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曲經(jīng)典的百年演繹從《牡丹亭》舞臺傳播看傳統(tǒng)戲曲的傳承_第1頁
戲曲經(jīng)典的百年演繹從《牡丹亭》舞臺傳播看傳統(tǒng)戲曲的傳承_第2頁
戲曲經(jīng)典的百年演繹從《牡丹亭》舞臺傳播看傳統(tǒng)戲曲的傳承_第3頁
戲曲經(jīng)典的百年演繹從《牡丹亭》舞臺傳播看傳統(tǒng)戲曲的傳承_第4頁
戲曲經(jīng)典的百年演繹從《牡丹亭》舞臺傳播看傳統(tǒng)戲曲的傳承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jié)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戲曲經(jīng)典的百年演繹從《牡丹亭》舞臺傳播看傳統(tǒng)戲曲的傳承

《牡丹亭》完成于萬歷二十六年(1598),被稱為滿洲歌壇?!皽x仍《牡丹亭》一出,家傳戶誦,幾令《西廂》減價?!睅装倌陙?不同的劇種以不同的形式搬演《牡丹亭》。時至今日,《牡丹亭》依舊活躍在戲曲舞臺上,其中以昆曲《牡丹亭》影響最大,成就最高。“沒有《牡丹亭》,昆腔很難找到曲和白、表演和聲腔,內(nèi)容和形式如此珠聯(lián)璧合的保留節(jié)目;沒有昆腔,湯顯祖的杰作恐怕難以在戲曲舞臺上成為如此演唱不衰的不朽之作?!?001年,昆曲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首批公布的《人類口頭和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代表作名錄》,《牡丹亭》的現(xiàn)代傳承成為學界研究熱點,其動態(tài)傳播的過程給我們以啟示。一《美術(shù)教育》本全本的表演形式和活動內(nèi)容為一體、形式較豐富。在表演的設計、基本《牡丹亭》作為“傳情絕調(diào)”一直活躍在舞臺上?!兑飨闾媚档ねでV?序》載“湯臨川做《牡丹亭》傳奇,名擅一時,當其脫稿時,翌日而歌兒持板,又翌日而旗亭已樹赤幟矣?!薄赌档ねぁ纷钤缡怯脺@祖家鄉(xiāng)劇種宜黃腔演出的全本。據(jù)明代鄒迪光《臨川湯先生傳》載“《還魂》諸劇,每譜一曲,令小史當歌而自為之和,聲振寥廓?!睖@祖的《七夕醉答君東》:“玉茗堂開春翠屏,新詞傳唱《牡丹亭》,傷心拍遍無人會,自掐檀痕教小伶?!边@些都說明其自脫稿之日,便奏之于歌場,搬演于舞臺?!赌档ねぁ返难莩鲇腥?、散出選本和改編本三種形式?!叭緫?qū)Vv情節(jié),不貴唱工,惟能手亦必有以見長?!泵鞔赌档ねぁ啡狙莩隹隙ㄒ膊簧?但文獻記載并不多。除了湯顯祖自家組織的全本演出外,萬歷三十六年(1608年)和萬歷三十九年(1611年)潘之恒和鄒迪光都組織過全本演出。潘之恒曾在其家五觀《牡丹亭記》;鄒迪光家班演《牡丹亭》能“見神情,想豐度”,“洗去格套,羌亦不俗”。《牡丹亭》全本演出直到康乾時期一直都和折子戲演出并行。