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教育及其本質_第1頁
第一章-教育及其本質_第2頁
第一章-教育及其本質_第3頁
第一章-教育及其本質_第4頁
第一章-教育及其本質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章

教育及其本質教育的產生

與發(fā)展第一節(jié)一、教育的起源心理起源說勞動起源說生物起源說神話起源說教育是怎樣產生?教育學歷史學人類學文化學教育起源神話起源說

——最古老的觀點代表人物:宗教人士主要觀點:教育是由人格化的神(上帝或天)所創(chuàng)造的,教育體現(xiàn)神或上天的意志,使人皈依于神或順從于天。社會上普遍認為這種觀點是根本錯誤的,是非科學的。生物起源說

——第一個正式提出的有關教育起源的學說代表人物:利托爾諾(法),沛西.能(英)主要觀點:教育是一種生物現(xiàn)象。人類教育起源于動物的生存本能活動。

利托爾諾的《動物界的教育》一書中,他說:“動物尤其是略為高等的動物,完全同人一樣,生來就有一種由遺傳而得到的潛在的教育?!?/p>

否定教育的社會性生物起源說的依據:觀察動物生活狀態(tài)——比較研究——-發(fā)現(xiàn)動物本能式求生技能學習——提出教育是一種生物現(xiàn)象——教育的本質是本能的活動。鴨媽媽教小鴨下水游泳鷹媽媽帶小鷹試飛沛西·能——教育從它的起源來說,是一個生物學的過程,不僅一切人類社會有教育,不管這個社會如何原始,甚至高等動物也有低級形式的教育。利托爾諾——有趣的一些新的傾向,通常只要讓年幼動物反復的練習并恰當?shù)乩锚剟钜簿蛪蛄恕P睦砥鹪凑f

——對生物起源學說的批判

否定教育是有意識和有目的的

主要觀點:教育產生于兒童對成人的無意識模仿,而這種無意識的模仿不是習得性的,而是遺傳性的。代表人物:孟祿(美)(1869-1947)他的依據:1原始社會沒有學校、沒有教師、沒有教材,教育起源于兒童對成人無意識的模仿。2兒童通過觀察、模仿和自我嘗試學會各種生活技能3兒童對成人無意識的模仿,即使教育最初的形式和手段,也是教育的本質勞動起源說(社會起源說)勞動起源說認為教育是一種社會現(xiàn)象,教育起源與勞動,起源于勞動過程中人的生活需要發(fā)展需要的辨證統(tǒng)一。

最早見于米丁斯基所著的《世界教育史》:1.勞動為教育產生提供了可能前提條件

2.教育產生是勞動客觀需求代表人物:馬克思和我國學者他的主要觀點:1人類教育起源與生產勞動或以生產勞動保證自身圣訓的社會需要2教育是人類特有的一種社會活動3教育產生于勞動,是以人類語言的發(fā)展為條件勞動起源說認為:物質資料的生產活動是人類社會賴以存在和發(fā)展的基礎。人類勞動是一種游牧的,有計劃的自覺行為,依靠的不是動物式本能。生產勞動,使人的腦容量不斷擴大生產勞動,使人類學會了語言交流,產生了語音符號生產勞動過程,使人類有了交流的內容

基于上述分析,我們有理由認為,教育活動是人類社會所特有的現(xiàn)象,它起源于人的社會需要,是勞動促進了人的教育活動的起源、產生。一、教育的起源二、教育發(fā)展的歷史進程原始社會非形式化的教育古代社會形式化的教育近現(xiàn)代社會制度化的教育二、教育發(fā)展的歷史進程(一)原始社會的教育(非形式化的教育)耒(lěi)耜(sì)【神農氏教耕種的工具】【河姆渡遺址出土的骨梭、骨機刀、骨針等紡織工具】二、教育發(fā)展的歷史進程主要特點:1.原始社會的教育沒有階級性2.原始社會的教育主要是為生產勞動服務的3.原始社會的教育是在整個社會生產和生活中進行的4.原始社會的教育手段是極端原始的(一)原始社會的教育(非形式化的教育)生產力水平低下,沒有剩余產品,沒有私有制,沒有階級,也沒有剝削二、教育發(fā)展的歷史進程(二)古代社會的教育(形式化的教育)古代教育包括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兩個歷史階段的教育。學校教育的產生,標志著教育從生產勞動和社會生活中分離出來成為獨立活動,教育在歷史發(fā)展中步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公元前2500年,埃及出現(xiàn)人類最早的學校——宮廷學校,成為歐洲重要的世俗教育形式。東方: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

