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工實訓心得體會_第1頁
金工實訓心得體會_第2頁
金工實訓心得體會_第3頁
金工實訓心得體會_第4頁
金工實訓心得體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1金工實訓心得體會

為期五周的金工實習結(jié)束了,在實習期間雖然很累,但我們很快樂,因為我們在學到了很多很有用的東西的同時還鍛煉了自己的動手能力。雖然實習期只有短短的五周,在我們的大學生活中它只是小小的一部分,卻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對我們來說,它是很難忘記的,畢竟是一次真正的體驗社會、體驗生活。

通過這次金工實習,我了解了鉗工、車工、銑工、磨工和數(shù)控車、銑、火花機、線切割機等的基本知識、基本操作方法。主要學習了以下幾方面的知識:鉗工、車工、銑工、磨工等的操作。

第一項:辛苦的鉗工

在鉗工實習中,我們知道了鉗工的主要內(nèi)容為刮研、鉆孔、鋸割、銼削、裝配、劃線;了解了銼刀的構(gòu)造、分類、選用、銼削姿勢、銼削方法和質(zhì)量的檢測。我們實訓的項目是做一個小榔頭,說來容易做來難,我們的任務是把一根為30的115cm長的圓棒手工挫成20×20長112cm的小榔頭,在此過程中稍有不慎就會導致整個作品報廢。首先要正確的握銼刀,銼削平面時保持銼刀的平直運動是銼削的關(guān)鍵,銼削力有水平推力和垂直壓力兩種。銼刀推進時,前手壓力逐漸減小后手壓力大則后小,銼刀推到中間位置時,兩手壓力相同,繼續(xù)推進銼刀時,前手壓力逐漸減小后壓力加大。銼刀返回時不施加壓力。這樣我們銼削也就比較簡單了。同時我也知道了鉗工的安全技術(shù)為:1,鉗臺要放在便于工作和光線適宜的地方;鉆床和砂輪一般應放在場地的邊緣,以保證安全。2,使用機床、工具(如鉆床、砂輪等),要經(jīng)常檢查,發(fā)現(xiàn)損壞不得使用,需要修好再用。3,臺虎鉗夾持工具時,不得用錘子錘擊臺虎手柄或鋼管施加夾緊力。

接著便是刮削、研磨、鉆孔、擴孔等。雖然不是很標準,但卻是我們汗水的結(jié)晶,是我們幾天來奮斗的結(jié)果。

鉗工的實習說實話是很枯燥的,可能干一個下午卻都是在反反復復著一個動作,還要有力氣,還要做到位,那就是手握銼刀在工件上來來回回的銼,銼到晚上時,整個人的手都酸疼酸疼的,腿也站的有一些僵直了,然而每每累時,卻能看見老師在一旁指導,并且親自示范,和我們一樣,看到這每每給我以動力。幾天之后,看著自己的加工成果,我們最想說的就是感謝指導我們的老師了。

第二項:輕松的車工、銑工

車工、銑工不是由數(shù)控來完成的,它要求較高的手工操作能力。首先老師叫我們邊聽邊看車床熟悉車床的各個組成部分,車床主要由變速箱、主軸箱、掛輪箱、進給箱、溜板箱、刀架、尾座、床身、絲杠、光杠和操縱桿組成。銑床主要由主軸箱、主軸、立柱、電氣柜、工作臺、冷卻液箱、床身。車床、銑床是通過各個手柄來進行操作的,老師又向我們講解了各個手柄的作用,然后就讓我們熟悉隨便練習加工零件。老師先初步示范了一下操作方法,并加工了一部分,然后就讓我們開始加工。車床加工中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選擇正確的刀,一開始我們要車個軸承樣的零件。這對我們這種從來沒有使用過車床的人來說,真是個考驗。

不停的轉(zhuǎn)動橫向和縱向的控制手柄,小心翼翼的加工,搞了整整一個下午,自以為差不多的時候,準備在加以最后一刀,卻操之過急,把圓弧的直徑車小了!我痛心不已,慘啊!最難受的是站了一整天,小腿都疼起來.但當把車好的零件交給老師時那種成功的喜悅使我忘記了站得發(fā)疼得小腿.這種成功的喜悅只有通過親身參加實訓才能感受得到。