清代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蘇州馮起鳳《吟香堂牡丹亭曲譜》為其全部工尺譜,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蘇州葉堂的《納書楹四夢全譜》和后來的《納書楹牡丹亭全譜》,其第15出和第47出雖有刪節(jié)和改動,但都應該是全本演出的反映。1998年陳士錚導演的昆曲全本《牡丹亭》應該是近百年的一次全本演出。他將湯顯祖55出的《牡丹亭》搬上國外的舞臺,將昆曲、木偶戲和評彈等多種表演方式相融合,在完全由傳統(tǒng)的工匠設計打造的中國傳統(tǒng)戲曲舞臺上搬演《牡丹亭》。陳士錚以豐富的藝術(shù)形式、多樣的手法將全本呈現(xiàn)在觀眾面前。全本演出分六集《驚夢》、《尋夢》、《幽媾》、《回生》、《責寇》和《園駕》,演出需要20個小時(三個下午和晚上)才能演完。這對于演員和觀眾的體力和精力來說無疑是巨大的挑戰(zhàn)。全本在鋪排場面、展現(xiàn)劇情、人物性格發(fā)展和故事情節(jié)的全過程上,有很大的優(yōu)勢,但其演出時間長、內(nèi)容較多、精華和糟粕共存,也是其明顯的不足?!赌档ねぁ纷畛R姷难莩鲂问绞钦圩討??!睹髑鍌髌骅b賞辭典》認為,折子戲是指從全本戲中“選取情節(jié)相對完整、表演比較精彩的一出或數(shù)出單獨上演?!闭圩討蜃悦鞔腥~興起,進入清代康乾時期已經(jīng)逐漸壓倒了全本演出,成為戲曲舞臺的主力軍?!赌档ねぁ返难莩鲆步?jīng)歷了全本和折子戲演出的歷程,清代后折子戲成為其主要的表演形式。明代錢岱的家班中“每人不過只能記中之二、三出,若全演,則力不逮也”,“戲不能全本?!边@說明錢岱家班演出的是《牡丹亭》的折子戲。清代據(jù)王芷章《清代靈官傳》中記載康熙后在宮廷演出的《牡丹亭》多為折子戲。另外,在《北平圖書館藏清升平署曲目》中還有《牡丹亭》8折曲本。很多民間戲曲散出選本也將《牡丹亭》作為選錄的對象。這些戲曲選本多為演出的腳本或看戲的手本,故基本上能夠反映當時戲曲舞臺演出。很多選本記錄這些重點場次:《月露音》7出,《樂府遏云》6出,《詞林逸響》2出,《萬壑清音》1出,《增訂姍姍集》1出,《怡春錦》》3出,《醉怡情》4出,《玄雪譜》5出,《綴白裘》11出,《審音鑒古錄》8出,《嘯傲煙霞》1出,《時劇集錦》2出,《和聲鳴盛》1出,《樂府新聲》8出,等等?,F(xiàn)存的16部戲曲散出選本選錄《牡丹亭》67次。經(jīng)常上演的有閨塾、游園、驚夢、尋夢、玩真、幽媾、寫真、鬧殤、魂游,后增出目為診崇、冥判、鬧宴、言懷、拾畫、閨塾、勸農(nóng)、仆偵和圓駕等,搬演的折數(shù)相當豐富。另外,曲譜也收錄了《牡丹亭》的曲文和散出。無論是格律譜、工尺譜還是現(xiàn)代的簡譜,都說明其一直活躍在舞臺上?!啊赌档ねぁ非V的存在并受到推尊,正說明該劇不但是案頭閱讀佳作,更是可以演之場上、受到廣大觀眾喜愛的戲曲藝術(shù)佳品。從而給那些認為《牡丹亭》僅僅是案頭之書,而非‘筵上之曲’的觀點一個有力的回擊?!?18現(xiàn)存28本曲譜選錄《牡丹亭》173次,如《遏云閣曲譜》、《霓裳文藝全譜》、《霓裳新詠譜》、《牡丹亭曲譜》、《振飛曲譜》、《度曲百萃》、《谷音曲譜》、《粟廬曲譜外編》、《茗柯軒曲譜》、《遏云仙館曲譜》、《霓裳新詠譜》、《綴玉軒曲譜》、《昆曲掇錦》、《怡志樓曲譜》、《昆曲曲譜選輯》、《牡丹亭學堂·游園·驚夢簡譜版》、《牡丹亭學堂·游園·驚夢正譜》等,都選錄了《牡丹亭》重要的場次。