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王戎①七歲,嘗②與諸③小兒游④。看道邊李樹多子⑤折枝⑥,諸兒競⑦走⑧取之,唯⑨戎不動。人問之,答曰:“樹在道邊而多子,此必苦李?!比≈湃虎?。〔嘗〕曾經(jīng)。3(諸)眾,多,一些。4(游)嬉戲玩耍。5〔李〕李子。6(折枝)壓彎樹枝。7〔競〕爭相地跑過去。競:爭逐。8〔走〕跑。9〔唯〕:只有。10〔信然〕真的確實是這樣。王戎七歲的時候,和小朋友們一道玩耍,看見路邊有株李樹,結(jié)了很多李子,枝條都被壓斷了。那些小朋友都爭先恐后地跑去摘。只有王戎沒有動。有人問他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說:“這樹長在大路邊上,還有這么多李子,這一定是苦李子?!闭獊硪粐L,果然是這樣。第一頁第二頁,共57頁。孟子少時,誦,其母方織。孟子輟然中止,乃復(fù)進。其母知其渲也,呼而問之:“何為中止?”對曰:“有所失,復(fù)得?!逼淠敢读哑淇?,以此戒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復(fù)渲矣。(1)少時:小時候(2)誦:背誦,背書(讀出聲音來)。(3)方:正在。(4)織:織布。(5)輟(chuò)然:突然中止的樣子。輟,停止。(6)乃復(fù)進:然后再背誦下去。乃:于是,就。復(fù):再,又。進:背誦下去。(7)渲:這里指“遺忘,忘記”之意。(8)何為:即“為何”,為什么。(9)有所失,復(fù)得:有的地方忘記了,后來又想起來了。(10)引:拿來,拿起。(11)裂:割斷。(12)戒:告誡。(13)自是之后:從此之后。自是:從此。第二頁第三頁,共57頁。孟子小時候,在他背誦的時候,他的母親正在織布。孟子突然停止,又繼續(xù)背誦下去。孟子的母親知道他遺忘了書中的內(nèi)容,于是把他叫來問道:“為什么中斷背書?”孟子回答說:“有所遺忘,(后來)又想起來了。”(這時)孟子的母親拿起刀割斷了布,說:“我把布剪斷了,還能繼續(xù)織嗎?(以這件事作為警告)。從那件事以后,孟子不再遺忘書中的內(nèi)容了。這則故事告訴我們:做事不能半途而廢。故事也同時告訴我們:作為小輩要善于理解長輩的教導(dǎo),因為長輩總是為我們好。第三頁第四頁,共57頁。王冕者,諸暨人。七八歲時,父命牧(1)牛隴上(2),竊(3)入學(xué)舍,聽諸生誦書;聽已,輒(4)默記。暮歸,忘其牛?;颍?)牽牛來責(zé)蹊田(6)者。父怒,撻(7)之,已而復(fù)如初。母曰:“兒癡(8)如此,曷(9)不聽其所為?”冕因去(10),依僧寺以居。夜?jié)摚?1)出,坐佛膝上,執(zhí)策(12)映長明燈讀之,瑯瑯達旦(13)。佛像多土偶,獰惡可怖(14);冕小兒,恬(15)若不見。[1])牧:放牧。(2)隴:田埂。(3)竊:偷偷地,暗中。(4)輒:總是(常常)、就。(5)或:有人;有的人(6)蹊田:踐踏田地,指踩壞了莊稼(7)撻:鞭打。(8)癡:入迷。(9)曷:通“何”,為什么。(10)去:古義—離開,離去。今義:到……去。(11)潛:暗暗地、悄悄地。(12)執(zhí)策:拿著書卷。(13)旦:早晨,天亮。(14)獰惡可怖:猙獰兇惡,令人害怕。(15)恬:心神安適。(16)異:(意動)(17)一詞多義(之)①父怒,垯之:他。②執(zhí)策應(yīng)長明燈讀之:無實義。(17)“被”通“披”:穿戴(18)亦:也第四頁第五頁,共57頁。王冕是諸暨縣人。七八歲時,父親叫他在田地上放牛,他偷偷地跑進學(xué)堂去聽學(xué)生念書。聽完以后,總是默默地記住。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記了,有人牽著牛來責(zé)罵他們家的牛踐踏田地,踩壞了莊稼。王冕的父親大怒,打了王冕一頓。事情過后,他仍是這樣。他的母親說:“這孩子想讀書這樣入迷,何不由著他呢?”王冕從此以后就離開家,寄住在寺廟里。一到夜里,他就暗暗地走出來,坐在佛像的膝蓋上,手里拿著書就借著佛像前長明燈的燈光誦讀,書聲瑯瑯一直讀到天亮。佛像大多是泥塑的,一個個面目猙獰兇惡,令人害怕。王冕雖是小孩,卻神色安然,好像沒有看見似的第五頁第六頁,共57頁。荀巨伯遠看友人疾,值胡賊攻郡。友人語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遠來相視,子令吾去,敗義以求生,豈荀巨伯所行邪?”賊既至,謂巨伯曰:“大軍至,一郡盡空,汝何男子,而敢獨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寧以吾身代友人命。”