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大師和瑪格麗特的魔幻現實主義_第1頁
淺析大師和瑪格麗特的魔幻現實主義_第2頁
淺析大師和瑪格麗特的魔幻現實主義_第3頁
淺析大師和瑪格麗特的魔幻現實主義_第4頁
淺析大師和瑪格麗特的魔幻現實主義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摘要《大師和瑪格麗特》是一部用魔幻的手法表現莫斯科的現實生活的作品,它塑造了以魔鬼沃蘭德和他的隨從為首的一系列奇特的人物。它用魔鬼沃蘭德在莫斯科考驗人心、彼拉多的千年懺悔和大師和瑪格麗特的愛情的三條主線,共同構成了錯綜復雜的故事結構。并且塑造了不可思議的場景。這三者共同營造出無與倫比的魔幻氛圍。而魔幻性的塑造是為了批判現實生活,它所呈現出的小說里的莫斯科荒誕可笑的生活,以及其中折射出的莫斯科的社會矛盾同樣值得探究?!洞髱熀同敻覃愄亍放c拉美魔幻現實主義在寫作意圖、奇幻色彩的來由與精神內涵的對比,揭示了《大師和瑪格麗特》與主流魔幻現實主義之間的相似與不同。了解這一點,對于分析《大師和瑪格麗特》中的魔幻現實主義特征,了解《大師和瑪格麗特》在魔幻現實主義里的特殊地位,具有極大幫助。關鍵詞:《大師和瑪格麗特》;魔幻性;現實性Abstract《MasterandMargaret》isaworkthatusesmagictorepresentthereallifeofMoscow.IthascreatedaseriesofpeculiarcharactersledbythedevilВоландandhisentourage.ItusesthethreemainlinesofthedevilВоландtotestpeople'sheartsinMoscow,Pilate'smillenniumconfessionandtheloveofthemasterandMargaret,whichtogetherformanintricatestorystructure.AndshapedtheincrediblesceneandtheabsurdrealityofMoscowatthattime.Togetherthesefourcreateanunparalleledmagicalatmosphere.Themagicisshapedtocriticizereallife,andthesocialcontradictionsinMoscowthatitreflectsarealsoworthexploring.Thecomparisonofthewritingintention,theoriginofthemagicalcolorsandthespiritualconnotationbetween《MasterandMargaret》andLatinAmericanmagicrealismrevealsthesimilaritiesanddifferencesbetween《MasterandMargaret》andmainstreammagicrealism.UnderstandingthispointisofgreathelpinanalyzingthemagicalrealisminMasterandMargaretandunderstandingthespecialstatusofMasterandMargaretinmagicalrealism.Keywords:《MasterandMargaret》;Magical;Reality目錄TOC\o"1-2"\h\u一、引言 淺析《大師和瑪格麗特》的魔幻現實主義特征引言拉美文學的流行,使魔幻現實主義作為拉丁美洲文學的代表為人所知,在《百年孤獨》之后更是如此??稍缭谏蟼€世紀三十年代,在拉丁美洲這一得天獨厚的魔幻現實主義的生長土壤之外,萬里之遙的蘇聯(lián),《大師和瑪格麗特》就已經作為魔幻現實主義的先驅之作問世?!洞髱熀同敻覃愄亍返淖髡呙坠翣枴げ紶柤涌品蚴嵌兰o上半葉的一位蘇聯(lián)小說家、劇作家,擁有《魔障》、《不祥的蛋》、《莫里哀》等作品,《大師和瑪格麗特》是布爾加科夫最負盛名的代表作,也是他的最后一部作品。他以犀利而幽默的筆調將魔鬼沃蘭德及他的隨從來到莫斯科考察人心所做出的種種事件記錄下來,他通過將歷史傳說和魔幻現實結合的敘事辦法巧妙地將大師和瑪格列特的愛情故事和彼拉多處死耶舒阿的故事糅合在一起,呈現給讀者一部荒誕莫測卻又含義雋永的作品。這顆獨立于拉丁美洲的魔幻現實主義之外的明珠命途坎坷,它的作者曾經八易其稿,也曾把原稿付之一炬,它完稿于上個世紀四十年代,卻直至二十多年后才得以出版,進入大眾的視野。時至今日,它的深度和內涵仍然引人爭論不休。那么,這部寄托了布爾加科夫的心血的作品生長自怎樣的現實?身為俄國魔幻現實主義最具盛名的代表作,它的魔幻性體現在何處?它與拉美魔幻現實主義有何異同?筆者想通過對這些方面的探索,來研究這部特殊的魔幻現實主義作品。二、《大師和瑪格麗特》中的魔幻性所謂的魔幻現實主義,便是用魔幻的手法故意夸張地表現現實,以此將現實的荒誕一面推向極致,而《大師和瑪格麗特》也不例外,它的人物命運、敘事手法等都透露出濃重的非現實色彩。神奇怪異的人物形象不必諱言,魔王沃蘭德和他的隨從正是人物魔幻性的體現,布爾加科夫借用他們的手展露出種種異于世俗常理的魔法,魔鬼沃蘭德作為聯(lián)系起現實和幻想、過去和未來的線索和關鍵人物,他本身就是神話傳說的一個代表。