這些曲譜都非全譜,也說明其多為折子戲的演出形式。民國后,《牡丹亭》舞臺演出也主要是折子戲。1918年榮慶社在北京串演2出,1928年到日本串演8出;1923年蘇州全福班在上海串演12出;1924~1932年,昆劇傳習所學生在上海串演5次12出,以集折方式串演全本;1934年和1945年,梅蘭芳、俞振飛在上海串演《游園驚夢》2次;1923~1938年,程硯秋和俞振飛在上海多次串演《游園驚夢》;1957年俞振飛、言慧珠《牡丹亭》8出;1962年湖南郴州湘昆劇團演出《牡丹亭》7出;1982年江蘇省蘇昆劇團串演本5出;1986年江蘇省蘇昆劇團串演《還魂記》5出;1987年中國昆劇藝術(shù)團在臺灣串演本7出;1989年中國昆劇藝術(shù)團在香港文化中心串演本7出;2008年迎世博,“臨川四夢”主題演出13出;2011年民族藝術(shù)進校園,北方昆曲劇院編演3出?!赌档ねぁ穯柺酪院?改編作品接踵而至,盡管湯氏強烈反對,但似乎并沒有影響改編者的步伐。明代有沈璟《同夢記》、臧懋循《還魂記》、馮夢龍《風流夢》、徐日曦《還魂記》、徐肅穎《丹青記》等。他們的改編本雖無法走出湯氏的光芒,但他們?yōu)椤赌档ねぁ犯玫匕嵫萦谖枧_做了最初有效的嘗試。新時期有蘇雪安改編本,華粹深改編本,余懋盛改編本,時弢、傅雪漪改編本,陸兼之、劉明今改編本,胡忌整理本,丁修詢改編本,周傳英改編本,唐葆祥改編本,薛正康、胡忌改編本,王仁杰縮編本,彼得謝勒改編本,古兆申改編本,戴君芳《柳夢梅》,白先勇青春版,溫宇航導張宏改編本,等等。事實上,改編的意義在于它豐富了人們對劇本的理解,展現(xiàn)了接受主體對作品的認同,擴大了作品的影響,促進了傳播。二《農(nóng)業(yè)》及其他《肖國組合》的結(jié)構(gòu)和曲律戲曲藝術(shù)是文字和舞臺的結(jié)合,在文字形象轉(zhuǎn)化為舞臺形象的過程中,會賦予劇本以形象的生命力,將文學形象和故事生動鮮活地展現(xiàn)給觀眾?!赌档ねぁ纷鳛榘割^文學,在實際舞臺演出上的確存在不足?!赌档ねぁ返慕Y(jié)構(gòu)冗長,搬演費時,在曲律上它更是備受批評。王季烈《蚓廬曲談》“玉茗《四夢》,其文藻為明傳奇之冠,而失宮犯調(diào),不一而足。賓白漏略,排場尤欠斟酌?!眳敲贰额櫱嬲劇分性啤啊赌档ねぁぺな摹氛鬯弥T曲,有仙呂者,有黃鐘宮者,強聊一處,雜出無序?!庇谑?改編《牡丹亭》,將其打造成膾炙人口的精品,就成為眾多文人、曲家、藝人和戲曲理論家的夙愿。(一)內(nèi)容豐富,改造升級《牡丹亭》原本共55出,精簡劇本的場次成為舞臺改編的首選。全本演出和觀看對于演員和觀眾都是辛苦勞累之事。早期《同夢記》、《還魂記》和《風流夢》都精簡場次,這樣生旦的愛情故事被突出?!讹L流夢》對原有的情節(jié)進行提煉整合,采用刪減合并的方式,使情節(jié)主次突出、前后呼應。這種整合戲曲結(jié)構(gòu)的方式對后來戲曲改編有很深的影響。