賊相謂曰:“吾輩無義之人,而入有義之國!”遂班軍而還,一郡并獲全?!边h:從遠方;委:拋下之:他,這里指生患重病的朋友疾:重?。恢担呵》辏s上;胡:中國古代泛指居住在北部和西北部的少數(shù)民族,秦漢時一般指匈奴;郡:古代的行政區(qū)劃語:動詞對......說,告訴子可去:您可以離開這里。子,第二人稱代詞“您”的尊稱。去,離開相視:看望你;相,具有指代性的副詞;令:使,讓敗義以求生:敗壞道義而茍且偷生;邪:句末語氣詞,表疑問,相當(dāng)于嗎,呢;既:已經(jīng);一:全;整個;無義:沒有義氣;郡:這里指城;汝:通“你”獨止:一個人留下;止:留下;委:舍棄、拋棄;以:用;遂:于是,就;相謂:相互議論無:不懂;義:道義;之:的;吾:第一人稱,我;班軍:調(diào)回出外打仗的軍隊;還:撤回;一:整個。并:都;獲全:得到保全;第六頁第七頁,共57頁。做人要像荀巨伯那樣講義氣、不背叛仁義與道德,方可獲得他人的賞識與尊重。荀巨伯從遠方來探望重病的朋友,正好趕上胡賊攻打城池。荀巨伯的朋友對荀巨伯說:“我如今就要死去了,你趕緊離開!”荀巨伯說:“我從遠方來探望你,你卻讓我離開,為了茍且偷生而毀掉道義,這難道是我荀巨伯應(yīng)該做的嗎?”這時胡賊已經(jīng)到了,問荀巨伯:“大軍到了,整個城都空了,你是什么人,竟敢獨自留在城中?”荀巨伯說:“我的朋友身患重病,我不忍心舍棄他,我寧愿用我的性命來換取朋友的性命?!焙\聽了說:“我們這些不懂道義的人,卻侵入了這么有仁義的國家!”于是調(diào)回外出打仗的軍隊,使整個城都因此獲救。第七頁第八頁,共57頁。子曰:“由,誨汝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庇桑嚎鬃拥膶W(xué)生,姓仲,名由,字子路。全句的意思是:子路啊,告訴你對待知和不知的態(tài)度吧(即對待學(xué)問的態(tài)度)!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樣才是真正的智慧?!笆侵病敝械摹爸蓖ā爸恰保ㄖ腔鄣囊馑迹?。這是廣為流傳的一句孔子名言,后世被用來提醒人們用老實的態(tài)度對待知識問題,來不得半點虛偽和驕傲。要養(yǎng)成踏實認真的學(xué)習(xí)態(tài)度,實事求是的作風(fēng),避免魯莽虛榮的風(fēng)氣。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
孔子說:“看到有德行有才能的人就向他學(xué)習(xí),希望能在其中和他看齊;見到?jīng)]有德行的人就要在內(nèi)心反省自我的缺點?!薄境鎏帯浚骸墩撜Z·里仁》[1]【注釋】:見:動詞,看見賢:有德行有才能的人。齊:向······看齊,與······平等?!把伞保捍~,意為“他第八頁第九頁,共57頁。《論語·述而》:子曰:“默而識之,學(xué)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孔子說:“把所學(xué)的知識默默地記在心中,勤奮學(xué)習(xí)而不滿足,教導(dǎo)別人不知疲倦,我有哪一樣呢?”“余嘗謂,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則眼不看仔細,心眼既不專一,卻只漫浪誦讀,決不能記,記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豈不到乎?”譯文我曾經(jīng)說過:“讀書有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讀書上,那么眼睛就不會看仔細,既然思想不集中,就只能隨隨便便地誦讀,絕對不能記住,即使記住了也不能長久。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思想既然已經(jīng)集中了,眼睛、嘴巴的應(yīng)用怎么會不到位呢?”注釋<1>心不在此。此:這<2>決不能記。決:肯定<3>心到最急。急:至關(guān)重要的要點君子學(xué)必好問。問與學(xué),相輔而行者也,非學(xué)無以致疑,非問無以廣識。好學(xué)而不勤問,非真能好學(xué)者也。君子學(xué)習(xí)一定喜愛問。“問”和“學(xué)”是相輔相成地進行的,不“學(xué)”就不能提出疑難,不“問”就不能增加知識。喜愛學(xué)習(xí)卻不多問,不是真的喜愛學(xué)習(xí)的人第九頁第十頁,共57頁??