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譯文及注釋(15篇)_第1頁
江上譯文及注釋(15篇)_第2頁
江上譯文及注釋(15篇)_第3頁
江上譯文及注釋(15篇)_第4頁
江上譯文及注釋(15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本文格式為Word版,下載可任意編輯——江上譯文及注釋(15篇)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確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寫才能發(fā)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我?guī)痛蠹艺淼膬?yōu)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江上譯文及解釋篇一

花欲盡時風撲起,柳綿無力護春寒。

漫漫春雨,芊芊芳草,從眼前一直延伸到天邊,縹緲一片。春雨綿綿,隴畝之間縱橫的水流,集聚成白茫茫的一片。春風吹拂,花瓣飄落,柳絮輕飛。柳想要留住春寒卻因太過柔弱而護不住。

“連天芳草雨漫漫〞,下筆便勾畫出一個莽蒼的空間:漫漫春雨,芊芊芳草,從眼前一直延伸到天邊,縹緲一片。雨漫漫,既見雨期之長,又見雨區(qū)之寬,正是春雨特點。此句領起下文。

“野水寬〞是“雨漫漫〞的必然結果。春雨綿綿,隴畝之間縱橫的水流,集聚成白茫茫的一片。鷗邊,鷗鳥飛行的水邊。據說古時候有愛鷗者,每日與鷗鳥游,鷗鳥至者以百數。其父聞之曰:“汝取來吾玩之。〞次日至海上,鷗鳥舞而不下(《列子黃帝》)。這里暗用典故,喻詩人樂于歸隱,生活閑靜逍遙。全句明寫春雨,暗抒心志,虛實相生,極為含蓄。

以上雨景,氣象莽蒼宏大。后兩句筆鋒陡轉,雨霽天晴,又一番景致:春風吹拂,花瓣飄落,柳絮輕飛。這一切示意,美好的春天即將歸去。詩人惋惜之情,溢于言表。

“撲〞字,生動傳神,頗具人意。寫春風撲救落花,落花因“撲〞而起,情態(tài)畢現。風吹花落,本是自然之理。這里卻說風在撲救落花,挽留春色,出人意表,饒有意趣?!按汉?,植物生長緩慢,花期延長。天氣溫柔,春花早開早謝。柳棉飛揚,是春色將盡的征兆。

把“柳綿〞設想為衛(wèi)護“春寒〞而生,構思希奇,但“柳綿〞微薄無力,“春寒〞護不住,花期“欲盡〞留不住,詩人悵惘而無可奈何之情也流露而出。

構思的別致,語言的脫俗,移情于景、借景抒情的手法,使詩情畫意濃郁多姿,富有特色。

江上譯文及解釋篇二

江上漁者宋朝范仲淹

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

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里。

《江上漁者》譯文

江上來來往往的行人,只愛好味道鮮美的鱸魚。

你看那一葉小小漁船,時隱時現在滔滔風浪里。

《江上漁者》解釋

漁者:捕魚的人。

但:只

愛:喜歡

鱸魚:一種頭大口大、體扁鱗細、背青腹白、味道鮮美的魚。生長快,體大味美。

君:你。

一葉舟:像漂泊在水上的一片樹葉似的小船。

出沒:若隱若現。指一會兒看得見,一會兒看不見。

風波:波浪。

《江上漁者》賞析

這首的小詩指出江上來來往往飲酒作樂的人們,只知道入嘗味道鮮美的鱸魚,卻不知道也不想知道打魚人出生入死同驚濤駭人搏斗的危境與艱辛。全詩通過反映漁民勞作的艱苦,希望喚起人們捉民生疾苦的注意,表達了詩人捉勞動人民的可憐。

首句說江岸上人來人往,熙熙攘攘,十分喧嚷。自然引出其次句。原來人們往來江上的目的是“但愛鱸魚美〞。但愛,即只愛。鱸魚體扁狹,頭大鱗細,味道鮮美。人們擁到江上,是為了先得為快。但是卻無人知道鱸魚捕獲不易,無人體察過捕魚者的艱辛。世人只愛鱸魚的鮮美,卻不憐惜打魚人的辛苦,這是世道之不公允。

后兩句將人們的視線引向水面,向讀者展示了以下一番景象:起伏的波人中,一只小船,船上的漁夫正在捕魚,那小小的漁船在波人中飄搖顛簸,忽隱忽現,一會兒露出水面,一會兒又被風人隱沒。江上來來往往的人啊,你們只知道喜歡鱸魚味道鮮美,可以一飽口福,你看那像一片樹葉的小船,在風人里捕魚多艱難多危險哪!鱸魚雖味美,捕獲卻艱辛表達出詩人捉漁人疾苦的可憐,深含捉“但愛鱸魚美〞的岸上人的勸戒?!敖熄暫汀帮L波〞兩種環(huán)境,“往來人〞和“一葉舟〞兩種情態(tài)、“往來〞和“出沒〞兩種動態(tài)猛烈捉比,顯示出全詩旨在所在。