魔王沃蘭德相對于魔王的身份,沃蘭德的出場可謂平淡無奇,在柏遼茲對無家漢大談特談耶穌,試圖證明耶穌在歷史上并無其人的時候,沃蘭德普普通通從林蔭道上出現了,就像一個偶爾路過的外國游客,偶爾選擇了坐在長椅上休憩。這個外國人有一雙異色的眼珠,右眼漆黑,左眼嫩綠,雙眉一高一低。這份外貌雖然怪異,卻也不像靡菲斯特一樣是“大的可以與河馬比拼,眼睛冒火,獠牙森森”①一眼就能看出是超自然的精靈。布爾加科夫顯而易見不想讓讀者一開始就知道沃蘭德的身份,他讓沃蘭德以外國人的姿態(tài)出場,卻又讓沃蘭德處處顯露出古怪之處,造成一種現實脫軌的荒誕感。作者對沃蘭德身份的暗示全落在細處,首先,沃蘭德這個名字出自德語,意為妖魔,在《浮士德》中,靡菲斯特就曾經使用過這個名字;其次,沃蘭德出場時拿著一根頂端鑲著獅子頭狗的手杖,靡菲斯特在第一次與浮士德相見的時候就變化成了一只獅子狗,這個意象即是魔鬼的象征;最后,作者還借才華橫溢的大師指出了沃蘭德的身份,“您昨天在牧首湖畔遇見的就是撒旦”②,得出沃蘭德即是撒旦的結論,這個傳說中的身份的揭露徹徹底底地將現實拖入魔幻的世界中。撒旦,即為掌管地獄的魔鬼,在《圣經》舊約中,也同樣是指上帝座下對人施行考驗誘惑的天使,沃蘭德在莫斯科的所作所為也正驗證了他的身份。他在劇院說使他感興趣的是“本市居民的內心是否發(fā)生了變化”,他不像靡菲斯特,他不宣揚惡,而是公平地考驗莫斯科人,使善的人得到安寧,使惡的人得到懲治,他全然是一種超乎現實的審判法則的象征。在受到基督教影響的同時,沃蘭德的身上也透露出蘇聯(lián)多神教里充滿喜劇和魔幻色彩的魔鬼的影子。撒旦的隨從們而撒旦的隨從,也各有各的不一般??_維夫,綽號巴松管,他的出現標志著魔幻世界的起始,邪惡力量侵入現實的標志。在書中開頭,柏遼茲看到一個透明的細高男人出現在眼前,他嚇得閉上了眼睛,可見他雖然標榜自己是個無神論者,實際上卻并非如此。這個透明的細高個男人,戴著一副鏡片破碎的夾鼻眼鏡,就是出場的卡羅維夫。他更像是一個魔幻的前兆,緊隨他之后,魔王沃蘭德就出現了??_維夫不負他“巴松管”的外號,他本人像巴松管一樣又細又長,巴松管在雙簧管族中用途極為廣泛,既能提供和聲的低音,又能與其他樂器組合成和弦??_維夫也能根據沃蘭德的需要扮演各式各樣的角色,他能作為外國魔術師(沃蘭德)的翻譯,花言巧語地哄騙房管主任博索伊將房子租住給沃蘭德;能作為詭計多端的告密者,輕而易舉地讓貪財的博索伊被逮捕;也能成為唱詩班前指揮捉弄無家漢伊萬。巴松管在樂隊中常表現為幽默的效果,而卡羅維夫在急匆匆想要繼承房子的柏遼茲的姑父面前嚎啕大哭時,也極具諷刺的幽默效果。黑貓河馬,這個胡鬧的騙子,喜好胡說八道的黑貓,有一副碩大無比的身體,留著兩撇騎兵式小胡子,這只用兩腿直立行走的黑貓無疑屬于魔幻的一部分。自古以來,黑貓就是所有陰暗恐怖的故事里的常客,是不詳的代名詞,是女巫的寵物,中世紀時基督教認為黑貓是地獄的使者,因為黑貓是撒旦墮入地獄之后第一個歸屬的惡魔。愛倫坡的《黑貓》幾乎把它的不詳而恐怖塑造到了極致。而這只如傳言般伴隨著撒旦的黑貓河馬也并不平常,首先它有一副騸豬般巨大的身體,它像人類一樣用兩條腿走路,像人類一樣坐電車付錢,坐在椅子里喝酒吃蘑菇,還能在別人表示對貓的反感的時候變成一個貓臉男人。人類將自己封為萬物的靈長,將自己奉為最智慧的物種,所以當動物做出人類的舉動的時候,無疑就是超乎常理的、不可思議的幻想?!稅埯惤z夢游仙境》里帶著懷表急匆匆趕路的兔子,不就是因此招致主角的好奇的嗎?這只黑貓無疑也是小說里的魔幻元素之一。阿扎澤勒和亞巴頓,他們兩個在書中的身份一個是干旱沙漠之魔,一個是索命鬼,是毋庸置疑的魔鬼,絕不屬于現實世界的存在。紅發(fā)的阿扎澤勒形容丑陋,長著一顆很長的獠牙,左眼白翳,是個瘸腿的矮子。樣貌不妨礙他的魔力,無論是把房管主任斯喬帕趕去雅爾塔,還是把波普拉甫斯基(柏遼茲的姑父)扔出房子,亦或是去警告總務協(xié)理,都有他一份功勞。而索命鬼亞巴頓在小說中后期才出場,他戴著一副墨鏡,一旦取下墨鏡看誰,就會如姓名一般帶來死亡。比起河馬與卡羅維夫偏向于滑稽的角色,這兩個角色無疑更接近于傳統(tǒng)的兇惡的魔鬼形象,在殺死意圖告密的麥格爾男爵的時候,阿扎澤勒用槍射穿了他的心臟,亞巴頓摘下了他的眼鏡,無疑都證明這一點。這四個人連同魔女赫勒一起,兢兢業(yè)業(yè)地充當著沃蘭德的隨從,掀起莫斯科的種種怪象。超越時空的故事結構《大師和瑪格麗特》中共有三條主線,一是沃蘭德和他的隨從在莫斯科考驗人心做出的種種事件;二是彼拉多在耶路撒冷審訊處死耶舒阿的故事;三則是大師和瑪格麗特超出生死的愛戀。三者橫跨超自然、歷史和現實,被作者巧妙地串聯(lián)在一起,形成歷史和現實并存,神話和現世交融的魔幻氛圍。千年之前耶路撒冷里發(fā)生的故事先是作為沃蘭德口中證明耶穌存在的佐證,因為沃蘭德的戲弄而“發(fā)瘋”的無家漢伊萬住進了精神病院,在夜晚遇見了躲進精神病院的大師,從大師口中得知了他和彼拉多的關聯(lián)。原來,大師寫了一本關于彼拉多的小說,但是這本小說卻被大肆批評,批評的人指責這部小說是為了贊頌耶穌才寫的,這部小說為他招來了禍患,他不得不躲避進精神病院里。而大師的愛人瑪格麗特為了拯救他,甚至愿意和魔鬼阿扎澤勒做交易,化身為魔女,成為魔王沃蘭德舉辦的上元晚會的女主人,魔王沃蘭德為了答謝瑪格麗特的付出,把大師召喚出來,讓這對有情人得以團聚。沃蘭德得知大師竟是寫了一篇關于彼拉多的故事之后哈哈大笑,將被燒毀的故事原稿召喚了出來,由此,這三條主線就完全串聯(lián)在了一起,渾然天成。