鬃舆^(1)泰山側(cè),有婦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2)而聽之。使子路(3)問之,曰:“子之哭也,壹(4)似重(5)有憂者。”而曰:“然。昔者吾舅(6)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狈蜃釉唬骸昂螢椴蝗ヒ??”曰:“無苛(7)政?!狈蜃釉唬骸靶∽?8)識(9)之,苛政猛于虎也!”(1)過:路過。(2)式:同軾,車前橫木,這里做動詞用扶軾。(3)子路:孔子的弟子名仲由字子路。(4)壹:的確,確實。壹似重有憂者:好像有很悲傷的事情。(5)重:重疊。(6)舅:丈夫的父親。(7)苛:繁重的,沉重的。政:征稅。(8)小子:長輩對晚輩的稱呼。(9)“識”讀zhì]第十頁第十一頁,共57頁??鬃勇愤^泰山旁邊,見到一個婦女在墳?zāi)骨翱薜煤軅摹?鬃佑檬址鲋囕Y側(cè)耳聽。他讓子路前去詢問子路走到女子身旁,說:“聽您的哭聲,真像一再遇上憂傷的事?!眿D女于是說道:“是的。以前我公公被老虎咬死了,我的丈夫也被咬死了,如今我兒子又死于虎口,我怎能不傷心呢?!笨鬃诱f:“那您為什么不離開這里呢?”婦女回答說:“因為這里沒有殘暴的政令的統(tǒng)治?!笨鬃映聊艘粫?,對學(xué)生們說:“你們記住,殘暴的政令比老虎還要兇猛害人??!”[1第十一頁第十二頁,共57頁。范仲淹二歲而孤,家貧無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為己任,發(fā)憤苦讀,或夜昏怠,輒以水沃面;食不給,啖粥而讀。既仕,每慷慨論天下事,奮不顧身。乃至被讒受貶,由參知政事謫守鄧州。仲淹刻苦自勵,食不重肉,妻子衣食僅自足而已。常自誦曰:“士當(dāng)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也。”譯文范仲淹兩歲的時候就失去父親,家中貧困沒有依靠。他年輕時就有遠大的志向,常常把治理國家作為自己的責(zé)任,發(fā)奮苦讀,有時晚上疲倦了,就用冷水洗臉;連飯也吃不上,就吃粥堅持讀書。做官以后,常常談?wù)撎煜麓笫?,奮不顧身。以至于有人說他壞話被貶官,由參知政事降職做鄧州太守。范仲淹刻苦讀書、勉勵自己,每餐不吃兩種以上的葷菜,妻子和孩子的衣食僅僅剛夠罷了。他經(jīng)常朗誦自己作品中的兩句話:“讀書人應(yīng)當(dāng)在天下人憂之前先憂,在天下人快樂之后才快樂?!钡谑摰谑摚?7頁。孤:幼年喪父范仲淹
以……為:把……當(dāng)作謫:貶讒:說別人壞話沃:澆適:舊指女子出嫁。世家:家世。去:離開,離去。寢:睡覺。或:有時。輒(zhé):總是。啖(dàn):吃,喝。旨:要領(lǐng)。再適:第二次出嫁,即改嫁。世家:世代為官的人家。馕(zhǎn)粥:稠粥。日昃:太陽偏西。昃(zè)。孤:幼年喪父。辭:辭別沃:沖洗。這里是“洗”的意思。食:飯,三餐。給:提供,給。士:有志向的人去:離開。南都:指應(yīng)天府(今江蘇南京)。氏:姓。嘗:曾經(jīng)。或:有時。既:已經(jīng);……以后。再:兩次。旨:要義。始:曾經(jīng)?;璧。夯璩晾Ь耄坏?,疲憊困倦。食不重肉:吃飯不用兩道肉食。指飲食節(jié)儉。同“食不兼肉”。之:到....去第十三頁第十四頁,共57頁。解元,字善長,吉安吉水人。竦眉俊目,曙光玉立,神彩鑠人,垂手過膝,能百步穿楊葉,號“小由基”。能以索持犀牛卻行。嘗乘駿馬馳突賊陣,往返如飛。初,起兵保安軍德清砦,積功授青澗都虞侯。建炎三年,詔隸韓世忠,擢偏將軍。世忠出下邳,聞金人大至,眾心搖愕。世忠憂之。元便領(lǐng)二十騎游擊,俘其生口,備悉敵情。俄而復(fù)出,敵騎數(shù)千四面集,元擲身陷陣,左右鶻擊,大呼,聲振刀甲。一大酋驚,墜馬走,眾懼辟易遁去。以功授閤門宣贊舍人。第十四頁第十五頁,共57頁。原文翻譯折疊編輯本段.解元,字善長,吉安吉水人。濃眉俊目,長相英俊,身材頎長,神采灼爍,雙手過膝,可在百步之外可以一箭穿過楊葉,號“小養(yǎng)由基”。能用鐵索牽引犀牛倒退而行。曾經(jīng)乘駿馬馳騁突襲敵陣,來往如飛一般。起初,解元從保安軍德清砦[zhài]起兵,積累功績?nèi)蚊鍧径加莺?。建炎三年,詔隸韓世忠,提拔他做偏將軍。韓世忠兵出下邳,聽說金兵大隊人馬將要到達,眾人驚恐,軍心動搖。韓世忠對此感到擔(dān)憂。解元便帶領(lǐng)二十余騎兵,擒拿金兵俘虜,詳細知道敵方的情況。不久再次去往,敵方從四面集中數(shù)千騎兵,解元身陷敵方布陣,左右像鶻一樣猛擊,大聲呼喊,聲振刀甲,一位酋長驚恐,墜下馬,馬跑了,眾金兵恐慌逃走。解元因為功績?nèi)蚊H門宣贊舍人。