表現手法上,該詩無綺麗詞藻,無艱字僻典,無斧跡鑿痕,以平常的語言,平常的人物、事物,表達不平常的思想、情感,產生不平常的藝術效果。

《江上漁者》創(chuàng)作背景

本詩具體創(chuàng)作時間不詳。范仲淹是XX吳縣人,生長在松江邊上,對這一狀況,知之甚深。他在飲酒品魚、欣賞風景的時候,看到風浪中起伏的小船,由此聯想到漁民打魚的艱辛和危險,情動而辭發(fā),創(chuàng)作出言淺意深的《江上漁者》。

江上譯文及解釋篇三

待月月未出,望江江自流。

倏忽城西郭,青天懸玉鉤。

素華雖可攬,清景不同游。

耿耿金波里,空瞻鳷鵲樓。

乘夜掛席,渭水泛舟,等月月不來,烏云遮天,無奈之心如江水自流。

舟也隨波逐流,瞬間就漂到長安城西頭,月亮恰如小玉鉤,掛在藍藍的天穹。

月光如水,一掬滿懷,可是游玩的心情卻消失的一絲絲都沒有。

只看到高高的鳷鵲樓的身影在月亮的金波里,晃晃悠悠。

(1)鮑照《玩月城西》詩:“始見西南樓,纖纖如玉鈞。〞

(2)陸機詩:“安寢北堂上,明月入我牖。照之有余輝,攬之不盈手。〞

(3)謝朓詩:“金波麗鵲。〞

(4)劉良注:“金波,月也。〞鳷鵲,館名。

這首詩是天寶三載李白離開長安時所寫。詩的開始寫朋友出于對李白的深情厚意,出于對這樣一位天才被棄置的惋惜,不惜千金,設下盛宴為之餞行。“嗜酒見天真〞的李白,要是在平日,面對這樣的美酒佳肴,再加上朋友的一番盛情,確定是會豪飲的。可是,今天他端起酒杯,卻把酒杯推開了,拿起筷子,又把筷子撂下了。他離開坐席,拔出寶劍,舉目四顧,心緒茫然。這一串動作,形象地顯示了詩人內心的苦悶抑郁和感情的激蕩變化。但是,詩人并沒有甘于消沉,而是從呂尚和伊尹的遭遇中得到了信心。雖然現實是那么得艱難,道路是那么得渺茫,但詩人的倔強自信和積極用世的猛烈要求,終究使他最終擺脫了歧路彷徨的苦悶,相信終有一天會達到理想的對岸。

本詩利用比興的手法描寫了人世間的坎坷,抒發(fā)了詩人的人生追求,表現了詩人樂觀自信的人生態(tài)度。詩人不畏人生艱難,不放棄自己的理想,沒有消沉下去,是令世人學習的。

江上譯文及解釋篇四

奇峰稀奇云,秀木含秀氣。

清晏皖公山,巉絕稱人意。

獨游滄江上,終日淡無味。

但愛茲嶺高,何由討靈異。

默然遙相許,欲往心莫遂。

待吾還丹成,投跡歸此地。

①《唐書·地理志》,舒州潛山縣有皖山?!短接[》:《漢書·地理志》曰:皖山在灊山,與天柱峰相連,其山三峰鼎峙,疊嶂重巒,拒云概日,登陟無由。《山經》曰:皖山東面有激水,冬夏懸流,狀如瀑布,下有九泉井,有一石床,可容百人。其井莫知深淺,若天時亢旱,殺一犬投其中,即降雷雨,犬亦流出?!斗捷泟儆[》:皖山在安慶府淮寧縣西十里,皖伯始封之地?!督贤ㄖ尽罚和钌?,一名皖公山,在安慶府潛山縣,與潛山天柱山相連,三峰鼎峙,為長、淮之捍蔽??涨喾e翠,萬仞如翔,仰摩層霄,俯瞰廣野,瑰奇秀麗,不可名狀。上有天池峰,峰上有試心橋、天印石。甕巖狀如甕,人不可到。有石樓峰,勢若樓觀。

②揚雄《校獵賦》:于是天清日晏,顏師古注:晏,無云也。陸游《入蜀記》:北望,正見皖山。

③太白《江上望皖公山》詩:“巉絕稱人意。〞“巉絕〞二字,不刊之妙也。

④《老子》:“道之出口,淡乎其無味。〞

⑤甄鸞《笑道論》:《神仙金液經》云,金液還丹,太上所服而神。今燒水銀,還復為丹,服之得仙,白日升天,求仙不得此道,徒自苦耳。

獨特的山峰,獨特的云,相映成趣,滿山的秀木郁郁蔥蔥,秀色無邊。

清爽無云的皖公山,巉峻陡峭的山嶺,特別中我心意!

單獨一人在滄江上游玩,整日都提不起興趣。

但是由于鐘愛此山,如何才有求取仙法的途徑?

皖公山,我已經對你傾心,但是,還不是流我在這里的時候。我們簽個約定:

等我丹藥煉成,我將在此地歸隱,陪你,永遠陪你!