而在故事的最后,沃蘭德答應了耶舒阿的請求,帶走了大師和瑪格麗特,賜予他們永久的安寧,在路上,他們遇見了懺悔千年的彼拉多,沃蘭德對大師說現在您可以讓小說結束了,而大師大喊道“你解脫了!解脫了!他在等待你!”③,話音剛落,故事里的耶路撒冷出現在了山谷里,彼拉多期待已久的月光路的出現在了他眼前,他真的被赦免了。布爾加科夫模糊了時間和空間的界限,彼拉多既是大師筆下小說里的人物,又是神話中懺悔千年的猶太總督,現實和虛幻、歷史和神話的界限模糊了,它們相互交融,共同營造出無比光怪陸離的氛圍。這是作品的魔幻性質的在時空上的進一步體現。而大師和彼拉多之間的對應關系,也是這種魔幻性質的體現。耶舒阿說他認為人最主要的缺陷之一是怯懦。彼拉多因為怯懦,舍不得自己的前途,給耶舒阿判處了死刑,煎熬千年,“為了某年某時的一個滿月,便要付出一萬二千個滿月的代價”④;大師也同樣因為怯懦,不敢面對自己小說所引來的攻訐和危險,躲入了精神病院,甚至覺得精神病院非常的不錯,因為無需自己來定計劃,所以他不能到那個光明世界中去,“他只應得到安寧”⑤!這并不是他們唯一的相似之處,沃蘭德說“誰在愛,誰就應該與他所愛的人共擔命運”⑥,他這份感慨的對象是陪伴彼拉多一千年的愛犬,但用來形容瑪格麗特也并無不妥。這只狗分擔彼拉多懺悔千年的命運,瑪格麗特也決心守護大師,共同分擔他的命運,大師解放了彼拉多,而瑪格麗特解放了大師。彼拉多的命運,又何嘗不是大師自己的命運呢?布爾加科夫刻意使千年之前的彼拉多和千年之后的大師的命運相互聯(lián)系、相互對應,正是作品的魔幻性質在時空間上的體現。光怪陸離的場景描寫沃蘭德為了考驗莫斯科人的內心,運用法力做出種種不可思議的事情,披露他們的內心,再給予他們各自的結局。這些詭異的場景也是小說魔幻色彩的奠定者。牧首湖邊,沃蘭德神秘地說“因為安奴什卡已經買了葵花籽油,不僅買了,而且已經把它灑了。所以,您那個會議是開不成了”。⑦柏遼茲對這話一頭霧水,但是很快,他踩上了安奴什卡灑下的葵花籽油,不但“一下子滑到有軌電車底下”,而且確實“被人切下腦袋”,駕駛車的人也確實“是一位俄羅斯婦女”⑧。沃蘭德的話全部應驗。這是何等超出常理的行徑!可以想見,故事里的無家漢看見柏遼茲的人頭滾動的時候有多么驚駭莫名。布爾加科夫刻意在沃蘭德的言行中留下暗示,暗示沃蘭德早已得知了柏遼茲的命運,給予讀者無盡的疑問:沃蘭德究竟是誰?他怎么知道這些的?他到底想要做些什么?如果說卡羅維夫的透明人形象是一個超自然的明示,那這個場景就是存在超自然力量的暗示。疑問和未知催生神秘,這個開頭的場景已經營造出了一種神秘的氛圍。其后,在瓦列特劇院演出的那一幕,超自然的成分被大大加重了。從天而降的“盧布雨”和舞臺上開設的“婦女用品商店”,已經把超自然的跡象大大方方地展露在人們面前,只不過遮上了一層魔術的幕布,劇場的觀眾們被自己的貪欲遮蔽了雙眼,一邊告訴自己這是虛假魔術,一邊又暗暗相信著這些東西的真實,對這個場景的詭異之處視而不見,反而想要從中漁利。在這個場景里,幻想和現實共舞,魔幻已經完全模糊了和現實的邊界。其后,魔女赫勒和瓦列奴哈在進行對劇院總務協(xié)理里姆斯基的恐嚇時,沒有影子的瓦列奴哈和把手拉長伸進通氣窗口的赫勒,就完全是魔鬼的把戲了。他們已經不再收斂,積極對莫斯科人進行種種考驗,劇院的魔術表演只是一個開始。而幻想與神秘的在小說中的巔峰展現,毫無疑問就是魔王沃蘭德的“上元晚會”!在這個場景里,珠寶商遺孀的客廳變?yōu)闊釒?,女主人公瑪格麗特化為魔女,從現實中離去,進入非現實的世界。她擔任女主人的角色,帶上黑獅子狗的雕像,前去迎接各式各樣的惡徒復生作為晚宴的客人,在晚宴中,黑貓請來世界上的音樂名家為晚宴奏曲,三個巨大的酒池噴涌著美酒,客人們跳進酒池悠然游蕩的同時開懷暢飲。在此時,大猩猩指揮著動物的樂隊伴奏,白熊跳著喀馬林舞。現實已經退去,魔幻的力量統(tǒng)攝一切。這場魔王的舞會里,現實也并不是全無蹤跡,被盜走的柏遼茲的頭睜開眼睛,聽見沃蘭德對他的宣判,“一個人信仰什么,他就會得到什么”⑨,柏遼茲口口聲聲信仰無神論,沃蘭德就讓他的意識化為虛無,把人頭做成一只顱骨杯;愛好告密和打探隱私的麥格爾前男爵,聽說沃蘭德這個“外國魔術師”到來,立刻積極接近沃蘭德。這位外賓旅游局職員原本應該在一個月之內因為他的這個愛好死去,而他想要打探沃蘭德的秘密,沃蘭德就讓他提前得到了這個待遇,用他胸口涌出的鮮血作為酒液。沃蘭德在這里兼具了魔王的殘忍詭異和上帝的審判職能,神魔一體,把莫斯科的這棟小樓化為了幻想登場的舞臺。布爾加科夫在魔幻氛圍的塑造中,并不是一開始就把幻想全然展現,而是逐步深入,在劇院揭露內幕這一幕之前,沃蘭德和他的隨從只對遇上的人展露威能,行事是有一定的被動性的,但在之后,他們已經化被動為主動,讓莫斯科怪象頻現了。這樣的寫法,也讓超自然對現實的侵蝕保持著循序漸進,直到小說最后,二者合而為一。布爾加科夫創(chuàng)造出了這樣一個無與倫比的魔幻世界,但是在這個魔幻世界里,現實依舊有著鮮明的體現。比如在魔術表演的場景里,卡羅維夫下了一場“盧布雨”,立刻就有人帶著這些盧布出去偷偷把它花掉;在“婦女用品商店”這個魔術里,婦女們紛紛上前,丈夫也無法阻止她們,這兩種行為都體現了人類本性中趨利和想要占便宜的一面,都有著深刻的現實基礎。魔幻的背后是現實,這是不必質疑的。