學則三代共之,皆以明人倫。二、教育發(fā)展的歷史進程(二)古代社會的教育(形式化的教育)教育內容:以倫理道德、宗教、軍事教育為主我國:六藝教育西方:七藝教育(語法、修辭、邏輯學、算術、幾何、音樂、天文)二、教育發(fā)展的歷史進程(二)古代社會的教育(形式化的教育)教育目的:學而優(yōu)則仕二、教育發(fā)展的歷史進程主要特點:1.出現(xiàn)了專門的教育機構和專職的教育人員2.教育對象有了鮮明的階級性與嚴格的等級性3.教育內容逐漸豐富且與生產勞動相分離4.教育方法崇尚呆讀死記與體罰5.官學與私學并行的教育體制6.教學組織形式主要是個別施教或集體個別施教(二)古代社會的教育(形式化的教育)二、教育發(fā)展的歷史進程(三)近現(xiàn)代社會的教育(制度化的教育)?近現(xiàn)代教育的發(fā)展階段(1)近代教育的萌芽。(歐洲中世紀的后期——17、18世紀中葉)文藝復興16世紀歐洲宗教改革人人皆有權接受教育西歐開始興建:初等學校城市學校文科中學實科中學大學為新的生產和經濟服務二、教育發(fā)展的歷史進程(三)近現(xiàn)代社會的教育(制度化的教育)(2)近代雙軌學校制度的建立。(18世紀后半期——19世紀后期)普及教育體系教育對象:中下階層子弟教育目的:普及基本知識和技能學校教育體系教育對象:有產階級子弟教育目的:升學、管理人英國最為典型?近現(xiàn)代教育的發(fā)展階段二、教育發(fā)展的歷史進程(三)近現(xiàn)代社會的教育(制度化的教育)(3)現(xiàn)代教育的興起。(19世紀末—20世紀中期)歐美國家綜合中學運動中高等教育普及改革傳統(tǒng)學校改進教材和教法改變兒童地位義務教育延長教育機會均等蘇聯(lián)社會主義教育制度確立新教育運動進步主義教育運動?近現(xiàn)代教育的發(fā)展階段二、教育發(fā)展的歷史進程(三)近現(xiàn)代社會的教育(制度化的教育)?近現(xiàn)代教育的發(fā)展階段(4)現(xiàn)代教育的進一步發(fā)展。(20世紀中葉——)高等教育普及化在職教育、終身教育、成人教育迅速發(fā)展。二、教育發(fā)展的歷史進程(三)近現(xiàn)代社會的教育(制度化的教育)主要特點:1.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由理想走向實踐2.教育與生產勞動結合日趨密切3.教育普及制度化,教育形式、手段多樣化4.教育實施的法制化和民主化5.人文教育與科學教育攜手并進6.教育日益顯示出開放性和整體性(一)教育全民化(二)教育現(xiàn)代化(三)教育國際化(四)教育終身化(五)教育信息化三、當代世界教育發(fā)展趨勢終身教育倡導者:保羅·朗格朗(法),成人教育專家

1965年在聯(lián)合國成人教育會議上作了

《終身教育引論》的報告首次提出。終身教育思想的萌芽:

孔子被稱為“東方終身教育偉大的先行者”?!拔崾形宥居趯W,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p>