第十五頁第十六頁,共57頁。鄭人有逃暑[1]于孤林[2]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3]衽[4]以[5]從陰。及[6]至[7]暮[8],反[9]席[10]于樹下。及月流影移,復(fù)徙衽以從[11]陰,而患露[12]之濡[13]于身。其陰逾[14]去[15],而其身愈濕,是巧于用晝而拙于用夕矣?!?.逃暑:避暑,乘涼鄭人逃暑2.孤林:獨立的一棵樹3.徙(xǐ):移動4.衽(rèn):臥席5.以:為了,目的是6.及:等到7.至:到8.暮:黃昏9.席:睡10.于:在11.從:跟從12.露:露水13.濡(rú):沾濕14.逾:(通假字,同:愈)同愈,更加15.去:離開16.患:苦于17反:通”反“18徙衽(xǐrén):移動席子。徙,遷移。衽,席子第十六頁第十七頁,共57頁。鄭國有個人在一棵樹下乘涼,太陽在空中移動,樹影也在地上移動,他也隨著樹蔭挪動自己的臥席。到了黃昏,他又把臥席放到大樹底下。月亮在空中移動,樹影也在地上移動,他又隨著樹蔭挪動自己的臥席,而苦于露水沾濕了全身。樹影越移越遠了,他的身上也越沾越濕了。(這個方法)在白天使用很巧妙,但晚上用就相當(dāng)笨拙了。這則寓言告訴人們,外界條件是不斷變化的,我們一定要認識并適應(yīng)這種發(fā)展變化,不能墨守成規(guī)。第十七頁第十八頁,共57頁。革(人名,江革)幼而聰敏,早有才思,六歲便解屬文(寫文章)。柔之(江革之父江柔之)深(非常)加賞器,曰:“此兒必興吾門?!本艢q父艱(父親去世),與弟觀(江觀)同生,少孤貧,傍無師友(讀書沒有師友指點),兄弟自相訓(xùn)勖(督促,勉勵),讀書精力不倦。十六喪母,以孝聞。服闋(服孝期滿)與觀俱(一起)詣太學(xué),補國子生(在國子監(jiān)肄業(yè)的學(xué)生),舉高第。齊(南朝齊)中書郎王融、吏部謝朓雅相欽重(敬重)。朓嘗宿衛(wèi)(值夜班),還過(拜訪)江革,時大雪,見革敝絮單席,而耽學(xué)不倦,嗟嘆久之,乃脫所著(穿)襦(短襖),并手割半氈與革充臥具而去。第十八頁第十九頁,共57頁。江革小時候就很聰明,很早就表現(xiàn)出寫文章的才能和情思,六歲時就會寫文章。江柔之非常賞識他,說:“這個孩子一定會振興我的家族。”江革九歲時父親去世,他和弟弟江觀一起生活在孤苦無依的貧困中,也沒有老師朋友作伴,兄弟兩人就互相激勵,讀書的精力始終沒有表現(xiàn)出疲倦。十六歲母親去世,他因為孝順聞名。服喪完畢,江革就和弟弟江觀一起到太學(xué),被增補為國子生,在考核中評為優(yōu)秀等次.,南齊的中書郎王融、吏部(官員)謝朓對他很推崇。謝朓曾經(jīng)擔(dān)任皇家夜間警衛(wèi),回家時(順路)拜訪江革。當(dāng)時下著大雪,(謝朓)看見江革穿著破棉衣,鋪著單薄的席子,但是沉醉于學(xué)習(xí)中不知疲倦(寒冷),嘆息了很長時間,就脫下自己穿的短襖,并親手割下半片氈給江革作為臥具才離開。第十九頁第二十頁,共57頁。任末年十四時,學(xué)無常師,負笈不遠險阻。每言:“人而不學(xué),則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編茅為庵,削荊為筆,克樹汁為墨。夜則映星望月,暗則縷麻蒿以自照。觀書有合意者,題其衣裳,以記其事。門徒悅其勤學(xué),更以靜衣易之。臨終誡曰:“夫人好學(xué),雖死猶存;不學(xué)者雖存,謂之行尸走肉耳!”2.負:背。3.笈(jí):書箱。4.或:有時。5.庵:茅草小屋。[1]6.荊:這里指荊的枝條。7.刻:劃。8.縛:捆扎。9.麻蒿(hāo):一種植物,點燃后可照明。10.題:題寫。11.其:書上的。12.悅:敬佩。13.靜:“靜”為通假字,通“凈”。14.易:交換。15.終:死,終止。16.誡:告誡。這是他臨終時對他弟子說的話。17.夫(fú):句首發(fā)語詞。18.猶:如同。19.雖:即使.20.耳:罷了。21.學(xué)無常師:學(xué)習(xí)沒有固定的老師22.負笈不遠險阻:背著書箱不認為這是萬里險阻。遠:認為……這23.人而不學(xué),則何以成:人如果不去學(xué)習(xí),憑什么成功?24.暗則/縷麻蒿/以自照:如果視線昏暗就捆麻蒿點燃它用來照明自己。25.夫人好學(xué),雖死猶存;不學(xué)者,雖存,謂之行尸走肉耳:人要勤奮好學(xué),雖然去世了可是精神仍在。而不好學(xué)的人,雖然還活著,只是生命活著罷了!第二十頁第二十一頁,共57頁。任末十四歲時,求學(xué)沒有固定的老師。