傳說中的人物、不可思議的場景和錯綜復雜的故事結構是這本小說魔幻感的主要來源,布爾加科夫以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和冷峭幽默的筆法將它們統(tǒng)合在一起,讓這篇小說擁有豐富的意蘊,以多個角度展現出了其中人物的復雜人性和當時莫斯科世風日下的社會現實,為讀者帶來一場閱讀盛宴。三、《大師和瑪格麗特》的現實性《大師和瑪格麗特》成書于上個世紀三十年代,三十年代的蘇聯(lián)是個混亂且迷惘的年代,這種迷惘混亂成為了《大師和瑪格麗特》生長的土壤,折射在了這本名著里,都說小說最大的作用就是反映現實,分析當時蘇聯(lián)的社會現狀,對讀者理解《大師和瑪格麗特》這部作品的現實性有很大的助益。而導致小說中這些古怪社會現象的出現的深層原因,也十分值得探究。從來幻想都生長在現實的土壤,《大師和瑪格麗特》中的魔幻色彩之所以如此濃重,也離不開現實的荒誕的映襯。且不說真正有才華的大師因為寫出的作品被人人喊打,“莫文聯(lián)”那群貪圖享樂、為了別墅村費盡心力的所謂作家卻養(yǎng)尊處優(yōu),這種對比是多么悲涼諷刺。這只是荒誕現實的一個角落,在小說中,最為凸顯的還屬“住房問題”和“外幣問題”。住房問題沃蘭德在劇院表演魔術的時候曾說:“都是些普普通通的凡人……總的來說,很像從前的人……只是住房問題把他們毀壞了”⑩。住房問題在小說里一再出現,柏遼茲死去之后,房管主任博索伊就在兩個小時之內接到了三十二份占據死者住房的申請,內容花樣百出,人們不關心柏遼茲的死訊,只關心他留下的房子。就連柏遼茲的姑父,他來到莫斯科的第一目的也不是為了哀悼他的侄子,而是為了加緊占據侄子的房子!他對這個目的是如此熱切,以至于在遇見為自己的侄子早逝而表示哀悼的卡羅維夫之后,他也在擔心卡羅維夫會不會已經搶先把戶口報在這房子之下了!安德烈耶維奇(柏遼茲的姑父)和卡羅維夫見面的這個場景極具諷刺意味,身為死者的親人,安德烈耶維奇只為自己有一個搬到莫斯科的機會而精神大振,毫無傷懷之意。在放聲大哭的“熱心腸”卻是魔鬼的隨從,在這個場景中,人的價值、死亡的價值被無限淡化了,剩下的只有住房的價值,人們能看見的也只有房子的價值,柏遼茲的生平不值一提??_維夫的這番諷刺表演可是精彩極了,他哭的越傷心,就顯得安德烈耶維奇越冷血虛偽。這個住房問題還有一個例證,大師的遭遇一半是出自批評家的攻擊,還有一半則是阿洛伊吉所賜,他刻意和大師結交為密友,告密說這個人私藏非法書刊,這一切行徑的目的就是為了占有大師居住的那兩間地下室。直至在魔王沃蘭德面前,他也不忘辯白說,自己重新粉刷還安裝了澡盆,下意識地要維護自己作為房主的權益,哪怕毫無底氣。死者無人關懷,友情毫無價值,只有房子值得他們機關算盡,在這樣的悲涼現實下,也難怪房管所的主任博索伊自白說誰給他錢,他就幫誰報上戶口,房管所全是這樣。從這一鱗半爪可以看出莫斯科的人們?yōu)榱俗》繒嗝醇臣炽@營,這個住房問題又是一座多么沉重的大山,逼迫他們突破自己的底線,做出多么可怕的事情來!外幣問題說來有趣,這個問題的威力第一次顯露也是在房管主任博索伊身上,卡羅維夫?;ㄕ懈婷苷f博索伊倒賣外幣,博索伊立刻就被帶走調查了。這個房管主任寧可承認自己收受賄賂——因為房管所全是如此——也不敢承認自己私藏外幣。在他發(fā)瘋被送進瘋人院的時候,他還做了一個有關于讓他交出外幣的夢,人說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可見這個“外幣問題”到底給他帶來了多大的心理壓力。在博索伊的夢中,他被帶去一個劇場,這里的觀眾身上全有“倒賣外幣”的罪名,這里的節(jié)目主持人用盡一切手段逼迫這里的人交出外幣。節(jié)目主持人曾經意味深長地說,如果這些人不交出外幣,那么他們的下場會比被兒子氣死的守財奴男爵更悲慘。此話一說,立刻就有人愿意出來交出外幣。弗洛伊德說,夢是潛意識的反應,那這個夢所暗示的東西便令人毛骨悚然,到底是什么樣的后果,才能讓博索伊在夢中也哭號著辯解,說他沒有私藏外幣?布爾加科夫沒有詳細描寫這個外幣問題,但是在這篇小說里,凡是膽敢使用外幣的人,全都被帶走調查了。為什么不能收藏外幣?為什么人人談外幣而色變?布爾加科夫沒有解答,他只是在小說的末尾增添了一段卡羅維夫和黑貓河馬大鬧外賓商店的劇情。外賓商店和莫斯科正相反,只能使用外幣,但是莫斯科的居民不允許私藏外幣,那么這里是為誰準備的地方就一目了然了,只有外國人才能在這里消費。為什么要建造一間專供外賓消費的商店,聯(lián)系上下文一想,顯而易見政府就是為了搜集外幣才建造這座商店的。商場干凈整潔,美不勝收,雖然只收外幣,商場里也缺少不了俄羅斯人,卡羅維夫故意鬧事,向圍觀群眾訴苦說叫他哪里去弄外幣,圍觀群眾大多面有同情;刻意挑起矛盾,質問為什么外國人過得這么好,而他們自己人就過得這么苦的時候,就有一個小老頭大喊他說得對,立刻去毆打那個外國人模樣的胖子??_維夫的胡說八道之所以有那么人擁護,正是他切中了莫斯科人心里的想法。為了收集外幣,國家為外國人修建外賓商店,為他們專門設置外賓旅游局,殷勤招待他們,反而莫斯科本地人不能享受這樣的待遇,外國人的地位明晃晃的在本國人之上;國家又為了收集外幣,把所有使用外幣的莫斯科人帶走調查,讓莫斯科人談之色變,飽受驚恐。這兩極分化的待遇多么諷刺?。∶髅魉麄兩钤谔K聯(lián),領導人也同屬于蘇聯(lián)民族,不但享受不到作為本國公民的便利,而且還要處處捧著外國人。他們找外國人的麻煩會被嚴厲追究,外國人享受的種種優(yōu)待他們不能享受,這么不公平的境遇下,也難怪那個小老頭忽然翻臉揍人了。