晚清藝人殷溎深傳承的戲?qū)m譜《牡丹亭曲譜》分上下兩卷,共16出。上卷為學堂、勸農(nóng)、游園、驚夢、尋夢、離魂、冥判、拾畫,下卷為叫畫、道場、魂游、前媾、后媾、問路、硬拷、圓駕,基本上囊括了主要的情節(jié)故事和精彩的場次?,F(xiàn)代改本也多遵循傳統(tǒng)的改編原則,通過對湯顯祖原本進行場次的壓縮、合并和潤色,改舊如舊。從1957年俞振飛、言慧珠的8場昆曲《牡丹亭》到白先勇的27出《牡丹亭》,幾乎都屬于古典戲劇的改編范圍。即使是彼得謝勒改編本歐美版的《牡丹亭》,也是選取原本的主要出目,即言懷、驚夢、尋夢、訣謁、寫真、診崇、鬧殤、旅寄、冥判、拾畫、玩真、魂游、幽媾、歡撓、盟誓、回生和婚走。雖然改編者加入個人對原著的理解,但其結(jié)構(gòu)多是在原作基礎上增刪?!赌档ねぁ酚捎诓缓侠デ挥庙嵍鴤涫芘u,其聯(lián)套一般以異調(diào)聯(lián)套和疊腔聯(lián)套為主,套中曲牌往往不是相同的宮調(diào)和曲牌,聯(lián)套失序。沈璟改本、臧懋循改本、馮夢龍改本和徐日曦改本都修改過《牡丹亭》音韻?!爱敃r以吳江人沈璟為首的格律派認為《牡丹亭》曲文的字、句、聲、韻不合音律,于是紛紛起而改訂?!麄兓蚋囊浊{(diào)辭句,或變換結(jié)構(gòu)排場,生搬硬套,破壞了原著的意趣神色,引起湯沈之爭?!边@種改詞換調(diào)的做法雖入歌場,但不免有割蕉加梅之嫌。清代曲譜對原本《牡丹亭》進行協(xié)律的工作,徹底糾正其失律的毛病?!爸敝燎宕登瑫r期,隨著戲曲音樂的發(fā)展和訂譜技藝的提高,人們探索出了另一條改編的新路——改調(diào)。是從音樂入手,改調(diào)就詞,以律就文,調(diào)整曲律腔格,保持原作文詞,使《牡丹亭》得以本來面目傳唱于舞臺?!?16清初鈕少雅的《格正還魂記詞調(diào)》和后來葉堂的《納書楹曲譜》在不改動原本唱詞的基礎上,采用集曲的方式,考訂曲律,解決失律問題。(二)文藝表演形式的創(chuàng)新古代記載舞臺設計的文獻并不多,很多選本只選錄曲詞。這種情況到《審音鑒古錄》時有所改善。它根據(jù)舞臺演出的需要,對出目、賓白、科介、角色、穿關等諸多方面的內(nèi)容進行改動和編排,尤其是《堆花》的舞臺表演和設計,其被列為獨立的演出單元。該出增加了12花神的表演,眾花神包括生、旦、凈、末、丑、副、貼、外等角色,其服裝艷麗、表演場面熱鬧,至今許多改編本還保留《堆花》的演出。2004年白先勇青春版《牡丹亭》將傳統(tǒng)的花神拿花起舞改成由3位男神和12位女神拿著不同季節(jié)的花表演舞蹈,用舞蹈動作來傳達劇情?,F(xiàn)代的昆曲《牡丹亭》的表演更是美輪美奐。1993年由唐葆祥改編、陳明正導演、上海昆劇團演出的《牡丹亭》,舞臺上選用了8塊能夠旋轉(zhuǎn)的玻璃,隨著燈光的變換轉(zhuǎn)換道具和背景,并且燈光一改滿堂亮的單一方式,使用了局部燈光甚至人物追光。1998年陳士錚的昆曲全本《牡丹亭》的舞臺是座仿明式庭園的水上三面開放式建筑,舞臺兩旁是女兒墻扶靠,一邊出將,一邊入相,舞臺后的背景有月影、有山水等。實際上,導演透過古典形式的舞臺,精心鋪陳劇情,運用多變的手法,可以營造出中國傳統(tǒng)劇場的氛圍。