(他)背著書籍跟老師求學(xué),不怕困難。他常常說:“人如果不學(xué)習(xí),那么憑什么可以成功呢?”任末有時靠在樹下,編白茅為茅草小屋,削荊條制成筆,刻劃樹汁作為墨水。晚上就在星月的輝映下讀書,遇上沒有月亮的黑夜,他便點燃麻蒿取光??磿蓄I(lǐng)會的時候,寫在他的衣服上,用來記住這件事。同學(xué)們欽佩他的勤學(xué)精神,常用洗凈的衣服換取他寫滿字的衣服。他臨終時告誡別人說:“人喜歡學(xué)習(xí),即使死了也好像活著;不學(xué)習(xí)的人,即便是活著,也不過是行尸走肉罷了?!钡诙豁摰诙?,共57頁。任末的成功,告訴了我們學(xué)習(xí)中要注意的很關(guān)鍵的問題:一是學(xué)習(xí)態(tài)度,務(wù)必克服一切困難,勤奮學(xué)習(xí);二是學(xué)習(xí)方法,“不動筆墨不讀書”,“好記性不如爛筆頭”,一定要隨時記錄。我們要好讀書,讀好書,有好的心得要隨時記錄下來,這樣才能真正的學(xué)到有用的知識。學(xué)習(xí)是一個艱苦的過程,它并不是靠短暫的記憶來見證的,而是要靠日月積累、刻苦努力得來的第二十二頁第二十三頁,共57頁。陵季子出游,見路有遺金。當(dāng)夏五月,有披裘而薪①者,季子呼薪者曰:“取彼地金來!”薪者投鐮于地,瞋目②拂手而言曰:“何子居之高,視③之下,儀貌之莊④,語言之野也?吾當(dāng)夏五月,披裘而薪,豈取金者哉?”季子謝⑥之,請問姓字。薪者曰:“子皮相之士⑤也,何足語姓字!”遂去不顧⑦。①薪:砍柴。裘:羊皮襖。②瞋目(chēnmù):睜大這眼發(fā)怒樣。③視:眼光。④儀貌之莊:外貌高雅。⑤皮相之士:只看重外表的人。⑥謝:道歉⑦顧:回頭看第二十三頁第二十四頁,共57頁。延陵季子外出,看見路上有別人丟失的金子。正值比較炎熱的五月,有一個披著羊皮襖砍柴經(jīng)過這里的人,季子對他說:“你把地上掉在那里的金子撿起來?!笨巢竦娜税宴牭秮G到地上,瞇著眼睛做出輕蔑的樣子,將手一甩,說:“你地位那么高,為什么眼光那么淺?外貌高雅,為什么說話卻那么粗俗?我五月天披著羊皮襖砍柴,難道就是撿人家丟失的金子的人嗎?”季子向他道歉,并向他請教他的姓與名??巢竦娜苏f:“你只是個看重外表的人,我怎么值得向你通名道姓呢?”他于是不回頭地走了第二十四頁第二十五頁,共57頁。昔人將獵而不識鶻,買一鳧而去。原上兔起,擲之使擊,鳧不能飛。投于地,再擲之,又投于地,至三四。鳧忽蹣跚而人語曰:"我鴨也,殺而食之,乃其分,奈何加我以擲之苦乎?"其人曰:"我謂爾如鶻,可能獵兔耳,乃鴨邪?"鳧舉掌而示,笑而言曰:"看我這腳手,可以搦他兔否?"1)鶻(hú):鷹隼類鳥名,一種兇猛的鳥,可飼養(yǎng)用以打獵。(2)去:到、前往。(3)鳧:野鴨。(4)揚:擲開、丟出。(5)蹣跚:指腿腳不靈便,走路一歪一扭的樣子。(6)其分:才是你的本分?!胺帧蓖胺荨?7)提擲:提起來拋投出去。擲,拋、投。(8)將獵:準備去打獵。(9)鶻:隼的舊稱,一種兇猛的鳥。(10)昔人:前人,古人.(11)原:原野。(12)擲之使擊:擲,投擲,拋擲,扔。把鳧投放出讓它襲擊兔子。擊:攻擊,攻打。(13)投:掉落。(14)以:用法同“而”。(15)殺而食之乃其分:食:吃。其分:這才是你的本分。其,指代鴨。(16)奈何加我以擲之苦乎:怎么把亂拋亂扔的痛苦加于我呢?加:增加。(17)其:那。(18)謂:以為(19)爾:你。(20)搦:捕捉。(21)為:是。(22)否:同“不”。(23)加:加于。第二十五頁第二十六頁,共57頁。第二十六頁第二十七頁,共57頁。第二十七頁第二十八頁,共57頁。南歧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飲之者輒病癭,故其地之民無一人無癭(yǐng)者。及見外方人至,則群小婦人聚觀而笑之曰:“異哉,人之頸也,焦而不吾類!”外方人曰:“爾壘然凸出于頸者,癭病也,不求善藥去爾病,反以吾頸為焦耶?”笑者曰:“吾鄉(xiāng)之人皆然,焉用去乎哉!”終莫知其為丑.南岐:地名,在當(dāng)時秦蜀一帶。輒:音zhé,就,總是。癭(yǐng):頸瘤病,俗稱大脖子病。群小[3]:貶稱見識淺陋的人。故:所以甘:甜焦:通“憔”,細瘦。吾類:像我們;類:像壘然:像壘砌一樣,指加粗了。焉:哪里,為什么。方:地方。然:代詞,這個樣子終:自始至終莫:沒有聚:聚攏善:好去:去除以:認為耶:嗎第二十八頁第二十九頁,共57頁。南歧在秦蜀的山谷之中,那里的水味道甘甜,但水質(zhì)不好,只要喝了這種水的人都生頸瘤病,所以那里的居民沒有一個不患有頸瘤病。后來他們見到外地人來了,一些見識淺陋的人和婦人們一起涌去圍觀還嘲笑外地人說:“鄒人的脖子真奇怪!