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課、送東陽馬生序測試題(含答案)_第1頁
第11課、送東陽馬生序測試題(含答案)_第2頁
第11課、送東陽馬生序測試題(含答案)_第3頁
第11課、送東陽馬生序測試題(含答案)_第4頁
第11課、送東陽馬生序測試題(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1課、送東陽馬生序測試題(含答案)第11課、送東陽馬生序

積累與運用

1.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并寫出意思。

(1)或遇其叱咄()____________

(2)俟其欣悅,則又請焉()_________

(3)負篋曳屣()____________

(4)燁然若神人()____________

2.下列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送東陽馬生序(序言)腰白玉之環(huán)(用作動詞,在腰間佩戴)

B.媵人持湯沃灌(熱水)走送之(跑)

C.寓逆旅(旅店)俟其欣悅(等待)

D.卒獲有所聞(終于)無凍餒之患(饑餓)

3.下列句子和課文完全一致的一項是()

A.家貧,無從致書以觀看,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

B.余立待左右,援疑質(zhì)理,俯身低耳以請。

C.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

D.寒冬烈風,大雪深數(shù)尺,足膚皸裂而不知。

4.下列對文章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選文是一篇贈序,作者敘述自己青少年求學的艱難和學習的勤勉,目的是勉勵馬生成為德才兼?zhèn)涞娜恕?/p>

B.雖然作者幼時“無從致書以觀",但“不敢稍逾約”的守信和“弗之怠"的堅持,使他得以“遍觀群書”。

C.“立侍左右"“俯身傾耳”“色愈恭,禮愈至"極為傳神地寫出了作者對老師的恭敬和求知的懇切。

D.作者將穿戴講究的同舍生和寒酸的自己對比,凸顯作者對“口體之奉不若人”的毫不在意和學習的勤奮刻苦。

5.下列表述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A.“略無慕艷意"“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表現(xiàn)作者在艱苦環(huán)境中一心向?qū)W的精神。

B.描寫富家子弟的富有,是為了突出對自己窮酸生活的遺憾。

C.作者以“勤且艱"的求學經(jīng)歷,勉勵馬生勤奮學習。

D.本文告訴我們這樣一個道理:精神上的富足,能夠戰(zhàn)勝物質(zhì)上的貧困。

6.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1)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

(2)余立侍左右,援疑質(zhì)理,俯身傾耳以請。

(3)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

(4)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

7.按照要求填空。

(1)全文的總領句是“”。作者外出求學,以“缊袍敝衣"處在富家子弟之間卻“略無慕艷意”,其原因是“"。

(2)最能表現(xiàn)作者抄書之苦的句子是“”。

(3)如果用兩個字概括作者求學的經(jīng)歷,應是文章中的“"和“”字;如用一句詩(或一副對聯(lián))給文章重擬一個標題的話,這句詩是“

"。

8.在我國,“仁”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請你參加“‘仁’文化的魅力"綜合性學習。

(1)【源流追蹤】“仁”為會意字,從“人"從“二”,“均嫡庶,仁親戚,則族業(yè)生旺之端也"中的“仁”便是用其本義:________;“(陛下)有仁民愛物之意"中的“仁”則引申為:________。

(2)試根據(jù)下面的材料,概括“仁"包括哪些方面的思想內(nèi)涵。

①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與?。ā墩撜Z·學而》)

②廄焚。子退朝,曰:“傷人乎?”不問馬。(《論語·鄉(xiāng)黨》)

③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問疾苦聲。(鄭燮《墨竹圖題詩》)

④無傷也,是乃仁術(shù)也……君子之于禽獸也,見其生,不忍見其死……(《孟子·梁惠王上》)

⑤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孟子·盡心上》)

【“仁"行世間】在9月28日“孔子文化節(jié)”到來之際,班級舉辦“‘仁’行世問"文化傳承活動,請你提出一項倡議。

閱讀理解

、閱讀下文,回答問題。

余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①觀,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②是人多以③書假余,余因得遍觀全書。

9.在上文括號內(nèi)填入省略的內(nèi)容。

10.解釋加粗的詞。

致:_。

走:_。

逾約:_。

11.解釋“以”。

①_,②_,③_。

12.把畫線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

_______________

13.用簡潔的文字概括這個文段寫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

14.用原文回答,課文是如何解決“嗜學"和“家貧”這一矛盾的?