28教育的基本內涵第二節(jié)康德說:“能夠對人提出的最大、最難的問題就是教育”。“人們可以把兩種發(fā)明看作是對人類來說最困難的事情,這就是統(tǒng)治的藝術和教育的藝術,而且人們對它們的理念還處在爭論之中”。教育的詞源與詞義教育的概念教育的質的規(guī)定性(一)中文的“教育”詞源(甲骨文)一、教育的詞源與詞義古代典籍關于“教”的論述:(1)教育;(2)教導,指點;(3)告訴;(4)教練,訓練;(5)政教,教化;(6)通“效”,相仿。平聲意為:把知識或技能傳授給人。古代典籍關于“育”的論述:(1)生育;(2)撫養(yǎng);(3)培養(yǎng),教育;(4)生長,成長。許慎《說文解字》:“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薄坝?養(yǎng)子始作善也?!保ǘ┪魑牡摹敖逃痹~源與詞義一、教育的詞源與詞義education(英文)erziehung(德文)educere(拉丁文)引導或啟發(fā)外文大致可以歸納出以下11個含義:(1)教育、教學工作;(2)培養(yǎng)、教養(yǎng);(3)訓練、教導;(4)教育程度、教育水平;(5)正規(guī)學校教育;(6)受到的教育;(7)通過教育所獲得的知識、學識、學問、才能、才智等;(8)教育學、教授法;(9)通過學校、學院或大學等教育機構的學習而使人的智力得以發(fā)展的過程;(10)連接工作或研究與教學的一般領域;(11)撫養(yǎng)、養(yǎng)育。(一)中外教育家對教育的界說1.我國教育家對教育的界定

二、教育的概念出處界定《中庸》“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薄秾W記》“教也者,長善而救其失者也?!避髯印耙陨葡热苏咧^之教。”蔡元培“教育是幫助被教育的人,給他能發(fā)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類文化能盡一分子的責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種特別器具,給抱有他種目的的人去應用的。”楊賢江教育是“幫助人營社會生活的一種手段”。(一)中外教育家對教育的界說2.外國教育家對教育的界定二、教育的概念出處界定蘇格拉底教育是“使人得到改進”。亞里士多德教育是形成人的理性,從而使天性、習慣和理性協(xié)調統(tǒng)一。柏拉圖在“觀念天賦論”“心靈回憶說”的基礎上,認為教育過程就是理智控制欲望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育者要做的就是通過一定的方式幫助兒童提升智力水平,喚醒兒童知曉知識的意識形態(tài)??涿兰~斯教育是“使人有效率地從事現(xiàn)世生活并為來世生活作準備”。涂爾干“教育是成人一代對那些不能成熟地應付社會生活的年輕一代所施加的影響。其目的是,在孩童時期為青年一代的身體、智力和道德發(fā)展創(chuàng)造條件,并使之在上述方面達到政治社會的統(tǒng)一性和以特殊方式而產生的特殊環(huán)境所提出的要求?!彼官e塞教育是“為我們的完美生活作準備”。杜威教育是生活的過程,是生長,“是經驗的改造或改組。這種改造或改組,既能增加經驗的意義,又能提高后來經驗進程的能力?!保ǘ┙逃亩x二、教育的概念廣義的教育:凡是有目的地增進人的知識技能、影響人的思想品德、增強人的體質的活動,不論是有組織的或是無組織的,系統(tǒng)的或是零碎的,都是教育。自然教育家庭教育學校教育自我教育社會教育0102030405廣義的教育狹義的教育(學校教育★★★):教育是教育者根據一定社會的要求和年輕一代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對受教育者所進行的一種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傳授知識技能,培養(yǎng)思想品德,發(fā)展智力和體力的社會實踐活動,通過這種活動把受教育者培養(yǎng)成為一定社會所需要的人。二、教育的概念(二)教育的定義三、教育的本質

教育是一種特殊范疇,是促進個體社會化、或有目的地培養(yǎng)人的社會實踐。(一)學術界關于“教育本質”的爭論上層建筑說生產力說雙重屬性說多質說(多屬性說、多因素說)特殊范疇說ABCDE(二)教育的“質”的規(guī)定性(教育是培養(yǎng)人的活動)

根據一定社會需要而進行的培養(yǎng)人的活動或有目的地培養(yǎng)人的過程。三、教育的本質教育對人的發(fā)展涵義:01020301人的本質的“外化”02“文化化”的過程03社會本質的“內化”Education教育的要素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