又細又瘦和我們的不一樣!”外地人說:“你們那凸在脖子上的東西,是一種頸瘤病,你們不找些好藥除去你們的頸瘤病,反倒認為我的頭頸細瘦(不正常)嗎?”嘲笑(秦蜀)的人大笑道:“我們這地方的人全是這樣,哪里用得著去醫(yī)治???”他們終究不知道自己(的脖子)是丑陋的。第二十九頁第三十頁,共57頁。晏子方食,景公使使者至。分食食之,使者不飽,晏子亦不飽。使者反,言之公。公曰:“嘻!晏子之家若是其貧也!寡人不知,是寡人之過也?!笔估糁虑Ы鹋c市租,請以奉賓客。晏子辭。三致之,終再拜而辭。方:正,正在。至:到。反:同“返”,返回,回去。言:說。嘻:嘆詞,表示驚嘆。過:過失。交游:交朋友。進:入朝為官。退:不做官。食:吃。豆:古代一種食器。亦:也。市租:稅租。以:用。再拜:拜兩次,表示十分恭敬。辭:推辭,不接受。第三十頁第三十一頁,共57頁。晏子正在吃飯,齊景公派使臣來到,(晏子)把食物分出來,給使臣吃,(結(jié)果)使臣沒吃飽,晏子也沒吃飽。使臣回去后,把(晏子貧困的情況)告訴了齊景公。齊景公驚嘆道:“唉!晏子的家真的像(你說的)這樣窮!我不了解,這是我的過錯?!保ㄓ谑牵┡晒钏腿デЫ鹋c稅款,(請他用千金與市租)供養(yǎng)賓客。晏子沒有接受。多次相送,最終(晏子)拜兩拜而辭謝第三十一頁第三十二頁,共57頁。從前有個人要去打獵卻不認得鷹隼,買了一只鴨子,就到野外去了。野外竄出一只兔子,(他)扔出鴨子,要它去追捕(兔子)。鴨子不會飛,跌到地上。(他)又扔它出去,(鴨子)還是跌到地上。這樣重復(fù)了三四次后,鴨子忽然蹣跚(走著)像人那樣說:"我是鴨子,(被)殺了吃肉是我的本分,怎么把亂拋擲的痛苦加于我呢?"那個人說:"我當(dāng)你是只鷹隼,可以追捕兔子,(沒想到)你竟是只鴨子呀!"鴨子舉起腳掌給主人看,笑著說,"你看我這樣的腳掌,能夠抓到兔子嗎?"第三十二頁第三十三頁,共57頁。昔楚人有宿于其友之家者,其仆竊友人之履以歸,楚人不知也。適使其仆市履于肆,仆私其直而以竊履進,楚人不知也。他日,友人來過,見其履在楚人之足,大駭曰:“吾固疑之,果然竊吾履?!彼炫c之絕。逾年而事暴,友人踵楚人之門,而悔謝曰:“吾不能知子,而繆以疑子,吾之罪也。請為友如初?!钡谌摰谌捻摚?7頁。從前有個借宿在朋友家里的楚國人,他的仆人偷了他的朋友的鞋子回來,楚國人不知道。恰好他讓仆人到集市上去買鞋,仆人私藏了買鞋的錢把偷來的鞋子交給他,楚國人也不知道。有一天,他的朋友來拜訪他,看見自己的鞋子穿在楚國人的腳上,很驚訝地說:“我本來就懷疑是你(偷了我的鞋),果然是你偷了我的鞋?!庇谑呛退麛嘟^了關(guān)系。過了幾年這個仆人的事情暴露,他的朋友來到這個人的家里,向他道歉說:“是我不夠了解你,才錯誤地懷疑你,這是我的過錯。請讓我們和好如初吧?!钡谌捻摰谌屙?,共57頁。魯人有好釣者④,以桂為餌,鍛黃金之鉤,錯①以銀碧,垂翡翠之綸②,其持竿處位⑤即是③,然其得魚不幾矣。故曰:“釣之務(wù)不在芳飾,事之急不在辯言。”——《闕子》【注釋】①錯:鑲嵌。②綸:釣魚繩。③是:正確。④者:……的人⑤處位:所處的位置.好(hào)愛好。2.桂——肉桂樹皮可做香料用桂皮制作的香料餌引魚上鉤的食物。3.錯以銀碧——鑲嵌雪亮的銀絲和碧綠的寶石。錯,鑲嵌。碧,青白色的玉石。以:用。4.翡翠(fěicuì)——鳥名,有藍色和綠色的羽毛,羽毛可做裝飾品。綸(lún)——釣魚用的絲線。5.處位——所處的位置。是——正確。6.不幾——不多。幾:多少。7.為:作為。8.故:因此。9.芳飾:漂亮的裝飾。10.辯言:說辭。11.緞:鍛造。12.務(wù):事情。[1]第三十五頁第三十六頁,共57頁。魯國有個人喜歡釣魚。他把桂皮當(dāng)做誘餌,他用黃金做成魚鉤,上面還鑲嵌著雪亮的銀絲和碧綠的寶石作為裝飾;他用翡翠鳥的羽毛捻成細線。他釣魚時選擇的位置和擺出的姿勢都很正確,但是釣到的魚卻寥寥無幾。因此說:“釣魚重要的不是漂亮的裝飾;處理事情的方法不在于善辯?!弊鋈魏问虑?,重要的是要有真才實學(xué),而不僅僅要依靠華麗卻虛浮的外表來完成。不是依靠繪聲繪色、無懈可擊的語言辦成的,而是真正的能力。這則寓言中那位用金鉤桂餌釣魚的人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十分生動的例證!第三十六頁第三十七頁,共57頁。去杭州百里許,有一古剎,香火頗旺。一夕,有盜逾墻而入。犬吠,僧覺。盜劈僧首,立仆。遂越貨而亡。翌日,二小僧入室見之,訝甚。乃詣官府訴之,其犬亦從。途經(jīng)一酒肆,見五六徒狂飲。犬佇足不前,僧怪之。俄而犬躍入肆,嚙一徒不置。僧疑為盜,縛而送官。吏審之,果然。蓋犬有智也。1.