此詩當作于安史之亂以前,李白離開長安以后曾經一度依戀于煉丹。

此詩一路平平道來,好像和老朋友嘮嗑一樣,情緒也是一波三折,味道濃郁。一開篇既是兩好句:“奇峰稀奇云,秀木含秀氣。〞可以看出李白真的很喜歡此地。

“巉絕稱人意〞這句曾經被親臨此地的陸游倍加贊揚,認為是絕佳的詩句?!澳贿b相許〞,更是把李白愛好此地的心情表露無遺。

江上譯文及解釋篇五

江水漾西風,江花脫晚紅。

離情被橫笛,吹過亂山東。

江面上吹過一陣秋風,

江岸上的落花在夕照中紛紛飄落。

離別之情給遠去的笛聲吹送,

并隨秋風吹到亂山的東面。

這首詩十分注意抓住江上特有的景物,從視覺和聽覺兩個角度,扣住“秋天〞這特定的時令特點,描繪江上的秋色,給人留下極深的印象。江水浩淼無邊,江畔紅花朵朵,而到了秋季,西風勁吹,水面則起波浪,蕩漾連綿,江花也漸次凋謝,脫下了紅妝,那岸邊或水上的小舟傳來橫笛聲,也就使風景帶上了濃濃的秋意,勾起人的思緒。江水江花、西風橫笛,這些特有時令的特定景物,就構成了一幅色調濃烈的“江上秋意圖〞,具有顯明的特色。

此詩一、二句兩寫景,其目的并不在要給讀者再現什么秋聲秋色,而是旨在以比興手法,用景襯情:獵獵的西風帶來秋的消息,令人心生愁緒,綿綿的江水長流不息,讓人即刻產生感想,晚開的花兒飄落,正所謂落紅無數,也讓人郁郁寡歡。這些景物,都帶上了濃濃的感情色調,使人愁腸百結。而三、四兩句,則題旨十分顯明地凸現出來:“離情被橫笛,吹過亂山東。〞特定的季節(jié)、特定的景物,觸動了詩人的離情別緒:是自己遠離家鄉(xiāng)、孤身在外,涌起了桑梓之思,還是親人在外飄泊、時世動亂,勾起了眷懷之戀?整首詩,景為情出,情因景生,情景交融,寄寓沉重,給人深雋的詩韻詩味。

對于離情讓橫笛吹送的問題,劉逸生先生有這樣詳盡的解釋:詩人剛和親人分手,坐上向遠方而去的船,看著江上的風光,秋意甚濃,也使?jié)M懷離情的詩人更添傷感,忽地不知何處傳來笛聲,嗚抽噎咽的,聽的更是心情沉重,而笛聲一直沒停,讓詩人更感煎熬,不過,驀然抬頭,原來船已轉到亂山的東邊,適才與親人分別的渡口,都已望不到了!這是一種獨特的化虛為實的手法。

江上譯文及解釋篇六

江上阻風

清代:宋琬

睡起無聊倚舵樓,瞿塘西望路悠悠。

長江巨浪征人淚,一夜西風共白頭。

睡起無聊倚舵樓,瞿塘西望路悠悠。

睡醒起身心緒無聊,閑倚著舵樓,西望瞿塘水路悠悠,前程未可酬。

長江巨浪征人淚,一夜西風共白頭。

風險浪驚船阻江上,客思灑清淚,一夜西風吹白浪頭,愁白游子頭。

睡起無聊倚舵(duò)樓,瞿(qú)塘西望路悠悠。

瞿塘:亦作“瞿唐峽〞,為長江三峽之首,也稱夔峽。

長江巨浪征人淚,一夜西風共白頭。

清康熙十一年(1672),宋琬“投牒自訟,冤始盡白〞,冤情得以昭雪,年近花甲的宋琬再次被清廷起用,授與四川按察使。本詩即寫于赴任途中。

“睡起無聊倚舵樓,瞿塘西望路悠悠。〞前兩句直抒胸臆,“無聊〞直接點明此時的心情,“倚舵樓〞是他此時精神無所寄托的真實寫照。舟行瞿塘峽,風大浪猛,水流湍急,詩人被阻停留于此,百無聊賴的以昏睡來消磨時光,睡醒之后更加無聊,于是倚靠在舵樓上眺望:瞿塘峽山勢險要,壁立如削;波濤洶涌,奔騰吼叫,令人驚心動魄;遙遙西望,漫漫長路,不知何處是終點!詩人一語雙關表面寫瞿塘峽的險要景觀,實際是指自己的仕宦之路的險惡漫長:自己無故被人誣告下獄,而今再次踏上仕途,詩人不禁一陣驚懼惶恐。

“長江巨浪征人淚,一夜西風共白頭。〞這兩句運用了比喻、夸誕、擬人的修辭手法。第三句以巨浪比喻征人淚,同時妙用夸誕;第四句以浪花比喻白發(fā),把長江擬人化,手法希奇!

