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定性瞬間與非決定性瞬間_第1頁
決定性瞬間與非決定性瞬間_第2頁
決定性瞬間與非決定性瞬間_第3頁
決定性瞬間與非決定性瞬間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攝影的決定性瞬間與非決定性瞬間用照相機的鏡頭面對時間的長河,可以從連續(xù)不斷的運動過程中分解出無數(shù)個瞬間,每一個瞬間的點都以其具體的形象而存在,那么,應該選擇哪一個點來作為紀實形象的瞬間呢?普遍的觀念都是這樣認為的一一瞬間的抓取首先關系到形象是否具有典型意義。這就是通常所公認的決定性的瞬間。一一布勒松的“決定性瞬間”理論:“世界上沒有任何事情沒有其決定性的一瞬間。”大約是攝影界最熟悉的一句經典名言了。8月2日,這句名言的弘揚者卡蒂埃一布勒松(1908-2004)在法國東南部塞雷斯特小鎮(zhèn)家中去世,享年95歲,葬禮于4日秘密舉行。法國總統(tǒng)希拉克獲悉這一消息后,稱卡蒂埃一布勒松是“法國一位天才的攝影家、一位真正的大師、在他那代人中最具天賦并深受世人尊敬的藝術家之一”。布勒松是最著名的街頭抓拍大師,被譽為世界攝影十杰之一。他同時還是現(xiàn)代新聞攝影的創(chuàng)立者。評論界認為,布勒松將攝影從一種職業(yè)或一種業(yè)余愛好,轉變成一種成熟的藝術作出了重大貢獻。攝影家既有好作品又有好理論的不多,布勒松屬于罕見的例外之一。他的作品不斷被人重讀,從那些看似隨意然而構圖謹嚴的畫面上,生活呈現(xiàn)出一個個難忘的瞬間:懷抱酒瓶的小男孩得意洋洋,臉上露出巨大的成就感,像是完成了登月旅行;一個男人飛快地跳過水洼;坐著的一對青年情侶俯身接吻;曬布的印度人;排成長隊搶購黃金的中國人;高層建筑下孤獨地抱著膝頭的底層貧民身影;三個男人擁擠在空曠街頭的高處,眺望柏林墻的另一邊。所有這些,都只是我們這個不斷流逝的世界的一個個倉促的片段,攝影師恰好目擊,按下快門,瞬間于是成了永恒。瞬間是布勒松最喜歡的一個詞d954年,他把自己的一本作品集命名為《決定性的瞬間》,在卷首語中,他引用了一位17世紀作家的一句話:“世界上沒有事情沒有其決定性的一瞬間”。經過他的引用,這句話成為攝影界的金科玉律。布勒松說:“攝影家的眼睛,永遠都在評估出現(xiàn)在他眼前的事物。他只須移動1毫米的幾分之一,便可以把線條吻合起來。他只須稍微屈膝,便可以將透視改變。把照相機放置在離主體近一些或遠一些,他便可以刻畫出某一細節(jié)一一這細節(jié),既可能相得益彰,也可能喧賓奪主。然而,對照片進行構圖所需的時間,幾乎是跟按動快門的時間一樣的短,因為兩者同是條件反射而已?!彼终f:“有時,你會感到眼前的景物萬事俱備,幾乎可以拍成好照片了,只是還缺一點什么。缺的究竟是什么呢?也許,有人突然走進你的視線范圍。你透過取景器,追蹤他的行動。你耐心等待著,最后終于按下了快門?!绻扉T是在決定性的瞬間按下的話,你會觀察到,原來你已本能地將某一幾何模式捕捉下來了。要是沒有了這幾何模式,照片就會令人感到乏味,缺乏生氣?!辈祭账蓪z影定義為捕捉瞬間的藝術,這觀念已經成為我們今天的常識。在他看來,時光永在流逝,但每一瞬間是不同的,大多數(shù)時刻它們毫無意義,平庸、黑暗,關閉自身。然而高潮一定會在某個突然的瞬間降臨,照亮完全敞開的事物,這時,所有的外在元素完美地排列。攝影家要捕捉的就是這個和諧而充滿意義的決定性瞬間。優(yōu)秀作品和低劣之作相差毫厘,重要的是在恰當?shù)臅r候針對恰當?shù)膶ο筠粝驴扉T。按照這理論,攝影師應該隱藏自己的相機,整天在街頭轉悠,抓拍成了惟一的拍攝方式。布勒松自己就是這樣做的,手提一架輕便的萊卡相機,黑白膠卷,從不用閃光燈?!拔以赵诮诸^尋找,隨時準備記錄生活的點滴,將活的生活記錄下來。”他說。我們觀看他的照片,總是不斷地體驗著驚鴻一瞥的瞬間之美,生動、流暢、樸實、珍貴。