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述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和局限性是什么_第1頁
試述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和局限性是什么_第2頁
試述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和局限性是什么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和局限性一、辛亥革命的意義辛亥革命“是中國皇權專制社會向近代民主社會轉折的關鍵,是中華民族走向民族獨立,建設現(xiàn)代國家的重要開端,是亞洲民族解放運動的重大標志,是一個世界性的重大歷史事件。它突破了歷代王朝的循環(huán)演進機制,打碎了傳統(tǒng)中國整個政治體制,因此也震動了傳統(tǒng)社會的各條政治神經(jīng),是政治制度與社會思想的一次大飛躍。近代中國的政治構架、政體規(guī)范和行政運作程序的轉型”都是從“辛亥革命否定了以君主專制政體為核心的‘朝代國家’形態(tài)開始的。不僅如此,辛亥革命對于中國社會轉型的重要影響,認為正是這次革命,“中國在完全意義上開始了民主主義(資本主義)的社會轉型。因此辛亥革命有一下幾點歷史意義:第一,完全打亂了傳統(tǒng)的統(tǒng)治秩序。皇帝被拉下馬了,皇帝是舊統(tǒng)治秩序中的頭,辛亥革命砍掉了這個頭,整個舊秩序就全亂了套。此后,舊社會勢力再也建立不起一個統(tǒng)一的比較穩(wěn)定的統(tǒng)治秩序來。第二,民眾對自己在國家中所處的地位,從觀念上發(fā)生了巨大變化。帝制下的中國老百姓被稱作“子民”或“蟻民”,民國里的老百姓覺得自己是國家主人了,孫中山將政府官員稱作“人民之公仆”,人民將民國比作一公司,老百姓是公司的主人。第三,它使中國人在思想上得到一次大解放?;实鄱伎梢员淮虻梗€有什么陳腐的東西不可以被懷疑、不可以被打破的呢?這是一種無形的力量,為五四運動奠定了深厚的思想基石。辛亥革命的局限性亥革命后大盜竊國,帝制復辟,中國又陷入北洋軍閥的黑暗統(tǒng)治下,有識之士仍在黑暗中摸索。也有人認為辛亥革命失敗了。革命黨人提不出一個徹底的、明確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綱領來,依靠并發(fā)動群眾嚴重不足,尤其是同廣大下層民眾的脫離,同盟會又是一個十分松散的組織,成員十分復雜,導致這場革命并“沒有解決近代中國社會的根本矛盾,使中國從此走上獨立、民主和富強的道路,實現(xiàn)人們原先對它的期望”。借用董必武的話說就是辛亥革命“根本沒有打碎封建軍閥和官僚的國家機器。近代中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經(jīng)濟基礎,更是原封未動。中國的反對帝國主義反對封建主義的革命任務并沒有完成。就這個意義說,辛亥革命是失敗了?!比?、辛亥革命的綜合評價對于辛亥革命失敗論,已有學者進行了反駁。闡明失敗論認為辛亥革命既未能鏟除帝國主義和封建勢力在中國的根基,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性質(zhì),所以是一次失敗的革命,這顯然不對。我們究竟如何看待辛亥革命的成敗呢?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第一,觀察視角。我們是將辛亥革命當作一個個別事件,還是將其視之為中國近代民主化進程中必須經(jīng)過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如果將其看作是一個個別事件,那就是說辛亥革命的發(fā)生是一個偶然的、零碎的行動,革命是否成功,那就看革命的對象是否被推翻了。如果將其視之為中國民主化進程中必須經(jīng)過的一個步驟,是建構民主化的政治體制所必須的一系列環(huán)節(jié)中一個組成部分,那么,革命是否成功,當然就取決于革命之后中國是否真正建立起了民主制度。從這個視角觀察辛亥革命的成敗,需要我們“瞻前顧后”,首先需要確認“辛亥革命是中國近代民主化進程中必須經(jīng)過的一個環(huán)節(jié)”這個問題的真實性,確定這個問題的真實性,又需要確定清末立憲的不可行性。從理論上看,民主制度的建構可以通過兩種路徑,一個是暴力革命,徹底打破現(xiàn)有政治秩序,一個是在現(xiàn)有政治秩序的基礎上通過漸進式的改革,和平過渡到民主制度。從歷史實際看,清末憲政改革是否有成功的可能呢?通過前面的分析,我們認識到,清末新政的失敗原因更多是內(nèi)源性的“自敗”,憲政準備過程中清王朝“私心”引發(fā)了立憲派對清政府立憲誠意的懷疑,改革的陣痛向地方和社會的轉移,導致了普通民眾的強烈不滿,等等,所有這些都導致了革命發(fā)生的客觀條件的積累。問題又出現(xiàn)了。一個必然發(fā)生的革命并不必然意味著革命的崇高目標的自動實現(xiàn)。也就是說,革命雖然是晚清社會變革的一個必然選擇,但是,如果革命者民主思想準備不充分民主制度的建立也注定不可能一帆風順。從辛亥革命以后的歷史來看,民國的招牌雖然掛起來了,但是在民國的招牌下,專制的暗流、復辟的逆流、非民主的潛流還大量存在,民國并不是一個真正的民主國家,相反,清政府被推翻后的中國離民主的距離還很遠。從這個角度來說,雖然“辛亥革命是中國近代民主化進程中必須經(jīng)過的一個環(huán)節(jié)”,但是,它并不是一個建構民主制度的成功的開端。第二,研究主體衡量革命成功的天平(標準)是什么?如果這個天平是用“清朝統(tǒng)治的被推翻與否”作為衡量的砝碼,那么,辛亥革命無疑是成功的;如果這個天平是用“推翻封建專制制度”作為衡量的砝碼,那么辛亥革命在形式上是成功的,但實質(zhì)上是失敗了;如果再加上“推翻帝國主義的統(tǒng)治”這個砝碼,那么辛亥革命無疑是失敗了。這么說,衡量革命成功與否的這個天平上的砝碼能夠隨心所欲地增減嗎?當然不能。這就需要我們注意第三個方面。第三,辛亥時期(或稱之為清末十年)的時代性。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中心任務,辛亥革命發(fā)生的清末民初時期的中心任務是什么呢?其實就在一個字:“變”。“無論革命派、保皇黨、立憲派、社會人士以至清政府和統(tǒng)治集團的各派別,除少數(shù)人外,都在因勢求變。只不過因為利害各異,變的取向和求的方式有所不同。”清政府、革命派、立憲派對于“變”各有不同的認知,革命派將“驅(qū)除韃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民權”作為“變”的取向,將暴力革命作為“變”的方式,其中,“平均地權”是革命成功后對待地價上漲的一種方法。立憲派起初是不同意這種方式的,他們希望通過和平請愿方式(國會請愿運動)自下而上地實現(xiàn)向君主立憲的過渡,只是在革命烈火燃燒起來后,他們才勉強接受了暴力方式,同時,在他們的參與下,辛亥革命實際上演成了一場有限的暴力革命。清政府對待變革經(jīng)歷了一個先經(jīng)后政、由簡入復的過程,最終在革命派與立憲派的雙重壓力之下被迫宣布建立責任內(nèi)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