詩人遠離家鄉(xiāng),想到家中的妻兒,不禁潸然淚下,淚水滴落江中,化作滾滾的滔天巨浪吼叫著、怒吼著似乎發(fā)泄著心中的怨憤。一夜西風,流更急,浪更大,仿佛長江也被風浪所阻。江水翻騰,浪花乳白;詩人佇立風中,白發(fā)飄飄,觸景傷情,心有戚戚:故園之思,羈旅之愁,仕途之苦,種種繁雜的情感“才下眉頭,又上心頭〞。“以我觀物,物皆著我之色。〞詩人的身心與長江融為一體,我即江水,江水即我,詩人的愁苦也融入了江中,朵朵浪花不正是滿江的白發(fā)嗎!

本詩用語燦爛,比喻清爽,委婉含蓄;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路悠悠、征人淚、巨浪、西風、白頭這些意象渲染了凄清悲涼的氣氛,抒發(fā)了詩人對家鄉(xiāng)的思念和對官場生活的厭倦之情,同時也流露出詩人在高壓統治之下驚懼惶恐、憤懣悲涼的思想感情。

江上譯文及解釋篇七

雨暗蒼江晚未晴,井梧翻葉動秋聲。

樓頭夜半風吹斷,月在浮云淺處明。

寫蒼江陰雨綿綿,時至入夜仍未見晴,井邊的梧桐翻動著葉片,颯颯有聲。

站在江樓上,風吹到半夜才停,烏云漸散,但末完全散去,透出朦朧月色。

井梧:井邊的梧桐。

風吹斷:風停了。斷,止。

宋人寫景,往往不滿足于總體印象的概括或靜態(tài)的勾畫,而是刻意追求深細地表現出時間推移過程中的自然景物的變化。這首七絕就是那個時代的文化產物。

這首七絕通過描寫蒼江從入夜到夜半、天氣由陰雨轉晴的變化過程,襯托出江上秋夜由喧囂漸入靜謐的氣氛,構成了清冷寒寂的意境。全詩四句四景,分別選擇最適合的角度表現了陰雨、風起、風停及將晴時分的風景,雖一句一轉,卻合成一幅完整的畫面。

首句寫陰雨掩蓋中的蒼江到晚來還沒見晴,“暗〞字氣象渾涵,下得精當,不但用濃墨繪出了天低云暗、秋水蒼茫的江景,而且使?jié)庵氐挠暌夂蜐u漸來臨的暗夜自然連成一氣,一句寫盡了白晝到入夜的天色。這句是從大處落墨,其次句則是從細處著意。井邊的梧桐翻動著葉子,颯颯有聲,是風吹所致,此時倘若還是“梧桐更兼細雨〞,便應是“到黃昏點點滴滴〞(李清照《聲聲慢》)的另一番景象了。由梧葉翻卷的動靜分辯風聲,可見此時風還不大,始發(fā)于樹間,因此這微弱的聲息示意了風一起雨將停的變化,又是秋聲始動的征兆。第三句寫半夜里風聲才停時的情景,“吹〞與“斷〞說明風曾刮得很緊,從樓頭判別風聲,就不同于從桐葉上分辯風聲了,必定要有相當的風力和呼呼的聲響才能聽出是“吹〞還是“斷〞。所以這一句中的“斷〞字放在句斷之處,與上一句井梧翻葉相應,雖只是寫風的一起一止,卻概括了風聲由小到大,吹了半夜才停的全過程。這正是歐陽修所寫“初淅瀝而蕭颯,忽奔騰而澎湃,如波濤夜驚〞(《秋聲賦》)的秋聲。這兩句全從江樓上的人的聽覺落筆,懇切地寫出了秋聲來時江上暗夜中凄清的氣氛。這個“斷〞字還承上啟下,帶出了最終一句精彩的描寫:風停之后,烏云漸漸散開,但尚未完全放晴,月亮已在云層的淺淡之處透出了光明。確鑿地抓住了浮云將散而未散的這一瞬間,表現出月亮將要鉆出云層的動態(tài),襯托出半夜風雨之后天色初晴時那種特有的清爽和寧靜的氣氛?!懊鳕曌衷谑拙洹鞍胆曌值囊r托下,成為全詩最奪目的亮色,在結尾處預示出一片雨過天晴的明朗境界。

這首詩純以寫景的懇切細致取勝,但假使沒有對秋意的敏銳感受,便不簡單確鑿地捕獲住每個特定時刻的景物特征,假使沒有精良的構思和煉字,也不簡單在一首短短的絕句中如此層次明顯地浮現出風景隨天色陰晴而轉換的過程,并形成渾成的意境。

道潛(1043—1106)北宋詩僧。本姓何,字參寥,賜號妙總大師。於潛(今屬浙江臨安)浮村人。自幼出家。與蘇軾諸人交好,軾謫居黃州時,他曾專程前去探望。元祐中,住杭州智果禪院。因寫詩語涉譏刺,被勒令還俗。后得昭雪,復削發(fā)為僧。著有《參寥子集》。