_______________

15.認真揣摩“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此句中“稍”的深刻含義。

(二)閱讀下面甲、乙兩則文言文選段,按要求完成問題。

【甲】余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既加冠,益慕圣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嘗趨百里外,從鄉(xiāng)之先達執(zhí)經(jīng)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質(zhì)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逾恭禮逾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節(jié)選自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乙】金溪民方仲永,世隸耕。仲永生五年,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父異焉,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并自為其名。其詩以養(yǎng)父母、收族①為意,傳一鄉(xiāng)秀才觀之。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②皆有可觀者。邑人奇之,稍稍③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huán)謁④于邑人,不使學。

余聞之也久。明道中,從先人還家,于舅家見之,十二三矣。令作詩,不能稱前時之聞。又七年,還自揚州,復到舅家問焉。曰:“泯然⑤眾人矣。"(選自王安石《傷仲永》)

【注釋】①收族:和同一宗族的人搞好關系。②文理:文采和道理。③稍稍:漸漸。④環(huán)謁:四處拜訪。⑤泯然:消失的樣子。

16.下列句中加點字的意義和用法的判斷,不正確的一組是()

A.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介詞,因為)B.嘗趨百里外(動詞,快步走)

C.未嘗識書具(副詞,曾經(jīng))D.日扳仲永環(huán)謁于邑人(動詞,同“攀”,牽)

17.對文中畫波浪線句子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逾恭/禮逾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

B.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逾恭/禮逾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

C.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逾恭/禮逾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

D.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逾恭/禮逾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

18.對選文內(nèi)容的理解、分析、概括及運用有誤的一項是()

A.【甲】文“余幼時即嗜學"一句中的“嗜”指特別的愛好,暗含著學習成癖、欲罷不能之意。

B.【甲】文中的“我"是一個勤奮、好學、恭敬虔誠的人;【乙】文中的方仲永是一個少時天資過人,才華橫溢,長大后平庸無奇的人。

C.對聯(lián)“五歲作詩弱冠漸平庸,誰之過?天資為賜后天須勤奮,學為先”體現(xiàn)了【乙】文的主旨。

D.你要寫一篇談學習的演講稿,【甲】【乙】兩文的事例均可作為支撐“學習促進我成才"這一觀點的正面材料。

19.將【甲】【乙】兩個文段中畫橫線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嘗趨百里外,從鄉(xiāng)之先達執(zhí)經(jīng)叩問。

②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

(三)閱讀下文,回答問題。

贈黎、安二生序

[北宋]曾鞏

趙郡蘇軾,予之同年①友也。自蜀以書至京師遺予,稱蜀之士曰黎生、安生者。既而黎生攜其文數(shù)十萬言,安生攜其文亦數(shù)千言,□以顧予。讀其文,誠閎壯雋偉,善反復馳騁,窮盡事理;而其材力之放縱,若不可極者也。二生固可謂魁奇特起之士,而蘇君固可謂善知人者也。

頃之,黎生補江陵府司法參軍。將行,請予言以為贈。予曰:“予之知生,既得之于心矣,乃將以言相求于外邪?”黎生曰:“生與安生之學于斯文,里②之人皆笑以為迂闊③。今求子之言,蓋將解惑于里人。"予聞之,自顧而笑。

夫世之迂闊,孰有甚于予乎?知信乎古,而不知合乎世;知志乎道④,而不知同乎俗。此予所以困于今而不自知也。世之迂闊,孰有甚于予乎?今生之迂,特以文不近俗,迂之小者耳,患為笑于里之人。若予之迂大矣,使生持吾言而歸,且重得罪,庸詎⑤止于笑乎?