而這兩個問題也并非布爾加科夫憑空想象,早在上個世紀三十年代之前,蘇聯(lián)就一直住房緊張。在沙皇時期,俄國甚至是當時城市居民人均住房面積最小的國家,十月革命后,列寧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將沒收來的資本家的房子下發(fā)。但是由于內戰(zhàn)損失了大量住房,而燃料的短缺也讓大量的木質建筑消失在火爐中,住房仍然緊缺。為了解決住房問題,住房公社制度開始實行。斯大林上臺后,也無暇解決住房問題,反而將國家的重心都放在重工業(yè)上。住房建設資金缺乏,進度寥寥無幾,而隨著工業(yè)的飛速發(fā)展,大量農民離開農村涌入城市,住房仍然短缺。而且這一時期的住房分配非常不公平,高級官員和工程師能夠被分配到高級的私人別墅,而普通公民只能住在住房公社,和幾十個人共用廚房、浴室和廁所,能夠享有的個人空間可能只有兩三平米。柏遼茲顯然就是能夠享受特權的人,他住著三個房間,而在這么殘酷的住房條件下,誰不想得到更好的房子呢?莫斯科居民對住房的狂熱,也就有了現實的理由支撐。而外幣問題在當時蘇聯(lián)社會也有端倪,在蘇俄政府成立之后,由于國內經歷了長時間戰(zhàn)爭,經濟發(fā)展水平不高,且農業(yè)在國民經濟中占據了絕對優(yōu)勢,蘇聯(lián)想要發(fā)展國內經濟和大規(guī)模工業(yè)化,勢必需要大量資金。而蘇俄為了防止自己的經濟主權被侵蝕,又不愿意以借債的方式向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籌集,在國內實行嚴格的外幣管制,不允許國內的居民持有外幣,不允許外幣在國內流通。但蘇俄又需要大量的外匯進口,所以設置了專供外賓和外國游客消費的奢侈品商店,提供稀缺的肉類,精美的工藝品、珠寶和伏特加等等,就是“小白樺”商店?!靶“讟濉辈粌H是外賓商店,還是供蘇聯(lián)高官等特權階級消費的特供商店,與此相反的是,蘇聯(lián)的普通公民反倒很難享受到這些特供商品。住房問題,讓莫斯科的人們花樣百出,挨風緝縫;而外幣問題,卻讓收受的人身困囹圄,有苦說不出。這兩個問題一直存在,是小說里的莫斯科人面對的現實,沃蘭德的到來只是讓它們更明顯地暴露了出來。沃蘭德和他的隨從們使用的是超自然的力量,暴露出卻是現實的諷刺??梢哉f,正因現實生活如此殘酷可笑,沃蘭德的到來,才使得它們看起來更加荒誕無稽了。嚴峻的社會問題怪異現象背后,都有其深刻的社會原因,《大師和瑪格麗特》也不例外。它所反映社會問題,正是當時蘇俄社會的冰山一角。價值觀念的混亂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的蘇聯(lián),當時官方宣傳的政治理念是無神論和共產主義,這二者代表的是當時俄國社會的政治正確。這便與俄羅斯人的信仰產生了沖突。俄羅斯人十分看重宗教,東正教和多神教是俄羅斯人主流的兩種信仰。這種文化烙印已經深深滲透進了俄羅斯人的價值觀里。哪怕經過宣傳,讓無神論成為當時社會的主流思潮,東正教和多神教的價值觀念也如同下意識的習慣一樣,深刻地影響著俄羅斯人。這二者無疑互相沖突,也就造成了俄羅斯人言行之間的矛盾沖突。在小說中,柏遼茲和伊萬就是這種矛盾狀態(tài)的一個縮影。他們兩個都說自己擁護無神論,但是,柏遼茲看見從空氣中凝結成的透明的卡羅維夫,他就嚇得臉色慘白,沃蘭德教授為他講述了彼拉多的故事,他仍然下意識地將《福音書》引為反駁的依據;伊萬也是如此,他在追捕教授的時候,下意識地把紙圣像和神龕之后的蠟燭帶在身邊,伊萬極力想要用無神論的邏輯說服自己一切都是教授的陰謀安排,但是他下意識的選擇早已暴露了他內心當中的不確定。改變自己根深蒂固的信仰,換上另一套信仰,并不是那么容易的,這時候的俄羅斯人就處于這樣一種狀態(tài),他們相信無神論,但這是別人灌輸給他們的,在他們的潛意識深處并不真正認同,或者他們以為自己認同,卻無法通過檢驗,在內心世界里他們仍在受到東正教和多神教的影響。宗教信仰和他們的政治理念產生了沖突,不同的價值立場帶來的分裂感導致了個人主體的混亂。再者,宗教與蘇聯(lián)的文化息息相關,廢除宗教,也正是廢除了蘇聯(lián)自古以來的文化,否認了長久以來的價值體系,但在此之后,還尚未構建起一套新的符合社會主義的價值體系。這種價值觀的混亂所導致的價值虛無感,很大程度上成為了《大師和瑪格麗特》中種種令人瞠目結舌的怪相的來源之一。畢竟,他們無法為自己的言行尋找出一種準確的價值判斷。既然這些書中的角色不知道什么才是好的,什么才是壞的,當然也就毫無底線,趨利而來。就像柏遼茲的姑父那樣理直氣壯,這些角色的良心不會譴責他們。社會體系的弊端二十世紀30年代,蘇聯(lián)高度集權的社會體制的缺陷逐漸顯露,社會矛盾逐漸激烈。高度集權勢必會帶來嚴重的官僚主義和特權階級,造成的后果之一就是賄賂之風盛行,且干部官員沉浸于爭名奪利,毫無真才實干。這一點在《大師和瑪格麗特》中也有體現,首先就是在房管所,在后期房管所的所有工作人員都被帶走調查,可見收受賄賂才是他們的常態(tài),以至于清算時無人能夠幸免;其次就是瓦列特劇院的財務協(xié)理里姆斯基,他一直在幻想著撤銷利霍捷耶夫的劇院經理的職位,以便自己上位;文娛委員會莫斯科分會的領導人毫無真才實干,整天只會組織業(yè)余小組。并且普通的蘇聯(lián)公民和官員等特權階級享受的待遇幾乎呈現兩極分化的境地。再者,高度集權的政治體制會帶來嚴重的政治高壓,階級斗爭日益尖銳化,蘇聯(lián)三十年代的大清洗事件就是在這個背景下發(fā)生。