江上譯文及解釋篇八

江上春山遠,山下暮云長。相留相送,時見雙燕語風檣。滿目飛花萬點,回首故人千里,把酒沃愁腸?;匮惴迩奥罚瑹煒湔n蒼。

漏聲殘,燈焰短,馬蹄香。浮云飛絮,一身將影向瀟湘。多少風前月下,迤邐天涯海角,魂夢亦凄涼。又是春將暮,無語對斜陽。

江上春日的青山遠隔,山下晚霞鋪滿天際。相留相送時只見滿眼都是繽紛的落英,驀然回首,故人已在千里之外,而孤零零的我只能整日里借酒來澆灌我的愁腸?;匮惴迩暗牡缆飞?,輕煙掩蓋,草木蔥籠,一片蒼茫。

天色將明,滴漏,聽起來分外明了,眼前的燈焰在一寸寸地逐漸縮短,一夜未眠,隱隱又聞到了馬蹄上野花的余香?;腥裟瞧吹脑贫?,飛行的柳絮,我又將拖著孤獨疲憊的身子向瀟湘而去。這一生不知有多少風前月下的日子,是在漂泊流離、羈旅天涯中度過的,連夢境都是那樣的凄涼。又是暮春時節(jié),面對脈脈斜陽,我佇立無語。

暮云:黃昏的云。

沃:澆。

回雁峰:在湖南衡陽市南,為衡山七十二峰之首,峰勢如雁之旋繞,故名。相傳雁飛至此不再南飛,遇春而回。

瀟湘:瀟水和湘水,亦作湘江的別稱,在湖南省南部。

迤邐:一路曲折行去。

這首詞開頭的“江上春山遠,山下暮云長〞二句,選用江、山、云這些巨幅背景入詞,同時用“遠〞字、“長〞字預示行人遼遠的去向,用“春〞字、“暮〞字勾畫出最叫人傷神的時令。因此,起首十字在點明“相留相送〞之前,就已飽含了惜別的全部情緒。這首詞的開頭純用景語,由于一二句意境高遠,所以詞篇剛一開始就將離別的愁緒,渲染得分外的濃烈,接著就有“相留相送〞一句,似乎感情的即將洶涌而出了。誰知剛說完了這四個字,卻突然打住,來了句“時見雙燕語風檣〞?!跋嗔粝嗨通暤男那槿绾??反而欲說還休,這種寫法既寫出情之切,難以表達,同時又使文勢跌宕,于一張一弛之中顯出了煉句謀篇的功夫。“雙燕語風檣〞是借物寫人,從側面補敘“相留相送〞中的情意?!皾M目〞以下三句分別將別時所見、分手遠去、別后獨處三個環(huán)節(jié)寫了出來。

詞篇寫別離,但離別情緒卻沒有用一個字來正面點染,只用當時所見的江、山、云、雙燕、飛花襯托離人的辛酸,這在古人詩詞中已屬少見;至于將別去的速度寫得那么迅疾,近乎是疊用由言別到分手到孤單的一個個鏡頭,則無疑又是抒寫離人凄苦最有效的手段。用“千里〞明提兩地遙遠的距離,用“沃〞反襯愁腸旋繞的痛楚,都極有分量?!盎匮惴迩奥法暿窃O想中的來日前程?;匮惴鍨楹馍狡呤逯?,相傳秋雁南飛,至此而返。但是到了那里,返得了還是返不了呢?“煙樹正蒼蒼〞便示意:那里渺茫難測,何從預料歸期!可知,前途中山、水正多,詞中獨寫“回雁峰〞是有講求的。

下半闋,用三個字的短句,選取漏、燈、馬三種事物表現行人單調的旅途生涯。其中,寫漏聲用“殘〞,寫燈焰用“短〞,是在示意經歷著一個不眠之夜?!榜R蹄香〞是用馬蹄尚有踏花余香,來說明主人公駐足不久。然而漏殘焰短,天亮在即,新的跋涉又將開始?!案≡骑w絮,一身將影向瀟湘〞寫的是未來的旅程。詞用“浮云飛絮〞比喻旅人,是古人詩文中較為常見的;而“一身將影〞用上“將〞字,把“形只影單〞的意思予以翻新,就開始露出逋峭之勢;至“向瀟湘〞三字雖只引入地名,但瀟湘為湘江的別稱,位置在衡山之,連系上半闋中“回雁峰前路〞一句,將詞人心中的.留連眷念之情刻畫了出來。

“多少〞以下三句寫“一身將影向瀟湘〞時的情緒,其中“多少風前月下〞即表達自己的孤獨,又比照往日風前月下的幸福與團聚,在對比中寫盡思念,寫透凄切。“迤邐天涯海角〞從回雁峰、瀟湘再往極遠推開,并從“多少風前月下〞的美好回憶中驚醒,于是自然吐出了“魂夢亦凄涼〞這一撕裂肝肺的呼聲。以“又是春將暮〞結尾,既呼應“江上春山遠〞,又挽住不盡的跋涉:“無語對斜陽〞既呼應“山下暮云長〞,又挽住無窮的凄涼。有了這兩句,就能總攬全篇大旨,使詞作首尾連貫,渾然一體。此外,結處出現“無語對斜陽〞的人形象,將所有的情思全凝聚在他那沉重的眼神里,也極耐尋味。

