-ri磚室墓發(fā)掘報告》,《朝鮮考古研究》,2004年第4期,第39-43頁。三上次男「樂浪郡社會の支配構造と土著民社會の狀態(tài)」、『古代東北アジア史の研究』吉川弘文館、1966年、42頁。但三上次男先生援引的梅原末治先生論文(注釋)中并未有該件銘文磚著錄。[朝]安炳燦:《新發(fā)現的楸陵里磚室墓》,《朝鮮考古研究》,1990年第1期,第43-45頁。安炳燦:《關于長壽山一帶的高句麗遺跡遺物》,《朝鮮考古研究》,1990年第1期,第7-11頁。帶方郡以及郡治位置的確定,對于研究漢文化在朝鮮半島的分布與盛衰變化有著重要的意義,黃海北道鳳山郡智塔里土城(唐土城)及其北側數公里外的鳳山郡胎封里1號墓(“帶方太守”張撫夷墓)的發(fā)現,雖然為確定帶方郡治址的所在提供了有力的考古學證據,28但學界仍未能形成一致的意見,可分為“漢城說”29與“唐土城說”30兩派。岡崎敬先生的研究確認了該墓的時代為348年,還指出“帶方太守”并非中央政府除授,而是墓主自封的虛號,但對考古學界僅僅依靠“帶方太守”磚銘就斷定附近的智塔里土城為帶方郡治址的做法表示了擔憂。31從目前的情況看,我們更傾向于支持帶方郡治“唐土城”說,但智塔里土城周邊的樂浪時期遺跡不多,分布的密集程度也較作為樂浪郡治址的平壤土城里土城有明顯差距,問題的解決還有待于今后工作的進一步開展。二郡覆亡以后,西北朝鮮地區(qū)所發(fā)現的紀年銘磚數量雖有所下降,但時代從樂浪郡覆亡當年(西晉永嘉七年,313)至東晉元興三年(404),跨度近百年,32表明此期間仍有不少二郡漢人遺民在此居住。韓昇先生注意到紀年銘磚多出土于黃海南道信川郡一帶的現象,認為“在樂浪郡滅亡前后,漢人已普遍由城市向邊地南下遷徙”,33事實恐并非如此??脊殴ぷ髡咴缇驮谛糯け辈棵姘l(fā)現一座周長1800米的土城遺址(青山里土城址),城內出土的建筑構件、陶器等遺物的形制均與樂浪郡治址內的同類遺物相似,顯然為樂浪時期城址無疑。調查中還發(fā)現“太康四年(283)三月昭明王長造”銘文磚,池內宏先生曾據此考證該城為樂浪昭明縣址。34然而,昭明縣并不在帶方郡屬縣之中,周振鶴先生根據二郡屬縣名的比對,推斷帶方郡新出現的南新縣或為原昭明縣的改稱,35其說甚是,可見青山里土城應當是樂浪昭明縣與帶方南新縣故址。作為前樂浪郡的南部都尉治所,此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3-4世紀信川郡一帶發(fā)現的紀年銘磚多出土于此城周邊,表明二郡覆亡后一段時期內此城仍在被使用。由于紀年銘磚的載體是漢人墓葬無疑,那么這一跡象顯示當時漢人集團并沒有放棄城市向邊地轉移,仍然聚居于原帶方南新縣城內。多位研究者都曾指出,二郡覆亡后,殘留的漢人遺民曾在黃海道一帶聚集,形成相對獨立的勢力集團或“自治領”。36上述觀點均以當時高句麗完全據有二郡之地為根本出發(fā)點,實際上并不準確。以本文的結論看,自3世紀后葉以來,漢人以親緣或地緣集團為基礎,以青山里土城為中心城市,逐漸在黃海南道信川郡一帶形成了一個穩(wěn)定的聚居區(qū),各個氏族集團及其部曲,加上諸姓漢人出于共同的利益共同構成了聚居區(qū)的主體。除去二郡滅亡后依然聚眾自保,留在故地的漢人遺民外,這一時期中國北方各地的部分漢人也在“五胡亂華”的大背景下,輾轉逃往遼東,并經由遼東流徙至朝鮮,37二郡滅亡后黃海南道出土的多例后趙建武年號紀年銘磚正與此相應。同時,中原、東北等地也有不少漢人為躲避兵禍或政治迫害出奔朝鮮,有許多最終到達并定居于黃海南道的漢人聚居區(qū),前述的胎封里1號墓中發(fā)現的“漁陽張撫夷”銘文磚表明墓主原籍幽州漁陽郡,很可能是自幽州遷徙至帶方郡故地的漢人集團首領;著名的安岳3號墓38墓主冬壽原籍幽州遼東郡平郭縣,曾官居前燕司馬,權位頗高,而“永和九年”銘磚室墓39(平壤驛內磚室墓)墓主佟利則可能與冬壽同族。不同地域漢人移民的到來,帶來了多樣的地域文化,新移民與原二郡漢人遺民的文化融合隨之展開。二郡覆亡后約三十年間,高句麗因遭受前燕沉重打擊而無暇南顧,西北朝鮮地區(qū)暫時維持了無政府狀態(tài),局勢較為平靜。得益于此,黃海南道信川郡一帶的漢人勢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復,聚居區(qū)也呈現出暫短的繁榮景象??族a龜認為,胎封里1號墓“帶方太守”、平壤驛內磚室墓“遼東、韓、玄菟太守領”與安岳3號墓“使持節(jié),都督諸軍事,平東將軍,護撫夷校尉,樂浪□,昌黎、玄菟、帶方太守,都鄉(xiāng)侯”等墓主官職并非實職,而是向二郡故地遺民夸示實力的自封號。40岡崎敬在將安岳3號墓墓志與霍承嗣墓墓志銘41對比后指出,其官職雖為散官,但前者墓志中的“帳下督”、“記室”、“小史”、“省事”、“門下抨”等官職與《晉書·職官志》中的郡縣官職相合,表明冬壽集團內部采用并實行了東晉的官僚體系。42集團內官僚體系健全,官職劃分精細,也足以反映出冬壽集團勢力的強大。由墓中發(fā)現的干支或年號可知,胎封里1號墓、平壤驛內磚室墓、安岳3號墓的時代分別為348年、353年、357年,三墓中發(fā)現的官職雖可能均為自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