當時的蘇維埃政府不僅鎮(zhèn)壓黨外人士,也同樣在清洗內部官員。這使得當時蘇聯(lián)人人自危,社會氣氛和人際關系往不正常的方向發(fā)展,舉報者告密者比比皆是,以至于舉報和告密幾乎成為當時莫斯科人生活的常態(tài)。人與人之間毫無信任,生活在莫斯科的人時時刻刻都要擔心有沒有說出什么犯忌的話,以至于讓自己被帶走調查。在《大師和瑪格麗特》中,告密就是一種通常手段,卡羅維夫用它來耍弄斯喬帕,阿洛伊吉用告密來謀奪大師的地下室。這也同樣催生了一些對別人的隱私極感興趣的告密者,麥格爾前男爵和房管所主任的鄰居季莫菲都是這樣的人。而且,文化方面也不得自由。文化專制帶來了嚴重的教條主義,當時的蘇聯(lián)奉行“拉普”主義,將一切的諷刺小說看做是對蘇維埃政府的詆毀,把文化觀點的不同分歧動不動就上升至政治問題。本書的作者布爾加科夫就是這一觀念的受害者,他被認為是“美化資產階級分子”,從而作品被禁,戲劇禁演,小說也不能發(fā)表,幾乎到了走投無路的地步。哪怕后來情形有了好轉,《大師和瑪格麗特》這部遺作,在他有生之年也未見到它的發(fā)表。大師的遭遇無疑是他這一遭遇的映照。他的小說被認為是為耶穌唱贊歌,為此招來了無數謾罵和迫害,這也是當時文化環(huán)境的一種影射。當時的蘇聯(lián),公民無論是在精神上還是生活上,都是極不自由的。所以,布爾加科夫特意創(chuàng)造了綜合東正教和多神教形象的沃蘭德,對這個價值體系混亂的時代的人們進行善與惡的評判。沃蘭德是一個擁有無上權力的魔王形象,他可以居高臨下地跳脫開社會的種種框架,毫無顧忌地破壞它們,而不為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所限制,達成脫離當時社會的種種藩籬的效果,他也能利用他的魔力,完成瑪格麗特的心愿,解救大師,給予這個飽經磨難的靈魂安寧。對于現在的人們來說,為了房子告密、舉報無所不為,無疑是不合常理的,而只是拿到了外幣,就要被帶走調查,也極端不可思議。這兩種行為雖然有其現實基礎,但是依舊是對于正常的人性的反叛。放在今天,我們幾乎無法想象生活在一個言論不自由,隨時都可能被帶走調查的“白色恐怖”的世界是一種怎么樣的生活。但是,可以想到的是,這種異常的社會環(huán)境造成了莫斯科人民行為的異常和扭曲,有太多的莫斯科居民拋棄信仰,也拋棄道德準則,屈服于當時的社會現實。他們的異化的行為在某種程度上成為了這篇小說的魔幻性來源之一。我們認為不可思議的、魔幻的行為背后,蘊藏著深刻的痛苦,我們認為他們經歷的生活是不可思議的、是非現實的,可這恰恰是他們所經歷的現實,這正是最令人痛苦和傷懷的地方。四、魔幻與現實之間的交融人們通常認為,魔幻與現實之間是涇渭分明的。以讀者的通常觀點來看,假如一部作品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那么顯而易見它必然會帶來某種沉重的閱讀感受,這種沉重與幻想作品的輕盈是格格不入的。那么,魔幻現實主義在出現的那一刻開始,就是為了打破這樣的窠臼而存在的。它運用夸張、象征、譬喻等種種手段,營造出極盡魔幻的氛圍,卻絲毫不減現實的沉重性,在魔幻的想象中處處可見到現實的影子。《大師和瑪格麗特》是這種手法的杰出成果,讀者跟隨布爾加科夫的狂想盡情游覽當時的莫斯科,一時隨著瑪格麗特沖上天空,一時又回到千年前,傾聽彼拉多的掙扎,現實的慘淡并不影響想象的瑰麗,而讀者在為瑪格麗特的勇氣和愛嘆息的同時,也仍然為作家筆下的眾生相而驚訝。它的魔幻與現實勢均力敵,誰也不失色,又互為支撐,相互交融,共同構成了這個美好與殘酷并存的世界。(一)魔幻場景中的現實寫照前文已經談到,小說的魔幻性之一體現在布爾加科夫塑造的極盡想象力的場景,但是這些場景在體現魔幻性的同時,也在體現著現實性。在牧首湖邊的談話場景里,無家漢一度認為沃蘭德是一個逃出國外的白俄,是個特務。在當時的蘇聯(lián)背景中,白俄指的是在俄國革命和蘇俄國內戰(zhàn)爭時期離開俄羅斯的居民,他們通常對當時的蘇維埃政府報以反對的態(tài)度。這些人由知識分子、地主、軍官、商人和沙皇手下的官員組成,恰好處于在俄國革命中被損害利益的上層階級里,他們對布爾什維克政府的反對態(tài)度情有可原,二者之間處于對抗的關系。而當時斯大林為了使自己的大清洗運動合法化正義化,利用群眾對官僚的不滿,對國際局勢日益緊張的擔憂,散布遍地有間諜特務的謊言,把矛頭指向一切他所宣稱的人民敵人。所以無家漢在認為沃蘭德形跡可疑之后,立刻就認為他是白俄的特務,這種想法符合當時的社會背景。而無家漢這位年輕的詩人的種種反應也遵循人性。他本性容易盲從,雖然自覺自己是個堅定的無神論者,但是實際上并非如此。無家漢認為應該講康德抓進監(jiān)獄——因為康德發(fā)表了關于上帝存在的論證,正是這一觀點暴露了他根本對康德一無所知,也不了解康德究竟發(fā)表了什么。在后文里,無家漢回答沃蘭德,他認為人生來由自己主宰,但是他自己根本也不清楚這個問題。說明他對無神論的接受和信任,并沒有經過個人的思考,只是盲從于當時的社會的主流。這種盲從也體現在他的言行中,他一時懷疑沃蘭德是白俄特務,一時又脫口而出殺死柏遼茲的人是外國武裝干涉者。這兩個詞都有著非常鮮明的宣傳色彩,幾乎可以想象,這是當時的蘇俄對國內居民的宣傳內容,而無家漢不假思索地全盤接受了。這種性格在柏遼茲被切下頭之后讓無家漢陷入了激烈的掙扎,他實際上已經懷疑起了無神論,但是表現在外的,卻是他想要追上這幾個外國人,讓他們承認這些把戲出自他們的安排。