去:距離。2.許:左右、大約。3.剎(chà):寺廟。4.頗:很。5.夕:傍晚。6.盜:古代盜是小偷.7.逾:翻越。8.覺:察覺。9.遂:于是,就。10.亡:逃跑。11.詣:到......去。12.從:跟從,跟隨.13.佇足:停步;停留。14.肆:店。15.怪:對···感到奇怪。16.嚙:咬。17.置:放。18.蓋:用在句首,表示推測19.立仆:向前倒下(死了)仆:向前倒下。20.疑:對...感到懷疑。21.翌(yì)日:第二天。22.俄而:一會兒23.徒:酒徒。24.越:搶劫。25.古:古老。26.蓋:大概。26.縛:綁。第三十七頁第三十八頁,共57頁。距離杭州一百里左右的地方,有一座古老的寺廟,香火很旺盛。一天晚上,有一個小偷翻越墻頭進入廟內(nèi)。狗大叫起來,一位僧人醒了,(他發(fā)現(xiàn)了那個小偷)。小偷就砍下僧人的頭,僧人就倒在地上,死了。于是小偷偷完財物后逃走了。第二天,有兩個小僧人進入房間,看見了那位僧人的尸體,非常驚訝。于是他們就到官府報案,那只狗也和他們一起去了。路上經(jīng)過一個酒館,看見五六個酒徒在喝酒狂歡。狗停止腳步不向前走,僧人(對狗停止腳步不向前走這個舉動)覺得很奇怪。不一會兒狗跳進酒館,咬住其中的一個酒徒不放。僧人懷疑他是小偷,便綁起來送到官府。官吏審問后,果然是他。原來狗也是有智慧的。第三十八頁第三十九頁,共57頁。蚌方出曝,而鷸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鷸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卑鲆嘀^鷸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鷸?!眱烧卟豢舷嗌?,漁者得而并禽之。(選自《戰(zhàn)國策》).方:正。2.蚌:貝類,軟體動物有兩個橢圓形介殼,可產(chǎn)珍珠。3.曝(pù):曬(太陽)。4.鷸:一種水鳥,羽毛呈茶褐色,嘴和腿都細長,常在淺水邊或水田中捕食小魚、昆蟲、河蚌等。5.喙:嘴,專指鳥獸的嘴。6.雨:這里用作動詞,下雨。7.即:就,那就。8.謂:對……說。9.舍:放棄。10.相舍:互相放棄。11.并:一起;一同。12.禽:通“擒”,捕捉,抓住。13.鉗:夾住。14.喙:嘴。15.即:就。16.出:指鷸的喙被夾住后拔不出。17.日:天。18.啄:吃。第三十九頁第四十頁,共57頁。有個河蚌剛剛打開曬太陽,一只鷸飛來啄它的肉,河蚌馬上閉攏,夾住了鷸的嘴。鷸說:“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那就會有死蚌了。”河蚌也對鷸說:“今天你的嘴不取出來,明天你的嘴不取出來,那就會有死鷸了。”兩個不肯互相放棄,漁夫看見了,就把它們倆一起捉走了。第四十頁第四十一頁,共57頁。蔡磷,字勉旃(zhān),吳縣人。重諾責(zé),敦風(fēng)義。有友某以千金寄之,不立券。亡(wú)何,其人亡。蔡召其子至,歸之。愕然不受,曰:“嘻!無此事也,安有寄千金而無券者?且父未嘗語(yù)我也。”蔡笑曰:“券在心,不在紙。而翁知我,故不語郎君?!弊漭?niǎn)而致之。重:以……為重諾責(zé):諾言和責(zé)任敦:重視風(fēng)義:情誼語:告訴輦(niǎn):車子,這里是“用車子運”的意思“亡何”:不久。通“無”,沒有“其人亡”中的亡:死亡翁:父親知:了解;知道致:還給;送還嘗:曾經(jīng)故:所以且:而且卒:最終券:字據(jù)亡何:不久愕:驚訝致:給第四十一頁第四十二頁,共57頁。全文翻譯吳縣有一個叫蔡磷,字勉旃的人。他重視諾言和責(zé)任,重視朋友之間的情誼。有一個朋友寄放了千兩白銀在他那,沒有立下任何字據(jù)。過了不久,他的朋友死了。蔡磷把他朋友的兒子叫來,要把千兩白銀還給他。他朋友的兒子很吃驚的樣子,不肯接受,說道:“哎呀!沒有這樣的事情,哪里有寄放千兩白銀卻不立字據(jù)的人?而且我的父親從來沒有告訴過我呀?!辈塘仔χf:“字據(jù)是在心里,不是在紙上。你的父親了解我,所以不告訴你?!弊罱K蔡磷用車子把千兩白銀運著送還給他。第四十二頁第四十三頁,共57頁。管寧、華歆共園中鋤菜,見地有片金,管揮鋤與瓦石不異,華捉而擲去之。又嘗同席讀書,有乘軒冕過門者,寧讀如故,歆廢書出觀。寧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阿诠玻阂黄?。③捉:拿起來,舉起,握。④擲:扔。⑤去:拋去。⑤嘗:曾經(jīng)。⑥乘軒服冕:復(fù)詞偏義。指古代士大夫所乘的華貴車輛。軒:古代的一種有圍棚的車。冕:古代地位在夫以上的官戴的帽,這里指貴官。