然則若予之于生,將何言哉?謂予之迂為善,則其患若此。謂為不善,則有以合乎世,必違乎古;有以同乎俗,必離乎道矣。生其無急于解里人之惑,則于是焉必能擇而取之。

遂書以贈二生,并示蘇君,以為何如也?(選自《古文鑒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注釋】①同年:同一年進士及第的人。②里:同鄉(xiāng)。③迂闊:不切合實際。④道:圣人之道,指儒家學說。⑤庸詎:豈,難道。

20.閱讀時,文文對文中出現(xiàn)的“患”字的意思產(chǎn)生了疑惑,老師給了他兩個帶有“患"字的課內(nèi)句子幫助他理解。請你幫助他將“患”字的詞義相同的句子組合在一起。(填序號)

A.患為笑于里之人_B.則其患若此

C.無凍餒之患矣_D.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

第一組:________第二組:________

21.閱讀時,文文又發(fā)現(xiàn)文中某處缺字,于是他又向老師求教。老師給了他一張知識卡片和三個備選字,請你根據(jù)知識卡片,幫助他選擇最恰當?shù)囊豁?,并闡述理由。

既而黎生攜其文數(shù)十萬言,安生攜其文亦數(shù)千言,□以顧予。讀其文,誠閎壯雋偉,善反復馳騁,窮盡事理;而其材力之放縱,若不可極者也。

A.敬_B.辱_C.謹

知識卡片:贈序,即臨別贈言。內(nèi)容多是勉勵、推崇、贊許之辭。往往言辭懇切,態(tài)度謙遜,意味深長。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2.通讀全文之后,文文將《送東陽馬生序》與《贈黎、安二生序》進行對比閱讀。在過程中遇到了困難,請你幫助他完成下面表格。

贈序題目《送東陽馬生序》《贈黎、安二生序》

背景馬生將歸見其親(1)________(填原文)

內(nèi)容先敘述自己求學之勤與求學之艱,后闡述自己的寫作目的先敘述黎生求言以解鄉(xiāng)人之惑的經(jīng)過,后闡述自己對“迂闊"的理解

目的鼓勵后學珍惜學習條件,勤奮努力(2)___________________

勸勉技巧

23.文文對末句“遂書以贈二生,并示蘇君,以為何如也?”產(chǎn)生疑惑:這篇贈序是寫給黎、安二生的,為什么要在末句提到蘇軾呢?請你幫他解惑。

__________

答案

1.(1)chìduō訓斥,呵責(2)sì等待(3)qièxǐ書箱;鞋子(4)yè光彩鮮明

2、A3.C4.D5.B

6.(1)因此人家大多愿意把書借給我,我于是能夠看到許多(各種各樣的)書。

(2)我站著陪在老師身邊,提出疑難,詢問道理,彎下身子,側(cè)著耳朵請教。

(3)因為內(nèi)心有值得快樂的事(指讀書),不覺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4)我寄居在旅店,店主人每天提供兩頓飯,沒有新鮮肥美的東西來享用。

7、(1)余幼時即嗜學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

(2)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

(3)勤艱梅花香自苦寒來

8.(1)人人平等(或君民同視,平等對待);博愛、仁愛(或慈善、體恤)

(2)①愛親人;②愛他人;③愛民眾;④愛萬物(或親親,仁民,愛物;或血緣之愛,人際之愛,物我之愛)。

(3)開展“仁"文化思想宣講活動(或開展講述古代“仁”人逸聞活動,開展關于“仁"脈相承小論文征集活動,舉辦“‘仁’在身邊”故事會,舉行“仁"文化經(jīng)典朗誦活動等)。

9.余余10.買到跑超過約定的期限11.①用來②因此③把12.手指凍得不能夠伸開、彎曲,也不敢放松。13.敘述幼時求學情形,寫得書之難和讀書刻苦。14.手自筆錄。15.“稍”有稍稍之意,這里強調(diào)他堅守信約,決不耽誤,即使困難再大也是這樣。

16、A17.C18.D

19.①(我)曾經(jīng)跑到百里以外捧著經(jīng)書向同鄉(xiāng)有道德學問的前輩請教。

②從此,(大家)指定物品讓他作詩,(他能)立即完成,詩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

的地方。

20.第一組:A、D第二組:B、C

21.B理由:“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