這正是出自他不敢懷疑自己的既有認識的心態(tài),所以做出了激烈的對抗,這是他性格的合理發(fā)展。在牧首湖邊的這一幕場景里,無論是無家漢、柏遼茲還是他們所談論的話題,都符合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所以給人以強烈的真實感。這種例子在全文中為數不少,魔幻性與現實性在小說中不分彼此,共同交融。例如在瑪格麗特在變身為魔女的這個場景里,她一邊盡情享受著飛翔的自由感覺,另一邊又在小心翼翼地避開電線和各種障礙物。在飛翔這一超出現實的行為出現之后,又以此賦予了這一行為一定的真實感。而瑪格麗特變身為魔女之后前往批評家拉銅斯基家里肆意破壞,一方面固然出于她在擺脫現實束縛后展現出的魔性,另一方面也出于她對大師深刻的愛,由此引發(fā)的對摧毀大師的人的極端仇恨。這是她在魔女狀況下的人性的體現,也是小說里魔幻和現實相互交融的一個佐證。社會歷史批評的觀點認為,文學應該是對社會生活的反應,真實性是對文學作品進行價值判斷時至關重要的依據,那么布爾加科夫交出的就是一份完美的答卷。他將三十年代的蘇聯(lián)帶到我們眼前,以作家特有的敏銳將當時蘇聯(lián)官員無能腐敗、作家貪圖享樂、人人趨利的社會現實以幽默而諷刺的文筆記錄下來;他塑造了收受賄賂的房管主任、無能的劇院經理、還有無信仰的柏遼茲,毀滅又新生的無家漢等等形象,他所塑造的這些角色無不具有極強的真實感,且他們的情感無一虛偽之處,瑪格麗特真摯的愛與痛恨,大師的頹喪與絕望,以及這些觀眾們看見“盧布雨”時的驚喜和隨之展現的貪婪,他們的人性真實可感,貼合當時蘇聯(lián)的大背景,沒有任何違和之處。而他為讀者刻畫的細節(jié)又是那么栩栩如生,無論是無家漢脫口而出的“外國武裝干涉者”,還是瑪格麗特在天空飛翔時為交錯的電線而煩惱的樣子,莫斯科居民時時刻刻出現的對于被逮捕的擔憂,蘇聯(lián)居民公用的廚房和緊張的鄰里關系,幾乎像是把三四十年代的蘇聯(lián)剪下一角作為背景,揭示了當時蘇聯(lián)深刻的階級對立和社會矛盾。這種真實感和沃蘭德帶來的神秘感相互作用,一方面讓讀者對小說的現實性深信不疑,另一方面讀者愈加為小說的魔幻性感到震撼。這二者幾乎是密不可分,互相成就的。(二)真實命運的魔幻變化在本書中,有各種各樣受到魔鬼一行影響的人物,譬如一瞬間就到了雅爾塔的斯喬帕,被變?yōu)槲淼目倓諈f(xié)理,被變?yōu)轵~豬的尼古拉,以及獲得永恒安寧的一對愛侶等等,他們的命運受到了魔幻的影響,進行了一定的偏移,哪怕在沃蘭德離開莫斯科之后,他們依舊擺脫不了奇幻經歷的影響。最具有代表性的例子無疑屬于瑪格麗特和她的愛人。在小說的結尾處,瑪格麗特終于和她的愛人一起離去,獲得永恒的安寧,這無疑是個傳統(tǒng)意義上的美好結局,但在這個美好結局之外,我們不難得知故事的另外一面,一個現實的結局。在馬太傳來耶穌的請求,希望沃蘭德能賜予大師和他的愛人平靜,沃蘭德答應之后,他派遣阿扎澤勒去辦這件事。阿扎澤勒所采取的辦法,是給在地下室團聚的大師和瑪格麗特喝下了毒酒,兩個人倒地死去的同時,遠方一位婦女也死去了。而后阿扎擇勒用毒酒救醒他們,告訴二人他們的時辰已至,帶領他們離開了莫斯科。從阿扎澤勒的態(tài)度中不難發(fā)現,那個喊著“娜塔莎”倒地死去的憂郁女子,實則就是瑪格麗特本人。而在其后無家漢和護士的談話中可以得知,在同一時間,大師也在病房里去世了。布爾加科夫對這個悲劇的結局并未大加筆墨,只是三兩句話,輕輕一點,讓讀者恍然。原來大師想要得到安寧,瑪格麗特想要和愛侶團圓,唯一的辦法竟然是前往死后的世界!在他們活著的時候,大師仍要飽受攻訐,在精神病院里度日,而瑪格麗特也依然要忍受與愛人的分別之苦,在憂郁和絕望中苦熬。不難想見,這就是他們原本的命運,無盡的分離和煎熬。沃蘭德的到來,徹底改變了這對愛侶的命運,他們在沃蘭德的幫助下團聚,跟隨沃蘭德離去,他們超脫了現實,獲得了永恒。他們依靠超自然的力量改變了命運,但是改變的命運依舊是按照邏輯發(fā)展的——莫斯科不會因沃蘭德的考驗而改變,大師也不能在生前得到平反,如果他們活著,永遠無法安寧。報幕員孟加拉斯基的遭遇也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他魔術表演進行的時候胡說八道,被黑貓河馬揪掉了頭,雖然后來又安了回去,但是也留下了后遺癥,讓他在春季月圓的時候時時刻刻擔心自己的腦袋還在不在脖子上。他被奇幻的因素影響,有了一番超現實的經歷,這場經歷給他留下的影響將會持續(xù)他的一生。在社會歷史批評的觀點里,價值取向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判斷標準。而在布爾加科夫的筆下,他的諷刺入木三分,卻也給這些被審判的角色留下了改正的余地。在小說的最后,無家漢伊萬獲得了新生,瓦列奴哈變得溫和謙遜,斯喬帕戒掉了好色的習慣……這些角色的命運的變化,或多或少都是以好的地方發(fā)展——哪怕是因為恐懼。布爾加科夫以此表達了他的觀點,只要懂的懺悔,那么人人都是彼拉多,有機會得到諒解。沃蘭德一行,這些超自然世界的代表雖然從莫斯科離去了,但是魔幻所帶來的影響也讓這些被捉弄的人的生活發(fā)生了變化,可以想見,在魔幻退場后,他們的現實生活仍然在被魔幻經歷影響,這影響曠日持久,和他們自己的記憶和恐懼同在。