葛長庚有云游四方和道士生活的薰陶,因而他的作品清雋飄逸。這闋詞賦離愁,從“春山〞、“暮云〞以下,選用一連串最能叫人愁絕的景物,間用比興與直接抒寫之法,多方面渲染個人情緒,寫得愁腸百轉,沉重郁結。然而詞篇從“相留相送〞寫起,一氣經過回雁峰、瀟湘,直至天涯海角,又似江河流注,雖千回百轉,卻能一往直前。氣脈貫穿,氣韻生動,實是詞中珍品。

葛長庚是個道土,常年四處游離,蹤跡遍布南宋山河,并且交友甚廣。這次遠去他鄉(xiāng),好友前來送行,彼此戀戀惜別,依依語語,一再地相互囑托。分別在即,有感而發(fā),故作此詞。

江上譯文及解釋篇九

望江南·江上雪

江上雪,獨立釣漁翁。箬笠但聞冰散響,蓑衣時振玉花空。圖畫若為工。

云水暮,歸去遠煙中。茅舍竹籬依小嶼,縮鳊圓鯽入輕籠??鞓酚袃和?/p>

上片,寫老漁翁在冰天雪地中垂釣。首句化用柳宗元的《江雪》“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兩句?!绑梵业劚㈨懀蛞聲r振玉花空。〞斗笠上只聽見雪彈子敲打的聲響,蓑衣上不時抖落堆積的雪花?!绑梵舀暋八蛞篓暪串嫵鲠炍萄┨齑贯灥耐庠谛蜗?,函面簡約,意境空靈?!氨㈨懆暶鑼戄p細的聲音,襯托出環(huán)境的寂靜、釣翁的寧靜。釣翁“時振玉花空〞的動作,襯托出釣翁的凝定?!暗曌謱懗隽酸炍痰男臒o旁騖?!皥D畫若為工。〞浮現在眼前不是生活圖景,簡直就是一幅畫,極言其美感。

下片寫漁家樂。天色已晚,漁翁消失在淡淡的云煙中。小島上的竹籬茅舍就是漁翁的家,他釣滿一簍鳊魚和鯽魚歸家后,聽到的是一片兒童的快樂。“云水暮,歸去遠煙中〞渲染環(huán)境的高遠空曠,示意釣翁生活的閑適逍遙;“茅舍竹籬依小嶼〞,描寫釣翁生活的簡樸與環(huán)境的清幽;“縮鳊圓鯽人輕籠〞流露出釣翁生活的自滿之情;“快樂有兒童〞凸現了釣翁生活的溫馨和開心。

古人說:“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當不得志的李綱看到漁翁簡樸逍遙的生活時,他應當也想過“獨善其身〞吧!但無論多難,他都沒有放棄,他一直在堅持,直到與這個世界決絕。幽美婀娜的柳絲縱然給生活增加了詩意,但世上假使沒有堅硬的胡楊,這份詩意也將蕩然無存。李綱,就是那堅硬的胡楊,民族的脊梁。

江上譯文及解釋篇十

江上

吳頭楚尾路如何?煙雨秋深暗自波。

晚趁寒潮渡江去,滿林黃葉雁聲多。

吳頭楚尾之地的路是坎坷還是順坦?在細雨之中漸漸進了深秋,秋天的江水暗自起伏。

晚上趁著寒冷的潮水渡過江去,眼中盡是黃葉,耳邊盡是雁嘶。

吳頭楚尾:今江西北部,此地春秋時是吳楚兩國交界的地方。

煙雨:蒙蒙細雨。

寒潮:寒冷的潮水。

此詩描寫了深秋時節(jié),江上白波涌起,而煙雨飄飄,天色陰暗,江上即刻給人沉沉的感覺。那滾滾的江水挾著深秋的寒氣,風寒水冷,吳楚一帶,秋意盎然。而兩岸山巒經秋意的感染,樹葉也被秋霜染成金黃,那金黃的葉子隨風飄起,零落在秋山之坡,飄忽在秋水之上。樹林里、天空中,一行行大雁南歸,時起的雁聲縈繞在天宇之間,縈繞在人們心頭。詩人從不同的角度描繪景物:空中,雁鳴陣陣,江上,白波涌起,周邊,煙雨縹緲,地上,落葉蕭蕭,多層面的渲染,秋的韻味就顯得濃濃的足足的,產生了猛烈的藝術氣氛和效果。此詩一、二兩句,就給人開闊遼遠之感:吳頭楚尾,是春秋時吳楚兩國交界的地方,在今江西省北部,那里,地域開闊,山水相接,煙雨迷茫,江濤奔涌,此境此景,詩人十分激賞,足現其心胸之開闊,意境之開朗。三、四兩句,既交待了渡江的時間、環(huán)境,更隨意點染,勾畫出一幅由寒潮、山林、大雁、黃葉構成的秋江圖,簡單洗煉,蘊藉含蓄。而秋江晚渡的意境,清爽脫俗,超然典雅,長髯白衫的先覺圣明凌虛于浩淼煙波之上,給人以顯明深刻的印象。