身為大學生的我們經(jīng)歷了十幾年的理論學習,不止一次的被告知理論知識與實踐是有差距的,但我們一直沒有把這句話當真,也沒有機會來驗證這句話的實際差距到底有多少。金工實習給了我們一次實際掌握知識的機會,離開了課堂嚴謹?shù)沫h(huán)境,我們感受到了車間中的氣氛。同學們眼中好學的目光,與指導教師認真、耐心的操作,構(gòu)成了車間中常見的風景。久在課堂中的我們感受到了動手能力重要性,只憑著腦子的思考、捉摸是不能完成實際的工作的,只有在擁有科學知識體系的同時,熟練掌握實際能力,包括機械的操作和經(jīng)驗的不斷積累,才能把知識靈活、有效的運用到實際工作中。金工實習就是培養(yǎng)學生實踐能力的有效途徑。這里是另外一種學習課堂。通過我們動手,對掌握的理論知識進行補充與質(zhì)疑。這與傳統(tǒng)的課堂教育正好相反。這兩種學習方法相輔相成,互相補充,能填補其中的空白,彌補其中一種的一些盲點。通過金工實習,整體感覺實際生產(chǎn)方式還是相對落后,書本中介紹的先進設(shè)備我們還是無法實際操作,實習中的設(shè)備往往以勞動強度大為主要特征,科技含量較低,但還是有一些基本知識能夠在實踐中得到了應用。

第三項:磨工操作和數(shù)控車、銑、火花機、線切割機等參觀

在我們實訓快接近尾聲的時,老師把我?guī)У搅四ス嵱柺疫呏v解邊操作磨床,在我們認真聽完以后自己開始動起了手,自己操作機床,磨自己前面鉗工實訓做的榔頭,在老師的精心知道下我們把自己的作品再次利用車床加工了一邊,使我們的第一件作品更加完美。在完成磨工任務以后老師在利用空余的時間把我們帶到數(shù)控實訓室講解一些數(shù)控設(shè)備原理及操作,這樣使我們在以后學習理論知識打下了堅實的基礎(chǔ)。

總而言之,雖然在五周的實訓中,我們所學到的對于技術(shù)人員而言,只是皮毛的皮毛,但是凡事都有一個過程。我們所學到的都是基本的基本,而技術(shù)人員也是從簡單到復雜“進化“而來的。最值得高興的是沒有同學在這些具有不同程度危險的實習工種中受傷,反而在實習中不時會出現(xiàn)一些甜甜的笑,這是和同學們的認真與用心分不開。金工實習讓久在課堂的我切身的感受到作為一名工人的苦與樂,同時檢驗了自己所學的知識。金工實習更讓我深深地體會到人生的意義——世間無難事,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

學期的開學伊始,第一周就是金工實習。當?shù)弥@個消息的.時候,我們都感到異常興奮,因為進入大學學習一年半載有余了,整天都是理論學習,這次終于可能親自實踐下了,大家都摩拳擦掌,躍躍欲試。但我知道,金工實習并不是給我們放松的,而是一次比理論學習更為重要、更為辛苦的學習實踐。

時間過得真快,一轉(zhuǎn)眼間三周的實習時間就過了。在這段時間里,我學到了很多在學校了學不到的東西,也認識到了自己很多的不足,感覺收益非淺。

“金工實習”是一門實踐性的學科基礎(chǔ)課,也是我們工科學生必須進行的工程訓練、培養(yǎng)工程意識、學習工藝知識、提高綜合素質(zhì)的重要必修課。但是我們作為工科的學生,在這之前一直沒有受到嚴肅正式的工程訓練。就我自身而言,很可能由于長期的忽視,導致工程意識淡薄,沒有對這種工科思維的精髓引起足夠的重視。同時在實際操作中,也遠達不到工作的要求。其實作為一名大一學生來說,如果在學習專業(yè)課之前直接就接觸深奧的專業(yè)知識是不科學的,為此,學校帶領(lǐng)我們進行了這次實習活動,讓我們從實踐中對機械專業(yè)獲得一個感性認識,為今后專業(yè)課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chǔ)。實踐是大學生活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知識常新和發(fā)展的源泉,是檢驗真理的試金石,也是大學生鍛煉成長的有效途徑,它的重要性甚至超過了課堂。一個人的知識和能力只有在實踐中才能發(fā)揮作用,才能得到豐富、完善和發(fā)展。大學生成長,就要勤于實踐,將所學的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jié)合一起,在實踐中繼續(xù)學習,不斷總結(jié),逐步完善,有所創(chuàng)新,并在實踐中提高自己由知識、能力、智慧等因素融合成的綜合素質(zhì)和能力,為自己事業(yè)的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礎(chǔ)。

我想,通過這次實習讓我認清了自己的很多不足和缺點。第一個就是缺乏工作經(jīng)驗。因為自己缺乏經(jīng)驗,很多問題而不能分清主次,還有些培訓或是學習不能找到重點,隨著實習工作的進行,我想我會逐漸積累經(jīng)驗的。第二是工作態(tài)度仍不夠積極。在工作中僅僅能夠完成布置的工作,在沒有工作任務時不能主動要求布置工作,若沒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