這些人的現實命運因為魔幻的經歷發(fā)生了永久的變化,這也是魔幻和現實相互交融的佐證。魔幻與現實猶如一對連體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魔幻的光景里,依舊有無處不在的現實的影子,在魔幻退場后的現世里,魔幻經歷影響的余波震蕩不止。這二者相輔相成,相互交融,在夸張怪誕的世界里,殘酷的現實被成倍地放大了真實面目,而在平凡的現實中,神秘也并非全無蹤跡。它們相互交融,互為支撐,向我們展現出布爾加科夫筆下那個浪漫又冷酷的世界。五、與拉美魔幻現實主義的比較同為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拉美魔幻現實主義流派的《雨》和《大師和瑪格麗特》在時間上是極為相近的,但是在空間上它們又是極為遙遠的。那么,《大師和瑪格麗特》身為俄國魔幻現實主義的代表,它和魔幻現實主義的主流——拉美魔幻現實主義又有何異同?寫作意圖的對比拉丁美洲曾長期處于殖民狀態(tài),這份經歷給拉丁美洲留下了深刻的影響,在美麗的自然風光下是處于貧困和愚昧之中的人民,在當時拉丁美洲的社會矛盾中,有復雜的人種、軍事獨裁統(tǒng)治、大莊園制、帝國主義的壓迫等等問題,拉丁美洲的作家們想要通過揭露拉美的現實,用以警醒民眾。與此相同的是,《大師和瑪格麗特》也有批判社會現實的用意。布爾加科夫將當時蘇聯(lián)社會的種種社會現象都以夸張的手法記錄在小說中,揭露當時蘇聯(lián)令人瞠目結舌的社會矛盾,批判蘇維埃政府高度集中的社會政治體系和文化專制導致的種種問題,例如貪污橫行、拜金主義、教條主義,無能者竊居高位,有才者卻飽受磨難。布爾加科夫想必清楚,身在社會中時,俄羅斯人難免久入鮑肆不聞其臭,不覺得這些社會現象可笑,只有這些矛盾被夸張地表露出來,才能讓俄羅斯人認識到其中的荒唐不合理之處。批判荒唐的現實,以此警醒渾渾噩噩的人民,這是拉美魔幻作家和布爾加科夫在寫作意圖上的共識。在相同之外,二者在寫作意圖也有不同分歧。拉美魔幻作家在批判現實之外,還想要通過挖掘并發(fā)揚拉丁美洲的傳說神話,建立起拉丁美洲的文化信心和民族意識。這種行為上本質上是一種民族自省和反思的開始。在此性質上,其實和中國的新文化運動比較類似。而《大師和瑪格麗特》在反應社會現實之外,也有作者的對自我的成全和寬解,大師這個角色的經歷幾乎是布爾加科夫的現實經歷的映射。而且,自1928年開始,布爾加科夫幾乎沒能發(fā)表任何一部作品,在明知不能發(fā)表的情況下還堅持寫作,就如同余華所說“寫作成為了純粹的自我表達,成為了布爾加科夫對自己的紀念”。他在長久的困苦中反思自我,從自我的困境中反思當時的社會,以超然的目光看待當時的蘇聯(lián)社會,從而完成了自我救贖。大師寬恕了彼拉多,而他也寬恕了當時社會加諸給他的苦難。魔幻元素來由的對比在用魔幻手法來表現現實生活,是魔幻現實主義的核心特征,在這一點上,無論是拉美魔幻還是《大師和瑪格麗特》都沒什么不同,但是二者魔幻元素的來由,卻有一定區(qū)別。拉美魔幻和《大師和瑪格麗特》無疑都受到了西方文學的影響,這是二者之間的相同點。畢竟拉丁美洲曾經被長期殖民,西方的現代文學流派對拉美文學的影響是不可估量的。在另外一方面,拉美魔幻也同屬于西方現代文學流派之一,所以天然就帶著西方文學的烙印。比如說委內瑞拉作家彼特里的作品《雨》,《雨》作為拉美魔幻現實主義的開山之作,它的出現受到了歐洲超現實主義的影響;《百年孤獨》里蕾梅黛絲抓著床單乘風而去的場景,則明顯取材于《天方夜譚》;還有《佩德羅·帕拉莫》中的鬼魂世界無疑借鑒了但丁《神曲》里對地獄天堂的塑造。而《大師和瑪格麗特》中魔王沃蘭德形象的塑造,明顯借鑒了《浮士德》中的梅菲斯特,而彼拉多的千年懺悔又明顯取材于《圣經》。二者之間的不同在于,拉美魔幻主要承襲了印第安神話里神秘和怪誕的成分,和巫術信仰以及原始習俗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比如說,《雨》取材于傳統(tǒng)的雨神崇拜,在這個故事里,拉丁美洲某地區(qū)遭遇大旱,一對老夫婦收養(yǎng)了一個突然出現在他們田地里的小男孩,可是有一天,烏云密布,大雨終于來了,小男孩卻不見了。在印第安宗教觀念里,常常把小男孩奉為求雨時的犧牲,大雨來了和小男孩的消失明顯取材于這一觀念。此外,《百年孤獨》里阿基拉爾死去之后鬼魂對布恩迪亞的糾纏,體現了印第安傳說里靈魂不滅的觀點;還有《佩德羅·帕拉莫》中的鬼魂世界,也同樣體現了印第安人認為生死沒有明顯區(qū)別的觀點。而《大師和瑪格麗特》中的魔幻色彩有著鮮明的俄羅斯傳統(tǒng)文化的烙印。在俄羅斯傳統(tǒng)文化中,東正教和多神教是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而沃蘭德這個形象受到了蘇聯(lián)多神教的鮮明影響。這無疑是《大師和瑪格麗特》取材于俄羅斯傳統(tǒng)文化的例證。俄羅斯文化和印第安文化的不同,也就造成了這二者之間魔幻色彩的迥然不同。拉美魔幻更偏向于神秘怪誕,而《大師和瑪格麗特》中卻有著俄羅斯文學特有的幽默色彩。精神內涵的對比拉美魔幻主義和《大師和瑪格麗特》中同樣反應出了一種空虛茫然的精神實質,這二者同樣具有對現實社會的極度不滿和找不到出路的困惑與茫然,也同樣具有一種文化缺失的混亂感。所不同的是,《大師和瑪格麗特》中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