⑦如故:像原來一樣。如:如同,好像。⑧廢書:放下書。廢:停止。⑨觀:觀望。⑩席:坐具,坐墊。古代人常鋪席于地,坐在席子上面?,F(xiàn)在擺酒稱筵席,就是沿用這個意思。⑾窺:偷看。⑿子非吾友也:你不是我的朋友了。子:指你。⒀割席:割開草席,分清界限,斷交關(guān)系。第四十三頁第四十四頁,共57頁。管寧和華歆同在園中鋤草,看見地上有一片金,管寧仍依舊揮動著鋤頭和看到瓦片石頭一樣沒有區(qū)別,華歆高興地拾起金片而后又扔了它。曾經(jīng),他們同坐在同一張席子上讀書,有個坐著有圍棚的車穿著禮服的人剛好從門前經(jīng)過,管寧還像原來一樣讀書,華歆卻放下書出去觀看。管寧就割斷席子和華歆分開坐,說:“你不是我的朋友了?!钡谒氖捻摰谒氖屙?,共57頁。莊子①欲刺虎,館豎子②止③之,曰:“兩虎方且④食牛,食甘必爭,爭則必斗,斗則大者傷,小者死。從⑤傷而刺之,一舉⑥必有雙虎之名?!北迩f子以為然,立⑦須⑧之。有傾⑨,兩虎果斗,大者傷,小者死。莊子從傷者而刺之,一舉果有兩虎之功。①卞莊子:一作管莊子,傳說為春秋時期魯國勇士。②館豎子:旅館的童仆。豎子:童仆。③止:阻止。④且:將要。⑤從:由;傷:指傷虎。⑥一舉:一次行動。⑦立:站立;須:等待。⑧須:等待。⑨有頃:頃刻一會兒。第四十五頁第四十六頁,共57頁。卞莊子想要刺殺老虎,旅館里的童仆阻止他說:“兩只老虎正將要吃一頭牛,它們會因為肉味甘美必定互相爭搶起來,爭搶了就必定會打起來,打完強者受傷,弱者死亡。(再)刺殺傷虎,一次行動就有殺死兩只老虎的名聲。”卞莊子也認為是這樣,于是站立等待。過了一會兒,兩只老虎果然爭斗起來,強者受了傷,弱者死亡。卞莊子刺殺了受傷的虎,一次行動果然有殺兩虎的功效。第四十六頁第四十七頁,共57頁。昔吳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諾,期返而食?!逼鹪唬骸按?。”故人至暮①不來,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②人求故人,故人來,方③與之④食。起之<助詞;取消句子獨立性>不食以俟⑤者,恐⑥其自食其言也。其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軍歟?欲服三軍,非信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二零二五年度土地承包經(jīng)營權(quán)流轉(zhuǎn)與農(nóng)村土地承包經(jīng)營權(quán)確權(quán)登記合同
- 2025至2030年中國石蠟基橡膠填充油數(shù)據(jù)監(jiān)測研究報告
- 科技產(chǎn)品界面設(shè)計的人性化改進方案
- 2025至2030年中國電鑄鋼網(wǎng)數(shù)據(jù)監(jiān)測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電飯鍋外殼數(shù)據(jù)監(jiān)測研究報告
- 科技助力打造高效能科室管理團隊
- 科技助力下的新型生態(tài)循環(huán)農(nóng)業(yè)模式探索
- 科技助力綠色食品生產(chǎn)從農(nóng)田到餐桌的變革
- 電力系統(tǒng)中精確測量的關(guān)鍵技術(shù)與策略
- 2025至2030年中國焊鐵吸煙筆數(shù)據(jù)監(jiān)測研究報告
- 部編版八年級語文下冊全冊單元教材分析
- 粵劇中國漢族傳統(tǒng)戲劇人類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代表作宣傳課件
- 勞動項目一 剪指甲 教案
- 2024年吉林省中考語文真題
- DBJ50-T-271-2017 城市軌道交通結(jié)構(gòu)檢測監(jiān)測技術(shù)標準
- (高清版)TDT 1090-2023 國土空間歷史文化遺產(chǎn)保護規(guī)劃編制指南
- 全新養(yǎng)豬代養(yǎng)協(xié)議范本
- 冀教版(冀人版)二年級下冊小學(xué)美術(shù)全冊教案
- DZ∕T 0207-2020 礦產(chǎn)地質(zhì)勘查規(guī)范 硅質(zhì)原料類(正式版)
- 2024年江蘇農(nóng)林職業(yè)技術(shù)學(xué)院單招職業(yè)適應(yīng)性測試題庫各版本
- 汽車制造企業(yè)物流自動化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