江上譯文及解釋篇十一

江上漁者

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

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里。

《江上漁者》是宋代詩人范仲淹的一首五言絕句。這首的小詩指出江上來來往往飲酒作樂的人們,只知道品嘗鱸魚味道的鮮美,卻不知道也不想知道打魚人出生入死同驚濤駭浪搏斗的危境與艱辛。全詩通過反映漁民勞作的艱苦,希望喚起人們對民生疾苦的注意,表達了詩人對勞動人民的可憐。

江上來來往往的人只愛好鱸魚的味道鮮美。

看看那些可憐的打魚人吧,正駕著小船在大風大浪里上下顛簸,飄搖不定。

①漁者:捕魚的人。

②但:只

③愛:喜歡

④鱸魚:一種頭大口大、體扁鱗細、背青腹白、味道鮮美的魚。生長快,體大味美。

⑤君:你。

⑥一葉舟:像漂泊在水上的一片樹葉似的小船。

⑦出沒:若隱若現。指一會兒看得見,一會兒看不見。

⑧風波:波浪。

這首語言樸實、形象生動、對比猛烈、耐人尋味的小詩,反映了漁民勞作的艱辛,喚起人們對民生疾苦的注意。

首句寫江岸上人來人往,十分喧嚷。次句寫岸上人的心態(tài),透露“往來’的原因。后二句牽過的視線,指示出風浪中忽隱忽現的捕魚小船,注意捕魚的情景。鱸魚雖味美,捕獲卻艱辛表達出詩人對漁人疾苦的可憐,深含對“但愛鱸魚美〞的岸上人的勸戒?!敖熄暫汀帮L波〞兩種環(huán)境,“往來人〞和“一葉舟〞兩種情態(tài)、“往來〞和“出沒〞兩種動態(tài)猛烈對比,顯示出全詩旨在所在。[2]

表現手法上,該詩無綺麗詞藻,無艱字僻典,無斧跡鑿痕,以平常的語言,平常的人物、事物,表達不平常的思想、情感,產生不平常的藝術效果。

江上譯文及解釋篇十二

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

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里。

——宋代·范仲淹《江上漁者》

譯文及解釋

江上來來往往的行人,只愛好味道鮮美的鱸魚。

你看那一葉小小漁船,時隱時現在滔滔風浪里。

漁者:捕魚的人。

但:只

愛:喜歡

鱸魚:一種頭大口大、體扁鱗細、背青腹白、味道鮮美的魚。生長快,體大味美。

君:你。

一葉舟:像漂泊在水上的一片樹葉似的小船。

出沒:若隱若現。指一會兒看得見,一會兒看不見。

風波:波浪。

賞析

這首的小詩指出江上來來往往飲酒作樂的人們,只知道品嘗味道鮮美的鱸魚,卻不知道也不想知道打魚人出生入死同驚濤駭浪搏斗的危境與艱辛。全詩通過反映漁民勞作的艱苦,希望喚起人們對民生疾苦的注意,表達了詩人對勞動人民的可憐。

首句說江岸上人來人往,熙熙攘攘,十分喧嚷。自然引出其次句。原來人們往來江上的目的是“但愛鱸魚美〞。但愛,即只愛。鱸魚體扁狹,頭大鱗細,味道鮮美。人們擁到江上,是為了先得為快。但是卻無人知道鱸魚捕獲不易,無人體察過捕魚者的艱辛。世人只愛鱸魚的鮮美,卻不憐惜打魚人的辛苦,這是世道之不公允。

后兩句將人們的視線引向水面,向讀者展示了以下一番景象:起伏的波浪中,一只小船,船上的漁夫正在捕魚,那小小的漁船在波浪中飄搖顛簸,忽隱忽現,一會兒露出水面,一會兒又被風浪隱沒。江上來來往往的人啊,你們只知道喜歡鱸魚味道鮮美,可以一飽口福,你看那像一片樹葉的小船,在風浪里捕魚多艱難多危險哪!鱸魚雖味美,捕獲卻艱辛表達出詩人對漁人疾苦的可憐,深含對“但愛鱸魚美〞的岸上人的勸戒?!敖熄暫汀帮L波〞兩種環(huán)境,“往來人〞和“一葉舟〞兩種情態(tài)、“往來〞和“出沒〞兩種動態(tài)猛烈對比,顯示出全詩旨在所在。

表現手法上,該詩無綺麗詞藻,無艱字僻典,無斧跡鑿痕,以平常的語言,平常的人物、事物,表達不平常的思想、情感,產生不平常的藝術效果。

江上譯文及解釋篇十三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fā)幾枝。

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紅豆生長在陽光明媚的南方,每逢春天不知長多少新枝。

希望思念的人兒多多采摘,由于它最能寄托相思之情。

晶瑩閃亮的紅豆,產于嶺南;

春天來了,該長得葉茂枝繁。

愿你多多采摘它,嵌飾佩帶;

這玩藝兒,最能把情思包涵!