1999年,由郭小男導演、上海昆劇團演出的《牡丹亭》也設計了中間主舞臺和兩側(cè)耳臺三處表演區(qū),舞臺之間用花道連接,并有華美艷麗的劇場視覺景觀。該劇換景頻繁,使表演多角度呈現(xiàn),舞臺燈光與電子設備相結(jié)合,打造出詩情畫意的效果,幻燈和字幕的使用也使觀眾欣賞便利。2004年,由白先勇等改編、蘇州昆劇團演出的青春版《牡丹亭》,將歌劇音樂創(chuàng)作技法用到戲曲音樂中。全劇采用西方歌劇主題音樂的形式,用交響樂隊配樂,還創(chuàng)作了大量幕間音樂和舞蹈音樂,音響由單純擴音到美化聲音,豐富了戲曲本身和音樂的表現(xiàn)力,形成西方的歌劇和東方戲曲相融合的音樂特征。劇中還以演員淡雅的蘇繡戲服和現(xiàn)代書法家書寫的柳宗元散文作為舞臺背景??傊?《牡丹亭》演員的服裝和造型、舞臺道具和布景、景物造型、舞臺音響和音樂等,都隨著時代的變遷而更加豐富多彩。(三)特色影響了《美術(shù)教育》的傳播《牡丹亭》的傳播經(jīng)歷了百年風雨,其傳播方式也在發(fā)生變化。從明代的記錄來看,家班表演是其主要的傳播方式?!皽@祖《牡丹亭》剛剛問世,王錫爵、鄒光迪、吳越石、吳太乙、錢岱等人就令家伶演習此作,沈璟還將《牡丹亭》改編成《同夢記》,這個改本很可能曾由沈氏家班演之場上。此后,吳昌時、沈自有、李明睿、王永寧、董氏、查繼佐、吳振之、程夢星、張大安、程南陂、方元鹿和王文治等人的家班,也都將《牡丹亭》作為保留劇目,可見,家班就是演出《牡丹亭》的一支主力軍?!比肭搴?演出《牡丹亭》的職業(yè)戲班逐漸開始代替家班,而且上至宮廷戲臺、下至戲館茶園都成為演出的場所。清末民初,昆曲舞臺演出漸趨衰亡,但蘇州昆曲傳習所和“新樂府”昆班還堅持在江浙滬等地劇院演出,直至今日劇場舞臺演出還是昆曲表演最常見、最受歡迎的形式。20世紀前期,各大中外唱片發(fā)行公司邀請名伶灌制唱片再全國發(fā)行,這些唱片保存了昆曲《牡丹亭》的聲音。從清末的哥倫比亞公司錄制周鳳林的《游園驚夢》[步步嬌]、[醉扶歸]開始,先后有百代、高亭、勝利、長城、開明、大中華和國樂等唱片公司出版了《牡丹亭》名伶折子戲唱片。1989年,江蘇音像出版社推出昆曲《牡丹亭》盒式錄音帶。除此以外,1920年商務印書館拍攝了第一部昆劇電影《春香鬧學》。它雖是無聲電影,但保存了梅蘭芳先生優(yōu)美的藝術(shù)身段和表演。1959年北京電影制片廠拍攝了昆曲《游園驚夢》,1986年南京電影制片廠拍攝了昆劇藝術(shù)片《牡丹亭》,1997年上海電視臺拍攝了四集昆曲電視劇《牡丹亭》。20世紀80年代,為了保護昆曲藝術(shù),張繼青和汪世瑜等昆曲名家都拍攝了表演錄像。接著,江蘇文化音像出版社、南京音像出版社、中國廣播音像出版社、中國文采聲像公司、中國科學文化音像出版社、浙江文藝音像出版社、江蘇鳳凰電子音像有限公司、天津市文化藝術(shù)音像出版社、杭州漢書數(shù)字出版?zhèn)鞑ビ邢薰?、北京新世紀出版社、中影音像出版社、方圓電子音像出版社等,出版了梅蘭芳、言慧珠、俞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