我們明白,那些電光石火般的生活場景在世間只存在一次,永不再現(xiàn)。布勒松的理論對于新聞攝影特別適用。攝影記者們奔赴世界各地,為我們捕捉一個又一個“決定性的瞬間”,記錄生活的點滴變化。所有的圖象匯聚起來,構成我們時代的全景。1948年至1950年期間,布勒松在東方的印度、緬甸、印度尼西亞和中國度過了3年。在中國居住的1年中,他正好趕上國民黨政權滅亡和新中國成立的關鍵時刻,他拍攝下的照片已經成為十分珍貴的歷史文獻。1958年至1959年,布勒松應邀訪華3個月。布勒松拍攝的主題是人,是生活,只有人類生活的場景才提供給藝術家瞬息萬變的各種機遇。我覺得,對于我們身邊的自然,例如山脈、河流、森林、巖石之類恒久的事物,“決定性瞬間”的理論未必適用。我喜歡的另一個美國攝影家安塞爾?亞當斯就不是這樣拍攝的。亞當斯總是背著沉重的大座機來到他的拍攝對像前慢條斯理地工作,用最小的光圈呈現(xiàn)豐富的影調層次和質感細節(jié)。他的作品表達出對我們對自然的敬畏之情。在我看來,布勒松與亞當斯代表著我們感知世界的兩個極端,前者著迷于瞬間,后者執(zhí)著于永恒。他們都深入了事物的本質。如今,兩位大師都已經辭世,但是一個攝影時代卻并未隨之終結。其理論至今都有巨大的影響。但是也有部分人根據(jù)很簡單的認為,攝影=看到了+按快門。因此美國黛安娜-霍珀-布洛姆菲爾德女士對此有不同的看法:瞬間的真實并不是衡量攝影的唯一尺度,而技術的進步也并不意味著對攝影本質的思考會隨之加深,孰更真實??孰更本質??對攝影的認知應該源自于我們的精神世界.談到這里,就不得不提起羅伯特?弗蘭克“非決定性瞬間”理論。正值“決定性瞬間”這一理論風行之際,羅伯特?弗蘭克卻提出:“我不希望撲捉決定性的瞬間,世界在飛快的轉動,世界也不是完美的?!彼J為攝影的“作用是傳達(現(xiàn)實)的本質、形態(tài)與氣氛。當這些要素很好地平衡時,被攝體的魅力與本性就浮現(xiàn)了”。并由此提出“非決定性瞬間”理論。弗蘭克的攝影集《美國人》是20世紀的一部富有創(chuàng)意的傳世之作,他的攝影與當時盛行于雜志的“唯美”攝影風格分道揚鐮,其生硬、粗糙、憂郁、隨意、自由、真實的影像,表現(xiàn)了美國社會不為人知的一面:絕望、順從、異化、種族主義,他用自己的作品告訴我們,攝影家可以以“自然的眼光”去發(fā)現(xiàn)在現(xiàn)實中偶然探頭的、只與個人經驗有關的“偶然的真實”是一種巨大的幸福。《美國人》共收錄83張圖片,在書中弗蘭克本人沒有在書中給出任何提示。“不能什么都告訴讀者,他必須自己學會去看?!彼f。“非決定性瞬間”是與“決定性瞬間”截然不同的拍攝方法,重新定義了攝影的審美取向。決定性瞬問的表現(xiàn)手法源于繪畫,二者都是以平面的瞬間為表現(xiàn)形式,因此選擇決定性的瞬間也就成為許多攝影者孜孜追求的主要目標。然而攝影畢竟不是繪畫,不能每時每刻像繪畫那樣在畫布上慘淡經營地構建完美的典型瞬間。而且,一旦處理不好,過于完美典型的瞬問反而失去攝影所固有的真實、自然、鮮活的個性。如果說“決定性瞬間”的美學取向是不斷追求構圖的完美,記錄人們最美好的瞬間,尋求一種心靈上稍縱即逝的感受的話,“非決定性瞬間”的出現(xiàn)則更接近事物的本質,更加適合大眾群體的影像拍攝。有人認為布列松“偉大,但封閉”。我不同意這樣的觀點。攝影發(fā)展有其特定的歷史過程,如果沒有布列松在前面的開拓(開拓即屬于“開放性的”),便沒有后來弗蘭克的“偉大”。之所以選擇“非決定性瞬間”,是因為在當代的藝術發(fā)展上,“非決定性瞬間”更加接近事物本質,更能夠還原那種事物本身的不完美,讓生活感到更加真實更加客觀,在當今的時代發(fā)展中這種理念能夠被時代的大眾群體所迅速接受,會更加適合在這個媒體爆炸時代的發(fā)展潮流。研究“紀實攝影的非決定性瞬間”這個題目是一個學習的過程,這一過程是為了明確自己掌握的價值取向,明確自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