又名相思:題一作“相思子〞,又作“江上贈李龜年〞。

紅豆:又名相思子,一種生在江南地區(qū)的植物,結出的籽像豌豆而稍扁,呈鮮紅色。

“春來〞句:一作“秋來發(fā)故枝〞。

“愿君〞句:一作“勸君休采擷〞。采擷(xié):采摘。

相思:想念。

這是借詠物而寄相思的詩。一題為《江上贈李龜年》,可見是眷懷友人無疑。起句因物起興,語雖單純,卻富于想象;接著以設問寄語,意味深長地寄托情思;第三句示意珍重友情,表面似乎囑人相思,后面卻深寓自身相思之重;最終一語雙關,既切中題意,又關合情思,妙筆生花,婉曲動人。全詩情調健美高雅,懷思飽滿奔放,語言簡樸無華,韻律和諧幽美。可謂絕句的上乘佳品?。▌⒔▌祝?/p>

唐代絕句名篇經樂工譜曲而廣為流傳者為數甚多。王維《相思》就是梨園弟子愛唱的歌詞之一。據說天寶之亂后,著名歌者李龜年流落江南,經常為人演唱它,聽者無不動容。

紅豆產于南方,厚實鮮紅渾圓,晶瑩如珊瑚,南方人常用以鑲嵌飾物。傳聞古代有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邊地,哭于樹下而死,化為紅豆,于是人們又稱呼它為“相思子〞。唐詩中常用它來關合相思之情。而“相思〞不限于男女情愛范圍,朋友之間也有相思的,如蘇李詩“行人難久留,各言長相思〞即著例。此詩題一作《江上贈李龜年》,可見詩中抒寫的是眷念朋友的情緒。

“南國〞(南方)即是紅豆產地,又是朋友所在之地。首句以“紅豆生南國〞起興,暗逗后文的相思之情。語極單純,而又富于形象。次句“春來發(fā)幾枝〞輕聲一問,承得自然,寄語設問的口吻顯得分外親切。然而單問紅豆春來發(fā)幾枝,是意味深長的,這是選擇富于情味的事物來寄托情思?!皝砣站_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維《雜詩》)對于梅樹的記憶,反映出了客子深厚的鄉(xiāng)情。同樣,這里的紅豆是真誠友愛的一種象征。這樣寫來,便覺語近情遙,令人神遠。

第三句緊接著寄意對方“多采擷〞紅豆,仍是言在此而意在彼。以采擷植物來寄托懷思的情緒,是古典詩歌中常見手法,如漢代古詩:“涉江采芙蓉,蘭澤多芳草,采之欲遺誰?所思在遠道〞即著例?!霸妇嗖蓴X〞似乎是說:“看見紅豆,想起我的一切吧。〞示意遠方的友人珍重友情,語言懇摯動人。這里只用相思囑人,而自己的相思則見于言外。用這種方式透露情懷,婉曲動人,語意高妙。宋人編《萬首唐人絕句》,此句“多〞字作“休〞。用“休〞字反襯離情之苦,因相思轉怕相思,當然也是某種境況下的人情狀態(tài)。用“多〞字則表現了一種熱心飽滿、一往情深的健美情調。此詩情高意真而不傷纖巧,與“多〞字關系甚大,故“多〞字比“休〞字更好。末句點題,“相思〞與首句“紅豆〞呼應,既是切“相思子〞之名,又關合相思之情,有雙關的妙用?!按宋镒钕嗨绩暰拖笳f:只有這紅豆才最惹人愛好,最叫人忘不了呢。這是補充解釋何以“愿君多采擷〞的理由。而讀者從話中可以體會到更多的東西。詩人真正不能忘卻的,不言自明。一個“最〞的高級副詞,意味極深長,更增加了雙關語中的含蘊。

全詩洋溢著少年的熱心,青春的氣息,滿腹情思始終未曾直接表白,句句話兒不離紅豆,而又“超以象外,得其圜中〞,把相思之情表達得入木三分。它“一氣呵成,亦須一氣讀下〞,極為明快,卻又委婉含蓄。在生活中,最情深的話往往簡樸無華,自然入妙。王維很擅長提煉這種素樸而典型的語言來表達深厚的思想感情。所以此詩語淺情深,當時就成為流行名歌是毫不奇怪的。

江上譯文及解釋篇十四

眼兒媚·蕭蕭江上荻花秋

宋代:賀鑄

蕭蕭江上荻花秋,做弄大量愁。半竿落日,兩行新雁,一葉扁舟。

惜分長怕君先去,直待醉時休。今宵眼底,明朝心上,后日眉頭。

江上的荻花在蕭瑟的秋風中搖曳,就好像是有意捉弄給人平添大量愁思。那西沉的太陽,懨懨地在落下去,只剩半根竹竿那么高了;從天際飛來的兩行新雁,也愈飛愈遠,江上這一葉扁舟就要載著離人遠去。

別離時我往往擔憂你離我先去,只有一醉才能暫時解除心中的煩憂。今天晚上,我還能親眼看著你;到了明天,你的模樣就只能留存我的心里;到了后天啊,我只能緊蹙雙眉無盡的思念你。

蕭蕭江上荻花秋,做弄大量愁。半竿落日,兩行新雁,一葉扁舟。

蕭蕭:形容風聲。做弄:猶捉弄。

惜分長怕君先去,直待醉時休。今宵眼底,明朝心上,后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